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分析

时间:2023-06-21 03:38:42 作者:圆滚滚豆包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圆滚滚豆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分析,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于1月~12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67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诊断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超声诊断组以及病理证实组。结果 67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患者其肿块在皮下组织的有63例,在腋下实质内的有4例,这与病理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高频超声能够对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边界、形态、大小、血流情况以及肿块内部的回声与后方回声等做出清晰的显示。结论 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高。

篇2: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分析

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多是由于真皮侵入角化鳞状上皮而形成,能够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需要尽早确诊并进行治疗[1]。本研究主要分析探究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于20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67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诊断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超声诊断组以及病理证实组。67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37:30,患者的年龄10~78岁,平均年龄(35.44±7.47)岁。患者的患病时间为7年~,平均患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为(8.44±2.34)年。其中囊肿在患者头部的有15例,在患者面部的有8例,在颈部、上肢、腋下、胸部的患者分别有13例、9例、4例、5例。在会阴部位的有4例,在大腿部位的有5例,在足部、肛周、骶尾部的分别有1例、1例、2例。参与研究的67例患者均符合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标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自愿原则。

1.2方法 使用来自Mindray公司的型号为DC-8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对患者进行诊断,其中探头的频率设为5MHz至12MHz,对患者进行直接扫描。扫描之前,患者不作特殊的准备,只需采取一般的平卧位,依据患者的肿物位置不同而进行站立位、坐位、俯卧位的调整变换。值得注意的是,对患者检查时,要将肿物充分暴露出来,用二维超声行仔细的分析观察,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分析肿块的具体位置、边界、形态、大小、血流情况以及肿块内部的回声与后方回声等[2]。同时将诊断的结果与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观察高频超声诊断的正确率以及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声像表现[3]。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结束之后,将参与本次研究的67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患者相关情况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进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表示计数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其中95%被作为可信区间,即当P值在0.05以下,可以表示此次实验研究的高频超声诊断与病理学诊断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高频超声诊断结果 67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患者其肿块在皮下组织的有63例,占有94.03%,在腋下实质内的有4例,占5.97%;这与病理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注: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P>0.05。

2.2高频超声声像表现 ①67例患者中的囊肿多为椭圆形或者是类圆形,其中有4例患者表现为条形。声像显示囊肿的边界清晰并且形态完整,同时可以见到明亮且完整的包膜,另有6例出现包膜不完整的情况,有3例患者的囊肿边缘表现出不规则,此外,高频超声诊断出了4例患者其囊肿出现破裂。②67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患者中,21例患者的囊肿内部呈现均匀分布的低或中回声,32例有强密度的回声,同时伴有小管道样的低回声,另外的10例患者其囊肿回声极为不均匀同时散有小片状的无回声区域,其余的4例囊肿回声不均匀并且有强光斑。③所有囊肿均没有血流信号。④67例中有63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患者其囊肿的后方回声增强,而另外的4例则没有明显的后方回声增强的情况。⑤囊肿的直径大小在0.6~18cm。

三、讨论

皮样囊肿属于先天性的疾患,是一种错构瘤,通常位于皮下组织,偶尔见于黏膜下或体内器官。一般来说,囊肿位置不同,囊肿内可包含的成分也不同,如牙齿、指甲和软骨样或骨样结构。浅表组织则主要包含了皮肤与皮下软组织,例如脉管、肌肉、纤维、脂肪等各种组织。

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也即一种表皮囊肿或者是角质囊肿,临床研究认为它发病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受过外伤,做过表皮的植入或者是由于手术出现感染而引起表皮的组织碎屑进入患者的皮下组织增殖成长而成;一种是体内胚胎的早期移位所导致[4]。临床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常用的方式是高频超声,超声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声像图稳定清晰、敏感度高以及特异性强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诊断此种浅表组织的表皮样囊肿、脂肪瘤以及胴窝囊肿等疾病[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高频超声与病理学证实结果没有差异,P>0.05。另外,高频超声可以对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边界、形态、大小、血流情况以及肿块内部的回声、后方回声等做出清晰的显示,这从研究结果第二点中便可以得知。

关于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价值分析,杨雪松、陈文等研究学者发现充分从囊肿边界、囊肿形态、囊肿回声、囊肿内部血流以及与皮肤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证实分析[6]。另外,谢许萍等人的研究也对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作用进行了分析[7]。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在诊断浅表组织各类病变时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琴,曹云峰,王萍,等.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声像图分析[J].中国病案,2012,13(7):65-67.

