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浪迹-天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有哪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目录
篇1: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
一个家庭穷得“甚至快到了要饭的地步”的农家孩子,一家国有企业的处长,一个下海创业屡屡失败的创业者,坚持创业不动摇,终于成就了中国首富。他就是梁稳根!
2011胡润百富榜的发布,标志着三一集团55岁的梁稳根以财富700亿元首次成为“中国首富”。
人们不禁要问:梁稳根是谁?他有着怎样的创业经历及发家史?他是怎样成为中国首富的?
出生贫寒,家里穷得甚至快到了要饭的地步
梁稳根,1956年出生,湖南省涟源人,198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材料学专业,高级工程师,1983年至1986年在兵器工业部洪源机械厂工作,1986年下海创办涟源特种焊接材料厂,是三一重工主要创始人,现任三一集团董事长。
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山村道童村,地处湘西雪峰山余脉的山脚下,属湖南涟源市茅塘镇所辖,梁稳根的祖籍就是这里。多年来,隐没于山坳间的几百农户一直以种植稻、麦、薯类和外出打工为主要生计。
出身寒微的梁稳根,父祖辈均是篾匠,他也干过多年篾匠,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称“篾老四”。梁稳根家当初是道童村最穷的,甚至连住的土墙屋都不是自己的,“甚至快到了要饭的地步”。
梁稳根人生最大的转机发生在改革开放前恢复高考时,他考取了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的金属材料系,1983年毕业后进入兵器工业部,1986年下海创办三一重工企业,直至今天成为中国新首富。
在很多人眼里,梁稳根是个谜。从砸掉铁饭碗到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从一度陷入绝境到成为湖南首富,这位“中国民营重工第一人”不知道创造了多少个湖南、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创造和打破多项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用奋斗的人生演绎出湖南人的另一种精彩。
下海失败,但不放弃创业梦想
1983年,梁稳根大学毕业后顺利地分配到位于七星街镇的国营企业洪源机械厂。在当时群山起伏的乡村中,大山深处的这家企业是不多的文明的灯火。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第二轮改革的发轫期,各种思潮正在涌动。新来的大学生梁稳根很快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毅然辞去了安安稳稳的工作,怀抱做中国经济试验田的理想开始了自己的艰苦创业。
关于最初的下海故事,梁稳根总会提到贩羊。1986年元旦,他得到消息,市场上一头羊可以赚20多元。于是,梁稳根和其他3位伙伴毅然辞去公职,直奔湘西、常德,甚至贵州这些产羊较多的地方,但等买回了一大批羊才得知,看涨的行情是由于外贸部门取消了一个大合同,过了元旦羊价就会跌。于是,他赶紧收兵,创业尝试以失败告终。
随后做酒,也失败了;再做玻璃纤维,还是失败。
第一桶金,源自焊接材料
几次失败的经历并没有改变梁稳根继续创业的梦想。
通过分析,梁稳根决定开发当时市场上一种很缺乏的有色金属焊料。1986年,梁稳根等4人从亲戚朋友那里凑齐6万元钱,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在一个地下室里,他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实业报国之路。期间,他们通过100多次调整配方,几十次改变工艺,他们的第一个产品——105铜基焊料问世。梁稳根把它寄给辽宁一个工厂,可不久,梁稳根便收到了第一批退货——105铜基焊料的质量不过关。
为确保来之不易的创业结出成果,梁稳根回到母校,请恩师翟登科教授来现场指导。1986年9月,他们终于掘到了第一桶金,收到了第一笔货款——8000元。梁稳根等人欣喜若狂,热泪盈眶,紧紧地抱成一团。
初次告捷,梁稳根没有就此止步。这时候的他开始思索如何走出去。他注意到当时国家巨大的基础建设投入带来的无限商机——“基础建设我们虽然不懂,但基建行业的设备我们还是懂的。”梁稳根毅然决定冲入这个向来只有国有企业敢做的行业——重工制造领域。1989年,梁稳根和伙伴们创建的小厂即实现收入突破1000万元。
