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读书名言有哪些

时间:2023-07-26 03:34:50 作者:喝奶小能手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喝奶小能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朱熹的读书名言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朱熹的读书名言有哪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朱熹读书名言

古人读书名言,值得借鉴!

1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2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5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6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7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8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篇2:朱熹读书名言

1、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4、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5、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6、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8、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9、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0、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11、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12、读书不可以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

13、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 14、渐渐向里寻那精英处。

15、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功夫,如何得?

篇3:朱熹关于读书名言

1.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某尝以为宁详毋略,宁不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

2.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3.《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5.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6.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7.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四书集注》

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

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

10.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近思录》

篇4:朱熹有关读书名言

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4.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

5.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6.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朱熹

7.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朱熹

8.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朱熹

9.心统性情者也。——朱熹《近思录》

10.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朱熹《近思录》

篇5:朱熹关于读书名言

1.师严道尊,教乃可施——朱熹

2.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朱熹

3.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6.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朱熹

7.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朱熹

8.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9.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1.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2.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13.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14.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1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17.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8.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19.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20.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1.忆秦娥梅花发,寒梢挂着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22.心平则气自和。——朱熹

23.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24.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朱熹

25.俱收并蓄,待用无遗——朱熹

26.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朱熹

27.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朱熹

2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9.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30.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31.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

3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语录

3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34.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5.活到老,学到老

36.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3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41.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42.观书亦须从头循序而进,可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4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4.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45.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4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4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8.水调歌头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空余千丈危石,高插暮云端.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49.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

50.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51.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5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3.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54.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

55.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

56.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篇6:朱熹有关读书名言

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2.菩萨蛮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3.鹧鸪天脱却儒冠着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生羽翼,上烟霏,回头祗见冢累累.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5.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6.满江红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过里社,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7.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8.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9.读书不可以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

10.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11.渐渐向里寻那精英处。

12.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功夫,如何得?

13.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朱熹《朱子语类》

14.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熹《朱子全书》

15.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

16.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朱熹

17.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1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0.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

21.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朱熹《范纯仁语》

22.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23.蹉跎莫谴韶光老。——朱熹《四时读书乐》

2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26.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朱熹《近思录》

2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2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9.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朱熹

30.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31.心统性情者也。——朱熹《近思录》

32.“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四书集注》”

33.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朱子全书》

34.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

35.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3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7.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38.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

39.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朱熹

40.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篇7:关于朱熹读书名言

1) 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 ——朱熹

2) 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 ——朱熹

3) 心平则气自和。 ——朱熹

4)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

5) 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6)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 《劝学诗》

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

8)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朱熹 《四书集注》

9)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朱熹 《近思录》

10)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朱熹 《朱子语类》

11)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朱熹 《朱子全书》

12)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

13) 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 ——朱熹

14)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

15)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 《春日》

16)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17) 四书五经之所以能获得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封建社会人们安身立命、治国齐家、交往相处的法则。 论语的”仁者爱人“宣扬的是忠恕;周易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的是坚韧;诗经 教会人们感受和抒发;尚书 教会人们开拓和创新 礼记 是人际关系的准绳;春秋 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朱熹 《四书五经》

18) 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 礼记 中的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汇集一起刊刻,合称 四书。再加上 先秦的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朱熹 《四书五经》

19) “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朱熹 《论语集注》

20)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 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 ,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 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朱熹

篇8:关于朱熹读书名言

1) 为学读书,须是耐烦。 ——朱熹

2)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朱熹

3)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朱熹

4) 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 ——朱熹 《论语集注》

5) 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朱熹 《朱文公集》

6)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朱熹

7)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朱熹

8)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朱熹

9)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

10) 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朱熹

11)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朱熹 《宋名臣言行录》

12) 志者诗之本也 ——朱熹

13) 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 ——朱熹

14) 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 ——朱熹

15) 朋友,以义合者。 ——朱熹

16) 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 ——朱熹

17)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18)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朱熹

19)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朱熹

20)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朱熹 《朱子家训》

篇9:关于朱熹读书名言

1)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朱熹

2)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朱熹

3) 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 ——朱熹

4) 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 ——朱熹

5) 十年浮海一身轻, 归对梨涡却有情。 世上无如人欲险, 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6) 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7)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

8) 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朱熹

9)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朱熹

10) 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朱熹

11) 师严道尊,教乃可施 ——朱熹

12) 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 ——朱熹

13) 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 ——朱熹

14) 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 ——朱熹

15) 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 ——朱熹

16) 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朱熹

17)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18)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朱熹

19)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朱熹

20) 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朱熹

篇10:朱熹名言关于读书

1)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朱熹 《近思录》

2)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朱熹 《朱子语类》

3)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朱熹 《朱子全书》

4)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

5) 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 ——朱熹

6)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

7)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 《春日》

8)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9) 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朱熹

10) 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朱熹 《范纯仁语》

11)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

12) 蹉跎莫谴韶光老。 ——朱熹 《四时读书乐》

13)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14)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

15) 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朱熹 《近思录》

16)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17)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18)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朱熹

19)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

20) 心统性情者也。 ——朱熹 《近思录》

朱熹的读书名言精选

朱熹经典名言参考

朱熹经典名言

朱熹名人读书的名言

朱熹的名言名句

读书名言

读书相关名言

读书经典名言

朱熹晚年思想

小学读书名言

朱熹的读书名言有哪些(整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朱熹的读书名言有哪些,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