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同学的故事:我们群里的那些人和事

时间:2023-12-01 03:34:33 作者:fang_bak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fang_ba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有关于同学的故事:我们群里的那些人和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有关于同学的故事:我们群里的那些人和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有关于同学的故事:我们群里的那些人和事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好多人都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交流,也加入了好多的微信群,像学友群、战友群、工友群、家人群等等,每个群里都有一伙志同道合、亲如手足的人;每个群里都发生着一些大大小小、琐琐碎碎的事。

我们这个群既不是学友群,也不是战友群;既不是工友群,也不是家人群,我们这个群里的人大部分是小时候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青年时在田地里一起战天斗地的。我们这个群起初叫“老姐妹群”。这个群名是群主三美人给命名的。三美人曾经为组建这个群付出了不少心血,因为群里的这些人自从分别后有的二十三年没有见过面,有的甚至有四五十年没见过面,真可谓是杳无音讯,好在她通过多种渠道终于联系到一部分人,建起了这个群。刚开始,群里只有八九个人,这些人都已经年过花甲,而且全是“娘子军”。正因为有了这个群,所以才有了5月20号众姊妹们回乡聚会的机会。

那次聚会共有三十多人参加。聚会期间,当大家呱嗒起参加微信群的话题时,二蛋蛋老大姐说,咱们这些人,小时候整天赤脚板在泥土里摸爬滚打,个个都滚得像个泥娃娃,干脆就叫“泥娃群”吧。大家听了觉得也有道理,这个群名既显得亲切又充满了活力,所以就改为“泥娃群”了。不少人在聚会期间也加入了这个群,现在群里已经扩展到30 多人。这些人再不都是亲一色的女性了,其中包括三分之一的男同胞,从年龄上也比以前年轻化了。群里这些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在北京的、有在太原的、有在呼和浩特的、有在包头的、有在集宁的、有在大同的、有在阳高的……这些人正如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里写到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些人除了几个有小学“本科”文化和初中文化的人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睁眼瞎。为了照顾那些不识字的人,所以在群里交流大部分用语言来表达。有时候一些有文化的人也在群里发点儿文字,但凡遇到这种情况,群里那些不识字的人总会风趣地、心平气和地说:

“XXX,你最好还是说话吧,你写的这些字它认得我,我可认不得它呀!”

“狗呢姐说得对的哩,XXX,干脆说话就是了,何必诚心刁难我们这些瞎文盲呢?”

“XXX,我们是想听你的声音,不想看那些拐拐弯弯的东西,声音比字亲切,你懂吗?”

“唉!你写字那是白写,那些字对我们来说等于对牛弹琴。”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写字的人听到那出自肺腑、毫无半点儿恶意的言语,只好“嘿嘿嘿”地笑着——服从命令听指挥。

我们群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初次接触智能手机,很多功能他们根本就不会用,就拿普普通通的语言通话来说,也有个别人闹不来。尽管他们的孩子们经常教他们,指导他们,但是人老易忘事,前头学会了,过一段时间就又忘得一干二净了。这些人常抱怨说:不行了,到底老了,心叫狼掏的吃了。也有的说:唉!笨死个我了,我家的孙子才六岁,但是人家都会玩手机,我一个老毛驴的岁数了连人家个小孩都不如,这还活啥呀?不如找上块棉花碰死算了……那些不会在微信群里发东西的人,有时候也想试着在手机上拨拉拨拉,这一拨拉微信里会出现一些奇形怪状的图案,有数字、符号、英语单词,等等。人们看着那些奇形怪状的图案一头雾水、啼笑皆非。这个时候又会有人出来说:

“哈哈,XXX,你这是写的啥呀?我没有那么高的文化,咋也看不懂。”

“对不起!对不起!我随便拨拉了一下就上去了,我也不知道是啥字?原谅!原谅!”

