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丰收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滕王阁序》学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滕王阁序》学案,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滕王阁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
2、通过反复朗读,领略骈文的神韵之美;
3、关注“襟”“带”“下”“懿”“逢迎”“学士”等重要词语,翻译第1段。
二、学习重点及难点:重要文言词语积累;把握句意
三、(知识链接):
滕王阁 面临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于公元653年下令在江西南昌修建。以封号为名。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 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传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袖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瞿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即亟宴所,极欢而罢。
序:是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用于说明书籍写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由作者本人写,也可由他人代写。
骈体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唐与“古文”相对称为“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此文体盛行于唐代 特点:①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②平仄相对,音律和谐。③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四、自学指导
篇2:《滕王阁序》导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
【复习目标】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3、背诵全文,积累文化知识。
课前案
【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通 “严”,
云销雨霁通 “消”,
所赖君子见机 “几”,
二、古今异义
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古义:
今义:
2、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古义: 今义:
3、穷且益坚 古义: 今义:
4、等终军之弱冠 古义: 今义:
5、盛宴难再 古义: 今义:
6、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 今义:
三、名词的活用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徐孺下陈蕃之榻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5、萍水相逢
6、叨陪鲤对
四、形容词和副词的活用
1、烟光凝而暮山紫
2、响穷彭蠡之滨
3、四美具,二难并
4、屈贾谊于长沙
5、宾主尽东南之美
五、动词的活用
1、台隍枕夷夏之交
2、腾蛟起凤
3、窜梁鸿于海曲
六、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童子何知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4、极娱游于暇日。
5、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6、物华天宝
7、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9、都督阎公之雅望
10、宇文新州之懿范
课堂案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
A.翼轸(zhěn) 骖(cān)騑 睇眄(miǎn) 捧袂(mèi)
B.瓯(ōu)越 潦(liǎo)水 簪(zhān)笏 桑梓(zǐ)
C.台隍(huán) 舸(gě)舰 帝阍(hūn) 叨(dāo)陪
D.懿(yì)范 彭蠡(nǐ) 虢(guó)州 遄(cháng)飞
2. 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物华天宝 钟鸣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3. 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③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相同。
4. 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灭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
二. 填空题
5. 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字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文集存世。
6. 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满城尽带黄金甲
C、列冈峦之体势/胡天八月即飞雪/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
8、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9、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着的一项是: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10、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1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⑵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三、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面三首唐诗,完成11-12题。
滕 王 阁 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12. 从上述三首诗中各找出一句与“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同属主谓结构的对偶句:
王诗:
崔诗:
杜诗:
13.理解三诗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要简述理由):
② 从诗的立意内容来看,哪两首更为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从诗的主题来看,哪一首更切近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你比较喜欢哪一首,理由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案
素材积累
感动历史 人物颁奖词
1,三尺微命一书生:王勃性命,对他太小气了!他却仍在身后留下了累累秋实。他不曾被工夫谋杀,反而横亘了生命,永久辉煌于文学历史的星空。2,放纵不羁酒中仙:李白一星升起,他璀璨的是全部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荡涤自己的禀性,用诗牧放自己的灵魂。3,女中俊杰:武则天一朵深宫玫瑰却偏偏如此铿锵,一双娇柔的肩膀却担起天下的企望!三从四德束缚不住的你的步伐,你悄悄地演绎着属于你的繁荣。4,27年实现终生愿望:李时珍还是一介农夫时,已有指出医书典籍中差错的魄力,看到痛中的村民时,已萌生了编著一部医书的想法。怀揣着那份执着,走进大山经验风雨,身试百种草药,成绩医学巨著。5,恒久的翱翔:万户是他,承载起最早的飞天理想;是他,为人类装上梦的翅膀。火光夺目,他无悔性命的短暂;尘土飞腾,掩不住他底细的渴盼。他用性命的代价换取了挨次人类文雅的飞跃。湛蓝的空中恒久舞着他无畏的英魂!6,留的孤傲照尘寰:李清照纵观古今,唯有你是真实氤氲在水墨之间的婉约女子,温情似水,盈盈一掬。然而,你那看似浅浅的豪气也在纤弱中发酵强大,令世界更增一份爱戴。7,竹的冥想者:郑板桥看看那挺立的竹子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的写照。那以光阴为间距的节,是他的冥想。一支画笔画出竹的气韵,擎着一方永不凹陷的天宇。竹子在他的笔下更显出众,他对竹子的冥想,培养了美的舞台。8,笔尖上的舞者:鲁迅一个漫漫的解救,一段观念的抗争,一双眼看破人情冷暖,一支笔写尽悲情磨难,一身青袍衬出他的细长傲骨,嘴角的烟斗,悠悠冒出的丝丝缕缕,让静默不再缄默!9,一代才女:张爱玲十里洋场的意乱神迷中,醒悟着一处幽雅,她是一枝气质媚人的蕙兰。她用敏感的笔触,红色的激qing,喷涌出闺阁的韵味,洋房的欲念,书写了一个个淋漓的灵魂后,乘着它们渐行渐远,暗酒一路馨香,任由裙裾飞舞。10,冰心一片在玉壶:冰心她的名字深切、典雅,她的.文笔弥蒙、洒脱。他那高洁的说话像母亲的手爱抚着每个读者的心房,她是天地间最漂亮的图兰朵!
