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戏曲的对联

时间:2023-08-26 03:41:41 作者:一罐星光汽水儿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一罐星光汽水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关于戏曲的对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关于戏曲的对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关于戏曲的对联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臣父子均是梨园弟子;

哭装哭,笑装笑,打装打,闹装闹,苦笑打闹上下一片热闹。

黄天荡,黑风帕,青山英烈;

红梅阁,白蛇传,兰英思夫。

黑脸忠,红脸义,白脸奸悍;

老旦庄,正旦重,彩旦风流。

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

未上台,谁是我,既上台,我是谁,谢观众,须知我是原非我;

不认真,难做人,太认真,人难做,嘱诸生,牢记做人要像人。

上台莫太逞雄!不慎其始,不保其终,从来逆党奸徒,问有几个好下场;

看戏岂是无益?善以为法,恶以为戒,掺透人情天理,是一篇醒世文章。

台上莫漫夸,纵做到厚爵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

眼前何足算,且看他抛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出将入相一朝天子一朝臣;文治武功十万江山十万兵。

尧舜生,汤武末,桓文净武,古今来多少角色;

日月灯,江海油,风雷笛鼓,天地间一大戏场。

一曲歌来,文武衣冠皆入梦;

三通鼓罢,穷富妍丑尽成空。

父子兄弟不同姓; 恩爱夫妻难共床。

春芙蓉,夏海棠,秋桂冬菊一齐开;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同时升。

千秋事业转眼过; 万里江山咫尺间。

古事比今事要知今事通古事; 戏情即世情欲晓世情看戏情。

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妙; 戏其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 看今人看古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粉墨登场真真假假均为移风易俗; 宾朋入座看看听听却能心旷神怡。

装男亦好扮女亦好愿君行善莫恶; 京剧也罢昆腔也罢请您虚内求实。

见几多世态炎凉触目惊心莫道戏中无益;做尽他声容笑貌出风入雅都从空中传神。

北调南腔演出当年吴魏; 东征西伐看来此日春秋。

生旦净丑几多角色; 唐宋元明数代佳人。

人物借身装装出来千形万状;车骑凭步走走遍了四海五洲。

试看开场权奸可畏;须知结果报应不差。(凤县张家尧城隍庙戏台对联)

忠义侠,全家福,鸳鸯楼上春秋配;和氏壁,玉如意,麒麟阁下文武升。(南郑王皇庙戏台对联)

戏演双台,两边各擅胜场,把往事今朝重提起;河扎九曲,一人便消劫运,破功夫日月早些来。(城固药王庙戏台对联

当地韦北,城南鼓吹,休明共效讴歌来日下;人在榆,社里风流,君虞恍携丝竹到阴山。(西安榆社戏台对联)

上悬钟以复古;下演剧以燕祥。(山阳城隍庙戏台对联)

假貌写真,情莫闲看镜花水月;新声传旧,事莫认作暮鼓晨钟。(三原城隍庙戏台对联)

天下一家,三圣老郎;梨园起教,前传后继。(紫阳蒿坪河梨园会馆对联)

大起楼台,藉宣时潮兼演戏;宏开乐府,漫研艺术更藏书。(毋石涵撰)(凤县介寿台戏台对联)

偷姜四五担,只说全家福,谁料乾坤报;罪戏两三天,这是苦节传,不是富贵图。(城固青苗会戏台对联)

一线牵成国家事,事事应知贤愚至理;双手拨动古今人,人人且看善恶下场。(合阳线戏戏台对联)

击鼓鸣金不及大铙以惊众;装生扮净莫若小旦而宜人。(合阳行家庄跳戏戏台对联)

乾坤一场戏,请君更看戏中戏;俯仰皆身鉴,对影莫言身外身。(永寿戏台对联)

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长武戏台对联)

儒为戏,生旦净丑外副末,呼十门脚色,同拜一堂,重道尊师大排场,看破世情都是戏;学而优,五六工尺上四合,添两字凡工,共成七调,擅歌善唱小伎俩,示论文行皆为理。(洋县戏台对联)

乱世见英雄,开创江山,治国安邦定天下;谈论通古今,振兴社稷,文韬武略定乾坤。(洛南戏台对联)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洛南戏台对联)

悲欢离合前代即如后代;功名富贵古人就是今人。(永寿戏台对联)

一捧雪,二度梅,三元征北,四进士,同进五福堂;六月雪,七星庙,八仙庆寿,九莲灯,悬挂十王庙。

提起春秋笔,描写富贵图,白老卖画;拿来折桂斧,砍倒鸳鸯树,秋莲检柴。

麟骨床上鸳鸯被,惠风扇下吊玉虎坠;忠义侠藏和氏壁,春秋笔描绘八义图。(秦腔八大本)

软玉屏送亲锦绣图观画龙凤配;夺锦楼考试春秋笔醉写日月鉴。

窦娥冤,秦香莲,黛玉葬花,孔雀东南飞,自古女子多薄命;

文昭关,野猪林,苏武牧羊,关羽走麦城,从来男儿怀悲愤。

耕读为本,乘闲扮做生、旦、净、丑;

