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亲子教育故事推荐

时间:2023-11-07 03:39:10 作者:imissinggirl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imissinggir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启蒙亲子教育故事推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启蒙亲子教育故事推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启蒙亲子教育故事推荐

启蒙亲子教育故事:教育孩子不要忽视小问题

向孩子讲一个《钉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语言学家、民间文学研究家格林兄弟俩个。

在集市上,有一个商人生意兴隆,所有的货物都销售一空,他的口袋里塞满了金子和银子。 此刻他要回去了,想在天黑之前赶到家里。于是他把装有钱币的旅行包拴在马上,骑上马出发了。 中午时分,他来到一座城里歇脚;当他又要启程赶路时,家仆把马牵到他面前,说道:“老爷,马的左后蹄的铁掌上少了一枚钉子。” “少就让它少吧,”商人回答说,“我再走六个小时就行了,这点时间铁掌不会掉的。我急着赶路。”

到了下午,商人又下了马,让家仆给马喂点饲料;仆人来到他休息的小客房里,说道:“老爷,您的马左后蹄上的铁掌掉了;我要不要牵去找铁匠?” “掉就让它掉了吧,”主人回答说,“还有两个刀?时就到了,这点时间这马一定能坚持得住的。我还急着赶路呢。” 商人接着赶路,可是走了不多一会儿,那马开始一瘸一拐地走;它瘸了没多长时间,开始跌跌撞撞地走;跌跌撞撞地走了没多长时间,它就倒下了,腿也折了。商人只好丢下马,解下旅行袋扛到肩上,步行朝家里走去,直到深更半夜才到家。 “真是倒了大霉了,”商人自言自语道,“这都得怪那个该死的钉子!” 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呀!

启蒙亲子教育故事:教育孩子不要追求华丽的外表

向孩子讲一个《弓的主人》的故事,作者是德国剧作家、文艺理论家莱辛。

一个人有一张用乌檀木制成的非常棒的弓,他用这张弓可以射得又远又准。他视它为至宝。可是有一天,当他仔细打量它时,不由得惋惜道:“唉,你就是粗糙了一点!再光洁一些就十全十美了。真遗憾!“不过,还有补救的办法,”他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我要去找一个最好的雕刻艺人,请他在这张弓上面刻上美丽的图案。”

他果真去这样做了雕刻艺人在弓上面刻上了一幅完整的狩猎图;有什么再比一幅狩猎图更合适的呢?那人万分高兴:“你真配这样的装饰,我亲爱的弓!”说着,他便迫不及待地试了起来。他拉紧弓弦,拉,拉——啪,弓断了

启蒙亲子教育故事: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

向孩子讲一个《男孩和回音》的故事,作者是英国作家丹?施托普。

一个男孩去牧放奶牛,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他和奶牛登上一座高山,一道山谷展现在他面前,茂密的云杉树林尽收眼底。树林里能发出动听的回音,无论何处都不会有如此美妙的声音:男孩对此却一无所知。 男孩开始吹奏芦笛,一边在为他的牲口寻找可口鲜嫩的草料。

牧歌悠悠,十分悦耳;不料从远处传来一片回声。可是男孩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朝四处张望,却不见一个人影,便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那儿谁在吹芦笛?”. “那儿谁在吹芦笛——?”只听见有人也在问。可是男孩不知道,这究竟是谁在说话。“你是谁?”他又喊道。 “你是谁——?”那边又喊道。他觉得这声音十分耳熟;他不由得暗暗高兴:现在可以同一个兄弟说话聊天啦。“上我这儿来!”他喊道。 “上我这儿来——!”回声说。 “我不能!’’他说。 “我不能——!”那边也说。 就这样,你来他往,一句连一句,持续了大约有一刻钟。这时候,我们这位小男孩,以为那个陌生朋友在捉弄他,于是他开始骂对方,对方也开始骂他,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所有这些话语在树林上空回响。小男孩血气方刚,妙语如珠,还骂对方是蠢驴。所有这些清词丽句在四处山谷里一清二楚地回荡缭绕。 这时候,一个采药老人恰好从那儿路过,他侧耳细听这叫骂声。“孩子!”许久他才问道,“你干吗如此喊叫?这儿又没人招惹你。” “唉!”男孩说,“请告诉我,你认识那个男孩吗?他为什么在那边森林里骂我?简直把我当成了傻瓜,不停地朝我号叫。他这样骂我,可我又没有得罪他;现在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我恨不得教训教训他。但愿他会来这里;如果他同我一般大,我非揍他几个耳刮子不可!” “别这样,孩子!”采药老人说,“我听得一清二楚,这场争端是你先挑起的。谩骂别人的人,别人也同样回敬他,那么他就得自食其果!”

