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桂味荔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关于春节还乡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关于春节还乡的诗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关于春节还乡的诗歌
《春节·还乡》
作者:东楼誯
天边飘来故乡的云
有个声音呼唤我,仿佛奶奶说过年
远方的游子想家了
记忆中的小脚丫,紧跟奶奶去赶集
奶奶骗我迷路了,我说别急慢慢找
俺村有棵大樟树,樟树底下长长的塘
最后一声雁鸣消失在天边
最后一片树叶已飘离故园门前的树干
家乡的大樟树还是老模样
只是在岁末隆冬的寒风中萧瑟,痴痴等待未归的游子
/
离家打拚,故乡就像用线牵着的风筝忽远忽近
远方的游子想家了,即使人在冏途
挡不住回家的脚步
过年就是短期的人口大迁徙
春节专列承载着国人的全部情感
人生虽长,来不及品味
当年抱在母亲怀里闹着回家的小屁孩
眨眼风霜已白少年头
挈妇将雏把家还
/
最忆外婆酿的米酒香
思念生养我那青砖瓦舍的家园
难忘童年伙伴同学少年
还有朦胧初恋,一份放不下的寄托
无论海角天涯,家乡总是你我不时回望的源头
远方的游子想家了,那是割不断的脐带
因为惦念而今双目失明的老奶奶
给我血肉日渐年迈的双亲
味道熟悉的团圆饭
冬雪转眼又一年,时间都去哪儿了
快快回家过年吧
趁着阳光正好,父母尚在
切莫错过为归巢而筑的春节
切勿任性快老了
文:楼言昌
公众号:中国风文学网
篇2:《还乡》 余光中
76岁 生于南京
著名诗人 散文家 翻译家 评论家
代表作
诗《乡愁》《等你 在雨中》
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
译著《梵高传》
现任台湾中山大学讲座教授
解说:30多年前,台湾诗人余光中写下了这首《乡愁》,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从大陆这头跨过海峡,顶着正强烈的台风去拜访已经满头银发的诗人。可是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此时的诗人正在为诗文之外的事情奔走。
记者:这次回到台湾的时候,又迅速看到两处跟您有关系的,一处是去诚品书店的畅销榜,您散文的那本书还在畅销榜上,第二就是看到您跟很多的教授在提抗议,就是关于国文教育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举动?
篇3:《还乡》 余光中
余光中:近年来,我们这边中学的课本,比如说高中的《史地》,当然都牵涉到意识形态,《史地》有一点压缩中国的背景,比较集中在所谓本土化,这是一点,然后国文因为有方言台语的,注意力要分到那边去,另外一方面,比如英文是全球化,对内对外这么一分,那中间这一大块,本来是最重要的普通话,国语、中文,反而就受冷落了
解说:在余光中看来,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对中文的不重视使台湾学生的中文水平日益退化。这让他非常痛心。为了扭转这一现象,余光中和台湾的一些学者成立了“抢救国文联盟”,呼吁台湾地区教育部门重视这个现象。
记者:这个呼吁已经得到什么样一种回应没有,还是……
余光中:民间回应是非常强烈的,我写这个宣言已经有一万多人签名了,尤其关注的就是高中教员本身,他们是第一线嘛,最早受到冲击,另外学术界、文坛,也有很多人响应,
记者:因为您是学英文的,但是一直认为中文是最美的,包括这儿还有一个美摘中华,在我看来项一个感叹号,也像一个笔,可能在说汉字之美,我读出这样的意思,很多人都想问您,您一直认为汉字美在哪儿?
余光中:英文或者西方语言主要是拼音,汉字象形的成分比较多,所以譬如你写个雨字,中间四点就好象有那个感觉,你看到笑字,好象有一个人的笑脸,哭好象有一个哭的脸,所以鲁迅可以打一个谜语,双雁归来细雨中,打一个字,是什么字呢,就是两两三三的两,因为雨是里面的四点变成双雁,两个人字,这种趣味是西方文字不可能来领略的///我们整个中国那么多省,那么多方言,幸好有一样东西是完全统一,书同文车同轨,同文,写下去就是一样,所以这个是很大的象形,要没有这个国文,没有这个形象,没有这个文字,那就差得太多了。
解说:诗人对文字的热爱与生俱来。1928年,余光中在重阳节这个充满诗意的日子出生,他与诗的缘分似乎就是从那一天开始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余光中在南京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离开大陆迁到台湾,从此他的.心里埋下了思乡的种子。
字幕:那时的江南少年,幼稚而又无知,怎料得到他的后半辈子,竟然更在南国以南。——《春来半岛》
记者:我看过您的一句话非常有感慨,我觉得这不是用文字写的,这是用感情写的,说您的血管里头有一条黄河的支流是吧,当时怎么会有这么美的文字出现在您的诗里?
