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终,送终韦应物,送终的意思,送终赏析

时间:2023-06-20 03:42:29 作者:pcbchaoban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pcbchaob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送终,送终韦应物,送终的意思,送终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送终,送终韦应物,送终的意思,送终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韦应物《送终》

韦应物《送终》

韦应物的《送终》是抒写送葬的场面和诗人惨痛的心境的,十分感人。

送终

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

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

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

行出国南门,南望郁苍苍。

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

晨迁俯玄庐,临决但遑遑。

方当永潜翳,仰视白日光。

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

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

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赏析】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只是质朴地叙写了整个送葬过程:选定日子,灵柩出发,出了长安南门,远望墓地郁郁苍茫,日暮时到达墓地后,诗人失声痛哭,露宿守灵。次晨封墓完毕,诗人凄凄惶惶与妻子的遗体诀别,孩子们知道从此永远失去母亲,牵着父亲的衣裳哀哀哭号而不忍离去。诗人最后说:“葬事虽然办得十分草率匆忙,但这个日子我是永远难以忘记的!”

全诗信口而出,不加修饰,不用典故,却真挚哀婉,凄恻动人。在艺术上,《送终》诗最感人之处在于叙事时笔端充满感情,“淋漓倾注,宛转侧折”,分不出究竟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情与事已经浑然一体,水乳难分。而叙事时又十分简净,抓住典型细节决不作琐细的现象罗列,这样写,既避免了繁冗拖沓,又不至于空泛粗疏。读了“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这几句诗,一群孩子牵住一位凄凄惶惶的父亲悲啼的情景如在眼前,令人顿洒同情之泪。

此外,这首诗由于能“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因而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如诗中写到“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这种生死阻隔的感情时,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又进一步写了两句心理活动:“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跟妻子的遗体诀别,多延长一刻都是好的;可是转念一想,暂时的延长也没有什么用,妻子的遗体最终还是要埋葬在山冈上的。这一“旁写曲诉”,使诗获得了丰富的内涵,它将诗人表面旷达、实质极其哀痛留恋的心情表现得深细婉曲。

拓展阅读:韦应物慧眼识人

贞元年间,安徽和州出了竹笛演奏家许云封,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常对人夸耀说“我的外祖父就是天宝年间的御用笛子演奏家李牟,当时的人称他为李供奉。我与李牟一脉相承,可惜还无人知我。

恰巧韦应物正好在和州任行政长官。这韦应物既是著名诗人,也是音乐爱好者,还特别喜欢竹笛。到和州后听人说到许云封的精妙笛艺,十分倾慕,很快就与许云封成了朋友。

以后,他们经常交往,谈曲论律很是投缘。一天,韦应物笑着对许云封说:“我给你看一件宝贝。”接着吩咐仆人拿出一个长形的十分精致的锦盒。从中取出一只竹笛,说“这是你外祖父李牟当年送给我的`乳母儿子的,他曾经跟隨李牟学吹笛,不幸年青夭折,这支笛子也就留了下来。

多年来一直精心收藏。今天你能一见,也是缘分。”这许云封一听说是外祖父留下的笛子,立即双膝跪下,恭恭敬敬的用双手接过来。许云封轻轻抚摸着温润光滑的笛身,一边细细地打量着笛子的一些细节,站起来对韦应物说:“果然是一支好笛,但恐怕不是我外祖父使用的那一支。”韦应物吃了一惊,问道“你怎么知道?”许云封随即娓娓说出一番制笛子的学问来。

原来,做笛子的对竹子要求很高。产地必须是楚地云梦泽南边的;生长时间特别重要,当年七月十五日前生芽,次年七月十五日前釆伐晾干备用。过期竹材做的笛子,最多做到音律准确,工艺上乘,但那声音总觉沉闷黯哑,完全沒有了飘逸嘹亮的音色。如果生长期不足一年的竹材,制成的笛子声音不踏实,空乏发虚。

