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初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茶是人生的注脚散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茶是人生的注脚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茶是人生的注脚散文
茶是人生的注脚散文
茶是流在记忆里的长河,将人生中的波澜,无论高昂与低沉,都敛收成杯碗中的静波,任你感慨,任你评说。
茶,是人生的注脚,是陪伴在生命历程中绵远的寄托。
爷爷去世十多年了,他生前的爱好不多,一是吸烟,一是饮茶。只记得爷爷每次从地里回来,总是靠着东面的桌子,倦倦地坐在那方矮矮的板凳上。沏上一壶大叶茶,酽酽的,一个人默默地喝。只是那茶太热,但爷爷喝得时候总是啧啧有声,叫人疑心那是滋味甘甜的佳酿,忍不住也喝一口,苦苦的,涩涩的,就再也不敢喝第二口。爷爷只是憨憨地笑着,一直笑得眼眯成一条线,简简单单地蹦出几个字安慰我:“苦吧?”
那时候想不明白,爷爷为什么喜欢喝那么苦的茶。稍大一些的时候,对爷爷的凄苦童年有所了解,就更想不清楚在清苦的生活里挣扎了一辈子的爷爷,为什么对苦酽的大叶茶情有独钟。
在爷爷那里,我不是他的知音,读不懂他对茶的感情。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起,父亲也喜欢上了大叶茶,只是不再冲得那么酽,苦味似消犹存间,断断续续,丝丝缕缕的.弥漫着。同爷爷一样,父亲也是少言寡语的人。每天饭前,总是锁着眉头,坐在桌前的烟雾里,一边喝着热热的大叶茶,一边歇着给沉重的农活折磨的疲惫的身体。
爷爷血压高,后来得了脑血栓。父亲东跑西颠,忙着借钱,周转于医院和地里,难得安闲。父亲再坐在桌前的时候,手里多了一只接一只的烟,面前多了一壶酒。自制的卷烟、价格低廉的散酒、便宜的大叶茶,在那段时间里成了父亲最好的精神安慰。只是饭却吃得少了。
爷爷去世了,父亲的习惯也保留了下来,因为生活并未丝毫地放松对他的苛刻,父亲不仅为家庭的和睦尽心操劳,还为我的学费东借西筹。父亲更加的消瘦与沉默。
我每次回家总会去买两包大叶茶,一包给父亲,一包给奶奶。父亲总是很高兴,打开闻一下,总是乐滋滋地,仿佛已经沉浸在淡淡的茶香里。
因为脑血栓,父亲早早的离开了我们。我却没有继承喝茶的传统。那时候酒却喝得多了,而且每次都控制不住,悲由心来,醉从杯生。无法摆脱,无法安慰,只是寻片刻的麻醉,求刹那的遗忘,逃避着,怯懦着,慢慢地调试着伤悲前行。
母亲保留了喝茶的习惯。偶尔买来一点绿茶,母亲总是喝不习惯。于是就只给母亲买大叶茶。有时候,母亲喝着茶默默地发呆,也许是想起了父亲,我就放下筷子,和她一块喝,这时候,母亲就高兴了起来。我只嘱咐她:要好好吃饭。
如果茉莉、毛尖是大家闺秀,殿上圣君,大叶茶就是平民百姓。从泡开时深深的橘红,到饮罄后淡淡的桔黄,它的滋味也由浓浓的苦涩变成淡淡的甘甜。无论红与黄,那沉淀里都是最热的宁静,最美的斑斓;无论苦与甜,那份宁静里都有一股清新的香气,无关贵贱贫富。热中寓静,静澜绵香,苦中有甜,先苦后甜,实在是大叶茶赠给我们最含蓄的启迪。
茶杯里漾动的袅袅清香,不仅仅是中老年人的回忆与幻想,也应该成为年轻人的精神皈依。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我们都在忙忙碌碌中应付着重负的折磨,难得片刻安闲,有时候心不免急躁;光怪陆离的诱惑里,我们往往容易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远离了致远的宁静。这些时候,但有空闲,和家人喝一壶大叶茶吧,或者绿茶,无论贵贱,都能祛火止躁,调节酸碱平衡。品味甘苦真谛,才能享快乐人生。
篇2:生活是茶感悟人生散文
生活是茶感悟人生散文
茶是生活,生活是茶。
生活是忙碌的,生活也是艰辛的,一个人在红尘中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但我们能守护住自己的一颗心,清净自在,不被他人所左右。就像茶一样不能和其它饮品混着喝,只有单沏才得其味。
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才会喝茶,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品味不了好茶的。其实有时我们喝的不仅仅是茶,还有感悟和心境。
茶道的繁琐似和我这个俗人不相干,就是一瓶开水、一个玻璃杯、一撮绿茶。
茶叶放进杯里,倒入开水,绿叶翻转浮沉,宛如人的一生;童真的无暇、少年的执着,中年的探索,老年的沉淀。
学会喝茶,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生活得好坏只有自己知道,茶味的真意也只有自己知道,茶喝在自己口中,当下的体验也只有自己知道。
喝茶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渴了累了喝上一杯香酽的'热茶解解乏,如果可以,再配上几个茶点,就能消除一身的疲惫融化心头的冰霜。
如果邀上几个谈得来的佛友,大家一边品茶一边交流学佛心得,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可是,人生有多少这样的好时光呢?
