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联考”时代:学生进名校机会少了吗?

时间:2023-04-25 03:38:39 作者:马拉桑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马拉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后联考”时代:学生进名校机会少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后联考”时代:学生进名校机会少了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后联考”时代:学生进名校机会少了吗?

“后联考”时代:学生进名校机会少了吗?

当各校长紧锣密鼓筹划2012自主招生新政策的时候,考生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联考究竟能不能增加进名校的机会,取消联考又会不会减少名校的机会?记者采访了省内多位重高校长,为考生做了深入分析。

联考是在“整”学生

进名校机会没增多

昨天,记者从杭州学军中学了解到,该校的高三应届生参加全国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比例为25%,这其中,参加国内重点高校(34所“985”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就占了八成,相当可观。但参加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获得这些重点高校的青睐。学军中学副校长冯定应告诉记者:“最终被这些重点高校认定加分的考生比例,约为报名人数的50%。”在镇海中学等几所省内顶尖高中,这一比例相仿。

顶尖高中也不过50%。也就是说,大部分报名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铩羽而归。高中校长们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教育部规定自主招生名额不能超过高校本科招生计划的5%,高校无法随意做增量,所以即便在的岁末,“三国杀”的主角们为“掐尖”掀起的“联考风”风力异常强劲,与往年相比,杭城重高报名参加自主招生的人数明显增加,可获得自主招生加分的人数变化不大,考生进名校的'机会也并未较往年有所增加。

“在高考录取进程中,真正用到自主招生加分的学生很少,绝大部分学生不加分也能被目标高校录取。争取自主招生的加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买了份保险而已,不见得增加多少录取机会。”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说。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尚可分析:“能从自主招生联考获益的,只有报考北大、清华等最顶尖高校的极少数尖子生。其实每年有实力考进北大、清华的浙江学生有一批,但两校的招生计划有限,真正能上的不过一两百人。究竟能不能上,不是考生的实力问题,而是看高考场上的发挥,少一分就有可能和心仪高校失之交臂。自主招生联考让尖子生们多了一次考试机会,大小两场高考降低了运气的成分,真正有实力的尖子生考上名校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至于其他学校,只是通过联考事先圈定了一批好生源,甚至有可能圈住比原来高考录取更好的尖子生,对学生来讲反倒意义不大,拿加分顶多是个心理安慰。”

这笔账让校长们对自主招生联考心存疑虑。学军中学副校长冯定应说:”学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虽然参加了自主招生考试,但没有被认定加分,这可能对部分心理素质相对比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影响,对备战高考不利。”杭二中校长叶翠微说,“北约”、“华约”等联考招生,说得不好听的,就是在“整”学生,“不是吗,考试时间太长,难度太大,题量太多,学生考下来太累。”

取消联考,学生更辛苦

高考后自主招生更合理

在众校长的眼中,联考等同于一次“小高考”,学生的负担不轻。在南开大学19日召开的20百所重点中学校长论坛上,大同一中的教务处主任就讲到了一个例子:的北大自主招生,学校文科推荐了平时学习最好的一名女生,按该学生平时成绩来看,高考考上北大本应没有太大问题。但该学生未通过北大自主招生,她回校后状态明显发生变化,心理负担加重,最终高考没有发挥应有水平,上了一所全国综合排名未进前10的高校,老师们感到十分惋惜。而另一方面,去年还有考生拿到了三所名校的自主招生资格,但也许是心理上出现了懈怠,高考发挥失常,远远低于名校的录取分数线,自主招生资格打了水漂。

既然联考没有增加学生进入名校的机会,那如果取消自主联盟的消息属实,对学生来说是利是弊呢?杭二中校长叶翠微表示,相对于原来各高校各自为战的自主招生模式,联考还是有了进步,“减轻了学生在多校重复考试的弊病。”

这与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的观点不谋而合。吴校长说,如果现有自主招生模式不变,依旧是笔试加面试,学生拿到加分优惠后仍要参加高考,那么联考取消后,学生会不得不面临去各高校赶场考试,估计更辛苦。