余光中:我喜欢地理,所以对于中国的河山有很深的认同感,/// 我说黄河就在我们的旧小说里,《七侠武义》里,《三国演义》里,这个《二十四史》翻的时候,里面都是黄河波浪的声音,长江的声音,这是我们等于一种胎记了,这是与生俱来的,不可避免的。
解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余光中血液中黄河的澎湃更加汹涌,他的思乡之苦也越来越浓,越来越烈。1972年,在离开家乡后,余光中长久积蓄的乡情终于凝结成一首《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阿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记者:当时之所以写“乡愁”,很大的原因是不是在于说看得到对岸,却看不到迈向对岸的可能?
余光中:当时是70年代初,那个时候我离开大陆已经有20多年,看不出任何迹象,还可以回到故乡去,当时情况看来是蛮伤心的。
记者:“乡愁”走到人们眼前,走到人们脑子里和心里头已经不只20年的时间,但是据说您写的时候只用了20分钟的时间,是这样吗?
余光中:对,可是这种感觉在我的心中已经酝酿了20年了。有那么深厚的感觉,所以到时候不怕言之无物,我只要把架子打好了,一段段写下去自然就出来了。
解说:《乡愁》的发表让余光中在华人世界中家喻户晓,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但是余光中生平所作的900首诗中不止于乡愁,他所著上百部的作品也不止于诗歌。余光中通晓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他的译著《梵高传》影响了台湾文艺界的几代人。他的散文集《左手的掌纹》也在海峡两岸赢得了众多的知音。在高雄,人们甚至把他的诗印在茶杯或者纪念品上。不过文坛的成功并不能代替他对家乡的眷恋。为解乡愁,1974年余光中来到了香港中文大学,从此“每依北斗望京华”。
记者:在您心中最美的故乡或者说最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余光中:因为我是南方人,生于南京,然后我的妻子,母亲都是乌镇人,所以我少年时候想象的故乡就是江南,多水多桥,多藕多莲的江南,所以纯粹是一个南方的一种回忆。
解说:诗人没有想到,写下《乡愁》后,他又苦苦等了22年才终于得偿所愿。1992年余光中的双脚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这一天,他阔别祖国大陆已经42年了。
字幕:还认得出我来么,还认得出久别了,这远游的龙孙——《还乡》
记者:有人说想象中的事情是最美的,得不到的事情是最珍贵的,但是从1992年开始,您可以多次的,非常非常多的频率,很高的回到故乡的时候,会不会故乡已经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和珍贵了?
余光中:恐怕每个人都回不到童年的故乡了,比如说上海人如果去美国留学若干年再回到上海,他以前的很多记忆也改变了,所以“乡愁”有一部分是时间造成的,还不完全是空间的转移,在这种意义之下,每个人都有乡愁。
解说:现在,和余光中同时代的不少诗人已经沉寂,可是余光中手中那支用了一辈子的笔依然神奇。他说,他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让诗能与永恒拔河,让自己在文字中老得漂亮。
记者:在您的这么多年的文字方面的一个问题,中国这二字在您的心目中一直是什么样的概念,您会想到它的时候会想到的是什么?