1993年对于梁稳根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他不仅将企业更名为“三一集团”,涟源的材料基地改造为“三一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并将总部搬到了湖南省会长沙。随着市场的扩展,梁稳根又开始研制混凝土输送泵等工程建筑机械产品,并将行业里的著名专家请到公司任职或担任顾问。而这个领域面对的将是海外企业的竞争,梁稳根感慨地说:“我们要学习外企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以及企业运作和管理模式方面的长处,这是十分必要的,但也要看到海外企业的弱点,我们只有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扩充自己,才能取得胜利。”当年,三一产值超过亿元大关。这一年是梁稳根个人创业史上的奠基之年,也是今天的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奠基之年。
事实证明着他的抉择,从1993年到,三一飞速发展,间跃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前列。20,梁稳根再一次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
自主创新,创造世界第一的三一泵
矢志振兴中华民族工业的三一重工,主要业务为高新实用技术工程建筑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多年来,梁稳根率领的三一重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为中国工程机械赢得了国际声誉。
能够把混凝土源源不断送上摩天大楼工地的混凝土泵最早出现在国外,但是混凝土泵输送高度世界纪录却是由三一创造并保持的。9月,在香港国际金融大楼施工现场,三一混凝土泵将混凝土送上了406米的施工面,比原来由国外老牌企业创造的308米的世界纪录提高了将近100米!2003年9月,在举世瞩目的三峡三期工程工地上,三一新一代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试打成功,使输送三级配混凝土成为现实,填补了国内外工程机械领域的又一项空白。
在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施工现场、京珠高速公路、阿联酋迪拜塔等国内外大型工程中都可以看见三一产品的身影。4月,三一拖泵在深圳赛格广场创当时钢框结构建筑垂直泵送混凝土300。8米的世界纪录,赢得了“中国泵王”的美誉。
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优秀的售后服务两把利刃,凭借产品性价比上的绝对优势,系统、规范的市场营销和服务体系三一重工迅速抢滩国际市场。迄今为止,公司出口业务已经拓展到土耳其、台湾、澳门、东欧、非洲、东南亚、南亚、中东、俄罗斯、南美等国家和地区。三一的出口业务蒸蒸日上,不仅树立了中华民族工业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报效祖国,国家之责大于企业之利
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以高票获得通过,并由此成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股,永久地被载入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史册。
此次成功,正是三一文化精髓的最佳诠释:“国家之责大于公司之利”,以及三一创业者们一句朴实的话语——“心存感激,产业报国”。
然而,三一股改曾一度让梁稳根遭遇巨大压力。205月9日,当决策部门正式宣布三一重工成为首批四家股权分置试点企业后,梁稳根对这次改革的看法核心有两点:一是解决经营动力问题,二是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他说,这次改革,相当于当年的农村改革,主要是为解决积极性问题,农村改革是解决农民种田积极性问题,成功了,今天的股权分置改革也是要解决积极性问题,解决大股东和经营层的积极性,实际上也是解决他们“种田”的积极性。
他曾打了个“大猪小猪”比喻——大猪和小猪关在猪圈里,饲料挂在墙上,大小猪都吃不到;如果大猪不把饲料拱下来,大猪没吃的,小猪肯定也没有,改革后的制度安排就是要解决“大猪”拱食的动力问题。
没想到此比喻一出,就遭到媒体和投资者的质疑。但事实证明,这一比方是恰当的,三一重工股改不但成功了,而且为后来股改的企业提供了范本,收到了“企业一小步、证券市场一大步”的效果。
2005年5月24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提高对价——每10股赠送3。5股并补偿8元。梁稳根表示:“国家之责大于企业之利。相对于推动整个资本市场改革的进步而言,企业自身利益的得失微不足道。”
这一方案最终获得各方的认同。正是在强烈的历史与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三一重工才能成功破解中国股市“头号难题”。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因此获得了2005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奖。评委会的评语是:他花了时间,把创业梦想耕耘成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田,2005年,他第一家推出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他以产业报国的成功向我们印证——穷则变,变则通。