每次喝茶前,我都会默诵大悲咒祈求菩萨加持茶水,这样的茶沁入身心,感觉身心宁静、自在安详。久而久之,业障减轻、智慧萌发,对待生活也渐渐豁然了。
污浊的淤泥中能开出洁白的莲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茶一如莲花可以宁静我们的身心。我一直想栽几棵茶树,采茶做茶,除了自用还可以结善缘。但是像我这样的人恐怕难有此福报,那我只有祈请菩萨加被,发大慈悲赐予大悲茶水来清洗我心灵的污垢吧。
篇3:人生如果是茶散文
人生如果是茶散文
我有一个嗜好,爱好品茶。每天必要去找人品茶聊天,一天不喝上一通,心里就感到缺乏一件事没有完成。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也就成了自然之事。
品茶是一种享受,享受空间和社交,南方城镇都有品茶的习俗。早中晚茶座里俩仨人小聚聊天,其乐淘淘。
茶有它的`道道,必须是在清早天晴茶山上,空气清新,露水附着茶叶的芳香,所采来的茶叶。焙制后,青中带微黄,其旨必俱色味香,其道必归精燥洁。方称上“品”。露水和茶的优劣很有关系。按道家之说“露水全持阴阳二气,是天地在夜间交融的精英。”露水是琼浆,人饮能使人健康。烹茶最好用泥壶,择山泉为宜,井水次之,河水为差。水开后立即提出,将壶杯内外浇一遍,然后加入茶叶,泡出茶来。现泡现喝,茶在第二泡为最妙,如婴儿身上的“奶香”回味无穷,独自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客曰“趣”,四五曰“泛”,六七曰“施”。
三毛有句令人回味的话,饮茶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如爱情,第三道:清如微风。”过去人们喝茶,拿几片茶放进茶杯,冲上开水,这叫泡茶。按茶训,第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中年的时期,人生苦和事业苦,称谓“苦”。等到年纪大了,就自然地变成了涩味了。所以,人生如品茶一样,什么滋味都要品尝。假如找一个好日子,约几个好友在野外溪旁,取个静处,饮茶聊天。看那青山金谷,曲水流畅,定会使人感到惬意和从容。
某日傍晚,闲来无事蹭躇在湖滨南路,看到一家茶庄叫“回品茶业”。一种好奇心,驱使我停下脚步,在他们门楹上一副对联,让人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回回回回回品,品品品品品回”,横批“回品品回”。我诠释了它的下联:“春山有秀色回回可通幽,壶中乾坤大杯中日月长。”我经不起这个诱惑,闯了进去。有两位小姐起身迎接了我。经介绍,是张小姐,黄小姐,笑容可掬。我想起一句桃花诗,借用在此“此时此日此门中,笑面桃花分外红。笑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张小姐拿出了最好茶包“铁观音”招待我,我们很尽心地聊了起来,秀色可餐,别有一番享受。
品茶的苦涩味,我想尝过苦,再吃甜,就感到特别甜。吃过甜,再吃苦,就感到特别苦。这哲意很使人回味,确实在工作中拼命干,休息一下就感到特别快乐。要是闲着,偶尔苦干一下,就感到特别累。所以,苦与甜是没有定则的。品茶在夏天,就使人觉得清爽。冬天,使人觉得温暖。这就是茶道的奥妙之所在。
篇4:人生是杯微苦醇厚的茶散文
人生是杯微苦醇厚的茶散文
喝水的日子是清纯无知的日子;喝咖啡的日子是随意潇洒的日子;喝酒的日子是狂放落寂的日子;而喝茶的日子,好像泛善可陈,又好像一言难尽。
人生本是杯茶,微苦而略带芳香;有的醇厚,有的清淡,有的'千红一窟,有的只是一杯概念上的茶。
喝茶的日子,也就是千万个平常的日子。
当揭开杯盖,随着水气袅袅上升,飘起如银丝般的热气,雾气缭绕,借着清风徐徐飘逸,隐隐透出阵阵幽雅宜人的茶香,缕
缕芬芳扑鼻而来,犹如空谷幽兰,淡香清雅;似熟栗飘香,甜香馥郁;仿佛苹果逸香,清香袭远;真如大自然的花香,纯洁自然。
捧起茶杯,啜一小口,一股浓郁鲜爽清香甘甜之味应运而生,感觉到满口的清香直冲脑门,在六腑芬芳,在回肠荡气;再啜一小口,细细品尝,这琼浆玉液,不仅是解渴生津,不但是消气解乏,更是令人称心惬意,神清气爽,沁人心脾,真乃是“细啜襟染香,微吟齿留香”。
若是徐徐呼出,只觉得有一种太和之气从胸中冉冉升起,它让你清神醒脑,别有雅兴;它使你飘然欲仙,如梦如幻;它可以撩人相思,绵思遐想,哀乐悲欢,娓娓情怀;它牵你款款心曲,文情诗韵,思维愫愫,缕缕情趣;犹如潺潺流水,汩汩清泉,倒可以在互相慰籍中分忧解愁......
