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欣赏宝贝故事

时间:2023-10-07 03:38:26 作者:wenhan2003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wenhan200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散文欣赏宝贝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散文欣赏宝贝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散文欣赏宝贝故事

散文欣赏十则宝贝故事

(一)日

妈妈教乐乐看图识字,图片上画一太阳,旁边写着一个“日”字,每次问他,他总记不住,老说太阳,妈妈提醒他说:“太阳”是两个字,这上面只写着一个啊,想想太阳还叫什么?

乐乐眨了眨眼睛想了想,然后大声说:“太!”

(二)胖与厚

一次看数字数时,妈妈指着图上的一块蛋糕和一块薄饼告诉乐乐:

“蛋糕比薄饼厚,薄饼比蛋糕薄。”

乐乐也跟着妈妈念,然后翻到下一页,这一页是比较胖瘦,画的是一只大狗和一只小猫,还没等妈妈说话,乐乐抢先发言:

“大狗厚。”

(三)如此哥哥

一天,妈妈对抱着布娃娃的乐乐说:

“乐乐,妈妈再给你生个小妹妹好不好?”

乐乐摇摇头,妈妈又问:

“生个小妹妹好有人陪你玩啊,你哄她好不好?”

“不”

“你给她喂饭”

“不”

“你拍她睡觉”

“不”

“她不听话你就打她”

“……行!”

“……”

(四)瞎大胆儿

学校幼儿园的阿姨有一次用大灰狼使他们老实,乐乐就总想知道大灰狼有多可怕,回来就缠着妈妈讲大灰狼的故事,妈妈怕吓着乐乐,不愿讲,乐乐就自己说:

“妈妈,我有宝剑,大灰狼来了我打死它!”

“是吗?乐乐不怕吗?”

“不怕!”

“那好,我把大灰狼叫进来让乐乐打好吗?”

“不用了……”同时眼睛瞄着窗外。

(五)方言误导

爸爸说话方言很重,总是分不好阴平和阳平,一次,他正得意的在那里高声吟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轻轻的招手,作别(biē)西天的云彩”

妈妈给他纠正说应该是bi椋?皇莃iē

这时乐乐突然拉着妈妈的手,指着墙上动物挂图里的鳖的图片说:

“妈妈,这才是鳖呢,对吧?”

爸爸妈妈相对大笑.

(六)shoe和瘦

乐乐学英语,妈妈指着鞋告诉乐乐,

“鞋是shoe”

乐乐:不是

妈妈:为什么不是?

乐乐:鞋不是瘦,是肥.

妈妈:……哈哈哈哈!

(七)“教导”失效

姨家小表妹源源来,见到墙上的贴图,就指着上面的.小猪叫嘎嘎,指着蘑菇叫蘑蘑。

”不对,不是嘎嘎,是小猪,不是蘑蘑是蘑菇.乐乐给她大声的纠正。

源源不听,还依然叫,乐乐气的大叫:

“你不听话不给你看了.”

嘿!这小家伙,气还挺大!

(八)小霸王

乐乐对源源妹妹很照顾,但有一个前提――绝对服从。

一次,乐乐拿了一块饼干给妹妹,妹妹不要,他先是硬塞,然后便大哭,非要让源源拿,不要不行。

可源源不吃,他便一把抓住源源的衣服,一面大叫,直到妈妈把他拉开。源源呢,被他这种霸气的热情早吓得不知所措了。

(九)量身高

妈妈扫地时发现一根毛线绳,被乐乐看到了,立刻拾起来,说:

“这是尺,给妈妈量量”

他还不知道怎么表达长短呢,看他怎么说。乐乐象征性的在妈妈的背上按了一下,

“好了,量好了。”

“那妈妈多高啊?”

“六高。”

“啊?什么叫六高?……”(妈妈笑倒)

(十)学拼音

乐乐有一段时间喜欢上了墙上贴的拼音字母,有的时候根据图形也能猜个差不多。这不,他又让妈妈给他念拼音了,妈妈指着一个穿着白大褂,手里拿着注射器的医生(下面写着字母"y")让他猜拼音的读音。

乐乐眼尖,一下就看到了针头,没等妈妈提示,立刻说:

“针”

唉!打针打怕喽!