感恩社会,“绳索情结”伴随一生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茅塘的山水给了梁稳根创业时的大智大勇,也给了他对母亲,对社会的仁爱和慈善。童年时,母亲曾给了他这样一段回忆:“记得还是在我年少的时候,也正当我妈妈体弱的时候,妈妈和我经常一起到井里去抬水。抬水时,妈妈总是把水桶的绳索靠在她那一边,她总是让我抬得很轻很轻。”这条扁担上的绳索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情结,为他今后的坚忍不拔打下了深刻的烙
“子爱利亲谓之孝,万德孝为先。”他对社会感恩也是从对父母的仁孝开始。梁稳根曾说过:“如果没有母亲,就没有我的事业,如果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对爱的无限感恩,才有了他后来产业报国的远大抱负,才有了他不计得失的企业家胸怀,才有了他在创造财富之后回馈社会的毅然决心。
搜狐网的一项企业慈善公益调查表明,国内登记在册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95%以上的企业从未参与过捐赠。然而截至,三一已累计安排了下岗职工3000余人再就业;在10多所院校设立了奖学助学基金;在家乡捐资500万元成立三一柳元道童教育发展基金会,并向全国第五届城运会赞助800万元……
回报社会有多种方式,责任感的表达更是多种多样。梁稳根深知:装备制造业是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不可能进口一个现代化。对三一人而言,这种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更应体现在用自己卓尔不群的产品品质回报社会。
肩负重任,实现人生的华丽跨越
先哲曾说: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说,人到了50岁,从过去人生所经历的种种过程,也慢慢领悟了上天所赋予的使命。而对于即将步入天命之年的梁稳根来说,50岁,或许他被赋予的使命还未完成。
从权威渠道获悉,梁稳根已作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的候选人,接受组织部门的考察,其候选人资格是由全国工商联提名。
209月26日,长沙市委组织部人士表示:“梁稳根只是作为中央候补委员人选走完了组织考察程序,进一步的结果还要看上级组织部门的指示”。
中央委员会是中共最高决策层,此前除高级党政官员,只有少数央企或地方国企老总中的佼佼者才有资格入选。
梁稳根20入党,成为中共十七大代表,此前他还曾担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如果梁稳根当选中央候补委员,他将成为中央委员会首个民营企业家委员。
不过,企业界出身的中央候补委员,并不要求卸任商业职务,也不一定要担任党委或者行政实职,这就意味着梁可以在履行中央候补委员职责的同时,继续掌舵三一重工。
梁稳根能成为高层部门的考察对象,除了他在三一集团的巨大贡献外,也与其做人低调和他本人体现出的从政禀赋有关。事实上,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和荣誉的一次简单提升,更代表了整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地位之变。
学界人士认为,此举象征意义更大于政治意义。
我们衷心地祝愿他!我们热切地期盼他!
篇2: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6月22日的到来,把夏天推向了高潮,酷暑地盛夏,呼吸有点急促了,仿佛心脏出现了大出血,每一次地跳动,都似乎意味着离生命奔溃的底线不远;在火炉中,只见心在燃烧,汗在流,这脆弱的生命显得有些疲惫不堪;一张狼狈的面孔,仿佛历尽苍桑,在隔着一块玻璃的火炉与空调中,一双充满对未来渴望的眼睛,显得格外发亮.
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是令人欣喜的消息,大学终于毕业了,久违的证书,在每次的六十分大关中经历了多少个岁月,终于水道渠成.
出来找工作了,边踩着凤凰牌式的单车边哼着轻快的小调,在高高的太阳底下奔驰着,来到了早就定为目标的一家有名的公司,在几经周折后,终于领到了申请表,用着熟练的笔法写下了工整的字迹.接着便去面试了,用我那流利的口音续述一翻后,终于结束了应试这一流程,剩下的便是等待消息.充满自信的我,似乎早已忘却了有那么50%的失败率,整天只会在家哼着老调儿:“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结果出来了,满怀心喜的我接过邮递员送上的信,上面写道:“同志,你好,你的才华出众,的确是一个好的员工,现公司正建设特色模式,由于你的身高缺陷,不能录取你,抱 歉.”看完信件,我没有呐喊,没有哭泣,只有傻傻的望着信件的录取最低标准:165cm,而我只我157cm.
许多天过去了,眼泪的洗刷,胡须显然变长了,但也滋润了我的心房,顿时间觉得成熟了几分;扫了扫晦气,镜子前重拾了几分信心,在烈日当头踩着单车到了人才市场招聘中心。
曾经一位教授告诉我们:“现在的经济不紧气,找工作都是“高不成,低不就.”自信的我早已给自己灌输天真的思想:“知识就是力量,有知识还怕找不到工作么.”所以老称教授为“伪君子.”