……

人老易怀旧,群里的人们常爱回忆上世纪70年代的大集体生活。那时候这些人正都是如花似玉、风华正茂。每当提起大集体,他们总会说:唉!那年代确实比较艰苦。那时候社员们白明黑夜的忙,春节才给放三天假。春天,咱们妇女们沿门挨家挨户掏鸡粪,上房用勺子挖烟墩里的焦砟,扫大街上的柴毛圪渣。夏天屁股撅得像个瓦罐似的,整天脚踏黄土地,背灼炎天光,拿“弯弯抢”(锄头)给地皮挠痒痒。秋天家家门上锁,早战夜战,地里吃饭,抢死赶活。冬天抡搞举锹,担土垫地。忙来忙去,忙得少油没水的。吃的是掺糠饭,穿的是补丁衣。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苦了些,但是每天都活的特别的开心。

篇2:有关于同学的故事:我们群里的那些人和事

花花回忆说:唉!那时候我“大”(父亲)是生产队长,队长大小不说也是个官。可是,我的父亲是个包文正,铁面无私,我们从来没有跟他沾过半点儿光,当时他分配我给队里放猪。说哇放猪也算是个“倌”,可是一个大姑娘扛着大鞭,整天和那些不懂人事的猪打交道,多丢人呀!丑丑当时十六七岁,她回忆说,当时我给队里赶“牛蛋车”(牛车),这种活儿累不说,主要是特别的脏。人家狗昵姐赶得是驴车,身上溅不上驴粪。我赶的那辆牛蛋车,那头“凸节节牛”(头上没有角)经常走走路路“吧嗒嗒、吧嗒嗒”拉稀,把我身上溅的“粑粑天,粑粑地的,”身上常有一股牛粪味。

确实,那个年代的人特别能吃苦,不用说这些土生土长的农家人,就是那些从大城市里来插队的知识青年们,也是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思源是来我们柳家泉村插队的北京知识青年,他一九六八年来我们村插队,当时只是一个16岁的学生娃,一九七五年返回北京,在柳家泉生活了八年时间。每当在群里和大家聊起那段插队的经历时,他总是感慨地说,那段日子确实很艰苦,但是柳家泉的父老乡亲们给予我很大的关怀和鼓励。更有一茬茬年轻好友,把我当做他们的亲兄弟,在各个方面给予我极大的帮助和照顾。那段日子,苦并快乐着。也正是那种艰苦的磨炼,使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怕艰难困苦,敢于拼搏。那段经历将成为我一生最大的财富。

思源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虽然离开柳家泉村40 多年了,但是他自始至终没有忘记柳家泉的父老乡亲,曾经几次回村探望乡亲们,并且慷慨解囊,帮助部分贫困人。特别是那次回乡聚会,他自己掏腰包请来了县二人台剧团,为村里的乡亲们慰问演出,以表达他对柳家泉父老乡亲们的感激之情。

五板女老大姐最爱在群里和大家拉家常,但就是找不到群。但凡看到手机上出现了这个群名,他就慌里慌张地嚷嚷开了:

“啊呀!咱们的这个群终于又露头了,我咋也找不到它,是不是你们专门把它给藏起来了?”

“唉!笨死个你了!活的白活了,连个群也找不见,咱们的群在大街上,以后你到大街上找保证能找到。”狗不理大叔专门逗五板女。

“哦!原来咱们的群在大街上?我说在家里咋也找不到,这下可知道了,以后到大街上找咱们的群去!”难道五板女真的信以为真吗?

“哈哈哈、哈哈哈……”

群里的人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通过聊天,大家了解到花花家中的条件比较艰苦。花花46岁丧夫,身边有五个女儿,一个儿子。按说那个年代只允许生二胎,可是他生一个,一个女孩儿,生一个,一个女孩儿。家里的老人们还是那种老传统、老观念,认为没有男孩子,不能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为了生男孩,所以就超生了。丈夫去世后,花花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为了供养这些孩子们,她既当女又当男,种过地,打过工,当过保姆……尽管吃尽了苦头,但是生活一直过得紧紧巴巴。她说,有一年过“六一”,学校让每个同学交100元钱买校服,当时由于家里穷,她的四女儿和五女儿都没有买校服。“六一”儿童节那天,有校服的学生们参加各种活动,她的两个女儿由于没有校服,只好在操场上给同学们看自行车。她看到后哭成了一个泪人,孩子们也泣不成声。不过她的汗水和泪水没有白流,现在家里有两个研究生,两个本科生,一个专科生,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了:“寒家出贵子。”虽然说她的艰辛付出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她那颗受伤的心永远在隐隐作痛。她在群里总想和大家述说自己那一肚子苦水,老姊妹们听到后都特别同情她,大家极力安慰她、鼓励她。在大家的关怀下,她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

妞妞因人长得胖,群友们都叫她“胖妞”。她进入群里后一直没有在群里说过话,主要是不会操作手机。一天,微信群里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兄弟姐妹们!我来了!我来了!你们能不能听到我的说话声音?能不能听到?”

