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遗落星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浅谈科学普及工作的社会性,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浅谈科学普及工作的社会性,供大家阅读。
- 目录
篇1:浅谈科学普及工作的社会性
浅谈科学普及工作的社会性
九届全国人大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说明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它的出台使科普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社会化的轨道,将使我国的'科普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给科普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使科普工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 者:张燕妙 Zhang Yanmiao 作者单位:中国林学会科普部 刊 名:学会 英文刊名:XUEHUI 年,卷(期):2003 “”(4) 分类号:C2 关键词:篇2:科学普及标语200句
1、参加科普,永不落伍。
2、参与科普日,托起新希望。
3、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崇尚科学,普及真理。
5、崇尚文明,传播科技。
6、崇尚文明,告别陋习。
7、创新促进发展,科普惠及民生。
8、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
9、但愿人长久,天下共和谐。
10、发扬东方母爱文化传统,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11、放眼科技,放飞未来。
12、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
13、高楼平地起,科普是基础。
14、给我一分科学知识,还你一份生活精彩。
15、公众科普,阳光雨露。
16、共享科普,共享繁荣。
17、构筑大从科学时代,共创中国美好未来。
18、和谐社会和谐家,科普推广靠大家。
19、汇集科普知识雨露,汲取和谐幸福甘泉。
20、家事国事天下事,关心科普长见识。
21、坚持科学发展,走近低碳生活。
22、坚持科学发展、保护生态资源。
23、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4、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
25、科技创造生活,科普成就未来。
26、科技恩惠大家,和谐发展小康。
27、科技关联千万家,普及情系你我他。
28、科技连着你我他,共建和谐兴中华。
29、科技人人出力,国家无限动力。
30、科技造福人类,创新引领未来。
31、科技之光耀九洲,华夏复兴会有时。
32、科技之火,可以燎原。
33、科教,兴国之举;科普,富民之策。
34、科教兴国,科普为先。
35、科普,百闻不如一见。
36、科普,惠及大众;科普,传播知识。
37、科普,我们的责任。
38、科普华夏,和谐中国。
39、科普活动,全民行动。
40、科普活动人人爱,和谐生活更精彩。
41、科普活动人人参与,文明发展个个受益。
42、科普教育,强国富民。
43、科普进万家,和谐满天下。
44、科普进万家,惠及你我他。
45、科普进万家,幸福遍中华。
46、科普进万家,幸福你我他。
47、科普——精彩每一天。
48、科普世界,你我同在。
49、科普为伴,事通人和。
50、科普文化,重在宣传和教育。
51、科普——邀你同行。
52、科普一枝花,香飘千万家。
53、科普——因你而精彩。
54、科普引导现代生活方式。
55、科普永无止境,梦想就在前方。
56、科学,社会进步的动力。
57、科学伴你每一天。
58、科学的生活,健康的身体,幸福的人生。
5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6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1、科学就在身边,普及从我做起。
62、科学普及,13亿人的心愿。
63、科学普及,承载中华千秋伟业。
64、科学普及,利国利民。
65、科学普及,人人参与。
66、科学普及,造福百姓。
67、科学普及加足能量,和谐社会启动未来。
68、科学世界,一片精彩。
69、科学是生产力,科普是生命力。
70、科学松鼠会,大众科学传播的天使。
71、科学与生活同在。
72、科学与时代具进,科学与民众共生。
73、科学在你身边,普及从我做起。
74、科学在于创新,提高在于普及。
75、理解科普,受惠科普,参与科普。
76、哪里有科学,哪里就有创造和欢乐。
77、年年科普日,岁岁长见识。
78、普及科学,惠及全民。
79、普及科学,振兴中华。
80、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素质,共建和谐社会。
81、普及科学九州昌盛,和谐社会百业兴隆。
82、普及科学民心所向,和谐社会众望所归。
83、普及科学前程好,和谐社会处处歌。
84、普及科学群情激奋,和谐社会物产丰饶。
85、普及科学知识,共享科学人生。
86、普及科学知识,构建和谐社会。
87、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
88、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89、普及知识,提高素质,利国利民。
90、牵手科学,精彩中国。
篇3:科学普及标语200句
0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0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03、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建设创新型广东
04、科技兴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0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广东竞争力
06、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07、保护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08、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创造未来
09、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素质
10、学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
篇4:科学普及标语200句
1、科学发展,保护环境,共创和谐。
2、科普为伴,事通人和。
3、科学松鼠会,大众科学传播的天使。
4、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5、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6、天文地理奥妙多,奇思妙想乐趣多!
