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泷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一年级音的强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音的强弱,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一年级音的强弱
(一年级)音的强弱
教学重难点:对力度变化的感受与表现。教学目的:学习音的强弱,通过听、唱、做、练等感受力度变化,懂得音乐中强弱变化的作用。
教材分析:“音的强弱”这一课是音乐八个要素之一“力度”的第一次出现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从大自然寻找强弱不同的声音。用具有度对比的乐曲欣赏导入音乐。
教具:1、钢琴 2、投影仪 3、电脑 4、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并师生互相问好。
(用唱歌形式互相问好)
2、复习歌曲《铃、板、锣、鼓》,并请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3、新课 :结和教材11页图示,让学生回答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强、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弱?
1)放鞭炮。强 2)说悄悄话。弱
4、看多媒体课件听辩二首乐曲;
1)《摇篮曲》
2)《大刀进行曲》哪首乐曲表现的声音强、哪首乐曲的声音弱?
生答:1)声音弱 2)声音强。
教师总结:我们在大自然听的声音有强有弱,音乐中的音也有强有弱。
5、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听火车由远处驶来,又渐渐远去的声音。
提问:火车由远处驶来时声音的强弱是怎样的,火车渐渐去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火车驶来时声音是由渐渐到强的,火车远去的声音是由强渐渐弱的。)
板 书:<---音乐要渐渐强起来。
(力度记号:渐强)
>---音乐要渐渐弱下来。
(力度记号:渐弱)
6、让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强弱变化的声音。
如:飞机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汽车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7、用< >这两个记号拍以下节奏。
1)请同学用< 拍以下节奏 ×× × ×× ×
2)请同学用>拍这个节奏 ×× × ×× ×
3)再请同学们用< >拍 ×× × ×× ×
(渐强 ) (渐弱 )
教师给予评价并示范正确的拍法。
8、通过语言练习。
教师读:小河流水 生:×× ×× 按< >读四遍,
哗啦 啦啦
可边读边拍手,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做出渐强渐弱,控制音量。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词,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力度的变化。
如:一生问:小 雨 小 雨,一生答:滴嗒滴嗒;
× × × × ×× ××
9、通过音色对比练习。
用打击乐器铃、板、锣、鼓按“<” 和“>”的变化敲出以下节奏
四二拍 × × |× ×|×× ×|×× ××|×× ×‖
10、模唱练习:(用声音感受和表现力度的变化,又达到练声的.目的)
师唱:四二拍 53 13 | 5― |
火车开来 啦
生唱:5 5| 5- |5 5| 5―|5―||
呜呜呜 呜呜 呜
(4、5小节上有连音线和<记号)
54 32 |1―|1 1| 1―|1 1| 1- | 1- ||
火车开走了 呜呜 呜 呜呜 呜
(6、7小节上有连音线和>记号)
11、课堂小结:(由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个什么新的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 表示渐强 >表示渐弱
教师总结:这节课通过唱、读、拍、奏等不同方式的力度变化的体检,使同学们对音乐渐强、渐弱的变化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表现能力。
12、布置作业,下课,用唱歌的形式师生再见,听音乐离开。
篇2:音的强弱
学目的:学习音的强弱,通过听、唱、做、练等感受力度变化,懂得音乐中强弱变化的作用。
教材分析:“音的强弱”这一课是音乐八个要素之一“力度”的第一次出现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从大自然寻找强弱不同的声音。用具有度对比的乐曲欣赏导入 音乐。
教具:1、钢琴 2、投影仪 3、电脑 4、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
1、听音乐进教室并师生互相问好。
(用唱歌形式互相问好)
2、复习歌曲《铃、板、锣、鼓》,并请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3、新课 :结和教材11页图示,让学生回答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强、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弱?
1)放鞭炮。强 2)说悄悄话。弱
4、看多媒体课件听辩二首乐曲;
1)《摇篮曲》
2)《大刀进行曲》哪首乐曲表现的声音强、哪首乐曲的声音弱?