看世间多少寒霜风雪,沧桑岁月,看人生几许得失沉浮,欢乐痛苦,什么愁苦凄楚,什么落魄失意,都将慢慢地融化在这清风绿叶中,并将带你进入一种道家所说的“忘我境界”。
让我们煮一壶新鲜的武夷山泉水,用来泡鲜灵清纯晶莹透亮醇厚的乌龙茶,想必一杯,清澈芬芳,武夷山便会在我们的眼前渐渐浮现……
篇5:岁月的注脚是记忆的味道散文
岁月的注脚是记忆的味道散文
距离最初的热度已经过去两、三个年头了,我才刚刚拾起朱嬴椿先生主编的那本《肥肉》。不喜欢凑热闹的阅读,往往会在时过境迁时才刚刚涉足。就像是刘瑜的《民主的细节》与《送你一颗子弹》,也都是今年才读。然而,好书从来不会吝惜等待,等你,哪怕是朝闻道而夕死可矣……
《肥肉》,讲述了那个年代,那群人们,在物资极度匮乏的状况下,如何拿捏平衡,如何让干涸贫瘠的味蕾,在即将崩溃的边缘得到适度滋润的故事。每个人心中都曾有不同的经历与故事,那些被讲述出来的,终将会成为我们心中最后的结痂。
在计划经济的社会里,各种东西都需要凭票供应,按人头、按户口计数。从吃喝到应用无一例外。彼时,割一斤猪肉回家,都是可以列为当月家庭中的大事件。谁家若是有在副食品店工作的亲戚,那是相当值得骄傲的事儿。割肉肥肉多,买鱼鱼偏大嘛……这叫近水楼台。街坊里有位姑姑刚好在菜店工作,周边那几个大院儿里住户的肉呀、鱼呀,但凡需要凭票购得的,都去找她了。奶奶说去她家说媒提亲的更是络绎不绝,特香香屁儿!那时候我还没上小学呢,但已经树立起了长大以后要去副食品店工作的人生第一目标!
后来,上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目标变化多端。但那个跟“吃”字有关的想法一直如影随形,从未真正被摒弃过……为此,还曾用西红柿苦练过厨艺。虽说当年的我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也丝毫没妨碍今天精湛厨艺的自然天成。我把这种天赋一样的东西归咎为遗传基因,母亲是扬州人的基因。
小时候,最爱吃母亲炸的肉脂渣。每次父亲买肉回来,我和妹妹就搬着小板凳跟在母亲身边,从菜板跟到锅边,一一细细观察,生怕母亲不小心弄掉了一块肉。肥肉单独切好,锅灶打开,将肥肉练出猪油,可以留着做菜用。之后剩下的肉脂渣就便宜了我和妹妹。两只小碟摆好,父亲举着锅,给我掰几粒,给妹妹掰几粒,如此往复,却总是妹妹比我的多。母亲一边说“姐姐大,要让着妹妹”,一边给我们的肉脂渣撒上一层薄薄的白砂糖。滚烫的肉脂渣与甜美的白砂糖完美结合,我和妹妹各执一把小钢勺,一粒一粒地吃,哪里舍得大口吞咽。肉脂渣虽然干瘪却是很好地保留了猪油的肥美,白砂糖用甜味将那丰腴的'味道激扬到极致,感觉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欢动,在雀跃,忘乎所以……每每我先吃完,总是空着碟子、举着勺子,用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看着妹妹碟中尚存无几的脂渣……那是童年中,永不忘怀的一幕。
记得那年寒假,母亲终于耐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答应让我亲手做一次红烧肉。那时候,炖一次红烧肉是要供一家人一星期的佐菜用肉。母亲给我两斤肉,舍不得切成大方块,就切细条,肥瘦相间,炖出来格外香,又叮嘱我何时放大料、加水,放酱油,加盐等等。然后,父母都上班去了,我在家充当首席掌勺人!按照母亲说的,一步一步做好,到最后,是该尝一下肉熟没熟,是否出锅的时候了。第一口,没尝出来;第二口,好像中间不太熟,再等一会儿;第三口,味道似乎淡了一点儿,再加点盐;第四口,哎呦!烫到了舌头没尝出来;第五口,究竟好了没有哇,能出锅了吗……三尝两试中,我轻轻松松地把两斤肉干掉了一半!母亲自那以后,再也没让我做过掌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中,每个人的每个细胞与毛孔都是敏感的食物探测器,而记忆与味觉也在那时候发挥出超常的潜能,就如同卓别林的默片那样。
如今,餐桌上再难得一见大肥肉。偶有闲暇,为小女蒸一锅广式香肠菜饭,就已算是肥腴。色香味俱佳的红烧肉端上桌,再也见不到筷著纷杂、大快朵颐的景象了。不单纯是现代人更加注意养生健康,而是,我们都不再匮乏,不再需要以肥腻的脂肪来安慰常年清寡的脾胃与大脑反射区的细胞了。
可惜,汪曾祺先生、沈从文先生、梁实秋先生都不在了。倘若收集到他们对肥肉的感念,那当是另一番不同的滋味吧。
时光从不曾停歇,它带来了也带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记忆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岁月的注脚,则是儿时记忆的味道。
篇6:茶味人生散文
茶味人生散文
深邃而又旷远的七弦之音,纠缠着淡淡的茶香,袅绕在我的周围,一份空灵与飘逸的韵味,显得庄严又温婉。
