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缘石及边沟有哪些相关介绍?

时间:2023-08-05 06:40:18 作者:咳壳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咳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路缘石及边沟有哪些相关介绍?,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路缘石及边沟有哪些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路缘石及边沟有哪些相关介绍?

路缘石及边沟有哪些相关介绍?

路缘石设置功能:确保行人安全,进行交通引导,保持水土,保护种植,区分路面铺装。路缘石可采用预制混凝土、砖、石料和合成树脂材料,高度为100-150mm为宜。

区分路面的路缘,要求铺设高度整齐统一,局部可采用与路面材料相搭配的花砖或石料;绿地与混凝土路面、花砖路面、石路面交界处可不设路缘;与沥青路面交界处应设路缘,

边沟是用于道路或地面排水的,车行道排水多用带铁篦子的L形边沟和U形边沟;广场地面多用蝶形状和缝形边沟;铺地砖的地面多用加装饰的边沟,要注重色彩的搭配;平面型边沟水篦格栅宽度要参考排水量和排水坡度确定,一般采用250-300mm;缝型边沟一般缝隙不小于20mm。

篇2:路缘石的施工要点有哪些?

路缘石的施工要点有哪些?

1.路缘石在基层、封层分段完成后开始施工,以保证在上基层施工前完成;路缘石采取滑模施工的方案,

2.施工前将下承层清扫干净,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正确放样路缘石平面位置,在放样与标高测量后,通过挂线的方式标出顶面设计标高,

3.按要求拌制好砼,运至现场滑模前不超过3小时,全线砼搅和点选择应多处,保证砼的尽量短距离运输;

4.发动路缘石机,左前轮对准墨线,均匀地将拌和料铲入料斗,机械开始滑模施工工作;

5.成型好的路缘石,每间隔10M采用手锯人工切割伸缩缝;

6.用毛刷将成型好的路缘石上零散的混凝土颗粒予以清除;

7.覆盖、洒水养生7天以上。

篇3:介绍辽宁老边沟的导游词

大石湖湖光山水,手挽清风,大石湖风景区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徜徉景区内,山岭绵延、林川浩瀚、岩峰高耸、山花烂漫、巨石遍谷、枫叶满山、泉水涌流、飞瀑如帘。其地质构造形成于4 亿年前的地壳变迁和造山运动,使得这里山凸谷凹,峰奇石怪。可谓是“秀雅巨石川,神奇万象谷,生态绿洲别有天,人间仙境大石湖。”当你走遍这以“龙潭圣境、神奇山水”而称著的大石湖风景名胜区,便会被这里山光水色而渲染的五彩缤纷所迷恋,被这里神奇奥妙所带来的无穷魅力而感叹。

老边沟灵动秀美

老边沟景区西部连着大石湖景区,其名字缘于明王朝为防御女真人侵扰而修筑的“柳条边”或“边墙”。进入老边沟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涌动的河水,蜿蜒奔泻。河水遇陡峭之处如幔如帘,垂悬成瀑;遇平缓之处如渊如镜,平稳成湖。水中奇石林立,大小不一,相隔相衔,错落无序,水石相趣,呈现出“水似练,石如磐,石不转,水在流”的奇异景观。水在石上飞流,叠加之处水落帘帷,平缓之处水稳成潭。两岸山岩掩映,枝叶低垂,整个河谷秀美又不失灵动。

山水交融,湖光倩影,放眼望去,大石湖-老边沟风景区就像是一副巨大画卷,需要你慢慢舒展,仔细推敲,细细聆听画卷中所演绎的精彩 篇章,感受每个音节的跳动……春游花海走林间,夏挽清风避酷炎。秋赏枫姿疑画境,冬跋雪岭涉冰川。

一首“四季游”,道出了大石湖(老边沟)风景区的旖旎风光。当你走遍这以“龙潭圣境、神奇山水”而称著的风景名胜区,便会被这里山光水色所渲染的五彩缤纷而迷恋,被这里神奇奥妙所带来的特色魅力而感叹。

在秋风染醉的峡谷,静听秋语呢喃,掬一捧溪水,望树隙阳光,留满山相思;静看云卷云舒,笑观叶红叶落,一抹翠绿,一片金黄、一袭鲜红、一缕情思,装点金秋浪漫、托起瑰丽的梦,用浪漫把秋日恣意渲染。