启蒙亲子教育故事:教育孩子重视修养

张君从英国留学归来,我们几个好友为他设,宴洗尘。席间,一个朋友不雅的口头禅使他很不快,几次露出厌恶的表情。席散送张君回家的路上,我替那位朋友解释说,那句口头禅不过是无所指的语言习惯,听惯了也就不觉得什么了。

张君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给你讲一下我刚到英国时的经历吧!” 和在布里斯托尔的大多数中国留孩子一样,我也借住在当地一户居民家中,这样既省钱生活条件又好。 房东姓坎贝尔,是一对老年夫妇。坎贝尔夫妇待人热情大方,他们只是象征性地收我几英镑房租,硬把我从邻居家“抢”了过来。

有一位外国留孩子住在家里,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他们不仅很快让整个社区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还打电话告诉了远在曼彻斯特和伦敦的儿女。 为了实现我出国留学的梦想,父母欠了十几万元的债。我自然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白天刻苦用功自不待言,晚上在图书馆一直待到闭馆时才离开也是常有的事。好在我遇到了好东家,可以一门心思学习, 一点儿也不用为生活操心。每天我回到“家”里,可口的饭菜都在等着我,每隔四五天,坎贝尔太太就会逼着我换衣服,然后把换下的脏衣服拿去洗净熨好。可以说,他们就像对待亲儿子一样待我。

可是,过了没多久,我就感觉坎贝尔先生对我的态度有些转冷,看我的眼神有些异样。好几次吃饭的时候,坎贝尔先生都好像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但是看看太太,又把话咽了回去。我开始猜测,他们是不是嫌收我的房租太少,想加租又不好意思说? 那天晚上11点多我从学校回来,洗漱完毕刚想脱衣睡觉,坎贝尔先生蹑手蹑脚地走进我的房间。

寒喧两句后,坎贝尔先生坐到椅子上,一副谈话的架势。看来他终于要说出憋在心里的话了。我心里早有准备,只要在,我的承受能力之内,他加租多少我都答应,毕竟这样的好东家不是到哪儿都能找到的。 “孩子,”坎贝尔先生开口道,“在你中国的家里,你半夜回家时,不管你的父母睡没睡,你都使劲关门、噼噼啪啪地走路和大声咳嗽吗?” 我愣住了:难道这就是憋在他心里的话? “我说不清,也许……”真的,长这么大还从没有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自己也根本没有注意过这些“细节”。

“我相信你是无心的。”坎贝尔先生微笑着说,“我太太有失眠症,你每次晚上回来都会吵醒她,而她一旦醒来就很难再睡着。因此,以后你晚上回来如果能够安静些,我将会非常高兴。”坎贝尔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其实我早就想提醒你,只是我太太怕有伤你的自尊心,一直不让我说。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不会把我善意的提醒视为伤害你的自尊吧?” 我很勉强地点头。我并不是觉得坎贝尔先生说得不对,或者有伤自尊,而是觉得他有些斤斤计较。我和父母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他们从没跟我计较过这种事,如果我也因此打扰过他们的话,他们肯定会容忍我的,充其量把他们的卧室门关紧而已。

我心里感叹:到底不是自己家呀! 当然,尽管我心里有牢骚,但我还是接受了坎贝尔先生的提醒,以后晚上回屋尽量轻手轻脚。 然而,不久后的一天中午,我从学校回来刚在屋里坐定,坎贝尔先生就跟了进来。我注意到,他的脸阴沉着,这可是很少有的。 “孩子,也许你不高兴,但是我还得问。你小便的时候是不是不掀开马桶垫子?”他问。 我的心里“格登”一声。我承认,有时我尿憋得紧,或者偷懒,小便时就没有掀开马桶垫子。

