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Daniebab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半缘修道半缘君全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半缘修道半缘君全诗,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半缘修道半缘君全诗
半缘修道半缘君全诗
《离思》
作者:元稹
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1、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2、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3、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4、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5、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6、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7、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8、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诗意: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赏析: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t,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D《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篇2:经典爱情诗句 半缘修道半缘君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 李白《怨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王维《相思》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 辛弘智《自君之出矣》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 苏武《留别妻》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宋祁《玉楼春·春景》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 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 乐婉《卜算子·答施》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 曹丕《燕歌行》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 —— 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 曹植《明月上高楼》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 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琵琶弦上说相思。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 薛逢《宫词》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 袁枚《马嵬》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 李白《杨叛儿》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 王维《伊州歌》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当初不合种相思。 ——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 乐婉《卜算子·答施》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 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 李白《长相思·其二》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 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 张继《闾门即事》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 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画船捶鼓催君去。 —— 舒亶?《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 班婕妤《怨歌行》
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 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 陆游《金错刀行》
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 李白《怨歌行》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 苏轼《贺新郎·夏景》
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 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 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 苏轼《贺新郎·夏景》
相思一夜天涯远。 ——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热门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爱情诗词名句有哪些
2.2015描写憧憬爱情的句子
3.经典爱情诗词精选
4.关于爱情的诗句精选
5.浪漫唯美的爱情句子
6.电影《咱们结婚吧》经典台词
7.曾经逝去的爱情的句子2015
篇3: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是出自《离思五首·其四》的名句。
【全诗如下】
《离思五首·其四》
作者:元稹(唐代)
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篇4: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以前:以前历过。曾,副词。经,经历。沧海:大海。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除却:除了。取次:循序而进。半缘:一半正因。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
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一半是正因笃佛修道,一半是正因忘不了你……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我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感情的诗。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在描述感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以前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以前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但是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但是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证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
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正因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正因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但是是遁辞罢了。
古代诗评家,以前说这首诗是作者为其以前相爱的韦丛的悼亡诗,或臆断为诗人“与莺莺在闺中狎昵之游戏”(卞孝萱《元稹年谱》)的自我写照。此等说法,皆缺乏史料根据。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以前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描述对歌女的留恋和思慕的复杂情绪,感情跳跃幅度个性大。它忽而写往昔的“轻别”;忽而写今日“故地重游”,楼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写幻想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其中省略许多衔接,思绪奔腾飞跃,令人颇费寻觅。当然,这并不是说,能够用感情跳跃幅度的大小,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辛弃疾这首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审美价值极高。
在描述感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向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人们的共鸣。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完美而坚贞的感情。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的诗句,是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感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李写感情的诗不一样,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感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一样,因此能引起正因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它可能是作者自我生活的自我写照。据说,作者先是爱过“崔莺莺”,之后又有新欢。因此,有人便认为元稹在感情生活上是十分轻薄的,从而也就否定了这首《离思》诗的应有价值。我认为,这天咱们评论古典文学的价值,并不能依据作者私人的生活如何来作为评价其文学作品的标准。文学作品往往会突破作者的思想局限,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咱们评价元稹这首诗,也应从它产生的用心社会效果着眼,给其艺术价值以充分的肯定。而不应联系作者私人生活问题,去贬低它客观存在的审美好处。
“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取次花丛懒回顾“。自我信步经过“花丛”,却懒于顾视,表示自我对其他女色已无眷恋之心。这种心境绝不是一般的“万花丛中过,片叶不粘身”那种潇洒做作与虚伪,而是情到深处,万念俱灰的真诚。为什么会这样呢?末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体现了诗人亡妻之后的孤寂情怀。元稹生命精修佛学,尊佛奉道。“修道”也可明白为研习品行学问。诗人思妻之情深厚,无法解脱,于是寄托于修道之中。其实,“半缘修道”也好,“半缘君”也罢,都表达了诗人的郁郁情绪,其忧思之情是一致的。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感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以前沧海”,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感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以前沧海”,还可比喻以前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比较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构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以前沧海难为水“,对我而言则是:曾读此诗难为诗。它把人对某种生死之恋的刻骨铭心写绝了。
沧海之后,再无水了,那该怎N办呢?人总不能在无水的海岸上坐以待毙吧。
或许有两种可能。
要N在记忆之海Y继续沉浸,在往事Y打捞珠贝,打捞沉落的星光月光,直到那昔年的沧海也将自我渐渐淹没。
要N在生存之岸上重新开掘深井,以新的水源浇灌生存的荒漠,或许,当井水映照出汲水人的倒影,也会令他想起被沧海收藏的那些日日夜夜?
性命的水域就这样得以延续。
而记忆Y波光重叠著波光,倒影重叠著倒影,使人生有了繁复的层次和密度。
爱的体验是如此,人生的其他体验是否也是如此?