[2]刘琳娜,徐辉雄,谢晓燕,等.浅表软组织肿物高频超声诊断思路的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6):558-562.

[3]余怡琳.高频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20-121

[4]李银珍,陈威,张红x,等.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120例[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09(2):91-93.

篇3:卵巢皮样囊肿超声鉴别诊断

卵巢皮样囊肿,对于女性的健康构成了危害,所以对于很多患者,当出现了这种疾病以后,为了尽快的让自己摆脱这种疾病,想全面了解一下卵巢皮样囊肿超声鉴别诊断,为了你能全面了解,就来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①卵巢囊肿:多为单侧,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壁薄,边缘光滑、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与巧克力囊肿的单纯无回声型相同点是:都为无回声。囊内可有散在的细小光点回声,CDFI示囊内无明显血流信号。

②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多位于子宫的两侧偏上方,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分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一般较大;

与多囊型的巧克力囊肿的共同点是:壁厚,囊内有光带分隔,并有密集的或散在的光点回声,CDFI示囊内无明显的血流信号。

③卵巢皮样囊肿: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光滑,因其内容物由2~3个外胚层组织构成,故其结构较为复杂,其中多囊征及杂乱结构征应与巧克力囊肿多囊型及囊实性包块型相鉴别;卵巢皮样囊肿的多囊征表现为囊中囊;杂乱回声型内的实性团块因含有骨骼、毛发、牙齿等故回声较强,后伴声影;囊内的团块与囊后壁不相连;CDFI示实性回声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

④炎性包块:多以纤维条索组织、肠管、大网膜及内生殖器官等为囊壁,故形态多不规则,无包膜,境界不清,内部回声光点、光斑、光带分布杂乱,与周围组织粘连,CDFI示包块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当有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形成时,可在附件区探及大小不等的增厚、迂曲的连续管状结构,边缘模糊;

卵巢皮样囊肿超声鉴别诊断,以上就为很多的患者做了详细的介绍,所以对于很多出现这样疾病的一些女性,为了不影响自己卵巢的健康,一定要在了解超声波鉴别诊断以后,全面地通过检查,让自己的这种疾病尽快的通过治疗,让自己的卵巢更健康。

篇4:表皮样囊肿的症状

很多人都得过皮肤疾病,但是表皮样囊肿很多人也许都还很陌生,这种疾病也是皮肤病的一种,那么它到底对人体有多大的危害呢,表皮样囊肿的症状又是那些呢,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表皮样囊肿可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

但以面部和躯干上部更为常见。皮损为界限清楚的结节,临床上可见一中央孔,

代表了该囊肿所起源的毛囊。囊肿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微小表浅的表皮样囊肿称为粟丘疹。

表皮样囊肿通常无症状,挤压可挤出具有难闻气味的囊内容物。囊壁破裂或继发感染可导致剧烈的疼痛性炎症反应,这是患者就医的常见原因。

治疗

手术切除可治愈。囊肿的去除可通过完整切除,或切开囊肿挤出囊内容物和囊壁完成。如果未能去除完整的囊壁,囊肿可能复发。继发感染的表皮样囊肿可能需要切开引流,

以上文章中所叙述的就是关于表皮样囊肿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已经对此类疾病有了深度的了解,也希望大家关爱自己的皮肤安全,尽量处在卫生的环境。

