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liangjuan106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盐城市水街旅游的导游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盐城市水街旅游的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盐城市水街旅游的导游词
盐城,东临黄海,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815万,具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以“东方湿地、水绿盐城”而闻名。
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建县以来,2100多年历史,给古老的盐阜大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盐城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宋臣相陆秀夫、明代著名书法家宋曹的故乡,是全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淮剧之乡、烟花之乡,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盐城还是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曾有“西有延安,东有盐城”之说,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
盐城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沿海滩涂面积683万亩,占江苏省滩涂总面积的75,全国的1/7。滩涂湿地拥有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在建的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国内面积最大的岸外沙洲??东沙。这里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鹤舞鹿鸣,一派原始生态风光,是近百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近千种动植物栖息生长地,世界野生丹顶鹤和麋鹿种群数的60和25生活在这里,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盐城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这里物产丰饶,风景如画,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渊远流长、丰富多彩,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被人们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
目前,盐城正积极规划建设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打造“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湿地公园、亚洲东部最佳的生态旅游乐园”。盐城旅游将以鲜明主题形象、较高资源品位、独特景观形态、巨大生态效应和较强旅游吸引功能迎接五湖四海宾朋。
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美丽的盐城、开放的盐城欢迎您!
盐城十景
“盐城十景”评选概况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由盐城市委宣传部、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盐城市旅游局、盐城市建设局、盐城市文化局、盐城市广电局、盐阜大众报社等七单位联合主办,盐城市旅游局承办,盐城市农业银行参于策划的“盐城十景”评选活动,从6月份开始,历时半年,经过征集参评单位、组委会筛选、群众投票、专家评议、评委会评定等程序,于2012月18日揭晓公布评选结果。入围的10个景点是:
海天鹤乡--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
金滩珍鹿--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枯枝奇艳--盐城枯枝牡丹园
纵湖秋色--盐都县大纵湖风景区
九龙戏珠--建湖县九龙口
铁军丰碑--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施公遗踪--施耐庵纪念馆