篇2:我家的三件宝贝散文欣赏

我家的三件宝贝散文欣赏

说起来不怕你笑话,我家珍藏的物品,既不是祖传的稀世之宝,也不是贵重之物。你也别猜了,越猜越离谱。因为它太普通了,普通的就像北方的大豆高粱。其实就是居家过日子用的一把勺子、一个盘子和一个小菜盆。只不过经过岁月的磕碰,印记斑斑。但这可是我家的心爱之物,它陪伴着我们的婚姻一路走来……

我是1990年秋结婚的,爱人家虽是农民家庭,但嫁过来之前什么彩礼都没要,记得只买了点新棉花还是为我们做几套新婚被褥。我和爱人是自由恋爱,她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有留在省城的机会,为了我,她放弃了。我们的婚姻,纯纯的、真真的、暖暖的。彼此之间幸福着你的幸福,快乐着你的.快乐。不像现在,年轻人结婚,彩礼几十万元,物价涨得慢,身价长得快。一般工薪族家庭都难以承受,农民家庭更可想而知?只好倾巢出动,全家打工。可怜天下父母心,谁能理解养育恩?

婚后不久我们有了女儿,与父母同吃同住在三间北京平房六年光景。六年是多少天?是多少小时?又是多少分钟?锅碗瓢盆哪有不相碰的,我的爱人从未与我的父母红过脸、拌过嘴。父母待她也像亲闺女。她将一生的幸福寄予我。其实幸福的家庭是彼此的宽容,彼此的付出……

在,爱人所在的教育系统规划建集资楼房。我们东摘西凑,将4万多元凑齐,屋里的床、沙发、立柜、写字台都是自己雇熟人打制的,只有电视柜是买的。这样我们住进了温馨窝巢——六十平方的楼房。搬家那天,母亲说:“咱家多的一把勺子、一个盘子和一个小菜盆拿去用吧,省点是点儿。”我们又从商店买一些必需品。支上锅灶,就过上了自己的红红火火的小日子。

现在,我们又住进100多平米的大房子,这三件宝贝已经成了我家的珍藏品。它伴随着我们走过了风,走过了雨,走过了温饱,走进了富足新生活……

篇3:秋天里的故事散文欣赏

秋天里的故事散文欣赏

阳光在秋叶的反射下透出一缕金黄,秋风掠过树叶散发出夹着桂花的芳香。

“再让她睡会儿吧。”

“去把她叫她起来吧”

这是期中考试前段时间的早晨,我时常听到的对话。每天清晨,当月亮拖着疲惫的身躯极不情愿地躲进云里时,母亲和父亲便忙着为我准备一天的爱。

门外响起轻微的奏乐声。父母亲每天总是会把声音压倒最低,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很清脆,轻轻地流水,轻轻地搅拌,轻轻地切声……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会弄出太大的声响,尽管我已在房内醒来。

门外开始发出细微的交谈声“去把她叫起来吧”!爸爸使劲压低他那粗矿的声音,妈妈不做声,也许她摇了头或摆了手。于是门外接着便没有了声音。也许她摇了头,或摆了手。于是门外又恢复了原来的沉寂。

过了大约五、六分钟,爸爸又一次对妈妈说“叫她起来吧”。父亲用力压低他那粗而沙哑的声音。这时母亲才说出从起来到现在为数不多的话。“再让她睡会儿,昨天复习到这么晚,晚上若再不睡好,白天上课该累了。”也许是妈妈的话说服了爸爸,他不再做声。

锅里的水开始不停的'要求出来。发出轻微的反抗声。这时妈妈总会把锅开一个小口,让他们自由,尽量不吵醒我。

门外的交谈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之后再次响起。这次是这么清楚,这么的清晰,也许他们就站在门口。“叫她起来”。“好,叫她吧。”门被轻轻地打开了,伴随着饭菜香味的爱瞬间充满了屋子,妈妈轻轻地推推我,温和地说:“起来吧。”我“嗯”了一声。妈妈会稍微停留。

