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回乡扫墓侧记散文

时间:2024-03-06 03:41:02 作者:枝毅诚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枝毅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清明回乡扫墓侧记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清明回乡扫墓侧记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清明回乡扫墓侧记散文

清明回乡扫墓侧记散文

清明节成为国假日,不是因为对这个时节重视,而是因溶于清明节中的传统文化情结。怀着每逢此节倍思亲的情愫,我乘车穿越在尘土飞扬中,辗转奔波了百余公里,踏上了正处大开发中的徐圩新区。虽然没有遇上“雨纷纷”的天气,但经过无路是路的颠簸,却着实领略了几分“断魂”。

东陬山,我的胎衣掩埋地,我们父母的终老归宿处。几十年间每个清明,成了我一度的归乡日。下得车来,我裹在熙熙攘攘前来祭奠的人群中。卖冥币的临时摊位,将土路两侧排成了喧嚣不堪的风景线。

简单浏览所卖的冥币,从多年前的一元钱买一大包的一色黄草纸,如今有了二三十元人民币买一小包的多种类,如美元,法郎,欧元,金条,金银元宝等等,琳琅满目。略以试问,一摊主笑侃道:“如今是世界经济大流通了!如不配齐,如遇通货膨胀会让祖宗亡人在‘那边’的钱贬值,配齐了抗风险性强!再说眼下钱多的人都会出国,配齐了免得(他们)吃汇率差的亏。”

我望着应接不暇的摊主问“这些几十亿,上百亿一张面额的大钞,为什么还有‘天堂通用’‘冥都通用’了呢?”

“咳!老姑,您是存心逗我吧!这个谁不明白?在‘天堂’里花钱,是生前信主(基督教)的亡人们!生前不信主的(亡人)在地狱冥都呢,自然用冥币啦!”

“那就是说,信奉基督的人可以上天堂,不信他的人会下地狱了?”

“当然!”

“那么,三十年前的亡人都在地狱了吗?”

“是呀!那是老毛时代,那时候人们不信主,只信共产党和毛主席!你看,现在信主(基督)的人老多老多了!这(印冥币的)也是与时俱进!”

“噢!那我信奉我的祖宗,是该选用‘天堂’还是‘冥都’呢?”

“这?!”一张不在年轻的脸上,溢满着和气生财的灵动:“他老姑,您要不是靠主(基督教)的呢,您可以拿一包这个,您要是靠主(基督教)的呢,您就可以拿上这些。”他一指装好的一包包冥币和红黄蓝一串串的塑料花。“都是十五元的.!”

本土的烧纸和外来的献花,终于在这里没有了率差。

杏花不解来人意,满坡依依笑春风。这片向阳的山凹,却是我三十年前的故居地址。昔日的杏花林,一块不足十年历史的公墓地,新坟旧魂已经座落了几千家冢。祭奠的人们,穿梭在鳞次栉比墓群间隙里。香烛纸烟蔽日升腾,呦嚎的哀哭声随烟飘荡来,让人参嗟在生与死的悲苦里。

扫去父母墓瓦上的尘土,颤动着血清里的情衷。三十余年的风尘,似乎堵塞了泪流的眼腺。那一捧燃尽的冥币纸灰里,不知能否将我悠悠几十载的思亲情奠进去。当心底涌起“大,妈,真想你们”的念头不禁泪涌时,却慌说是烟熏眼,急忙地摸去。

当放眼看到一根根藤绕的塑料花,把墓地缠成一片花海,信奉基督的子女们,双腿直立在自己亡人祖宗前。不知地府里的父母能否看到我虔诚的跪膝叩拜。透过烟瘴,张望将来,我辈作古,那根根直立的双腿,是否也站在我辈的墓前。届时,我灵魂是悲?是幸?我魂灵如悲,乃我辈没有了信仰之依。我魂灵如哀,乃我辈已将传统的祖文化中断。倘是感到欣慰,那便如现实眼前,看这花团景簇缠摇在墓角上。

对此,我将用尽今生的虔诚对着祖宗跪拜!只慰我之祖宗一脉!