西溪古韵--东台市泰山寺
金塔流辉--盐城市农行大厦
迎宾集贤--盐城市迎宾公园
这些景点是改革开放特别是1983年建市以来,我市新建、扩建、重建的一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公园和标志性建筑中的优秀代表,它们反映了时代特点,体现了盐城新形象。
盐城市旅游业起步于80年代中后期,经过近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基础及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旅游接待条件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三带一区”的旅游发展格局,即东部沿海滩涂自然风光带;中部通榆路沿线人文景观带;西部里下河水乡民俗风情旅游带和盐城市区以新四军纪念馆等景点组成的旅游区。“盐城十景”的评选,有效地强化了广大市民的旅游意识,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一个宣传旅游,参与旅游的社会氛围,为我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地方特产
东台鱼汤面原系宫廷食品,其汤浓稠如乳,点滴成珠,面白细匀,鲜而不腻,为传统名点。1924年曾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建湖藕粉圆子已有百年历史。以上等藕粉为原料,用白糖、枣泥、芝麻粉拌以荤素油脂及桂花为馅丸,在开水中多次氽制而成。形如弹丸,呈淡紫色,娇嫩肥泽,柔软丰满,甜而不腻,桂香满口,享誉中外。
生炝条虾条虾是盐城沿海地区的特产。制法独特:将生虾先加盐、曲酒杀菌去腥后,再加入腐乳汁、白酱油、白糖等辅料,即可食用。此菜尤以清明前食用最佳。
白炖鲻鱼鲻鱼是盐城名特海产,肉肥味美,配以猪油丁、火腿片、香菇片、笋片等,上笼以旺火蒸熟。炖熟的鲻鱼肉呈蒜瓣状,汤清味浓,色泽美观,鲜嫩可口。
烩素鱼皮相传为清初盐城兜率寺厨师首创。将山芋粉放入沸水锅中凝成粉皮,切成长方块,呈鱼皮状,辅以鸡汤、火腿、鸡脯肉等下锅烧沸,味道鲜美,清爽可口。
盐城奇园蟹黄包已有300多年历史,以个大膘肥黄多的活母蟹和精面为原料制作,味道极鲜美,尤以奇园菜馆的蟹黄包为佳,故名。
首乌糕用滨海县特产何首乌粉制成,味道鲜美,色质透明,可养生,可治白发,已成宴席佳品。
篇2:精选的河坊街旅游导游词推荐
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属于杭州老城区,东起江城路,向西越南北向得建国南路、中河中路、中山中路、华光路、劳动路至南山路,路长1800多米,吴山广场至中山中路段为步行街,青石板路面,路宽13米,其余路宽32米。旧时,与中山中路相交得“清河坊四拐角”,自民国以来,分别为孔凤春香粉店、宓大昌旱烟、万隆火腿店、张允升帽庄四家各踞一角,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区片。杭城闻名的“五杭”(杭粉、杭剪、杭扇、杭烟、杭线)就出与此。 这里特色小吃、古玩字画、商铺云集。老字号、杭州特色各类店铺约有一百余家。
河坊街河坊街于十月开街,改建后的河坊街体现了清末民初风貌,重在突出文化价值,营造以商业、药业、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文化的延续性和风貌的整体性,同时确定河坊街为步行街。
河坊街是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也是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修复和改造,再现了杭城历史文脉,为杭城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不长的街道上有不少传统小吃摊,定胜糕、葱包桧、臭豆腐、油酥饼,醤鸭、酱肉、咸肉蒸河虾、咸肉蒸湖蟹药膳。
篇3:精选的河坊街旅游导游词推荐
“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仿佛让我们又看到了七百多年前灯火辉煌,游人如织的繁华热闹场面。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河坊街。那里的建筑古色古香,木雕的门窗就像我家里的屏风一样。
河坊街上有许多店铺,有一个挂着“琉璃坊”三个字的店铺,陈列着用半个葫芦做的工艺品,有脸谱、百子图......还有用稻草做的娃娃,大大小小,有的穿着公主裙,有的穿着长今裙,有的缠着头巾,憨态可掬,可爱极了。
在看拉大片的时候,我坐在条凳上,透过一个装着玻璃的圆洞往里看,看到了《西游记》、《水浒传》、《秦香莲》等好看的故事,旁边一个穿着大褂的叔叔一边敲着小锣,一边唱着我在圆洞里看到的故事内容。