我也会像赖床似的躺上一会儿,因为我不想让妈妈看到我泪流满面的样子。

妈妈出去后,对爸爸说:“起来了”,于是门外的声音会变得稍微大一些……

渐渐地,我想起了昨晚的事,一直复习到深夜的我打着哈欠,墙上的钟“嘀嗒,嘀嗒”的响着。妈妈推开门说:“该睡了”。但我固执的想复习下去。母亲没再说什么,便出去了,过了五分钟,门开了,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放在我面前,“快趁热喝吧,喝不完就去睡。”想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

秋风纵然夹着凉意,阳光的温暖和桂花的芬香更是沁人心脾。

篇4:江湖师徒短篇故事散文欣赏

江湖一般都有师徒之称,在江湖是大范围的说法,师傅带徒弟,有很多事情发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看看师徒之间的情感以及发生的故事,领悟师徒关系。

我有几个徒弟,有的在身边,有的远隔天涯。表面看来,徒弟和学生不同的是,学生叫我“老师”,徒弟叫我“师父”。嗯,这个父是“父亲”的父。

听过我一次课,就可以叫学生。而徒弟则是磕头拜师的。这一个头磕下去,等于是确定了双方的某种持久且牢固的关系。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对于这种关系,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尤其是某些觉得自己思想很“新派”的人。这些人中,还真不乏很多“右派”人士。

这些人之所以不以为然,其主要观点是“这都什么年代了?现代、法制、民主、科学的时代,居然还搞古代江湖那一套?”

我不禁哑然——我们这个时代真的“现代、法制、民主、科学”了么?即便已经“现代、法制、民主、科学”了,和“江湖”有什么关系?

那么到底什么是江湖?

“江湖”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那个令人忧伤的故事写在那战国中的年代,从那以后,“江湖”一词,大部分时间代指统治阶级之外的世界。如三国时曹操说:“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再如晋代的陶渊明说:“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唐朝贾岛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宋代的王安石诗:“超然遂有江湖意,满纸为我书穷愁。”

当然,和他同时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则更加有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从此之后,“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则彻底对立起来了。

因为高人隐士不甘于受朝廷指挥控制,鄙弃仕途,以睥睨傲然之情,逍遥于适性之所,所以江湖也被近代武侠小说,引为豪杰侠客所闯荡的社会。

后来,古龙在小说里说了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句话,被后来黑道电影反复引用。

总体说来,“江湖”,代表着“庙堂”之外的世界,是历代庙堂都想要控制或者消亡的世界,是不论朝代更迭而始终存在的世界。

流落江湖东复西

在距今2239年前,封建阶级不民主专政的秦帝国成立了。

然后,为了加强他们的反动统治,他们实行了一系列丧心病狂的苛政。比如菜刀实名制,比如疯狂删帖,比如对读书人实行专政(收天下之兵,焚书坑儒)。这些还不够,更加可怕的是,他们把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做到了“从娃娃开始”!

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那时候开始,当官的就都成了老师了。官越大就是越高明的老师。这一传统一直到今天,只要是领导说的话,都需要“学习讲话精神”。尽管大多数时候领导们只说套话、废话和屁话。

可是往往上面放屁的扬眉吐气,下边吃屁的则兴致勃勃——这就是“以吏为师”的后果。而“以法为教”的后果更加严重。秦朝以法家治国,二世而亡。其流毒蔓延至今。

那么。

在如今教育资源如此丰富的年代,我们还需要师徒体系么?

问这话就有点和“在如今人工受精如此高级的年代,我们还需要夫妻体系么?”一样愚蠢。

别的且不说,仅“九年义务教育”里所包含的多重“意识形态”以及因为“意识形态”而编撰的“假知识”,就足够毒辣了。

在学校,一名教师要为上百甚至数百学生负责,师生之间,也仅能维持一种“有知”和“无知”的灌输关系。至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则根本不可能。最起码在啥啥特色的啥啥主义的当下,传之何道?授以何业?解我何惑?