狭小的书房里弥漫着丝丝梵音,一份禅之意境,如同在云水间流淌一般,我沉浸在“无我”的境界中感受“有我”的存在,此刻不由得想到了“茶禅一味”四个字。茶本无禅心,是禅在茶中,茶在禅间,才寄情于山水,让我在优美的曲调里,品一份雅致的情趣。
空灵的音乐,蕴藏着岁月的底色,沁一缕悠然的禅意,在书房的每一个角落回荡。这一刻,我分不清自己是在喝茶呢还是在听音乐,或者是二者都有之吧,听着音乐,喝着茶,任月色爬满窗。
时光如杯子里的茶水,啜一口,便在唇齿间沉香,凝目窗外的月华,感慨“月色入壶”之际,心情纵然寥落亦抒情了。
似乎习惯了这样孤独的氛围,或许是习惯了忍受一份寂寞,每当夜色降临,我便会放下白天的喧嚣,从容地给自己泡一杯茶,让一杯清香,点缀平静的夜晚。就像刚才,在煮水、烫杯、泡茶、续水之间,听着音乐享受一种淡然和一份宁静。对于每一个或看书或写作的夜晚,这样给自己泡一杯茶,在喝茶的过程中,或沉淀自己的思想,或凝视窗外的月华,真不能不说是一种“奢侈”了。
杯中的茶水在音乐声中散发出一缕幽香,淡淡的,却沁人心脾,抬头,我仿佛嗅到空气里一种属于文化的气息。
这样的夜晚,无人来打扰,一个人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这样的时刻,我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了白天的浮躁,沉淀下的是思想。很多这样的夜晚,我总是感叹,人生如茶,注定在红尘中浮沉。也情不自禁会去想,茶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一种情调,茶那种欲语还休的沉默,那种热闹后的落寞,果然蕴含着一份禅意。
一个人这样喝茶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茶是我对春天里那一缕记忆的收藏。就像这一刻,我仿佛可以感受到春日那份慵懒的.阳光。
我喜欢用玻璃杯泡茶,而后,看着一片片茶叶在水中翻卷着,如同一个个精灵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很多这样美妙的时刻,我欣赏着茶叶的舞姿,听着空灵的音乐,会突然间想起让我魂牵梦绕的一种惊鸿之舞。
“从来佳茗似佳人。”站起身,放下杯子,我不由得脱口而出。
一片片茶叶,在水的浸润下舒缓地展开,果然如同长袖曼妙的绿衣舞者,在音乐中渐入佳境。此时此刻,我的思想仿佛产生了一种错觉,眼前杯子里的一片茶叶渐渐地模糊,而脑海深处那个惊鸿之舞的女子的面庞却愈发清晰。
“那是一种怎样灵动的美啊!”望着杯子里翻飞的茶叶,我自言自语着,思绪也仿佛随着杯子里的茶叶翻飞着。
茶叶在生命最为鲜嫩华美的时候离开了它的生命之树,在经历了一遍遍炒烘的磨难之后,哪里还有那份娇嫩的模样?而眼前的杯中,茶叶与水的完美融合,在散发出一缕淡雅的香气之外,我想,更具有了一份梦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境地。
或许,每一片茶叶在吸吮了天地之精华后,就为了这一瞬间华美的绽放吧。这是一种怎样的美?是一种为了瞬间的精彩而释放自己灵魂的凄壮之美?是为了瞬间与水的自由舞蹈而生发的相知之美?是为了将一生凝聚的精华尽情展露的大气之美?窗外有风儿吹来,月光依旧爬满窗,一杯茶,一缕风儿,一片月光,一人,一世界,一份落寞之外却显得如此的融合。
茶叶遇水而舍弃了自身,才会有茶香四溢,喝一口清香入心的热茶,我忽然想,一片片飞舞的茶叶,在水中幻化着茶山里那份宁静和淡泊,幻化着自己生命的沉重,而后,把一份轻盈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感悟茶禅一味的内涵,自古禅修心,洗涤尘心,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盘境界。一片片茶叶,在水中,如同众生望着彼岸,是那么的富有禅意。
对我来说,品茶是一种享受,不仅让自己与山水自然地融为一体,而且在饮茶中能够得到精神上的一种释然和思想上的一份沉淀。我很少独自喝酒,却喜欢独自品茗。一个人喝茶,我明白喝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对生活感知的态度,那种从容、淡泊的心态,在喝茶的过程中就变得有了品味,因此,对生活才会有所感悟。就像此时此刻,喝着茶,我会思考人生,会品味人生,甚至会把茶叶在水里的翻腾看做一个女子曼妙的舞蹈,甚至幻想着,她在清水中尽情地舞动身姿,如同出水的芙蓉,与我入心地对话。
这样月华如练的夜晚,一个人喝茶,其实就是一种孤独的象征。既然孤独在滋生,就应该听着古琴曲,让音律伴我清寂,让一杯清茶,延伸一份恬静,让一种淡雅的心情漫过心底的孤独。
杯子里的茶从淡淡的苦到醇醇的香,每一次生命之水的延续都让我有一种全然不同的感受。等到杯子里的茶喝得淡了,我就会随手翻开一本书,把自己融入到诗词之中,摇头晃脑地唱道:“诗茶之道,至善至美,不臻者,思之!思之!”