辽宁四季分明,其中,秋的色彩最为缤纷。辽宁的秋天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把层林染尽。辽宁的秋是一个让人留恋的季节,天气不冷不热,就连秋风路过的地方,也是五彩斑斓、分外怡人,就像苏轼写给朋友刘景文的诗句那般美妙绝伦:“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时光如梭,转瞬间,辽宁的秋已渐渐远去,不知,那些发生在秋天的有关枫叶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是否还能忆起那如画的风景……秋天,大石湖-老边沟的枫叶美得令人惊叹,五彩的枫叶,把大石湖-老边沟风景区装点得分外迷人。满山的红枫、绿树、奇石、清澈的溪流,绘制出一幅秋日的唯美画卷。红、橙、黄、绿满覆山间,伴着涓涓的流水,所有的景色一一展现在游客眼前,为游客描绘这大美秋色。

如果说把秋比作一只精美的酒杯等待着佳酿的倒入,那么大石湖-老边沟就是辽宁这个秋季最香醇的美酒,甘甜可口,芳香四溢。今秋,大石湖-老边沟风景区被游客评为辽宁最美的四大赏枫地之一。峰峦叠起的群山、清澈见底的湖水、绮丽多样的枫叶,大石湖-老边沟风景区似乎凝聚着整个秋天的美好。

大石湖-老边沟风景区是中华枫叶之路、辽东走廊、本溪旅游大环线上的一个重点旅游区,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乡。根据资源分布及景物构成状况,被划分为两大风景区,六大游览区。即大石湖风景区,包括五龙湖、冰凌峡、木兰谷三个游览区;老边沟风景区,包括拥硌河、巨石川、万象谷三个游览区。风景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容,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织。且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吸引力大,可游性强。

大石湖-老边沟风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7%,有木本植物、草本植物1000多种。秋季,满山枫叶如花,层林尽染,姹紫嫣红,整个风景区成为一个红叶流丹的世界。漫步于林中,伴着万物的呼吸声,凝望着那令人心醉亦心碎的落叶,万籁俱寂,一切都安谧得如同某个遥远的童话。大石湖-老边沟似乎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景区内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那五彩缤纷的枫叶,让游客仿若置身于世外桃源,远离尘世的纷扰,在景区内只有秋日的美好。

大石湖-老边沟两大风景区相距约6公里,两景区以东顶峰为交汇点,以石峰岭为交界线,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总体风貌是“大石湖神奇,老边沟秀美”,可谓是“龙潭圣境,神奇山水”。主要特征是:高峰林立插云天,巨石簇拥遍山川;水如玉带缠绕,湖瀑次第相连;迷人秋叶落,红枫秋争艳;遗址古迹垂青史,典故传说伴奇观。尤其是秋季,大石湖-老边沟的风景更加醉人。阳光洒在红彤彤的枫叶上,整个风景区都变得梦幻起来。

婉约神奇的大石湖

秋季的大石湖更显得妖娆。巧带妆容的枫林映衬于大石湖的碧水之上,呈现着一种绚丽的华美。大石湖的秋天,少了一份春、夏的青涩,更多的是属于秋的雅韵。每片或红、或黄、或翠的枫叶,似乎把那些发生在大石湖里的故事向游客娓娓道来。走在大石湖风景区内,秋风拂过,火红的枫叶翩翩起舞,纷飞于枝头,或落在蜿蜒潺潺的溪流之中,形成红色的漩涡,婉转迂回,演奏着红叶交响曲;或落于长满青苔的青石板上,红与绿、动与静、虚与实的对比,凝固成了一幅油画小品;更多的红叶则是拥入了大地的怀抱,慢慢褪去如荼的色彩化作春泥。

走在片片火红的枫叶上,呼吸着山间的清新空气,闭上双眸,去感受片片枫叶的诉说。它们带着一生的眷恋和短暂的绚烂,带着落叶归根的向往,亦或是带着那来自远方的思念,旋转着,伴着林间溪流奏响的交响曲,演绎着精彩的丛林华尔兹,任谁也无法抵挡这醉人的美景。

大石湖的美,美在她的仙气,美在她的灵动,美在她的厚重。如果想找寻一份宁静,在这里您能体会到风吹树梢、鸟鸣啁啾、流水潺潺的静谧;如果您想探寻一种自由,在这里您满眼皆是随风潇洒飘落的红叶和层层交叠的山峰。

