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家交友思想及其教育意义

时间:2023-06-29 03:39:11 作者:qwertasdfgzxcvb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qwertasdfgzxcvb”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试论儒家交友思想及其教育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试论儒家交友思想及其教育意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试论儒家交友思想及其教育意义

试论儒家交友思想及其教育意义

孔子及其儒家的交友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交友思想包括交友的目的.、朋友的选择、朋友间的学习方法以及朋友间的相处原则.其中的许多内容极富教育意义,对于我们今天仍不无借鉴.

作 者:常国良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MUSI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2002 “”(1) 分类号:B222 关键词:孔子   儒家   交友思想   教育意义  

篇2:儒家伦理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伦理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伦理哲学,是以仁(人)为本的人生、社会哲学.儒家把仁与礼紧密结合,儒家德治实质是礼治,仁学实质是礼学.至宋明理学,形成了系统深邃的儒家“心性之学”.对儒家伦理哲学经剔除糟粕,扬弃、改造,可发见其中蕴含的具现代意义的哲学智慧、人文精神.儒家的忠恕,把个人与他人与国家社会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蕴含的爱国主义、整体主义思想;儒家的.中庸哲学,蕴含的追求真善美结合的理想人生社会境界;儒家重义伦理价值观,注重道德对人生、社会发展的作用,所有这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均有明显积极意义.

作 者:谢树放 李玉琴  作者单位:南京经济学院,社科部,江苏,南京,210003 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1 22(6) 分类号:B222.05 关键词:仁学   礼学   心学   忠恕   中庸   重义   现代意义  

篇3:位在儒家学说中的意义

位在儒家学说中的意义

<周易>中提出了“位”的.观念,“位”不仅仅在于其在卦爻中的抽象性,更重要的是它在整个儒家学说中的社会意义.“有位”使儒家的政道与治道具有了其正当性与合法性,“得位”在于对“时遇”的灵活把握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守位”是儒家以人道治国,推行仁政及维护社会秩序的理论依据.

作 者:高青莲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刊 名:理论月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MONTHLY 年,卷(期):2006 “”(2) 分类号:B222 关键词:位   有位   得位   守位  

篇4:儒家人文精神的现代意义

儒家人文精神的现代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儒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及其要旨,然后论述了儒家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积极作用,认为儒家人文精神仍然有不少合理的因素可以为现代社会、现代人所继承和借鉴,为现代文明服务.

作 者:龚平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经济系,四川,南充,637002 刊 名: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4 “”(4) 分类号:B222 关键词:儒家   人文精神   人本意识   和谐意识   优患意识   力行意识  

篇5:儒家义利观的生态意义

儒家义利观的生态意义

当今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之一是由于人们只讲局部利益、不讲整体利益及只讲眼前利益、不讲长远利益的片面的利益观所导致.儒家整体利益重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重于眼前利益的义利观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好上述利益关系,确立辩证的利益观,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一定帮助.

作 者:夏显泽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马列部,云南,曲靖,655000 刊 名: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UJI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4 23(5) 分类号:B82-058 关键词:儒学   义利观   生态环境问题  

篇6:儒家内圣外王个人修养方法及其借鉴意义论文

摘要:

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特征,不仅对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重塑新的理想人格以及培育良好的个人修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篇7:儒家内圣外王个人修养方法及其借鉴意义论文

一、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渊源及特征。

“内圣”是指人通过自身的心性修养所达到的一种高尚境界;“外王”是指人的心性修养的外在表现,即把人的主体修养推广到自身以外的社会领域。孔子所说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中“修己”是“内圣”,“安百姓”是“外王”。“圣”是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的人格就是“圣人”。而主体一旦达到仁、圣的精神境界, 必然要释放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见之于政治实践, 成就“外王”事业。这种“外王”事业, 以“博施济众”为极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将它树立为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外王”实为“内圣”的延伸和展开,“内圣”与“外王”互为表里, 相辅相成, 其最高境界是合而为一的。

“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体系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其实质是高度推崇道德人格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呈现,强调主体的道德人格是一切社会价值创造的终极源泉。按照儒家的正统观念,君子只有潜心于道德人格的修养磨练,将道德实践的经验内化到主体的心理结构之中,使主体逐步凝聚、积淀起一种强有力的道德精神力量,完成“内圣”的实践功夫,才谈得上人之为人的价值尊严,才谈得上通过社会实践,将自我内在的人格力量外化于世俗社会的价值创造之中,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大抱负。

儒家的“内圣外王”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儒家很重视人的社会本性。个人不脱离社会群体而生存,而要生存, 就必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正是建立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这一理想人格乃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自尊自爱与敬人爱人的统一。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尊敬爱戴的'需求, 在儒家看来, 其前提是尊重和爱护别人。正如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而敬人爱人又必须从自尊自爱做起, 故荀子说:“仁者自爱”。第二, 自我满足与满足社会的统一。孔子说:“夫人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立、己达是起点, 立人、达人是归宿,满足自己也要满足他人才是仁者情怀。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人的个人价值只有转化为社会价值,才更有意义,社会价值的实现也就是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内圣”即是进行道德修养,成就圣贤人格,“外王”则是从事道德实践以建功立业。加强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是做人的根本,是建功立业的条件,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内圣外王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产生积极影响。

