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辈子搞皇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端午节的名人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端午节的名人故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端午节的名人故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人若是太幸运,则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自己能力究竟有多少;若是太不幸,则终其一生皆默默无名。 作者: 富 勒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 作者: 罗曼・罗兰
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 作者: 德谟克里特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作者: 高尔基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作者: 罗丹
倦怠乃人生之大患,人们常叹人生暂短,其实人生悠长,只是由于不知它的用途。 作者: 维 尼
人对快乐的感受有逊于对痛苦的感受。 作者: 李维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作者: 伊索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作者: 荀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篇2:端午节的名人故事
2015最新端午节的名人故事汇总
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恶日禁忌】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迎涛神】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带吴伐楚,五战五胜,攻破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 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 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 乡人群而祭之。
【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有些说法则与吴国大夫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
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篇3:端午节来源的名人故事
关于端午节来源的名人故事
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二十二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板大夫,辅助楚怀王。其时楚怀王受到奸臣的进谗,没有接受屈原关于联齐抗秦的主张,被说客张仪骗到秦国软禁起来,逼他割地献城,后因忧虑成疾,不久便死于秦国。
屈原知道后悲愤欲绝,上书请求顷襄王为怀王报仇。但顷襄王窕宠信奸佞,不思振复,将屈原削职放逐江南,其后楚国被秦国攻陷,亡在旦夕。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在极度忧愤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278年(屈原六十二岁时) 农历五月五日纵路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
楚国人民闻讯,纷纷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屈原的身影。这便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都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但由于人们祭屈原的米,都让江上的蛟龙吃掉,故后来人们改用粽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棕子的风俗。
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秋瑾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宁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来源: 广东建设报
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自刎而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伍子胥尽忠反被杀,后化为涛神,从此钱塘江常发怒潮,以五月初五潮水最为凶猛,直冲越国境内,人们传说这是伍子胥在显灵。
篇4:端午节名人故事:屈原为何投江
2015端午节名人故事:屈原为何投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自幼勤奋好学,立志报国为民,早年深受楚怀王信任,曾担任左徒,常常参与起草政令,还当过三闾大夫,管理楚国王族子弟。
屈原生活的战国后期,正是诸侯争相称雄兼并的时期。屈原热爱祖国和人民,一心想使楚国富强起来。他主张任用贤能、推行法治、限制贵族特权、爱护百姓,外交上则主张联齐抗秦。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些贵族,对屈原非常嫉恨,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独断专权,根本不把楚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次数多了,楚怀王对屈原也就渐渐地疏远了。
这时,秦国派张仪来楚国离间齐、楚关系,欺骗楚怀王,使楚国丧失了大片土地。不久,张仪第二次来楚,屈原正好从齐国出使归来,力主杀死张仪,不要放掉他。但张仪用厚礼贿赂了当权的宠臣靳尚,通过靳尚又让楚怀王的`宠姬郑袖去劝说楚怀王。楚怀王听信郑袖,又把张仪放走了。后来,秦昭王致函请楚怀王去秦国会谈和好。屈原劝阻说,秦国是虎狼之国,不可轻信,不如不去。楚怀王在子兰、郑袖的怂恿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结果被秦国扣留,死在了秦国。
楚怀王死后,新即位的楚顷襄王昏庸无道,子兰又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听信谗言,撤掉了屈原的官职,将屈原逐出国都,流放到更远的地方。公元前278 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郢,这时屈原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了,对国家的前途感到绝望。农历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屈原抱石投汨(mì)罗江自杀。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纷纷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遗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便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这种食物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粽子。从此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离骚》、《九歌》等一系列著名诗篇,抒发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表达了对黑暗势力的无比憎恶。屈原的诗篇开创中国古代诗歌浪漫主义流派的先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 参见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
篇5:名人故事
我读过许多名人的故事,但有一个总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说的是,孔子3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并不自满,仍觉得自己的学问并不渊博,于是,便从家乡曲阜赶到了洛阳,去拜访老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但从未放弃,终于走到洛阳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为了拜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可见他毫不骄做傲自满、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而老子呢,也为孔子的一片至诚之心所打动,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也为后人所乐道。
是啊,我们应该象孔子那样谦虚好学,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宁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篇6:名人故事
美国建国期间的伟人富兰克林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都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
他发现他有13个很严重的错误,下面是其中的三项:浪费时间,为小事烦恼,和别人争论冲突。聪明的富兰克林发现,除非他能够减少这一类的错误,否则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所以他一个礼拜选出一项缺点来搏斗,然后把每一天的输赢做成记录。在下个礼拜,他另外挑出一个坏习惯,准备齐全,再接下去做另一场战斗。富兰克林每个礼拜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战斗持续了两年多。
难怪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敬爱也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
每一个销售人员员可否像富兰克林那样,检视自己的缺点,并与之进行坚持不懈的搏斗,直至胜利为止!
篇7:名人故事
我最喜欢看书,每个星期都要读一本。这个星期,我读的书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看完了这本书,我对爱迪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847年的一天,美国俄亥俄州小小的米兰镇上,一个婴儿哇哇落地了。他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迪生发明了电话,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小朋友家里的电灯都是他发明的。但你知道吗,爱迪生小时候可“不听话”了,他看到鸡可以孵小鸡,他也去孵,结果半天都没孵出来;他看到煤会燃烧,他也去试,结果着火了……但爱迪生为什么可以成为这样伟大的发明家呢?因为,爱迪生有很多很多的问号,很多“为什么”,然而每次问“为什么”的时候,他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喜欢爱迪生那勤奋、好学、爱思考、努力、坚持和勇敢的本领,我也很佩服他是那样聪明。看完这本书,我得出了一句话,这句话,我将一生都不会放过它,这句话就是:“不懂就要问!”
篇8:名人故事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1856-1950)是世界著名的小说家、社会活动家和幽默大师。他在访问苏联期间,有一天在街头遇见了一个苏联小姑娘。那小姑娘聪明活泼,逗人喜爱,萧伯纳便同她玩了很久。临别的时候,萧伯纳对小姑娘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小姑娘竟然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说今天同你玩的就是苏联姑娘赖莎。”
这件事给萧伯纳以不少的感触。“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萧伯纳感慨地说:
“这就是小姑娘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的!”
还有一次,萧伯纳收到一位小姑娘的来信。信中说:“您是一位最使我佩服的作家,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之情,我打算以您的名字来命名我心爱的小狮子狗,它是我过生日时亲戚送给我的。不知尊意如何?”
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萧伯纳却幽默地回信道:“亲爱的孩子,读了你的信,颇党风趣盎然。我十分赞同你的主意。不过,最主要的一点,你务必和小狮子狗商量一番!”
★ 风范名人故事
★ 名人短篇励志故事
★ 名人故事宋庆龄
★ 名人传奇故事精选
★ 名人青春故事
★ 老头名人故事
★ 名人故事:陶渊明
★ 三字经名人故事
★ 名人故事:蒲松龄
★ 刘备名人故事
端午节的名人故事(锦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