中国有个很糟糕的传统,那就是真话是不能公开说的。

所以,师徒系统自有它存在的必要与必然。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师徒之间是“口传身授”,基本上一对一进行,很多公开不能说的话,可以畅所欲言。

除此之外,师门传承,也使得所学者在这个冷漠的江湖上有机会找到依靠。

我曾经不止一次对徒弟说:

“我和你的关系,绝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关系。我顶多算个‘领路人’,或者说一个擅长配钥匙的锁匠。我把同样未知的门打开,进去能拿多少,那就看你的本事了。”

老话说“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这话的意思是,收徒和拜师是很重要的事。

不知道其他人,反正作为我个人,收徒弟是完全没有“学费”的。因为师徒系统本就区别于学校。这种关系的建立,其实根本上就是确定了两个人甚至多人之间的某种牢固的、亲密的纽带,这种纽带的建立,使得在这世界上,多了一些在意的、牵挂的人。

篇5:散文欣赏—我和书的故事

散文欣赏—我和书的故事

我喜欢在阳光明媚的下午,伫立在书柜旁,让指尖肆意划过那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让整个人都浸泡在书的海洋里,享受这静好时光。因为书就是文学的载体,因为书就是知识的天堂,因为书就是洗涤灵魂的圣池,所以,我愿让它伴我度过每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愿让它赐我一袭清香。

我和书的故事,犹如满天繁星,我只得随意摘取几颗来叙述。

在某个盛夏的傍晚,我在书柜中翻到了一本封面看起来很新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它应该是在我的书堆里埋了很久了吧。翻开书,我发现扉页里有一幅插图,是海伦?凯勒恬静的微笑,下面写着“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我承认我被这句话吸引了,我,想去了解海伦?凯勒,我想知道她经历过什么,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几乎是以每页三分钟的速度品读这本书,其实大约有一分钟我都是沉浸在我所想象的世界里的。我体会着海伦失明失聪后的悲伤,也品味着她学会说话后的惊喜,以至于忽略了这美丽的黄昏和那安静的星辰,甚至是,忽略了我自己。合上书,像是完成了极艰巨的任务,我无力地揉了揉酸痛的眼睛,仰头瞟向窗外时才发现那漫天繁星已伴了我数个小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它让我感受到坚强的力量,同时也是我意识到,我是如此的幸运,我没有资格去埋怨命运,反而应该去感谢命运。而另一本书,也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为母爱,为信仰,为狼的母爱和狼的信仰。

世人普遍害怕狼,甚至是憎恨它。嗜血的凶残,孤傲冷漠,这便是狼了。它在文学作品中通常是以破坏者的身份出现的,而有这么一本书,偏偏就是赞颂狼的,它,就是《狼王梦》。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我坐在书桌前,听着冷雨拍击地面的声音,视线却没有从手中捧着的书上离开半分。我被书中母狼紫岚的母爱与她的坚强所折服。朔风猎猎,伴着凄厉的狼嚎,仿佛一曲悲歌钻入我心中;淫雨霏霏,伴着殷红的鲜血,仿佛一抹残阳,烙在我心上……回过神来,脸上肆虐的泪水告诉我:我又把自己锁在书中度过了一个下午。

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为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没错,是书,让我倾听到作者的心声。我想,不是书进入了我的世界,而是我进入了书的世界吧,是我在书的世界静伫观望,偕了满满的墨香。

明月洗空,群星所颂之歌,便是我与书的故事。

心宝贝散文

秋天里的故事散文欣赏

宝贝睡前故事摘抄

宝贝生日寄语-美文故事

亲亲,我的宝贝的散文

《遇见》散文欣赏

不眠之夜散文欣赏

雪散文欣赏

情怀散文欣赏

散文文章欣赏

散文欣赏宝贝故事(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散文欣赏宝贝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