在大石湖风景区,被秋林点染的落日尤为动人唯美,那醉人的娇颜,衬托着天边渐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难以名状的艳丽之美。枫林的醉红与落日的余晖相互交融,及至远方,已分不清哪里是落日哪里是余晖了。

温润秀美的老边沟

老边沟风景区西部连着大石湖景区,其名字缘于明王朝为防御女真人侵扰而修筑的“柳条边”或“边墙”。景区面积为22.84平方公里。老边沟风景区远离城市的喧嚣,以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为基调,以谷间长流不息的河水为旋律,以漫山遍野的枫树为音符,为游者奉上了一曲别开生面的绿色生态圆舞曲,展现了一幅充盈着自然风韵的山水画卷。

秋风轻拂,沟中枫叶徐徐落下,飘逸地飞舞,勾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秋高云淡的季节,老边沟风景区更多的是一份温润。适宜的气候、充盈的资源、色彩纷呈的枫叶、秀美的风景、奇形怪状的群石,这里一度成为游客梦寐以求的观景佳境,同时,也是绘画、摄影爱好者采撷灵气,酝酿佳作的宝地。

游览美景之余,还可以到景区内的玉龙湾度假村享用东北农家特色美食。这里东接老边沟风景区,距景区1公里;西邻大石湖风景区,距景区5公里。依山傍水而建的玉龙湾度假村,环境舒适、风景秀美,是一处集住宿、餐饮、娱乐、商务于一体的旅游度假休闲胜地。在此欢度假日时光的游客,可尽情拥抱大自然,呼吸天然负氧离子,耳听虫鸣鸟唱,眼观枫红云山石海。赏如此怡人枫景,品精致美味小市羊汤,居山水福地,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假日休闲享受!

篇4:介绍辽宁老边沟的导游词

老边沟景区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乡南营坊村,距县城小市65公里,距本溪市104公里。 在当地人言语中,”大市“是指本溪市,”小市“是指本溪县城。

景区面积22.8平方公里,由拥硌河、石阵坡和万象谷三大浏览区组成,是辽东走廊、本溪旅游干线上的一个重点旅游观光区。这里是一个美丽而富饶、古老而时尚、神奇而多彩的人间仙境。她因绵绵的群山而美,因潺潺的流水而秀,更因“层林尽染,五彩花山”的枫叶而名扬天下。

这里春天山花竞放,汇聚成一个山花烂漫的海洋,秋天枫叶如霞,幻化出一个红叶流丹的世界,夏季无酷暑,冬日少严寒,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这里的人之所以健康又长寿,就是因为这里气候适宜、资源充盈、山青水碧、风景秀美,是各地游人一年四季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理想目的地,特别是金秋十月,这里更是以那漫山遍野的红叶而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圣地,艺术家的天堂,来到这里,绝对是不虚此行,离开这里,依然是梦绕魂牵。

难怪来到老边沟的诗人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

一进老边沟,环游山水间;

留连风景画,眷恋忘归返;

奇美疑仙境,何思界外天?

融身康乐地,增寿延华年!

篇5:公路造价师技术交流:道路路缘石施工方法

一、现场及准备情况

1、施工人员已到位,

2、水准点、导线点联测已完成上报。

3、原材料已准备好,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满足规范要求及施工需要,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分隔存放,水泥搭棚存

放,以防雨淋。

水泥:采用江苏巨龙牌32.5级P・O水泥;

砂:采用蒙城常兴镇中粗砂;

碎石:采用宿县符离集石料厂生产的碎石;

水:采用洁净无污染的井水。

4、配合比设计已完成,采用25号混凝土,具体配合比(质量比)为:水泥:砂:碎石:水=1:1.54:2.96:0.35,水灰比为0.35.

5、混凝土搅拌机、发电机、运输车等施工机械已到位,并进行了保养与调试,满足施工需要。

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成,具备开工条件。

二、施工工序

水泥砼拌和(试验室取样)→路缘石预制→养生→施工放样→准备下承层(下基层)→路缘石安装

1、水泥砼拌和

1)采用滚筒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和,拌和前测定碎石、砂的含水量,并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施工配合比。

2)各种材料的用量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复的配合比进行控制,用磅秤称量,确保用量准确,按质量计的允许误差严格

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以内:水泥±1%,碎石±3%,砂±3%,水±1%.