【名句·回味】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参考答案:
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通 “严”, 整治。
云销雨霁通 “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 “几”,细微的预兆。
古今异义
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多含贬义)
2、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3、穷且益坚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穷困
4、等终军之弱冠 古义:二十岁。今义:无此意
5、盛宴难再 古义:第二次。今义:相当于“又”
6、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名词的活用
1、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使动用法)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目,看,望。名词作动词。)
5、萍水相逢(名词作状语。像浮萍一样,在水上)
6、叨陪鲤对(名词作状语,像孔鲤那样)
形容词和副词的活用
1、烟光凝而暮山紫(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紫色。)
2、响穷彭蠡之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传彻。)
3、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宾主)
4、屈贾谊于长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宾主尽东南之美(尽,都包括。副词活用作动词。美,才俊。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的活用
1、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作名词,接壤的地方。)
2、腾蛟起凤(腾,使……腾空。起,使……起舞。使动用法)
3、窜梁鸿于海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窜、逃)
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何知”即“知何”,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句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极娱游于暇日。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省略句
物(有)华天(有)宝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于)寒,声断衡阳之浦。(省略介词“于”)
定语后置句
都督阎公之雅望(“之”作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宇文新州之懿范(“之”作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1.A 2.C 3.C 4.A 5.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子安、《王子安集》 6.略 7.C 8.D(动宾结构) 9.D(虚实结合) 10 .B(无恨主之意)
11、⑴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⑵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
12.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13.①三首都是律诗。八句四联,双句末尾押韵。②王诗和崔诗更为接近。因为都表达出了物是人亡、繁华不再的感慨。③杜诗更接近现实。写出了自己的贫病交加和国家战乱的忧患。④略
篇3:王勃《滕王阁序》导学案
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
2、通过反复朗读,领略骈文的神韵之美;
3、关注“襟”“带”“下”“懿”“逢迎”“学士”等重要词语,翻译第1段。
二、学习重点及难点:重要文言词语积累;把握句意
三、(知识链接):
滕王阁 面临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于公元653年下令在江西南昌修建。以封号为名。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 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传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袖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瞿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即亟宴所,极欢而罢。
序:是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用于说明书籍写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由作者本人写,也可由他人代写。
骈体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唐与“古文”相对称为“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此文体盛行于唐代 特点:①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②平仄相对,音律和谐。③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四、自学指导
(一)听录音,诵读全文(10分钟)
(二)一生读课文第一段,纠正误读(2分钟)
关注读音:翼轸 瓯越 台隍 棨戟遥临 懿范 幨帏
(三)对照课下注释,自读课文第一段(10分钟之后翻译)
(1)应注意掌握的实词:
故 襟 带 引 下榻 懿 出
(2)古今词:逢迎、学士
(3)名句: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四)本段写了什么内容?(4分钟后回答)
(五)集体诵读本段,找出文中的对偶句,体会骈体文的音韵美。(4分钟)
五、当堂训练:(15分钟)
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5分)
A.徐孺(rú) 棨(qǐ)戟 襜帷(wéi) 星分翼轸(zhěn)
B.萦(yíng)回 胜饯(jià n) 涸(hé)辙 钟鸣鼎(dǐng)食
C.东隅(yú) 请缨(yīng) 猖(chāng)狂 衡阳之浦(fǔ)
D.暇(xiá)日 雨霁(jì) 邺(yè)水 遥襟甫(fǔ)畅
2、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衣襟) 台隍枕夷夏之交 (倚、据)