篇5:用瓶颈分析进行组织诊断

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面临效率低下,资源闲置浪费的情况,部门间扯皮增多,无端的抱怨增加,这在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中尤为常见;企业决策者的对策往往是加强监管力度,促进表面上的工作的满负荷,乍看上去工作效率提高了,但却失去了有效性,这种种现象都可以归因于企业运作中存在的瓶颈环节,如果存在瓶颈环节,就势必产生资源浪费。

近年来,一直推崇流程重组,倡导变革思想,实际就是在意识上灌输资源重新配置的必要性,而解决资源配置的根本出发点还是对瓶颈环节的分析。有的企业离职率高,人浮于事,员工感觉工作没有目标,沟通也存在障碍,从而使总经理一筹莫展;有的企业一线员工加班加点,工作紧张却仍旧交货不及时,废品率过高;有的企业业务量做不上去,业务员工作不积极。总而言之,企业在发展中的种种“困惑”往往是瓶颈环节功能缺失的外部表现。“瓶颈”分析是企业决策者解决困惑的有效方法。

实际上,企业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瓶颈分析”找到原因。瓶颈分析就是探索企业运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最初的瓶颈分析来自于生产运作领域中“瓶颈工序的鉴别方法”,由于瓶颈工序存在会带来其他非瓶颈工序生产能力的闲置。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于对企业的整体运作的分析。我们看到,企业常常把技术创新作为基点,忽略了制度创新,从而产生资源不合理的配置;企业沿用创业阶段的“元老”,忽略了规模扩张所内在要求的人员素质的提升;企业一相情愿对于人力的追加而忽略了其产品的市场潜力,从而导致人力的浪费。上述的“制度创新”、“人员素质”和“产品的市场潜力”都是瓶颈环节。企业的某种职能缺失,素质不健全,机制缺陷是产生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原因。

瓶颈分析的思想可以视为分析某个特定问题的出发点,对于瓶颈分析的知识基础则是企业决策者的系统思考能力,企业决策者必须了解现代企业所具备的基本职能,如人力资源、营销、战略、财务体系等及其上述各职能领域内部特定的、成熟的运作方式;这种成熟的职能模式实际上具有“参照物”的性质,任何不良的外部表现都可以该“参照物”为依据探索与这种成熟运作模式的差异及其内在原因,这种差异和内在原因就是“瓶颈”。比如对某企业离职率高,人浮于事的分析就可以对照该“参照物”判断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来自于哪方面:是企业战略规划问题、管理人员素质问题,还是人力资源体系的运作问题等等,再考察哪些方面可能是瓶颈环节,或者哪些方面同时或先后是瓶颈环节,

再如一线人员加班加点,废品率高,交货不及时,这可能是一线人员素质问题,人员沟通问题,设备问题或各类问题兼具。有这么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由于是OEM生产,而且中方OEM厂还有日方股份,这样就造成这样的局面,日方既是客户又是老板的情况,于是就存在交货不及时,采购不到位,修改频繁而造成废品率提高等问题,此时,机制上的缺陷就是瓶颈环节。

从宏观来看,瓶颈一般可以分为资源瓶颈、市场瓶颈和法规瓶颈(见《瓶颈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王玉荣编著),如果我们把瓶颈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类,那么资源瓶颈是内部的,市场和法规瓶颈则是外部的。内部瓶颈和外部瓶颈是有相关性的,也可能内部瓶颈和外部瓶颈均存在,只是哪一类瓶颈应该优先解决的问题,比如,有的企业业务不好做,这可能是内部分配不合理,也可能是营销工作不到位,也可能是市场竞争激烈,也可能是宏观经济不景气等。同样的,一种瓶颈的解决可能会有助于解决另外一种瓶颈;比如,市场情况好,业务量大,势必使内部闲置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内部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一种瓶颈的解决还会使另一种瓶颈暴露出来。

