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哲理故事:怒与恕

时间:2023-09-18 03:40:56 作者:赵顾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赵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经典哲理故事:怒与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经典哲理故事:怒与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经典哲理故事:怒与恕

父亲下班后怒气冲冲地回到家,一进门使劲地把公文包摔在沙发上,儿子见父亲回来兴奋的跑过来扑在他怀里,

父亲一把推开儿子说:“一边玩去,别吵我。”

儿子委屈地离开了父亲的怀抱眼泪巴叉地说:“

父亲听完,脸色缓和了一下,问:“哦!说说看老师怎么表扬你的?”

儿子这才破涕而笑,凑到爸爸身边说:“今天有位小朋友把我的铅笔盒弄坏了,我当时很生气,可我看他吓得都哭了,就没忍心给他告老师,还告诉他说没关系,别哭了。老师知道后夸我是个

小学生作文大全

”儿子说完一脸得意。

父亲勉强笑着夸了儿子几句,还是明天给他买个新文具盒,儿子这才乐颠颠的跑出去玩了。

看着儿子一蹦一跳的背影,父亲沉默了,今天他在单位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一位同事不小心把他明天要交的计划书弄脏了,他要是告诉老板的话,他并不会有什么责任,可是那位同事估计要下岗。

要是他不告诉老板,就要连夜打出一份一模一样的计划书,估计一夜都甭想睡了,这就是他为什么怒气冲冲心情恶劣的原因。

他本想干脆和老板说一声得了,犯不上熬夜为他兜着错。可刚才儿子的话一番话,让他略有所悟,脸上的怒气也平息了许多。简单地吃过晚饭后,他开始打计划书。

第二天一早,他去公司,看见那位同事一脸苍白站在公司门口,见他来了,犹豫了一下,迎了过来。

他扬了扬手里的文件说:“嗨!别担心,我连夜又打了一份。”

同事这才松了一口气,感激地笑了笑。

后来不知道老板怎么知道了这件事,拍着他的肩膀说:“好样的!我正缺个副经理,我看你最适合。”

篇2:怒与恕美文

怒与恕美文

父亲下班后怒气冲冲地回到家,一进门使劲地把公文包摔在沙发上。儿子见父亲回来,兴奋地跑过来扑在他怀里。

父亲一把推开儿子说:“一边玩去,别吵我。”

儿子委屈地离开了父亲的怀抱,眼泪汪汪地说:“爸爸,今天在学校里老师表扬我了。”

父亲听完,脸色缓和了一下,问:“哦!说说看老师怎么表扬你的?”

儿子这才破涕而笑,凑到爸爸身边说:“今天有位小朋友把我的铅笔盒弄坏了,我当时很生气,可我看他吓得都哭了,就没忍心告老师,还告诉他说没关系,别哭了。老师知道后夸我是个团结友爱的好孩子,还说让全班同学都向我学习。”儿子说完一脸得意。

父亲勉强笑着夸了儿子几句,还答应明天给他买个新文具盒,儿子这才乐颠颠地跑出去玩了。

看着儿子一蹦一跳的背影,父亲沉默了。今天他在单位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一位同事不小心把他明天要交的计划书弄脏了,他要是告诉老板的话,他并不会有什么责任,可是那位同事估计要下岗。

要是他不告诉老板,就要连夜打出一份一模一样的计划书,估计一夜都甭想睡了,这就是他为什么怒气冲冲心情恶劣的原因。

他本想干脆和老板说一声得了,犯不上熬夜为他兜着错。可刚才儿子的.一番话,让他略有所悟,脸上的怒气也平息了许多。简单地吃过晚饭后,他开始打计划书。

第二天一早,他去公司,看见那位同事一脸苍白站在公司门口,见他来了,犹豫了一下,迎了过来。

他扬了扬手里的文件说:“嗨!别担心,我连夜又打了一份。”

同事这才松了一口气,感激地笑了。

后来不知道老板怎么知道了这件事,拍着他的肩膀说:“好样的!我正缺个副经理,我看你最适合。”

篇3:情商与怒

情商与怒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报刊上开始流行起“情商”这个名词。于是,在生活中,我们也开始常常要用情商来评价一个人。有人发火了,恼怒了,控制不了自己的激动的情感了,就被评为“情商低”。连我家才读一年级的儿子,也在我们对他训斥几句的时候,要嘟呶:“情商也不怎么高嘛!”