B、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 雄州雾列 (像雾一样 )
C、千里逢迎 (迎合) 俊采星驰(像星星一样)
D、徐儒下陈蕃之榻 (使-----下) 路出名区(过)
3、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5分)
①臣死(且)不避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4、下面有关作家作品、文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 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年)重九日,王勃在滕王阁的一次宴会上即席写作的。两个月后,他渡海溺水,不幸英年早逝。
B 诗风旷达,酷似杜甫,与晚唐的另一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称“小李杜”之一的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晚唐著名诗人。
C、序是一种体裁,常常是作者就眼前的人或事抒发感慨或讨论某个问题,此外还要说到作序的缘由。《滕王阁序》就是这样一篇序。
D、词的最初全称是“曲子词”。“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耳”。所以,“曲子”或“辞”都是它的简称。
当堂训练参考答案1、C 2、C 3、D 4、B(酷似李白)
篇4:王勃《滕王阁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浦、霁、披”等基础知识
2、学习赏析写景名句
3、当堂背诵第二段
二、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浦、霁、披”等基础知识2、赏析写景名句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自学指导
1、学生齐读2、3段,“文以气为主”,要读出节奏,读出气势。3分钟
2、把下列词语的注释移注到字里行间(8分钟):
维 、潦水 、俨、骖騑、上 、临、汀 、凫、渚、披、绣闼 、纡 、舸 、津、舳、销 、霁 、鹜 、浦。
3、再齐读一遍,讨论总结下列问题:(6分钟)
〔1〕2、3段从哪几个角度写了滕王阁及周围的景色?
(2)试鉴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4、读背第2段
(三)当堂训练(15分钟)
1.给下列 字注音 (5分)
潦( ) 骖 ( ) 闼( ) 俨( ) 渚( )
甍( ) 舳( ) 孤鹜( ) 彭蠡( ) 骖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川泽纡其骇瞩 纡:纡回曲折。 B.云销雨霁 霁:雨过天晴。
C.俨骖 于上路 俨:整齐的样子。 D.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临:靠近。
3、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秋水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4、名句填空 (6分)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
当堂训练参考答案:1、(略)2、C 3、D 4、(略)
篇5:王勃《滕王阁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甫”“凌”“穷”“舛”“屈”“窜”“见机”“猖狂”等重点词语,准确翻译第4、5段;
2、理解用典及其所表达的思想。
二、学习重点及难点:重要文言实词是重点,用典是难点。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自学指导
1、学生个体、集体诵读,关注加点词语读音(3分钟)
逸兴遄飞 睢园绿竹 邺水朱华 睇眄 吴会 帝阍
舛 北海虽赊 阮籍
2、自读课文第4段,把握重点词语,翻译文句(8分钟后抽查)
重点词语:甫 遄 凌 睇眄 迥 目 帝阍
3、找出本段所用典故,指出其作用。(2分钟)
4、思考之后小组讨论:本段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找出相关文句。(4分钟)
5、自读课文第5段,关注重要词语,翻译文句(6分钟后抽查)
重要词语:舛 屈 窜 海曲 移 穷且益坚 坠
北海虽赊 见机(古义 今义 )
猖狂(古义 今义 )
6、找出本段所用典故。(2分钟)
7、本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找出主要文句。(3分钟)
(三)当堂训练(15分钟)(每小题5分)
l.下面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翼轸(zhěn) 瓯(ōu)越 棨(qǐ)戟
B.懿(yì)范 遄(chuán)飞 睢(suī)园
C.襜(chān)帷 雨霁(qí) 骖騑(cānfēi)
D.舸(gě)舰 睇眄(dìmiǎn) 涸(hé)辙
2.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D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3.下面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鸣/鼎食/之家
B.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
C.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D.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无/一色
4.下列句中不成对偶的一句是( )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D.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②精益求精
B.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C.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②既克,公问其故
D.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则智者尽其谋
6.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腾蛟起凤 B.徐儒下陈蕃之榻
C.窜梁鸿于海曲 D.俨骖騑于上路
7.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直抒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恨世俗而放任自流。
参考答案:1、C 2、D 3、C 4、D 5、A 6、D 7、B
篇6:王勃《滕王阁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准确翻译第3段,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进一步熟悉古汉语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2. 背诵第3段