读了一本十分感人的好书,你真的不想再读那些没有灵魂的轻薄之书了。
登五岳饱览山水之胜,你内心Y满是奇峰深谷,你还想再看那些被众人的鞋踩踏得不成样貌、毫无野性和灵气的商业之山吗?……
感情、读书、揽胜、交往……都会有近似的体验。
沧海,太浩瀚、太深邃、太苦涩;沧海,几乎就是无限”,就是性命与情感的极境。
因此,大部分人并未到过沧海,更没有到达沧海深处。
顶多只是远远地想像过沧海:可能是很大很深吧?
或者站在海边看了一眼大海:果然是很大很深的。
或者在退潮的海滩上拾几枚贝壳。
没有真正经历过沧海,因此,对水就不挑剔:咸水是水,淡水也是水,深水是水,浅水也是水,清水是水,浊水也是水。
以前沧海,再也见不到水,是圣者的苦爱。
未经沧海,到处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气。
“以前沧海难为水”,我又觉得,以前到过沧海深处,记忆Y灌满海水的人,当他上岸,当他回过头来,会不会看见那一汪不显眼的、清清淡淡的泉水?或许清淡清澈的泉水,也能让他领略到另一种仁慈,另一种福气?使他陷於绝境的人生获得拯救?
何况,“除却巫山不是云”,也是能够再商量的,巫山上的云是最纯洁美丽的,而且有著神话的色彩,倘若把所有的山都看做神山,那N每一座山上升起的云都是神话的云,美丽的云,她们缭绕著孤独的山峰,填补并装饰了天空的巨大空虚,而且,借助风和气流的酝酿,她们会降下雨,降下雪--
雨和雪会化做天下的好水。
正是:
以前沧海仍有水,
除却巫山也是云。
以前沧海,能深刻明白沧海其意的人,当他上岸,当他回过头来,当他看见一汪不显眼的、清清淡淡的泉水,依然会领略到一种自然、一种性命、一种单纯的美。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尘世间一颗小小的沙砾,自有沙砾的世界;性命中一朵浅浅的鲜花,自有鲜花的天空。钟爱生活的人,会在沙的世界里会在花的眼光中咱们看到自我看到世界。
以前沧海难为水,难的是以前沧海却没有把沧海装在心中,难的是以前沧海只是以前却无细品。以前沧海难为水,难的不是再也见不到如此浩瀚深邃的大海,难的是不能明白滴水的含义。
也许,以前沧海难为水,百年心事归平淡。这才是人生的又一重境界!
篇5:半日清欢一世缘散文
半日清欢一世缘散文
就在这个长满故事的季节,没有准备的来到你面前,你安静微笑,不语默然,只看着我像孩子一样任性玩耍,不会想起这个年龄女人应有的端庄文雅。何必呢?红尘行走,总会乱花渐迷眼,今日不如解下行囊将疲惫重重卸下,一颗心亦变得澄澈柔软,如儿时飘在风中的裙角,飞蝶起舞翩翩然。不说旧事,不惹闲愁,只允许我偷得半日闲在你怀里虚度清欢,看山水闲云,寻三分流水,二分尘土,或者对着如镜的天空静静地发傻,亦不问那只不知名的鸟儿为何在枝头独自婉转,如清宁梵音在耳边回旋,那一片落叶为何打着转儿悄悄跌落,是否前世的那只失落天堂的断翼蝴蝶?还要忙着去探望接天地之灵气势如虹的盘山蛟龙,陪伴它的可是一路芬芳到天涯的万山红,开得花深似海热闹依然?
似是握住风儿的`手任意涂鸦,山下,绿意漫天,春意已阑珊。山上,一丝寒意沁心头,眼前分明散落着积雪点点,似乎早已忘记那匆匆流年,一任岁月的风雨,不惊不扰。那一定是因了柔肠半寸吹不散,春风不度愁白了头吧?石与水的爱恋时时刻刻忘情表演,青石崖下,烟雨亭边,痴痴缠缠里将春意肆意泼洒,为今生的每一段相遇,惊喜,凝眸,擦肩过,恰一路欢歌,走过生命交融的欢喜。云水相望,就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不来,我不老,千年守候,深情相约,心事深深浅浅终化作彼时的风轻云淡。而那一道看似总也不到头的野径,只是不疾不徐,不多不少地横在脚下,隔着光阴的墙,闻着风中的淡香,想那个缓缓归的人牵着谁的素手,在光影交错间又散散淡淡书写着怎样的前尘过往?
隔着重重山,悠悠水,一支素笔,半笺墨香,将这一程山水半日清欢装点在眉间心上,从此云水过往,意味长,因为懂得,念念不忘。当流光洗白了所有印记,我亦把你精心地安放在心的最中央,如花开留香,在流过的心海徜徉。
窗外芳草斜阳,在这个被春风将要吹走的五月末梢,时光不浓不淡,亦不近不远,低眉试问,是否,亦有思念的花儿正越过季节的眉眼羞答答的生根发芽,只等风吹过,看它呼啦啦地开成一片你我的桃花源?
