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迷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从青春绝境到新东方讲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从青春绝境到新东方讲台,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 目录
篇1:从青春绝境到新东方讲台
从青春绝境到新东方讲台
12月,新东方新概念英语培训部要招聘教师,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有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开始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他显得紧张而局促。在他前面的应聘者都已经都讲完了,其中一位是北大英语系的在校研究生,一位是清华英语系的在校研究生,他们都获得了同学们不错的好评。现在他们都在台下静静地看着他,教室里鸦雀无声,他分明能听到自己的心在砰砰地跳着。
但一讲起课来,他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对试讲的内容如庖丁解牛,分析得清晰透澈,独到精彩。同学们都被他吸引了,教室里很安静,只有他标准的美音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回响。30分钟的试讲结束了,当场打分,他获得学生最高评分,被新东方新概念部当场录取。
然而,有谁能相信,这位战胜了北大和清华英语系研究生的年轻人三年前还是一个落魄的高考落榜生,只在新东方大专部学习了两年的英语就成为新东方一名出色的、最年轻的英语教师,在高手林立的新东方教师队伍中,年仅二十岁的他,以自己的青春才华,放射着独树一帜的新东方魅力。
他叫纪冠华,1979年生于山东省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像大多数人一样,他小时候也有一个绚烂的梦想,那就是长大后能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成功者。他童年时做过无数次的梦,他梦见自己西装革履衣锦还乡,走在家乡的小路上,村里人都围着他发出啧啧的称赞,他微笑着向大家挥手。父母为他而骄傲,乐得合不拢嘴,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
7月,纪冠华童年时的梦想彻底破灭,他高考落榜了。
高考落榜意味着他的前途布满荆棘。在中国这种高考制度下,在纪冠华老家那个偏远的小县城,考不上大学不仅意味着他在家乡亲朋好友面前抬不起头来,更意味着他的生活不会再出现什么转机和色彩,意味着他从此要三亩地一头牛,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之后的日子里,纪冠华开始独自品尝人间的苦酒和人生的失落。他曾在建筑工地上给人当小工,烈日炎炎,汗水变成泥水在脸上歪歪曲曲地流淌。也曾在钢厂里捡下脚料,像在垃圾堆上捡破烂一样折磨着自己的自尊。甚至他曾经振作起来怀着条条大路通成功的信念做过小商人发财的梦想,在底去新疆乌鲁木齐想采购一批葡萄干在春节之前回家贩买。但是,近一个月的新疆之行并没有给纪冠华的人生道路带来多大的起色,那片遥远的土地并不象美丽的传说所描绘的那样为纪冠华献出了遍地飘香的瓜果和载歌载舞的姑娘,倒是让他领略了茫茫戈壁的荒凉,饱尝了外乡人的任人欺凌和离家之苦。可怜的纪冠华连一个辛辛苦苦跑路做买卖赚钱的小商人也没有做成。
,偶然从同学那里看到的新东方招生广告引领着绝望中的纪冠华从偏僻的老家走进了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大门,成为新东方大专部的一名学生。
开学典礼是在一个教室里举行的,教室很简陋,学生也很少,只有几十个人,但那次开学典礼却值得纪冠华永生难忘。
那时候新东方校长俞敏洪正在为他们新学员致辞。
“…… 成功者总是被人们善良地夸张着,好像他一生下来就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一生下来就注定他会成功。而那些你我曾有过的可怜的小小愿望则被不断忽略。”俞敏洪说:“我和你们一样,以前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痛苦、彷徨和失落,甚至曾经绝望。但人就是这样,一生的过程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希望做起的,最后不断扩大希望直至成功。所有的人都是凡人,但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庸。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是从绝望中来到了这里,但你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艰苦努力,奋发进取,从绝望中也能寻找到希望,平凡的人生终将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听着俞敏洪的讲话,纪冠华感到自己莫名地激动了起来,他觉得俞敏洪的每一句话都是对自己说的。俞敏洪的讲话,唤起了纪冠华尘封已久的自信,他暗下决心,在新东方一定要好好学习。
但纪冠华的英语基础实在是太差了,家乡落后的英语教育加上一年多的荒废,使他的英语水平几乎等于零。身边的同学也开始对纪冠华冷嘲热讽。在最初的那段时间里,他对自己学好英语的信心发生了彻底的动摇。但纪冠华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他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我绝不能认输!