一方面,传统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人格体现成己成物的价值取向,可以克服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在“工具理性”猖獗的现代,现代人价值失落,人际关系冷漠,利己心膨胀,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从而导致人们精神家园的丧失。针对这些弊端更需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调整与制约当今人们的心态。而且,这种修身养性、内圣外王的人格体现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它有助于克服现代人的消极悲观情绪。

另一方面,儒家“内圣外王”人格体现了自我满足与社会满足的统一。只有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也能满足别人的需要,才是仁者胸怀。内圣外王的思想突出了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且把社会价值看得更为重要,这一价值取向可以矫正现代人过于自私自利的心理,对于现代人由于“精神空虚”、“人生意义失落”而引起的沮丧、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对于提高现代人的道德心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对当代人形成良好个人修养的借鉴意义

首先,儒家“内圣外王”思想主张人对人的承认、施予及肯定,通过爱人而达到社会和谐统一,避免对立与对抗,对当代人有重要影响。当前,很多人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思潮的影响下,变得自私、思想狭隘,追求自我奋斗,信奉“人都是自私的”,通过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学习,使其与现代人道主义相结合,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创立一个以爱换取爱、以信任换取信任的社会大环境,对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遏制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无限膨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次,儒家“内圣外王”思想有着重要的示范影响作用。“内圣外王”就是正己才能正人,修己才能修人。孔子就是以极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深深地征服了他的学生。人本身就是一个榜样,只有使自己成为典范,才有说服力,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必然会感染他人、教育他人,激发起他人内心的道德意识,进而使他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往、学习、效法。在当代如果人人都注重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就具备了榜样示范的作用,就会带动周围人相互学习,从而改善不良的社会风气。

最后,儒家“内圣外王”理想提倡忧患意识和献身精神。儒家人格的忧患意识表现出的是一种爱国情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的责任感与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具备了思想上的忧患意识,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奉献精神。学习儒家理想人格的忧患意识和献身精神,使我们主动把自我与社会责任、义务联系起来,在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和危难之际,激发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处处以大局和国家民族为重,关心他人、爱护群体的高尚品质。

诚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模式并非十全十美, 而是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在道德理想上要求“内圣”与“外王”统一, 而在现实生活中二者往往又是相互分离的。即“内圣”未必能够“外王”,“外王”也未必就是“内圣”。从总体上看,“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模式是以“内圣”为基点建构起来的, 这就使其在理想人格的设计与塑造上往往过分强调心性修养和道德素质, 而忽视人格中科学文化修养和科技素质。同时,它忽视或排斥劳动这一人格要素,这就决定了这一模式是不健全的。但不容否认,它在理想人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文化方面使全民族逐渐认同、趋于一致,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尤其是其中自强不息、积极有为、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天下一家”的博大精神, 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 我们对于这一传统的理想人格模式应加以批判地吸收和改造, 使其在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孔丘。论语[M]。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孟轲。孟子[M]。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

[3]田勤耘,罗家祥。“内圣外王”与民族精神的建构,2006。

[4]杜喜荣。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2006。

[5]李斌。儒家的人生哲学与理想人格。2004。

篇8: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身心和谐思想主要包括:身心合一的身心观,知、仁、勇统一的全面发展观,身心性命双修的`修养观.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自我身心和谐.这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自我身心和谐,才能安顿生命、培育精神;自我身心和谐,才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创造力.

作 者:罗林 陈斌 LUO Lin CHEN Bin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刊 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7 25(5) 分类号:B222 关键词:儒家   身心和谐思想   现代意义  

篇9:论儒家死亡观及其现代意义

论儒家死亡观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死亡观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死亡观的流变.儒家死亡观一方面重生轻死,而另一方面又十分注重厚葬,这反映了儒家对死亡理解的`矛盾性.研究儒家的死亡观,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看待死亡,树立生死辩证统一的观点,提高生存质量和实现生命的价值,有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

作 者:周德新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思政课部,湖南,常德,415000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MAGNIFICENT WRITING 年,卷(期):2007 “”(9) 分类号:B222 关键词:儒家   死亡观   现代意义  

篇10:浅析教育管理中的思想教育意义论文

教育管理是指管理主体依国家法律法规,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教育参与者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人才成长的有序过程。教育管理中的思想教育,就是要确保整个教育过程的政治合格,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和落实,确保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合格。从教育管理的基本定义可以看出,教育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教育管理的客体是教育参与者和教育资源,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思想教育对于教育管理来说具有方向性、指导性、保障性的特点。

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思想教育教案范文

思想教育心得体会

试析“仁”在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总结

学生思想教育总结

交友自我介绍范文简短

交友信 范文

教师的思想教育的总结

解放思想教育大讨论体会

试论儒家交友思想及其教育意义(通用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试论儒家交友思想及其教育意义,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