3)在正式拌和之前,先用适量的砂浆搅拌,拌后排弃,然后再按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搅拌。

4)搅拌机装料顺序为:砂,水泥,碎石,进料后,边搅拌边加水。

5)严格控制每盘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其最短搅拌时间(自材料全部进入搅拌鼓起,至混凝土开始出料止的连续搅拌时间

符合规范要求,并且最长搅拌时间不超过最短时间的三倍。

6)搅拌过程中安排试验室技术员专门负责监督拌料,确保水泥砼的质量,试验室取样制取试件,进行抗压强度等试验。

7)每天作业完毕后,将搅拌机内残留的混合料清洗干净,不得留有残渣。

2、预制

预制采用路缘石成型机,严格按照图纸标示尺寸进行,预制出的路缘石具有足够的强度、抗撞击、耐风化、表面平整、

无脱皮现象,否则,予以废弃。

3、养生

路缘石预制完毕后,立即进行覆盖,并洒水养生七天。

4、施工放样

在下基层铺筑并养生完后,进行路缘石施工放样,根据中央分隔带宽度放出路缘石安装控制点(每10米一个点)。

5、清理下承层

放样结束后,对下基层表面进行清理,清除表面的碎石、砂、土等杂物,使表面干净整洁,并在路缘石安装之前对其洒

水润湿,

备考资料

6、安装

1)首先沿路缘石安装控制线在下基层表面铺一层砂浆,以确保路缘石平面位置和高程准确。

2)砂浆抹平后安放路缘石并进行勾缝,勾缝前对安放好的路缘石进行检查,检查其侧面、顶面是否平顺以及缝宽是否达

到要求,不合格的重新调整,然后再勾缝。

路缘石铺设完毕后,质检小组对直顺度、缝宽、相邻两块高差及顶面高程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频率及结果符合下表要求),不合格路段重新铺设。

四、质量保证措施:

现场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并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对已铺设路缘石实测项目进行详细自检,实行分工负责,明确分

工责任,采取奖优罚劣的方法。

五、安全保证措施:

(1)开工前,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并设专职安全员进行施工安全检查;

(2)机械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各种设备、车辆安全运行;

(3)机械加燃料油与润滑油要熄火进行;

(4)做好劳保工作,配齐劳保用品,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

(5)及时进行检查,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六、廉政措施

为做好工程建设中的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工程建设高效优质,保证建设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以及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

效益特制定廉政保证体系并设立廉政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及有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积极开展廉政建

设的宣传和检查工作。人员配备情况如下:

组长:

专职纪检员:

组员:

专职宣传员:

附:廉政保证体系框图

七、环保措施:

(1)施工现场要注意文明施工,不准乱扔杂物,机械加油时,避免油料污染路面;

(2)设备、车辆选用优质油料以减少空气污染。

(3)采取适时洒水等措施控制扬尘污染。

(4)注意废水、废油、泥浆的及时疏导与合理掩埋。

(5)废料选择适当方式处理,不得污染环境。为确保上基层工程质量,路缘石施工过程中滴落于下基层表面上的水泥灰浆要立即用水冲洗干净。

更多建筑类经验免费阅读下载请访问:www.shangxueba.com/store_m_706634_23236_1_1.html

篇6:不灭的石缘散文

不灭的石缘散文

曾经栖息在微雨江南,人世所有的繁华,在花落花开间轮回。

我愿我是一只蝴蝶,舞着绝美的翅膀,做你生生世世的唯一。

月光下,听你指尖划开的琴,荡开夜的波澜。而后依着你的肩膀,听你的细语绵绵。你说,我是你永远的蝶,想把我安放在你的手心,生生世世。

岁月依旧,自己却已沧海桑田,沉睡了万年。

潺潺水流声,混着雁南飞的讯息,解开我的封印。朦胧中,又是新的开始。

我努力的让自己清醒,想一眼把世界明了。却只看见戈壁茫茫,秋水苍凉,渐黄的苇萍,摇曳着金灿灿的阳光。

我身体坚硬,坐卧成塑形,既使有再多的呓语,都只能缄默住双唇。风雨、春秋、雪月,还有心底深埋的爱,都将在我的脊骨中,雕刻成纹理和画页。你懂,或者不懂,我始终眷顾,只是我自己,与你是否还爱着无直接关联。

