大学生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3-04-13 03:38:54 作者:陌筝漠峥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陌筝漠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大学生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大学生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大学生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xx

xx工业大学会计学院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

2,课题类型:

二,课题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决定其投资和信贷活动,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资金成本,保证资金向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流动,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必然缺乏可靠的基础,资源分配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信息还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活动,如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水平和相应的股利分配.可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正确与否,充分与否无论是对公司本身而言,还是对投资者, 债权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股市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晚的,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 深入揭示会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展趋势,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所有的信息用户对其均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但会计信息披露并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对各方面(对公司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等等)的影响,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及其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不足和需改进完善之处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指出其缺陷与不足,从而做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的难点在于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市场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五,课题的研究进度(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 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

打算用五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初步形成论文的大体模式.用三周的时 间整理思路并形成初稿.用三周的时间加以修改,补充,最终定稿.

・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交论文提纲: 月 日

交论文初稿:20 月 日

交论文定稿:2005年 月 日

论文装订: 2005年 月 日

日期

签名

篇2:大学生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成教 学院(系) 会计 专业 04 月29日

设计(论文)题目: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学生姓名:吴瑞愉 学号:2009071018 指导教师:刘大进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视同销售这种特殊的销售行为,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在税收的角度却认为它实现了销售实现的功能。如何对视同销售行为进行正确的会计和税务处理,直接关系到税款缴纳的多少。对于货物改变用途但并未真正实现销售的视同销售业务,《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都不尽相同,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容易混淆,本文结合增值税、所得税的相关规定,针对几种视同销售的行为的会计处理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对二者的财税处理差异进行分析,以避免给企业和国家税收造成损失,同时也在理论上分析清楚各种情况下的《税法》、《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及会计处理方式,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税务人员税收征管工作的进行。

二、意义

通过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的研究,使自己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够理解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在制定理念上的不同,掌握不同规定下的核算方法和步骤,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解决相关的难题,提高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

一、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对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规定

(一)会计准则对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规定

(二)所得税实施条例对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规定

(三)增值税暂行条例对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规定

二、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在视同销售规定上的理念差异分析

(一)会计准则与所得税实施条例

(二)会计准则与增值税暂行条例

(三)所得税实施条例与增值税暂行条例

三、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一)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二)销售代销货物

(三)将货物移送非同一县(市)其他机构

(四)将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五)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

(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七)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四、结论

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加强职业判断

……………………

参考文献:

[1]王惠.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及税务处理[J].中国科技纵横, 2009 ,12

[2]李忠瑞,郭怡.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J].商场现代化,2010,20

[3]李英.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的分析[J].会计师,2009,12

[4]吕路.浅析视同销售业务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J].中国科技纵横,2010,6

[5]胡小凤.增值税视同销售与所得税视同销售辨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

[6]赵志新.企业增值税与所得税对视同销售业务的财税处理差异分析[J].商业会计,2010,15

[7]周丽,王冬燕.几种视同销售会计与税务处理比较[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

[8]李峰辉.视同销售业务的税务与会计处理分析[J].冶金财会,2010,08

[9]张弘,闫伟,朱红.试述视同销售货物的账务处理[J].北方经贸,2002,08

[10]吴小明,俞军.浅析视同销售货物的会计处理[J].浙江财税与会计,1995,01

案例分析:

例1 ABC公司将一批自产货物对S公司进行投资,该批货物市场公允价值200万元,生产成本160万元。ABC公司取得S公司5%的股权。该业务应分解成两项业务,一是对外销售,二是进行投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234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34

借:主营业务成本160

贷:库存商品160

该业务会计上以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增值税以市场价(假定有市场价格,下同)作为计税依据;所得税以同期同类价确认应税收入,尽管在法规在表述上不完全一样,但实质上没什么差别,所以该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一致,纳税申报时无需调整。类似的业务有:股息分配、偿债、职工福利、非货币性交换、债务重组等。

例2 ABC公司将一批自产货物用作市场推广发放客户,该批货物市场价格200万元,生产成本160万元。会计处理:

借:销售费用194

贷:库存商品1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34

该业务中,自产货物用于市场推广,在会计上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增值税中视同销售,按市场价计算增值税销项税,购进用于生产该货物的原材料及应税劳务的进项税允许扣除;在所得税中也视同销售,按同期同类市场销售价格计应税收入,即按200万元调整营业收入,相应调整营业成本,从而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万元。类似的业务有:捐赠、交际应酬等。

例3 ABC公司10月购进一批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60万无。12月份公司用该批货物抵偿欠S公司的购货款200万元,并收到银行存款34万元。该批货物的市场价格售价200万元。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200

银行存款34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34

借:主营业务成本160

贷:库存商品160

该业务中,会计上按公允价值确认收入,按购人价格确认销售成本;增值税也按市场价格计算销项税,进项税可以抵扣;所得税按外购价格确认应税收入,对其税前可抵扣成本未明确规定,但我们可理解为也按购入价计算成本。这样一来,纳税申报时应调减据以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限额的营业收入40万元,从而也调减应纳税所税额40万元。在现实业务中外购价往往就是公允价.此时便无需调整。类似的业务有:股息分配、偿债、非货币性交换、债务重组等。

例4 ABC公司10月购进一批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60万无。12月份公司用该批货物交际应酬。该批货物的市场价格售价200万元。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194

贷:存货16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34

该业务不符合会计上收入确认条件,所以不确认收入,而是将货物的购人成本、销项税金之和计入对应的管理费用科目;增值税按市场价格计算销项税,进项税可抵扣;所得税按购人价格计人营业收入,也按购人价格计入营业成本。会计和所得税处理不一致,在纳税申报时需调整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但一般不对应税所得额产生影响。类似的业务有:捐赠、交际应酬等。

完成设计(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与班组同学交流,与詹毅美老师讨论设计。

签名:吴瑞愉

2014 年 4月 29 日

注:此表前五项由学生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否则不得开题;

此表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评分的依据

篇3: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虚假财务报告是一个热点话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虚假财务报告是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如实对外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虚假财务报告遍及世界各国,美国的安然事件让全世界人震惊,中国随着琼民源、pt红光、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绩优股神话的破灭,也让人们忧心忡忡。虚假财务报告造成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增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欺诈广大投资者,误导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导致国家制定出不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最终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再加上现在企业高层在决策时以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虚假财务报告给决策者以错误的导向,导致决策失败,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决定了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是未来财务会计面临的首要难题。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十分重要,而上市公司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应该更加给予高度关注,关注虚假财务报告对社会,利益相关群体的危害,分析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得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可靠,成为评价上市公司的一个具体指标,促进经济正常稳定的发展,符合整个金融环境。

(二)、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证券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影响。多年来,国内许多知名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于此,并得出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1、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重要性。

陈信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XX年出版的《财务报表分析技巧》,他提到:财务报表的分析非常重要,它能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总结过去的营业成果和财务状况,明确现在所处的竞争地位,加强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规划未来;它能帮助银行、投资者、供应商以及同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并根据此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和提供信贷的决策;它能帮助政府的财税、外汇管理、证券管理和统计等职能部门,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利用,使国家对宏观经济和调控更具有效率;它还能帮助社会上的和经济研究等专门机构更圆满地履行其特定的职责。《财务报表分析》:王德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出版。其中提到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令人兴奋而又极具技巧的实务操作,通过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营运能力等方面的分析,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的决策提供依据。还有造假甄别:剖析会计报表造假的动机和现象,介绍其甄别技巧,操作性强。《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作者:陈少华陈瑜王栋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XX),财务会计主要是面向企业外部,最终通过财务报告(尤其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财务报表)把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传递给外部信息使用者。财务报告作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反映,成为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法定资料,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人(自然人和法人),几乎都要使用财务信息,尤其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经济管理和监督部门等。

2、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作者:程隆云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XX年1月本书的逻辑主线是以企业利益相关者为分析主体,以企业基本活动为分析对象,以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为依据,以决策有用性为目标,以战略分析为起点,以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预测分析为核心,以企业价值分析为综合。池国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于XX年出版的《财务报表分析》以世界上目前最为成熟、最为流行的“哈佛分析框架”为主线,以财务分析基本方法应用为重点,以XX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分别介绍了财务报表分析基础、财务报表分析原理、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等内容。此外,《财务报表分析》还专门引入了一家上市公司XX年报作为贯穿全书的案例,采用了大量的上市公司真实案例。

3、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辨别。

XX年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革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法的识别与防范》一书中提到:我国的证券市场和会计市场还处于发展时期,远未达到成熟,这表现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相关法规与制度的科学程度、政府部门的市场化程度等诸多方面,而这些不足之处又交织在一起,集中体现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粉饰问题。因此,作者认为,这一防范体系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完善内外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设、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入司法介入制度。而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也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防范体系则是万万不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的研究在任何时期都是最重要的。单喆敏,申银万国证券股份公司证券投资总部高级投资经理,同时担任中国电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信公司财务顾问,以及多家产业基金的独立董事。XX年出版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该书中提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主要有:上市公司的股东(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贷款人(如银行),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公司管理层,公司的顾客,公司的雇员,政府管理部门如税务局、工商局和证监会,公众和竞争对手等。这些人和机构构成了公司的所谓利害关系集团,由于这些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与企业经济关系的程度不同,他们对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就不同。本书的出版能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4、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研究领域还有中国证监会和报告的使用主体。

