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开题报告

时间:2022-12-18 06:14:17 作者:东得很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东得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大学生开题报告,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大学生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大学生开题报告

4

将有用的文档都保存到一个文件夹中,因为以后写完开题报告之后写论文还会用到。一般论文是和你所学专业有关,所以你还可以从教材上找到些有用的资料。总之资料方面只要你能读懂它多一点更好。(读不懂就没必要)

最后就是开始组织文献综述的写作了。

5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后面有参考文献的引用,一是你参考的这篇论文本身可以作为参考文献,二是论文本身会引用相关文章并且会用【1】的上标标记,你可以去找寻论文末尾对应的文章然后使用引用的文章。但是即使你要引用某篇文章的内容,最好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表达,不要进行照搬式操作,既是能力问题也是态度问题。

篇2:大学生开题报告

END

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案

第二部分是开题报告的重点:由要求可以看出分3个部分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案,其中前两个部分很简单(在写开题报告的时候会有一个上面下发给选题者的任务书,任务书中有内容和任务,从中可以提取12部分的内容)。第三部分则是需要自己制定的一个详细的研究方案。我们逐一来讲

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可以从,课题研究的内容,对实际生活或生产会带来哪些有价值的影响。参考资料前面说到了1是国内外研究现状,2就是任务书中的内容和任务里面的内容。这一部分表述意思表述清楚即可。

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其实基本就是任务书中的任务,以工科本科论文的任务书为例,由于是实验性质的内容,所以会告诉你是进行哪几个实验。然后你在开题报告中把这部分交代清楚即可。

研究思路及方案

研究思路和方案就是重点了,怎么来写呢。

首先资料准备:

第一,如果有关于本课题相同的实验参考,是可以借鉴的。也就是说相关的学术论文可以为你的实验安排提供参考。但是由于实验条件不同,你使用的设备原料自然会不同,结果也可能有出入。总之不能是抄袭的形式。

第二,稍微麻烦点,根据任务书中提及的实验,具体去搜集一些实验信息然后,把它应用于你的课题。

文章形式

研究思路和方案怎么些呢,第一步是实验准备。原料和实验器材,能讲清楚的尽量讲清楚,有的实验器材不懂的可以大概涉及。

第二部实验过程,实验过程这个根据具体的实验不同自然不相同根据实际情况去描述。

第三部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评价。这一部分主要是说如何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且对你这个实验设计做一个大概的评价。

如果是其它像社会类的论文也可这样参考:第一步就是调查构思。

第二步就是开展社会实践进行调查,要调查的人群面和调查具体题目是什么

第三步就是如何总结资料,如何做出分析。

6

最后是工作进度及具体安排

最后面的就是工作进度具安排了,这个在任务书上面都有。无需在多做讲述。

本文主要是就如何构建内容方面进行阐述的,没有设计具体的例子。但是论文可以理解为都是按照一种条理清晰的思路去做的。思路清晰你做出的文章才越容易被别人看懂被别人理解。

开题报告的写作和构思大概框架就是这样了,希望同学们能写出满意的开题报告。为自己的毕业成绩画上一个满意的句号。

篇3: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试论班级管理策略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1、目的: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通常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主体,班主任具有绝对的说一不二的主导权,班级的健康运行与否及成长命运与班主任休戚相关。随着科学发展的新潮流,创新时代席卷而来,“人本教育”、“个性发展”、“合作学习”等班级管理理念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应时而生,它们真正具体到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各种问题凸显,发人深省。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并没有消退,甚而愈演愈烈。强化对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的提升,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现象,同时也能营造一种和谐的管理关系。

2、意义:

本文通过对班级管理策略进行探究,试图探索分析新时期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丰富和发展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班级管理策略的班主任班级管理理论。因此,本课题的探究在奠定理论基石的同时,对于促进“以生为本”的`全面实施及班级管理策略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概括性的来说,通过对于班级管理的策略的探讨,能够有利于学生全面化发展、有利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学校和谐化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手段和途径

三、论文提纲

试论班级管理策略

摘要

1•相关概念

1.1班主任

1.2班级管理

2班级管理特征及基本任务

2.1班级管理的特征

2.2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3班级管理现状问题

3.1集权化管理

3.2缺乏人格魅力

3.3缺少心理辅导

3.4忽视赏识

4班级管理优化建议

4.1科学角色定位

4.2强化责任意识

4.3强化人文关怀

4.4注重心理沟通

4.5促进激励认同

总结

参考文献

四、参考文献

[1]齐学红主编.班级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7.

[2]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

[3]魏国良.学校班级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4]林冬桂,张东,黄玉华.班级教育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6.

[5]唐劲松.点击中美课堂一中美教学模式操作性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2.

[6]易红郡著.英国教育的文化阐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7]郭毅主编.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一、题目:汉语介词“在”,“跟”,“对”,“从”和韩语助词的对比较

二、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

一、选题背景

介词在汉语语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汉语虚词中,由于介词功用较为复杂、涉及因素较广,汉语学习者经常会在使用时出现各种偏误,所以介词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介词是虚词,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但是介词有很重要的语法功能,在句法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数量有限的介词进行分类分析,是我们深入介词研究的一个有效方法。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把类别名称教授给汉语学习者并不难,但是对于理性意义近似、同一功能类的介词,就需要在教学的时候多下功夫,否则往往会造成汉语学习者的误用、混用。对于介词的研究,以往大多停留在单个介词的分析、描写与应用方面,而对于易混介词的异同缺少系统的辨析。本文的研究就在于弥补以往著作和作品中对于易混介词研究的不足,不仅对每个介词的意义、用法都进行条理性的解释,还注重它们用法的不同,并对留学生出现的介词混淆进行合理的解释,为对外汉语介词教学方法提供新的启示。

二、选题目的

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韩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中,韩国学生人数一直是最多的,韩国国内也出现“汉语热”,目前韩国有142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而且即将在中小学开设中文课。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对韩汉语教学研究。

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感觉最难把握的往往是虚词,所以虚词教学一直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介词及介词短语作为虚词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我们考察外国人汉语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汉语介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句子中的语法、语义及语用功能却十分突出。韩语属于黏着语,在韩语里,词在句中的关系是由各种各样的词尾来表示的,汉语介词表示的语法关系几乎都可以对译成韩国语的格助词或动词。几个介词可以译成一个格助词或动词,一个介词也可以译成几个格助词或动词。因而容易混淆.特别是那些意义相似或相近的介词更是令人头痛。韩语没有汉语介词的概念,因此在韩国学生的口语及书面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介词偏误。介词成为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难点,也是对韩汉语教学和研究的重点之一,弄清二语习得的容易混淆的地方,也是这篇文章的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情况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进度

七、参考文献

[1]. 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

[2]. 李泉著.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 商务印书馆, 2004

[4].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5]. 陆俭明著.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6]. 黄冰编著.第二语言习得入门[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 陈昌来著.介词与介引功能[M].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8]. 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 商务印书馆, 2001

[9].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01

[10]. 侯学超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11]. 李临定等编写,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 商务印书馆, 1980

[12]. 周文华. 介词“对”不同义项的中介语使用情况考察[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1(01)

[13]. 王笑艳. 留学生使用“关于”一词的偏误分析[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14]. 周小兵,刘瑜. 汉语语法点学习发展难度[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0(01)

[15].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课题组.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正式开通[J]. 世界汉语教学. 2009(01)

[16]. 高亚云.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不”和“没(有)”否定结构习得研究[D]. 北京语言大学 2009

[17]. 何薇. 汉语常用对象类介词的分析与教学[D]. 苏州大学 2004

[18]. 高霞. 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对英汉语教学研究综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12)

[19]. 吴漪萍. 韩国留学生使用介词“在”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 扬州大学 2013

[20]. 胡颖.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在”和“于”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1]. 钟芳杰.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对”和“给”的对比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2]. 刘乐乐.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介词习得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2

[23]. 李彩凤.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在”与“从”的对比研究[D]. 暨南大学 2011

[24]. 张会兰. “从”类介词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5]. 欧慧英. 同义介词“从”和“由”的对比研究[D]. 北京语言大学 2005