戏作君相,结局看为士、农、工、商。

[关于戏曲的对联]

篇2:戏曲舞台对联欣赏

戏里有千秋盛事尽道封侯拜相得功禄

剧中无百年恩怨都言才子佳人赐良缘

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

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人间戏剧唱做念打生死演绎红白花,

戏剧人间风霜雨雪上下求索真善美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

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一举二三元不读四书五经登金殿

六音七八调延长九收十放渡银河

观者莫笑悲欢离合确是生活真实写照

演者莫痴欣喜怒骂无非艺术虚假登台

演戏人声腔入调座中男女才顷耳

上场者技艺超群台下翁孙比仰头

愿听者听,愿看者看,听看自取两便;

说好就好,就歹就歹,好歹只演三天。

戏台上谈古论今假意明知,汝偏落泪,

尘世中名缠利锁甜言好听,你要当心

台上莫漫夸,纵作到厚爵高官,得意无非俄倾事,

眼前何足算,且看他抛盔弃甲,下场还是普通人。

稀有官腔越调慷慨奔放,

独特真声假音激越悠扬

帝王将相假富贵,

才子佳人配夫妻。

喜笑怒骂天下事,

愁哭哀乐人间情.

生旦净末丑五行八做演世间百态,

喜怒哀乐忧一咏三叹唱千古风流!

一捧雪二度梅三堂会审四进士,五台山前搬和尚,

六月霜七星庙八件棉衣九莲灯,十王庙里换人头。

一捧雪二度梅三堂会审四进士,五台山前搬和尚,

六月霜七星庙八件棉衣九莲灯,十王庙里换人头。

空印盒白罗衫劈山救母纪阳关

下河东金沙滩文王访贤闹书院

四郎探母二进宫火烧战船借东风,

三打金枝骂金殿吴晗杀妻牧羊圏。

篇3: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不同于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等,它是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目录概念内涵特点种类收缩展开概念

戏曲(traditional opera)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戏曲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民族艺术,历史上也称戏剧。中国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汉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国戏曲虽然产生的比希腊、印度晚一些,但是早在汉代就有了百戏的记载,在13世纪已进入成熟期,其鼎盛时期是在清代。新中国成立之初,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以数计。世界上把它和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而在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内涵

中国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名句、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豫剧、越剧等各种地方戏。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特点

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汉族的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一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戏曲始终扎根于汉族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看戏至今仍然是汉族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一般说来,北方人多喜看京剧,南方人则多爱好越剧,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的观众对象。远离故土家乡的'人甚至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一种表现。

种类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越剧。 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豫剧、越调、越剧、黄梅戏、评剧、曲剧、昆曲、秦腔、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赣剧、潮剧、闽剧、庐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婺剧、四平调、等五十多个剧种。 此外还有:柳琴戏等许多剧种。

篇4:戏曲

戏曲

戏曲xì qǔ[释义]

①(名)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曲、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

②(名)一种文学形式;杂剧和传奇中的'唱词。

[构成]  并列式:戏+曲[例句]  二人转是东北的一种地方~形式。(作定语)

篇5:戏曲的

关于戏曲的750字

“台上花开又一季,台下风雨几时起,凭谁问,花解语,笑春风,数传奇。”

记得我儿时在家乡生活时,有一个规模不大的戏班子。

那时的戏曲早已无明清时的盛行了,老百姓也只是把它当做再寻常不过的消遣娱乐。

戏班里为首的花旦名叫容娘,真名早已无处考证,长相极是秀美,年龄也不是很大,黄鹂般的软嗓,仿佛注定为戏而生。

妇女们仿佛对戏子有着偏见。总是警告孩子莫与戏子来往太深。我问祖母为何,她总是摇摇头,道“戏是融进他们血液里的,会把生活也当戏来看待。”

我自然是不懂她说的话的,家中管束不严,我便常常去戏班逛逛,拉弦的老师父磨拭着自己的京胡,对我略略点头示意。武生与刀马旦在台后舞蹈练枪,十分热闹。我前去找容娘,她端坐在锦凳上,一笔又一笔的.描眉,给自己画上粉墨戏妆,她的头面是点翠的,据说是用翠鸟的尾羽制成,很是珍贵。

小城的戏便在节日如水的月色中拉开了帷幕,戏台下坐了许多观众,都是手捧瓜子与点心,心思浑然不在戏上,家长里短,热热闹闹地聊着。

我总是坐在最靠近戏台的位置,随着细密的锣鼓声,云锣声响起,容娘便轻移莲步上台,谨然有致,步子不出丝毫差错,大小云手翻飞,水袖轻舞,唱腔优雅甜润,像是一捧水,伸手就能掬了去。

我那时年纪尚小,不大能知道那是哪个角色,只依稀记得几句唱词。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那应当是《贵妃醉酒》吧,艳绝的红颜,在最灿烂的年华逝去。