立于密咋的墓与墓之间,无法拥有更多对墓追思的空隙,祭奠的人们来往经过这半米宽的通道。簇拥着,致使我必须尽快离开。在这里同样是寸土寸金。广袤的国土,留给生死人的空间,都是人民币兑换来只够调息的这一点。

下山的步履,总是一步一迟疑,凭着记忆,对应着不在是旧时模样的故园。环目寻找儿时曾经在上面玩耍过的大岩石;那棵老杏树。流连的脚步踏满了沧桑。

谁说青山不改,几十年后看那山,似乎矮了许多,那河好像变窄些。这是我梦魂常萦的故园吗?

“是么!我的儿,那是你见过了更高更险的山,是你看过了更宽更阔的河了!我的儿!”当我激动地拥抱住硕果仅存的刘婶。88岁的思维仍然是那么清晰地点剖我的“迷惑”。

见着刘婶,鹤发皴皮的模样,引发我对逝去亲娘的眷怀。泪眼再也无遮掩地婆娑着。

“婶,生活还好?”

“好!政府的低保钱,足够我花费的了。加上他们(儿女)在给点,我足够,足够了!”

“他们常回来吗?”

“也不常的,主要都忙生活了,好几家都在急着打工赚钱还房贷呢!咳!你说他们买那么贵的房子干嘛呀!等我死了也不见得他们能还齐……”

一句问候,引来一习记挂式的唠叨。

“婶,会好起来的,你看咱这儿不是在大开发了吗!”

“是哦!是哦!我这一辈子已经活到这有今天没明天了,就让我的子孙们,别再吃低保啵!”

“不,婶,让我每年回来都能看到您老……”

好吗,我的乡亲!我的娘亲啊!我的故园。

如此断魂的瞬间,将我的眷顾,我的脆弱一下子暴露无余。

篇2:清明扫墓散文

清明扫墓散文

4月4日,清明节,照例上山为故去的亲人扫墓,9点上山,本以为很早的,来到山上却已经人满山林;匆匆停了车到墓前,开始除草、插坟标、供祭品;许久不见的亲人聚在一起边做事边聊天,聊了很多,工作、生活、家庭、小孩。

我想,清明节上山扫墓的目的,也许就是为了把平日里为生计奔忙各地的亲人聚在一起,然后和逝去了的`亲人,聊聊过去一年里各自的境遇吧;把心里的思念说了,人便能清澈很多,明明白白过好新的一年。

上完坟下山来,大家一起吃午饭,席间我说起刚才的感悟,大家一致同意;这时不知是谁说,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是很好,只是边做事边聊天口干的厉害,聊不了多长时间,明年扫墓一定带上保温水壶和茶,这样边扫墓、边聊天、边喝茶就能在山上多待些时间了。

也是,毕竟这样相聚,一年也就一次;过完清明,如林的人潮退去之后,留下就只有空寂的青山还有那一缕剪不断的思念了,是应该多花点时间和她们说说话了。

20xx年4月4日 星期日

篇3:又到清明扫墓时散文

又到清明扫墓时散文

院中紫红色的芍药已长一尺多高,牡丹也在春风中长出了绿叶,枸骨树,铁树还有枫树又长出了新芽,桃花,梨花和各种菜花都已开放,院外的麦苗郁郁葱葱,再过一个星期,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将到了,现在正是扫墓的时候,许多的过往又浮现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说到清明节扫墓,我自己也感觉奇怪,不知何故就想到老屋的西面山墙边的两口棺材,棺材表面油漆早已剥落,看上去已是很古老的木头,如同老奶奶额上的皱纹一般,厚厚的棺盖是双层的,问年长的也不知何故,好像大户人家才这样做。