篇4: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二、题目研究内容:

当今社会为信息社会,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更有优势,这一点已得到举世公认。

随着WTO的加入和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抓住机遇,在竞争占得先机,作为生产企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库存管理的信息化、计算机化也就迫在眉捷了。开发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即有宏观上的意义,那就是顺应时代信息化、现代化潮流,提高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也有微观上的意义,那就是可以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程序,加强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单位效益。

库存管理的对象是很多的,广而言之,它可以包括:商业、企业库存的商品,图书馆库存的图书,博物馆库存的展品等等。在这里本文仅涉及工业企业的产品库存。它主要包括下列三部分:

1、没有经过企业加工,而为企业生产或其他各方面所需要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部件等,如钢材、轴承、发动机、电动机等。

2、已经过企业加工,但尚未加工完毕的在制品。

3、企业已加工完毕,储而待销的成品与备件等。

库存管理系统按分类、分级的模式对仓库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缩短了库存信息流转时间,使企业的物料管理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为采购、销售和生产提供依据;智能化的预警功能可自动提示存货的短缺、超储等异常状况;系统还可进行材料库存ABC分类汇总,减少资金积压。完善的库存管理功能,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内容涉及库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入库、出库、退货、订货、库存统计查询等等。

下面介绍库存管理的工作流程:

#入库

供货单位发货---运输---货物到达后测试检验---送货单---库管人员查收入库---入库单

处理各种入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其他入库等入库业务;按入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入库单据信息。

#出库

库存统计表---各使用单位---领料单----库管人员出库---出库单

处理各种出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领料、委外领料、其他出库等出库业务;按出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出库单据信息。

#退货

产品不合格通知书---各使用单位----领料单存根---库管人员退货---退货单

#订货

库存管理部门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单---采购部门向供应单位传递订货单---供应单位组织发货---运输----货物到达后测试检验---入库

#盘点

备份库存数据,打印盘点表,可按仓库、批次进行盘点,并根据盘点表生成盘盈、盘亏表,调整库存账。

盘点的功能是检查仓库现有库存量与帐面数量是否一致。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大于帐面数量,则盘盈;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小于帐面数量,则盘亏。无论是盘盈还是盘亏,它们的差异量都记录在盘点调整单。

根据上述工作流程,库存管理系统将包含以下内容:

1.能对企业内的各类货物进行ABC分类管理,并提供最低库存量、最高库存量、安全库存量的预警功能。

2.可以存储各类信息档案包括物资、产品基本信息、供货单位信息、使用单位信息等。

3.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物资入库管理/物资出库管理等等,安全、高效;支持各种类型的出/入库业务: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采购入库、其他入库、生产领料出库、委外领料出库、销售出库和其他出库等

4.提供退货管理功能

5.通过查询库存,及时了解库存余额信息,便于订货下单,以免由于缺货影响生产。另外,还提供经济订货量计算功能和打印订货采购单功能。

6.支持库存盘点功能,可按仓库、物料进行盘点,自动汇总盘点数据,及时生成盘赢亏调整单

7.可及时打印库存余额,方便领导决策或安排及时定货.

三、调研情况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始于1954年,当时美国首先用计算机处理**单。40多年来,计算机在处理管理信息方面发展迅速。例如,60年代美国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项目不到300项,到了1975年达到2670项。而现在,美国在财务会计上90%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中是80—90%。据计算机应用方面发展较快的国家统计,计算机用于经济管理的约占80%;用于科技运算的占8%;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因此,经济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篇5: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篇6:师范类大学生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

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XX年2月至XX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XX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XX年6月――XX年8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XX年6月――8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XX年9月――XX年12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

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XX年12月――XX年1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根据成果奖励优秀参研人员。

九、本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顾问:张克敏 邓小庆 刘书华 包锦安

组长:王世群

副组长:赵放鸣 何江顺 邓 勇

成员:龚照华 杨 培 石 敏

2、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指导:王世群

课题设计兼学术秘书:邓 勇

课题研究人员:

第一研究组:组长:邓 勇 组员:黄银华 谢家英 尹端津

第二研究组:组长:龚照华 组员:黄 芳 程舒燕 张红艳 凌文泉 黄志伟

第三研究组:组长:杨 培 组员:赵 放 王纪蓉 古远鹏 雷 波

第四研究组:组长:石 敏 组员:张胜男 黄 智

档案整理:邓 夏

篇7:大学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所在:

院(系)音乐学院

专业:

音乐学

论文题目:

论钢琴的即兴伴奏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课题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度计划等。

研究意义: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由于伴奏要与歌唱者一道共同进入“角色”,因此,必须与歌唱者一同研究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表演时,行腔、换气,伴奏者不仅要能“跟”好、“托”好、“带”好,还能做到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敏捷的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作出快速反应,为演唱者展示音乐的烘托,提供丰富音乐的氛围与再创造,最终与演唱者达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即兴伴奏是一门应用的技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它除要求具有钢琴技巧、和声基础外,还要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旋律分析、判断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能较有创造性地选择好、设计好织体,并应用到伴奏中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

文献综述:

①刘聪、韩冬著《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8月北京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②凯斯特莱尔·略林茨著张瑞、邹国昌、徐振华译《键盘和声学教程》20xx年8月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③立斐岚著《钢琴伴奏艺术纵横》8月北京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④谢耿、陈雪慧著《钢琴即兴配弹教程》20xx年1月第一版花城出版社

主要内容: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钢琴伴奏与歌唱两者就象是鲜花与绿叶,既有各自的特点,又必须有统一的平衡关系,只有处理好这种平衡关系,才会使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水平得以提高,才会推动声乐钢琴伴奏艺术更好地发展。

现在我们以系列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为例,具体详细的展开讨论,看看钢琴的即兴伴奏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熟悉、分析歌词、旋律:

具体分析时要注意旋律的风格、情绪、调式、高潮等方面内容,把握住旋律的内涵,对旋律有总体的了解。

二、和声布局:

和声设计是钢琴即兴伴奏中具有“灵魂”地位的重要部分。和声选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整首旋律伴奏处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我们要根据对旋律的理解及和声进行原则开始总体布局。

首先进行开始部分、高潮部分、结束部分的和声安排,注重和声的功能性及色彩性,安排好半终止及终止式。然后根据和声进行的规则及效果安排其他和弦。安排和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以正三、三度叠置、原位和弦为主、副三、转位、变音和弦为辅,多用第一、四、五级的连接。

2、旋律开始部分以主和弦为主,以强调调式,高潮部分选用不稳定和功能性强的和弦、变音和弦,以增加动感。

三、选用适合的和声伴奏织体:

根据旋律的内容、情绪等设计、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要求伴奏者应掌握各种风格、各种情绪、较多类型的伴奏织体:

1、抒情优美类乐曲,多让人感到精神放松,顾而常用分解和弦

2、坚定有力、庄严宏伟类乐曲,常用柱式和弦

3、欢快跳跃、节奏感强的乐曲,用带低音的半分解和弦

以上三种形式是伴奏织体的基本形式,常常在伴奏中使用。当然,它还可根据旋律表现之需要进行变化,产生出更多、更适合的音型织体。伴奏音型的使用应统一中求变化。单乐段可只用一种织体,其他曲式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织体,伴奏音型之间有个对比,会在听觉上更舒服好听。

四、旋律中重点部分的处理:

1、长音地方应进地填空:

(a)、把旋律进行加花。

(b)、把伴奏音型及和弦进行理复。

2、高潮部分应加强处理:

(a)、反向的八度、音阶、半音阶进行。

(b)、根据风格使用震音、琶音等。

(c)、选用动感较强的变化和弦、色彩和弦以加强紧张度、烘托气氛。

3、对前奏、间奏、尾声进行较细致的处理。

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正在于“即兴”,它是在没有正谱伴奏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旋律即兴编配伴奏织体,要求凭借伴奏者的智慧与灵感在极短的时间内构思出合乎逻辑的伴奏方案,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有时,灵感横溢时的钢琴即兴伴奏还能弹奏出比正谱伴奏更有光彩的效果。因此,即兴伴奏者对钢琴演奏技能、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作曲理论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厚实的键盘和声基础和较好的钢琴演奏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