“偶尔……”我嗫嚅。 “这怎么行?”坎贝尔先生大声说,“难道你不知道那样会把尿液溅到垫子上吗?这不仅仅是不卫生,还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尤其是对女人不尊重!” 我辩解:“我完全没有不尊重别人的意思, 只是不注意。” “我当然相信你是无心的,可是这不应当成为这样做的理由!” 看着坎贝尔先生涨红的脸,我嘟囔:“这么点儿小事,不至于让你这么生气吧?” 坎贝尔先生越发激动:“替别人着想、顾及和尊重别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而修养正是体现在小事上的。孩子,考取学位和谋得一个好的职位固然重要,但与人相处时良好的习惯和修养同样重要。如果说学位、职位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的话,那么习惯和修养就是人的第二身份,人们同样会以此去判断一个人。”

我不耐烦地听着,并随手拿起一本书胡乱翻起来。我觉得坎贝尔先生过于苛刻,这种事如果在咱们国内,那还算是事吗? 晚上我躺在床上考虑良久,决定离开坎贝尔家。既然他们对我看不上眼,那我就另找一户比较“宽容”的人家居住。 第二天我就向坎贝尔夫妇辞别,全然不顾他们的极力挽留。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令我始料不及。 我一连走了五六户人家,他们竟然都以同样的问话接待我:“听说你小便时不掀开马桶垫子?”那口气、那神情,让我意识到这在他们任何一个人看来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很严重的事情。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问话,我只有满面羞惭地返身逃走。 至此,我才真正明白了坎贝尔先生说的“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这句话。在人们眼里,我既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留孩子,也是一个浅陋的、缺乏“修养”的人。

我一点儿也不怨坎贝尔夫妇把我的“不良习性”到处传播,相反,陷入了如此窘境,我对他们的怨气反而消失了,甚至还非常感激他们。如果没有他们,没有那段尴尬的经历,我不知道我是否还是那样令人生厌地“不拘小节”,嘴上同样挂着难听的口头禅也未可知呢! 张君的讲述令我无言。

篇2:启蒙亲子教育故事

启蒙亲子教育故事: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电又怎么样?”

“晚上就会电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象小天使。”

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

启蒙亲子教育故事: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基。

启蒙亲子教育故事: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启蒙亲子教育故事: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篇3:启蒙名人教育的故事

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篇4:启蒙名人教育的故事

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后为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能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自己在庭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全方位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使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锤炼了性格。

篇5:启蒙名人教育的故事

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也是一位非常慈祥的父亲。他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味说教,而是将正确的思想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通过故事启发教育孩子。在女儿爱琳娜很小的时候,马克思就给她读完了荷马的全部作品以及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有一次,爱琳娜被马利亚特的航海故事所感动,尽管当时她还不懂船长是怎么回事,但却被故事里的船长的事迹深深感动。她说,我也要去做一名“船长”。她问父亲,自己是否也可以“扮一个男孩子”,并“偷偷逃走了去租一艘军舰”。父亲告诉她说,这当然是完全可以的,不过在计划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不应该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篇6:启蒙名人教育的故事

空军某部干部朱伯儒,不仅能驾驭青年的思想规律,而且还能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在社会上,他是广大青年的知心朋友;在家里,他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一天,朱伯儒全家吃午饭时,儿子飞飞见端上桌的菜又是炒土豆,就努起小嘴不高兴了。他把筷子一扔,生气地说:“怎么老吃这东西,连点肉都没有。”朱伯儒一听心里很不是滋味,又怕他赌气不吃饭影响下午上课,于是就安慰他说:“飞飞,先把这顿饭吃了,星期天爸爸带你们去玩。”星期天上午,朱伯儒和爱人拎着篮子,领两个孩子来到郊外的田野里。

飞飞说:“爸爸,怎么不领我们到公园去呀?”朱伯儒说:“公园里人多,你看这儿多好呀!爸爸今天教你们一点植物学知识,看你俩谁学得快。”朱伯儒先挖了好几种野菜给孩子们做样子,告诉他们这些野菜的名字、特点,等两个孩子都认识后,朱伯儒就激他们说:“咱们来比赛,看谁挖得多。”没等他说完,飞飞就赶紧动手挖起来,