XX年12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指数报告(XX)》和《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XX)》,从财权配置、财务控制、财务监督和财务激励等四个方面设计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财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这两份报告的发布将推动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的深入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水平、正确认识高管薪酬合理性、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为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和完善资本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XX年10月2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并自11月25日起施行。近期,上市公司纷纷披露《内幕信息及知情人管理制度》,从源头防止内幕信息泄露。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国对分部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和数量要求居世界领先地位。早在1939美国就已经鼓励企业对国外经营分部作单独的披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69年对在美国证交会登记的公司提出披露行业信息的要求。1976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公布了第14号准则《企业分部的财务报告》,要求企业披露行业分部信息和地区分部信息。以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又陆续发布了第18号准则(1977年)、第21号准则(1978年)和第24准则(1978年)等一系列与分部财务报告有关的准则:第18号准则要求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和方法用于分部财务报告;第21号准则要求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按行业、国外经营、主要客户和出口销售披露分部信息;第24号准则规定企业免于编报分部信息的几种情形。这些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美国分部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指南。1991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理事会成立了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经过三年的研究,该委员会完成了综合报告《论改进企业报告》,有不少篇幅涉及分部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该综合报告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国有关分部财报告准则的发展和走向。英国是最早提出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国家之一。1965年,英国的股票交易所率先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分部财务报告,披露分行业营业额和利润额以及分地区的营业额;1967年,英国公司法首次作出公司应披露分部信息的法律规定;1990年,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综合当时的法律规定和股票交易所的要求,发布了标准会计实务说明书(ssap)第25号《分部报告》,要求企业增加披露行业分部地区分部的资产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81年发布了第14号国际会计准则《按分部报告财务信息》,要求证券公开上市的企业和其他经济上重要的单位按行业和地区分部报告财务信息。而后,该项准则经修订后于公布,把提供分部信息的范围限定在“权益或债务证券公开上市的企业,和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上其权益或债务证券正处于发行阶段的企业”。其他许多国家和组织也有披露分部信息的要求或建议。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有类似于美国的关于分部财务报告的会计准则;欧盟国家有类似于英国公司法中关于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规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披露分部信息的建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也对披露分部信息予以支持。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一)提出虚假财务报告的定义及表现

虚假财务报告的文字性表述,虚假财务报告的定义是相对财务报告而言的。其表现方式从性质和内容可以各分为两类:

1、其表现方式从性质可以分为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和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

2、其表现方式从内容可以分为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

(二)虚假财务报告形成的主要危害及原因

虚假财务报告危害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四部分:

1、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2、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利益受损;

3、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打击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的信心;

4、影响社会的稳定。

虚假财务报告原因也分为四部分:

1、上市门槛过高是导致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根源;

2、上市公司为了在当前证券市场中树立良好形象,在披露会计信息时,有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甚至粉饰绩效,虚构利润;

3、一些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致使利润预测数和利润实现数相差甚远;

4、内部自我约束功能不强,对统计数字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检查手段。

(三)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及治理

针对虚假财务报告危害,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四点建议:

1、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2、注重外部监督,充分发挥职能监管部门监督的职能;

3、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4、及时补充和完善各种会计规范制度、

预期目标:通过对主要内容的研究,目的在于得出以下结论:通过了解虚假财务报告的定义及表现方式,提出上市公司现实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各利益群体的

危害,进而分析其形成的主要成因,相应地提出治理的对策,将其危害降至最小,使会计财务报告成为真实可靠的评价上市公司的指标。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根据上市公司的现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规定,坚持将危害降至最小的方向与目标,应该采用调查法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法是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规范研究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运行时什么问题。

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一)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

(二)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

(三)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四)从规范研究的角度,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

(五)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决策的依据,研究这些经济现象如何符合这些标准。

篇4: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债务人的死亡、企业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至20xx。19陆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具体包括;

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3、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

4、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规定或有资产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合同》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均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20xx。20xx年1月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同时修订了《投资》、《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20xx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些新的准则和制度中,谨慎性原则体现为:

1、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有的“四项准备”外,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标准,并明确了暂停资本化的条件,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

3、改变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改变了以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确定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同时,租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

4、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谨慎的估计。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也越来越关心与不确定事项相关信息的揭示,关心企业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此,谨慎性原则的正确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文章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首先从会计结构的角度,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其次,从资产的定义、收益的确认以及财务分析的角度详细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广泛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更能使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最后,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防止滥用谨慎性原则。

主要内容:

1.引言

2.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2.1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2.2谨慎性原则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2.2.1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2.2.2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3.1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

3.2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确认中的运用

3.3谨慎性原则在企业投资中的应用

3.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3.5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4.1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会计人员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主观随意性

4.2谨慎性原则与税法政策不能协调一致

4.3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

4.4公允价格难以取得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4.5谨慎性原则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横向不可比

5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5.1增强谨慎性原则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5.2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

5.3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5.4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5.5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

5.6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5.7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6结论

参考文献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预期将于20xx年3月2日前完成初稿,并上交导师,作进一步修改润色;20xx年4月12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二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xx年4月26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三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xx年5月10日前论文定稿并打印上交。预期字数达到学校所规定的字数。并按学校统一规格打印成文。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

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论文题目。

选题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1.归纳法

针对这一研究领域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文献著作,充分利用数据库,专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分析法

对国内外就该论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现状及最新进展、研究动态等进行比较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综合分析,对这一领域研究现状做到充分了解。

3.比较分类法

对已有的学术成果做比较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前人工作的不足,积极挖掘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创新,阐述新的观点和见解,以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的理论价值。

准备工作:

已大量阅读了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

主要措施:

广泛查阅资料,理清思路,草拟开题报告和着手文献综述,作好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然后草拟论文提纲,着手撰写论文。

篇5: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开题报告是必不可少,开题报告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所选题目的可行性,避免我们写出来的论文没有价值,吃力不讨好,那么成本会计开题报告怎么写呢,开题报告主要包含选题意义、研究现状、论文大纲、研究方法及参考文献与写作计划等,下面以论文题目《小型企业成本会计应用的现状和对策》为例,展示会计学的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1、选题的意义: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领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的成本信息,它贯穿于产品供、产、销的各个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重要,成本会计可以立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为企业的发展更好地奠定基础。注重对成本会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企业成本会计应用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使小型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本身的竞争能力。

2、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对成本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成本会计才逐渐被关注。许多学者结合西方管理会计出现的新思维、新方法对中国的企业成本会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了由于环境的变革而应采取的对策。在《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与应用》中,作者王昕、魏宁薇研究了企业成本会计的风险类型及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改善对策。岳鹏成在他的文章《企业成本会计的科学应用》指出了成本会计数额较大,隐含着较多的坏账将会影响企业整体的资产质量。帅革在《企业成本会计的应用现状及改善对策》一文中指出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应对的方法。余绪婴、欧阳清等学者从总结我国成本会计发展历程的角度,探索新环境下企业成本会计的适应模式。传统的理念认为,成本会计主要目标是正确进行成本计量。因此,成本会计的范畴就是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核算与报告。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计量成本、分配费用、报告成本核算信息。早期的成本会计理论大都是这种观点,将成本会计看作制定和公布成本标准,计算和记录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将其与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的原因,并将与此有关的资料向经营管理者报告,以便采取措施降低成本。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成本会计即处于此状态。

3、国外研究状况:

日本和欧美从九十年代开始全面推广以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会计学权威罗伯卡普兰和罗宾,库拍为代表所建立的面向流程管“作业成本法管理”.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加企业价值的目的。而在20世纪初,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推行泰勒制度,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也推动了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用于成本控制和分析的标准成本法,使成本会计的职能从成本计算进而扩展到成本控制和分析。西方国家对成本会计的研究经过了一个多世纪,不断对成本会计的管理及应用进行研究。戴维德·莱肯在他的《成本会计论》中,从企业成本角度出发,认为成本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运营,由于企业间的这种经济活动导致了他们相互竞争,并对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程序和质量做出定量相关性的分析。在近代的成本会计,主要是美国会计学家提出了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在原有的成本积聚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控制与分析“的新职能。正因为成本会计扩大了管理职能,于是应用的范围也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商业企业、公用事业、以及其他服务性行业。

4、研究大纲:

一、引言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状况

三、小型企业成本会计应用的现状

(一)对成本效益的内涵理解不正确

(二)对成本会计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没有完全形成

1.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程度不高

2.复合型人才缺乏

3.办公软件的局限

(四)新制造环境无法准确的计算产品成本

四、成本会计应用的对策

(一)正确理解成本会计效益的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二)明确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

(三)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

(四)推动成本会计向作业成本法迈进

(五)树立长效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思想

五、结束语

5、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了解小型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获取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状况,并采用实地调查企业等方法来了解成本会计的现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方法进行论文写作,分析小型企业在成本会计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对策。不断完善初稿并最终定稿。

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分析法、比较法

6、参考文献:

[1]垢世 强。浅析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商场现代化[J].商场现代化,2014(24)。

[2]朱斌。现代企业金融体系中成本会计的应用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

[3]邢启亮。新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4]邓斌,周超论。信息技术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与变革[J].特区经济,2007(9)。

[5]李文波。成本会计的变化趋势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2008(3)。

[6]王希春。成本会计的研究现状[J].经济研究导-T0,2009(19)。

[7]赵平。成本会计的发展及策略论析[J].财会研究,2009(14)。

[8]裘卫红。浅谈成本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J].科技咨询导报,2007(23)。

[9]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0]昊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7、写作计划(略)

篇6: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2015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虚假财务报告是一个热点话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虚假财务报告是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如实对外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虚假财务报告遍及世界各国,美国的安然事件让全世界人震惊,中国随着琼民源、PT红光、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绩优股神话的破灭,也让人们忧心忡忡。虚假财务报告造成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增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欺诈广大投资者,误导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导致国家制定出不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最终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再加上现在企业高层在决策时以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虚假财务报告给决策者以错误的导向,导致决策失败,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决定了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是未来财务会计面临的首要难题。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十分重要,而上市公司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应该更加给予高度关注,关注虚假财务报告对社会,利益相关群体的危害,分析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得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可靠,成为评价上市公司的一个具体指标,促进经济正常稳定的发展,符合整个金融环境。

(二)、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证券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影响。多年来,国内许多知名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于此,并得出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1.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重要性。陈信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出版的《财务报表分析技巧》,他提到:财务报表的分析非常重要,它能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总结过去的营业成果和财务状况,明确现在所处的竞争地位,加强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规划未来;它能帮助银行、投资者、供应商以及同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并根据此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和提供信贷的决策;它能帮助政府的财税、外汇管理、证券管理和统计等职能部门,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利用,使国家对宏观经济和调控更具有效率;它还能帮助社会上的和经济研究等专门机构更圆满地履行其特定的职责。《财务报表分析》:王德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提到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令人兴奋而又极具技巧的实务操作,通过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营运能力等方面的分析,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的决策提供依据。还有造假甄别:剖析会计报表造假的动机和现象,介绍其甄别技巧,操作性强。《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作者:陈少华 陈瑜 王栋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财务会计主要是面向企业外部,最终通过财务报告(尤其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财务报表)把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传递给外部信息使用者。财务报告作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反映,成为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法定资料,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人(自然人和法人),几乎都要使用财务信息,尤其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经济管理和监督部门等。