对于瓶颈环节的解决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1.系统性的投入。比如,组建人力资源部,以此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这势必带来成本的增加。这种投入由于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可能很难为决策者所接受,在委托代理体制下,决策者会仅以短期财务表现来取悦股东欢心,从而不进行瓶颈环节的解决而漠视其存在。2.附加的开支。如果瓶颈环节的人员素质太差,可能会需要较高素质人员予以合作进而替代,从而造成短期成本的增加;同样地,对员工作业环境的改善,设备的更新,都会追加投资。3.组织的稳定。解决瓶颈环节可能会带来相关的改革,如使企业流程重组,使人员工作内容增加或改变,这尤其会影响长期以来企业元老们形成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相应的分配模式变化也会动摇其既得利益。

由此观之,瓶颈分析对企业决策者而言是一个有效的组织诊断方法,但在操作环节需要决策者有较大的魄力和充足的勇气,甚至要勇于面对一些困难;而瓶颈的解决却能够促进组织运作的良性循环,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6:超声诊断不同年龄段孕妇胎儿畸形的效果分析论文

超声诊断不同年龄段孕妇胎儿畸形的效果分析论文

摘 要 胎儿先天性骨骼系统畸形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表现多样的疾病,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甚至直接导致新生儿死亡。产前超声是胎儿骨骼肢体畸形的首选检查方式,本文就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骨骼系统畸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超声检查;骨骼系统畸形,先天性。

近年来,胎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逐年上升,骨骼肢体畸形约占畸形总数的 25%.胎儿骨骼系统异常是以形态结构异常为特征的出生缺陷,出生后肉眼可直接观察到,因此产前进行胎儿骨骼系统的筛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骨骼系统畸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一、超声评估胎儿全身骨骼情况的观察内容。

骨长度的测量:早孕后期超声就可以清楚分辨出骨骼的。

初级骨化中心,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而周边软组织表现为低回声。随着骨骼的生长发育,骨化中心也随之增长,强回声随之增粗,其后方也出现声影。骨长度的测量主要是测量骨初级骨化中心的长度。对于孕周较准确的胎儿,长骨的测值低于预测值。

个标准差以上或低于第 5 百分位时应考虑异常;当孕周不确定时,可测量足长并观察足长与股骨比值,正常情况下,足的长度在整个孕期与股骨长度基本相等,股骨与足长的比值约为 1∶骨矿化程度的观察:正常骨化的骨化中心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强且致密,后方伴声影。随着孕期的增加,骨化中心的强回声和声影越来越明显。颅骨的骨化程度可根据颅骨回声强度与脑中线回声强度进行比较而判断。当颅骨回声强度明显高于脑中线回声时为正常骨化,近场颅内结构由于受到颅骨声影的影响而显示不清。当颅骨回声强度低于脑中线回声强度时为骨化不良,此时胎儿近场颅内结构可以清楚显示。

骨形态的观察:正常长骨声像图表现为平直的强回声伴后方声影;异常长骨声像图表现为长骨弯曲、骨折成角及局部增粗增大等。肋骨应观察有无缩短及骨折,颅骨应观察有无缺失。

二、产前超声对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的观察。

胎儿骨骼发育异常总体上可分为致死性和非致死性骨骼发育异常两大类,前者由于胸廓发育不良引起肺发育障碍而导致胎儿出生后死亡;后者胎儿出生后虽能存活,但由于骨骼畸形而致残,甚至引发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的主要超声表现。

长骨严重短小:超声常规测量股骨长度是观察胎儿骨骼系统畸形的最初线索,当发现股骨、肱骨长度低于预测值 2 倍标准差或低于第 5 百分位时,应测量胎儿所有长骨并观察其形态。