兵兵也不甘落后。快到中午时,他们已采集了整整一篮子野菜。在回家的路上,朱伯儒表扬了飞飞,夸他学得快,挖得多。飞飞得意地笑了。一进家门,飞飞往床上一躺,对爸爸说:“爸爸,中午吃什么好饭呀!”朱伯儒说:“就吃咱们挖来的野菜吧!”飞飞说:“野菜有什么好吃的?”朱伯儒叹了口气说:“野菜是不太好吃,可爸爸小时候吃过它,红军长征时吃过它。我们现在

虽然不吃了,可千万不能忘记它呀。

常想起它,你就知道今天的生活有多么好了。”接着,朱伯儒给飞飞讲了自己小时候吃不上饭,全家几乎饿死的情形;讲了红军长征时吃野菜、啃树皮的故事。飞飞认真地听着。吃午饭时,朱伯儒和爱人带头大口大口地吃野菜,孩子们看着大人的样子,也跟着吃起来。

谁知过了几天,飞飞跑到爸爸跟前,一本正经地说:“爸爸,我不会忘记野菜的,可同学们说,搞现代化就是为了吃好点,穿好点。”朱伯儒心想,孩子们的话不无道理,但从现在的国情、家情来看,还达不到。孩子是大城市长大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应该让他到农村看看,好有个对比。于是便对他说:“爸爸星期天正好要到农村去办事,你也跟去看看吧,回来后咱们再谈这个问题。”星期天,朱伯儒领飞飞来到农村一个熟人家里。那时候,农村虽实行责任制,但农民的收入还不太高。飞飞看见他们吃的是稀饭、红薯,菜也简单,就悄悄地说:“爸爸,农民伯伯可真艰苦啊。”一朱伯儒趁势开导说:“咱们生活好了,还要想到生活不如我们的人啊!”飞飞点点头说:“爸爸,我懂了,我过去挑食是不对的。”

1.中外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2.名人家庭教育的故事

3.名人爱国的故事

4.关于名人的故事

5.中外名人的故事

6.名人立志的故事精选

7.名人不诚信的故事

8.苏步青名人励志的故事

9.关于名人感恩老师的故事

10.关于讲名人的故事

篇7:亲子共读弟子规、启蒙故事《嗟来之食》

己有能,勿自私;

人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为众人做事的时候,不要自私和保守,舍不得付出。看到别人有才能时,应该加以赞美和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胡乱批评或横加指责。对有钱的人不要去讨好巴结,在穷人面前也不要轻视他们。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能喜新厌旧,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时,不要闲言碎语去干扰他。

妈妈:儿子,弟子规的译文也都读完了,现在要开始背弟子规了,这首弟子规长而且还有点不好背,不过我们还是要把它背会哦!

儿子:唉!这么长,什么时候可以背会呢?

妈妈:儿子,妈妈相信你可以的,加油了!

五分钟过去了,我已经可以背下来了,再看看儿子,还在拧着眉头低头背着,我没有吭声,又接着把弟子规背的更熟练一些。又等了快五分钟了,儿子说背的有点生疏,但是可以背下来了,我没有埋怨他,而是及时表扬了儿子:“乐乐已经很棒了,下面和妈妈再互相背几遍就熟练了,我又陪着儿子背的更熟练一些。

儿子:我知道下面又要开始把弟子规的译文看懂弄明白,再给您复述一遍了!那我就先弄懂了再复述吧!

又是一个差不多五分钟过去了,儿子说可以开始了。

这首弟子规的意思就是说,自己有了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就不要自私,不管哪个人有了能耐,就要加以赞赏和认可,不要因为嫉妒别人而胡乱批评和胡乱指责,对有钱的人不要去讨好和巴结,对贫穷的人也不要轻视他们,对待老朋友也要珍惜,不要有了新朋友就忘记老朋友。当别人有事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他别人心情不好时,不要闲言碎语去骚扰他。

妈妈:嗯,儿子真能干,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话复述下来了,简直太棒了儿子!好了,下面我们一起读启蒙小故事:

《嗟来之食》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财主,名叫黔敖,他见每天都有很多难民从门前经过,就在路旁架了一口锅,熬了稀粥施舍给他们喝。那些难民们喝了黔敖施舍的稀粥,都对他千恩万谢,说很多好话。黔敖不由得意起来,认为自己是难民们的大恩人。

一天,又有一个难民走了过来,只见他用破破烂烂的衣袖遮住脸,脚上拖着一双同样破烂的鞋子,走起路来东倒西歪,一看就是好多天没有吃过东西了。

黔敖见那个人走了过来,就舀起一勺粥来,大声叫道:“喂!穷有饭的,过来,给你东西吃!”