生答:1)声音弱 2)声音强。
教师总结:我们在大自然听的声音有强有弱,音乐中的音也有强有弱。
5、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听火车由远处驶来,又渐渐远去的声音。
提问:火车由远处驶来时声音的强弱是怎样的,火车渐渐去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火车驶来时声音是由渐渐到强的,火车远去的声音是由强渐渐弱的。)
板 书:<---音乐要渐渐强起来。
(力度记号:渐强)
>---音乐要渐渐弱下来。
(力度记号:渐弱)
6、让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强弱变化的声音。
如:飞机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汽车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7、用< >这两个记号拍以下节奏。
1)请同学用< 拍以下节奏 ×× × ×× ×
2)请同学用>拍这个节奏 ×× × ×× ×
3)再请同学们用< >拍 ×× × ×× ×
(渐强 ) (渐弱 )
教师给予评价并示范正确的.拍法。
8、通过语言练习。
教师读:小河流水 生:×× ×× 按< >读四遍,
哗啦 啦啦
可边读边拍手,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做出渐强渐弱,控制音量。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词,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力度的变化。
如:一生问:小 雨 小 雨,一生答:滴嗒滴嗒;
× × × × ×× ××
9、通过音色对比练习。
用打击乐器铃、板、锣、鼓按“<” 和“>”的变化敲出以下节奏
四二拍 × × |× ×|×× ×|×× ××|×× ×‖
10、模唱练习:(用声音感受和表现力度的变化,又达到练声的目的)
师唱:四二拍 53 13 | 5― |
火车开来 啦
生唱:5 5| 5- |5 5| 5―|5―||
呜呜呜 呜呜 呜
(4、5小节上有连音线和<记号)
54 32 |1―|1 1| 1―|1 1| 1- | 1- ||
火车开走了 呜呜 呜 呜呜 呜
(6、7小节上有连音线和>记号)
篇3:音的强弱变化
音的强弱着一课中,我将教学流程分为三块。第一块:敲一敲,感受强弱;第二块:找一找,探究强弱;第三块:唱一唱,表现强弱,在第三块中,我这样做:
“同学们找找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强弱的声音?”
(学生寻找,然后举手发言)
“那我们能不能用具体发出强弱的声音呢?”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生一起探究能使身体发出强弱的声音方式)
“让我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拍一拍,敲一敲,有哪些不同的强弱声音,找的时候,可以与同学合作。”
(学生寻找,拍拍,敲敲)
鲁迅曾说:“纸上得来肤浅,心中悟出始觉真。”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有得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本课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感受——表现——探究——体会音得强弱,特别是上述描述的环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合作者、积极的旁观者。教室成了自由的天地,欢乐的海洋。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教师之间在交流,学生在独立思考,在不断反思。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均得到了培养,这便是新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变化与收获.
篇4:《音的强弱》的说课稿
《音的强弱》的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这堂课我运用的是小学一年级(人教版)的教材,主要内容是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二、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主要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体验音的强弱,并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其次是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这堂课的重点就是感受音的强弱,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理歌曲。
四、说教法学法: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
在本节课中,我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具体做法有:
1、律动体验:上课铃一响起,在没进入教室之前,我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强弱对比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律动进教室。目的一是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感受到音的强弱,二是基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爱模仿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后面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作准备。
2、问好体验:我一反常态,采用两次师生问好,第一次强,第二次弱,为了更好地导入新课。
3、游戏体验:我抓住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玩律动游戏感受音的强弱,训练学生灵活的反应能力。
4、色彩体验:我尝试着运用一种让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新的教法,不限定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想像、去创造,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示音的强弱,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5、生活链接:让学生说说生活当中,身边发现的声音有哪些是有强有弱的,目的在于我们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本身,而应该能延伸到课外,联系到生活。
6、找强弱: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7、唱歌曲体验:这是本课的难点之处。如何让学生把学会的强弱知识迁移到音乐课的核心部分——歌曲中来是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拍打着有强有弱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之后再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易于接受,也能更好地演展。