2.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方法。《财务报表分析》作者:程隆云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月 本书的逻辑主线是以企业利益相关者为分析主体,以企业基本活动为分析对象,以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为依据,以决策有用性为目标,以战略分析为起点,以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预测分析为核心,以企业价值分析为综合。池国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于出版的《财务报表分析》以世界上目前最为成熟、最为流行的“哈佛分析框架”为主线,以财务分析基本方法应用为重点,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分别介绍了财务报表分析基础、财务报表分析原理、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等内容。此外,《财务报表分析》还专门引入了一家上市公司20年报作为贯穿全书的案例,采用了大量的上市公司真实案例。

3.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辨别。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革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法的识别与防范》一书中提到:我国的证券市场和会计市场还处于发展时期,远未达到成熟,这表现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相关法规与制度的科学程度、政府部门的市场化程度等诸多方面,而这些不足之处又交织在一起,集中体现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粉饰问题。因此,作者认为,这一防范体系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完善内外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设、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入司法介入制度。而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也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防范体系则是万万不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的研究在任何时期都是最重要的。单喆敏,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公司证券投资总部高级投资经理,同时担任中国电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信公司财务顾问,以及多家产业基金的独立董事。20出版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该书中提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主要有:上市公司的股东(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贷款人(如银行),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公司管理层,公司的顾客,公司的雇员,政府管理部门如税务局、工商局和证监会,公众和竞争对手等。这些人和机构构成了公司的所谓利害关系集团,由于这些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与企业经济关系的程度不同,他们对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就不同。本书的出版能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4.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研究领域还有中国证监会和报告的使用主体。12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指数报告(2011)》和《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2011)》,从财权配置、财务控制、财务监督和财务激励等四个方面设计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财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这两份报告的发布将推动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的深入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水平、正确认识高管薪酬合理性、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为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和完善资本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2010月2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并自11月25日起施行。近期,上市公司纷纷披露《内幕信息及知情人管理制度》,从源头防止内幕信息泄露。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国对分部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和数量要求居世界领先地位。早在1939美国就已经鼓励企业对国外经营分部作单独的披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69年对在美国证交会登记的公司提出披露行业信息的要求。1976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公布了第14号准则《企业分部的财务报告》,要求企业披露行业分部信息和地区分部信息。以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又陆续发布了第18号准则(1977年)、第21号准则(1978年)和第24准则(1978年)等一系列与分部财务报告有关的准则:第18号准则要求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和方法用于分部财务报告;第21号准则要求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按行业、国外经营、主要客户和出口销售披露分部信息;第24号准则规定企业免于编报分部信息的几种情形。这些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美国分部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指南。1991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理事会成立了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经过三年的研究,该委员会完成了综合报告《论改进企业报告》,有不少篇幅涉及分部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该综合报告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国有关分部财报告准则的发展和走向。 英国是最早提出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国家之一。1965年,英国的股票交易所率先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分部财务报告,披露分行业营业额和利润额以及分地区的营业额;1967年,英国公司法首次作出公司应披露分部信息的法律规定;1990年,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综合当时的法律规定和股票交易所的要求,发布了标准会计实务说明书(SSAP)第25号《分部报告》,要求企业增加披露行业分部地区分部的资产信息。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81年发布了第14号国际会计准则《按分部报告财务信息》,要求证券公开上市的企业和其他经济上重要的单位按行业和地区分部报告财务信息。而后,该项准则经修订后于公布,把提供分部信息的范围限定在“权益或债务证券公开上市的企业,和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上其权益或债务证券正处于发行阶段的企业”。 其他许多国家和组织也有披露分部信息的要求或建议。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有类似于美国的关于分部财务报告的会计准则;欧盟国家有类似于英国公司法中关于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规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披露分部信息的建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也对披露分部信息予以支持。

篇7: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的意义: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领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的成本信息,它贯穿于产品供、产、销的各个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重要,成本会计可以立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为企业的发展更好地奠定基础。注重对成本会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企业成本会计应用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使小型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本身的竞争能力。

2、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对成本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成本会计才逐渐被关注。许多学者结合西方管理会计出现的新思维、新方法对中国的企业成本会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了由于环境的变革而应采取的对策。在《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与应用》中,作者王昕、魏宁薇研究了企业成本会计的风险类型及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改善对策。岳鹏成在他的文章《企业成本会计的科学应用》指出了成本会计数额较大,隐含着较多的坏账将会影响企业整体的资产质量。

帅革在《企业成本会计的应用现状及改善对策》一文中指出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应对的方法。余绪婴、欧阳清等学者从总结我国成本会计发展历程的角度,探索新环境下企业成本会计的适应模式。传统的理念认为,成本会计主要目标是正确进行成本计量。因此,成本会计的范畴就是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核算与报告。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计量成本、分配费用、报告成本核算信息。早期的成本会计理论大都是这种观点,将成本会计看作制定和公布成本标准,计算和记录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将其与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的原因,并将与此有关的资料向经营管理者报告,以便采取措施降低成本。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成本会计即处于此状态。

3、国外研究状况:

日本和欧美从九十年代开始全面推广以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会计学权威罗伯卡普兰和罗宾,库拍为代表所建立的面向流程管“作业成本法管理”.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加企业价值的目的。而在20世纪初,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推行泰勒制度,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也推动了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用于成本控制和分析的标准成本法,使成本会计的职能从成本计算进而扩展到成本控制和分析。西方国家对成本会计的研究经过了一个多世纪,不断对成本会计的管理及应用进行研究。

戴维德·莱肯在他的《成本会计论》中,从企业成本角度出发,认为成本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运营,由于企业间的这种经济活动导致了他们相互竞争,并对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程序和质量做出定量相关性的分析。在近代的成本会计,主要是美国会计学家提出了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在原有的成本积聚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控制与分析“的新职能。正因为成本会计扩大了管理职能,于是应用的范围也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商业企业、公用事业、以及其他服务性行业。

4、研究大纲:

一、引言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状况

三、小型企业成本会计应用的现状

(一)对成本效益的内涵理解不正确

(二)对成本会计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没有完全形成

1.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程度不高

2.复合型人才缺乏

3.办公软件的局限

(四)新制造环境无法准确的计算产品成本

四、成本会计应用的对策

(一)正确理解成本会计效益的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二)明确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

(三)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

(四)推动成本会计向作业成本法迈进

(五)树立长效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思想

五、结束语

5、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了解小型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获取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状况,并采用实地调查企业等方法来了解成本会计的现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方法进行论文写作,分析小型企业在成本会计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对策。不断完善初稿并最终定稿。

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分析法、比较法

6、参考文献:

[1]垢世 强。浅析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商场现代化[J].商场现代化,(24)。

[2]朱斌。现代企业金融体系中成本会计的应用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

[3]邢启亮。新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6)。

[4]邓斌,周超论。信息技术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与变革[J].特区经济,(9)。

[5]李文波。成本会计的变化趋势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3)。

[6]王希春。成本会计的研究现状[J].经济研究导-T0,(19)。

[7]赵平。成本会计的发展及策略论析[J].财会研究,20xx(14)。

[8]裘卫红。浅谈成本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J].科技咨询导报,20xx(23)。

[9]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0]昊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篇8:会计专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会计专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会计专业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管理至关重要。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题目: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债务人的死亡、企业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至2000。19陆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具体包括;

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3、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

4、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规定或有资产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合同》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均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2001。1月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同时修订了《投资》、《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20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些新的准则和制度中,谨慎性原则体现为:

1、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有的四项准备外,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标准,并明确了暂停资本化的条件,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

3、改变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改变了以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确定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同时,租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

4、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谨慎的估计。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也越来越关心与不确定事项相关信息的揭示,关心企业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此,谨慎性原则的正确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文章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首先从会计结构的角度,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其次,从资产的定义、收益的确认以及财务分析的角度详细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广泛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更能使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最后,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防止滥用谨慎性原则。

主要内容:

1.引言

2.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2.1 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2.2 谨慎性原则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2.2.1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2.2.2 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3.1 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

3.2 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确认中的运用

3.3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投资中的应用

3.4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3.5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4.1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会计人员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主观随意性

4.2谨慎性原则与税法政策不能协调一致

4.3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

4.4公允价格难以取得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4.5谨慎性原则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横向不可比

5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5.1 增强谨慎性原则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5.2 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

5.3 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5.4 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5.5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

5.6 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5.7 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6结论

参考文献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预期将于20XX年3月2日前完成初稿,并上交导师,作进一步修改润色;4月12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二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XX年4月26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三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5月10日前论文定稿并打印上交。预期字数达到学校所规定的字数。并按学校统一规格打印成文。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

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论文题目。

选题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1.归纳法

针对这一研究领域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文献著作,充分利用数据库,专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 分析法

对国内外就该论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现状及最新进展、研究动态等进行比较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综合分析,对这一领域研究现状做到充分了解。

3.比较分类法

对已有的学术成果做比较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前人工作的不足,积极挖掘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创新,阐述新的观点和见解,以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的理论价值。

准备工作:

已大量阅读了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

主要措施:

广泛查阅资料,理清思路,草拟开题报告和着手文献综述,作好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然后草拟论文提纲,着手撰写论文。

四、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Sanders ,T.H., Hatfield ,H.R., Moore,V.,1938: A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

[2]Watts R. L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 :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J]. Accounting Horizons, 2003,17, (3)

[3]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J].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45-176

[4] 陈玮. 充分应用稳健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一份稳健原则问卷调查表的启示[J].会计研究,1995, 3

[5] 范宏浩.《谨慎性原则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辽宁财税,2001年9期,-35-35页

[6]费伦苏.关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会通讯,03期

[7]何光明.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交通财会,2009,07.

[8]李jun.略谈新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谨慎原则[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9]李娜.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财经论坛.

[10]马文娟.会计实务中的谨慎性原则[J].甘肃科技,12月,第23期.

[11]马义华.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几点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年4月期刊.