7、科普进万家,幸福你我他。
8、汇集科普知识雨露,汲取和谐幸福甘泉。
9、科普永无止境,梦想就在前方。
10、珍惜生存环境,保护人类家园。
11、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
12、人人关心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幸福生活。
13、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未来。
14、科学就在身边,普及从我做起。
15、科学促进创新,活动提升素质。
16、科技恩惠大家,和谐发展小康。
17、触发青春灵感,点亮科学生活。
18、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
19、科教兴国,科普为先。
20、乘着科技的翅膀,在创想的蓝天你飞翔。
21、普及科学前程好,和谐社会处处歌。
22、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3、参加科普,永不落伍。
24、科技之火,可以燎原。
25、科学理想浩瀚,创新之星璀璨。
篇5:科学普及标语200句
1.科学发展能防灾,安全生产保减灾。
2.防震减灾人人抓,幸福社会千万家。
3.安全知识进社区
4.灾难中,我们始终在一起!
5.群策群力防震减灾,同心同德利国惠民。
6.重大建设工程必须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
7.团结动员一切力量,共同抗灾建设家园。
8.地震天灾不可怕,抗震设防是关键!
9.科学决策能减震,立足发展要防震。
10.汲取教训,依靠法治,积极防御,共促和谐。
11.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
12.防震减灾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家家收益。
13.向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英雄们致敬!
14.持续发展须防震,以人为本要减灾。
15.预防灾害从头抓,大难临头不用怕。
16.学好防震救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7.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18.学习防灾减灾常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19.尽管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可尽量减轻震灾损失!
20.防灾减灾系万家,关爱生命靠大家
21.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灾害,但我们能够提早预防。
22.危难时刻伸援手地震无情人有情!
23.防震减灾不落空,关注民生便有功。
24.未雨绸缪防灾害,国安家宁人开颜。
25.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冲锋在前,保护人民群众安全!
26.防灾事关你我他,减灾利国又利家
27.天灾无情,不防不行。
28.防震减灾须抓好,社会安定最重要。
29.情系灾区共济风雨我们心连心。
30.掌握地震自救常识,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31.以人为本,科学减灾,不断增强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
32.人人提高防震意识,处处化解震害危机。
33.让校园远离灾害让学生安全成长
34.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奉献爱心、支援灾区!
35.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殃,注重防灾减灾,优化生存空间。
科学技术创新宣传标语
1、让创新的火花,点燃青春的激情。
2、你因科技而精彩,科技因你而腾飞。
3、走进青春的梦想,走进创新的未来。
4、科技点亮生活,PK你我梦想。
5、科技点亮希望,创新改变世界。
6、体验科学,健康成长。
7、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8、探究身边的科学。
9、科技之光,点亮未来。
10、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未来。
11、触发青春灵感,点亮科学生活。
12、创新·体验·成长,青春·筑梦·未来。
13、用青春灵动的创想,点亮科技腾飞的未来。
14、让创新的智慧闪光。
15、做创新少年,圆腾飞之梦。
16、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业能力。
17、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18、加强科普惠农兴村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9、努力实施专利战略,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20、人生因创造而精彩,民族因创造而永恒。
21、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走开放型科技发展之路。
22、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23、你因创新而出色,创新因你而精彩。
24、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25、节约、创新、发展。
26、科学理想浩瀚,创新之星璀璨。
27、专利法是保护企业创新成果的有效武器。
28、接轨广佛圈,融入珠三角,促进科技大发展。
29、青春的舞台,智慧的.赛场。
30、过去向土地要财富,现在向知识要财富,未来向创造要财富。
31、加强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32、今天的小发明家,明天的大科学家。
33、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
34、勇于探索,自主创新。
35、知识改变人生,科技创造未来。
36、体验科学,快乐成长。
37、播撒科技火种,培育创新栋梁。
38、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39、科技中国梦,舞动少年心。