开题人(签名):

篇8: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初,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在美国悄然兴起,由于其各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陆续在许多国家的中小学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也开始在我国蔓延,并且已形成一股燎原之势。21世纪,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大多数国家在教育领域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我国的改革着眼于课程,教育部颁布了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从过去的关注“学科本位”转向关注“人本位”,“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革的关键是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英语教学领域,合作学习更是具有相当强的倡导力量。《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为此对合作学习作了特别强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其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中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育部也于秋季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以此作为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研究价值具体表现为:

1.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可见,如何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提高语言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适应信息时代要求,身体力行地去研究探索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变革,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全方位革命。

3.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低耗、高效、优质”的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用全新的方式获取新知。教师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

4.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搜集、处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培养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

5.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现有的科研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示范和辐射作用,发挥学校应有的引领功能。

二、课题的界定、理论支撑:

(一)课题界定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法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的。

(二)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去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2.创造性教学理论----创造性教学理论认为要构造学生近距离、面对面的环境,以利于全员互动,使情感、形象、人际关系等学习要素得以充分的发挥效用;要尽量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增加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和协作学习的时间。重视发展 “师——组”、“个——个”、“组——组”这样三种交往关系,以实现交往的全面性,在交往中构造新知识,体现相互作用的学习观;创设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重要条件的、适宜于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精神环境,为此而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重视运用矛盾法(置疑)和探索法(授之以法),如置疑激思、引导发现、探索研讨等,传递的不是现成的认识成果,而是获得结论、发现真理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和主动发展发“能量”和“能动性”。

篇9:大学生开题报告--市场营销开题报告

三、完成该课题研究已具备的条件(有关的研究工作基础,仪器设备条件,经费情况)

研究工作基础:

主观条件:首先,本人对哈根达斯的情感营销这块比较感兴趣,而且我们当中的一些同学自身就是哈根达斯的顾客,随时可以感知和体验哈根达斯的情感营销,对这次写论文应该会有一些帮助;其次,在大学三年的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自己又查阅了一些资料能够完成这次论文。

客观条件:切实利用杭州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关于情感营销方面的书籍,结合其他杂志期刊上的资料,再利用互联网上的资讯,以及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来论证自己的相关内容。

仪器设备条件:学校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寝室电脑

经费情况(单位:元):

网络资源费: 50

复印打印费:100

其他费用:150 共计:300

四、研究方案

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试验方法及主要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以及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及外文数据库上的检索,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适当的归纳整理,为论文作铺垫。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在网上发放问卷以及对消费者进行实地调查发放问卷,得到相关的信息。

2. 进度安排(起止时间:201X年3月1日 ~201X年12月31日)

201X年3月1日~201X年3月15日 选导师

201X年3月16日~201X年5月31日 征题完成开题答辩

201X年6月1日~201X年6月30日 完成外文翻译

201X年7月1日~201X年8月31日 完成综述、资料收集

201X年9月1日~201X年9月30日 撰写论文提纲及完成论文初稿

201X年10月1日~201X年11月30日 修改论文

201X年12月1日~201X年12月31日 完成毕业论文答辩、补答辩

五、参考文献

[1]伍庆,董曼虹。传情圣物[J]. 21世纪商业评论,2010,(10):118-120.

[2]李光斗。情感营销 营销的温柔一刀[J]. 广告人,2011,(07):155.

[3]陶文静,池进。情感营销视角下的餐饮经营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3,(2):43-47.

[4]孙瑞华。市场营销新理念:情感营销[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75-77.

[5]许红格,林美珍,陈秋萍。情感营销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J].企业活力,2012,(1):33-36.

[6]李梅茹。经济学中情感营销的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9):76-77.

[7]张静雅。浅析情感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4,(5):43-44. [8]文征。情感营销。[M].北京市: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1):3.

[9]周高华。情感营销行之有效的营销之道。[M].北京市: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10][美]菲利普・科特勒着,梅如和、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45-47.

[11]Domenico Consoli.A New Concept of Marketing:The Emotional Marketing[J]. BRAND. Broad Research in Accounting, Negotiation and Distribution,2010,(1):52-59.

[12]Dr. Surender Kumar Gupta, Hemant Syal.Emergine Marketing Approachesto Influence Customer BuyingBehavi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IT & Management,2012,(2):75-84.

以上就是市场营销的开题报告,希望能帮到大家。

篇10: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宋体小三加粗缩进2字符)

(内容宋体小四号)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列示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和选题的背景、意义和题目理论研究价值或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充分搜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资料,全面反映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论述中应列示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三、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列示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和预期解决的问题。

四、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对于毕业设计(论文),应列出使用的设计方法和预期的实施方案。

五、进度计划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篇11: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论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

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

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

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

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

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

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

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

崔杰在《解读三网融合下电视业运行体制》中指出:“三网融合”直接威胁广电企业的核心电视业务,使其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电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市场化运作经验, 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

此外,电视网络的整和程度较低,这增添了电视在

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

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全网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

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

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

再次, 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黄升民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中说: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网络整合,并转变运营模式,

高度重视媒体内容集成和运营,建立完善电视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平台,

努力打造数字媒体内容基地,建立内容合作运营机制,逐步从网络管理向媒体内容业务管理过渡,向综合内容提供商的方向发展。

篇12: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datang teashop is a privately owned tea shop. it established in XX, and is located beside the main road, youyi avenue, in the home world shopping mall. business scope mainly involves selling several kinds of tea and tea-sets. 15 employees are in datang teashop. 5 employees are in charge of management in datang. it attracts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over twenty-five-year-old persons in the local area.

in the past two years, datang teashop operated steadily. it had a certain client group, and a good prestige. however,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the teashop does not meet the heightened demands of the clients in the local area.

people want to purchase middle and high-class tea and tea set with reasonable prices and good quality services. there were some clients complained that our services fell short of their expectations. in addi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enjoy tea, tea set and tea culture.

and 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enjoy their leisure time with having a cup of tea. it is a green and healthy method for people to spend the leisure time. therefore, datang teashop must make an expansion and improvement project to meet the client’s need.

however, datang teashop only occupies an area of 84 square meters now, which is hindering the shop from expanding its services. the management planned to offer a wider range of services but the limited space has constrained the implementation. some clients complained about the insufficient stock and staff, limited sorts of tea, narrow space, and short of servic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datang teashop decided to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service system and handling method, expand the business scope and scale, establish the especial sale form, broaden datang teashop’s prestige, improve the propaganda about “having a cup of tea scientifically”. thereby, datang teashop will attract the client and meet the client’s need,stress the charming of the tea culture and raise the sales volume.

it’s the goal of this expansion project to continue the advantage of datang teashop to meet the market need, and make datang teashop become the challenger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consistently.

二、研究的重点与过程设计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datang teashop’s sales volume sometimes shows a little decent tendency. furthermore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datang. this expansion project will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recent problems of datang teashop and make a detailed plan to solve problems. it will improve in the aspect of sales space, attendants, equipments, and sales methods.

1. problems analysis

1.1 limit space in the teashop.

1.2 attendants in datang teashop floated quickly.

1.3 insufficient equipment in the shop.

1.3.1 shortage of shelves.

1.3.2 not any net equipment in the shop. and there was not website for datang teashop.

1.3.3 old finance software is in need of updating in time.

1.4 unique method in sale.

2. resolution

if datang teashop goes on selling as usual, it should meet the crisis with decrease of sales volume and floating of customers. according to problems analysis, datang teashop will take follow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main problems and set forth several improvement plans.

2.1 for limit sales space

rent the nearest shop to expand the sales space. it is about 50 square meters. the last sales area can reach 130 square meters.

2.2 for attendants floating quickly

2.2.1 recruiting 4 new staff with experiences.

2.2.2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2.2.3 salary will be paid out by the results of achievement assessment and knowledge test every month..

2.3 for insufficient equipment

2.3.1 purchase adsl equipment, apply to set up network.

