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见:家长可以看孩子的日记吗

时间:2023-05-01 03:40:15 作者:猛汉长嘤嘤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猛汉长嘤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各抒己见:家长可以看孩子的日记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各抒己见:家长可以看孩子的日记吗,希望大家喜欢!

篇1:各抒己见:家长可以看孩子的日记吗

各抒己见:家长可以看孩子的日记吗

“我妈妈老是偷看我的日记、偷听我的电话,你说怎么办啊!他们这样下去,我觉得自己和他们的隔阂越来越大,甚至不愿意和他们说话了。”

“我的父母也是,上个周末,我和朋友约好一块儿去买书,后来朋友临时有事去不了,我就只好回家。可是,一进家门我就看见妈妈正捧着我的日记本看得津津有味。当时,我的脑子一阵发热,立即冲到妈妈面前将日记本抢了回来,并大吵了起来。也许是妈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当时有些脸红,只说了一句‘我这都是为你好’就走开了。当时我就大哭了一场,感到一种不被妈妈信任的痛苦。为了防止以后再出现日记被偷看的事情,就将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坚持写的日记一页页地撕毁,而且发誓再也不写日记了。你不知道吗?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后现在已经实施了,我在网上看到,有一条就是关于父母随意翻看我们日记的。”3月14日,记者在公交车上听到了两名中学生的这段谈话。

隐私权是我们每个人所享有的有关个人生活秘密未经允许不被公之于众的权利。成年人有这个权利,青少年同样也有这个权利,可是父母们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偷看他们的日记和信件,这种做法对吗?近日,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老师、家长、孩子和律师。在采访中,多数家长和学生都不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了,还有一部分人知道这部法律修改了,但对修改后增加了哪些内容就不清楚了。

3月18日,记者来到省城一些小学和中学门口采访,采访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父母偷看日记、私自拆信是不对的,但他们不知道父母的行为已经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那么,父母们的这种行为是对是错呢?我们就来看看老师和家长是怎么看的吧!

多数家长认为:看看孩子的日记没什么不对

近日,记者在省城3所中学和3所小学门口对家长随机调查显示,20%的家长承认自己曾翻看过孩子的日记和信件,“从来没有看过孩子的日记和书信”的家长只有5%。

一位家长表示:“父母这样做只是关心、爱护他,并没有恶意,如果不这样做又怎能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异常状况呢?”有家长甚至认为,“不看紧一点就是放纵孩子,他们学坏怎么办?”在这部分家长的眼里,翻书包、看日记,都只是为了了解孩子以便及时管教的一种手段,否则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后悔都来不及。

其实,有些家长也有过写日记的经历。日记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青涩记忆,是最纯真的记忆,家长们不应该单纯“是为孩子好”为出发点,偷看他们的日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家长也有监护权

“我也是出于关心,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跟我们沟通,我只想通过看孩子日记了解孩子最近在想什么,更好地管教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早恋苗头、交了不良朋友,或者有其他不好的苗头时,我们也能及时处理。”家长张先生表示,“没想到儿子居然指责我侵犯了他的隐私权,为此,我们吵了几次,他和我说话也越来越少了。”

张先生表示,公民的隐私权确实不容侵犯,但孩子该不该例外值得商榷。作为未成年孩子的监护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有监护权。家长们终日在外打拼,等到晚上回家,能有多少时间与孩子交谈?在此状况下,检查孩子书包、日记,可以对孩子有针对性地教育和交流,防止孩子步入歧途。

“孩子还没有长大,自己必须担负起监护责任,翻看孩子的书包,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难道有错吗?”一位家长困惑地表示。

在采访中,很多父母认为,青少年年龄小,幼稚无知,没有隐私可言,即便是有隐私也谈不上权利。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父母未经子女同意就翻看日记和书信、偷听孩子的电话几乎成了天经地义之事。

那么,家长有没有想过这样做会不会让孩子受到伤害呢?有没有办法让孩子跟父母都不会受到伤害呢?我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认为的吧!