[12] 潘娜, 朱卫东. 《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 财会月刊(理论版) 10期

[13]汤云为.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1,(5)

五、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

20xx年9月28日 毕业论文动员会。

20xx年10月10日前 确定论文题目和提纲。

20xx年10月12日 上交论文选题。

20xx年10月20日之前接受导师下达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20xx年10月25日前 完成文献综述。

20xx年10月29日前 完成开题报告填写。

20xx年11月2日 开题答辩。开题后正式着手撰写论文。

20xx年3月29日前 完成论文初稿。

20xx年4月12日前 完成论文二稿。

20xx年4月26日前 完成论文三稿。

20xx年5月10日前 论文定稿并打印上交。

20xx年5月29日 论文答辩。

知识扩展:科研开题报告

(一)科研开题报告的定义与作用

科研开题报告是科学研究人员准备对某一科研项目开展研究的时候,针对这一项目所作的论证和规划。

选定一个课题开展研究,事先必须对该项目的研究价值、研究现状、准备采用的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研究目的、研究的工作进度计划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为即将展开的研究设计一个蓝图。这

样做可以避免研究项目的仓促上马,盲目展开,保证研究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计划性。

科研开题报告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报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或导师审批,并为他们以后检查科研成度、经费使用提供依据。从这个角度看,科研开题报告在科研管理中有重要作用。二是与科研计划相结合,作为科研人员掌握研究方法和进度的依据。从这个角度说,科研开题报告是一种计划性文书,对研究工作的程序、步骤有着规划、设计作用。

(二)科研开题报告的特点

1.论证充分,逻辑严谨

科研开题报告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字是对项目的研究意义、研究价值、效益前景进行论证。这一部分对该项目能否成功立项起着重要作用,要求做到立论科学、论据充足、论证充分,逻辑严谨,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2.考察细致,预测准确

科研开题报告还要汇报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显示本项目当前的研究现状,预测本项目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都必须以细致考察、准确预测为前提,建立在大量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可以说,科研开题报告的写作并不以文本的写作过程为重点,而是以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重点。

3.方法得当,切实可行

科研开题报告要提供将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要申报研究经费购置研究设备,要制定研究计划。这些方法和计划是否切实可行,直接影响到报告被批准之后能否顺利实施。如果将来出现研究方法不当、经费不足、计划不周的情况,研究工作将陷入被动甚至出现混乱。

(三)科研开题报告的类型

1.研究型开题报告

这是由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向科研管理部门提交的开题报告。它是纯科研型的,在各类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中运用广泛。

2.教研型开题报告

这是由高校的研究生向导师和学位点提供的开题报告,一方面是为了开展专项研究,另一方面是为了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样的开题报告属于教研型的,在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学工作中运用广泛。

(四)科研开题报告的写作

1.标题

有两种基本写法:一是项目名称加文体名称,如《磁化节能燃烧技术科研开题报告》;二是申报学位名称加文体名称,如《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2.正文

科研开题报告的内容丰富,如下一些基本项目或是必不可少,或是可能出现的:

其一是科研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这是报告的开头部分,主要用来表述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研究课题,它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其二是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如果本课题在国内外尚无人研究,那就是开拓性的研究;如果本课题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则要说明继续研究的意义何在,准备在哪些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新突破等。

其三是主要研究内容纲要。要列出在本课题之内的具体研究内容,分几大部分,每部分包括哪些单元或章节等。

其四是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打算采取哪些研究方法,如调查、比较、实验、技术开发、技术演示、开论证会、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等。

其五是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及其可能产生的效益。

其六是所需设备及解决途径。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一般没有此项。

其七是经费预算。有些学位性研究没有经费来源,可省略此项。

其八是课题组的组织结构和分工。如果是个人研究,可省略此项。

其九是研究步骤与进程安排。

篇9: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试论班级管理策略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1、目的: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通常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主体,班主任具有绝对的说一不二的主导权,班级的健康运行与否及成长命运与班主任休戚相关。随着科学发展的新潮流,创新时代席卷而来,“人本教育”、“个性发展”、“合作学习”等班级管理理念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应时而生,它们真正具体到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各种问题凸显,发人深省。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并没有消退,甚而愈演愈烈。强化对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的提升,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现象,同时也能营造一种和谐的管理关系。

2、意义:

本文通过对班级管理策略进行探究,试图探索分析新时期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丰富和发展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班级管理策略的班主任班级管理理论。因此,本课题的探究在奠定理论基石的同时,对于促进“以生为本”的`全面实施及班级管理策略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概括性的来说,通过对于班级管理的策略的探讨,能够有利于学生全面化发展、有利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学校和谐化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手段和途径

三、论文提纲

试论班级管理策略

摘要

1•相关概念

1.1班主任

1.2班级管理

2班级管理特征及基本任务

2.1班级管理的特征

2.2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3班级管理现状问题

3.1集权化管理

3.2缺乏人格魅力

3.3缺少心理辅导

3.4忽视赏识

4班级管理优化建议

4.1科学角色定位

4.2强化责任意识

4.3强化人文关怀

4.4注重心理沟通

4.5促进激励认同

总结

参考文献

四、参考文献

[1]齐学红主编.班级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7.

[2]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

[3]魏国良.学校班级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4]林冬桂,张东,黄玉华.班级教育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6.

[5]唐劲松.点击中美课堂一中美教学模式操作性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2.

[6]易红郡著.英国教育的文化阐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7]郭毅主编.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一、题目:汉语介词“在”,“跟”,“对”,“从”和韩语助词的对比较

二、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

一、选题背景

介词在汉语语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汉语虚词中,由于介词功用较为复杂、涉及因素较广,汉语学习者经常会在使用时出现各种偏误,所以介词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介词是虚词,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但是介词有很重要的语法功能,在句法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数量有限的介词进行分类分析,是我们深入介词研究的一个有效方法。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把类别名称教授给汉语学习者并不难,但是对于理性意义近似、同一功能类的介词,就需要在教学的时候多下功夫,否则往往会造成汉语学习者的误用、混用。对于介词的研究,以往大多停留在单个介词的分析、描写与应用方面,而对于易混介词的异同缺少系统的辨析。本文的研究就在于弥补以往著作和作品中对于易混介词研究的不足,不仅对每个介词的意义、用法都进行条理性的解释,还注重它们用法的不同,并对留学生出现的介词混淆进行合理的解释,为对外汉语介词教学方法提供新的启示。

二、选题目的

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韩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中,韩国学生人数一直是最多的,韩国国内也出现“汉语热”,目前韩国有142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而且即将在中小学开设中文课。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对韩汉语教学研究。

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感觉最难把握的往往是虚词,所以虚词教学一直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介词及介词短语作为虚词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我们考察外国人汉语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汉语介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句子中的语法、语义及语用功能却十分突出。韩语属于黏着语,在韩语里,词在句中的关系是由各种各样的词尾来表示的,汉语介词表示的语法关系几乎都可以对译成韩国语的格助词或动词。几个介词可以译成一个格助词或动词,一个介词也可以译成几个格助词或动词。因而容易混淆.特别是那些意义相似或相近的介词更是令人头痛。韩语没有汉语介词的概念,因此在韩国学生的口语及书面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介词偏误。介词成为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难点,也是对韩汉语教学和研究的重点之一,弄清二语习得的容易混淆的地方,也是这篇文章的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情况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进度

七、参考文献

[1]. 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

[2]. 李泉著.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 商务印书馆, 2004

[4].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5]. 陆俭明著.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6]. 黄冰编著.第二语言习得入门[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 陈昌来著.介词与介引功能[M].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8]. 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 商务印书馆, 2001

[9].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01

[10]. 侯学超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11]. 李临定等编写,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 商务印书馆, 1980

[12]. 周文华. 介词“对”不同义项的中介语使用情况考察[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1(01)

[13]. 王笑艳. 留学生使用“关于”一词的偏误分析[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14]. 周小兵,刘瑜. 汉语语法点学习发展难度[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0(01)

[15].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课题组.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正式开通[J]. 世界汉语教学. 2009(01)

[16]. 高亚云.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不”和“没(有)”否定结构习得研究[D]. 北京语言大学 2009

[17]. 何薇. 汉语常用对象类介词的分析与教学[D]. 苏州大学 2004

[18]. 高霞. 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对英汉语教学研究综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12)

[19]. 吴漪萍. 韩国留学生使用介词“在”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 扬州大学 2013

[20]. 胡颖.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在”和“于”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1]. 钟芳杰.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对”和“给”的对比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2]. 刘乐乐.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介词习得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2

[23]. 李彩凤.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在”与“从”的对比研究[D]. 暨南大学 2011

[24]. 张会兰. “从”类介词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5]. 欧慧英. 同义介词“从”和“由”的对比研究[D]. 北京语言大学 2005

篇10: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datang teashop is a privately owned tea shop. it established in XX, and is located beside the main road, youyi avenue, in the home world shopping mall. business scope mainly involves selling several kinds of tea and tea-sets. 15 employees are in datang teashop. 5 employees are in charge of management in datang. it attracts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over twenty-five-year-old persons in the local area.

in the past two years, datang teashop operated steadily. it had a certain client group, and a good prestige. however,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the teashop does not meet the heightened demands of the clients in the local area.

people want to purchase middle and high-class tea and tea set with reasonable prices and good quality services. there were some clients complained that our services fell short of their expectations. in addi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enjoy tea, tea set and tea culture.

and 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enjoy their leisure time with having a cup of tea. it is a green and healthy method for people to spend the leisure time. therefore, datang teashop must make an expansion and improvement project to meet the client’s need.

however, datang teashop only occupies an area of 84 square meters now, which is hindering the shop from expanding its services. the management planned to offer a wider range of services but the limited space has constrained the implementation. some clients complained about the insufficient stock and staff, limited sorts of tea, narrow space, and short of servic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datang teashop decided to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service system and handling method, expand the business scope and scale, establish the especial sale form, broaden datang teashop’s prestige, improve the propaganda about “having a cup of tea scientifically”. thereby, datang teashop will attract the client and meet the client’s need,stress the charming of the tea culture and raise the sales volume.

it’s the goal of this expansion project to continue the advantage of datang teashop to meet the market need, and make datang teashop become the challenger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consistently.

二、研究的重点与过程设计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datang teashop’s sales volume sometimes shows a little decent tendency. furthermore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datang. this expansion project will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recent problems of datang teashop and make a detailed plan to solve problems. it will improve in the aspect of sales space, attendants, equipments, and sales methods.