2.3.2 renovate new finance software.

2.4 expand the way of sales.

2.4.1 supplementary sale by promotion activity, mainly sale by selling in the shop.

2.4.2 visit the customer to sell at his house and enterprise, restaurant and hotel, sub district and government office.

2.4.3 sell on line.

三、研究方法

research approach:

for reaching problem analysis, cause analysis, case analysis, customer survey, questionnaire, brainstorming, questionnaire and swot analysis are to be used in the expansion project. they were adopted in analysis customers’ demand, make a new sales plan. and finally do successfully to improve the service and increase the sales volume.

四、预期结果

through practice this expansion project, we hope to reach the following six aims.

1. expand the prestige of datang teashop.

2. establish the unique tea culture of datang teashop.

3. decent the attendants’ floating rate, and improve the attendants’ service level.

4. expand the business space and scope.

5. innovate the equipment, increase the service contents, and exchange the business method.

6. increase the sales volume by 20%.

as a result of this project, datang teashop is expected to make profits 25% higher than before. and we could adjust the project to meet the customer’s demand.

篇13: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名称

南方学院校园设计——校园中心区景观设计

研究的目的

及意义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景观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地引导作用。探索空间环境的景观文化意境完美结合的表达方式,创造符合校园精神特征的优美的教学环境和理想的生活家园。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安静、卫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能够使师生观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疲劳。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把握校园文化的特质,深入研究校园环境特色,建立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中学校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我国校园景观设计开始朝着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艺术性、共享性和均好性、“赏心悦目+实用价值”、“鲜活风情+建筑特色”、“植物布局+水景点缀”、“一步一景+季节变幻”等方面发展。

国外注重生态居住区的建设,这些居住区的生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环境生态方面,使用可再生能源系统,保护自然维护原生环境;第三,文化生态方面,尊重不同文化,加强社区归属感,强调创造性,把艺术作为社区与外界交流的方式。

研究内容及计划内容:

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

计划:校园中心景观设计中园路线条自然流畅,主次分明创造一个学习、住宿、工作、有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校区规划注重整体布局,各个区相互 分离,同时又有紧密的联系,实现各种设施的优化使用。以整体的景观空间环境设计为原则,创造良好校园场所空间。通过轴线控制,多层次空间渗透, 融汇自然等手段,创造丰富活泼的校园景观环境.

3.10-3.20 选题,开题

3.21-4.5 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对设计理念进行整理

4.6-4.25 初步设计,相关图纸的绘制

4.26-5.16 补充完善设计,文本的制作

5.17-5.28 准备答辩

特色与创新特色: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4)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创新: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

篇14: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

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XX年2月至XX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XX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XX年6月――XX年8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XX年6月――8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XX年9月――XX年12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XX年12月――XX年1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根据成果奖励优秀参研人员。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论文题目:论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

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

崔杰在《解读三网融合下电视业运行体制》中指出:“三网融合”直接威胁广电企业的核心电视业务,使其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电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市场化运作经验, 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 此外,电视网络的整和程度较低,这增添了电视在

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

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全网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  再次, 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黄升民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中说: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网络整合,并转变运营模式,高度重视媒体内容集成和运营,建立完善电视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媒体内容基地,建立内容合作运营机制,逐步从网络管理向媒体内容业务管理过渡,向综合内容提供商的方向发展。

吴铮悦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生存之道》中指出:目前电视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大力发展新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加强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建设,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吴升高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传媒体制创新走势》中指出了电视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即事业企业并轨,逐步实行企业体制;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体制;()加快重组并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超越分业管理,确立全覆盖的监管体制和手段。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三网融合”提高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实力这一重大举措对电视业的影响,成了传媒、业界和各方面专家研究的热点。“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由多种原因所决定的,但是,电视业在以此为契机面对挑战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很少有人提及,我将试图着力对此加以探究,为之前研究的不足做必要的补充。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3月8日――4月15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4月16日――4月30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10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10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10年10月1日――10月30日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1]王城伟。浅析广电实现三网融合的发展思路。广播电视信息,2011(1):66-69

[2]候宏。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运营战略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1(1):78-80

[3]韦乐平。三网融合与3+1行业架构的设想[J].广播电视信息,2011(2):99-100

[4]王峰。浅谈三网融合[J].中国传媒科技,2010(6):56-58

[5]张德华。国内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0(8):33-34

[6] 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7] 贾凯。关于电视文化的随想。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8] 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9

[9] 肖弦奕。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0] 傅玉辉。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0

[11] 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12]贾秀清。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13]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

[14]雷建军。视频互动媒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5]索传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和技术。广播电视信息,2011(2):99-100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

题目: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化问题研究

学院: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的背景

产业集群,是指在有限地域的特定产业或产品生产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顾客、地方政府、中介组织、知识生产机构等),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和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形成有利于产业组织协调的空间集聚,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的形式多样,也遍及各个领域,我们经常听到人们用“皮革城”、“海鲜谷”、“袜都”等,或者诸如“一条街”、“行业圈”、“园区”等来称呼这种企业“扎堆”的现象。

19世纪初期,在手工业时代就出现了一些基于区位优势、资源享赋和历史文化等原因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如法国珀尔多的葡萄酒业、瑞士的钟表业、中国景德镇的瓷器业等。到了近代工业化时代,则涌现出了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如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匹兹堡的钢铁工业、克罗地亚亚得里亚海的造船业等等。自20世纪80年代来,新经济条件下的产业聚集方式和动力机制,与传统意义上的聚集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方面,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己经成为产业发展动力之源。在影响到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的同时,也影响到产业或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直至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个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现代区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外部市场和技术条件的双重影响,区域与外部信息、技术、知识的交流变得更加重要,这样就要求金融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伴随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之间转移和扩散。

但是这种转移和扩散的趋势并非经济活动的全部,在扩散中,企业和要素又会基于“回流效应”在一些区域重新集聚,特别是在发达地区和一些被认为是“增长极”的地区,这些具有“极化效应”的区域在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获得了不断提升的竞争力和不断递增的收益,成为国内其他区域发展的模范,在区域内部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就如波特所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的发展往往会集中在几个关键区域。

1.2选题的意义

鞋类产品是温州最具有竞争力、并且历史悠久的几个重要产业之一,对于温州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温州鞋,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永嘉太守谢灵运在任时制作了一种以木材为主要原料的“木屐”;南宋年间,温州有了  “皮鞋业专业户”。到19世纪初,苏元宗成为温州第一位制楦专业商,在他的影响下,如今的温州己成为全国最大的鞋楦生产基地。改革开放后,由于进入门槛低,温州鞋业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鞋类产品广销全国各地。但是,但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假冒伪劣产品大量出现,于是温州鞋成了低质产品的代名词,被认为是“晨昏鞋”、“星期鞋”。杭州武林广场,一把火烧掉了上千双温州假冒伪劣鞋,这把火烧醒了温州人,的前提,于是出现了奥康、红蜻蜓、康奈、吉尔达等优秀本土企业,温州也在被誉为“中国鞋都”。

他们知道,塑品牌、创优质产品才是温州鞋业长久发展的前提,于是出现了奥康、红蜻蜓、康奈、吉尔达等优秀本土企业,温州也在20被誉为“中国鞋都”。

但是从总体上看,温州鞋类企业生产的鞋类产品绝大多数仍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在生产工艺、产品开发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没有世界名牌,制鞋企业的赢利能力远远比不上国外同类企业。鞋业技术人员缺乏创新,大多鞋类企业仍停留在生产的低附加价值环节,依靠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但是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且温州本来就人多地少,工业用地越来越紧张,温州鞋业不能再依靠成本优势获取竞争优势,应该依靠质量、品牌等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从鞋类出口的单价来看,温州鞋出口的价格仅为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鞋类平均价格的十分之一,导致温州鞋类在出口时,频频遭到国外“反倾销”调查和各种各样的壁垒。9月“西班牙烧鞋事件”的硝烟尚未散去,3月温州人又痛苦地经历了俄罗斯的“灰色清关”,206月受到欧盟反倾销立案调查,2005年12月受到意大利卫生部的“有毒调查”,,又遭遇了欧盟贸易委员会提出的对中国进口皮鞋和劳保鞋逐步征收高达19.4%的反倾销惩罚性关税,此举将涉案金额达6.7亿美元,温州的5500多家制鞋企业和数十万制鞋工人将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问题不在于鞋类产业是个传统产业,而在于温州企业所处的是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产品档次低,相当多的集群企业参与竞争的方式主要建立在低成本而不是创新的基础上。