40、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营造科技创新和发展环境。
篇6:《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例文
近来难得闲暇,读了一本书叫做《社会性动物》。我确信了读书确实是会上瘾的,特别是在读自己想去了解的东西的时候。读书的过程中,感悟很多,皆由于懒惰,未曾记下。只在博客里略作记录。
《社会性动物》这本书如果要是评分的话,绝对是五星级的,号称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也是这本书,第一次(真的是第一次)让我体会到了欲罢不能的感觉,很爽快的就读完了。
1.只要是人,都有不由自主、力不从心、口是心非的时候
越是成年人,越会受到社会舆论的约束,这是毫无疑问的。人总是倾向于获得认同甚至是鼓励的,特别是自己喜爱或者关注的人,由此,我们的.行为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社会性。但是要知道的是,作出同一行为的人却不一定都是以同样的态度去做。
由此得出的启示是,有些关于动机的问题,没必要去过度的询问别人,因为也许当事人自己的念头也许是刹那而过,随后被社会化的观点束缚,之后作出行为。
2.每个人都倾向于证明自己是对的
无论自卑还是自大的人,排除心智不正常或者获得大智慧的人,都倾向于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于是,我们喜欢和强大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们是权威言论的保障;我们喜欢听肯定的话语,因为那是对我们的认可,如果是出自在乎的人,那效果更好;我们喜欢别人主动向我们倾吐心事,这说明我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的一切,无非是要满足我们的存在感。
佛教中有我执的概念,意为人都执著于自我的存在,所作的事情,无论善事恶事,皆是为自我的满足。除非发菩提心,愿为大众做事。想起了凡四训中重要的一个故事:打人这个行为是好还是坏?帮助人这件事情是好还是坏?答案是不一定的。如果我们是为了制止暴徒而动手打人阻止,是善的行为。帮助小偷藏匿东西,就是恶的行为。遗憾的是,我们常常拘泥于表面现象,只看到行为当下产生的利益。因而产生了各种情绪,看到打人,第一念头是不好的,看到帮人,第一念头就是好的。这就是我们常年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导致的结果。
心理学上认为这种偷懒式的思维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因为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很多左思右想。只是,对于事情的判断以及情绪的控制方面,我们应该常做如下思维:从长远出发来看待一些事情,不要过早的做决定或者做反应。
而对于情绪,当别人诋毁我们的时候,我只想引用索达吉堪布的一段话:如果你是狮子,别人骂你是狗,你不会真的变成狗,故不用为此而生嗔;如果你是狗,别人赞叹你是狮子,你也不会真的变成狮子,故不必为此而生喜。所以,别人的赞叹,不会让你变好;别人的指责,也不会让你变坏,这些没什么可执著的。
作为我自己的体会来讲,我曾经是个脾气特别急的人,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当别人讽刺或者说我的不是的时候,我几乎是暴怒。从佛教来讲,一是动了嗔恨心,烧了不少功德;二是发怒的样子难看不说,煞那间智商减为零,说出的话几乎毫无逻辑可言。但是,这些发怒有必要么?别人的话不会改变什么,正如堪布所言,而你发怒却正是先把对方的言语当真才会发怒,有时候做如是思维,就不会很容易发怒了。我们的存在感,是需要我们有内而外的去证实,去获得。只有发自内心的存在感,才不会过多的受外界影响。而当我们不再为外境所动时,发菩提心,多为别人着想,渐渐的使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意义,不会再为外境所苦恼。这一点我还没有做到,今后要多加努力。
篇7:《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社会性动物》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社会影响。即人们对他人的想法或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行为研究一:从众
・由于受到来自他人或群体的真实或想象的压力,一个人的行为或意见发生了改变。
・群体决策时,往往会陷入群体思维中――在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排他小群体中,由于人们共同的追求占据了统治地位,因此该群体会轻视甚至无视实事求是的评价。
・私密性越强,从众的可能性越小。
影响从众的因素:
1.意见一致性
2.表态顺序(先回答的人很少改变)
3.责任(当要为决定负责任时,人们更不容易从众)
4.个体与文化(低自尊的个体更容易从众)
5.施加压力的群体
从众的目的:获取信息,跟随信息源
对社会影响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种:依从、认同和内化。
・特殊的从众:服从权威(点击实验)、不介入的旁观者(旁观者效应:危难事件的现场如果有很多人,受难者反而很可能得不到任何帮助,这是一种不介入的从众心理。)
媒体及宣传教育对从众的影响
说服的途径:中心路径(经过仔细考量最终决定是否接受观点)、边缘路径(未经过多少考虑,草率地根据简单线索做出反应)
行为研究二:社会认知
认知偏差的来源和具体表现:
1.事物呈现方式:
对比效应、启动效应、决策框架设置、首因效应、稀释效应(中性或无关信息会弱化人的判断和印象)
2.思维捷径:
代表性、易得性、好恶态度
3.错误分类:
自证预言、虚假关联、内群体――外群体效应
4.重视记忆
5.证实假设:
人们总是试图证实自己的假设,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证实偏差”。
6.寻找原因:
基本归因错误:指人们在描述和解释社会现象时,更容易将其归因于个人的性格和态度,而忽略情境和环境因素影响。
行动者――观察者偏差:指行动者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环境,观察者则会将行动者的行为归因于个人特质。
自我偏差:指自我观念对社会认知产生的影响。它分为自我中心思维和自利偏差。
7.态度和行动必须一致吗?