在这不小的铺位里,挤满了应聘的人员,令人至窒的气氛中才真正地感受至中国的优点:“人多”;不过竟争也大,白纸黑字贴得到处都是,上面写道:“高薪人员要有硕士学位以上,低薪人员大专以上.此时此刻才真正体会到教授的肺腑之言,我悄然离开了.
享他人故事——读懂人生
无法抑制内心的痛楚,我只好买了几本书来安慰我失色的心,一本是《邓小平人生》,另一本是《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读《邓小平人生》,让我明白矮不是一个人的缺陷,而是人生活在竟争中的一个拌脚石,只有勇于跨越,才能成就自我.
读《李嘉诚创业故事》,让我明白创业之艰苦,立业之艰辛,每一滴的成功要立足于每一个起步.
立足一小步,成就一大步
后来,我选择了一家酒店做洗碗员,工资极微,700/月,但我不服输,仅靠着这微薄的收入干了好些日子,后来做了酒店里的服务员,工资900元/月;渐渐地我学会了拍顾客和上级的马屁,老顾客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所以不久我被提拔为酒店的经理助手,工资好转,2600/月,这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不同地位,不同人收入的差距是如此的大;就这样,工作了差不多半年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遇见了酒店里的老板,经过了解,原来他是之前(限身高)公司的一个股东;从那天起,我越来越努力在他酒店里工作了,希望有一天能得到他的赏识,把我推荐到公司去深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行动感动了老板吃软不吃硬的心,于是我来到了梦想之地,工资5000/月.
在后来才发现,原来公司所谓的身高限定,那只不过是个虚设,是怕没有经验的新手葬送了公司的大好前程.
厉经磨难,终于由一个洗碗员登上了理想之巅,感谢《邓小平人生》,《李嘉诚创业故事》的启发,于是,我有了很大的感慨:
“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不应自己有缺陷而否定自己的一切,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们应借助有利的条件为自己创造机会,好比利用我们的一张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应比小事做起,立足一小步,方能成就一大步.
篇3: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
闲来无事翻书时,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则特殊的个人简历-
18,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18,母亲去世。1831年,他经商失败。1832年,他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工作也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进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钱经商,但年底就破产了,接下来花了16年时间,才把债务还清。1834年,再次竞选州议员,赢了!1835年,订婚后即将结婚,未婚妻却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却没有成功。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失败了!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了!
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但被拒绝了!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了!1856年,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提名,得票却不到100张。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再度落败了!18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1864年,他再度当选为美国总统。
逝世后,他的遗体在 14 个都会供群众凭吊了两个多星期。
他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100多年来,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见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这则简历所记述的人,便是被美国人尊崇为“最伟大的总统”、全美国的第一任平民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曾有人做过统计,林肯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甚至精神完全崩溃。可是,每一次,他都挺了过来。他在一次竞选参议员落败后对民众这样说:“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知道,这不过是滑了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失败是暂时的回避!”是的,没有谁生下来便被标上了“失败”的标签。当我们在做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不要把失败放在首先担忧的位置上。因为世上很多时候、很多场合,真的像林肯总统说的那样:失败是暂时的回避!当你为一种信念而坚持、为一种追求而奋争、为一个目标而拼搏的时候,你最终会发现:你所遭遇的所谓“失败”,不过是前进路上的“成功”和“胜利”仅仅转了一下头或是“回避”了一下而已!