温州鞋类企业创新和集群化发展己经迫在眉睫,鞋类升级的路径和方法很多,但是本文讲的路径有三条:首先从企业层面看,就是要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次从集群内部角度看,就是要通过培育和创建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升级;最后从集群外部角度看,就是要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创新为内力,积极开拓和合理利用外部联系,正确运用好集群与其他集群之间不同的治理方式,促进集群实现产品升级、过程升级和功能升级。而且,研究温州鞋业集群化发展,不仅对于鞋业本身的集群化发展,而且对于温州其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如服装、玩具、灯具、家具等的集群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引言: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文献述评:回顾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

3、产业集群的相关概念概述

4、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SWOT分析,对温州鞋业集群的现状进行SWOT分析,尤其针对温州鞋业集群的劣势和面临的障碍指出温州鞋业集群升级的动因,温州鞋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价值获取能力都迫切地需要提升,以实现升级。

5、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动因。

6、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7、在前面几章对温州鞋业集群的现状、动因、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出促进温州鞋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SWOT分析,对温州鞋业集群的现状进行SWOT分析,尤其针对温州鞋业集群的劣势和面临的障碍指出温州鞋业集群化发展的动因,温州鞋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价值获取能力都迫切地需要提升,以实现升级。

2、促进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的方法

(1)文献整理和实地调研相结合

文献整理是指对与本研究所涉及理论观点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阅读、评判及引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问题是许多学科和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文献数量庞大并且观点迥异,其中亦不乏矛盾和对立之处。笔者在经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之后,确定将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全球价值链理论和权变理论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在此基础上笔者先后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和梳理,逐步形成了本研究的理论构思。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是指根据研究者的理论基础、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某种变化规律或某种因果联系;定量分析是指通过运用随机抽样、计量经济模型、统计预测模型等数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量化分析、预测及验证。定性分析由于侧重于主观推断而使研究受主观影响较大,定量分析由于侧重于前提条件限定下的数理建模而使研究受约束太多。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能够较好地保证分析研究的科学性。

技术路线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定义与特征出发,在对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动因、问题,并从企业自身、政府以及行业协会三个角度对促进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提出对策。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9月20--10月31日,搜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

2.2011月1日--- 11月21日,撰写开题报告并提交开题报告

3.2012年11月22日--2012年3月10日,向论文指导教师提交论文初稿

4. 2012年3月15日--2012年4月15日,向指导教师提交论文二稿

5. 4月30日,向指导教师提交论文三稿(定稿),指导教师对论文成绩进行评定。

6.205月2日,评阅教师对论文进行成绩评定。

7.2013年5月5日,进行论文答辩

篇15: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论文题目:国新能源汽车投资的经济性评价——以北京市为例

一、选题背景

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保护的呼声逐渐高涨;与此同时,国际能源供应旳短缺造成了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节能与环保成为了当前世界汽车发展的主题,各国都逐渐注重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和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亦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也逐年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呈持续上升趋势,交通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重逐渐增加,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这一比重还会继续上升,长此以往,国家能源安全问题会愈加严重。能源消费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雾霾频发,治理环境也迫在眉睫。能源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在这些压力之下,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持以高度的重视,将其确定为我国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并陆续出台各种规划和鼓励性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加快其市场渗透。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旨在减少环境污染、能源问题。新能源汽车由于使用清洁能源作为动力而减少污染物排放,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投资项目无形中对社会公众产生正的外部性,但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产生正的外部性过程中承担的较大了成本,因为对于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汽车制造商而言,开发新能源车不仅面临技术风险、大规模业务重组等问题,还需要巨大的投资,就是说,相关的生产者承担了较大的成本,而产生的收益(环保和节能)却被全社会分享。由此,在完全的市场机制下,将没有人主动选择生产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换句话说,仅仅依靠市场机制不可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始阶段的发展,形成了市场失灵,达不到市场均衡,同时在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发展初期,市场环境不完善,各方协调机制不健全,形成系统失灵。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进程初期离不开政府的推动,评价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的经济性需要结合现行政府政策开展。2010年,北京进入国家第一批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目录,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近些年,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的以北汽控股和北汽福田为代表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这一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集中表现在由于高技术成本和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产业化进程缓慢或受阻。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主要聚焦北京市,首先对北京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根据市场情况分析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规划和鼓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并阐述新能源汽车投资的外部性;其次,对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的规制-激励政策进行阐述和分析,分析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构建新能源汽车投资两阶段净现值分析逻辑框架;最后,通过实地调研选取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下属控股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和测算,通过构筑的两阶段净现值的分析模型,测算投资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评价离不开政策,故进一步利用分析模型中量化补贴的公式,优化现行补贴数额,再次测算补贴变化后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GriffinBurgh和John Wilson(2003)认为氧燃料能源在能源独立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他在氧能源研究报告中研究了燃料能源制取、储存、运输等方面细节,得出结论为:一,氧能源为清洁能源,使用不会排放有害气体进而造成环境污染;二,氧能源的规模化使用面临着成本、安全等多方面问题。以日本为例,学者研究的重点偏向是混合动气汽车,探讨其技术方面的突破和产业化进程的推进。MasonoriMorid(2006)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环保性与经济性进行了 一系列评估,并得出结论:随温室气体排放逐渐上升,世界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将会逐年攀升,如何解决氧能研发的效率和促进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Hasishilshitani(2007)研究方向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两大领域,内容落脚在政策方面,梳理总结了现行和未来政策规划和走向,同时考虑总结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组织关系和规划战略目标等,呼吁政府作为协调各方的主要力量,积极发挥作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欧洲各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研究的范围涵盖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氧燃料电池汽车多个方面,欧盟委员会(2003)发布了欧洲在至间清洁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以及新能源生产与存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最新进展。

,在慕尼黑会议上,欧洲氢能协会的AndreMartin(2007)发布了 JTI研究,即对欧洲汽车集团制定燃料电池和氧能共同技术计划。对比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加之起步较晚,各方面均不成熟,我国学者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也多是关注国外的研究成果,通过整合研究进而寻找可借鉴之处,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适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具体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如下:胡斌祥(2001)分析和评价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市场现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体系,具有创新意义。熊建、管华(2002)的研究重点在汽车的细分板块客车领域。杨文哲(2009)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初期发展阶段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技术水平低、企业分散,缺乏特色产品、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杨朝辉(2010)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研究,以需求分析为主线,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石信信(2011)通过建立相关模型,量化分析影响其产业发展旳各类因素并提出适宜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模式。王慧(2010)运用外部性、庇古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结合应用分析的方法,首先在宏观层面运用模型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的优劣、机会与风险,微观层面落脚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领域,对现行补贴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利用三个主要环节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发展存在的问题。李菁(2011)选择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促进其发展的政策应主要集中在促进电池技术研发的领域,现行的政策对这方面的支持效果不明显。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立足于北京这一试点城市,首先总结梳理北京市出台的一系列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的政策,并结合国家层面的宏观安排和政策措施,根据市场情况,从宏观层面上,对政策主要内容进行分类,按照研发投资、生产、消费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效果分析;其次,对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的规制-激励政策进行阐述和分析,分析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为初期和成熟两个阶段,并引入补贴系数等建立净现值的分析模型;然后重点进行案例分析,选取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投资建设的控股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模型量化财政补贴,测算北京市现行补贴政策对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 Anne Marit Hansen, Hydrogen Safety and Hydrogen Highway Technology, InnovationForum on Clean Vehicle Technology IFCVT,Beijing 26th October,2007.

[2] Griffin Bui*gh, John Wilson. The Hydrogen Report: An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Hydrogen In Achieving U.S. Energy Independence [J].The Management GrouP,2003.