再加之竹材未干透演奏时气流的振动可能使竹子的纹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种笛子是不能胜任演奏大型曲目的。韦应物不禁追问说:“先生高见,愿闻其详。”许云封接着说:“古今竹笛大曲一般都比较长,每段有十二节,每节又有十二拍。比如《落梅》这类曲目多感发于金谷显贵畅游斗富的豪情;《折柳》一般抒发戍边战士思乡情怀,或缠绵悱恻,或豪放不羁,因此要求演奏者能奏出最为动人的音色和收放自如的音量,也就是所谓的“至音”, 这种纹理已坏的笛子显然不能承受这些作品情感表达上的強烈震撼,勉强用来演奏,一定会吹破。

韦应物听到这一席话,心中暗暗称奇,更想当面弄过水落石出。就说:“先生大胆用这只笛子演奏,吹破了正好印证先生之言,我也不会为它可惜。”许云封推辞不过,试奏一段《六州变》,开始两句引子感觉还和风细细,婉转动听。随着乐曲渐显激烈、高亢,一丝不祥的声音使人心悸。许云封心里明白,不能停止,必须证明刚才的一席话是正确的。

不然愧对韦应物的信任。突然一声脆响之后,笛声嘎然而止。许云封呈上竹笛,韦应物一看,一条长长的裂口已贯通笛身。韦应物拉着许云封的手说:“没想到这小小的竹笛有大大的学问。先生真是独具慧眼,不愧竹笛大师啊!”后来许云封被韦应物礼聘为乐部官员,成为有唐一代笛子大家之一。

篇2:《送终》 韦应物

《送终》 韦应物

韦应物的《送终》将诗人表面旷达、实质极其哀痛留恋的心情表现得深细婉曲。

送终

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

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

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

行出国南门,南望郁苍苍。

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

晨迁俯玄庐,临决但遑遑。

方当永潜翳,仰视白日光。

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

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

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赏析】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只是质朴地叙写了整个送葬过程:选定日子,灵柩出发,出了长安南门,远望墓地郁郁苍茫,日暮时到达墓地后,诗人失声痛哭,露宿守灵。次晨封墓完毕,诗人凄凄惶惶与妻子的遗体诀别,孩子们知道从此永远失去母亲,牵着父亲的衣裳哀哀哭号而不忍离去。诗人最后说:“葬事虽然办得十分草率匆忙,但这个日子我是永远难以忘记的!”

全诗信口而出,不加修饰,不用典故,却真挚哀婉,凄恻动人。在艺术上,《送终》诗最感人之处在于叙事时笔端充满感情,“淋漓倾注,宛转侧折”,分不出究竟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情与事已经浑然一体,水乳难分。而叙事时又十分简净,抓住典型细节决不作琐细的现象罗列,这样写,既避免了繁冗拖沓,又不至于空泛粗疏。读了“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这几句诗,一群孩子牵住一位凄凄惶惶的父亲悲啼的情景如在眼前,令人顿洒同情之泪。

此外,这首诗由于能“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因而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如诗中写到“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这种生死阻隔的感情时,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又进一步写了两句心理活动:“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跟妻子的遗体诀别,多延长一刻都是好的;可是转念一想,暂时的延长也没有什么用,妻子的遗体最终还是要埋葬在山冈上的`。这一“旁写曲诉”,使诗获得了丰富的内涵。

拓展阅读:《春游南亭》韦应物

春游南亭①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②。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③动。

景煦④听禽响,雨余看柳重⑤。

逍遥池馆华⑥,益愧专城⑦宠。

【注释】

①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

②拥:抱,抱持。

③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④景:日光。煦:读xù。

⑤重:读chóng。

⑥“逍遥”一句: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

⑦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白话译文】

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阳光温暖听着鸣禽的啼唱,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创作背景】