梦回,虽不是烟雨江南,曾经执伞榕城,相依相偎的你,可曾和我一样,趟过忘川,如今还清晰的记着彼此海誓过的恋情?偶尔我也会这样的问我自己,却从不期许那个唯美的答案。

也许,我会永无知晓,关于你的任何消息。此岸、彼岸,在咫尺,在天涯,若你是安好的,我便不再痛和牵挂。

我庆幸我还在,庆幸这一川秋水,也庆幸这茫茫荒漠和万丈阳光。至少,我不觉孤单,至少我还拥有回忆。

光阴,是位和蔼的匠人,慢慢的,我被他打磨的浑圆,在时而平静的水面,我看见我自己,脊骨上刻着山川与河流,苍翠与秀丽长满我的躯体,恰似江南。

唯独,没有你。

我知道,在我的生命里,你一直都在,在我的血液里,在我的灵魂里。后来,漫漫执念,都化作了翠山秀屏,拨开水帘,你仍然在榕园,弹奏出悠扬婉转的歌谣。

我,是否,还可以化一只蝴蝶,盘旋在你的琴旁,听你说一句,生生世世的`誓言?

我知道,你在,在我不可逆转的恋慕里,我会一直期许,有一天你终会爬山涉水来到我的身边。你会感应到我昔日的气息,会在茫茫戈壁,辩认出我的化石。我相信,你会一见如故的蹲在我面前,轻轻抚慰我被岁月雕刻过的的脸,就像先前你挽起垂在我脸颊的青丝一般。

虽不曾约定,但我坚信,你会恋上长在我脊骨的纹理,然后,认真的擦去我身上的尘土,再带我回家。你会在我空白的画页上,写下我久远时用过的名字,再刻下蜜甜的情话。

江南,有你。

不管历经怎样的变迁,我的灵域,始终有你。

生生世世的你。

从未忘记的你。

写下这一生永不磨灭的石缘!

篇7:高耐久性混凝土路缘石的研制与生产

高耐久性混凝土路缘石的研制与生产

针对新疆地区冬季严酷的气候环境对混凝路缘石的`破坏,从抗冻机理、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生产成型、养护工艺技术等方面,阐述高耐久性混凝土路缘石的生产技术措施.

作 者:黄志平 作者单位:新疆建工集团红雁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刊 名: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英文刊名:BUILDING BLOCK AND BLOCK BUILDING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U417.4 TU522.3 关键词:路缘石   抗冻性   配合比   养护   干硬性混凝土  

篇8:分隔带及缘石开口怎么设置?

开口最小间距不宜小于2km,开口长度宜采用20m~30m,开口处应设置活动护栏。两侧分隔带开口应符合进出口最小间距要求。

2 主干路的两侧分隔带断口间距宜大于或等于300m,路侧带缘石开口距交叉口间距应大于进出口道展宽段长度。

篇9:古诗竹石介绍

古诗竹石介绍

《竹石》

年代: 清 作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竹石》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竹石》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篇10:石梁飞瀑介绍

石梁飞瀑介绍 -资料

石梁飞瀑位于浙江天台山,天台山是江南的一座名山,同时还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天台山以华顶为中心,四周群山像一片片花瓣,围绕在华顶四周,因此,天台山老远看去,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天台山风景点无数,瀑布亦处处可见。清初诗人潘耒在其《华顶》一诗中,有“峰峦一一插霄汉,涧瀑处处奔虹雷”之句。然天台之最佳处,在于一瀑,这就是著名的石梁飞瀑了。

石梁飞瀑并不比其它瀑布壮观,但它却有自己的独特指出:首先它有一条二丈左右的`巨大石梁,横跨在两崖之间,那微微拱起的梁面,像一条匍伏的巨蟒。金溪和大兴坑两条溪水,左右而来,汇合于此。溪涧岩石坎坷不平,水流随之层层折跌而下,每一次折跌,激起一阵雪白的水花,接着又往下折跌。这样经过4次折跌后,溪流终于在阵阵白浪之中流到了石梁附近,聚集成一个巨大的雪浪团,向石梁冲激过来。一部分被打回,而大多数则从梁底穿过,坠入几十丈深的幽谷之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石梁瀑布附近还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题“第一奇观”四字石刻、清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石梁飞瀑”题刻,石梁腹部有郡守刘H题的“前度又来”等。

石梁飞瀑的美景在于浪花万朵,似堆雪撒珠,终年不绝,故有“冰雪三千尺,风雷十二时”之说法。从中方广寺沿山径可达下方广寺。此时再回望石梁飞瀑,景色又有变化了。只见石梁高挂入云,飞瀑九天抖落,仿佛银龙从天而降,正如一首诗中所描绘的那样:

石桥处处足徜徉,尤妙探奇在下方。

飞瀑寺前晴亦雨,昙华云际远偏香。

一帘诗画悬空壁,万古风雷撼彼苍。

我欲卧游支枕看,第三松畔设藤床,

资料

当年徐霞客从石梁俯视百丈深渊时,曾记载道:“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渊,毛骨俱悚。”

石梁飞瀑的另外一个独特之处,是有浙东的画山秀水和附近城乡繁华的衬托。天台山本身美景颇多,又是佛教胜地,所以,石梁飞瀑亦因此而更闻名遐迩。谈到天台石梁飞瀑,不禁令人想起一首歌咏天台石梁飞瀑的长诗,这就是清代进士魏源的《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全诗如下:

“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在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松涛一涌千万虫,奔泉冲夺游人路。重冈四合如重成,震电万车争殷辚。汕头草木思他徒,但有虎啸苍龙吟。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我曾观潮更观瀑,浩然胸中两仪塞。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知冰瀑妙,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

天台山除石梁飞瀑外,还有水珠帘瀑布及铜壶滴漏诸瀑。它们距石梁飞瀑3公里,各具特色。其中铜壶滴漏是天生的腹部膨大;口门狭小的大石,高约四五丈,青黑色的玄武岩浑然一体,恰似一把大铜壶,呼啸而下落的水流,跌入翁内,如雷鸣一般,然后在形似壶嘴的岩隙中盘旋而出,直注入下面的碧潭内。

水珠帘瀑布另有一番景致。它位于铜壶滴漏的下游,是一较宽阔的瀑布。由于姿态特殊,犹如千串珍珠,垂挂下来,故得其名。石梁飞瀑---中国瀑布介绍

篇11:河中石兽相关介绍

沧州1南一寺临2河干3(gān),山门4圮(pǐ)5于河,二石兽并6沉焉7。阅8十余岁9,僧募(mù)金重修,求10二石兽于水中,竟11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12(zhào)数小舟,曳13(yè)铁钯14(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15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16,是非木杮17(fèi),岂能18为19暴涨20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21(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22乎?”众服为确论23。

一老河兵24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25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26(niè)沙为坎穴27,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28坎穴(xué)中。如是29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30,遂31反溯流32逆上矣。求之下流,固33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34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35则36天下之事,但37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38欤39(yú)?

词句注释

1.沧州南: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县。南,南部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岸。干,岸。

4.山门:佛寺的外门。

5.圮:倒塌。

6.并: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经过,经历。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求:寻找。

11.竟:终了,最后。

12.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3.曳:拖。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钯,通“耙”。

15.设帐:设馆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来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颠倒,错乱

23.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为:认为是。

24.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25.盖:因为。

26.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倒掷:倾倒。

29.如是:像这样。

30.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3.固:固然。

34.如:依照,按照。

35.然:既然这样。

36.则:那么。

37.但:只,仅仅。

38.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39.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译为“呢”。

白话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应该是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颠倒错乱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正文停顿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ɡ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xué。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文章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jǐ yún)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结合经验与实际,从而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2.实践出真知。 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篇12:缘路,缘路元稹,缘路的意思,缘路赏析

缘路,缘路元稹,缘路的意思,缘路赏析 -诗词大全

缘路

作者:元稹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总是玲珑竹,兼藏浅漫溪。沙平深见底,石乱不成泥。

烟火遥村落,桑麻隔稻畦。此中如有问,甘被到头迷。

篇13:我的奇石缘中学生作文

我的奇石缘中学生作文

10月29日至31日,赴巴山学习参观,31日返回途中,下车小憩,举目望去,对面群山连绵起伏,五彩斑斓,脚步便不由得向山脚走去,行至二三十米,一条汉江的支流,横在了眼前。已至深秋,水绿绿的、浅浅的、静静地,宛如处子般躺在那里;水中或水边布(洒)满了大大小小、色泽不同、形状各异的石块(头)。

我为披红戴金的群山、金黄色的丛林、氤氲缭绕的云雾所陶醉,手持照相机,或于水中或于水边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块上不住地蹦来跳去,试图寻找每一处拍照最佳角度。当我再次准备用力跳到水中一大青石上时,倏然,无意中一块石头从我眼前闪过,我收回目光,一块近似圆形石块,半卧于杂石间,半浸入清晰可见的水中,深灰色的背景中央,隐隐地散发着、显露着一种山的性格和水的灵性。