认知失调:当一个人大脑中有两种认知相冲突时,心理就会处于紧张的失调状态。
当行动与观念不一致时,决策者倾向于按行动来调整观念。
“为努力进行辩护”――一个人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有过一些困难或痛苦的经历,会让他觉得这个目的更有吸引力。
行为研究三:攻击性
人类的本能中具有攻击性,但攻击行为并不完全由本能引起。
攻击的原因:大脑神经、素、酒精、痛苦的体验、挫折、来自他人的排斥、环境暗示、传媒中的暴力等等。
减少暴力的可能途径:在一中温暖的人际氛围中谨慎的运用惩罚;看到攻击者受到惩罚;鼓励人们进行积极行为;设身处地地从给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感知他人痛苦。
行为研究四:偏见
定型威胁现象:一个群体内的人,如果被定型认为不如另一个群体,他们对这种定型的担忧会影响其在标准测验中的成绩。
将困境归咎于受害者本人的`倾向,却是由人们追求世界公平的愿望所引起的。
偏见产生的原因:
1.经济和政治竞争(竞争越大偏见越大)
2.替代性攻击:替罪羊理论
3.自我形象与维持地位(自我辩护会保护我们的自我形象,但同时使偏见和敌意日益增长)
4.带有偏见的人格
5.从众
解决偏见的方法:
国家干预(利用“不可避免理论”)
相互依赖(即合作):这种方式使每个人都处在施恩与人的情境中,每个人都通过分享使他人受益。合作通过改变人们采用的认知类型而降低群体间的障碍,让人们学会从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
行为研究五:人际吸引
1.赞扬的效果
当被评价的对象不是我们自己时,我们对批评者的崇拜高于赞扬者。
当批评和赞美都是奖赏时,人们的喜好也很难判断。
当赞美被归因于虚情假意或嘲讽挖苦时,它可能从奖赏变成惩罚。
2.帮助他人的效果
让他人为自己提供帮助,从而增加自己的吸引力。
3.能力
能力超群者的失误会提高其吸引力(出丑效应)
4.外表
一个人的外表吸引力可以影响别人对他身边人的看法。
我们越是缺乏安全感,越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篇8:《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近来难得闲暇,读了一本书叫做《社会性动物》。我确信了读书确实是会上瘾的,特别是在读自己想去了解的东西的时候。读书的过程中,感悟很多,皆由于懒惰,未曾记下。只在博客里略作记录。
《社会性动物》这本书如果要是评分的话,绝对是五星级的,号称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也是这本书,第一次(真的是第一次)让我体会到了欲罢不能的感觉,很爽快的就读完了。
1、只要是人,都有不由自主、力不从心、口是心非的时候
越是成年人,越会受到社会舆论的约束,这是毫无疑问的。人总是倾向于获得认同甚至是鼓励的,特别是自己喜爱或者关注的人,由此,我们的行为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社会性。但是要知道的是,作出同一行为的人却不一定都是以同样的态度去做。
由此得出的启示是,有些关于动机的问题,没必要去过度的询问别人,因为也许当事人自己的念头也许是刹那而过,随后被社会化的观点束缚,之后作出行为。
2、每个人都倾向于证明自己是对的
无论自卑还是自大的人,排除心智不正常或者获得大智慧的人,都倾向于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于是,我们喜欢和强大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们是权威言论的保障;我们喜欢听肯定的话语,因为那是对我们的认可,如果是出自在乎的人,那效果更好;我们喜欢别人主动向我们倾吐心事,这说明我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的一切,无非是要满足我们的存在感。
佛教中有我执的概念,意为人都执著于自我的存在,所作的事情,无论善事恶事,皆是为自我的满足。除非发菩提心,愿为大众做事。想起了凡四训中重要的一个故事:打人这个行为是好还是坏?帮助人这件事情是好还是坏?答案是不一定的。如果我们是为了制止坏人而动手打人阻止,是善的行为。帮助小偷藏匿东西,就是恶的行为。遗憾的是,我们常常拘泥于表面现象,只看到行为当下产生的'利益。因而产生了各种情绪,看到打人,第一念头是不好的,看到帮人,第一念头就是好的。这就是我们常年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导致的结果。
心理学上认为这种偷懒式的思维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因为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很多左思右想。只是,对于事情的判断以及情绪的控制方面,我们应该常做如下思维:从长远出发来看待一些事情,不要过早的做决定或者做反应。
而对于情绪,当别人诋毁我们的时候,我只想引用索达吉堪布的一段话:如果你是狮子,别人骂你是狗,你不会真的变成狗,故不用为此而生嗔;如果你是狗,别人赞叹你是狮子,你也不会真的变成狮子,故不必为此而生喜。所以,别人的赞叹,不会让你变好;别人的指责,也不会让你变坏,这些没什么可执著的。