篇6:只取尘间半盏缘的情感散文
只取尘间半盏缘的情感散文
清寒的季节,凉意入心,那些点点滴滴的烟尘往事,就在低头的刹那涌起。看茶叶在水中舒展翻舞,心绪仿佛也浸在水里。念随心起,一念在茶,一念在心。我知道,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淡然,一种随遇而安的淡然。
一缕红尘的暗香,穿越时光的长廊,与清风相合,曼妙成一首岁月心曲,从此,光阴岑寂,云水相依。喜欢一种心境,是清简如水,喜欢一种生活的颜色,是淡然如云。犹如一江秋水,隐去了无言的`落红。
生命中来来往往的擦肩,梦幻一般,一个个霎那,像凤吹稚活,像水漫蚁穴,一瞬间便缘生缘灭。
奔走的年华匆匆,故事的来去不断,一如那些错开的相遇,总是承载不住时光的痛,却又留下了记忆的红。漫步小镇的街道,宁静里透出阵阵慵懒的气息,轻轻走过路的两旁,思绪停顿在心的沿岸,我用深情呼唤着记忆,努力的感受着四周的风景,只是脑海里期待的画面一直没有出现,似乎这个地点留下的时间和痕迹,早已远去的找不到一丝线索,记忆的微笑逗留在昨日的屋檐下,总是不愿散去。是否,被遗忘的方向,再也找不回曾经的所有?
往事,在旧去的年月里,更换了模样。记忆的残存里,物非人亦非。许多人,许多事,梦着就好,倘若贸然唤醒,不但惊扰了别人的平静,更搅乱了自己的安宁。岁月匆匆的河岸,依稀见到旧年的模样,那些流失在岁月里的一些人,一些事,都在流沙河中渐渐失去了原有的色彩,暗淡无光,点点斑斓也纷飞在经年之外,该用怎样的颜料,涂抹这季的风景?
月上弦,彼岸花开,天地含情,月下弦,繁星半坠,落花无情。人生路上,风景迭换,如花开,终究逃不过凋谢的归宿。我知道;即使所有的繁华都融入了梦中,醒来后,也不过是一场盛世的虚幻,当经历的时光被斩断了回路,记忆就再也无法连接到起点。一生当中,总有一些人原本只是生命里的过客,后来却成了记忆里的常客。是是非非的凡尘里,梦一般的碎落,风一样的无痕。
有些人,一个转身,即是天涯遥远。红尘辗转中,若在哪天又不期而遇了,我会以最洒脱自然的姿态与之相见,希望你也要做到身心坦然,不必耿耿介怀……一如季节更替,荣枯自觉。我只取尘间半盏缘。
篇7:半纸书笺,轻染一段素缘作文400字
半纸书笺,轻染一段素缘作文400字
“簪话,绾发,画眉,再饮盏四月的海棠花茶;扼琴,对弈,泼墨,再听一场旧戏台上的轻唱。”
这是唐风宋雨印记在我们脑海中的影子,也是我们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所追寻的一段简静时光。
追寻的路上,我们曾遇上了蘸墨浅书的王羲之,他曾在《兰手集序》中写道:“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原来,风雅往事不曾离去,它们落脚在那些陈迹古物中,沉眠千万年,等待有缘人和它们共度一段花月锦年。
所幸,坚洁如玉、滑如春水的澄心堂纸在浸满艾香的南唐四月间遇上了李煜。从此,它见证了一代词帝的半世风光,半世浮沉;
所幸,梅花银簪在红尘滚滚里邂逅了如水如云的素心女手。她低眉浅笑,让那只梅花银簪如一朵茉莉悄悄摇曳在发间,走进谁的一帘清梦;
所幸,那身明丽而婉约的.石榴裙遇上了那个骑着桃花马、曼妙笑春风的女子,她身后是随风而起的石榴裙,开在帘幕重重间,落在繁花深深处……
应该就是这样,所有尘封于陈迹古物里的良辰美景将在红尘闹市里、青山白云间被有缘人唤醒,然后人和物为伴,把这份缘再谱成一段烟霞往事,揉碎桃花红满地,成为你我眼中的花月锦年。
篇8: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全诗翻译赏
李白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译文:
风送荷香,充满水殿,沁人心扉。吴王在姑苏台上豪宴。
吴王的爱妾美如西施,醉后艳舞,娇柔无力。舞毕,笑着醉倚在东窗下的白玉床上。
主要成就:
诗歌
综述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 缘-诗歌
★ 缘抒情散文
★ 诗歌:惜缘
★ 书香缘作文
★ 师徒缘散文
★ 演讲稿-书缘
★ 刘半农的诗
★ 大学生活“半”
★ 半命题作文假如
半缘修道半缘君全诗(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