3. 赏析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才气:学识、胸襟、气度。
二、学习重点
1掌握:披、旷、纡、瞩、扑、弥、霁、穷、浦的含义。
2.掌握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学习过程
1. 导入
2. 自学指导
(1) 准确流畅地诵读课文,骈文要特别注意诵读,注意把握节奏和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既要体现骈文的音韵美,又要再现作者的情感。(5分钟)
(2) 学生紧张自学,翻译课文,留心“学习重点”中的关键词语,留心词类活用和古汉语的特殊文言现象,圈点疑难,组内合作解决,也可向老师请教。6分钟后抽查。老师根据回答情况为个人及小组加、扣分。
(3) 梳理并强化巩固知识点
词类活用
通假
修辞借代
一词多义 穷:山穷水尽疑无路 ( )
穷岛屿之萦回 ( )
穷且益坚 ( )
日暮途穷 ( )
不忍穷究其事 ( )
3.文意及写法探讨
学生讨论:(4分钟)
(1) 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2) 本段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提示:鉴赏景物描写的切入方法:视角变化(俯视、仰视、远近、高低)、状态变化(静态、动态) 、点面结合 、角度(听觉,嗅觉,触觉,视觉等) 、意境 、虚实等
( 3 ) 重点赏析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艺术效果
( 4 ) 当堂背诵 (5分钟)
4. 当堂训练 (15分钟)
基础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徐孺(rǔ) 棨(qǐ)戟 襜帷(wéi) 星分翼轸(zhēn)
B.萦(yíng)回 胜饯(jiān) 涸(hé)辙 钟鸣鼎(dǐng)食
C.东隅(yú) 请缨(yīng) 猖(chāng)狂 衡阳之浦(fǔ)
D.暇(xiá)日 雨霁(jì) 邺(yè)水 遥襟甫(fǔ)畅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
A.鹤汀凫渚 睢园绿竹东隅已逝
B.落霞孤骛 舸舰迷津萍水相逢
C.棨戟遥临 躬逢胜饯逸兴遄飞
D.无路请缨 星分翼轸青云之志
3.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4.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 )
A.爽籁发而清风生B.控蛮荆而引瓯越
C.天柱高而北辰远D.蟹六跪而二螯
5.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6.按原文填空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 ),秋水共长天一色。
能力题 (10分)
通过本段的景物描写,你觉得王勃有怎样的才情气度?
当堂训练参考答案:1、D 2、B 3、D 4、A 5、D 6、(略)
篇7:王勃《滕王阁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一介”“等”“接”“疏”等文言词语,准确理解文句;
2、理解文中典故。
二、学习重点、难点:文言实词是重点,典故是难点。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自学指导
1、学生个体、集体诵读,关注加点字的读音(2分钟)
弱冠 宗悫 簪笏 叨陪鲤对 捧袂
2、自读课文6、7段,关注重点词语,翻译文句(8分钟后抽查)
重要词语:一介 等 投笔 接 叨 袂 是 疏
3、再读课文,思考:6、7两段写了什么内容?(3分钟后抽查)
4、群学对学(8分钟后按小组发言)问题:
①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
②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
③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几句?
④写潘岳、陆机的目的是什么?
四、课文总结(1分钟)
五、当堂训练(15分钟)
1.选出“故”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C.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D.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2.选出“尽”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3分)
A.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是他乡之客。
B.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则智者尽其谋。
C.潦水尽而寒潭清。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D.聊乘化以归尽 食之不能尽其才。
3.选出“属”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3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C.有……之属为之谋。 D.若属皆且为所虏。
4.选出“即”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3分)
A.傍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项伯即入见沛公。
C.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D.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5.选出“且”与“且焉置土石”中的“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且壮士不死则已
6、按课文内容填空(15分)
时维九月,_________。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俨骖騑于上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天人之旧馆。________,上出重霄;__________,下临无地。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_。
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___,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
当堂训练参考答案1、A 2、D 3、B 4、C 5、D 6(略)
★ 滕王阁序 教案
★ 滕王阁序全文朗读
★ 滕王阁序翻译
★ 滕王阁序赏析
★ 品读 滕王阁序
★ 《滕王阁序》知识
★ 王勃古诗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学案(共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