《春游南亭》作于约建中四年(783)早春,当时作者春游南亭,被南亭风光诱人、生机活泼的春天景象所感染,便写下了这首诗。南亭究竟在何处,已无从查考。然从诗意看,亭当在水边,周围有山,有塘,有馆所,可供游憩。

【赏析】

诗的首联“川明气已变,崖寒云尚拥”,即景而起,写春回大地,气象已变。为远景描绘,以渲染气氛。这两旬起笔清远,境界开阔,通过江上云雾扫开,河水澄明,但山崖上还残余着冬天的寒意,还被云气包裹着,描绘了冬寒渐退,春气萌动时之景象。诗人抓住了初春时分的景色特点,以渲染环境氛围方面入手,既渲绘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为下两联所写设置了一个背景。“变”、“拥”炼字精当.不但刻画景物,同时亦包含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颔联“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写春草碧绿,春泉欢流,以显春光明媚,生机无限。“草心绿”、“泉脉动”为摄魂之笔,言“草心”,说明春草是刚刚萌芽不久,新绿初泛;言“脉动”,表示泉水初从冬之禁锢中解放出来,又开始了欢快的流动,淙淙汇入春塘,无不用词确当,刻写生动,意象新颖秀独,着墨不多,然写出了一派春日气息。这两旬抓住景物特征,传神写意,诗情画意地表现了春天剐剐来临的景色之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

颈联“景煦昕禽晌,雨余看柳重”继写阳和鸟鸣,雨肥柳叶,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鲜。这一联选取了禽鸟在和暖日光中啭鸣歌唱,好雨过后柳色更增新绿这两组意象,描绘了在阳光和知时春雨的滋润哺育下,百鸟争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听”和“看”一者诉诸听觉,一者诉诸视觉,真是有声有色,写活了景物。中间这两联秀语连出,词畅意浓,在炼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谢灵运的影响。

尾联“逍遥池馆毕,益愧专城宠”开接牌襟,抒写内心之感而作结。美景当前,诗人游目骋怀,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台馆阁之地饱览物华,实在太有愧于在城里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这两句流露了涛人“处江湖之远,则忧甚其民”和“愧俸钱”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之一面。这与他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所发出的、曾被朱熹赞叹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慨在内容实质上是一致的。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

篇3:送终,送终韦应物,送终的意思,送终赏析

送终,送终韦应物,送终的意思,送终赏析 -诗词大全

送终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

行出国南门,南望郁苍苍。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

晨迁俯玄庐,临诀但遑遑。方当永潜翳,仰视白日光。

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篇4:韦应物:送终-唐诗及解析

韦应物:送终-唐诗精选及解析

送 终 韦应物

奄忽逾时节,

日月获其良。

萧萧车马悲,

祖载发中堂。

生平同此居,

一旦异存亡。

斯须亦何益,

终复委山冈。

行出国南门,

南望郁苍苍。

日入乃云造,

恸哭宿风霜。

晨迁俯玄庐,

临决但遑遑。

方当永潜翳,

仰视白日光。

俯仰遽终毕,

封树已荒凉。

独留不得还,

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

啼号捉我裳。

即事犹仓卒,

岁月始难忘!

韦应物诗鉴赏

大历十三年(778)冬,韦应物的'结发妻郑氏去世了,他悲痛欲绝,写了多首悼亡诗以示悲悼,此为其中一首。

这首《送终》诗,是抒写送葬的场面和诗人惨痛的心境的。这首诗并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只是质朴地叙写了整个送葬过程:选定日子,灵柩出发,出了长安南门,远望墓地郁郁苍茫,日暮时到达墓地后,诗人失声痛哭,露宿守灵。次晨封墓完毕,诗人凄凄惶惶与妻子的遗体诀别,孩子们知道从此永远失去母亲,牵着父亲的衣裳哀哀哭号而不忍离去。诗人最后说:

葬事虽然办得十分草率匆忙,但这个日子我是永远难以忘记的!

