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梦回大唐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的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的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答案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 :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篇2: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答案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 4.元方入门不顾( )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篇3: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答案
一、1.放弃 2.同“否” 3.拉 4.不回头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那朋友 太丘 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篇4:《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1、(4分)(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2、(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有感
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文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文中那个仅仅七岁的元方是那么的聪明机智,反应是多么的灵敏,并且他还很有礼貌。从中我获得许 许多多的启发。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起出行,但那个人没有按时来,陈太丘就先走了,过了一会儿,他的朋友到了,就问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陈太丘去了哪里?陈元方回答道:“父亲等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来,已经离去了。”这个人听了大怒,骂起陈太丘来,陈元方就回答道:“你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见面,中午不到,这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边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我认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这样,学习元方的聪明,可以做到反映灵敏。我相信,只要下定决心去努力,那么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聪明机智这一点,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一名值得让人学习的人!
陈太丘与友期中心思想
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
篇5:《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仔细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下列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下车引之( )
④入门不顾(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本文可以看出陈太丘的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元方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元方/入门/不顾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拉
④回头看
3、①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后那朋友才来。
②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4、言而无信却又无礼的人,自己失信,却怪罪别人,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意对即可)
5、是一个聪明懂道理的孩子,品格正直不阿。(意对即可)
6、略。(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篇6:《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期日中 期 __________ (2)去后乃至 乃 __________
(3)尊君在不不 _________ (4)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友人的无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礼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分)
小题4:学习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做人道理?请结合短文或实际,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期:约定 乃:才 不:通“否”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小题2:略
小题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友人惭,下车引之
小题4:做人要重礼守信,围绕这一点谈
小题1:
试题分析:“期”在古文中有“相约”“时期”“期望”的意思,“乃”在古文中有“于是就”“才”“却”“你”等含义,“不”通“否”,表疑问,“家君”,是自称其父,“令尊”是敬称别人父,要注意区别。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把“期”与“日中”解释好即可,期:相约,“日中”,本意为太阳在中天,意为“中午”。第二句把“引”与“顾”解释清楚即可,引:拉,顾:回头看。
小题3:
试题分析:从有关“友人”的言行和元方的态度的文字中摘引即可,注意要用文中的原话,不能自己概括。
小题4:
试题分析:紧扣文章“诚信”这一中心思想感想,结合文意,即用文中的情节说明,结合实际,即用生活现象说明。
篇7:《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怒看,暴走监。
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期日中,期 已去,去() 引之,引() 友人惭() 尊君在不,不()
2.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和( )两点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
3.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期日中,期(约定) 已去,去(离开) 引之,引(拉) 友人惭(惭愧)
尊君在不,不(通否)
2.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无信 )和( 无礼 )两点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感到惭愧,拉元方的手,想讨好他)。
3.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讲诚信 )。
篇8:《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聪明、机智的孩子。(意思对即可)
篇9:《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相委而去(2)入门不顾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小题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和“”两点反驳。(2分)
【小题4】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1)委:丢下、舍弃
(2)顾:回头看(每空1分)
【小题2】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补全省略1分,扣住重点字词“去”和“乃”,其他意思通顺即可。(1分)
【小题3】无信无礼
【小题4】示例:表现了他的聪慧明理。(可从聪慧、有胆识、个性直率、懂礼识义等方面任选两点回答)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顾”“委”需要学生课下重点总结常考到的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中”“乃”“至”的含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文段,答案锁定在:“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4】
试题分析:从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的答案(通用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