余光中:我心目中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是古人到现在的中国,是从边疆一直到中原的中国,包括海岛,也是各民族合在一起的一个中国。所以我的感性里面的想象,所谓中国或者中华文化是一个奇大无比的圆,圆周无处可寻,圆心无所不在,这个半径是什么,半径就是中文。我希望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个半径拉得更长一点,这个圆就可以画得更大。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鹤发童颜的余光中在接受来自祖国大陆的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忘情地吟唱起他作于30年前的《乡愁》。
由于余光中前从香港返台后“背弃台北”而“转居高雄”,记者初抵台北欲寻访这位名播两岸的诗人的计划受到困扰。幸好报载他要到台北出席一个文学翻译界的笔会,我们相约于他,没想到诗人竟爽快地答应了。
采访自然是从他的创作谈起,而“乡愁”又是双方共同的话题,余光中告诉记者,中央电视台刚刚与他谈妥,将他的诗作《乡愁》谱曲后作为电视系列片《闽南名流世家》的主题曲,这部电视片讲述的是郑成功后人在海峡两岸生活的情况。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离开大陆,3年后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后在数所大学任教,创作,也曾到美国和香港求学、工作。目前在高雄“国立中山大学”任教。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他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似乎又在感念着当时的忧伤氛围。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并为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1992年,余光中43年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谈到这次对北京的访问,余光中说:“我的乡愁从此由浪漫阶段进入现实时期。我大陆之行的心情相当复杂,恍若梦中,我在北京登长城、游故宫,被两岸同胞的亲情所感染,写了不少诗作,尽情抒解怀乡之愁,因为原来并未到过北京,所以首次回大陆,乡愁并没有一种很对应的感觉和体验。”
自此以后,余光中往返大陆七八次,他回到了福建家乡,到了南京、湖南等地,在南京寻访金陵大学故地,在武汉遍闻满山丹桂,探亲访友,与大陆学子对谈,对大陆自然多了一层感知和了解。
他说:“初到大陆,所见所闻,令我兴奋不已。但我也看到洞庭湖变小了,苏州的小桥流水被污染了,这些让我也产生些许失望。但此后去大陆多次,那里的变化之快让我惊异和兴奋。”在四川,作家流沙河赠他一把折扇,问他是否乐不思蜀,他挥毫题字:思蜀而不乐。翰墨间仍飘出了淡淡的乡愁。
他说:“玄武湖,紫金山都变了,但大学原来的校舍我还能认得出来。我接触了许多人,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都不错。尤其是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心一意搞建设,魄力很大,又很踏实。”
余光中说,在大陆的游历也使他越来越发现,他的乡愁是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我后来在台湾写了很多诗,一会儿写李广、王昭君,一会儿写屈原、李白,一会儿写荆轲刺秦、夸父逐日。我突然意识到,这些都是我深厚‘中国情结'的表现。”
他说:“我在大陆大学演讲时朗诵我的诗《民歌》,‘传说北方有的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在场的学生和我一同应和,慷慨激昂,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感情。”
抗战时期,余光中随母亲逃出南京,日军在后面追赶,他们幸得脱险,后来辗转越南到了重庆。日军大肆轰炸重庆时,上千同胞受难,余光中幸好躲在重庆郊区。谈起这些浩劫,余光中说:“这些都激发起我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感情。那时候,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豪情,只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万里长城万里长',都会不禁泪流满面。前几年在东北访问时,青年时的歌谣仍萦绕着我。于是写下了‘关外的长风吹着海外的白发,飘飘,像路边千里的白杨'的诗句。”
余光中承认,他的诗歌在赴美期间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的影响,比较注意节奏,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谱曲,但他仍以“蓝墨水的上游是黄河”来表明他的文化传承中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说,尽管他在美国上过学,诗文中也受一些西方东西的影响,但不变的是中国文化的遗韵和对中华民族的怀思。他的作品深受《诗经》的影响,也学习过臧克家、徐志摩、郭沫若、钱钟书的作品。他说:“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余光中曾在文章中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他说,中国文化对所有的“龙族”都有着无法摆脱和割舍的影响。谈到台湾一些人企图割裂两岸的文化联系,他说:“吃饭要用筷子,过端午节,过中秋节,能改得掉吗?大家所信仰的妈祖,不也是从大陆来的?余秋雨等大陆文化学者到台湾演讲引起轰动,不都说明中华文化是一脉相传的?”
余光中的妻子是他的表妹,江苏人,有着女性知识分子的韵味和气息。重庆时期,两人青梅竹马。他们至今都保留着一个特色,那就是在家的时候讲四川话。有次余光中到四川大学演讲,他征求校方,既然到了四川,是否就用四川话演讲,后来校方告诉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就用普通话吧”,余光中因此没能有机会显示他讲四川话的才能。
从香港返台后,余光中为躲避繁琐的事务和各种交际,一直定居在高雄,在“国立中山大学”任教,尽管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幽默健谈,不失赤子之心。他每天坚持工作,上课、创作、编书,乐此不疲。他的近作不时被大陆报刊转载,一些大陆出版社要出他的作品集,他便不辞辛苦亲自校对。
“国立中山大学”环境优美,紧邻寿山风景区,南边是世界排名第四的货运港口高雄港,正西是西子湾,他的办公室就在面海的半山腰。余光中面海低语:“在台北时办公室也靠海,不过是靠着台湾东海岸,我看着太平洋有什么意思,看美国有什么意思。这也许是天意,现在我凭窗而立,便可直视海峡西面,尽管身在台湾,我可以眺望对面的香港,可以一生守望着我的大陆。”
篇4:《还乡》 余光中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一封简体字的来信问我
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海峡的暖风已经在改向
多少白发在风里回头
一头是孤岛,一头是九州
却有蒲公的一头白发,你的
要等到几时啊才肯还乡?