我眼前为之一亮,小心翼翼地拾起,反反复复、仔仔细细翻来覆去地端详着:手中的这个石块,有两个巴掌大小,灰色的背景中央,镶嵌着白色的天然的不规则的图案,或似一对相依相偎的恋人、或似孕育生命的母体、或抽象或具象,总之,令观者从不同的视角和感受浮想联翩,它既是大自然生命和灵魂的一种印记和图腾,更是现代人正视生命、回归自然、审美价值审视自我的一种愉悦和解读。我沉浸在的是收获的喜悦中…,身旁同行资质颇深的奇石爱好者,说:“这石头不错,有灵气,跟你有缘”。

也是,谁又能说不是呢?且不说我,就说这块石头吧,它出生在哪儿?由哪儿来,打算到哪儿去?漂泊、跌宕、跋涉了多久?几十年、上百年、上千年?究竟经历了多少风雨侵蚀、多少次浪花的拍打、激流的.冲刷以及多少次滚动、磨砺和撞击,又走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风花雪夜,目睹和见证了多少人事变迁和朝代更迭?它以前是今天这个样子吗?以前的它,我能认识吗?这一切都是无法解开的谜,无从知道,当然也不必知道,可眼下,它确确实实跟我相遇,这是它,也是我不可预知、始料不及的。既是“缘”,我想与它与我都应实属幸事吧。

途中,同事们相互传看着、评价着,纷纷给它起名,有取“十月怀胎”、的,有取“情深意长”的,有取“相濡以沫”的,也难怪,毕竟感受不同,与我却总感不满意。

次日,逛杂玩市场,与一奇石界的老者攀谈,并将用手机拍摄的图片给他看,老者建议取名为“吻”。与当下浮躁喧嚣的社会,“吻”似乎显得有些俗,琢磨再三,在“吻”前加了“初”,取名为“初吻”,意为圣洁美好意。

篇14:奶奶之佛缘路优秀作文

奶奶之佛缘路优秀作文

山里人信佛,没有佛经,更没有佛会,所谓信佛修行也就是尊老爱幼、供奉祖先、行善积德。有的家庭买个瓷观音、塑罗汉供着,每逢初一、十五点点香灯、上上香,希望得到佛祖庇佑,要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大发雷霆,大骂佛祖瞎了眼,怎么不保佑供奉他的人。在记忆里,奶奶从来都是虔诚的佛教徒,虽然没有入会、念经等仪式,但是在她心里从来没有对佛埋怨过什么,所祈求的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类,而是一家人清洁平安,看似都不是什么过分要求。

小时候觉得奶奶的行为很可笑,因为佛祖好人在供奉,坏人也在供奉,佛祖保佑好人就遭坏人骂,保佑坏人那么好人就遭殃,同是供奉的人,佛祖怎能有所偏私。小时候觉得要是佛祖真的有灵,奶奶一辈子善良虔诚,怎能一辈子受穷呢?在我幼小的心里是不信佛的,因为在我们身边,有的人却是坏事做尽,生活依旧逍遥自在;老实本分的,反而一辈子受穷挨欺。奶奶总是在我们的抱怨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时间一到,一切皆报。因果报应,想必就是奶奶所谓的佛道。

奶奶在信奉佛祖的.同时也敬重鬼神,特别是祖宗。每每谁要是有点不舒服,都找奶奶帮助看看,其实奶奶不是医生,也就是巫祀之术,较多的是根据病人疼痛部位、疼痛时间等和死去的人相联系,以占卜是否被鬼害,看完无非也就是叫人烧点纸钱告慰亡灵之类的。有时觉得好笑,有时觉得是否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在指挥着奶奶。

鬼和神本不应该同时得到供奉,但是鬼会害人,所以大家供奉,佛的供奉是想得到好处,一好一坏,规避坏处,增益好处,也就是精益求精。让好和坏都为自己所用,在善恶的两极其实是相连,没有人都能逃避,也没有人愿意回避。

奶奶已经逝去,从那时起,家里的供奉也不像奶奶那样虔诚,而是随便表示一下,也没有奶奶祷告时的朗朗上口、上心,烧几柱香,端上几碗菜饭,也就是供奉。所谓供奉似乎成为节日的一种象征,更多的是累赘。奶奶常常嘱咐:烧香一定要烧过,不能烧断头香;烧纸钱也要烧过,不然祖宗领受不到。现在想起,奶奶对待祖宗、对待佛祖都如此虔诚,对待活人的态度可想而知,在她生命的最后一程得到更多人的看望和留恋,也是众人对奶奶虔诚的肯定。