一路上还有卖芦苇画的,还有用蒲草编的非洲象、恐龙、山羊、猴子、小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一边走,还看到许多风味小吃,有香喷喷的糖炒栗子,甜甜的、像雪一样白的棉花糖,还有一个老奶奶在现做现卖的、热乎乎的、非常好吃的定胜糕......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华一绝——蛋雕”。它既有国画的古朴大方,又有雕刻艺术的顿挫刚劲,在薄薄易碎的蛋壳上以刀代笔,采用透雕、浮雕、镂空雕等各种技法,写字作画,堪称一绝。
它们最大的是用鸵鸟蛋雕的,有的雕了雄伟的万里长城,有的雕了威武的巨龙;最小的是用鹌鹑蛋雕的山水画;而更多的是用普普通通的鸡蛋壳雕的,有双龙戏珠,有喜鹊登梅,有西湖十景,有十二生肖,有雄鹰展翅,那只雄鹰好像看到了猎物,正准备俯冲而下。
河坊街导游词 (五)
坊街,是一条有着悠久文化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街。它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东起江城路,由东往西起从建国路,中河中路,中山中路,华光路,劳动路西至南山路,路长1800米,吴山广场至中山中路段为步行街,青石板路面,路宽13米,其余路宽32米。
大家看,街上有很多老字号商铺,如孔凤春香粉店,万隆火腿庄,宓大冒旱烟店,王顺兴面馆。。。即使在今天也依然为杭州人耳熟能详。
河坊街维持了清明时期的古风,像经营玉器,明清瓷器,名人字画的古董店;穿着长袍,拎着长嘴壶为客人斟茶的“茶博士”,摇着木纺车,为游客现场纺纱的“吴越人家”布艺店。。。连小店卖麦芽糖的男子,也穿着长衫摇着拨浪鼓招徕客人。橙黄色的瓦片,青白的骑墙,明亮的牌楼,夜晚的河坊街历史街在冷暖交替的灯光照耀下显得更加韵味十足。人们在被勾勒出的古代建筑的线条中徜徉,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
好了,我的讲解就结束了,接下来就请大家自行游赏,希望大家都不虚此行。
3:杭州河坊街导游词
篇4:永嘉丽水街导游词
丽水街,位于温州永嘉岩头镇东缘的蓄水堤上,又名丽水长廊。作为楠溪江的景点之一,这里显示出古朴之风,一切都是那么的古老与沧桑。全长300多米,有90多间店面,每间面宽约3米,进深10米,为两层楼建筑。成列的商店前,空出2米~2.5米宽的道路。有屋檐披盖,以利于行人遮阳避雨。蓄水堤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地方宗族规定堤上只许莳花种树与建亭,不准筑屋经商。到了清代,岩头村长堤成了担盐客的必经之路。清末之际,长堤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太平天国起义时曾遭火焚,近年重修。
丽水街南端是寨墙的南门,门边高阶上有乘风亭。离亭不到50米,还有一座接官亭(又名花亭),重檐攒顶,朴素庄重。乘风亭前面有一座跨越丽水湖的石桥,名曰丽水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由48根条石构成,表示岩头属于四十八都。此桥虽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坚固如初。
塔湖庙风景区
在丽水街南侧。一湾绿水环绕着水中半岛——琴屿,西端有一座初建于南宋,扩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的塔湖庙,门面朝东,三进两院,后进有楼,楼上供奉卢氏尊神、袁氏娘娘等守护神。塔湖庙门外有戏台,是栋独立建筑。塔湖庙风景区包括湖、岛、山、堤、桥、庙、楼、阁、轩、塔、树木花草,内容丰富,景观多变。它包括岩头村“金山十景”中的八景:长堤春晓、丽桥观荷、清沼观鱼、琴屿流莺、笔峰耸翠、水亭秋月、曲流环碧和塔湖印月。岩头村的这座园林,寄托着乡村文士们的山水情怀和耕读理想。
丽水街进宦湖边汤山上有文峰塔,又名金氏塔,520__年前,这是金姓第八世祖桂林公根据山水地形而建的金山十景之一。该塔与水亭祠、桂林公(金永朴)书院、文昌阁相呼应,是岩头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后因年代久远而倒塌。近几年来,文峰塔修复图纸历经多次修改,于20__年7月10日破土重建。
接官亭
所谓“接官”,带有向往科举功名的意思。亭中有对联曰“名师留奇迹,怪匠逗行人”。因位于岩头丽水街南端荷花池畔又名花亭。接官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亭子内四柱,外四柱。顶部平面为方形重檐攒顶,五层斗拱叠成八角藻井,隐喻五行八卦。重檐屋面八条脊背,分别立有“张果老骑白驴”塑像,脊端雕塑“刘海献钱”图案,结构严密,外观朴实。
丽水古桥
又名“永庆桥”,位于乘风亭前,是一座跨越丽水湖的石桥,名曰丽水桥。该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此桥虽经几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坚固如初。