最后就是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篇5:《音的强弱》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这堂课我运用的是小学一年级(人教版)的教材,主要内容是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二、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主要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协助同学感受、体验音的强弱,并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同学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其次是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同学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示和发明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这堂课的重点就是感受音的强弱,难点是如何引导同学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置歌曲。
四、说教法学法: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在充沛的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
在本节课中,我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同学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发明。
具体做法有:
1、律动体验:上课铃一响起,在没进入教室之前,我让同学根据不同的强弱对比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律动进教室。目的一是一开始就能让同学感受到音的强弱,二是基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爱模仿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后面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作准备。
2、问好体验:我一反常态,采用两次师生问好,第一次强,第二次弱,为了更好地导入新课。
3、游戏体验:我抓住同学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让同学通过玩律动游戏感受音的强弱,训练同学灵活的反应能力。
4、色彩体验:我尝试着运用一种让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新的教法,不限定同学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想像、去发明,用自身喜欢的颜色来表示音的强弱,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5、生活链接:让同学说说生活当中,身边发现的声音有哪些是有强有弱的,目的在于我们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只仅局限于课堂自身,而应该能延伸到课外,联系到生活。
6、找强弱: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同学自主探索的精神。
7、唱歌曲体验:这是本课的难点之处。如何让同学把学会的强弱知识迁移到音乐课的核心局部——歌曲中来是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我的做法是让同学拍打着有强有弱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之后再进行扮演,这样同学就易于接受,也能更好地演展。
最后就是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篇6:小学音乐《音的强弱》教学设计
课 时:第一课时
执 教:南头小学 郁芳
教学重难点:对力度变化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目的:学习音的强弱,通过听、唱、做、练等感受力度变化,懂得音乐中强弱变化的作用。
教材分析:“音的强弱”这一课是音乐八个要素之一“力度”的第一次出现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从大自然寻找强弱不同的声音。用具有度对比的乐曲欣赏导入音乐。
教具:1、钢琴 2、投影仪 3、电脑 4、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并师生互相问好。
(用唱歌形式互相问好)
2、复习歌曲《铃、板、锣、鼓》,并请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3、新课 :结和教材11页图示,让学生回答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强、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弱?
1)放鞭炮。强 2)说悄悄话。弱
4、看多媒体课件听辩二首乐曲;
1)《摇篮曲》
2)《大刀进行曲》哪首乐曲表现的声音强、哪首乐曲的声音弱?
生答:1)声音弱 2)声音强。
教师总结:我们在大自然听的声音有强有弱,音乐中的音也有强有弱。
5、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听火车由远处驶来,又渐渐远去的声音。
提问:火车由远处驶来时声音的强弱是怎样的,火车渐渐去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火车驶来时声音是由渐渐到强的,火车远去的声音是由强渐渐弱的。)
板 书:<---音乐要渐渐强起来。
(力度记号:渐强)
>---音乐要渐渐弱下来。
(力度记号:渐弱)
6、让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强弱变化的声音。
如:飞机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汽车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7、用< >这两个记号拍以下节奏。
1)请同学用< 拍以下节奏 ×× × ×× ×
2)请同学用>拍这个节奏 ×× × ×× ×
3)再请同学们用< >拍 ×× × ×× ×
(渐强 ) (渐弱 )
教师给予评价并示范正确的拍法。
8、通过语言练习。
教师读:小河流水 生:×× ×× 按< >读四遍,
哗啦 啦啦
可边读边拍手,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做出渐强渐弱,控制音量。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词,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力度的变化。
如:一生问:小 雨 小 雨,一生答:滴嗒滴嗒;
× × × × ×× ××
9、通过音色对比练习。
用打击乐器铃、板、锣、鼓按“<”>”的变化敲出以下节奏
四二拍 × × |× ×|×× ×|×× ××|×× ×‖
10、模唱练习:(用声音感受和表现力度的变化,又达到练声的目的)
师唱:四二拍 53 13 | 5― |
火车开来 啦
生唱:5 5| 5- |5 5| 5―|5―||
呜呜呜 呜呜 呜
(4、5小节上有连音线和<记号)
54 32 |1―|1 1| 1―|1 1| 1- | 1- ||
火车开走了 呜呜 呜 呜呜 呜
(6、7小节上有连音线和>记号)