隔一道海峡的苍茫,不见对岸
落日的方向该是来信的方向
晚霞艳艳正烧着故乡
望海的眼神自然酸涩
何况还对着返照的夕照?
四十年后,所有的镜子
都不再认得我了,只怕
更加认生是西湖和太湖
更不提,多藕多菱的玄武
纵使我恍。隐还认得那后土
根深藤密,那古老的后土
千胎万胎一代代怀过
还认得出我来吗,还认得出
久别了,这远游的龙孙?
——也是这样的龙年,这龙子
在鸡犬大劫的登高日
呱呱一哭坠在石头城
还认得出吗,这一头霜雪与风尘
就是当年东渡的浪子?
如今正要回波而归渡
像年年,南来北归的羽族
无阻的红尾伯劳和灰面骛
而那片多难多灾的后土啊
忍受过多少风暴的打击
一脚踏上去,乡愁,真能够解除?
只怕旧愁未解反添了新忧
四万万的旧愁变成了十亿的新优
曾经;长江是天堑,是天谴,横割了南北
断肠之痛从庚信痛哭到陆游
而今是更宽的海峡纵剖了东西
一道深蓝的伤痕迸裂一百多公里
未老莫还乡,老了,就不会断肠?
都说是海关要开了,开向乡关
而乡情怯怯,只怕一下子
五千年与十万万,从山东半岛到天山
甸甸都压上了肩来,承受得起吗?
四十年,久已愤于隔海的偏安
习惯了新大陆,习惯南北的卡罗莱纳
甚于老大陆,唉,甚于湖北和湖南
只会浅斟低唱:君问归期未有期
让百窗的短烛越等越暗
悠悠的四十年,渺渺的百多里
纵使我一步就跨过大半生
跨进运河边江南的小镇
跨进电影里民初的院落
草长如忘;苔深似锁,只怕是
找得回蒲扇也找不回萤人
找得回老桂也找不回清芬
而迷藏才提了一半
那些夏夜的小游伴呢?
怎么一躲就躲了快四十年。
究竟,是躲在哪口鱼缸
哪扇门,哪座假山的后面?
握着简体字的来信,问苍茫的海峡
长堤的双臂伸向未知
堤末的灯塔顶着暮色
又一艘货柜巨舶正在出港
一盘红日正落向天涯
篇5:还乡作文
还乡作文
还乡湖北省公安县杨家厂初级中学七(3)班 吴佩佩
夏日的午后总是那么闷热,八月份的太阳没有丝毫吝啬地向大地展示着它的全部热情――已经一个多月没下雨了。抬头望向天空,刺眼的阳光灼痛了我的双眼,我赶紧低头闭上眼睛,手里的冰棍不知何时也失去了冰凉触感。天,似乎晴朗得有些过了。
我独自拉着行李箱摇晃在去车站的路上,身后是爸妈不舍的眼神,面前则是回乡的长途汽车,我低着头默默不语。眼泪似乎都被太阳给蒸发了,闷热的气息让人有些莫名的烦躁。
踏上客车的那一刻,一阵空调的冰凉味扑面而来,瞬间让我有些不适应。草草放置好行李,随便找了一个靠窗的铺位躺下。从小到大,我每次出行都有爷爷陪着,这次,我真的要一个人回乡吗?
转头看窗外,爸妈正在人群中注视着我。妈妈的眼睛有些泛红,她总是这样,每次离别,她都那么脆弱,害得爸爸不知所措地安慰她。可是现在,我却想哭,我无法想象回去后会是什么样子,没了爸妈的陪伴,一个个夜晚我将怎样熬过。或许,我真的太过依恋他们了。
终于,汽车启动了,我不敢去看妈妈那流泪的眼睛,报以她一个真诚的微笑。慢慢的,他们的身影越来越小,一滴晶莹的泪珠缓缓流下。再见了,爸妈!()再见了,暑假!