1. problems analysis

1.1 limit space in the teashop.

1.2 attendants in datang teashop floated quickly.

1.3 insufficient equipment in the shop.

1.3.1 shortage of shelves.

1.3.2 not any net equipment in the shop. and there was not website for datang teashop.

1.3.3 old finance software is in need of updating in time.

1.4 unique method in sale.

2. resolution

if datang teashop goes on selling as usual, it should meet the crisis with decrease of sales volume and floating of customers. according to problems analysis, datang teashop will take follow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main problems and set forth several improvement plans.

2.1 for limit sales space

rent the nearest shop to expand the sales space. it is about 50 square meters. the last sales area can reach 130 square meters.

2.2 for attendants floating quickly

2.2.1 recruiting 4 new staff with experiences.

2.2.2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2.2.3 salary will be paid out by the results of achievement assessment and knowledge test every month..

2.3 for insufficient equipment

2.3.1 purchase adsl equipment, apply to set up network.

2.3.2 renovate new finance software.

2.4 expand the way of sales.

2.4.1 supplementary sale by promotion activity, mainly sale by selling in the shop.

2.4.2 visit the customer to sell at his house and enterprise, restaurant and hotel, sub district and government office.

2.4.3 sell on line.

三、研究方法

research approach:

for reaching problem analysis, cause analysis, case analysis, customer survey, questionnaire, brainstorming, questionnaire and swot analysis are to be used in the expansion project. they were adopted in analysis customers’ demand, make a new sales plan. and finally do successfully to improve the service and increase the sales volume.

四、预期结果

through practice this expansion project, we hope to reach the following six aims.

1. expand the prestige of datang teashop.

2. establish the unique tea culture of datang teashop.

3. decent the attendants’ floating rate, and improve the attendants’ service level.

4. expand the business space and scope.

5. innovate the equipment, increase the service contents, and exchange the business method.

6. increase the sales volume by 20%.

as a result of this project, datang teashop is expected to make profits 25% higher than before. and we could adjust the project to meet the customer’s demand.

篇11: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论文题目:国新能源汽车投资的经济性评价——以北京市为例

一、选题背景

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保护的呼声逐渐高涨;与此同时,国际能源供应旳短缺造成了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节能与环保成为了当前世界汽车发展的主题,各国都逐渐注重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和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亦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也逐年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呈持续上升趋势,交通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重逐渐增加,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这一比重还会继续上升,长此以往,国家能源安全问题会愈加严重。能源消费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雾霾频发,治理环境也迫在眉睫。能源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在这些压力之下,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持以高度的重视,将其确定为我国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并陆续出台各种规划和鼓励性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加快其市场渗透。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旨在减少环境污染、能源问题。新能源汽车由于使用清洁能源作为动力而减少污染物排放,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投资项目无形中对社会公众产生正的外部性,但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产生正的外部性过程中承担的较大了成本,因为对于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汽车制造商而言,开发新能源车不仅面临技术风险、大规模业务重组等问题,还需要巨大的投资,就是说,相关的生产者承担了较大的成本,而产生的收益(环保和节能)却被全社会分享。由此,在完全的市场机制下,将没有人主动选择生产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换句话说,仅仅依靠市场机制不可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始阶段的发展,形成了市场失灵,达不到市场均衡,同时在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发展初期,市场环境不完善,各方协调机制不健全,形成系统失灵。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进程初期离不开政府的推动,评价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的经济性需要结合现行政府政策开展。,北京进入国家第一批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目录,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近些年,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的以北汽控股和北汽福田为代表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这一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集中表现在由于高技术成本和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产业化进程缓慢或受阻。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主要聚焦北京市,首先对北京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根据市场情况分析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规划和鼓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并阐述新能源汽车投资的外部性;其次,对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的规制-激励政策进行阐述和分析,分析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构建新能源汽车投资两阶段净现值分析逻辑框架;最后,通过实地调研选取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下属控股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和测算,通过构筑的两阶段净现值的分析模型,测算投资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评价离不开政策,故进一步利用分析模型中量化补贴的公式,优化现行补贴数额,再次测算补贴变化后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GriffinBurgh和John Wilson(2003)认为氧燃料能源在能源独立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他在氧能源研究报告中研究了燃料能源制取、储存、运输等方面细节,得出结论为:一,氧能源为清洁能源,使用不会排放有害气体进而造成环境污染;二,氧能源的规模化使用面临着成本、安全等多方面问题。以日本为例,学者研究的重点偏向是混合动气汽车,探讨其技术方面的突破和产业化进程的推进。MasonoriMorid(2006)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环保性与经济性进行了 一系列评估,并得出结论:随温室气体排放逐渐上升,世界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将会逐年攀升,如何解决氧能研发的效率和促进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Hasishilshitani(2007)研究方向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两大领域,内容落脚在政策方面,梳理总结了现行和未来政策规划和走向,同时考虑总结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组织关系和规划战略目标等,呼吁政府作为协调各方的主要力量,积极发挥作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欧洲各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研究的范围涵盖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氧燃料电池汽车多个方面,欧盟委员会(2003)发布了欧洲在至间清洁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以及新能源生产与存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最新进展。

,在慕尼黑会议上,欧洲氢能协会的AndreMartin(2007)发布了 JTI研究,即对欧洲汽车集团制定燃料电池和氧能共同技术计划。对比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加之起步较晚,各方面均不成熟,我国学者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也多是关注国外的研究成果,通过整合研究进而寻找可借鉴之处,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适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具体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如下:胡斌祥(2001)分析和评价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市场现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体系,具有创新意义。熊建、管华(2002)的研究重点在汽车的细分板块客车领域。杨文哲(2009)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初期发展阶段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技术水平低、企业分散,缺乏特色产品、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杨朝辉(2010)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研究,以需求分析为主线,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石信信(2011)通过建立相关模型,量化分析影响其产业发展旳各类因素并提出适宜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模式。王慧(2010)运用外部性、庇古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结合应用分析的方法,首先在宏观层面运用模型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的优劣、机会与风险,微观层面落脚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领域,对现行补贴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利用三个主要环节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发展存在的问题。李菁(2011)选择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促进其发展的政策应主要集中在促进电池技术研发的领域,现行的政策对这方面的支持效果不明显。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立足于北京这一试点城市,首先总结梳理北京市出台的一系列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的政策,并结合国家层面的宏观安排和政策措施,根据市场情况,从宏观层面上,对政策主要内容进行分类,按照研发投资、生产、消费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效果分析;其次,对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的规制-激励政策进行阐述和分析,分析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为初期和成熟两个阶段,并引入补贴系数等建立净现值的分析模型;然后重点进行案例分析,选取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投资建设的控股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模型量化财政补贴,测算北京市现行补贴政策对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 Anne Marit Hansen, Hydrogen Safety and Hydrogen Highway Technology, InnovationForum on Clean Vehicle Technology IFCVT,Beijing 26th October,2007.

[2] Griffin Bui*gh, John Wilson. The Hydrogen Report: An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Hydrogen In Achieving U.S. Energy Independence [J].The Management GrouP,2003.

[3] Hasishi Ishitani. Overview of Japan!s Efforts on Plug-in Hybrid Vehicle, EVS-23 Plug-inHybrid Electric Vehicle WorkshopfJ] .California USA, 2007.

[4] Huiping Ding. Lifecycle approach to assessing environmental friendly product project withinternalizing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y,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 22 April 2012

[5] Holmgren,K.,Amiri, S.,Internalising external costs of electricity and heat production in amunicipal energy system. Enei^y Policy 35,2007.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论文题目:H省电力公司ERP环境下内部控制改进研究

一、选题背景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 Gartner Group 公司基于供应链思想提出的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系统科学为准则、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以企业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的系统整合为手段,旨在为企业管理者、部门员工的生产决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以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管理决策最优化、运营收益最大化等。电力企业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工业生产运作、人居日常生活的能源性经济组织,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1]。当前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历史时期,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电力行业的提效增质与节能减排,如何推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与自动化建设,如何实现电力企业的集约化管理、精益化运营、系统化发展与标准化管理,是我国电力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H 省电力公司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主体,是 H 省区域经济有序发展、社会和谐进步重要力量。为了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有序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优化创新、企业生产运营效益的持续提升, 7 月 H 省电力公司基本完成 ERP 系统的调试运行与系统切换,充分应用 ERP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决策支持功能,为 H 省电力公司的发展模式转变与管理思维转变提供了科学技术手段。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监督的重要机制,是企业组织活动目标有序实现的技术支撑,是企业存续发展的重要约束机制;内部控制行为以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管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活动、信息处理与反馈沟通、内部监管五要素的协同发展得以运行[2]。随着内部控制管理优势的不断提升、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随着电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与组织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我国电力企业普遍建立了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电力企业的能源性行业与基础性产业职能,以充分发挥电力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中的重要效用。为了推动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实现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效能的持续提升,本研究以 H 省电力公司为研究对象,充分结合 H 省电力公司 ERP 系统的建设现状与运行成效,充分发挥 ERP 系统的技术优势与信息整合功能,对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构建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以切实提升 H 省电力公司的健康、有序、稳固、可持续发展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凸显电力企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内部控制成为电力企业科学管理与系统运行的重要选择,成为电力企业抵御市场风险与管理风险、提升企业员工风险防控意识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行为的基本效用、充分借鉴 ERP 系统的技术优势,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最优化、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 H 省电力公司为研究起点,尝试并探索 ERP 系统与内部控制的耦合机制,基于 ERP 系统环境开展企业内部控制。本研究拟在此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将系统分析 ERP 系统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阐释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构建 H省电力公司 ERP 系统与内部控制的并轨的基本框架,提出 ERP 环境下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策略,以提升 H 省电力公司的内部控制效能等。