篇5:送终韦应物唐诗鉴赏

送终

韦应物

奄忽逾时节,

日月获其良。

萧萧车马悲,

祖载发中堂。

生平同此居,

一旦异存亡。

斯须亦何益,

终复委山冈。

行出国南门,

南望郁苍苍。

日入乃云造,

恸哭宿风霜。

晨迁俯玄庐,

临决但遑遑。

方当永潜翳,

仰视白日光。

俯仰遽终毕,

封树已荒凉。

独留不得还,

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

啼号捉我裳。

即事犹仓卒,

岁月始难忘!

篇6:送终韦应物唐诗鉴赏

大历十三年(778)冬,韦应物的结发妻郑氏去世了,他悲痛欲绝,写了多首悼亡诗以示悲悼,此为其中一首。

这首《送终》诗,是抒写送葬的场面和诗人惨痛的心境的。这首诗并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只是质朴地叙写了整个送葬过程:选定日子,灵柩出发,出了长安南门,远望墓地郁郁苍茫,日暮时到达墓地后,诗人失声痛哭,露宿守灵。次晨封墓完毕,诗人凄凄惶惶与妻子的遗体诀别,孩子们知道从此永远失去母亲,牵着父亲的衣裳哀哀哭号而不忍离去。诗人最后说:

葬事虽然办得十分草率匆忙,但这个日子我是永远难以忘记的!

全诗信口而出,不加修饰,不用典故,却真挚哀婉,悽恻动人。在艺术上,《送终》诗最感人之处在于叙事时笔端充满感情,“淋漓倾注,宛转侧折”,分不出究竟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情与事已经浑然一体,水乳难分。而叙事时又十分简净,抓住典型细节决不作琐细的现象罗列,这样写,既避免了繁冗拖沓,又不至于空泛粗疏。读了“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这几句诗,一群孩子牵住一位凄凄惶惶的父亲悲啼的情景如在眼前,令人顿洒同情之泪。

此外,这首诗由于能“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因而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如诗中写到“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这种生死阻隔的感情时,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又进一步写了两句心理活动:

“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跟妻子的遗体诀别,多延长一刻都是好的;可是转念一想,暂时的延长又有什么用呢?妻子的遗体最终还是要埋葬在山冈上的啊!这一“旁写曲诉”,使诗获得了丰富的内涵,它将诗人表面旷达、实质极其哀痛留恋的心情表现得深细婉曲。

篇7:《送终》韦应物唐诗鉴赏

《送终》韦应物唐诗鉴赏

【原文】

送终

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

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

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

行出国南门,南望郁苍苍。

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

晨迁俯玄庐,临决但遑遑。

方当永潜翳,仰视白日光。

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

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

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赏析】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只是质朴地叙写了整个送葬过程:选定日子,灵柩出发,出了长安南门,远望墓地郁郁苍茫,日暮时到达墓地后,诗人失声痛哭,露宿守灵。次晨封墓完毕,诗人凄凄惶惶与妻子的遗体诀别,孩子们知道从此永远失去母亲,牵着父亲的衣裳哀哀哭号而不忍离去。诗人最后说:“葬事虽然办得十分草率匆忙,但这个日子我是永远难以忘记的!”

全诗信口而出,不加修饰,不用典故,却真挚哀婉,凄恻动人。在艺术上,《送终》诗最感人之处在于叙事时笔端充满感情,“淋漓倾注,宛转侧折”,分不出究竟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情与事已经浑然一体,水乳难分。而叙事时又十分简净,抓住典型细节决不作琐细的现象罗列,这样写,既避免了繁冗拖沓,又不至于空泛粗疏。读了“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这几句诗,一群孩子牵住一位凄凄惶惶的父亲悲啼的情景如在眼前,令人顿洒同情之泪。

此外,这首诗由于能“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因而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如诗中写到“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这种生死阻隔的感情时,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又进一步写了两句心理活动:“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跟妻子的遗体诀别,多延长一刻都是好的;可是转念一想,暂时的延长也没有什么用,妻子的.遗体最终还是要埋葬在山冈上的。这一“旁写曲诉”,使诗获得了丰富的内涵,它将诗人表面旷达、实质极其哀痛留恋的心情表现得深细婉曲。