一听是胖妞的声音,四毛眼很快出来搭话:

“胖妞!今天哪股风把你给吹来了!你为什么一直不和我们说话呀!”

“哈哈哈!大西北风把我吹来的。我早就想和你们说话,可就是捣鼓不了,今天是我家三姑娘来了,人家手把手的教我,我才能在微信群里说话了!”胖妞特别兴奋。

“胖妞,哪你平时能不能听见我们在群里说话?”

“刚开始听不到,后来我在手机上瞎厾打,厾出好多白框框红点点,我一厾红点点,就听到你们在里面说呀!唱呀的!,把我高兴的一个人在炕上打滚哩!”

篇3:有关于同学的故事:我们群里的那些人和事

“唉!胖妞,你真够个失笑哩,驴才打滚哩!”虎蛋大姐也出来了,她调侃胖妞。

“哈哈哈、哈哈哈……”胖妞笑声不断。

……

虎蛋是我们群里的一个名嘴,平时她在群里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给大家讲些稀奇古怪的事儿,把大家逗得乐乐呵呵。前些天她擦玻璃时不小心从窗台上摔下来,昏迷了一个多小时。家人回来发现后很快把她送进医院,住了好几天医院。听不到她的声音,群里一下显得冷冷清清,人们的心里都像少了什么似的,总觉得空荡荡的。大家不但感到寂寞,而且特别关心她的身体状况。群友们通过微信、电话进行询问,送去问候。包头的四毛眼不远千里来家看望她,虎蛋感动得热泪盈眶。

人们常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群里有好几对夫妻参加。有时候夫妻之间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闹矛盾,一旦闹矛盾他们就不愿意在群里呱嗒了。人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后,心急如火,忧心忡忡,心想:咋了?他们为什么不说话了?家里有啥事了?……大家急着通过单聊或者打电话联系他们。得知他们夫妻闹别扭,就苦口婆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在众人的劝解下,最终两口子又都嘻嘻哈哈地出现在群里。

每个星期六晚上,群里都要举行一次娱乐活动。活动的内容很广泛,其中有唱歌、说笑话、猜谜语、道西游等。平时大家都盼着这一天的到来。每到星期六,晚上刚刚推开饭碗,群主就在群里发出了那个敲锣的小人来了。那个小丑头摇得像拨浪鼓,特别惹人开心。人们看到这个小丑,比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都高兴,大家很快踊跃参加。四美人是县剧团的徐生演员,娱乐活动时经常会给大家奉献上几段晋剧名唱段。她嗓音浑厚圆润,人们听得如痴如醉。在她的带动下,好多老姊妹们都大胆地唱起来。特别是青年时期在村里宣传队唱过戏的几位老姐妹,更是踊跃参加。这些人虽然都是当奶奶姥姥的人了,但是声音仍然清脆悦耳,歌声依然美丽动听。狗不理大叔也是我们群里的一个红火人,他除了给大家讲些幽默风趣的笑话外也爱唱歌。不过有时候他的歌跑调十万八千里,其实,越是这样不着调的歌越把大家逗得合不拢嘴……

我们群里的人都是些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人,他们一辈子虽然没有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都为社会出过力,流过汗;我们群里的事都是些琐琐碎碎、婆婆妈妈的事,虽然没有多大价值,但是都令人牵肠挂肚,回味无穷……

致同学群新年贺词

同学群年会贺词

群里吃饭邀请函

我们这群女孩

群里的新年祝福语大全

群里的卧底好词好句

我们曾经是同学作文

往qq群里发点光棍节祝福语

我们的故事

于同学情谊的作文400字

有关于同学的故事:我们群里的那些人和事(共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有关于同学的故事:我们群里的那些人和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