11、课堂小结:(由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个什么新的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 表示渐强 >表示渐弱
教师总结:这节课通过唱、读、拍、奏等不同方式的力度变化的体检,使同学们对音乐渐强、渐弱的变化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表现能力。
12、布置作业,下课,用唱歌的形式师生再见,听音乐离开。
1.小学音乐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篇7:如何判断碱性强弱
碱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
A)金属活动性越大(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位越靠前),该金属的酸氧化后的价态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如:KOH>Ca(OH)2>NaOH>Mg(OH)2>Al(OH)3>Zn(OH)2>Fe(OH)2>Sn(OH)2>Cu(OH)2>Hg(OH)2。
B)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金属{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同周期的金属{副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同周期的金属主族与副族元素之间不能应用此规律。如:NaOH>Mg(OH)2>Al(OH)3, Cu(OH)2>Fe(OH)3。
C)元素周期表中,同族的金属{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一般同族的金属{副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如:KOH>NaOH>LiOH, Ba(OH)2>Ca(OH)2>Mg(OH)2。
2.同种金属元素不同价态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的判断方法可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盐中有弱(酸或碱根)就水解,越弱越水解,水解产物越稳定,判断而得:同种金属元素低价态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比其高价态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如:TlOH>Tl(OH)3, Fe(OH)2>Fe(OH)3。
篇8:电流的强弱
教学课题<?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
授课时间 | 第 周第 课时 | 授课者: | 编者:刘新建 | |||
学习目标 | 知识和技能 l 会连接电流表,会读电流表上的读数。 过程与方法 l 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间接地分析电路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 |||||
教学重点 | 电流表的使用 | |||||
教学难点 |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 |||||
教学器材 | 电路板、三个电池、两个开关、两个灯泡、适量导线、电流表 | |||||
板书设计 | 第五章第三节 一、电流(I):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单位:安培(物理学家),简称:安 符号是:A,还有mA,µA 1mA= A, 1µA= A 二.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 (1) 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接电源; (2) “+”、“-”接线柱要正确; (3) 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使用前应将电流调零。 | |||||
教学过程 | ||||||
教学内容和环节 | 教师指导活动 | 学生主体活动 | 教后感 | |||
引入课题 |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提问:以上两个电路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对,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 【板】第五章第三节 | 学生连接好电路。 答:灯泡的亮度不同,右边电路中的灯泡比左边电路中的亮。原因是电池个数不同,通过灯泡的不同。 | ||||
电流 | 师:在物理学中用电流这个物理量来表示。 【板】一、电流(I):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单位:安培(物理学家),简称:安 符号是:A,还有mA,µA 1mA= A, 1µA= A 例:两手放电池正负极,电流约几百毫安培 人全安全电流是 mA? 小资料:常见的电流 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 1 | 学生阅读小资料:常见的电流,进行单位转换。 | ||||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 师:要想知道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表来测量。 1.结构:请大家观察电流表的外观(图5.3-1),然后用语言来描述 问:(1).两排刻度的量程和分度值各是多少? (2).接线柱旁的数字与量程有何联系? 2.如何使用电流表?(请阅读P99内容后用语言来描述) 教师小结: 【板】二.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 (4) 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接电源; (5) “+”、“-”接线柱要正确; (6) 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7) 使用前应将电流调零。 4.实验:按上面右图连接电路。(注意:电路连接好之前开关应是打开的,并用试触法选择量程) 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 2 | 学生观察电流表的处观后小结: 1.字母A:电流的 单位 2.刻度盘(两排刻度) 3.三个接线柱:一黑(-)两红(+)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然后口头讲述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答:右图正确 学生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 ||||
电流表的读数 | 师:在上面的实验中,大家已将电路连接好了,通过灯泡的电流是多少?电流表如何读数?请大家先阅读相关内容。 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 3 | 学生阅读完后读出上面实验中电流表的读数。 | ||||
小结 | 1.电流的概念、单位 2.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 | |||||
作业 | 《物理套餐》、《一课一练》 | 课后完成 |
★ 音反思
★ 和音诗歌
★ 音的反义词是什么
★ 抖音文案
★ 抖音语录
★ 抖音年度报告
★ 抖音经典语录
★ 抖音辞职报告
★ 抖音热门文案
一年级音的强弱(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