佛,其实离我们不远,就像奶奶离我们不远,一直在我们心中一样。不论你认不认识字,读没有读过佛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有佛,佛缘即人缘,真诚的付出,不论对佛对鬼,还是对人,总有一天,你是会得到回报的。面对星空我茫然,我有信仰吗,我信仰什么,我该怎样寻找信仰,坚持信仰。

篇15:《河中石兽》诗文介绍

1.沧州南: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县。南,南部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岸。干,岸。

4.山门:佛寺的外门。

5.圮:倒塌。

6.并: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经过,经历。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求:寻找。

11.竟:终了,最后。

12.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3.曳:拖。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钯,通“耙”。

15.设帐:设馆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来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颠倒,错乱

23.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为:认为是。

24.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25.盖:因为。

26.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倒掷:倾倒。

29.如是:像这样。

30.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3.固:固然。

34.如:依照,按照。

35.然:既然这样。

36.则:那么。

37.但:只,仅仅。

38.其一:表面现象。

39.其二:根本道理。

40.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41.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译为“呢”。

篇16:河中石兽中心思想介绍

河中石兽中心思想介绍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纪昀,(1724年6月-182月),字晓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编加的)。清代学者、文学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和其他人编撰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

河中石兽是一部以妖怪鬼狐为主要题材的.文言笔记小说。小说中,对一些人事异闻也有所详细记载。下面一起来看下河中石兽中心思想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理解课文有所帮助。

《河中石兽》主要内容说的是石兽掉在了河里,考虑到水的冲力、石兽本身重量等因素,必要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河中石兽的位置在哪?寺僧说在下游 ,他的依据是“顺流下矣”;道学家猜想是“湮于沙中”,因为石性坚重;只有老河兵说在上游 ,文中说,老河兵认为:“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遂反溯流逆上矣。”

河中石兽的故事通过寺僧、老河兵、道学家推断的三种结论,告诉我们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任何事情都不要妄下定论,要思考全面。要找到这件事在共性中的个性。遇到事情我们不能想当然,如果不认真分析,就会很容易出错。就拿这个故事来说,大家都考虑到了石狮的比重,但是寺僧、道学家都没有考虑到水的冲力和石狮子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究竟产生了怎样的改变。

河中石兽其实是一个很经典的故事,从中学到的道理也非常实用。很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其实都是有复杂原因的,我们要学习文中的老河兵,全面考虑,综合分析。老河兵考虑问题,既考虑了石狮的比重,又考虑到了水的冲力和石狮子的相互作用,所以,他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篇17:河中石兽主题思想介绍

河中石兽主题思想介绍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纪昀,河中石兽是一部以妖怪鬼狐为主要题材的文言笔记小说。小说中,对一些人事异闻也有所详细记载。下面一起来看下河中石兽中心思想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理解课文有所帮助。

《河中石兽》主要内容说的是石兽掉在了河里,考虑到水的冲力、石兽本身重量等因素,必要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河中石兽的位置在哪?寺僧说在下游 ,他的依据是“顺流下矣”;道学家猜想是“湮于沙中”,因为石性坚重;只有老河兵说在上游 ,文中说,老河兵认为:“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遂反溯流逆上矣。”

河中石兽的故事通过寺僧、老河兵、道学家推断的三种结论,告诉我们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任何事情都不要妄下定论,要思考全面。要找到这件事在共性中的个性。遇到事情我们不能想当然,如果不认真分析,就会很容易出错。就拿这个故事来说,大家都考虑到了石狮的比重,但是寺僧、道学家都没有考虑到水的冲力和石狮子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究竟产生了怎样的改变。

河中石兽其实是一个很经典的故事,从中学到的道理也非常实用。很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其实都是有复杂原因的',我们要学习文中的老河兵,全面考虑,综合分析。老河兵考虑问题,既考虑了石狮的比重,又考虑到了水的冲力和石狮子的相互作用,所以,他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老边沟三年级作文:老边沟之旅

缘-诗歌

缘抒情散文

留学加拿大名校皇家路大学介绍

诗歌:惜缘

书香缘作文

师徒缘散文

演讲稿-书缘

相遇是缘经典美文

缘来由在作文

路缘石及边沟有哪些相关介绍?(通用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路缘石及边沟有哪些相关介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