研究意义

以 H 省电力公司为分析基点,对基于 ERP 系统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1)理论价值本研究对 ERP 环境下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 ERP 系统的应用领域、丰富了 ERP 系统的应用内容、改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拓宽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技术视角等,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2)实践意义第一,有助于降低 H 省电力公司的内部控制成本在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企业部门通过多元化的考察标准、严格的控制程度、硬性的约束框架等进行内部防控,以避免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行为越位、错位或缺位问题;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超出了内部控制的潜在收益。本研究对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契合探讨,充分应用 ERP 系统的技术手段与信息优势,构建系统的人力管理、财务管理、数据管理、安全系统平台,推动了内部控制活动的流程标准化、信息实时化、运行有序化,有效避免了非必要的或传统活动的人力付出或财务支出等,切实降低了 H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成本。第二,有助于实现 H 省电力公司信息管理的整合化信息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成果的重要途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要求构建企业整体、部门、业务机构或员工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使其能够覆盖企业各个单位、各个员工与各个业务。基于 ERP 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借助于 ERP 系统的信息化手段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行为,构建一体化的 H 省电力公司信息管理平台,有助于推动 H 省电力公司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建设与多元化整合等。第三,有助于提升 H 省电力公司的内部控制效能基于 ERP 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分析,避免了传统内部控制的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问题,合理披露了企业生产运营的诸多风险,使企业能够系统识别内部环境、及时发现管理风险、合理规避或防控风险,以切实提升 H 省电力公司的内部控制效能等,以切实优化 H 省电力公司的运行收益。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企业内部控制是基本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通过控制流程的立体化建设、控制关键因素的筛选、控制方式的系统化表达等进行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内部防控,以规避企业运营风险、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有效监管运营行为等。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经历了内部控制制度阶段与内部制整体框架阶段,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基本要素。COSO 委员会编写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将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融合起来,全面论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价值与核心地位,科学界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与管理模式;并成为加拿大、英国、美国等企业控制标准制定的实践依据。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应用的不断延伸,国外学者普遍开始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研究与实践分析。

Smith(1973)实证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与审计样本量的关联性,并应用数理模型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Barry E,1976)[3]。为了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与效果,FMFIA 要求管理者开展财务人员诚信教育,并以年为周期开展组织内部控制,并描述了组织内部控制的一般性标准、特定性标准与审计决议标准等(Trotman 等,1983)[4];并可通过交易行为与资产登记的类型差异进行分层次的内部控制,以提升内部控制效率(Loebbecke,Zuber;1980)[5]。

Meservy 和 Bailey(1986)认为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开展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价值[6]。高效的组织内部控制应通过合理授权保护组织财务资源或资产、建立适当授权与代理活动、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信息、建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建立资源使用的合理程度等(Kidera 等,1991)。

Cox(1993)等对 GFOA 成员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是有效的组织管理行为,企业财务报表与其所能提升的财务数据或管理信息等具有较强的反映性,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7]。

Kraines(1999)认为私营企业往往难以承担管理风险的不良后果,而国有企业或政府组织因内部控制的损失多由纳税人承担,使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关注力度较弱等。Hollander 等(1998)从 IT 视角分析了企业出现的内部控制问题,其认为企业运营收益越高,企业内部控制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越强(McVay,2005),企业收益与企业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性[8]。Doyle 等(2007)[9]、Franklin(2007)关于企业运营收益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点,其认为内部控制缺位或错位的企业往往财务状况较差[10]。

从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来看,阎达五等(2001)认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内部控制有较强的内在关联,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会计控制质量,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优化企业治理机制的有效性等[19];内部审计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是监管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曹伟、桂友泉,2002)[20]。邓春华(2003)应用经济学与博弈论理论,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机理与价值效能[21];刘金文(2004)、潘爱玲和吴有红(2005)从经济学、产权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视角,以 COCO 委员会确立的内部控制标准为基础,其充分考虑了集团企业与单个法人企业的差异,重构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提供了有益思考与积极尝试[22]。杨胜雄(2006)等构建了开放式的企业信息沟通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改革,确立了信息化立场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23];以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与自我优化,使系统化的、具有较高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提供企业治理能力、优化企业管理效能的重要抓手(谢志华,2007)[24]。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基于企业内部控制、ERP 系统、内部控制与 ERP 系统的关联性等基础理论为基础,分析了 H 省电力公司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联性,构建了 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 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策略。本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释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

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主要论述了 ERP 系统的基本框架、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基本要素、ERP 系统与内部控制的关联性等,为 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ERP 视角下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基于 ERP 视角,论述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客观现状、剖析了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部分:H 省电力公司 ERP 环境下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根据 H 省电力公司 ERP 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提出了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等,以切实提升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效率效果等。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卢静.ERP 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2008,12

[2]李冀东.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6)

[3]Smith F A.The internal control of nitrate uptake into excised barley roots with differingsalt contents[J].New Phytologist,1973,72(4):769-782.

[4]Trotman K T,Yetton P W,Zimmer I R.Individual and group judgments of internal controlsystem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3:286-292.

[5]Loebbecke J K,Zuber G R.Evaluating internal control[J].Journal ofAccountancy,1980,149(2): 49-56.

篇12: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1】

一、论文题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二、题目研究内容:

当今社会为信息社会,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

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更有优势,这一点已得到举世公认。

随着wto的加入和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抓住机遇,在竞争占得先机,作为生产企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库存管理的信息化、计算机化也就迫在眉捷了。

开发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即有宏观上的意义,那就是顺应时代信息化、现代化潮流,提高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也有微观上的意义,那就是可以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程序,加强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单位效益。

库存管理的对象是很多的,广而言之,它可以包括:商业、企业库存的商品,图书馆库存的图书,博物馆库存的展品等等。

在这里本文仅涉及工业企业的产品库存。

WWw.11665.com它主要包括下列三部分:

1、没有经过企业加工,而为企业生产或其他各方面所需要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部件等,如钢材、轴承、发动机、电动机等。

2、已经过企业加工,但尚未加工完毕的在制品。

3、企业已加工完毕,储而待销的成品与备件等。

库存管理系统按分类、分级的模式对仓库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缩短了库存信息流转时间,使企业的物料管理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为采购、销售和生产提供依据;智能化的预警功能可自动提示存货的短缺、超储等异常状况;系统还可进行材料库存abc分类汇总,减少资金积压。

完善的库存管理功能,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内容涉及库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入库、出库、退货、订货、库存统计查询等等。

下面介绍库存管理的工作流程:

#入库

供货单位发货---运输---货物到达后测试检验---送货单---库管人员查收入库---入库单

处理各种入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其他入库等入库业务;按入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入库单据信息。

#出库

库存统计表---各使用单位---领料单----库管人员出库---出库单

处理各种出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领料、委外领料、其他出库等出库业务;按出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出库单据信息。

#退货

产品不合格通知书---各使用单位----领料单存根---库管人员退货---退货单

#订货

库存管理部门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单---采购部门向供应单位传递订货单---供应单位组织发货---运输----货物到达后测试检验---入库

#盘点

备份库存数据,打印盘点表,可按仓库、批次进行盘点,并根据盘点表生成盘盈、盘亏表,调整库存账。

盘点的功能是检查仓库现有库存量与帐面数量是否一致。

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大于帐面数量,则盘盈;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小于帐面数量,则盘亏。

无论是盘盈还是盘亏,它们的差异量都记录在盘点调整单。

根据上述工作流程,库存管理系统将包含以下内容:

1. 能对企业内的各类货物进行abc分类管理,并提供最低库存量、最高库存量、安全库存量的预警功能。

2. 可以存储各类信息档案包括物资、产品基本信息、供货单位信息、使用单位信息等。

3. 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物资入库管理/物资出库管理等等,安全、高效;支持各种类型的出/入库业务: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采购入库、其他入库、生产领料出库、委外领料出库、销售出库和其他出库等

4. 提供退货管理功能

5. 通过查询库存,及时了解库存余额信息,便于订货下单,以免由于缺货,影响生产。

另外,还提供经济订货量计算功能和打印订货采购单功能。

6. 支持库存盘点功能,可按仓库、物料进行盘点,自动汇总盘点数据,及时生成盘赢亏调整单

7. 可及时打印库存余额,方便领导决策或安排及时定货.

三、调研情况

1、国内外现状研究: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始于1954年,当时美国首先用计算机处理工资单。

40多年来,计算机在处理管理信息方面发展迅速。

例如,60年代美国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项目不到300项,到了1975年达到2670项。

而现在,美国在财务会计上90%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中是80—90%。

据计算机应用方面发展较快的国家统计,计算机用于经济管理的约占80%;用于科技运算的占8%;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

因此,经济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当然,由于库存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中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70年代末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近几年发展却较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2、目前存在的问题:

库存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单据数据。

为及时结清每笔业务,盘点库存和货物流动情况,保证企业生产用料以及货物安全,库管人员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来作数据记录统计工作。

在世界发达国家,库存管理的计算机化水平已经很高了,尽管我国的生产企业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强的意识和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表现之一:有的企业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分目前仍为手工、半手工操作。

从供应单位办理入库登记开始,到使用单位输领料出库手续为止,所有操作基本上都是由仓库管理人员笔写,手理,加上算盘、计算器来完成。

这不仅繁锁,效率低,而且缺乏库存管理的一些基本手段,如库存状况统计,查询经济订货量计算等,这给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上的落后,及经济利益上的损失。

表现之二为:有的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已上了微机,但对微机的利用效率极低,有的在用它打游戏,有的仅把它当计算器或打字机来用。

表现之三为:有的企业单位既有了微机同时也有了库存管理软件,但硬件上去了,软件上不去。

因为他们用的库存管理软件,大多为自己的工作人员及其他一些非专业人员所开发的简单的管理程序,很难称得上是“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这些程序的弱点多表现为:1)系统开发时无科学的理论支持。

2)开发过程中调研不全面。

3)软件编写时模型不清晰完整。

4)所用开发工具落后(如foxbase等)。

四、研究解决方法及思路

根据我国国内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应用普及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将用我所学知识,利用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实用的理论,开发一套基于net的库存管理系统,以求能对我国库存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具体的方法及计划如下:

全论文将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论,阐明所开发项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用户哪些要求,并给出全文的摘要。

第二部分为实际开发过程,这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分为理论支持,系统分析(实际调研),系统设计,软件编写,运行调试,系统安装,系统维护七章。

第三部分为结束语部分,分为经验教训和注意问题及作者建议,参考资料二章。

作为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与读者共享。

这三个部分中,第二部分为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方法及工具(vb.net)使用的详尽论述处于全论文的核心地位。

而其中的理论支持,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编写又是第二部分的核心,在此将这四章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一>理论支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1)当前计算机管理界所流行且实用的系统建设三原则:整体性原则、分作—协调原则、目标优化原则。