当出现胎儿四肢长骨均<正常孕周平均值的 4 倍标准差、股骨长与腹围比值(FL/AC)<0.16 时可考虑严重四肢短肢畸形,应警惕致死性骨骼发育异常。FL/AC 是预测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的可靠指标,Nelson 等研究显示,在 FL/AC <0.16 的病例中为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FL/AC<0.16 同时合并羊水过多的病例均为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 Rahemtullah 等研究中例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胎儿 FL/AC 均<0.16,而非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胎儿 ac=“”>0.16.国内学者研究显示,FL/AC 预测胎儿胸廓狭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100%和 85.7%,是预测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的较好指标,但当股骨明显弯曲或腹围明显增大时,FL/AC 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长骨弯曲或骨折:胎儿宫内骨折和四肢严重弯曲是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的特征。Chitty 等研究显示,67%致死性骨发育不良的病例有肢体弯曲表现,Ⅰ型致死性骨发育不良胎儿的股骨弯曲呈“电话接收器状”,Ⅱ型致死性骨发育不良胎儿的骨骼短而不弯曲,但具有“三叶草”颅骨畸形。研究显示,成骨发育不全Ⅱ型和 50%的Ⅲ型在宫内发生骨折。Bulas 等认为宫内长骨缩短和骨矿化程度减少是致死性与非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的鉴别要点。超声检查时应注意脊柱的形态、椎体的形态结构及骨化程度,观察有无脊柱侧凸、半椎体及扁椎骨。

胸廓狭窄:胸腔的发育直接影响到胎儿肺的发育,胸廓发育不良常导致肺发育不良和胎儿死亡。胸廓严重发育不良的超声指标主要有:胸围<相应孕周的第 5=“”>60%、胸围与腹围比值<0.60 及胸围与头围比值<0.56.研究显示,在胸围与腹围比值<0.60>0.60 的病例中仅 7%为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也有学者认为胸围与腹围比值<0.89 时提示胎儿胸腔狭窄。

(二)常见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的超声特征。

常见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有致死性骨发育不全/致死性侏儒、软骨成长/发育不全及成骨发育不全。

致死性骨发育不全/致死性侏儒:是最常见的新生儿致死性骨骼发育异常。患儿由于呼吸衰竭多于出生后 12 h 内死亡。

临床上根据头颅形态分两型,Ⅰ型致死性骨发育不全为明显短肢畸形伴股骨弯曲,呈“电话接收器状”,不伴“三叶草”样头颅,约占 85%,多为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新发突变致病;Ⅱ型致死性骨发育不全长骨短且直,呈“三叶草”样头颅,约占 15%,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声像图特征为:①严重的四肢骨短小,躯干正常;②长骨弯曲,典型的骨弯曲呈“电话听筒状”;③胸腔狭窄,肋骨短,心胸比值>60%;④头径大于孕周,前额突出,可伴“三叶草”样头颅;⑤腹部膨隆。

软骨发育不全:主要因软骨在骨化过程发生障碍而致病,属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80%父母为正常发育,说明本病是特定基因突变的结果。声像图特征为:①严重四肢短小;②胎儿双顶径和头围偏大,与孕周不符;③肋骨短小,胸廓狭窄;④腹围大,腹部膨隆;⑤椎体和椎弓骨化不良;⑥脑积水及心脏畸形等其他异常。

成骨发育不全:又称脆骨病或脆骨-蓝巩膜-耳聋综合征,与Ⅰ型胶原和Ⅱ型胶原基因突变有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临床上可分为Ⅰ~Ⅳ型;Ⅱ型为致死性,表现为严重短肢畸形,骨化差,宫内发生骨折。声像图特征为:①四肢严重短小,长骨短而粗,弯曲;②长骨弯曲或骨折成角,宫内即可发生骨折,肋骨骨折致胸廓变形;③胎头颅骨薄,颅骨回声低,常有塌陷。

超声在诊断致死性或非致死性骨发育不良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达 92%~96%.致死性骨发育不良的主要声像图特征包括:①严重四肢短小畸形;②严重胸部发育不良;③某些特殊征象,这些特征常与特定类型的致死性骨发育不良畸形有关,如“三叶草”样头颅为致死性侏儒的特征表现,多发性骨折为成骨不全Ⅱ型的特征表现。