静谧的夜晚,就应品茶如品诗,在诗词中,我一直以为茶是有灵性的尤物。心灵的隐约,性情的绽放,细嚼自己的人生,果然如同品茶,须轻呷慢饮,才能领略其中的神韵。
其实,文人与茶之间,就如文人和酒一样,总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千百年来,茶,已经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了一种茶文化。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我觉得这样的茶带着一种典雅,甚至情有独钟。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在这里,我仿佛看到杜甫的蹉跎不遇,以及心中那份隐伏的不平。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浓郁的茶香早已经飘散到了每个角落。千百年来,那些品茶抒情、寄情于茶的诗句数不胜数,带着茶文化的一些诗词更是触手可及。在古代,文人以茶会友,在茶香弥漫中吟诗作赋,这样的场景里,茶就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寻求心灵慰藉、感悟人生真谛的挚友。
我曾读过晋代诗人杜育的《茶赋》,但说到茶事,不可不提“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每每说到茶文化,我就会想到正心,会想到修身,甚至会想到修心。
茶可以处于庙堂之高,也可以处于江湖之远,现实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中,茶尽管被排在最后,尽管显得普通极了,但作为一种待客之道,同样的少不了它。
小时候,父亲喝的茶都是他自己做的,那时候是生产队的茶山,茶叶产量低,分配到户的嫩叶自然少得可怜。记忆中,父亲把嫩叶在那只斜的铁锅里不停地翻炒,让母亲严格掌握好灶膛里的火候,我在边上听着鲜嫩的茶叶在铁锅里发出“痛苦”的声音,十分好奇父亲那双手怎么就不怕铁锅烫着呢。
父亲一边做着茶,一边和我说炒、揉茶叶时的各种步骤,那时候,我又没有喝过茶,自然是摇着头和父亲说,我才不要知道这些呢。父亲听到我这样回答他,就不高兴了,他板着脸说,一个男人长大以后必须懂得茶,不仅要会喝茶,而且还要会做茶,只有自己亲手接触过茶叶,你才会真正地懂得茶的精髓所在。
小时候,只要父亲板着脸,无论任何事,我都不敢再违背他的意旨,于是,我就站在一边,耷拉着脑袋听着父亲传授茶经。“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时至今日,父亲对于炒茶的一些要领,我仍然记忆犹新呢。
我的印象中,父亲对于喝茶很讲究,存储茶叶有专门的锡罐,平时喝茶有专门的杯子,夏天喝茶还有一只陶土烧制的茶瓶,一把茶壶,据父亲说是他年轻时从宜兴买来的呢。
分田到户以后,别人在山上种粮食作物,父亲却从农科所买来了改良型的茶籽,在后山种了很大的一片。没几年,茶园就变得郁郁葱葱了。每年清明前,别人的茶叶都刚刚发芽呢,母亲就每天拎着一只小篮子在采摘嫩芽了,而晚上炒茶自然变成了母亲的一门功课。那么多年了,我从未看到母亲喝过茶,但是,父亲喝的茶,都出自于母亲的手。
当我喝茶以后,我也去采摘过茶叶,并且在母亲的指导下也学会了炒制茶叶。记得父亲有一次和我说,炒制得好的茶叶,绝对是看上去满身披毫、白间隐翠,而且一旦入水,自然发出一种淡雅的清香,喝进嘴里就会有一份回味绵长的感觉。父亲说,好的茶,汤色会碧绿清澈,用白瓷碗一泡就见分晓呢。
或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慢慢的,我也习惯了喝茶。父亲说,尽管他喜好喝茶,但他也只喝过吴越两地的茶,他认为茶还是以碧螺春为上,龙井次之。我和父亲开玩笑说,母亲炒制的茶叶难道不好吗?父亲说,这么多年来,他从未去买过别的茶叶便是一个最好的答案。其实我也喜欢喝母亲采摘炒制的茶叶,不说别的,闻着就有一种清香。
茶在父亲的世界里纯粹是一种精神内涵,抚琴前有之,下棋时有之,研墨时有之,我想,父亲是通过品茶演绎着自己的文化。而茶在母亲的思想里纯粹就变成了一种妇女文化,从一杯茶去理解父亲的个性与心性,母亲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不知不觉间音乐停了,站起身,我去重新换上茶叶,先冲入少许开水浸润茶叶,待茶叶舒展开后,再将杯子慢慢地斟满。一时间,只见杯子里“白云翻滚,雪花飞舞”,一阵子淡淡的清香袭来……
篇7:茶语人生散文
茶语人生散文
好茶如好言,朴实无华,韵味悠远。健康的饮食和健全的文化,为人所必需。常见曝光饮食之毒,难闻披露文化之害。枪杆子使人弯腰,笔杆子使人匍伏。正用为大善,邪用为大恶。茶入肚可以解毒,入心使人清醒。茶之礼先人后己,茶之义清浊自知。酒象纠纠武夫,茶如谦谦君子。
茶艺茶道都是由心而发,只是艺有形而道无形。茶艺可以安身,茶道可以安心。与其繁琐不如简练,与其勉强不如自然,与其浓妆不如素面。没有形神合一,千万不要上台表演。茶水的流动可以表演,心灵的变化怎样体现。茶道在人,人道在心,心道在己。