丽水桥是三孔拱券式石板桥,由48根条石构成,暗含地属“四十八都”。桥长12.3米,宽3.8米,桥面分三段,每段9条石板,下由石柱磴支撑,凡条石14根。桥的两侧石条上分别刻有“丽水桥”、“明嘉靖戊午仲秋吉旦建”等字,古朴美观,并与自然融为一体。
丽水古街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遂昌好川文化;有宋代中国五大名窑之一的龙泉青瓷哥窑遗迹;有1520__年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通济堰;有北宋时期的松阳延庆寺斜塔;有明代著名剧作家、《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的故居。有享誉国内外的民间工艺品龙泉青瓷、宝剑,青田石雕,遂昌黑陶。还有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摄影和“巴比松”油画独具魅力。“中国摄影之乡”使丽水成为摄影艺术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篇5:永嘉丽水街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某某旅行社的导游。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美丽的缙云,来到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仙都。缙云县地处浙江省 中南部,为全国生态示范区,面积1503平方公里,人口43 万。 仙都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 摄影创作基地。 “好山好水 仙境”,我将和大家一起在 仙都度过非常美好的时光。在 这里,大家可以经历一次返朴归真的回归自然游,可以看仙都山的奇峰异石,可以观大洋山的日出 云海 竹海 花海,可以淌九曲练溪的清泉碧水;在 这里,大家可以经历一次历史文化之旅,可以探寻轩辕黄帝的踪迹,可以领略灿烂的本土宗教文化,可以赏千年古村落――河阳古民居,可以访净土宗 天台宗名刹,可以品唐宋时期的摩崖石刻;在 这里,大家可以进行一次科学考察之旅,可以看古老的火山地质地貌,可以访变幻莫测的气象景观,可以观各种绿色蔬菜 水果等生态农业基地;在 这里,大家可以经历一次悠闲的度假游,可以在 密林深处野营野炊,可以在 凉爽的山林避暑,可以尝鲜美的好溪鱼 土面 麻鸭 烧饼 菌菇等地方风味
相信我们的仙都之旅一定是出色生动 令人难忘!相信我们大家都会真正体验到“游遍名山走大川,仙都 归来都是仙。”的美好感觉。 第二节 缙云仙都概况缙云县
位居浙江省 中南部,以境内“缙云山”而得名,周边与永康 磐安 仙居 永嘉 青田 丽水 武义等县市相邻,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县城五云镇西距丽水市38 公里,北距杭州市260 公里。全县地势东南部峰峦叠嶂,溪涧纵横,大洋山主峰1500.6 米,为括苍山脉最高峰;西北面多系低山丘陵,为缙云的主产粮区。缙云地处 中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县域森林覆盖率 75%,为国家生态示范区。缙云历史悠久,早在 新石器时代就有 人类活动,有 文字可考的历史将近20_ 年,相传为古缙云墟和三 天子都,自唐建县,至今已有 1300多年。近年来,缙云县大力实施“开放兴县 工业强县 生态立县”的 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呈现了 新的跨越式发展态势。农业以蚕桑 茶叶 香菇 水果 中药材,用材林 高山蔬菜 笋竹两用林 禽畜养殖 淡水养殖等为主导产业。缙云麻鸭是全国最大生产基地,为“ 中国麻鸭 之乡”,全县4 万多鸭农分布于上海 广东 广西 北京等30多个省市。工业以五金 机械 铸造 灯管 纺织 制鞋 化工 造纸 矿产 建材 电子仪表 摩托车配件 食品饮料 竹木工艺品等门类为主导,特殊是缝纫机 环形灯管 金属带锯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8% 60% 70% 强。仙都,古称缙云山,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 休闲 度假 科普为主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风 景名胜区由仙都 黄龙 岩门 大洋山四个景区及鼎湖峰 倪翁洞 小赤壁 芙蓉峡 黄帝祠宇等300 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166平方公里。境内九曲练溪 十里画廊;山水飘逸 云雾缭绕;田园风光 野趣盎然,人文荟萃 古迹满目。