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金枝丝带绣”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赞美春天的七言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赞美春天的七言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赞美春天的七言诗
赞美春天的七言诗
七言古诗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有关赞美春天的七言诗,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泊船瓜洲 》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咏柳》(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望苑驿》 (唐代)温庭筠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七古七律
首先,七言歌行出自古乐府,而七古则是七律产生之后别立的诗体,二者渊源不同。汉魏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燕歌行》、《齐歌行》、《艳歌行》、《怨歌行》、《伤歌行》、《悲歌行》、《鞠歌行》、《棹歌行》等,可以视为唐代歌行之祖。其中七言歌行,则是汉魏以来七言乐府歌诗自然的发展。清代吴乔《围炉诗话》尝云:“七言创于汉代,魏文帝有《燕歌行》,古诗有《东飞伯劳》,至梁末而大盛,亦有五七言杂用者,唐人歌行之祖也。”所谓古诗《东飞伯劳》,即《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载录的《东飞伯劳歌》。故七言歌行出于汉魏、南朝乐府应无疑义。至于七言古诗,旧说它起于汉武帝时的《柏梁台诗》。然而《柏梁台诗》的作者有二十四人之多,每人一句,只能算是联句,算不得完整的七古。所以从诗体发生的角度说,二者不同源。
特征
其次,就体式的主要特征而言,七古要求与七言律诗(包括七律、七排)划清界限。清王士禛《古诗平仄论》有云:“七言古自有平仄。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杂以律句。”七言古诗则有句脚多用三平调、句中不避孤平之类的讲究,这些都是对格律诗的反动。至于七言歌行,虽然初期部分作品在体式格调上颇与七古相似,然而在其演化过程中律化的现象却愈来愈严重。据王力《汉语诗律学》的统计,白居易《琵琶行》88句中律句与似律句共计53句,而《长恨歌》120句中律句与似律句占到百句之多。这种律化趋势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是歌行体诗要求适宜歌唱而着意追求声韵和谐的结果。
文学风格
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
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
作法
姜夔说:“放情曰歌,体如行书曰行,兼之曰歌行。”据此,七言歌行的.体性应当是一气盘旋直下,流转奔逸。歌行短制,往往与近体诗在体性上相近。如王勃《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假如不考虑平仄,简直就是两首近体绝句连在一起。又如杜甫《夜闻觱篥》: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歘悲壮。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同样,高适的《燕歌行》: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一结)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二结)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三结)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四结)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五结)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六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七结)就像是七首绝句串在了一起。
事实上,七言歌行体的基本章法,就是仄韵和平韵交替,四句一换韵。(当然也有两句、六句等偶数句一换韵的。)换韵主要是依照意思的转折,如上举《燕歌行》,一结写主将奉命出生,是诗的起,用职韵。二结四句,写出征途中的声势和敌方进犯的态势,是诗的承,换删韵。第三结开始着笔勾勒,极尽描摹刻画之能事,所以又换麌韵了。
描摹刻画,又可分四个小的层次:三结四句,写战斗惨烈而主将荒淫,用婺韵;四结四句,写战争失利,未能解围,用微韵;五结,写征夫思妇久别远离之苦,用有韵;六结,写边地征戍的艰苦,仍用有韵。至第七结前两句,是诗的转,后两句,则是诗的合。四句换用文韵作结。在转韵时,一般一二句都要用韵,即首句要入韵。《滕王阁诗》和《燕歌行》,每四句换韵时,首句总是入韵的。而一首诗多次转韵,常是平仄韵交替使用。这和律句平仄字相间的意义相同,为的是使声调富于变化而又齐整和谐。
假如把一个个的四句比作一粒粒的珍珠,那么长篇七言歌行就是用一根丝线——诗的主题思想,把这一粒粒的珍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这种章法,被白居易、元稹等人发扬光大,称为长庆体,并到了清代吴伟业那儿总其大成,是名梅村体。如白的《长恨歌》、《琵琶行》,元的《连昌宫词》,吴的《圆圆曲》等。这类诗,最可注意者为韦庄的《秦妇吟》。此诗“为长庆体,叙述黄巢焚掠,借陷贼妇人口中述之。语极沉痛详尽,其词复明浅易解。”写出黄巢造反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堪称有唐一代史诗冠冕。
篇2:七言诗
五首七言诗
一、七绝.静夜思
夜深人静独凭栏,月与韶华共渐残。
一别东西频眺望,可怜衣带为谁宽。
二、七绝.写怀
云白天蓝吹玉笛,风清月朗捻诗书。
葡萄美酒花香溢,尘世浮名总不如。
三、七绝.回乡偶感
年少那知愁绪味,庄生梦蝶入迷身。
归时好友全零落,昔日高楼化作尘。
四、七律.无题
一曲红尘诉瘦憔,残荷褪尽百花凋。
轻歌陌上芙蓉面,曼舞池边弱柳腰。
双燕齐飞思愈切,孤人独处恨难消。
梦中多少欢心事,岁月无情最傲娇。
五、七律.赠友人
红尘万丈自清欢,腹蕴诗书不一般。
为仰节操栽墨竹,因钦品质种幽兰。
高山寂谧胸襟阔,大海奔腾眼界宽。
发愤图强终有得,金迷纸醉渺无端。
篇3:七言诗
七言诗15首
1、《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春日》
朱熹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9、《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10、《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1、《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4、《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4:描写春天的诗句七言诗
描写春天的诗句七言诗
1、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代王安石《春夜》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代杜甫《登楼》
4、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代李煜《虞美人》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李商隐《无题》
7、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代张栻《立春偶成》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王之涣《凉州词》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代王安石《元日》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代朱熹《春日》
1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13、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代 徐俯《春游湖》
1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16、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 张栻《立春偶成》
17、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春晴》
18、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扬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血飞。-- 韩愈《晚春》
19、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杨万里《伤春》
20、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2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馆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春宵》
22、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杨巨源《城东早春》
23、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王安石 《春夜》
24、初春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初春小雨》
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篇5: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资料
・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资料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篇6: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转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二一,下半年是八、二三。
这些就是接交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
接大寒,二月立春四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署和小署,立秋处署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 赞美春天的诗歌
★ 赞美春天的古诗
★ 赞美春天的成语
★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
★ 赞美春天的作文
赞美春天的七言诗(共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