为了赶上同学们,不再遭受大家的白眼,纪冠华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此,每天早上5:30分,纪冠华都会准时起床跑步,然后听“美国之音”练听力,7:00的时候,纪冠华就已经准时站在宿舍后面的小山坡上对着空旷的山谷背单词、练习发音了。
春天,鸟语花香,微风拂面;夏天,百花开放,蜂蝶飞舞;秋天,天高云淡,红叶似火;冬天,寒风凛冽,白雪皑皑。无论寒来暑往,春夏秋冬,纪冠华晴天一身汗,雨天一把伞,嗓子喊哑了,嘴唇冻裂了,但他从来没有间断过。为了练好英语中口腔后部的发音,练准口型,有一次纪冠华张大嘴高声发音,竟然将下颌骨练脱了臼。
为了找到英语的感觉,纪冠华按新东方老师的指点拼命地背诵英语课文。《英语900句》,《新概念英语》第一、二、三册,《许国璋英语》第一、二册,纪冠华全背过,尤其是《新概念英语》第三册里的课文他能一口气不间断地从头背到尾。甚至有时走到大街上看到广告牌上的一些不认识的英语小广告他也不放过,拿笔把它记下来,回去查字典,弄明白它的'意思后再把它背下来。
小山坡离宿舍区只有一小段距离,每天早晨,纪冠华高声朗读英语的声音会隐约传到寂静的宿舍区。有一次,同学们实在受不了了,每天早晨纪冠华歇斯底里近似疯狂的喊叫总会把他们从梦中惊醒,于是同学们联合给校长俞敏洪写了一封信,说每天早晨都有一个神经病在宿舍区后面的小山坡上乱喊乱叫,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休息,请求校长派人管一管。俞敏洪校长弄清事情真相后开会对同学们说,纵然纪冠华这种做法不对,但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19,纪冠华在朋友的介绍下为一个美国旅游团当临时导游。旅途中,他为老外介绍景点,用流利的英语和老外快乐地聊天。闲谈中,老外们听着他流利的口语和标准的美音问他是不是美国人,或者在美国留过学。当纪冠华告诉他们他只是新东方英语专业的一名大专生后,老外们都感到很惊讶,无论纪冠华怎么解释,老外们说什么也不相信他的英语只学习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们都认为纪冠华在撒谎。最后,老外们知道了他的故事,确信他的确只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大专生时,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的纪冠华仍然每天不知疲倦地忙碌着,新东方的教师生活使他无比充实。纪冠华一方面要努力备课,肩负新东方新概念部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他还在北外学习英语专业的本科课程。因为他深深明白,新东方的教师岗位竞争太激烈了,他要不断地提高自己。
现在,纪冠华已经为自己的将来制定了更高的目标,那就是在北外拿到英语本科学历,然后考取北外的同声传译,做一名合格的同声翻译。他坚信,这个目标正在离他越来越近。
也许,他童年时的梦想还没有真正到来;也许,他此时的梦想更高更远。但无论如何,纪冠华早已走出低谷,生命的坐标在他眼前愈来愈明晰可见。奋斗的路虽然漫长而艰难,却因有了希望而不再遥远……
篇2:从四书五经到自画青春作文
从四书五经到自画青春作文
在新世纪到来的今天,我们不妨想象一幅幅画面——遥远的古代,有一位学子倚着“寒窗”,和着清风细雨、鸟语蝉鸣,十几年如一日地研读“四书五经”、“子日诗云”。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以后,他的子孙后代坐在煤抽灯下,读着唐诗宋词和四大名著,乐此不疲。泛黄的书页上跳跃着生动的圈圈点点。又过了百余年,后现代的年轻人靠在躺椅中,趴在床头上,坐在课桌边,读《论语》、《水浒》,看《简爱》、《红与黑》,赏舟迅、朱自清,品金庸、张爱玲……那么,下一个世纪的人们,又会欣赏什么样的佳文妙作呢?