似乎情商高的人,总是正襟危坐而从不动怒的',或是整日微笑而无所忧虑的。其实未必。我们先来看看何为情商。情商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来的,他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人的成功,只有20%是由智商决定的,而80%却取决于情商,即感情智商。情商(EQ),相当于中国传统文化所谓人的涵养。包括了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包含了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如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感受别人的感受,包括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培养自动自发的心灵动力……而人的涵养,心灵动力,其首要条件,我想,当是我们的满腔正义,我们的人格道德,忠贞不渝的信念原则。我们为之而喜,为之而怒,我们的情商便是高的。

有一次听专家讲情商,他说:“不要以为情商高的人从不生气,他只是在不当怒时不怒而已。”当怒不怒,与不当怒而怒一样,都是牺牲了做人的风格和正义,何来良好的人际关系,何来好涵养,何来高情商?想闻一多先生,怒而作《最后的演讲》,一怒惊天下,当是情商极高之人;想鲁迅先生,在最艰苦的岁月,以文章为匕首,为投枪,“怒向诗丛觅小诗”,何等勇猛,自然是情感智商极高之人。

我想,真正情商高的人,对于无关痛痒,或者至多对于个人小利有碍的事,从不轻易动怒,而却常常会拍案击时弊,怒目斥小人。

我以为鲁迅先生的这两句名联可以根据说明什么是真正的高情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篇4:哲理故事与感悟

浙北山区有位年轻教师,经常买几注自选号的体育彩票。由于进城不便,经托住在城里的岳父去买。一天,他看报发现了中奖号码,特等奖竟然是自己经常买的那个号码。他欣喜若狂,打电话给岳父,说自己自选的那注号码中特等奖了。岳父听罢,既震惊又懊丧,原来他因为工作忙,忘记替女婿去买那期彩票了。

500万元大奖就这样错过了。

接下去,事情成了悲剧。年轻教师左思右想,心有不甘,竟陷入了偏执状态,他认为岳父买了彩票,肯定瞒着自己独吞了。后经求证,中奖者确实是另外一个城市的。他又把所有的愤懑倾泻到了岳父身上,与老人不断交恶,调解几次,不见缓和。几个月后,他的婚姻也分崩离析了。

这位年轻教师令人同情,因为他错过了500万元大奖,接着错过了亲情,又错过了婚姻和家庭,接下来抑或还要错过一生的好心情。这样的代价真的太沉重了。

【人生哲理感悟】

人生何处没有“错过”?但如果错过了一切,就不要再错过生活。

篇5:哲理故事与感悟

你开着一辆车。

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

你经过一个车站。

有三个人正在焦急的等公共汽车。

一个是快要临死的老人,他需要马上去医院。

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你做梦都想报答他。

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你做梦都想嫁/娶的.人,也许错过就没有了。

但你的车只能再坐下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对你性格的测试, 因为每一个回答都有他自己的原因。

老人快要死了,你首先应该先救他。

你也想让那个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你,这是个好机会报答他。

还有就是你的梦中情人。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可能永远不能遇到一个让你这么心动的人了。

在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佣了,他并没有解释他的理由,他只是说了以下的话:'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每个我认识的人都认为以上的回答是最好的,但没有一个人(包括我在内)一开始就想到。

【人生哲理感悟】

是否是因为我们从未想过要放弃我们手中已经拥有的优势(车钥匙)?

有时,如果我们能放弃一些我们的固执,狭隘,和一些优势的话,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

篇6:哲理故事与感悟

从前有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于是他们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

多年以后,和尚与屠夫相继去世了。屠夫去上天堂了,而和尚却下地狱了。

Why?