鼎湖峰是仙都景区标志性景观,它状如春笋,高170.8 米,拔地而起,直刺云天,从不 同角度欣赏有 “天下第一笋” “天下第一石” “天下第一指”之美誉,唐白居易有 诗赞曰:“黄帝旌旗去不 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 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仙都早在 春秋战国时期就与黄山 庐山等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三天子都,自唐以来就有 官方祭祀始祖黄帝的传说。缙云黄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 中国南方黄帝文化的辐射 中心。据元朝[仙都志]记载,唐天宝七年六月八日,在 缙云山鼎湖峰四面五彩祥云缭绕 鸾鹤飞舞 山呼“万岁”。缙云郡太守苗奉倩将此上奏朝廷,唐明皇李隆基听后大悦,叹道:“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并赐御书“仙都”两字。从此,缙云山亦称仙都山。景区内的黄帝祠宇,始建于东晋,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有 “北陵南 祠”之称,是 中国南方祭祀黄帝的主要场所。仙都道教兴盛佛教发达。道教典籍称仙都为玄都祈仙洞天,属三十六小洞天之二十九,为我国古代道 教活动 中心。自东晋时期开始先
后有 葛玄 葛洪 陆修静 孙游岳 陶弘景 周景复 刘处静 闾丘方远 杜光庭 许石昔等道教宗师在 仙都辟谷养气,修真传教。三国孙权时期,就有 僧人在 缙云建寺院,历朝历 代延至今日仍有 寺院20多座。其 中黄龙寺 栖真寺 九松寺 南宫寺 清福寺 永安寺 广慈寺 福昌寺 地藏庵等规模较大,名僧多,香火盛。在 中国佛教史上,缙云仙都出了 两位大师,一是唐代天台宗六祖智 威禅师,二是唐代净土宗师五祖少康大师。秀媚的山川 神秘的传说,数千年来不 但陶冶了 勤劳好客的仙都儿女,而且也吸引了 历代文宗巨匠。谢灵运 王羲之 李白 白居易 沈括 朱熹 范成大 王十朋 汤显祖 徐霞客 陈子龙 朱彝尊 袁枚 郭沫若 茅盾 沙孟海等都在 仙都留下了 足迹和诗篇,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海燕 江南 上海 长春 北京 浙江等电视制片厂及众多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在 仙都拍摄了 [阿诗玛] [漂泊奇遇] [凤凰之歌] [八仙的传说] [杨门女将] [绝代双骄] [天龙八部] [汉武大帝]等近百部影视 作品,闻名电影艺术家赵丹曾说:“仙都是一个天然的摄影棚”。仙都有 山皆绿 有 水皆碧,美在 自然,真在 纯朴。可以开展返朴归真 回归自然游,寻根问祖 朝拜先圣游,好溪竹筏漂流游,高山观日出 云海花海游,火山地质科普游,珍稀动植物考察游,野营野炊游, 攀岩探险游,度假休闲游,影视星空博览游等。总之,
丰富多彩 奥秘迷人的仙都之旅,定能使你留连忘 返,平生难忘。 第三节 沿途导游词五云镇→黄龙路→香溢大酒店→仙都啤酒厂→婆媳岩→仙都度假村→仙都风景区 朋友们,此刻 我们车子所处的位置就是缙云县的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心――五云镇。它位于仙都主景区的西南部,古称缙云墟,后来人们用黄帝五位辅政大臣代表的黄 青 黑 白 缙五色祥云来命名这个古镇。五云镇风景优美,一条好溪如白练般从东北潺潺流入,四面青山绿树环绕,明代陈子龙夸奖它为:“烟火传深谷,何年聚邑城。陡崖开小市,垒石置疑城。草木云 中见,溪山雨后明。仙都青霭断,回首却忘情。”值得一提的是诗 中的“溪”就是好溪,“垒石置疑城”说的是古代缙云人们喜好用条石来建筑房子,故又称“石城”,尤其是五云镇老城街道两边都是石头房子,颇具江南小镇的鲜亮特色。我们此刻 所走的大道叫“黄龙路”,是缙云县城的“长安街”,县行政 中心 审批 中心 会议 中心 法院 检察院等均在 这条街上,街景绿化带秀媚,广场气派。前面香溢大酒店,是一家四星级酒店,由烟 草公司投资建设。是目前缙云接待海内外嘉宾的最高档次饭店,年入住率达70%以上。接下去我们就要出 发前往仙都景区了 ,通过大转盘,大家请看右边,这是缙云的仙都啤酒厂,仙都啤酒是浙江省的闻名啤酒,曾被评为“浙江省消费者最喜爱产品” “全国供销社名牌产品” “浙江省闻名商标” “浙江名牌产 品”等。
篇6:永嘉丽水街导游词
丽水街(又名丽水长廊)位于永嘉县岩头村,距永嘉县城38公里,是岩头村的商业街,起于献义门,长约300米,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间金氏桂林公建设岩头村水利工程时筑成的,本来是一段作拦水坝用的寨墙,宽约4米,因湖中种植荷花,故当地人称之为荷堤。当时地方宗族规定堤上只许种树与建亭,不准筑屋经商。
到了清代,岩头村长堤成了担盐客的必经之路。清末之际,长堤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