然而,那个难民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迫不及待地跑过来,他用力抬起头,骄傲地说:“我就是因为不肯吃这种带侮辱性的施舍才饿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我宁可饿死,也不会吃你的饭的!”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黔敖听完后感到自己的行为太不尊重人了。于是,他想追上那个不吃“嗟来之食”的难民,想向他道歉。然而,当黔敖追上那个人时,却发现他已经饿死了。

妈妈:儿子,启蒙小故事读完了,我们还是要来理解一下故事的意思和要说明的道理。

这是什么时期发生的`事情,在什么国家、什么人、名字叫什么的人身上发生的事?

儿子:这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事,是说齐国有一个财主,名字叫做黔敖,妈妈,财主在以前就是很有钱的人吗?

妈妈:嗯,你看那个‘财’字,左边是贝字,意思就是宝贝很多,右边的‘才’字,就是宝贝多才发财呀!(儿子:哦,原来这字组合的还真有意思,我懂了!)

这个财主有钱了,就做起了善事,每天在门前架一口锅,施舍稀粥给难民们喝;不过,这个财主施舍稀粥给难民喝,他自己想什么了?

儿子:财主黔敖虽然做了善事,但是他很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自己是难民们的大恩人而洋洋得意。

妈妈:有一天,一个饿了好多天没有吃过东西的难民经过黔敖的门前,黔敖用一付很傲慢的口气,让那个难民过来,要施舍给他粥喝,财主是怎么对那个难民说的?令难民对财主的施舍不屑一顾。

儿子:财主大声说:“穷要饭的,过来,给你东西吃!”就是这句话,让那个难民对这个财主的话很气愤,反而骄傲地说:“我就是因为不肯吃这种带侮辱性的施舍才饿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我宁可饿死也不会吃你的饭的!”这个难民真是个有骨气的人,宁愿饿死也不吃侮辱他的人的饭(妈妈:做人就要做一个像他这样有骨气的人啊!)

妈妈:乐乐说的真不错,感慨颇深!

黔敖听完那个难民的话后,也觉得很不尊重人,后来他追上那个难民想去道歉时,可已经晚了,那个有骨气的难民已经饿死在路上了,(儿子:我想那个财主肯定后悔死了,他要不说那么难听的话,那个难民就喝粥了,也不会死了!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的。)

乐乐,这篇启蒙小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呢?用你自己的话大概说一下吧!

不吃嗟来之食就是不吃别人施舍给自己的东西,哪怕饿(/wenxue/)死也要做一个有骨气的穷人!

妈妈:这个故事流传千万年,有着积极的意义,引导我们要做一个不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人。

说的全面一点,这则小故事的寓意告诉我们,不吃“嗟来之食”是有骨气的表现。做人要有骨气,有志气,不能低三下四地去乞求别人的施舍。“不吃嗟来之食”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常被引用的话语,也成为维护个人尊严,宁折不屈的大丈夫行为的典范。

篇8:亲子教育故事_儿童寓言故事

亲子教育故事大全_儿童寓言故事

猎人救象

从前,有一个好猎手,他的箭术非常好,可以说是百射百中。有一次,猎人又带着弓箭来到了大森林。中午的时候,他躺在一块大石头旁睡着了,睡梦中,他感到有人在推他。睁开眼睛一看,吃了一惊。原来他被一只大象用鼻子卷了起来。他使劲地挣脱,可是那有大象的力气大啊,只好听天由命了。他心里想:这一次不知要遭什么样的残害了。

正想着,只见大象已把他带到一棵大树底下,将他轻轻地放了下来。这位领头的大象仰天长鸣,无数只大象纷纷向他靠拢,似乎并不想要伤害他的样子。猎人不解地看看这只象,又看看那只象,不知象要他做什么。

突然,领头的象趴在他身边,眼睛看看树上,又看看他。这样反复几次,猎人似乎懂了,像是让他爬上树去。猎人踩着大象的背爬到树上,站在树顶端的树干上。猎人仍不知道象要他做什么。