[3] Hasishi Ishitani. Overview of Japan!s Efforts on Plug-in Hybrid Vehicle, EVS-23 Plug-inHybrid Electric Vehicle WorkshopfJ] .California USA, 2007.

[4] Huiping Ding. Lifecycle approach to assessing environmental friendly product project withinternalizing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y,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 22 April 2012

[5] Holmgren,K.,Amiri, S.,Internalising external costs of electricity and heat production in amunicipal energy system. Enei^y Policy 35,2007.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论文题目:H省电力公司ERP环境下内部控制改进研究

一、选题背景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 Gartner Group 公司基于供应链思想提出的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系统科学为准则、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以企业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的系统整合为手段,旨在为企业管理者、部门员工的生产决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以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管理决策最优化、运营收益最大化等。电力企业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工业生产运作、人居日常生活的能源性经济组织,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1]。当前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历史时期,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电力行业的提效增质与节能减排,如何推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与自动化建设,如何实现电力企业的集约化管理、精益化运营、系统化发展与标准化管理,是我国电力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H 省电力公司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主体,是 H 省区域经济有序发展、社会和谐进步重要力量。为了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有序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优化创新、企业生产运营效益的持续提升, 7 月 H 省电力公司基本完成 ERP 系统的调试运行与系统切换,充分应用 ERP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决策支持功能,为 H 省电力公司的发展模式转变与管理思维转变提供了科学技术手段。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监督的重要机制,是企业组织活动目标有序实现的技术支撑,是企业存续发展的重要约束机制;内部控制行为以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管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活动、信息处理与反馈沟通、内部监管五要素的协同发展得以运行[2]。随着内部控制管理优势的不断提升、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随着电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与组织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我国电力企业普遍建立了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电力企业的能源性行业与基础性产业职能,以充分发挥电力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中的重要效用。为了推动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实现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效能的持续提升,本研究以 H 省电力公司为研究对象,充分结合 H 省电力公司 ERP 系统的建设现状与运行成效,充分发挥 ERP 系统的技术优势与信息整合功能,对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构建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以切实提升 H 省电力公司的健康、有序、稳固、可持续发展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凸显电力企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内部控制成为电力企业科学管理与系统运行的重要选择,成为电力企业抵御市场风险与管理风险、提升企业员工风险防控意识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行为的基本效用、充分借鉴 ERP 系统的技术优势,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最优化、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 H 省电力公司为研究起点,尝试并探索 ERP 系统与内部控制的耦合机制,基于 ERP 系统环境开展企业内部控制。本研究拟在此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将系统分析 ERP 系统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阐释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构建 H省电力公司 ERP 系统与内部控制的并轨的基本框架,提出 ERP 环境下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策略,以提升 H 省电力公司的内部控制效能等。

研究意义

以 H 省电力公司为分析基点,对基于 ERP 系统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1)理论价值本研究对 ERP 环境下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 ERP 系统的应用领域、丰富了 ERP 系统的应用内容、改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拓宽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技术视角等,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2)实践意义第一,有助于降低 H 省电力公司的内部控制成本在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企业部门通过多元化的考察标准、严格的控制程度、硬性的约束框架等进行内部防控,以避免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行为越位、错位或缺位问题;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超出了内部控制的潜在收益。本研究对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契合探讨,充分应用 ERP 系统的技术手段与信息优势,构建系统的人力管理、财务管理、数据管理、安全系统平台,推动了内部控制活动的流程标准化、信息实时化、运行有序化,有效避免了非必要的或传统活动的人力付出或财务支出等,切实降低了 H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成本。第二,有助于实现 H 省电力公司信息管理的整合化信息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成果的重要途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要求构建企业整体、部门、业务机构或员工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使其能够覆盖企业各个单位、各个员工与各个业务。基于 ERP 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借助于 ERP 系统的信息化手段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行为,构建一体化的 H 省电力公司信息管理平台,有助于推动 H 省电力公司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建设与多元化整合等。第三,有助于提升 H 省电力公司的内部控制效能基于 ERP 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分析,避免了传统内部控制的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问题,合理披露了企业生产运营的诸多风险,使企业能够系统识别内部环境、及时发现管理风险、合理规避或防控风险,以切实提升 H 省电力公司的内部控制效能等,以切实优化 H 省电力公司的运行收益。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企业内部控制是基本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通过控制流程的立体化建设、控制关键因素的筛选、控制方式的系统化表达等进行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内部防控,以规避企业运营风险、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有效监管运营行为等。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经历了内部控制制度阶段与内部制整体框架阶段,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基本要素。COSO 委员会编写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将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融合起来,全面论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价值与核心地位,科学界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与管理模式;并成为加拿大、英国、美国等企业控制标准制定的实践依据。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应用的不断延伸,国外学者普遍开始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研究与实践分析。

Smith(1973)实证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与审计样本量的关联性,并应用数理模型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Barry E,1976)[3]。为了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与效果,FMFIA 要求管理者开展财务人员诚信教育,并以年为周期开展组织内部控制,并描述了组织内部控制的一般性标准、特定性标准与审计决议标准等(Trotman 等,1983)[4];并可通过交易行为与资产登记的类型差异进行分层次的内部控制,以提升内部控制效率(Loebbecke,Zuber;1980)[5]。

Meservy 和 Bailey(1986)认为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开展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价值[6]。高效的组织内部控制应通过合理授权保护组织财务资源或资产、建立适当授权与代理活动、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信息、建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建立资源使用的合理程度等(Kidera 等,1991)。

Cox(1993)等对 GFOA 成员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是有效的组织管理行为,企业财务报表与其所能提升的财务数据或管理信息等具有较强的反映性,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7]。

Kraines(1999)认为私营企业往往难以承担管理风险的不良后果,而国有企业或政府组织因内部控制的损失多由纳税人承担,使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关注力度较弱等。Hollander 等(1998)从 IT 视角分析了企业出现的内部控制问题,其认为企业运营收益越高,企业内部控制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越强(McVay,2005),企业收益与企业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性[8]。Doyle 等(2007)[9]、Franklin(2007)关于企业运营收益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点,其认为内部控制缺位或错位的企业往往财务状况较差[10]。

从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来看,阎达五等(2001)认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内部控制有较强的内在关联,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会计控制质量,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优化企业治理机制的有效性等[19];内部审计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是监管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曹伟、桂友泉,2002)[20]。邓春华(2003)应用经济学与博弈论理论,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机理与价值效能[21];刘金文(2004)、潘爱玲和吴有红(2005)从经济学、产权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视角,以 COCO 委员会确立的内部控制标准为基础,其充分考虑了集团企业与单个法人企业的差异,重构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提供了有益思考与积极尝试[22]。杨胜雄(2006)等构建了开放式的企业信息沟通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改革,确立了信息化立场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23];以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与自我优化,使系统化的、具有较高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提供企业治理能力、优化企业管理效能的重要抓手(谢志华,2007)[24]。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基于企业内部控制、ERP 系统、内部控制与 ERP 系统的关联性等基础理论为基础,分析了 H 省电力公司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联性,构建了 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 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策略。本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释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

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主要论述了 ERP 系统的基本框架、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基本要素、ERP 系统与内部控制的关联性等,为 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ERP 视角下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基于 ERP 视角,论述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客观现状、剖析了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部分:H 省电力公司 ERP 环境下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根据 H 省电力公司 ERP 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提出了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等,以切实提升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效率效果等。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卢静.ERP 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2008,12

[2]李冀东.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6)

[3]Smith F A.The internal control of nitrate uptake into excised barley roots with differingsalt contents[J].New Phytologist,1973,72(4):769-782.

[4]Trotman K T,Yetton P W,Zimmer I R.Individual and group judgments of internal controlsystem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3:286-292.

[5]Loebbecke J K,Zuber G R.Evaluating internal control[J].Journal ofAccountancy,1980,149(2): 49-56.