自古爱书人传下了不少读书佳话。有匡衡“凿壁借光”,为阅书而“为人佣气有王充不守章句、遍读百书而终有所成;有宋镰借藏书不畏冰寒而“手自笔录”……“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在我看来,没有一种艺术形式能比文字更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音乐、舞蹈毕竞抽象,所谓曲高和寡,只有反复体会,才能悟得个中韵味;高科技带来了生动形象的电影电视,但容易禁锢人们的想象空间……而只有书,才能真正地使人感化、投人,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正是电影、电视发明这么久,而爱书读书的风尚仍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吧。
窃以为,中国的文字纷繁复杂,列于世界文化之首。中国作家写成的作品,一直是“最有看头”的。
我国古时的诗词作家,最擅驾驭奇妙的文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清幽;“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萧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等等,真令人目不暇接,拍案叫绝。更有一则故事,讲的是纪晓岚给扇面题诗,题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却漏了“间”字,他灵机一动,把诗改成了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初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却一样地气势磅礴,妙不可言。
古人的作品妙趣横生,今人的作品更显丰富多彩。鲁迅、茅盾的鸿篇巨制发人深省;冰心、席慕容的小品温馨感人;琼瑶、金庸小说的好故事虽不如以上来得深刻、优雅,但能迎合当代人的趣味,广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嗜书者可以各取所需,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当然,也有不少作者深得古典文学之妙,林清玄、杨绛、余秋雨、阿城……他们的作品浸润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读他们的文章犹如品一壶香茗,细细体味,满口生香,沁人心脾。
不过,这些精妙的文字毕竟都是前人的成就,曹雪芹与他的《红楼梦》渐渐远去了;偶尔回头,能看到,《红岩》,听到《青春之歌》,中华文学有过辉煌的历史,但今后的美丽,还得靠我们这一代去续写。
最近看了一套中学生自己的作品《自画青春》,扉页上有这么一句话:“16岁不妨开始写自己,21世纪人人都能写自己。”我相信这句话。明天,我们将用“自己”的笔,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和“唐诗宋词”一样深深的印记,让后人也能够陶醉其间,并赞叹不已。
篇3:青春寄语:从夏天开始到夏天结束之下
青春寄语:从夏天开始到夏天结束之下
高考很快就来了,也很快就结束了。没有什么事得时候我就一直窝在家里。我买了手机,于是我开始聊,我把大段的时间埋葬在了那个虚拟的世界里。我认识了一个女生,她说她叫何雨晴。一个很好的名字。我们很聊得来。很多时候我感觉是在跟自己聊天。
高考成绩出来了,我考得不好不坏,就在中间那么悬着。小男发短信告诉我她考得很好。我说好好,那你得请我吃饭了。她说好啊。
小十打电话叫我出去玩。
我们就疯了好久。