突然,远处一声狮子的吼叫声传来,所有的大象都吓得趴在地上,只见大象浑身发抖,用企求的眼光望着树上的猎人。猎人明白了,他拿出弓箭,对准凶猛的狮子射了过去。狮子被射中,倒在地上死了。大象们全都从地上爬起来,围着他欢快地跳跃,把长长的鼻子伸向天空,表示它们的喜悦和对猎人的谢意。猎人也很高兴,他拍拍这头象的鼻子,拍拍那头象的大腿。

这时,那只领头的象用鼻子扯他的衣服,然后自己趴在地上,让他骑上自己的背。猎人照象的意思做了,大象便把他带到密林深处的一个地方。

大象用鼻子掘开厚厚的落叶,里面露出一个深坑,深坑里全是脱落的象牙。猎人明白了大象的意思,大象是要送他象牙做答谢。猎人用绳子捆了几根象牙,重新坐上象背,大象帮他驼着象牙,把他送到山下。猎人和大象告别后回到家里。从此以后,他逢人便说:“大象是很懂义气的动物啊!”

和宝宝们读完了故事,不要忘记给宝宝们讲述下故事的经典意义哦。

故事意义:《猎人救象》给孩子们带来的就是感恩的教育,让孩子们知道,在我们的危难之时,如果别人给你伸出了援手,都要记得这是别人给自己的恩惠,我们要给别人回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弥子瑕失宠

弥子瑕是卫国的一名美男子。他在卫灵公身边为臣,很讨君王的喜欢。

有两件事最能说明卫灵公宠爱弥子瑕的程度。其一是弥子瑕私驾卫王马车的事。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生了重病。捎信的人摸黑抄小路赶在当天晚上把消息告诉了他,一瞬间,弥子瑕心如火燎,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母亲身边。可是京城离家甚远,怎么能心想事成呢?卫国的法令明文规定,私驾君王马车的人要判断足之刑。为了尽快赶回家去替母亲求医治病,弥子瑕不顾个人安危,假传君令让车夫驾着卫灵公的座车送他回家。后来卫灵公知道了这件事,不但没有责罚弥子瑕,反而称赞道:“你真是一个孝子呵!为了替母亲求医治病,竟然连断足之刑也无所畏惧了。”

卫王接受弥子瑕没吃完的半个桃子,是卫灵公宠爱弥子瑕的第二件典型事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弥子瑕陪卫灵公到果园游览。当时正值蜜桃成熟的季节,满园的桃树结满了白里透红的硕果。轻风徐徐送来蜜桃醉人的芳香,让人垂涎欲滴。弥子瑕伸手摘了一个又大又熟透的蜜桃,不洗不擦就大口咬着吃了起来。这种摘下便吃所感受的新鲜爽口滋味是他未曾体验的。当他吃到一半的时候,想起了身边的卫王。弥子瑕把吃剩的一半递给卫王,让他同享。卫灵公毫不在意这是弥子瑕吃剩的桃子。他自作多情地说:“你忍着馋劲把可口的蜜桃让给我吃,这真是爱我啊!”

弥子瑕年纪大了以后,脸上现出了衰老的容颜。卫灵公因此丧失了对他的热情。这时假如弥子瑕有得罪卫王的地方,卫灵公不仅再不像过去那样去迁就他,而且还要历数弥子瑕的不是:“这家伙过去曾假传君令,擅自动用我的车子;目无君威地把没吃完的桃子给我吃。至今他仍不改旧习,还在做冒犯我的事!”

弥子瑕从年轻到年老,始终把卫灵公当成自己的一个朋友看待,在卫王面前无拘无束。可是卫王则不一样。他以年龄和相貌作为宠人、厌人的根据,从而对弥子瑕所做的同样的事情表现了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因此不顾事情的本质,只按表面现象决定好恶的作法是十分错误的。

[亲子教育故事大全_儿童寓言故事]

幼儿亲子故事范文

教育随笔中班亲子

睡前半小时亲子故事

儿童启蒙的中国传统国学故事全集

亲子班老师教育随笔

亲子教育:偶尔在孩子面前装糊涂

早教亲子教育教学随笔

小学教师教育故事

精选教育励志故事

教育教学故事

启蒙亲子教育故事推荐(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启蒙亲子教育故事推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