篇16: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

一、选题背景

公司治理有效性与公司融资结构密不可分。

负债融资,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可以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从而创造收益,同时作为一种治理结构,债务融资同样具有重要的治理效应。

首先,负债融资可以有效发挥监督约束作用,抑制经理的非效率投资;其次,负债融资也是一种担保机制,可以使公司管理人员更加认真投入地工作,并且令其在决定投资时采取更谨慎的方案;再次,在经理持有公司一定股份时,负债融资可以通过增加经理人员相对持股份额的做法,激励其努力工作,降低聘请经理人员而产生的代理成本;从次,负债对经理形成一种压力,如经理人经营失败,令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会迫于债权人承受着执行控制权而不得不努力工作;最后,企业价值的信息可以通过负债体现,由于破产机率与企业效绩负相关,与负债水平正相关,即在相同的负债水平下,优质企业破产概率低,反之亦然。

因此,研究公司治理问题时,只考虑股权融资而忽视负债融资是不是可取的。

因此本文立足于负债融资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力求更全面的研究公司治理问题。

交通运输行业,是指通过利用交通工具,完成人员或货物的空间位移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交通运输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直接影响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的发展。

目前,交通运输业中的新建项目以基础产业投资为主,而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绝大部分被投入主业,其中多数公司与关联方进行的资产重组收益较好,且近年来该行业上市公司投资效率较高。

但行业内的上市公司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股独大造成的大股东操纵、可行性分析落后和非理性融资等。

从资产负债率的角度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历年来平均资产负债率低于全行业上市企业的平均水平,整体来说相对较低,且基本处于平稳趋势。

资产负债率较低体现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不完善以及上市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

大多数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低,但仍存在过高和过低的企业。

小部分企业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是因为,传统国有产权制要求国家是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唯一所有者,在财政上实行统收统支,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过多依靠银行贷款,因此有部分企业盲目举债造成高负债率。

虽然现在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经历了股份制改革,但是无节制借贷的陋习仍有残留。

而另一小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过低,虽然凭借自身的垄断条件平稳发展,但也限制了企业的长期发展空间。

导致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而交通运输行业的融资结构中特别是负债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从而影响公司的治理效应。

不合理的资产负债率造成负债融资应有的治理效应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那么,为何会造成这样的发展情态?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政治体制下,如何强化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治理效应呢?因此本文认为,想要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就必须从其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角度深入探讨,将更加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债券市场的目前的首要问题仍是总量不足。

由表5-1可知,近五年来,债券发行总量逐年降低,由于GDP的持续增长,债券比GDP的倍数呈下降趋势。

根据中债发布数据显示,的债券发行总量为55517.3亿元,比上一年度继续减少,在GDP可预测增长的情况下,债券比GDP的倍数仍将降低。

债券发行总量不足,致使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较为缓慢。

从我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可以看出,我国债券市场目前仍以政府债券为主导。

20我国发行的公司债券在总发行量中只占12.04%。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要债务融资渠道仍是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较少。

相对于企业债券,当债权人为银行时,由于企业和银行的长期信用合作关系,以及协商对象较少且不分散,经理人与银行协商成本相对低,加之政府对这一关系的千涉,请求债务延期或减免就更容易实现。

由于这种软约束,且出于控制权的考虑,经理人就不会提前终止无效率项目。

总之,银行贷款的软约束相对于企业债券的硬约束,大大增加了经理人策略性违约的可能性。

因此交通运输行业利用这一特性发挥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将目标转移至资本市场是必然趋势,但就目前而言,债券市场远不能满足这一目标的需要。

虽然政府已经意识债券市场不足的问题,但要真正改善债券市场的融资问题,仍需要时间。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关于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相对丰富。

Modigliani,Miller(1958)起初认为,企业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不相关,后在考虑所得税的条件下,对MM模型进行修正,认为负债利息支付计入成本后享受免税优惠,因此高财务杠杆会此机制增加企业价值。

因此得出企业负债越多,价值越大的结论,认为企业应该100%负债。

Brxter,Cragg使用了1950至1965年期间的129家工业企业的230次证券发行数据,检验了企业对融资工具的选择,得出企业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采用负债融资方式的结论。

Jensen,Meckling(1976)是融资结构理论的开创者,较早地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研究资本结构。

通过构建代理成本模型分析,他们指出,如果公司总投资额与经理层的投资额不变的情况下,债务融资与经理层拥有的股权比例正相关,这使得经理层与股东目标趋于一致,从而达到降低代理成本,优化公司治理的目的。

同时,Jensen(1986)在其另一篇论文中指出,负债合约可以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也可以达到减少公司代理成本的目的。

Ross(1977)建立了“激励——信号”模型,其中引入了管理者行为。

认为企业中经理人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实际上是在向投资者传递信号,投资者认为企业发行股票,则传达出一种质量恶化的信号,反之视债务融资为资产质量优良的信号。

因此认为:企业质量越高,负债率越高。

Leland,Pyle(1977)认为企业杠杆率与管理者的股权呈正相关关系,高质量项目的管理者可以提高杠杆率,向外部投资者传递这个投资项目优质的信号。

同时证明了选择高负债率是一种有效减少经理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差异、减少因此产生的资金成本、增加企业价值的方式。

也就是说,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企业家进行投资的意愿在本质上是投资项目质量优劣的信号。

Myers(1977)认为当公司的负债比率增加时,公司的破产概率也随之增加,股东与经理对NPV大于零的项目可存在着投资不足的现象。

负债削弱了企业投资优良项目的积极性,减少了企业价值,也就是负债会引起投资不足。

Grossman,Hart(1982)在一个代理成本模型基础上,解释了负债融资缓解经理和股东之间冲突的作用机制,认为经理效用同时依赖于其职位和企业存续,因为企业一旦破产,经理必然承担破产成本。

因此经理人面临的问题是,较高的个人收益与因此造成企业破产的`风险而失去在职好处之间的权衡。

企业的融资结构决定了破产对经理的约束是否有效,尤其是负债与股权的比。

因此经理会为了避免企业破产,保有现有的职位及其好处,而尽职工作。

因此负债是一种约束经理个人消费,激励其努力工作的担保机制。

Bowen,Daly和Huber(1982)发现其研究样本中约百分之二十五的企业因其所处行业而影响了资本结构的变化。

认为处于一个行业中的企业,比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在行业特征和资本结构的程式化事实方面更趋于一致,而且每个行业均都保持着一个相对的杠杆比率。

Masulis(1983)将负债成本从破产成本进一步扩展,如代理成本、财务困境成本等方面,同时又把税收利益从原先的债务税收利益引申到非债务税收利益方面,扩大了成本及利益的内涵,把企业最优资本结构视为税收利益与各类负债相关成本之间的权衡。

得出结论:普通股票价格的变动与企业财务杠杆的变动正相关,企业绩效与其债务水平正相关。

Harris,Raviv(1988)认为,新债发行后,股权换债权以及股票回购消息会随之公布,股票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这被归纳为债务融资信号效应。

这两位学者(1991)对美国企业的样本进行分析后,认为:在停业清算对股东有利的条件下,经理仍希望延续当前的企业运营,其冲突可以通过债权人强迫停止清算从而得到缓和。

同时得出行业特性的结论:“医药、仪器、电子和食品行业杠杆比率一直很低,而造纸、纺织品、钢铁、航空和水泥行业的杠杆比率一向较高”。

Fama(1990)认为负债融资的方式使得债权人集中监控违约风险,例如贷款、债券,能够降低债务——权益契约结构中的契约成本,并提出企业可以通过更多的短期负债融资减少代理成本的观点。

Aghion,Bolton(1992)以控制权转移的角度分析了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认为当债务契约失败,其控制权就会发生从债务人转移到债权人手里的情况,即为债务的本质特征。

其模型提出了债务融资的这一关键方面,即控制权转移理论。

如果企业仅选择普通股来融资,那么投资者就会保有剩余控制权;如果企业发行不带投票权的优先股,经营者则会掌握剩余经营权;如果企业选择负债融资,有偿还能力则经营者拥有控制权,无偿还能力则控制权转移至债权人。