车窗外的景物飞速向后倒去,炙热的阳光透过玻璃窗不断地向车内施加影响,顽强地与车内的空调对抗。这种冷热交织的感觉并不好受。窗外的绿叶蒙上了一层细灰,毫无生气地低垂着。街上匆匆行走的年轻小姐,啃着冰棍穿着轮滑一晃而过的小伙子……我记得,妈妈也曾拉着我的手在凉爽的夏夜逛夜市,吃KFC,对着巨大的喷泉池许愿拍照……我也曾是这街景里形形色色人群中的一员。我曾经平凡而快乐,美好而充实。可现在,我就要离开了,两个多月的快乐时光都将成为回忆。一股浓烈的失落感充斥着我的心,我真的――舍不得!
渐渐地,太阳隐去,热度减弱了许多。我平静下来,盘算着接下来的道路。初中,令我既害怕又期待,我的'成绩还会一如既往的好吗?妈妈说:“你到了初中,就长大了,不会再听妈妈的话,嫌你妈妈唠叨咯!”真的会这样吗?妈妈遗传我一个缺点――多愁善感。我内心极度脆弱让我过于依赖父母,才会如此不舍。
郁闷和孤独快让我窒息,夕阳西下,照耀着车厢里每一个人的脸。大家满足地闭上眼睛。夜晚的天空不再刺眼,有着一种独特的神秘美丽。不久,满天的繁星是那样的清晰和空灵,我躁动失落的心渐渐安静下来,就这样,我沉沉睡去。
醒来时已是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汽车已驶进公安县。在司机伯伯的帮助下,我安全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远远看见了人群中等待着我的奶奶,眼泪立刻簌簌流下。我扑向奶奶怀里,这次,我真的长大了。
(指导老师:欧阳义)
篇6:关于家乡的诗歌:还乡二题
一
已是黄昏。与你不期而遇
这是上苍赐予的良机
你莞尔一笑
你羞眉弄水,你又让我窥见
井中花朵,窕立着依旧妩媚
多想再饮一口土井
品尝萤火虫编织的童谣
漏水的木桶,早已腐烂了一程沧桑
此时,蓼草长满的荒凉
轻摇着蚂蚱,打睏
今夜,我就坐在井边
守着你的鹅场
等你挑亮当年,那盏半掩的小窗
直挑到弯月
偏西,鸡啼茅屋
二
知了尖叫时,桃子红的如火
粉蝶在草木中翩翩起舞
石桥,一竿鸣鸭扑满了河道
青草湖里
白鹭划破空寂的水雾
圈起半湖潋滟的风声
垂钓者,悬一日悠闲
半篓渔歌
谁在岸边筑棚小居,刈苇煮炉
待我,席地对酒
作者|沙从兵,网名长河落日
公众号:西南当代作家杂志
篇7:《还乡》阅读答案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
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 口里,他看不见……
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透着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
“慢慢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
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
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 了,现在才回来……
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岔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相跟 着从县城回来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分手的——现在他们却永远地分手了。他也想起,当他离开村子去县城参加工作时,巧珍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送他的。现在他回来了,她是再不会来接他了……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他用两只手蒙住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他嘴里喃喃地说:“亲爱的人!我要是不辜负你就好了……”泪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来了…… (选自《人生》有删改)
12.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画线部分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及其寓意。(4分)
13.在还乡的过程中,高加林的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4分)
14.小说叙写村里人对高加林的问候和安慰有何作用?(6分)
15 .请探究标题“还乡”的丰富意蕴。(6分)
篇8:《还乡》阅读答案
12.(4分)①特点:斑斓,鲜亮,干净。(3分)②寓意:预示新的一天开始,生活总要向前。(1分)
13.(4分)失落、迷惘——难堪、愧疚——感激、自责——悔恨、懊恼。(每点1分)
14.(6分)①与上文孩子唱歌的嘲讽形成鲜明对比;②减轻了高加林还乡的心里负担;③表现庄稼人的善良、宽厚与真诚;④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主旨。(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15.(6分)①重新回到家乡;②重回农民的生存、生活状态;③归复良知和淳朴的情感;④找回做人的本质。(每点2分,答出3点 即可)
★ 春节诗歌
★ 何处还乡读后感
★ 还乡记读后感
★ 春节的诗歌
★ 幼儿春节诗歌
★ 还乡梦自序教案
★ 春节的儿童诗歌
★ 变味的春节诗歌
关于春节还乡的诗歌(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