老师:多跟孩子沟通是关键

省城某小学一位老师认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愿将自己的秘密告诉父母和朋友,而把这些心里话写到日记本上,所写的内容是最为真实和隐秘的,家长和老师如果未经孩子同意就翻看他们的日记,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

西宁市第十三中学高中部的刘老师也指出,家长和老师应尊重孩子,要多和孩子沟通,不要一味地使用强制手段;孩子们也要和爸爸妈妈多聊聊天、谈谈心,勇敢说出心里的事,说不定家长能帮孩子想出好的建议。这样既没有“偷看”日记和信件的不快,又更利于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家长不能苛求一个处在叛逆期、并不成熟的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应主动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抓住机会尽量多和孩子沟通,这样不用‘翻孩子书包’就可以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了。”省城某中学的心理辅导教师孔老师建议。

对父母而言,完全可以既不侵犯孩子的隐私,又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只要家长一方面注意培养未成年人独立的人格,锻炼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尽量以平等的身份多与孩子交流,这样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愿意将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现在的青少年有了独立看法、思想个性需求和尊严需求,家长如果通过监控的方式将孩子的内心看透,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叛逆心理,抑制其健康心态和创造力的形成。

的确如此,家长们如果多腾出一些时间,多陪陪孩子和他们聊聊天,少一次应酬,多和孩子交流,也许孩子就会和你更加贴心了。

父母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信件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呢?3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海博律师事务所采访了白承志律师。

律师说法

父母未经孩子同意可以随意看他们的日记和信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海博律师事务所的白承志律师认为,父母的这种行为是一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因为侵权者往往是青少年最为亲近的父母、老师,所以现实生活中诉诸法律的极少。但是尽管如此,这种问题隐含的社会问题、法律问题仍值得我们深思。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6月1日开始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第31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父母有教育、管理孩子的义务,但父母只有在有充足理由认为子女有不良行为时,才能以承担监护职责而非侵权为由,采用有效方式来约束子女的思想和行为。

[记者感悟]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秘密看得很重,他们与成年人一样有着自己不愿让他人知晓的隐私,一样需要亲人和社会的尊重,他们理应享有隐私权。作为青少年从小就应该养成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让法律真正成为保护自己的一件武器。

相关链接: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相关链接: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

篇2:家长怎么做可以开发孩子右脑

左脑的记忆为“背记能力”,遗忘率很大。右脑的记忆是以形象记忆为主,它包含有:形状认识力和类型识别力。

爸爸妈妈做:在孩子已经有了形象记忆和类型识别的基础上,可以开始这个游戏了。如给他看一张图片,上面有动物、食物、用品等,让孩子指出哪些是食物,哪些是用品,再换另一张,上面比第一张有增有减,让孩子说说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家长开发孩子右脑的方法——直觉能力

右脑类型识别能力瞬间完成判断的能力。

爸爸妈妈做:与记忆练习不同,直觉是短时间看图,如给他一张图片,上面有几样用品,让他看几秒钟,之后拿来另一张,让他说出与刚才的那张有什么不同,也许是数量不一样,也许是图案大小不一样,注意,开始时不能太难,重点在于让孩子立刻判断,练习要从简单逐渐增加难度。

篇3:孩子不爱阅读,家长可以这么办

作者 | 纸盆

1、倾听孩子不爱阅读的理由

沟通是最主要的,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喜欢阅读,根本就找不出改变的方法,所以要倾听孩子的意见与感想,只有认真的去倾听了,才能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们就能针对的去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2、不要强迫孩子阅读

阅读因该是一种轻视享受的事情,不能为了让孩子读书而强迫孩子去阅读,这样阅读起来既没有愉悦的心情,对于阅读内容也不能很好的记住与理解,阅读效果是非常差的,还不如家长试着读书给孩子听,或许有不一样的效果。

3、配合阅读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大声的阅读给家长听,可以孩子读一段家长读一段,配合阅读,会让阅读变得更有参与感和趣味感,孩子投入得越认真,对阅读的兴趣也就越高了。