据说以前有人喝茶喝得倾家荡产,虽然极端,却也唯美。茶的精华溶留于水中,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人不利人,哪来价值?理解别人,错在自己;原谅别人,解脱自己;帮助别人,成全自己;照亮别人,修正自己。别人如镜,照明我心。人与人之间没有一个美好关系,一切理想都是空谈。女儿主动叫我煮茶喝,先敬母亲一碗,露出难得一见的轻松笑脸。吃过团年饭,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喝茶,亲情比茶浓。
春茶美如春花,最美丽也最易失。藏着记忆走过四季,待到明春再品春茶。在大河边喝茶,河水却枯干见底,一只白鹭呆呆地站在淤泥里。喝水都没有了,更别说喝茶。无穷的欲望,使我们失去了有限的`资源。欲望的尽头不是幸福,而是毁灭。珍惜茶,更应珍惜水。不要注重末节,更不要忽视根本。
私心深入骨髓,事事皆与愿违。天道为公,大地无私,自私自利只能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日本茶道的和敬非常好,清寂里面有问题,并没有得到真传。掺茶倒水脱离不开生活环境,参惮悟道也脱离不开自身根基。道象水一样无穷尽,人象杯一样有极限。悟到道的无限,其实只是达到自身的极限而已。茶的精神是彻底奉献,饮茶也要与人分享。所谓修养,就是为别人着想。
篇8:散文:茶中人生
原创散文:茶中人生
我喜欢喝茶。回首数十年,差不多活了多少年头,就喝了多少年的茶。
喝茶多,并不代表知茶,懂茶就多。就像胡子再长再密,并不代表这人已彻悟了人生。说实话,我喝的茶多龄长,却喝的是胡涂茶。就像我活过很多岁月,活的胡涂一样。绝不敢自诩,活成了人精,黯熟了人生。
我清楚自己,即说不全茶的种类,也说不明各自的产地。涉及到它的.性状,质地,以及茶艺茶理,更是一无所知。
就像吃糖不识糖的生产工艺一样,我对茶的感受,只限于爱它,喜它,离不开它那点境地。我的妻在长久相处里,似乎洞悉了我那点生活必须。她对谁都这样说;“他呀,有三不离,一是烟,二是茶,三是厕所。一离开家,他就免不了受罪。”
此话一点不差。我很不喜欢赶那些亲迎喜事,应酬聚会,很多时候,人在外头,心在家里。准确点说,老想着自己家那口茶水。虽然也爱游览风景胜地,出发前必得先备好奢好的茶水。
说不上品茶有啥茶艺,也谈不了那茶中高深的道理,似乎也没饮茶悟出什么人生哲理。但喝的久了,就有了讲究,有了要求,有了偏爱与奢好。新买的茶,常常要看外观色相,还要凑近了闻闻那味。假使茶不对习惯,合不了口味,宁可费了钱扔一边去,也不愿尝那第二回。
就是那冲泡茶的水,也知道些讲究。以及品饮的最佳时间,冲沏的茶具,都能影响茶的滋味。
人的讲究是有条件的。我当然没条件品多名贵的茶,买多高级的茶具,也不弄那专门沏茶的水。就那常喝的花茶,常使的茶具,常用的自来水。我习惯用手心感知水的温度。
当手心凑近保温瓶,太烫了不美,太凉了又用不成。只有挨近了有些烫,且不奇热难耐为最好。
上了瘾的那茶,有种不离不弃的亲近感。就像伴了几十年的妻。不说还如胶似漆的好,也绝无弃旧换新的主意。而且,就像人,有自己的妻,就不想摸别的女人一样。做不到轻率,做不到随意。当然也没那些冲动了。
便是那些亲戚朋友,抑或同事,都知道我的嗜好。一进人家门,人家便说;“蔡老师来了,必须茶水相待”于是,备茶,啦话。
篇9:茶样人生散文
茶样人生散文
刚入初中就喜欢喝茶,口渴了就美滋滋喝上一口茶,那叫牛饮,随着年龄的增长,又渐渐对茶的含义有许许多多的感想,现在的我,喜欢品茶,尤其喜欢独自品饮白茶,晶莹剔透的玻璃杯中翻转绿装素裹的茶姑娘如此优美,如此清新大方,令人心旷神怡,掬一顷清澈见底的阳羡茶泉,挽一斛叮咚旋律的悠扬,感悟人生如茶的禅意,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感知茶中君子非白茶莫属,素衣绒袍样的白茶宛如亭亭玉立的淑女,伫立荡漾在热情的'水中绽放出绿色精灵的万千风情,常常摇曳在紫玉金砂里翩翩起舞,翩跹曼妙在杯的情怀里妙趣横生。虽然没有咖啡样浓郁,却比其更具恒久清新,虽无白酒般刺激,却彰显美少女那样清纯淡雅,如水的柔情如绿色生命的温情,令人爱不释手。细心地瞧着她的模样,那是着一身温柔,恬然,文静,清纯,和谐之美,沁人心扉悄然肺腑沁人心脾。清馨悠远,散发恒久的芳香。扣心自问;当今的年代有多少人依旧品饮茶样的深情清香?有多少人如痴如狂地追求一份情谊缘的水到渠成?金钱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情调,快餐式的身边,到处蔓延着来不及回忆来不及发酵的爱情寿正终寝。我翘起大拇指,赞美茶一样的人生,白茶般爱情的恒久醇香,摄取点点滴滴茶的精华,美化心灵,滋润心田,悟茶样人生的精彩纷呈,绿意盎然的神韵。与茶的美丽馨香在一起,分享茶样人生的无限遐想。
篇10:茶如人生散文
茶如人生散文
我不谙茶道,对茶更谈不上高深的研究了,偶尔受朋友之邀品品茶,大多时候还是在家里或单位办公室里,独坐独饮,这个时候的自己,虽说没什么品茶的高品位,但却多了些茶中品人生的小滋味,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渐渐领悟了茶如人生、茶道即人道的道理,品茶品出了人生的况味。不是吗?“茶”字的涵义不就是人在草木中吗?