四十二年前,我还在上小学,记得有时放学回来在那里玩,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从棺盖缝隙处向里看,里面有面镜子,还有梳子等生活用品,在棺材的中间有一幅画像,圆圆的脸,戴着圆圆的帽。父亲曾告诉我,那是我的高祖父,高祖父靠一付机匠担子与织布的手艺,凭着聪明与勤劳,年轻时就闯荡社会,创立了不少家业留给了子孙后代,为庇佑后代,年老时请风水先生给自己看了一块高高的沙丘地,死后与高祖母葬在一起。每年,他的子孙都会在清明节时去进行修理坟墓,有几根紫荆藤已爬上了高高的坟顶。(有年长的说这是象征子孙兴旺)。听父亲回忆,到七十年代中期,国家要求复耕,地方上平整土地,将坟地也平了,当时两口棺材动用了两个生产队的小伙子才抬了上来,棺材里也不知怎么回事盛满了水,在底部还有两条锂鱼在游动着(有年长的说这是宝地,对后人有利,这是大富大贵的象征啊)。

所有这些我没有亲眼所见,但我在上小学时,曾亲眼目睹曾祖父的坟,就在老家不远(约一里路左右)的高田上,那高田上埋有几十个坟墓,像一个个小山丘,远远看去,曾祖父的墓是最高最大的。有时放学后去割羊草,就在那坟滩中转悠,有一次,我忽然发现那坟中裂开了一条缝,向里看时,好像有雾气向外冒。回来告诉祖父,祖父让我不要在外说,并告诉我:曾祖父继承了高祖父的织布厂,还有一制香的作坊,以及开的'一个商店,当时生活应该算是较富裕。现在祖坟开裂,可能有什么好事要发生,这应该是个好兆头,不是家里有人要做官,就是家里有人做生意要赚大钱。这有没有科学依据,那时,我似懂非懂,将信将疑。不几年后,曾祖父的坟也被平整土地而铲平,在坟底挖出一条足有两米长的大黑蛇,眼睛与头像青蛙一般,这是我亲眼见到的,但在后人中确实有人做生意,有人上了大学,但当上大官发了大财的却至今我未发现。

再说祖坟平了以后,祖父与父亲就将高祖父与曾祖父未腐烂的骨骼等各用一口坛子装好,并分别将高祖父与曾祖父埋葬在靠老屋附近的竹园里,在墓的周围栽了一些棕榈树,还有松树。 现回忆起来,还恍如眼前:每到清明节的前一天,祖父或父亲在太阳要落山时,就去将坟墓上的杂草清除,并培添新土,墓顶稍整平,在土质比较结实的沟渠边,用锹铲出两块碗形的土块,一块大头朝下,放在坟顶,另一块小头朝下,垒到第一块上,并将剪好的绿白黄纸夹压在两块之间(意思是说清明节阴间人过年,这种做法是活着的后人在给死去的先人贴对子),这些做好后,我与兄弟还有隔壁的叔伯兄弟们每人夹上几道黄纸,一个个依次在坟前嗑头,接着把纸烧了,意思是给祖先们送钱,愿先人保佑家人平安幸福。记得外婆刚去世的几年,我大概小学四五年级时,母亲总要让我在清明节前几天去外婆坟上嗑头烧纸,外公去世得早,我没有看到,也不知长什么模样,更不知坟在哪里。外婆一生忠厚善良,朴实无华,六十岁不到就离我们而去,每当想起,心中就感到十分悲哀,自从参加工作后,只有到春节期间去舅舅家拜年时才到外婆坟头叩拜一下。