篇4: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
他创造的牛奶巧克力糖果,深受所有人喜爱,但他并非从最开始便一帆风顺。在创建自己的糖果公司之前,他曾在当地一家糖果工厂工作。决定自己创业时,他却遭遇惨败。
又经历过两次失败之后,他回到了家族的农场,进一步完善制作美味牛奶巧克力糖果的技艺,这才有了今天我们喜欢的好时巧克力。
篇5: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
我们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碍。卡尔遭遇到的是一种罕见的癌症。她决定与病魔作斗争,选择了一种新的注重营养均衡的生活方式,由此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并正在努力成为一名健康教练。虽然在最开始面临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但她现在却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知识最渊博的健康生活专家之一。
归根结底,你与上面所列的这些名人没有什么区别。我们都会遭遇失败。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克服失败,继续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篇6: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
这位作家努力写出的一部小说,却被出版公司多次拒绝,甚至被评价为“完全是垃圾”——他一共被拒绝了27次。然而他并没有放弃。
在一个决定命运的夜晚,他遇到了一位老朋友,这位朋友最近刚刚成为一名儿童文学编辑。于是,朋友同意出版吉塞尔的书。如今,他的笔名“苏斯博士”已经家喻户晓。在第一本书热卖之后,再也没有人说吉塞尔是失败者。
篇7: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
迪士尼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报社,但这家报社认为他创意不足,将他辞退。后来,他的米老鼠动画也遭到了拒绝,因为人们认为这些动画“太恐怖不适合女性观看”。不仅如此,他的《三头小猪》也遭到了拒绝,原因是里面只有四个角色。
幸运的是,正是因为沃尔特选择不理睬这些批评意见,继续努力追梦,我们才有了今天的迪士尼公司。
篇8: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
富兰克林是美国的国父,远近双对焦眼镜和避雷针的发明者,小学辍学生——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正是富兰克林的准确生平介绍。
在他10岁之后,家人便无力供他上学,但他的求知欲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他努力读书,抓住每一个机会学习。讽刺的是,现在,富兰克林的故事,却出现在全世界所有10岁左右的孩子们的历史读物中。
篇9: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
小时候的乔丹喜欢篮球,一直梦想着能以此为职业,但因为他个子矮小,没有一位教练愿意给他机会。在通过熟人进入篮球训练营之后,乔丹引起了一位教练的关注,当时大学球队会从训练营中挑选球员,但这位教练也没有邀请乔丹加入自己的球队。 乔丹失望地回到家中,但他决定证明教练是错误的。现在,乔丹已经贵为NBA名人堂的一员,恐怕没有人会对飞人的成就有所质疑。
篇10: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事例
古代科举考试中所产生的状元现在已经鲜为人知,但是落榜生里却有不少人举世闻名。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落榜生当属唐代诗人张继。他仅仅因一首落榜诗而名声大振。相传,张继落榜后,想着同窗好友个个金榜题名,自己却名落孙山,心情非常苦闷,便前往苏州散心。诗人投宿在寒山寺旁的客船里。从傍晚到夜里,张继一直站在船头望着苏州城的夜色,心境亦如那晚风一般凄清寒冷,于是他随口吟出《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不但让寒山寺出了名,而且还使后人知道了有位怀才不遇的大诗人张继。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落榜了8次。归有光自幼十分聪明,9岁能作文,10岁时就写出了千余字的《乞醯论》。归有光从小奋发攻读,矢志奋斗。可科举考试,他考一次落榜一次。在他第8次落第之后,便徙居嘉定(今属上海市),开始读书谈道,招徒讲学。归有光的散文平实简朴、感人至深。他的名篇《项脊轩志》收入高中的语文课文。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造诣很深,著有《震川文集》40卷,被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同样难逃落榜厄运。蒲松龄19岁时考童子试,成绩名列前茅。后来考举人、进士时他却屡试不中。但这样的打击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潦倒终生,反而促使他更加苦读诗书,常常深入民间采集素材,写出了鸿篇巨制《聊斋志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便是蒲松龄的座右铭。吴敬梓也是落榜生。他因落榜而怀疑科举制度,最终不再去参加科举考试,而是花了近20年的时间创作出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也曾3次落榜。李时珍14岁中了秀才,之后的9年中,他3次考举人都没能考上。于是,他立志弃官从医,一生潜心钻研医药。李时珍走遍大江南北,并参考了800多种医书,历经27年的辛劳研究,终于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此书至今流传海内外,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古代有名的落榜生,远远不止这些。再比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风流才子唐寅,还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和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贾岛等等都是落榜生。
在封建闭塞的古代,落榜生也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么身处文明开放的现代社会,一次中考或高考的落榜又算得了什么呢?其实,落榜的只是一次考试,而不是你的人生!
★ 竞争成功的事例
★ 当今成功的事例
★ 有失败就有成功
★ 失败后的成功作文
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有哪些(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