“能从取消联考受益的,应该是那些没有加入联考的自主招生高校名校抱团联考,吸引了绝大多数优秀学生的目光,挖走了这些高校不少潜在生源,若三大联盟解体,势必有不少生源分流到各高校。”杭高校长尚可分析说。

在校长们看来,与其在是否取消联考这一形式上纠结,不如考虑重新安排自主招生的时间。从准备考试,到最终出结果,自主招生整体时间跨度几乎长达半年,这让不少高中校长觉得不合理。省内某重高校长建言:“一场自主招生考试下来,学生精力、体力上耗费很大,留给他们备战高考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自主招生放在年前进行,或者等高考结束后进行自主招生,对学生备战高考的影响会小很多。”

中国大学网 (责任编辑:卜范龙)

篇2:高中生弃考调查:农村学生改变命运机会趋少

高中生弃考调查:农村学生改变命运机会趋少

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84万人弃考

本报记者调查部分弃考考生发现他们思想更加现实和多元

今年是中国的90后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在高考场上,也是“弃考”现象第一次强烈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报名人数为750万人,84万人没有报名,也就是说84万高中生放弃了高考这条传统的“跃龙门”之路。

人们感叹现象背后是大学生求职难和大学学费的居高不下,投入和产出的经济账是大多数并不富裕的家庭必须计算的。

记者的采访更想探究的是这些放弃了高考的学生们,他们自己的心态,他们又是怎样做出选择的,他们对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记者欣喜地发现,这一辈年轻人在多元化的社会下思想更加多元,他们说:“放弃了高考,但我并没有放弃人生。 ”

记者同时发现,我们的社会还没有为他们的成才提供多元化的途径,如此多的人放弃高考也让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陷入了既培养不出精英,又不能提供平民生存技能的尴尬境地。

在黄敏的同学们参加人生第一个考场的高考的时候,她正在餐馆里倒茶、点菜、洗盘子。这是中国小县城公路边非常普通的一家餐馆,黄敏每个月可以赚到700元到800元工资。

“弃考”并不在高考前一瞬

黄敏今年20岁,是德庆县新圩中学的学生。德庆,广东的山区县。今年德庆有1346人上了3A线,比去年增加了415人,万人上线率在肇庆的山区县名列第一。

事实上与许多弃考的学生一样,黄敏并不是在高考前才放弃的,在高二她已经放弃了。“我当时的成绩也不是很差,在班上是中游吧,家里也没有什么负担,可以供得起我上学。我只是自己不想读,喜欢到处玩,想出去打工,觉得很好玩。”

家里人不放心她独自外出,于是她就到了这家餐馆,她还没有想好下一步,只希望能够“半工半读去学点什么”。

新圩中学的左老师告诉记者,事实上从开始,弃考的现象就有所抬头,当时在他带的'毕业班中有20多个弃考。左老师在家访中,他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思想其实要比他想象的成熟。

张洪的班上有很多放弃高考的同学已开始找寻出路,有的学厨师,有的学维修,他则想去参加技术培训,成为一名网络工程师。“我知道大学是美丽的,坐在校园的草坪上读书,是我对校园憧憬最美丽的片断。”但经济不景气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让他不得不重新做出选择。

“我的学习成绩并不优秀,而且又是农村的孩子,在这个讲求成绩和背景的社会中,很难让老师多看一眼。如果我考不上重点大学,那么在大城市就业对于我这样既没有关系,能力又一般的学生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而且我对现在大学里的教育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学生生活的安逸让我不敢去把时间和金钱投资在这里。我甚至不能肯定努力学习之后,会不会有一份工作是属于我的。”

“弃读”但非读书无用论者

惠东中学是惠东的重点中学,正在填高考志愿的日子,学校里挂出了喜报,庆贺一名学生被北大录取。

考了490分的李伟强上了2B线,但他已经早早决定不去上大学,所以也没有参加填志愿,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弃读”生。考完试后,小李到了广州一个亲戚家的货库里帮忙搬货、搬箱子、装货,干了半个月。“我第一次知道不读书是那么辛苦。”小李告诉记者,“但我不后悔。”