(2)系统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3)原型法。

<二>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就是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

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把要解决哪些问题、要满足用户哪些具体的信息需求调查、分析清楚,从逻辑上或从功能需求上提出系统的方案。

开题报告--对于我校食堂的研究【2】

导师:

组长:

成员: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本钱,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饮食是我们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

一日三餐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想研究我们学校的食堂。

通过这次研究,增加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收集资料能力,也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用样让同学们注重自己的饮食习惯,加强他们的纪律意识,做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

简要背景说明(课题如何提出来的):

学校学生早中午排队买饭时间过长,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排队长,吃饭难的观念。

一些同学由于因为种种原因(主要原因是排队过于浪费时间),以吃方便面,面包甚至不吃来度日。

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

为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

研究内容:1、不吃饭或以零食代替主食对身体的危害

2、学校食堂的设计方案、色彩对饮食的影响和卫生情况

活动计划:

1、分工:

2、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阶段 时间(周)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2011月中旬 选题 选出合适的课题

二 2010年11月下旬 开题报告 进行答辩

三 2010年12月初至明年1月上旬 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进一步熟悉课题

四 1月中旬 分析资料 初步形成见解

五 201月下旬 结题报告 答辩、展示、评比

的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

调研报告,ppt课件,学生政治小论文,照片等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

篇13: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中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底,我国上市公司已达到1174家,总股本超过5050亿,其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328亿,市价总值高达5.55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约有股民68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40%,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据统计,截止20底,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10547亿元,实现利润1519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32%和63%,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仅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且会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

但也不 可否认,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据资料反映,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亏损,亏损面为12.67%,较上年又进一步扩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违规现象严重,据了解,2001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规问题而受到证监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查处;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虚增业绩,大肆“圈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级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一些机构操纵股价,牟取高利,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

篇14: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的次贷危机也越发严重。虽然中央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抵御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当前的建筑市场仍未走出低谷。与此同时,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就必须向用户提供质量好、造价低、工期合理的建筑产品,要想生产一个优质的建筑产品,除了材料供应、设计等因素之外主要靠有效科学的现场施工管理和先进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来保证。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可以全面考虑拟建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施工方案、技术经济指标。在人力和物力、时间和空间、技术和组织上,做出一个全面而合理符合好快省安全要求的计划安排,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预防和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为施工单位切实的实施进度计划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根据以往工程实践经验,合理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能准确反映施工现场实际,节约各种资源,在满足建设法规规范和建设单位要求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的进行的保证。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包括本项目的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结构特点、建设期限、分批交付使用的条件、合同条件;各专业设计简介;本地区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情况;施工力量,劳动力、机具、材料、构件等资源供应情况;施工环境及施工条件,施工特点分析等

2、施工总方案

包括主要施工方法、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单位工程、综合进度计划和施工力量机具及部署。

3、施工组织技术措施

包括工程质量保证、安全防护以及环境污染防护等措施。

4、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包括工程施工场地状况;现场生产、贮存、办公和生活设施;排水排污、环境保护等设施和临时施工道路等;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5、总包和分包的分工范围及交叉施工部署,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

6、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这是衡量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好坏的一个标准,它包括劳动力均衡性指标、工期指标、劳动生产率、机械化程度、机械利用率、降低成本等指标。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因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同时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对应于上述的主要内容,施工组织设计应至少包含以下文件:一份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一张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一套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如果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合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符合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要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认真的贯彻执行,就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取得好、快、省和安全的效果,早日发挥基本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施工组织设计是前苏联经济体制下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引进中国,我国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对施工组织设计不够重视,只将其作为职能单一的技术性文件使用。在进入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加入了项目管理的一些职能,慢慢转变成技术管理性文件。随着项目法在全国的大面积推广和我国招投标工作的开展,给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势在必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必须适应工程项目和业主、设计、监理的特殊要求,同时也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地方规范的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满足最终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对施工过程起到指导和控制作用,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效益,达到施工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目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工程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相关问题也在得到纠正,同时它正在向我国新的项目管理规范推进。我们要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来不断地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更好发挥它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穆静波,侯敬峰,王亮,廖维张.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_.

[2] 于英武.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_.

[3] 牟培超.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_.

[4] 曹吉鸣. 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_.

[5] 杨建华,李丽.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_.

[6] 张可文.施工新技术典型案例与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_.

[7] 田元福.建设工程项目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_.

[8]穆静波,王亮.建筑施工多媒体辅助教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

[9] 蔡雪峰.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投标版社,20_.

[10] 丁士昭编.《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

[11] 徐晋先.建筑施工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J].科技向导,20_.

[12] 李润成.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_.

[13] 李海涛.工程投标投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技术市场,20_.

[14] 聂迎春.浅谈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指导,20_.

[15] 吴永昌.简述安全、质量、进度、投资之间的关系[J].经济师,20_.

[16] 毛龙泉等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 验收》(上)[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_.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主要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在现实工程中应用的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典型设计步骤,进而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来进一步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作用。主要针对的问题:如何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对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我拟采用的是文献结合工程实际的方法。

二、基本思路与论文框架

在工作过程中对施工组织设计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实际运用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探究、分析,希望可以进一步高效利用施工组织设计。结合过往工程实际经验,针对具体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有效发挥施工企业、建筑行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国家,造福于人民。

设计提纲

第一章 总体概述

1.1 工程概况

1.2 施工组织总体设想

1.3 编制依据及原则

1.4 工程管理六大目标

1.5 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段的划分

1.6 施工工艺(工艺流程)安排

1.7 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

第二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2.1 施工总平面设想

2.2 总平面布置原则

2.3 总平面布置与管理

2.4 各类加工厂的布置

2.5 材料布置

2.6 办公和生活区布置

2.7 施工临时给水、排水

2.8 施工临时用电

2.9 施工消防工程布置

第三章 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3.1 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方法

3.2 施工总工期

3.3 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第四章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4.1 工程测量方案

4.2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4.3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4.4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4.5 砌体工程施工方案

4.6 垂直运输及脚手架方案

4.7 建筑防水方案

4.8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4.9 水、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4.10 质量保证措施

4.11 文件资料控制

4.12 施工重点及针对措施

4.13 其他技术措施

第五章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5.1 安全施工措施

5.2 文明施工措施

5.3 环境保护措施

第六章 主要材料、机械和劳动力配备计划

6.1 劳动力配置表

6.2 施工机具配置

6.3 主要材料构件供应计划及供应渠道

第七章 关键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方案

7.1 控制不均匀沉降施工技术措施

7.2 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措施

7.3 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措施(木模板砼施工)

第八章 冬雨季施工、已有设施、管线的加固保护等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措施

8.1 冬雨季施工措施

8.2 已有设施、管线的加固保护等特殊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措施

8.3 防台防汛施工措施

8.4 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第九章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9.1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9.2 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

9.3 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第十章 主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0.1 装修工程质量通病防范

10.2 防水工程

10.3 门窗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篇15: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比较快速的发展阶段,但是对于资源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虽然我国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但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我国对资源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资源利用是相当不合理的,我过对外出口的又是一初级产品为主,生产初级产品又是最为消耗资源的。再加上我过的中、小型工业十分多,中、小型工业对资源的利用更是不科学。据有关科学家推算我国的某资源只能利用将近五十年左右,这意味着我国的资源还是比较缺乏的。鉴于这些种种原因在我国资源还未到达紧张的情况下研究一下我国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这对我国今后的发展趋向有着重大的意义。

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从我国的人口来看,对于我国具有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只要每人多浪费一点那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就拿煤炭来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0.01kg,那么每天国内就浪费0.01×1,200,000,000kg,一年国内的浪费就是0.01×1,200,000,000×365kg。这个数据就是很惊人的了。

第二、目前,我国的国民素质还处于发展阶段,这对我国的资源保护问题一个弊端。由于国民素质的影响我国的资源浪费的控制,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资源的利用情况,对于发达国家,其国民素质的高低不仅对其国家的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起着一定作用,对国民的合理消费也会有这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更应该让我国国民有正确的_和消费观。这就需要科学地引导他们认识到正确科学观和消费观的重要性。使全国人民都能意识到我国资源的现状与将来。

第三、对于我国的现状要想让人们都能认识到国家的形式是比较困难的。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国民的生活水平并未全面达到小康。这也就使的我国国民的消费水平较低。比起发到国家而言,我国国民的消费是远远不及的。这也就限制了我过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国民的消费水平是分不开的。这要求我们应该引导国民的消费。

3、论文提纲

_

1._的概论

2.怎样理解_

3._的形成

4.树立_

5.落实_,应当做到那些发面的工作

6._树立的必要性

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1.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2.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

3.经济全球化的我国境外直接投资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几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亲笔签名)

——年——月——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负责人:(亲笔签名)

——年——月——日

篇16:广播专业及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在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内、外部环境和成功考察

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

一、选题背景

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BISFF)是韩国国内创办最早的短片电影节,距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每年5月中旬在釜山举行,包括竞赛单元和展映单元。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韩国短片电影节,主要以展映韩国独立短片和学生短片为主。20xx年,电影节更名为釜山亚洲短片电影节,主要展映和推广亚洲短片。20xx年,电影节正式更名为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面向全世界征集优秀短片作品,致力于关注新兴导演的同时,以推广亚洲电影为己任,已成为国际颇具影响力的短片电影节。该电影节培养推出了大批优秀的韩国导演,如著名导演姜帝圭(《太极旗飘扬》)、金泰勇(《晚秋》)、柳承莞(《柏林》)、闵奎东(《世上最美丽的.离别》)、梁允浩(《假日》)、郑允哲(《马拉松》)和赵范九(《度方传说》)等等。釜山的目标是成为亚洲电影交流的中介、亚洲电影工业的中心。近年亚洲各国到釜山拍摄电影每年约80部。定期举办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短篇电影节等国际性电影节之后,釜山已成为被世界人民所熟悉的电影城市。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以釜山电影节作为对象,分析其成功运营的关键所在。

二、选题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情况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进度

七、参考文献

[1].孙明贵主编.会展经济学[M].机械工业,20xx

[2].马勇,冯玮编著.会展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3].俞华,朱立文著.会展学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4].欧阳宏生主编.纪录片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xx