到清明节这天,按照当地风俗,各家各户中午都要进行祭祖仪式,我们家是从高祖父开始按去世的先人盛饭碗,去世几位就盛几碗饭到桌边,依次放好筷子,三面摆好板凳,八仙桌是在正堂中间,大面朝正门口,桌中端上鱼肉等六样烧好的菜,大面放上香炉蜡烛台,父亲点着蜡烛,并点上一股香,然后按辈份大小次序,恭恭敬敬面向正中嗑头。那时我与弟弟都小,玩皮,在敬祖过程中,决不让我们碰到桌椅板凳,可能是怕打扰先人们吃饭吧。祖母看到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余烟袅袅,就会说这是祖先们吃得开心,见到香火旺便说是子孙旺。嗑拜完毕,烧纸,如今是烧用银箔折的元宝,烧毕,收完饭菜,本可自已开始就餐,但我们家特别,因祖母的兄弟姐妹都在很远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娘家只有我的祖母在家乡,不管我们肚子多饿,祖母总用一张小方桌放到门口场上,放上一张板凳,桌边摆上两个饭碗,并端上几个菜,让我们也来敬一下她的爹娘。现在想起这些,心里就会感觉一阵阵酸涩,泪水不由得浸满眼眶,真不知如何描述自已的心情。

就在十二年前,我敬爱的慈祥的祖父去世了,没有坟墓,火化后就摆放在村里的一座小陵房靠墙边的小格子中,在这十二年里,每年的清明节下午,我与弟弟还有孩子都会去祭拜。去年的夏天,我的勤俭和谐的祖母也不幸去世了,真不知怎样安放我的心,我让爱人去给祖母买个好一点的墓地,将祖父也迁徙到那里与祖母同在一起,日落归根,入土为安,总算了却了一个心愿,从此,我们会在春节前,清明节前,每年两次去祭拜。就在今天下午,祖母的侄女,侄孙与侄孙女们突然从不远千里的宁夏来看我的祖母,可再也见不到了,我只得带他们去陵园墓地烧些纸给祖父与祖母,这让我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我想,亲情永远是血浓于水的,要是祖母在世看到他们该是多么的高兴啊!

适值清明节到来之际,回顾了去世的先人,不知怎么又想起上小学时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去祭扫一位姓杨的烈士,许多情景还历历在目:记得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下午,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大家穿上整洁的衣服,系着红领巾,不像现在带水带吃的,同学们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步行,领头的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后面几位捧着自己扎的花圈,来到杨正余烈士的墓地。班主任带同学们按班级排好队,仪式正式开始,全体肃立,主持人是体育老师,请少先队队长向革命烈士杨正余同志敬献花圈,请校长宣布向杨烈士致默哀,大家有帽的脱帽,进行三鞠躬。接着请本村的一位老共产党员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学校领导发表讲话,学生代表发言,再有学校教导主任与学生们在烈士墓前举起右手握拳宣誓:我们一定不辜负烈士的遗愿,继承革命光荣传统,为完成烈士未竞的事业,好好学习,做革命事业接班人!杨正余烈士,您安息吧!宣誓完毕,大家绕墓一周,然后按秩序返校。星期五作文课,要写一篇以参加扫墓为主题的作文。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如今这里的小学早撤离了,连中学也集中到城区去了,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对如今农村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已感陌生,大地茫茫,我心顿生凄凉空漠之感!

我在迷离恍惚中,忽然还想起两年之前,在清明节前,曾去常州清明山悼念一位姓张的革命先辈,拾级而上,大约有二百几十级台阶才来到先辈墓前,回来后,写了一篇纪念的散文,题目是《深切怀念》,这里就不一一去细说了。总之,在这清明扫墓到来时,在这月亮忽明忽暗的夜晚,我想得很多很多:清明扫墓,除了缅怀先人,悼念烈士,寄托哀思,感恩传承外,其它还有什么意思呢!但愿能用这种方式,提醒每一个人勿忘过去,珍惜美好时光,要肩负使命,继承遗志,薪火相传,为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篇4:清明,给父母扫墓的散文

清明,给父母扫墓的散文

清明前夕,我和弟弟两家相约去龙门万寿山陵园,给长眠于此的父母扫墓。

因是扫墓,不想阴天霏雨的去,那样总会觉得心情压抑,给人一种黯淡的感觉。商量好后,我们避开了人流多的休息日,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二,乘上公交车约五十分钟就到了龙门山脚下。