好大学进不了,差大学不想去,这是李伟强心中真实的想法。李伟强说,当他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他总是觉得上大学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家长老是同他强调这个理念,而很多亲戚也上了各种各样的大学,他也想考上好初中,上个好高中,成为一名大学生。

经过高一的犹豫,高二的迷茫,高三李伟强打定了主意不读大学。“如果你能考到600分以上,那么上大学这个成本是划算的,但如果只能挺多考到500分的话,没有什么用处。”他觉得班上一些有钱、家里有人当官的同学上学都比较起劲,感觉他们是有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在上学,而对于他来说去大学读书,花四年时间来浪费还不如去工作。“四年又可以积累多少经验啊。”

上高三时,小李经常看历史、职场技巧、厚黑学方面的书。在距离高考两周的时候,班主任认真教训了他一次:“你读这些课外书是没用的,你要认真学习,你还是非常有希望的。”老师的心底其实也很无奈:“我知道说服不了他,社会这么现实,再说什么知识改变命运,很多时候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

“我并不认为读书无用。”但面对记者的问题,李伟强很认真地说,“放弃高考,不等于放弃人生。大学无非就是多学一点专业知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掌握到专业知识,但生活技能和社会经验上大学是学不到的。我可以从低做起,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和资金,哪怕干个我应当可以创业了。”

李伟强的父亲把自己的大学梦寄托在孩子身上,但他的两个儿子都放弃了大学。李伟强的哥哥在三年前参加高考,成绩是400分,他的决定和李伟强一样不去读大学。现在他在广州一家鞋店里打工卖鞋。每个月的工资是1千多元,“工资很低,但他不后悔。他打算到一定时候自己开个店。”李伟强说。

三年后,又一个儿子同样选择了放弃大学。李爸爸有点无奈地说:“随便他啦,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出去闯一闯也好。”

事件追踪:

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全国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

84万考生放弃高考的五个理由 就业难不是人数减少主因

原因分析:

专家:大学生价值降低是考生放弃高考原因之一

就业压力和高考制度失修致84万考生弃考

各方观点:

84万人弃考能否撬动高职升本禁令

北京市教委主任:“万人弃考”不是“读书无用”

・辩论话题:高考还是鲤鱼跳龙门的途径么?正 方反方是的,目前中国还是比较注重传统的学历,应聘找工作,没有正规的学历文凭还是很难的,高考还将是跳龙门的必经之路。 不是,放弃了高考,并不意味着放弃人生,上大学的成本还是太高了,现实中有更元化的途径实现鲤鱼跳龙门。

篇3:扬大医学院40多名学生考研进名校 八成考生被录取

扬大医学院40多名学生考研进名校 八成考生被录取

昨从扬州大学医学院传出喜讯:全国研究生录取工作基本结束。据初步统计,该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有148名同学已经网上确认录取,研究生录取率高达83.1%,再创该院历史新高。其中40多名大学生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名牌高校录取。

篇4:让学生遍珠江,跨长江,过黄河,进名校-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九江分校特色教

让学生遍珠江,跨长江,过黄河,进名校-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九江分校特色教育记略

这是一所镇属中学,但她的.学生金牌等身,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不到2000人的学生中有近30个冠军;她的高考文化科成绩比不过其他重点学校,但她的体育特长生还没出校门就被预订,一些大学的校长早早地就跟学校打招呼:“要留人!”

作 者:陈昭庆 郑蔼娴  作者单位: 刊 名:广东教育(高中版) 英文刊名:GUANGDONG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 关键词: 

《乡村教师进名校》培训的心得体会

进学生的自我介绍

后350字作文

《水浒传》后感

学生进学生会申请书优秀

范文进

世界各大名校激励学生的名言

学生青春奋斗进行时演讲稿

家访后教师随笔

放学后作文400字

“后联考”时代:学生进名校机会少了吗?(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后联考”时代:学生进名校机会少了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