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民族资本主义

时间:2023-12-14 03:40:03 作者:cayyy88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cayyy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民族资本主义,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民族资本主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民族资本主义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民族资本主义

近代民族企业的名称:

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办发昌机器厂(80年代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1872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设立继昌隆机器丝厂(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

办学兴教、翻译西书的概况:

定义: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代表:江南制造局附设的译书馆;

影响:

1)给中国带来了新知识、新学问;

2)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和传统文化;

3)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风气。

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主张:他们要求去除对民间资本的限制,大力兴办民族工商业,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开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废除八股取士制度,多办学校,广植人才。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巴黎公社

“三月十八日革命”的时间及结果:1871年3月18日凌晨,临时政府派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放手要塞,引发工人起义。“三月十八日革命”后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临时掌握政权。

巴黎公社建立的时间:1871年3月28日,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公社的革命措施:废除常备军,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由人民普选产生,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及所有公职人员最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将逃亡工厂主的企业交工人协作社管理,以迅速恢复生产;实行免费劳动介绍、禁止克扣工资、男女同工同酬等社会立法,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推行免费教育和世俗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反对民族沙文主义、民族压迫和侵略战争等等。

巴黎公社的失败:从1871年4月开始,集中军事力量围剿公社,巴黎公社经过一周的浴血奋战,最后被残酷镇压下去。

巴黎公社的原则: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自己的新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消灭阶级压迫、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阻碍了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的基本进程:

导火线: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

过程:

1)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枪声,独立战争开始;

2)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整编大陆军,推举华盛顿任总司令,大陆会议成为北美人民反英的最高权力机构;

3)1776年7月4日,颁布《独立宣言》(该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4)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战争的转折;

5)1781年,康华里在约克镇率部投降,独立战争基本结束;

6)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合众国宪法》:

时间:1787年5月9日,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的联邦制度。

内容: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各州的法律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和法律。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新的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由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法官由总统任命,任职终身。

联邦制度确立的意义: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篇2: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第一分册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知道:

1.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2. 楔形文字(钉头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吉尔伽美什》是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板文字保留下来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理解:

1. 《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 《汉穆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它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 古代埃及

知道:

1.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2.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全国的土地,并控制所有的军队,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3. 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4.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似而得名。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人创造字母文字产生了巨大影响。

理解:

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作为世界文明奇迹,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包括:它是古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也古代埃及人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第3课 古代印度

知道:

1. 古代印度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2. 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3. 佛教迅速得到传播,后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__、伊斯兰教)

理解:

1. 印度种姓制度的特征:四大种姓在理论上都是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种姓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有不同。

2. 佛教创立和传播的时代背景: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伴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早期佛教提倡宗教领域内“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政府大力推崇佛教,到锡兰(斯里兰卡)、东南亚、中亚、波斯、希腊、埃及等地传播佛教,使之并逐步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第二单元 古代美洲与黑非洲

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知道:

印第安文明杰出代表: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理解:

玛雅人对人类生活的贡献:1.玛雅人长于农耕,用金石工具,从野外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2.玛雅人在自然科学、建筑以及艺术等诸多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的文化遗产,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

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知道:

1.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它的地理范围比今天希腊共和国的版图要大一些,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

2. 古代城邦制度的特征: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为基本特征。

3.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4.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发展和全盛的简况: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它是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标100多年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步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

(1)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内容P26页)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力,扩大了城邦政治的社会基础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2)公元前程5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P26页)彻底扫除了氏族制度的残余,基本上清除了全体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生活的障碍,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3)希波战争之后,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当选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对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补充调整(内容P27页),保证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政治,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古代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

理解:

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影响和时代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进步。但雅典民主政治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和外邦人则都被排斥在外。

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

知道:

1. 《荷马史诗》仅有艺术价值,也有史料价值;它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

2. 古代希腊的建筑主要以大理石为基本材料,以方顶柱廊结构造型为基本特点。

雅典卫城中的帕特农神庙建成于伯里克利时代,是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3. 欧洲历史学的源头可上溯到古代希腊。古希腊饿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及其《历史》(叙事体,希波战争)为标志的。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知道:

1. 公元前5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开始了近500年共和国时期。

2. 罗马从建国初期开始平民一直为争取充分的政治权利与氏族贵族进行长期斗争。结果,平民相继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基础逐渐扩大;贵族特权逐步被废止,贵族寡头政治走向衰落。

3.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进入帝国时代。

4. 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5.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6.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历史终结。

第9课 罗马法体系

知道:

1.“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2.“公民法”概念:随着古代罗马国家的壮大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有效地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的法规和文献。被统称为“公民法”。

3. “万民法”概念:从公元前4世纪征服意大利半岛开始,直至进入帝国时期以后,罗马国家为了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以及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利关系,相继通过和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或法令。逐渐形成为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统称为“万民法”。

4. 公元2,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罗马人与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逐步消失,于是“公民法”和“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理解:

罗马法体系的历史价值和局限:

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当然,罗马法有其历史局限性,它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因为奴隶在当时只是其主人的财产,不具有任何权利。

高二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篇3: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

(一)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原因:冗兵,冗官,冗费

3.庆历新政

中心:整顿吏治

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理财)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

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积极作用: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局限性: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

四、结果:失败----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失败主要原因)

(二)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

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

认识论一一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述乱而无所收获。

2、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历史学习方法

1、背诵中国历史朝代表。和看书先看目录一样,学历史之前,要先把历史朝代顺序表背会。从夏商周,背到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背到今天,在脑袋里先构建起整体的历史框架。

2、弄清各个历史朝代发生的重要事件。把每一章节(或每一朝代)的内容当成一篇文章,按照我昨天教给你的学习文科的宏观方法,从头到尾通篇读上5遍以上,透过文字符号理解后面的内容,把文章理解搞懂。

历史学习技巧

将各个朝代串联起来,在头脑中做整体理解。将各个板块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朝代顺序)都分别记下来之后,一颗颗饱满的山楂也就都做好了,然后的工作就是串串 —— 把每一个山楂都按照顺序串在那根棍上,变成一串糖葫芦。也就是把所有各章、各个朝代发生的事串成一根线,做整体理解和记忆。

考前再着重背诵一下具体年份、人物、数量等细节。毕竟历史需要记忆的细节点比较多,如年份、人物、时间、数量等等。所以我们在考试前,应再次把具体的年代、时间、数量、人名等之类的细节再背诵、过一遍。

高中历史会考总复习

鸦片战争高中历史知识点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

高中生物会考基本知识点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

初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民族资本主义(共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民族资本主义,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