龙门,风景秀丽,气势磅礴。东有香山,西有龙门两山对峙,伊水清澈,缓缓穿涧北流。远望就像天然的门阙,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明确了一个形象的称谓“伊阙”。隋炀帝建都洛阳,因宫城城门正对伊阙,帝王又喜以真龙天子自居,故此“龙门”得名至今。

龙门石窟又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为我国三大著名石窟之一,于二零零零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万寿山陵园地处龙门西山,依山傍水,且有佛光庇佑。占据了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被赋予了得天独厚的亡灵安息之圣地。

父母就在这里安息。

以往因工作原因,都是姐姐来陪父母过清明节。到后来大多都是我和姐姐来扫墓,叨咕一下父母的养育之恩,祝愿父母天堂安好,祈福保佑儿孙。只是当时心情总处于压抑、悲切的状态,未能更深切地怀念父母,一直以来引以心痛。这次恰巧父母二十五周年之祭,我想代表兄弟姐妹和父母说说话,怀念一下父母的点点滴滴。我只怕笔力不济,难叙其详,有负托付。

父母安葬时,墓地两侧原本只有半米来高的小松柏,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浸润,如今已长成了七八米高的苍松翠柏,遮荫蔽阳,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妻子、弟弟、弟媳在上香烧纸,我则凝视着墓碑上父母的名字——龙殿臣、闫翠芳。抚碑忆昔,心思随着烧纸渐渐腾起的青烟,飘向了深邃的蓝天……

父亲是个钢筋工,坚硬的钢筋在他的手里可以根据需要变换成任何形状,从图纸、技术到经验,算是个钢筋大拿。母亲是家属,一生精打细算,勤俭持家,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支撑着一个大家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艰难地拉扯大了我们姊妹六人。

该是父母享福的时候了,不成想,天有不测风云,父母竟在同一年里相继撒手人寰。

母亲是被病魔折磨了十余年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病故的。父母相濡以沫几十年,母亲去了,父亲怅然若失,一天到晚郁郁寡欢,念叨母亲。看着父亲悲切的样子,儿女们很着急。为了不让父亲难过,离开洛阳这个伤痛之地,经姊妹们商议决定将父亲送到郑州妹妹家里暂住,缓解一下痛苦的日子。

许是父亲与母亲情深意笃的缘故,或是父亲思念母亲心切,在母亲病逝半年后,父亲又突发脑溢血在郑州过世。

父亲走的匆忙安详,没有像母亲那样受病魔折磨,痛苦连连。这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母亲心疼父亲,在天堂里护佑劳累一生的父亲吧。

父亲生性耿直率真,绝不附炎趋势,遇有不公,总是爱条理分明地辩个是非曲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很不讨一些的领导喜欢。终于,有一天,有一事,得罪了某个心胸狭窄的领导,便由干部调整为工人了。

父亲年轻时曾参加过甘肃白银市的建设,在一个工区当大工长(三百多人)。“执政”期间,非常体谅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辛,与他们朝夕相处,兄弟相称,感情十分融洽。记得父亲说过,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因识图失误,把一个设备基础尺寸算错,百十吨的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才发现问题,造成基础直接报废的重大责任事故。这在建国初期,百业待举,经济基础还很薄弱的年代,已是很严重的问题了。一旦上纲上线,被冠以破坏生产,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罪名,这个技术员将会被打入“冷宫”由此入刑,毁掉前程。技术员终日惶惶,像霜打的茄子。紧要关头父亲站了出来,把责任揽了下来,理由是身为工区大工长,没有对技术参数进行效验核对,基础成型前也没有复查,导致事故发生,应负主要责任。