因为屠夫天天作善事,叫和尚起来念经,相反地,和尚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

【人生哲理感悟】

你做的东西是不是都是你认为对的,却不一定是对的。

篇7:偷懒与经典哲理故事

偷懒与经典哲理故事

史博是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音乐家之一。他从小热爱音乐,18岁就进入了当时最为著名的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交响乐指挥。当时的音乐学院每天都有两堂体力课,因为在这之前的100多年里,指挥并没有什么象征性的工具,有的乐队指挥喜欢用脚蹬地,踏出节奏,有的则喜欢挥动手绢,而当时最为流行的是用一种大约5公斤重的铁棒指挥,指挥师提着铁棒按节奏捅地面,发出砰砰砰的声音。

所以,当时的乐队指挥每完成一场表演,都会累得腰酸臂痛,因此学院里对学生们的体力训练要求也非常高。每当老师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史博都会从内心里讨厌这根铁棒——一个指挥师花这么大的力气在这根铁棒上,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他觉得这根铁棒拿着这么累,指挥师们哪还能聚精会神把精力全部用到音乐指挥上!

当史博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老师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铁棒是最神圣的指挥工具,哪个指挥家离得开它?”老师还告诉学生们说,法国有个音乐家曾经带病指挥,结果体力不支,不小心把铁棒砸到自己的脚背上,后来还因伤口感染而送了性命。

史博嘴上不回应,心里却想:虽然那位音乐家的精神很值得肯定,遭遇很值得同情,但是他的牺牲值得吗?史博心里有自己的答案。

从那以后,每次大家在上臂力课时,史博就装生病,躲在教室或者宿舍里研究音乐。他的臂力虽然比不上同学们,但是因为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音乐上,所以他的造诣远远高过了其他同学。

毕业后,史博凭着自己高超的音乐才华,进入了德国最著名的交响乐团,成了一名小提琴演奏师和幕后的`音乐创作者。

18,史博跟随乐队去英国伦敦进行一场皇家演出。刚一到英国,乐队的指挥师就生病了,别说拎那么重的一根铁棒,就是站都站不稳。乐队虽然有几个替补的音乐师跟随,可是指挥师却只有一个,演出的计划又不能因此而耽搁,怎么办?正在所有人都为此而忧心忡忡时,史博对指挥师说:“让我来指挥吧。”

尽管指挥师对这个“懒惰”的年轻人有些排斥,但是身在异国,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答应了他。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表演的那天,史博并没有拿着那根铁棒上场,而是手执一根精心制作的小木棒作为指挥工具——这根小木棒非常轻盈,能够在空中划出非常优美的旋律线。因为身体不受铁棒的束缚,他还配上了非常优美的肢体动作。

结果,史博的指挥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可,表演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这一次的成功表演,让史博迅速成为乐队的新指挥师,而史博就一直用这种质轻的韧性白色木棒作为指挥工具。这种指挥工具很快被全世界的指挥师借鉴和模仿,从此风靡世界乐坛,成了一个不朽的经典。

篇8: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哲理文章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哲理文章

虽说谣言止于智者,好像现在这样的“智者”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充满智慧”的网友们对刚出炉的热点话题的一连串的抨击。

不仅如此,好像在生活中的“一传十,十传百”之后,真相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了,有时甚至当事人都会怀疑是不是本人就是大家流传的'那个样子了。

似乎孔子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剩下的就只有“见不贤”,也缺少“内心省”了,更愿意挑别人的毛病,和别人共同指摘,来满足内心上的小确幸。

也可以理解,生活压力太大了,似乎生活的压力把我们的缺点都藏起来了,而把别人的毛病都放大了。

这样似乎能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能有一时分享的快乐,但时间长了,我们越来越看不清自己,越来越讨厌别人了,长此以往,人际关系会越来越不好,名声也会越来越差。

所以,请对别人温柔以待吧,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同时善待自己,在看到别人缺点的时候要自查,还要“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用苛求和责备别人的心来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

春秋战国时的蔺相如品格高尚,面对廉颇的羞辱,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避着他走,后来在廉颇负荆请罪后更是很容易地就原谅了他。

想一想,如果有人当众羞辱了我们,我们会这么轻易地原谅他吗?我想,至少会记恨一段时间吧,毕竟他让我们丢了颜面。而如果我们不小心说错了话,让别人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那会不会宽慰自己这是不小心的呢?

把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的心理反过来,是不是人际关系会更顺畅,自己的心里和生活也会更加舒畅呢?