茶的初始如人生。炒制好茶需要在温锅中慢慢揉炒,长达数个小时,茶叶才会慢慢集聚。而若要炒制粗茶,那就简单了,把锅加热,半个小时就够了,但这样的茶饮起来索然无味。人生亦如此,每个人出生时几乎是平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炒茶一样,将会慢慢敌发生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品味为什么高低不同,有时候不是因为你的自身问题,而是看在现实生活的这口锅里,你的灵魂被揉炒了多少回,这里面蕴含着很深奥的道理。
茶的经历如人生。这得先从茶和人生的起步说起,茶的起步是从沏茶开始的,需要先用开水将茶壶、茶杯等淋洗一遍,这也叫“暖壶”,是为了放心的喝茶。人生的起步不也是这样吗?需要将大环境、小岗位都安排好了,这才便于安心地工作,里面渗透着很深的“茶道”和人生的道理。然后,将茶叶放入壶中,用开水冲茶,这个时候,你定静地注视着茶壶或茶杯,就会发现,茶叶都一边飘摇着、舒展着争先恐后地想飘到最上面,密密地拥挤到一起,似乎都想争得最上一层,来释放自己的芳香,可刚刚沏下的茶叶,芳香能有几何?这时的主人是不会去品茶的芳香的。后来,在同伴相互拥挤的过程中,仅凭一点浮力的茶叶就根本支撑不住了,加之经水的浸泡,增加了体重,一片片茶叶摇摇晃晃,慢慢地沉到半空,大多都沉到了茶壶或杯子的底部,沉淀了的茶叶,这才渐渐地释放出浓郁的芳香。由此反观我们的人生,茶壶和茶杯就如同我们人生的大小“舞台”,刚刚踏入工作的这把“大壶”或“杯子”时,都会好高骛远,凭一时的冲动,纷纷冲向事业的上面或前头,想尽快展示个人的能力和才华,都想往上冲,上面自然就会拥挤不堪。再说了,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人,能有多少才华值得施展?这样一来,有的就会被碰的头破血流,有的在拥挤中也没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生活的打磨,先进思想的灌输,就会一步步地沉淀,思想就会慢慢地沉思,也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展示出了自己独特的才华。人生的经历正如茶的经历,人们在人生这把“大壶”中,不停地飘荡,在不同的位置起伏,展示出每个阶段不同的`才华。
茶的颜色如人生。沏茶的时候,茶的颜色会由浅慢慢地变深,浓到极处,煞是好看,由于茶的种类不同,大致可由浅绿、浅黄、浅红色,形成深绿、深黄、深红色,这时候赏茶色会赏心悦目,到了最好的状态,各种茶色再慢慢地由深变浅,直到很浅很淡,这就是沏茶的规律。人生也是这样,起初,无论是事业和人生都很淡然,慢慢地随着不断发展,在事业和人生中就会有新的起色,发展到一定阶段,还会轰轰烈烈,到达事业顶峰的时候,还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后因时势、年龄、环境、机遇等因素不断地发生变化,就会慢慢地退步,直到最终退休,这也是人生的规律,也是人生如茶的地方。再就是在每个人的人生中也不一样,有的人在事业上是滚水沏茶,事业如茶一样浓烈;有的人是冷水沏茶,事业如茶一样慢慢浓,在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前发展;有的人是温水沏茶,说浓不浓,说淡不淡,平淡人生。
茶的味道如人生。我们品茶的时候,起初总是感到是苦味,再细细地品味,就会感到变为涩味,往下咽的时候,就会感到是甘味。这不正是人生的规律吗?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个人起步的时候都会很难,“万事开头难”正是说的这个道理,每个人都要品尝人生初始的苦味,后经艰苦拼搏,以苦为乐,迎难而上,才感到苦味渐渐淡了,接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涩味,这个时候才有了希望,也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如果畏难发愁,就会半途而废,如果急起直追,将会到达胜利的彼岸,最后品尝到的是人生的“甘味”,这是人生的最大收获。
“茶里乾坤大,壶里日月长”。既然茶如人生,我们不妨像炒茶一样把自己的人生慢慢揉炒,像沏茶一样一步步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像观察茶的颜色一样把握好人生的规律,再像品茶的味道一样品尝人生的甘甜。通过品茶,真正感悟人生的真谛。
篇11:茶与人生散文
茶与人生散文
早前喝茶只是习惯和形式上的,感觉打拼累了,一杯香茗、一曲悠扬,就把劳累与烦闷打发了,并没有把情趣与人生关联在一起,但在茶庄应酬时却不时听到同仁赞扬,硬说某人是在品文化。
古人喝茶,是要煮的,现代人喝茶,通常都是冲泡。早前煮茶时,还要放进一些东西,也许花茶是更古老的一种喝法吧?“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晓一瓯茶”,唐人李郢这首《酬友人暮春寄枳花茶》诗,或可一证。但是,要想喝到茶的全自然品味,当数绿茶,因它最接近原生态。能喝到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或是云南普洱、滇青,闽南铁观音、奇兰等自是口福不浅。其实,“天涯何处无芳草”,每年茶季时斟上来的盏盏新绿,同样也喝得齿颊生香,余甘不尽。得自然,得本色,得野趣,便是佳茗。