篇4:孩子厌学怎么办?家长可以这么做

孩子厌学怎么办?家长可以这么做

很多孩子在学习上都多多少少会有些抗拒,不肯去学校,对学习没兴趣,课业负担重,学习很痛苦。面对面样的情况,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作为家长,首先一定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有所突破。孩子厌学都不是平白无故的,总有一些原因。弄清楚他真正厌学是为什么,这个非常重要。

家庭矛盾

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是每个孩子的幸运,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份幸运。生活在一个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中,孩子会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当孩子的生活不断收到侵袭,基本的生活稳定被威胁,学习这件事只能往后放。

儿童自身问题

孩子本身的'心理发育就不成熟,虽然智力属于正常水平,但社会适应能力差且幼稚,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就会造成厌学的等情况。

还有一种厌学的情况是由于孩子的自信心缺乏所导致的,孩子的思想天马行空,天生带有创造力,但在大人的行为思想的禁锢下,往往会造成创造力和自信心缺失,从而导致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出现厌学的情况。

父母要求过高

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有一种迷之自信,所以会对孩子的成绩提出超过其能力的要求。要求过高过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会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进而导致孩子缺乏学习动力。

在这样高强的压力下,孩子尽了努力却得不到令父母满意的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一直感觉到挫败,对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

学校方面的问题

这个问题对于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会出现,学校纪律刻板而严肃,生活紧张,孩子在学校会感到压抑,由对学校产生的厌恶情绪,会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

了解了几个孩子厌学的原因,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厌学的孩子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避免家庭矛盾

尽量避免不融洽的家庭氛围,实在难以避免也要注意控制矛盾发生对孩子的影响。

2

了解孩子内心

时刻注意孩子自身心态的变化,并及时作出疏导。

3

评估孩子能力

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能力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估,并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

4

考察学校

在孩子入学前,对学校进行考察,在孩子入学后家长还不能完全放手,要积极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孩子厌学的时候,家长要合理进行引导,否则孩子的厌学情绪会更多的。

篇5:家长看新闻 孩子压力轻

家长看新闻 孩子压力轻

我家的孩子今年参加高考,现在已经在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读书了。为了孩子高考,我从她高二就开始留意高考的招生政策,提前关注高考的一些咨询。我虽然准备充分了,但是心还是踏实不下来,就是孩子到底能考多少分,能被什么学校录取。所以作为家长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我比较了解我的孩子,她在重点高中属于成绩一般偏上的学生,在学习上挺上紧的,成绩也很稳定。但是孩子有个毛病就是敏感而内向,有什么话不爱跟爸爸妈妈说,跟同学交流也很少。我最担心她的不是成绩,而是外界对她的影响。由于压力渐大,去年寒假之前,学习有点下滑,我能看出孩子学习时眉头皱得紧,在压力面前,越学越紧张。

我跟她谈了谈,告诉她爸爸妈妈相信她的实力,一次成绩下降不代表高考考不好。我还说学习是孩子的.事,工作是爸爸妈妈的事,她的这次考试还不至于影响到父母。

整个寒假,我很少问她学习上的事情,吃过晚饭后我就在我的房间看新闻联播,把声音调低,但门留一个小缝,这样的声音不影响她学习,而且她一出自己的房间,就能听到我在看电视。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到高考前。

其实,我的心情一直很紧张,担心孩子走不出低谷。但是我不能显露出来,我一乱,孩子敏感的心更乱。所以我想出这招来,让她知道我不在乎,反而很放松。我轻松,孩子就少了一份负担和压力,情绪上不至于雪上加霜。

家长在最关键的时候首先要沉住气,这就是我的经验。

(家长 张爱华)

来源:北京考试报

孩子写作文 看范文

关注孩子成长的亲子日记家长

家长对孩子看牙的体会及医生的感言

日记:看花灯

大s美容随笔哪里可以看

孩子夏令营家长一封信

孩子当家 家长感言

孩子家庭作业家长评语

孩子给家长颁奖词

有关家长对孩子寄语

各抒己见:家长可以看孩子的日记吗(通用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各抒己见:家长可以看孩子的日记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