小十和sky———我绝对的死党。高中的第一个自习就被我们三个一起逃掉了,那天我们也都是刚刚才认识,我们在学校里逛了好久,学校其实并不大,有很多树,而且都是年岁上百的古树,所以有一古老的气息。累了我们就躺在了草地上,然后我们就被刚好路过的政教主任带走了,他是一个很严厉的老头,但是那天他都说了什么我都忘了。
我们在一家叫做嘉年华的KTV唱了一下午的'歌,麦乐一直都没有放下麦克风,她一直在唱歌,而且她唱歌也真的很好听。我只喝了一点酒,因为那个酒真的很难喝,我也只唱了有首歌,因为我唱歌也真的好难听。
我就在爆炸一样的音乐里安静的坐着。什么都没有想。sky凑到我身边来,对我大声说,你怎么和小男分手了。我没回答他。
小男是高一以后才走进我生活圈的女孩,她是个活泼的女生,长得很好看。从高二一直到高考前一个月之间的那段时间里,我们平时形影不离,貌似情侣,班主任也为此找过我很多次。如果我说我们没谈恋爱,打死我我也不信,可是我们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真的没有谈恋爱。但是,日子久了,我发现自己真的喜欢小男。只是一直都没有说。高考后听说小男答应了隔壁班的那个男生的追求。我想我的心是镂空了,再也存不住夏天的雨水。那个男生长得很高很帅,和小男确实很般配。
我大声对sky说,屁,我们压根就没谈恋爱,我个子不高长得又锉人家怎么会跟我谈恋爱呢。说完我喝了一杯酒就出了包间,去外面透气。其实我真的好难过。
唱了好久的歌,所有的人都累了。我们在大街上打打闹闹的,欢笑声在风里叫嚣着。一个路过的大叔对旁边的人说,看,又是一群高考结束的孩子。是啊,这个夏天开始的时候,我们结束了一段路程。还有好多事没来得及做呢。那天晚上我们睡在了公园的人工湖边。小十和麦乐一人占了一条长椅睡在上面,我和sky就睡在旁边的草地上。他们喝了很多酒,又唱了很长时间的歌,我想他们是真的累了。sky在我身边安静的睡着,小十打着呼噜,我躺着看黑夜里黑色的叶子,忽然我听见了麦乐说梦话,原来她一直都喜欢小十。那天晚上我着了凉,头一直痛了好久,头痛的那段时间我就一直躲在家里,连阳光都没有接触。我一直在听歌,耳机的音量开到最大,我把自己的耳朵与外界隔离了,以至于有一天sky打电话来电话响了好久我都没有听见。
后来我把电话打了回去,就听到那边sky对我吼,我以为你丫的死了呢,赶紧过来喝酒。我似乎已经闻到了酒气。我过去的时候小十和麦乐也在,还有薇薇,小十sky和麦乐已经喝了很多酒。薇薇是不喝酒的。后来我也喝了很多,多到我不知道后来发生什么事。小十麦乐sky都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只是我一直在哭,哭的很凶,薇薇被我的样子吓到了,而我只是哭什么也都不说,再后来我们都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那家小店的老板很好,让我们在那里睡了一夜而没有赶我们走。这些都是后来薇薇告诉我的,她问我是不是我有什么心事。我说我能有什么事啊。我拿到了通知书,是从云南寄过来的,我对着通知书发呆了好几天。后来,这个夏天就要结束了,我自己去了火车站,我没有告诉小十他们我走了。我知道我要坐的那列车是离开这座北方的城市开往遥远的南方的。从夏天开始到夏天结束,时间不长,故事也不是很多。我想说,其实《从夏天开始到夏天结束》是一首很好听的曲子,我手机里就有,我一直在听。
篇4:从四书五经到自画青春作文1000字
从四书五经到自画青春作文1000字
在新世纪到来的今天,我们不妨想象一幅幅画面——遥远的古代,有一位学子倚着“寒窗”,和着清风细雨、鸟语蝉鸣,十几年如一日地研读“四书五经”、“子日诗云”。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以后,他的子孙后代坐在煤抽灯下,读着唐诗宋词和四大名著,乐此不疲。泛黄的书页上跳跃着生动的圈圈点点。又过了百余年,后现代的年轻人靠在躺椅中,趴在床头上,坐在课桌边,读《论语》、《水浒》,看《简·爱》、《红与黑》,赏舟迅、朱自清,品金庸、张爱玲……那么,下一个世纪的人们,又会欣赏什么样的佳文妙作呢?