当时的领导很器重父亲,又看父亲态度诚恳,担责在理,明知是代人受过,也认可了。考虑父亲是连年先进工作者,又主动承担责任,就从轻发落,最终父亲被取消当年评先资格,延缓一年入党。由于父亲主动担责,技术员的责任轻了许多,不再担任技术工作,技术员被保了下来。直到改革开放后,这个技术员当上了一个国有公司的主要领导时,仍对父亲感念不忘。

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家由36街坊搬到浅井头5号街坊,离学校远了,每天早晚都要走上半个小时才能到学校(中午带饭在学校吃饭)。记得有一次,老天阴雨连绵,一气儿下了几天。我因常穿雨鞋把左脚后脚脖磨烂感染化脓,走路十分困难,父亲就早晚背我上下学。自从懂事起这是父亲第一背我,当时,我趴在父亲宽大厚实的肩头,把头紧紧地贴在父亲温暖的背上,听着父亲略微带喘的鼻息。就这样,父亲一直背了我一个多星期,真正的体会到了父爱如山。

父亲在四川工作时,工资也是比较高的,但他为了给家里多寄些钱,个人生活极度节俭。中午饭,时常两个馒头夹着咸菜在路上就解决了,食堂、宿舍两头不见人,一旦人问,父亲总是笑着说吃完了。这似乎成了遮羞布,给好强要面子又顾家的父亲一个借口,以至于营养不良大病了一场。母亲知道后,托人带去了一大听牛肉罐头,父亲舍不得吃,探家时又带了回来。

父亲文化不高,初小毕业(当时的小学三年级),却是个明辨事理的人。儿时,家里人口多,生活拮据,父亲不会因为我们姊妹丢失或损坏文具用品而责罚打骂。如果有丢失,回家告诉一声,父亲总会默默地买来给你,顺便温馨地说上一句:丢就丢了吧,咱再买。这不经意的话,听起来轻松,其实饱含着父亲对子女们教育的深刻哲理。

多年以后,当我更大些的时候,父亲才对我说:文具丢了或损坏都不是有意的,你们说了是诚实的表现,如果因为诚实就受到责罚,下次就不敢说实话了。在学校一旦没有用的,就有可能顺手掂来,偷拿别人的东西,一来二去可能沾染上恶习,品行就不端了,这是大事儿。

“品行就不端了,这是大事儿。”这句话我终身受用,并以此教育我的子女。

父亲的教诲植根在姊妹们的内心不敢忘记,我和哥哥及孩子们经过努力,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告慰了父亲的在天之灵。

母亲是个老实本分的家庭妇女,一生追随父亲走南闯北,照顾子女,无怨无悔。为节省开支,操碎了柴米油盐的心。我们兄弟姐妹的鞋袜、衣裤都是母亲缝制,虽然粗针大线,却结实耐穿。

一次学校集体包场看电影,母亲嫌花钱不让去。为了五分钱的电影票,我采取了不吃饭,不上学的耍赖态度要挟母亲,搅得母亲心神不宁,只好认账服软,我才愉快地奔向学校。

记得读初一那年,社会上开始流行运动短裤,见别人穿,我很是羡慕。为了能买一条,我整整讨好母亲一个星期,凡是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都大包大揽。其实母亲也明白我肚子里的小九九,就是不表态,但看我的执着也不忍心,终于被感动了,心存不舍地给了我1.48元,千叮咛万嘱咐别丢了。当我穿上深蓝色的运动短裤,行走在同学中间炫耀时,母爱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阵鞭炮声,惊扰了我的思绪,扫墓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在我的眼神移开墓碑的刹那间,我突然发现父母的名字还是那么的饱经沧桑。

清明扫墓范文

清明扫墓作文

作文清明扫墓范文

清明扫墓发言稿

清明扫墓记叙文

初一清明扫墓征文

清明扫墓流程策划书

清明扫墓活动策划书

清明扫墓作文600字

清明扫墓450字作文

清明回乡扫墓侧记散文(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清明回乡扫墓侧记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