[5].马勇,肖轶楠编著.会展概论[M].中国商务出版社,20xx

[6].陈振兴编.世界电影电视节手册[M].中国电影出版社,20xx

[7].李娜.关于国际电影节的多元价值分析[J].媒体时代.20xx(04)

[8].兰景婷.浅评奥斯卡电影节中的商业契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2)

[9].婷婷.第三只眼看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的媒体价值与增值意义[J].中国广告.20xx(08)

[10].陈犀禾.回顾与展望:国际化语境下的上海电影节[J].艺术评论.20xx(09)

[11].石川.试论电影节的品牌优势与特色定位[J].艺术评论.20xx(09)

[12].杨晓娟.电影节管理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xx

[13].Peranson,Mark.First You Get the Power,Then You Get the Money:Two Models of Film Festivals.Cineaste.20xx

[14].Penny Harveyk.“Ethnographic Film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A Review of Film Festivals”.Visual Anthropology Review.1993

[15].Jazmines Tessa.“Politics,Violence Taint Manila Event (Manila Film Festival)”.Variety.20xx

[16].Cucco Marco.“The promise is great:the blockbuster and the Hollywood economy”.Media,Culture & Society.20xx

[17].Peranson Mark.“First You Get the Power,Then You Get the Money:Two Models of Film Festivals”.Cineaste.20xx

[18].Parminder Vir.“Film,culture and politics:the festival of New Latin American Cinema”.Race & Class.1987

[19].Halbfinger,David M.“At the Toronto Film Festival,Liberal Politics as Usual”.New York Times.20xx

篇17:广播专业及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现状及意义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我国会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会计监管问题依旧层出不穷,如三毛、绿大地、长虹、中捷等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丑闻触目惊心;而且某些上市公司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工作环境恶劣等社会问题,这严重地侵害了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虽然我国大多学者意识到改善我国会计监管现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动态的会计监管措施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对如何优化会计监管体系以发挥其动态性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会计监管体系的特性具体应表现为:会计监管目标具有实践导向性;会计监管主体具有开放性,会计监管部门设置合理,权责明确,且彼此之间能动态地协调和有效制衡,由此形成的会计监管模式能因时因地制宜;对会计监管对象的选择科学合理,会计监管内容能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得以完善,会计监管客体能得到全面有效的监管;会计监管依据系统规范,能为各利益相关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实时、充分的制度保障;会计监管方法适应社会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能让利益相关者对会计监管对象实施及时、持续和全面的动态会计监管;会计监管功能是能不断修正静态的利益格局,最终实现“有效地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市场的公平和效率”的目的。

本文以我国会计监督现状为研究对象,并在充分考虑我国政治、经济、人文、法律背景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对我国会计监管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优化我国会计监管现状。本文的研究是以会计监管实践与客观的社会经济环境为逻辑起点,针对我国会计监管的现状,对会计监管体系的主要组成要素的表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相应地从会计监管目标、会计监管主体、会计监管客体、会计监管依据和会计监管方法五要素来优化我国会计监管现状。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我国会计监管体系进行优化,旨在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改变我国会计监管现状,提高会计监管效率,有效地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市场的公平与效率,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7

[2]潘立新.中国开放性会计监管初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26-30

[3]陶良虎,贺茂清.市场经济与会计监督[M].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30-33

[4]张俊民.会计监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xx,25-32

[5]高云凤,王志超.会计监管问题研究[J].时代经贸,20xx,6(91):121

[6]季小琴.会计监管理论:综述及其引申[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xx(06):130-135

[7]綦好东.会计管制的公司治理导向:经验与启示[J],会计研究,20xx(07):13-16

[8]向锐.会计监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20xx,5-6

[9]周向群.萨班斯法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借鉴[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07(01):81-82

[10]江玲.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会计监管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xx,3(311):30-31

[11]黄世忠等.市场、政府与会计监管[J].会计研究,20xx(12),3-11

[12]郭志斌.论政府激励性管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xx,200-201

[13]王海民.对政府会计监管问题的几点看法[J].会计研究,20xx(12),29-31

[14]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监管专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81-82

[15]阎达五,支晓强.论会计管制[J].中国农业会计,20xx(1),10-13

[16]周向群.萨班斯法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借鉴[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07(01):81-82

[17]韩传模张俊民.财务与会计监管热点问题述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9.

[18]毕秀玲.政府会计监管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xx,9.

[19]Patricia M.Dechow,Donglas J.Skinner.Earning Management:Reconciling the Views of Accounting Academics,Practioners,and Regulators.Accounting Horizon.20xx(8)

[20]Michael R.Young.Accounting Irregularities and Financia1 Fraud,Citic Publishing House,20xx.

篇18: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题目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1.3.4并购方式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来越大。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运营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在资本运营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块: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及其相关的概念、资本运营的特点、形式、国内外发展状况及重组、并购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资本运营的核心——m&a,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说明资本运营的全过程、特点和技巧。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对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特点做一分析和总结。文章在阐述理论问题紧扣what—how—why,并加以背景的介绍,使文章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

6进度安排

本文从去年11月份确定研究题目后,12月到今年3月份主要进行相关理论、文献和案例的收集、整理。从3月到4月初完成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和前期正文的编写。计划到4月底完成初稿,并交给指导老师审核、修改。争取5月中旬完稿,并进行论文答辩的准备。

文献综述

摘要: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一般说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都不可能没有资本运营,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所谓产品经营,就是企业围绕产品与服务等主要业务,进行生产(含服务)管理、产品改进、质量提高、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而企业的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大街够、融资和投资的运筹,以谋求实现在风险与赢利之间的特定平衡,争取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

关键词:资本运营;并购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在论述资本运营前,有必要把产品运营说一下。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资本运营与产品经营就有联系也有区别。一般学术界定义产品经营(生产经营)是以物化为基础,通过不断强化物化资本,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获取最大利润的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张铁男,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xx.4,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有关资本运营的概念表述各有不同,综合起来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广义资本运营和狭义资本运营。广义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组织、管理、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资本增值和利润最大化。广义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资本的运行,在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本增值和获取最大收益。广义资本运营内涵广泛.从资本的运动过程来看,资本运营涵盖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既包括金融资本运营(证券、货币)、产权资本运营与无形资本运营,又包括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从资本的运动状态来看,既包括存量资本运营,又包括增量资本运营。存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股份制改造等产权转移方式促进资本存量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增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的投资。

狭义资本运营是指以资本急剧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为目标,以产权买卖和“以少控多”为策略,对企业和企业外部资本进行兼并、收购、重组、增值等一系列资本营运活动的总称。资本运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具体目标是加快资本增值,扩大资本规模,获取投资回报。提高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优化经营方向。狭义资本运营主要研究的是存量资本的配置,具体运营方式包括股票上市、企业、企业联合、资本互换、产权转让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在资本运营理论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学者将它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刻分析资本运营产生的原因和作用的原理,从理论的高度掌握资本运营的精髓,有助于增强我们进行资本运营的自觉性,提高资本运营的技巧。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在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规模的深入分析,马克思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资本集中这一重大问题,并且建立了资本集中型论。在《资本沦》中.马克思首先论述了生产集中,并指出生产集中包括了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在文中,他还提到了“规模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马克思关于资本集中的机制的理论论述,是完整的、有力的。即使在今天,这个由商品市场和经理市场所形成的竞争制度、股份公司制度、金融信用制度和股票市场等几个方面所形成的整体,也的确是资本得以流动、重组乃至集中的最重要的机制。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强调资本的流动性,指出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这正是资本运营的核心所在,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资本充分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企业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产闲置是资本最大的流失。因此,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的产权重组.盘活沉淀、闲置、利用效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品和产业上,通过流动获得增值的契机。另一方面,企业要缩短资本流动过程,加快资本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由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再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转换过程,以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同时在资本运动总公式中,也相应地反映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关系。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937 年,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问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答约成本,监督成本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与垂直兼并、混合兼并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很好地解释了企业垂直兼并、混合兼并的内在原因,并对原有理论作了补充和调整。

篇19: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演变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1。会计毕业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研究的来源: 自选

1。2 研究的目的:

当前研发费用占我国的GDP支出比例逐渐提高。2006年较2005年上升了11% 。2006年我国发布的新无形资产准则中对研发费用的处理做了全新的规定。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和新准则的要求下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管理和报告成为我国会计人员和财务报告使用者马上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文拟从研发费用的定义入手,对国外,国内目前使用的研发费用会计规范进行比较。分析研发费用的资本化,费用化的判断标准;对我国财务人员的挑战和以及应对;对由于开发费用资本化而产生的无形资产如何管理计量;不同的会计规范下研发费用的处理对公司的股票价格有什么影响。如何在财务报告中向报告使用人揭示公司的研究费用和开发资产的信息。同时对我国的新的无形资产准则在未来使用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1。 3 研究的意义:

我国已经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研发费用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 GDP的比例会越来越大。我国的企业将来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究和开发活动中去。同时随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规模的扩大,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会加剧。投资人对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研发费用实际上是公司对未来的投资。自2007年起符合条件的开发费用将资本化,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从公司的研发支出中了解公司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管理层对未来的判断必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2、会计毕业论文:国内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2。1 国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2。1。1 LEV:

研究开发支出对公司生产率和产出的贡献极大。估算出的研究开发投资回报率很高。每年为20%-35%。但在不同的行业和不同时期的估算值变化较大。基础研究(目的在于开发新科技的研究)对公司成长率和生产率的贡献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研究开发,如产品开发和加工研究开发。基础研究相对于应用研究的贡献差异比为3:1。他同时建议对所有可能产生收益的无形资产投资确认为资产,但这些可能产生的收益无形资产一定是已经通过了特定的技术可行性测试。因为项目的生存的不确定性已经得到实质性的降低。

2。1。2 Loudder & Behn:

在采用SFAS 2 前,选择将R&D费用资本化并在一定年限摊销的企业的会计利润与股票收益之间的相关性远高于将R&D 费用直接及入损益的企业。

2。1。3 Lev&Sorgiannis

研究认为由R&D支出资本化和摊销而产生的研发资产和研发费用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要远超过报表收益和企业价值的相关性。

2。2 会计毕业论文:国内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大学生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和论文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格式

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大学生如何写好开题报告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现代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计算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大学生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大学生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