苏辙曾说过:“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我们去责怪别人很容易,用义来要求自己很难,但是“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严格要求自己,犯错误就会少,朋友也会越来越多,总是苛求别人,自己的朋友就会很少啊。

春秋时期有个叫孟明视的将领,在与晋军大战的国中,三战三败,一般情况下,君主一定就会撤了他的职位,而当时的秦穆公没有苛求于他,而是再给他机会,最后他战争了晋军,为后来秦国成为霸主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代君主,都能够如此宽容对待手下的将士,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苛求别人做得完美呢?正是因为秦穆公一次次的宽容,换来孟明视的一心为国,全心效力。

而生活现实中的我们,是不是对自己总是过于宽容,很容易地就原谅了自己的过错,而对别人的缺点总是揪着不放呢?

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我们能“责人之心责己”,挑别人缺点的时候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缺点,时刻反省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是不是会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受人欢迎呢?

如果我们能“恕己之心恕人”,对于别人的错误能够尽量宽恕,是不是也会换来别人的赞叹,是不是能吸引更多的朋友呢?

如此,我们工作生活的环境也会更加融洽,比在心里生别人闷气强太多不是么?

篇9: 诉与恕作文1000字

诉与恕作文1000字

我喜欢尖顶建筑。在西方,张扬哥特风格的尖顶不足为奇;在东方,在这里,我心中的尖顶代表,竟是基督教堂。

因为信仰真切存在的科学,对于有关宗教的一切我不置可否。然而,正是这种完全不同的信仰深深吸引牵动着我。

姥姥有两件心爱之物――《圣经》与字典。识字有障碍的她借助着字典孜孜不倦地诵读《圣经》,像古时私塾里的孩子,摇头晃脑地读读背背,反反复复,兴许有一天就领悟了这其中的精义。

一日晚去姥姥家吃饭。吃饱喝足后,一家子围着上了年代的小木桌有一句没一句的侃天侃地。姥姥愣愣地听着,时不时发出一声“感谢主”的叹息。大伙的话题兜了个圈,从屋里出发,跑到千里之外,又绕回这个小桌。最沉重的话题总是与生死沾边的“健康”。卧床不起三个月,又不愿去医院的姥姥,现已能行动自如了。她的病痛,不是在药物的作用下被驱散的。她在日夜的祷告中,在一声声诚恳的“阿门”中康复了。教堂的姊妹们,据她说,在她卧床不起的那段时日里,负责了对她的全部照顾――连洗漱、穿衣都是她们的功劳。姥姥低头含羞笑着说这些,皱纹都挤到了一起。

她的话中有股异常的力量,让我想起她病中我曾目睹的情景。十几个虔诚的基督教的姊妹环绕着她的睡榻,她们双膝跪在垫子上,身子伏向大地,额头叩地,嘴里叨叨祈祷,絮絮声像是某种古老的咒语,躺在床上的姥姥正是那个要被解救的人。我作为一个异类,一个无声息的打扰者,怔怔地呆在门口,这貌似声势浩大的碎语的气势膨胀着,让屋子显得越发狭小而逼人。一切让我仿佛穿越至古埃及,那种异域的`神秘让我喘不过气来。我仓皇地逃走了。

回忆就此中断。姥姥仍在说着她有关基督教的理解。她说,你要认罪,向着耶和华诚恳地请罪,倾吐你的罪行,交付他你的罪恶,神灵会进化你真挚、悔改的心。心里的嫉仇与邪念,赌博,撒谎,毁约,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罪行。告诉耶稣你的一切罪过,不可隐瞒,毫不保留,以诚相待。告诉他你将如何改过自新,如何心怀感恩,如何心悦诚服。认罪,然后改过,耶和华会接纳你,会实现你的祈祷。

我再也无法说那个“神”是虚无的。我无法说,这仅仅是一种荒诞的迷信。我们深知自己的过失,然而我们熟视无睹地抵赖。我们深知天地间的公平公正,然而我们闭上眼埋怨上帝的不公。我们忌恨,唾骂,我们编造谎言,我们自由地邪恶。我们清楚自己的恶行陋习,我们隐瞒。这大概也是一种不诚实。

用恳切的诉说去换取慈爱的宽恕,我的耶稣,阿门。

农夫与法师哲理故事

3个哲理故事与感悟

穷人与富人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金子与泥巴

绝望与希望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丑与美

哲理短篇故事精选

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欣赏--惊鸟与猫

哲理小故事:给予与付出

经典哲理故事:怒与恕(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经典哲理故事:怒与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