篇8:送终养老成语

【拼音】:sng  zhōng  yǎng  lǎo

【简拼】:szyl

【解释】:指老人赡养、丧葬之事。

【出处】:《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示例】:我儿,我指望你~,不枉我生你一场。谁知你夭命先亡,叫我举目无亲,怎不痛杀?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六回

篇9:韦应物《送终》全诗翻译赏析

韦应物《送终》全诗翻译赏析

这首《送终》诗,是抒写送葬的场面和诗人惨痛的心境的。

原文:

送 终

韦应物

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

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

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

行出国南门,南望郁苍苍。

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

晨迁俯玄庐,临决但遑遑。

方当永潜翳,仰视白日光。

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

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

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赏析:

大历十三年(778)冬,韦应物的结发妻郑氏去世了,他悲痛欲绝,写了多首悼亡诗以示悲悼,此为其中一首。

这首《送终》诗,是抒写送葬的场面和诗人惨痛的心境的。这首诗并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只是质朴地叙写了整个送葬过程:选定日子,灵柩出发,出了长安南门,远望墓地郁郁苍茫,日暮时到达墓地后,诗人失声痛哭,露宿守灵。次晨封墓完毕,诗人凄凄惶惶与妻子的遗体诀别,孩子们知道从此永远失去母亲,牵着父亲的衣裳哀哀哭号而不忍离去。诗人最后说:

葬事虽然办得十分草率匆忙,但这个日子我是永远难以忘记的!

全诗信口而出,不加修饰,不用典故,却真挚哀婉,悽恻动人。在艺术上,《送终》诗最感人之处在于叙事时笔端充满感情,“淋漓倾注,宛转侧折”,分不出究竟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情与事已经浑然一体,水乳难分。而叙事时又十分简净,抓住典型细节决不作琐细的现象罗列,这样写,既避免了繁冗拖沓,又不至于空泛粗疏。读了“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这几句诗,一群孩子牵住一位凄凄惶惶的父亲悲啼的情景如在眼前,令人顿洒同情之泪。

此外,这首诗由于能“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因而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如诗中写到“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这种生死阻隔的感情时,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又进一步写了两句心理活动:

“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跟妻子的'遗体诀别,多延长一刻都是好的;可是转念一想,暂时的延长又有什么用呢?妻子的遗体最终还是要埋葬在山冈上的啊!这一“旁写曲诉”,使诗获得了丰富的内涵,它将诗人表面旷达、实质极其哀痛留恋的心情表现得深细婉曲。

篇10:和,和韦应物,和的意思,和赏析

和,和韦应物,和的意思,和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满城怜傲吏,终日赋新诗。请报淮阴客,春帆浪作期。

篇11:趋,趋韦应物,趋的意思,趋赏析

趋,趋韦应物,趋的意思,趋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趋府不遑安,中宵出户看。满天星尚在,近壁烛仍残。

立马频惊曙,垂帘却避寒。可怜同宦者,应悟下流难。

韦应物:送终-唐诗及解析

登楼,登楼韦应物,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早春对,早春对韦应物,早春对的意思,早春对赏析

夏花明,夏花明韦应物,夏花明的意思,夏花明赏析

悲纨扇,悲纨扇韦应物,悲纨扇的意思,悲纨扇赏析

暮相思,暮相思韦应物,暮相思的意思,暮相思赏析

对春雪,对春雪韦应物,对春雪的意思,对春雪赏析

见紫荆花,见紫荆花韦应物,见紫荆花的意思,见紫荆花赏析

《东郊》韦应物赏析

赠琮公,赠琮公韦应物,赠琮公的意思,赠琮公赏析

送终,送终韦应物,送终的意思,送终赏析(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送终,送终韦应物,送终的意思,送终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