后来,小城里的人不再听戏,他们觉得这再寻常不过的,不需要了。

戏班子似乎要去远方,临了,容娘想再唱一曲,她说,戏不寻常,这是流在她骨子里的血液,她今生无法舍弃的命。

在低扬的琴中,在高亢的胡中,在清脆的云锣声中,盛世的繁华,终究是落了幕。

容娘离开了这座城,大山挡住了戏班子的身影。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戏中繁华,戏腔婉转,眉眼盈盈,锦瑟年华,尽前世今生。

篇6:戏曲谚语

1.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字不清,唱不明。

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8.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9.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0.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1.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2.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3.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14.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5.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16.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17.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8.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19.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20.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篇7:《 戏曲大舞台》

一、课题:七年级(下)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二、教学对象分析:戏曲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我国传统戏曲还不是很了解,通过此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活动目标:

1、课外收集资料,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戏曲中的脸谱,行当等含义,并通过学戏,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四、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还有很多关于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激发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兴趣,认识戏曲大舞台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二)戏曲知识知多少:检验知识的收集,整理,有学生来主持。

(三)考考你:检验学生对戏曲知识的了解,掌握。

(四)出谋划策:

(五)作业

(六)全班齐唱“唱脸谱”。

六、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困难

媒体设计

对戏曲的系统认识

利用幻灯片展示戏曲知识及配合学生表演的戏曲影视

课堂气氛的活跃

七、课程实施

(一)导入:(激发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兴趣,认识戏曲大舞台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师: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主义,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分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的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贵,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板书:戏曲大舞台)

(二)戏曲知识知多少:检验知识的收集,整理,有学生来主持。

1、介绍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介绍戏曲的行当:生、旦、净、丑。由屏幕展示其画面,学生介绍。

3、主要戏曲剧种简介:

昆剧:介绍其形成及特点。

京剧:

A、京剧的形成及特点。

B、京剧旦角流派。

C、自制脸谱欣赏。

D、模仿秀:“斗智”选段,“红灯记”选段,学生点评。

黄梅戏:

A、黄梅戏的特点。

B、模仿秀“女驸马”选段,“天仙配”选段。

豫剧:

A、豫剧的特点。

B、模仿秀“花木兰”选段。

(三)考考你:检验学生对戏曲知识的了解,掌握。

1、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戏曲剧是什么?(中国戏曲)

2、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3、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4、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5、我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6、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7、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手法(手,眼,身,法,步)

8、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没有实物的表演:虚拟)

9、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10、京剧“四大名旦”是(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四)出谋划策:刚才我们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也欣赏了戏曲的名段,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它博大的内涵,悠长的韵味,可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同学们面对此现象,你们开动脑筋,谈一谈,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引导。

(五)作业

1、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2、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趣的经历,把它写下来。

(六)全班齐唱“唱脸谱”。

《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8:戏曲大舞台

很多剧中,都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如大家都知道的京剧,就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东北的吉剧,是由民间说唱艺术二人转衍化而来的。 来自:作文大全 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他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演体系。比如我们经常在洗礼看见的大花脸,那就是戏曲中的一个行当。戏曲剧种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表演上也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协议特点,比如用几个龙套表演就代表千军万马,舞台上开门关门等也往往用虚拟的动作来表下。 中国的戏曲,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戏曲大舞台》这篇优秀的“初一作文”由收集,来源于互联网和会员投稿,仅供参考和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9:戏曲倡议书

新时代的青年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从几千年前的单调,发展到现在的辉煌。

特别是中国的戏曲,它在世界的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国社会长期孕育而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在中国拥有几百个剧种、多达上万个剧目的戏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正是由于戏曲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和它浓厚的乡土气息,以及说、唱、表兼重的戏剧形式,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交流、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在东西方文化较量中,作为世界最早的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无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成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对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戏曲出现衰退现象,戏曲团体萎缩,戏曲走进低谷。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将这“国粹”抛在了脑后,他们宁愿往耳朵里灌国外的流行音乐,也不愿聆听自己国家的瑰宝。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记者到街上进行随机采访,对象都是一些年轻人,记者说出一些老戏曲艺术家的名字,问他们知不知道,而大多数被采访者都表示没有听过。现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卷而来,新一代的偶像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间流传。有许许多多的现代偶像的粉丝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认为那样的艺术、文化不适合喜欢追赶潮流的自己;对老一辈艺术家和传统节目一无所知,认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并不等于他们也应该去知道。这是多么令人心寒啊!因此,我向广大青年人提出以下倡议:

一、了解中国戏曲的历史及基本知识

二、多鉴赏中国优秀戏曲,感受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三、业余时间多与身边的老一辈戏曲艺术者聊聊戏曲,从中学习。

四、加入戏曲协会向协会中有名的一些戏曲艺术者学习。

五、多开展些关于戏曲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舞台剧表演等。

毛泽东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它应该得到发扬光大,它的未来有了我们这群富有创造力、富有激情的年青人的参与,必然会更加美好!让我们大家共同携手,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光大!

戏曲随笔300

戏曲谚语

戏曲作文

关于戏曲的作文

戏曲全家福心得体会

戏曲大舞台作文

有关戏曲的谚语

走近戏曲作文

戏曲的作文

戏曲训练活动总结

关于戏曲的对联(锦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关于戏曲的对联,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