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衹偽伱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朱熹名言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朱熹名言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朱熹名言
关于朱熹名言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2、礼即理也。
3、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4、活到老,学到老
5、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6、朋友,以义合者。
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8、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2、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3、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4、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15、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6、胸怀坦荡,正大光明。朱熹名言
17、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名言
1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20、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1、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22、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23、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24、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25、百学须先立志。
26、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篇2:朱熹名言
朱熹名言精选
●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 礼即理也。
●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 活到老,学到老
●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 朋友,以义合者。
●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 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 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朱熹名言
篇3:朱熹经典名言
朱熹经典名言汇总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4、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
5、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6、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7、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8、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1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4、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15、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16、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
1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18、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9、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20、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21、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22、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于人君正心术以立纲纪。
23、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2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5、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
26、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2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8、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篇4:朱熹经典名言参考
朱熹经典名言参考
·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 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 礼即理也。
·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朋友,以义合者。
·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 活到老,学到老
·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 百学须先立志。
·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 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 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 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 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 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 女,毋计厚奁。
·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 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 ,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 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 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 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篇5:朱熹励志经典名言
1、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2、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3、师严道尊,教乃可施。
4、心平则气自和。
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8、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之。
9、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
10、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
11、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2、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
13、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14、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15、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6、俱收并蓄,待用无遗。
17、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18、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9、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20、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21、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22、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23、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
24、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
2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26、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27、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28、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
29、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
30、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31、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32、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
33、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34、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
3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36、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
37、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38、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3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0、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41、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4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43、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
44、朋友,以义合者。
45、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46、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47、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48、为学读书,须是耐烦。
49、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50、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51、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52、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
53、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
5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5、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5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57、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58、百学须先立志。
59、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60、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篇6:朱熹读书名言
古人读书名言,值得借鉴!
1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2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5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6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7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8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篇7:朱熹名言有哪些
朱熹名言有哪些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礼即理也。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活到老,学到老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朋友,以义合者。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篇8:朱熹名言名句
1、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朱熹
2、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3、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朱熹
4、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功夫,如何得?——朱熹
5、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朱熹
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7、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
8、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朱熹
9、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10、让者,礼之实也。——朱熹
11、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于人君正心术以立纲纪——朱熹
12、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某尝以为宁详毋略,宁不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朱熹
13、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
14、观书亦须从头循序而进,可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朱熹
15、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16、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7、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朱熹
1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19、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20、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朱熹
2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2、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23、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朱熹
24、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朱熹
25、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朱熹
26、渐渐向里寻那精英处。——朱熹
27、你认为是炮弹的,在宽容慷慨、气——朱熹
28、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9、保初节易,保晚节难。——朱熹
30、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32、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朱熹
33、狂热存在于你忘却的目标时的加倍——朱熹
34、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熹
35、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36、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朱熹
37、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朱熹
3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
39、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朱熹
40、天下事,坏于懒于私——朱熹
41、凡人便是生知之资,也须下困学勉行的工夫方得。——朱熹
42、不学便老而衰。——朱熹
43、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朱熹
44、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45、仁之发处自是爱。——朱熹
46、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47、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朱熹
48、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49、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5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朱熹
篇9:朱熹的名言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朱熹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朋友,以义合者。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 朱熹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朱熹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 朱熹
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 朱熹
★ 朱熹经典名言参考
★ 朱熹经典名言
★ 朱熹的名言名句
★ 朱熹晚年思想
★ 朱熹观书有感
★ 传承朱熹文化征文
朱熹名言有哪些(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