丽水街上每间商店阔3米进深10米,为两层楼建筑。成列的商店前,空出2米~2.5米宽尽是卵石铺成的的道路,路上方是与屋子相连的廊檐,可方便行人避雨;廊檐的外侧设有美人靠,是供游客休闲、观景用的堤外呈弧型的人工湖就是丽水湖。
丽水湖北起献义门,南止于丽水桥,长达300米,宽约21米,西接苇塘,东为长堤。丽水湖与长堤南端呈弧形,微微向西南弯曲。顺湖望去,远处芙蓉三崖峭拔高耸,近处是轻盈地凌驾于丽水湖之上的丽水桥与桥头遮天蔽日的古树,俨然是一幅田园山水画卷。丽水湖的美丽,自古有名,“岩头十八胜景”中正是因为此处“萍水碧漾观鱼栏,柳浪翠泛闻莺廊”的美景而将“长堤春晓”列入其中。
篇7:永嘉丽水街导游词
丽水街,位于温州永嘉岩头镇东缘的蓄水堤上,又名丽水长廊。作为楠溪江的景点之一,这里显示出古朴之风,一切都是那么的古老与沧桑。全长300多米,有90多间店面,每间面宽约3米,进深10米,为两层楼建筑。成列的商店前,空出2米~2.5米宽的道路。有屋檐披盖,以利于行人遮阳避雨。蓄水堤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地方宗族规定堤上只许莳花种树与建亭,不准筑屋经商。到了清代,岩头村长堤成了担盐客的必经之路。清末之际,长堤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太平天国起义时曾遭火焚,近年重修。
丽水街南端是寨墙的南门,门边高阶上有乘风亭。离亭不到50米,还有一座接官亭(又名花亭),重檐攒顶,朴素庄重。乘风亭前面有一座跨越丽水湖的石桥,名曰丽水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由48根条石构成,表示岩头属于四十八都。此桥虽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坚固如初。
塔湖庙风景区
在丽水街南侧。一湾绿水环绕着水中半岛——琴屿,西端有一座初建于南宋,扩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的塔湖庙,门面朝东,三进两院,后进有楼,楼上供奉卢氏尊神、袁氏娘娘等守护神。塔湖庙门外有戏台,是栋独立建筑。塔湖庙风景区包括湖、岛、山、堤、桥、庙、楼、阁、轩、塔、树木花草,内容丰富,景观多变。它包括岩头村“金山十景”中的八景:长堤春晓、丽桥观荷、清沼观鱼、琴屿流莺、笔峰耸翠、水亭秋月、曲流环碧和塔湖印月。岩头村的这座园林,寄托着乡村文士们的山水情怀和耕读理想。
丽水街进宦湖边汤山上有文峰塔,又名金氏塔,500年前,这是金姓第八世祖桂林公根据山水地形而建的金山十景之一。该塔与水亭祠、桂林公(金永朴)书院、文昌阁相呼应,是岩头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后因年代久远而倒塌。近几年来,文峰塔修复图纸历经多次修改,于2008年7月10日破土重建。
接官亭
所谓“接官”,带有向往科举功名的意思。亭中有对联曰“名师留奇迹,怪匠逗行人”。因位于岩头丽水街南端荷花池畔又名花亭。接官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亭子内四柱,外四柱。顶部平面为方形重檐攒顶,五层斗拱叠成八角藻井,隐喻五行八卦。重檐屋面八条脊背,分别立有“张果老骑白驴”塑像,脊端雕塑“刘海献钱”图案,结构严密,外观朴实。
丽水古桥
又名“永庆桥”,位于乘风亭前,是一座跨越丽水湖的石桥,名曰丽水桥。该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此桥虽经几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坚固如初。
丽水桥是三孔拱券式石板桥,由48根条石构成,暗含地属“四十八都”。桥长12.3米,宽3.8米,桥面分三段,每段9条石板,下由石柱磴支撑,凡条石14根。桥的两侧石条上分别刻有“丽水桥”、“明嘉靖戊午仲秋吉旦建”等字,古朴美观,并与自然融为一体。
丽水古街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遂昌好川文化;有宋代中国五大名窑之一的龙泉青瓷哥窑遗迹;有1500年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通济堰;有北宋时期的松阳延庆寺斜塔;有明代著名剧作家、《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的故居。有享誉国内外的民间工艺品龙泉青瓷、宝剑,青田石雕,遂昌黑陶。还有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摄影和“巴比松”油画独具魅力。“中国摄影之乡”使丽水成为摄影艺术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看过“ 永嘉丽水街导游词 ”的还看了:
★ 旅游导游词
★ 长城旅游导游词
★ 上海旅游导游词
★ 宜春旅游导游词
★ 山东旅游的导游词
盐城市水街旅游的导游词(集锦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