三、产前超声对胎儿肢体畸形的评估。

胎儿肢体产前超声检查时间:关于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超声检查时机目前尚未统一。黄勤和刘志伟认为妊娠 17~20 周可以进行初次的胎儿肢体畸形筛查,这个时期可以发现重大的胎儿肢体畸形。漆玖玲等认为妊娠 13~18 周胎儿手掌基本处于伸开的状态,是检查手畸形的最佳时间,而妊娠 19~24 周则是检查足畸形的.最佳时间。另有研究显示妊娠周是进行第一次胎儿肢体检查的最佳时间,严重的胎儿肢体畸形可以在这个时期内检出。根据以上文献报道,笔者认为妊娠周和 18~24 周是胎儿肢体产前超声检查的最佳时机。到妊娠晚期尤其是足月妊娠,由于羊水量减少,胎儿体位相对固定,胎体受压,四肢畸形的诊断十分困难。因此,胎儿肢体产前超声检查的最佳时间是早孕期(妊娠周)和中孕期(妊娠周)两个重要时间段。

常见四肢畸形种类:常见的胎儿肢体畸形主要有尺桡骨发育不良/缺失、手姿势固定/异常、胫腓骨发育不良/缺失、手指异常、足内翻、足趾异常、膝关节发育异常及摇椅足等。足内翻是最常见的足部畸形,单侧发病略多于双侧,可单独存在,也可伴发于多种综合征和染色体缺陷。正常情况下,胎儿小腿胫腓骨纵切面与足底平面呈垂直关系;当超声发现胎儿小腿胫腓骨纵切面与足底平面在同一切面显示,且不随胎儿肢体的运动而改变时可诊断足内翻。三维超声可以更直观立体地显示小腿与足的关系,有助于产前诊断胎儿足内翻。手指异常主要有多指畸形、并指畸形、缺指畸形、重叠指畸形、鹰爪手及短指畸形等。足趾异常包括足趾数目和形态的异常,有多趾、缺趾、拇趾短及第二趾长等,常与染色体异常有关。裂手/足畸形是一种由于肢体形成障碍而导致的纵向肢体缺损,这一畸形具有特征性的“深 V”形中央缺损,且大多伴有家族遗传史。尺桡骨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尺桡骨缩短,其测值均小于正常值 2 个标准差。桡骨缺失主要超声表现为前臂未见桡骨显示,仅见尺骨显示,常伴有尺骨发育不良及手的姿势异常。手缺失:连续顺序追踪扫查显示胎儿肱骨及尺、桡骨回声,至腕部时未显示腕骨、掌骨及指骨形态;三维超声立体显示胎儿尺、桡骨远端呈扁球状。缺趾超声表现为自足跟至足尖纵向及横向扫查均无法显示全部正常趾骨,三维超声可直观显示趾骨缺如情况。

四、小结。

产前超声是筛查胎儿肢体畸形的首选方法,具有安全、便捷、无损伤等优点,在胎儿骨骼肢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对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质量有重要作用。当发现胎儿结构异常时应进一步进行分子遗传学方面的检查寻找病因。

参考文献

[1] 杨岚,赵丽,江静颖,等。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在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预测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3(7):

[2] 齐漫龙,阮强,费翔,等。2392 例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

[3] Nelson DB,Dashe JS,McIntire DD,et al,Fetal skeletal dysplasias:[J],2014,33(6):

[4] Rahemtullah A,McGillivray B,:[J],1997,177(4):

[5] 黄林环,方群,谢红宁,等。胎儿短长骨的产前诊断及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

[6] Chitty LS,Khalil A,Barrett AN,et al.Safe,accurate,[J],2013,33(5):

[7] Teh J,Smith R.Imaging of the spine:[J].Philadelphia,2015,18(3):(6):

组织生活会党性材料分析

经合组织调查报告分析

中医怎么治疗宫颈囊肿

诊断报告

超声医生年终总结

超声医学专题报告范文

组织生活会党员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乡镇组织生活会个人党性分析

样成语

社区诊断报告范文

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分析(锦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分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