苏轼诗云:“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是的,茶是好东西,在人的一生中,它或许是可能陪伴到你最后的朋友。
一般而言,烟酒的嗜好终究会离你而去,人生到了若干年龄时,与烟告别、与酒分手,百无聊赖之际,口干舌燥之时,恐怕只有茶,陪你度过秋之枫叶、夕阳西下的余生了。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当这个过程过渡到越来越淡时,你会感觉到只有这一盏茶,才是最亲和的.、才不会把你抛弃。
茶好,好在有不嚣张生事,不惹人讨厌,平平和和,清清淡淡;好在有温厚宜人,随遇而安,怡情悦性,而又矜持自爱的品德。在西欧人的眼里,茶和中国是同义词,你懂得了茶,也就懂得了中国,也就懂得了中国之文化。
西洋人爱饮咖啡,中国人爱喝茶。咖啡是在亚热带阳光充分的肥沃土地里生长出来,咖啡豆成熟了以后,红得鲜艳,因为它凝缩了太多的阳光。而茶叶通常都种植在云雾迷漫、空气湿润的高山之巅,茶树的每个叶片,云蒸霞蔚,雨露滋润,汇聚着大自然的精灵之气。如果说,阳光,是热量的总汇,那么,精灵,则是智慧的结晶,所以,喝咖啡的西方人和喝茶的中国人,在感情上,便有外在和内向之别;在性格上,便有冲动和敛约之分;在行为上,便有意气用事和谨言慎行的不同;在待人接物上,西洋人讲实际,讲率直,重在眼前,中国人讲礼貌,讲敦厚,意在将来。所以,喝茶的中国人,喝出了五千年的悠久文明,而喝咖啡的西方人,也有过历史很辉煌、很漫长的国家,但现在有的已经消亡,有的也不再振作了。
茶之可贵,它能成为人的终身之友,它那一股冲淡的精神,也应该是每个人尽量禅悟的根蒂。
一杯在手,缕缕飘香,你会暂时把生活的烦恼,工作中的不愉快,事业上的维艰,小人的不可得罪等等烦心琐事,放于一边。不是吗?看清茶正醇!
饮茶之道在于宽容与放松。君不见茶馆里何其熙熙攘攘,又何其气氛融洽,那是原先说书的见地,其实现代茶馆则多了一份沉静与氛围。
我爱喝茶,喝的是自然,我爱品味,品的是人生……
篇12:人生杯茶散文
人生杯茶散文
我有一个小小的嗜好,爱好品茶。长期不喝茶,心里就感到缺乏一件事没有完成。日而久之成了习惯,也就成了自然之事。
品茶是一种享受,享受空间和社交,南方城镇都有品茶的习俗。早中晚茶座里俩仨人小聚聊天,其乐淘淘。
茶有它的道道,必须是在清早天晴茶山上,空气清新,露水附着茶叶的芳香,所采来的茶叶。焙制后,青中带微黄,其旨必俱色味香,其道必归精燥洁。方称上‘品’。露水和茶的优劣很有关系。按道家之说‘露水全持阴阳二气,是天地在夜间交融的`精英。’露水是琼浆,人饮能使人健康。烹茶最好用泥壶,择山泉为宜,井水次之,河水为差。水开后立即提出,将壶杯内外浇一遍,然后加入茶叶,泡出茶来。现泡现喝,茶在第二泡为最妙,如婴儿身上的‘奶香’回味无穷,独自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客曰‘趣’,四五曰‘泛’,六七曰‘施’。
三毛有句令人回味的话,饮茶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如爱情;第三道:清如微风。”过去人们喝茶拿几片茶放进茶杯,冲上开水,这叫泡茶。按茶训,第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中年的时期,人生苦和事业苦,称谓‘苦’。等到年纪大了就自然地变成了涩味了。所以人生如品茶一样,什么滋味都要品尝。假如找一个好日子,约几个好友在野外溪旁,取个静处,饮茶聊天。看那青山金谷,曲水流畅,定会使人感到惬意和从容。
于一傍晚,闲来无事蹭躇在湖滨南路,看到一家茶庄叫“回品茶业”。一种好奇心驱使我停下脚步,在他们门楹上一副对联,让人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回回回回回品,品品品品品回”,横批“回品品回”。我诠释了它的下联:“春山有秀色回回可通幽,壶中乾坤大杯中日月长。”我经不起这个诱惑,闯了进去。有两位小姐起身迎接了我。经介绍是张小姐,黄小姐,笑容可掬。我想起一句桃花诗,借用在此“此时此日此门中,笑面桃花分外红。笑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张小姐拿出了最好茶包‘铁观音’招待我,我们很尽心地聊了起来,秀色可餐,别有一番享受。
品茶的苦涩味,我想尝过苦,再吃甜,就感到特别甜。吃过甜,再吃苦,就感到特别苦。这哲意很使人回味,确实在工作中拼命干,休息一下就感到特别快乐。要是闲着,偶尔苦干一下,就感到特别累。所以,苦与甜是没有定则的。品茶在夏天,就使人觉得清爽。冬天,使人觉得温暖。这就是茶道的奥妙之所在。
★ 散文:茶中人生
★ 茶醉散文
★ 茶境散文
★ 茶的唯美散文
★ 茶殇优美散文
★ 茶的心事散文
★ 茶韵千秋散文
★ 四月茶香散文
茶是人生的注脚散文(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