作为我自己的体会来讲,我曾经是个脾气特别急的人,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当别人讽刺或者说我的不是的时候,我几乎是暴怒。从佛教来讲,一是动了嗔恨心,烧了不少功德;二是发怒的样子难看不说,煞那间智商减为零,说出的话几乎毫无逻辑可言。但是,这些发怒有必要么?别人的话不会改变什么,正如堪布所言,而你发怒却正是先把对方的言语当真才会发怒,有时候做如是思维,就不会很容易发怒了。我们的存在感,是需要我们有内而外的去证实,去获得。只有发自内心的存在感,才不会过多的受外界影响。而当我们不再为外境所动时,发菩提心,多为别人着想,渐渐的使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意义,不会再为外境所苦恼。这一点我还没有做到,今后要多加努力。
篇9:《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记得在考研那段时光,我读了很多关于社会学、传播学方面的著作,而这周重试这本《社会性动物》读到的一些观点仿佛又把我带回了几年前,但感受却截然不同。下面我来讲知识点吧。
从本质来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无法脱离所在的群体去离群索居。所以有了这么一个基本观点,下面的观点就可以展开了。
社会心理月有一个共同的因素:社会影响。即人们对他人的想法或行为产生的影响。每个人都会出现时候聪明偏差,这种偏见指的是一旦知道了某个事件的结果,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
如果我们无意中(背后)听到某人在讲我们的好话,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会喜欢这个人。
从众
从众可以定义为,由于受到来自他人或者群体的真实或者想象的压力,一个人的行为或意见发生了改变。例子:三人成虎;电梯实验;线条实验。
两种原因会导致从众。
1、他人的行为可能使我们确信自己最初的判断是错误的。
2、我们可能希望在群体中逃避惩罚(例如被拒绝或嘲笑)或者获得奖励(例如得到喜爱和认可)。
对社会影响的反应划分三个类型:依从、认同、内化
旁观者效应:其他的旁观者在场会一直人们采取行动。例:扶老人
说服
中心路径:对观点加以权衡,对相关的事实或数据加以考虑,在对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边缘路径:没有经过多少深思熟虑,人们并非依据对观点力量的权衡和思考过程,而是不做过多思考的依据那些简单的、往往不太相关的线索对观点做出正确、错误或者有吸引力的反应。
可信性增加:方式就之一就是不计较他们的个人利益。如果一个人在说服我们的时候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而且还有可能失去一些东西)我们就会信任他,他也就会更有效力。
观点呈现的次序: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接受者的特征:自尊:自我感觉不好的人比那些认为自己了不起的人更容易受到宣传说服的影响。
社会认知
认知吝啬者:人们总会金利宝存自己的认知能量。考虑到我们处理信息的有限能力,我们会试图采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策略。在采用这一策略时,我们活着忽略掉一些信息,以减轻我们的认知负担。
为决策设置框架:引导对提问的回答。引导型提问不仅可以影响对事实的判断,而且看影响人们对所发生事情的记忆。
信息的信后次序:
人类认知的保守性:证实偏差和事后聪明偏差都支持这样一个命题:人类认知倾向于保守。我们会尽力去保护已经形成的认知,去维护我们先前存在的知识、信念、态度和定型。
当我们看到某件事情发生在某人身上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会假定,所发生的事情是和这个人是有关的。而当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会觉得事情是由于环境造成的。
自利偏差:人们总是将好的一面归为己有,而否定坏的一面。
自我辩护
每个人都有认知与行为保持一致性的要求。
减少失调:减少失调的行为是一种自我防卫行为,通过减少失调我们便可以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
登门槛技术:通过请人帮小忙,制造了一种让人们同意提供更大帮助的压力,实际上他已经为人们将来按照更高的要求办事提供了理由。(温水煮青蛙)
内部归因,外部归因。
充分的惩罚造成更大的吸引力。
如果一个人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或目的,有过某种困难或者痛苦的经历,那么这个目标或者目的便会更具吸引力,这一过程被称为为努力进行辩护。
★ 工作描述范文
★ 工作范文
★ 工作协议书格式
★ 关于工作协议书
★ 工作自我鉴定
★ 工作规章制度
★ 工作转正范文
浅谈科学普及工作的社会性(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