同时还提出,由于存在代理问题,合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使得这种潜在利益冲突不能靠事前契约消除,所以控制权随融资结构变化,而导致的“相机治理”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Berglof,Thadden(1994)着重研究不同期限债权的不同作用,并且认为短期债权人获得控制权更有效。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

引言部分总体上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创新点等。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以本研究为主线,介绍了国外及国内的研究成果,对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应的各类观点进行评述。

第三部分,理论综述。

此部分阐释了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包括公司治理、负债融资以及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

同时回顾了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应的相关理论,包括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控制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四部分,全面介绍中国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的现状。

首先从宏观上分析了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行业特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然后具体对我国交通运输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以及治理结构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实证研究。

本章节对到的中国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继而对得出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

第六部分,结论与建议。

本章节总结上文研究,得出本研究的结论,并提出优化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应的相应建议。

五、写作提纲

致谢5-6

摘要6-7

ABSTRACT7-8

1引言11-15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1.2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12-13

篇17: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1】

一、论文题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二、题目研究内容:

当今社会为信息社会,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

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更有优势,这一点已得到举世公认。

随着wto的加入和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抓住机遇,在竞争占得先机,作为生产企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库存管理的信息化、计算机化也就迫在眉捷了。

开发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即有宏观上的意义,那就是顺应时代信息化、现代化潮流,提高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也有微观上的意义,那就是可以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程序,加强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单位效益。

库存管理的对象是很多的,广而言之,它可以包括:商业、企业库存的商品,图书馆库存的图书,博物馆库存的展品等等。

在这里本文仅涉及工业企业的产品库存。

WWw.11665.com它主要包括下列三部分:

1、没有经过企业加工,而为企业生产或其他各方面所需要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部件等,如钢材、轴承、发动机、电动机等。

2、已经过企业加工,但尚未加工完毕的在制品。

3、企业已加工完毕,储而待销的成品与备件等。

库存管理系统按分类、分级的模式对仓库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缩短了库存信息流转时间,使企业的物料管理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为采购、销售和生产提供依据;智能化的预警功能可自动提示存货的短缺、超储等异常状况;系统还可进行材料库存abc分类汇总,减少资金积压。

完善的库存管理功能,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内容涉及库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入库、出库、退货、订货、库存统计查询等等。

下面介绍库存管理的工作流程:

#入库

供货单位发货---运输---货物到达后测试检验---送货单---库管人员查收入库---入库单

处理各种入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其他入库等入库业务;按入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入库单据信息。

#出库

库存统计表---各使用单位---领料单----库管人员出库---出库单

处理各种出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领料、委外领料、其他出库等出库业务;按出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出库单据信息。

#退货

产品不合格通知书---各使用单位----领料单存根---库管人员退货---退货单

#订货

库存管理部门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单---采购部门向供应单位传递订货单---供应单位组织发货---运输----货物到达后测试检验---入库

#盘点

备份库存数据,打印盘点表,可按仓库、批次进行盘点,并根据盘点表生成盘盈、盘亏表,调整库存账。

盘点的功能是检查仓库现有库存量与帐面数量是否一致。

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大于帐面数量,则盘盈;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小于帐面数量,则盘亏。

无论是盘盈还是盘亏,它们的差异量都记录在盘点调整单。

根据上述工作流程,库存管理系统将包含以下内容:

1. 能对企业内的各类货物进行abc分类管理,并提供最低库存量、最高库存量、安全库存量的预警功能。

2. 可以存储各类信息档案包括物资、产品基本信息、供货单位信息、使用单位信息等。

3. 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物资入库管理/物资出库管理等等,安全、高效;支持各种类型的出/入库业务: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采购入库、其他入库、生产领料出库、委外领料出库、销售出库和其他出库等

4. 提供退货管理功能

5. 通过查询库存,及时了解库存余额信息,便于订货下单,以免由于缺货,影响生产。

另外,还提供经济订货量计算功能和打印订货采购单功能。

6. 支持库存盘点功能,可按仓库、物料进行盘点,自动汇总盘点数据,及时生成盘赢亏调整单

7. 可及时打印库存余额,方便领导决策或安排及时定货.

三、调研情况

1、国内外现状研究: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始于1954年,当时美国首先用计算机处理工资单。

40多年来,计算机在处理管理信息方面发展迅速。

例如,60年代美国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项目不到300项,到了1975年达到2670项。

而现在,美国在财务会计上90%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中是80—90%。

据计算机应用方面发展较快的国家统计,计算机用于经济管理的约占80%;用于科技运算的占8%;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

因此,经济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当然,由于库存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中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70年代末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近几年发展却较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2、目前存在的问题:

库存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单据数据。

为及时结清每笔业务,盘点库存和货物流动情况,保证企业生产用料以及货物安全,库管人员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来作数据记录统计工作。

在世界发达国家,库存管理的计算机化水平已经很高了,尽管我国的生产企业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强的意识和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表现之一:有的企业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分目前仍为手工、半手工操作。

从供应单位办理入库登记开始,到使用单位输领料出库手续为止,所有操作基本上都是由仓库管理人员笔写,手理,加上算盘、计算器来完成。

这不仅繁锁,效率低,而且缺乏库存管理的一些基本手段,如库存状况统计,查询经济订货量计算等,这给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上的落后,及经济利益上的损失。

表现之二为:有的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已上了微机,但对微机的利用效率极低,有的在用它打游戏,有的仅把它当计算器或打字机来用。

表现之三为:有的企业单位既有了微机同时也有了库存管理软件,但硬件上去了,软件上不去。

因为他们用的库存管理软件,大多为自己的工作人员及其他一些非专业人员所开发的简单的管理程序,很难称得上是“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这些程序的弱点多表现为:1)系统开发时无科学的理论支持。

2)开发过程中调研不全面。

3)软件编写时模型不清晰完整。

4)所用开发工具落后(如foxbase等)。

四、研究解决方法及思路

根据我国国内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应用普及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将用我所学知识,利用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实用的理论,开发一套基于net的库存管理系统,以求能对我国库存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具体的方法及计划如下:

全论文将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论,阐明所开发项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用户哪些要求,并给出全文的摘要。

第二部分为实际开发过程,这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分为理论支持,系统分析(实际调研),系统设计,软件编写,运行调试,系统安装,系统维护七章。

第三部分为结束语部分,分为经验教训和注意问题及作者建议,参考资料二章。

作为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与读者共享。

这三个部分中,第二部分为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方法及工具(vb.net)使用的详尽论述处于全论文的核心地位。

而其中的理论支持,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编写又是第二部分的核心,在此将这四章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一>理论支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1)当前计算机管理界所流行且实用的系统建设三原则:整体性原则、分作—协调原则、目标优化原则。

(2)系统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3)原型法。

<二>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就是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

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把要解决哪些问题、要满足用户哪些具体的信息需求调查、分析清楚,从逻辑上或从功能需求上提出系统的方案。

开题报告--对于我校食堂的研究【2】

导师:

组长:

成员: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本钱,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饮食是我们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

一日三餐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想研究我们学校的食堂。

通过这次研究,增加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收集资料能力,也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用样让同学们注重自己的饮食习惯,加强他们的纪律意识,做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

简要背景说明(课题如何提出来的):

学校学生早中午排队买饭时间过长,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排队长,吃饭难的观念。

一些同学由于因为种种原因(主要原因是排队过于浪费时间),以吃方便面,面包甚至不吃来度日。

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

为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

研究内容:1、不吃饭或以零食代替主食对身体的危害

2、学校食堂的设计方案、色彩对饮食的影响和卫生情况

活动计划:

1、分工:

2、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阶段 时间(周)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2010年11月中旬 选题 选出合适的课题

二 2010年11月下旬 开题报告 进行答辩

三 2010年12月初至明年1月上旬 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进一步熟悉课题

四 2011年1月中旬 分析资料 初步形成见解

五 2011年1月下旬 结题报告 答辩、展示、评比

的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

调研报告,ppt课件,学生政治小论文,照片等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

大学生如何写好开题报告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生怎么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生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生计算机网络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 范文

本科生开题报告范文

大学生开题报告(整理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大学生开题报告,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