自古爱书人传下了不少读书佳话。有匡衡“凿壁借光”,为阅书而“为人佣气有王充不守章句、遍读百书而终有所成;有宋镰借藏书不畏冰寒而“手自笔录”……“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在我看来,没有一种艺术形式能比文字更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音乐、舞蹈毕竞抽象,所谓曲高和寡,只有反复体会,才能悟得个中韵味;高科技带来了生动形象的电影电视,但容易禁锢人们的想象空间……而只有书,才能真正地使人感化、投人,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正是电影、电视发明这么久,而爱书读书的风尚仍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吧。
窃以为,中国的文字纷繁复杂,列于世界文化之首。中国作家写成的作品,一直是“最有看头”的。
我国古时的诗词作家,最擅驾驭奇妙的文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清幽;“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萧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等等,真令人目不暇接,拍案叫绝。更有一则故事,讲的是纪晓岚给扇面题诗,题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却漏了“间”字,他灵机一动,把诗改成了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初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却一样地气势磅礴,妙不可言。
古人的作品妙趣横生,今人的作品更显丰富多彩。鲁迅、茅盾的鸿篇巨制发人深省;冰心、席慕容的小品温馨感人;琼瑶、金庸小说的好故事虽不如以上来得深刻、优雅,但能迎合当代人的趣味,广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嗜书者可以各取所需,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当然,也有不少作者深得古典文学之妙,林清玄、杨绛、余秋雨、阿城……他们的作品浸润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读他们的.文章犹如品一壶香茗,细细体味,满口生香,沁人心脾。
不过,这些精妙的文字毕竟都是前人的成就,曹雪芹与他的《红楼梦》渐渐远去了;偶尔回头,能看到,《红岩》,听到《青春之歌》,中华文学有过辉煌的历史,但今后的美丽,还得靠我们这一代去续写。
最近看了一套中学生自己的作品《自画青春》,扉页上有这么一句话:“16岁不妨开始写自己,21世纪人人都能写自己。”我相信这句话。明天,我们将用“自己”的笔,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和“唐诗宋词”一样深深的印记,让后人也能够陶醉其间,并赞叹不已。
篇5:倘若从青春到花甲,有一个相濡以沫的人的优美散文
我想知道,青春到底是哪一年,或者结束在哪一年?我更想知道,我,会不会在青春里找到那个可以陪我到花甲的人。所以,我急切的想知道,青春属于哪一年?
我注重的,不是陪我到花甲的结果。而是那个可以从青春到花甲,可以一直陪在我身边,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说,没关系,有我在的那个相濡以沫的人。我在乎的是过程。
倘若有这么一个人,你说,哪个女子不会幸福?
我多么想,在我头发花白时,还会有个不会嫌弃我的糟老头子。当然在我眼中,他还是当年一样的英俊潇洒,即使已经开始驼背了,即使已经开始听不见我说话了,即使看不清那个头发花白,牙齿掉光的我。在他眼里我依然还是当年的那个我。
你说,倘若一对满头白发的.夫妇在海边看日出日落。倘若在黄昏牵手散步,回忆当年。倘若,他们仍旧耳语,或开怀大笑,或讨论待会应该石头剪子布,谁输谁背谁回家,即使最后无论输赢,老头子还是会乖乖背着他的老婆子回家。倘若,老头子坐在摇摇椅上看报纸,老婆子端着一杯从青春就一直习惯喝的碧螺春给花甲的老头子。倘若,他们仍旧可以到处旅游,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海南三亚。云南西双版纳,丽江。杭州西湖,江南的苏杭天堂。内蒙古的大草原。西藏日光城拉萨,布达拉宫。哈尔滨的冰城。……倘若他们可以这样,你说,他们会不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从青春到花甲,从不间断,这样的幸福,才叫真正的幸福。它可以持续到你头发花白,却不褪色。这样的幸福,可以有几个?
倘若你可以忍受我的碎碎叨叨,倘若你可以在我分不清方向时拉着我的手,在我做家务时和我比谁更快做完。倘若在我下厨做饭时突然冒出来说要陪我一起做,你说,老婆子别不小心又把指头当菜切了,我可不愿意吃那些夹杂血腥的菜。这样一句话,足矣。
倘若有这么一个人,从青春陪我到花甲。我想,我会更害怕孤独。倘若有一天,要谁先离开这个世界,我想你会不会要我先走。如果你懂我,你该知道我有多怕一个人,没有你的生活。所以,在生命的尽头,可不可以让我先走?
★ 新东方范文
★ 新东方应聘自荐信
★ 新东方的求职信
★ 第一次上讲台周记
从青春绝境到新东方讲台(集锦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