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散文:腊八情

时间:2024-03-24 03:36:30 作者:独来孤往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独来孤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腊八节的散文:腊八情,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腊八节的散文:腊八情,欢迎大家分享。

篇1:腊八节的散文:腊八情

关于腊八节的散文:腊八情

在我家乡有一句民谚,“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意思是腊八这天非常冷。虽说不至于把下巴的冻掉,但是腊八这天冷却是真的。这一天俗称“腊八节”,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了,这勾起了我许多关于腊八节的记忆。

腊八节是我孩提时代最向往的一个节日,每到腊八节这天,都要喝腊八粥。

记得小时候,一到这天母亲要起得很早熬腊八粥,我们还躺在暖暖的炕上睡觉,依稀听见母亲拉风箱的声音和锅碗瓢盆碰撞的声响。我也不知又睡了多久,就听母亲喊叫,“快,都起来吧,喝腊八粥啦”!我们赶快告别暖呼呼的被窝儿,叠好被子,放好饭桌。母亲就把一盆热腾腾的腊八粥端了上来,给我们每个孩子盛上一碗。那粥是用黄米和豆子熬制的,吃到嘴里粘粘的,有一种独特的粮食的香味。那年月家家都很穷,能吃上一顿腊八粥不亚于过年,这粥也就不可能熬的很多,每个孩子只能分到一碗,吃完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空盆,于是就把碗舔的比洗过的还干净。吃过饭我们就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喝过热乎乎的腊八粥,走在冰冷的路上全身都暖暖的,嘴里还不时回味着粥的余香。

如今,居住在城市里,偶尔的`腊八节也象征性地喝腊八粥、吃腊八蒜,但总觉得很刻意、很勉强,再也吃不出小时候在老家时的那种气氛和味道。自从考学走出家乡,就再也没有吃过母亲熬的腊八粥。上学时腊八还没放寒假,工作后腊八也无法赶回家里。现在想来有二十多年了,那腊八粥的香气再也没有感受到,母亲熬腊八粥时拉风箱的声音和刀铲碰击大铁锅的声响也仿佛成了记忆。

现在母亲已经老了,已是满头白发,她也随着自己的几个孩子离开了故乡,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间来回游荡。尤其是她也从过去生活的主角,演变成现在生活的配角,生活上的事情时常听从我们的安排。每年的腊八节,每每被淹没在我们工作的忙忙碌碌之中,腊八的主题,再也没有我们童年时那么鲜明,再也没有母亲作为生活主角时安排的那样细致、周到。

今天正值腊八节,天气比往年寒冷,我家晚饭吃了腊八粥。端起饭碗,我想起了母亲,不知她在离我遥远的地方有没有喝上一碗香喷喷、热呼呼的腊八粥。

篇2:腊八节的散文:腊八情怀

关于腊八节的散文:腊八情怀

日子轻悠悠地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腊八。这个时候,家乡小村的年味愈来愈浓了。

“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过年的气氛日渐浓郁。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就像集结号一样,把人们的注意力都向年这边拉拢了起来。腊八一到,新年的序幕就拉开了。东家杀猪,西家宰羊,买鸡的、买菜的,家家户户都是忙忙呼呼的,大人小孩走路都小跑着,在这一刻好像更加珍惜光阴。

孩提时,一进腊月,条件好一点儿的人家提前办年货,更好一点的人家便要杀猪。在小村,杀猪是件大事,就像办喜事一样热闹,帮忙的人很多。那时,母亲大半年才养两头猪,吃的饲料大多是野菜。她劳动时从田间地头挑一些野菜回来,我和弟弟们一放学就去打猪草。猪虽长得不快,但长得壮实。到了年关的时候,我家正常是一头出售,一头宰了过年。宰完猪后,父母总要请前来帮忙的乡亲们吃“杀猪菜”。父亲酒过三巡后总是和邻居的大伯、大叔们聊聊今年的收成,谈谈新年的愿景。在腊月里,农人们就把丰收的希望播向春天。之所以大张旗鼓地筹备年货,过好年就为来年开一个好兆头。儿时吃“杀猪菜”,那大块的肉特别香,以致到现在,只要一想起来,都有余香回味在舌尖。

腊八是个重要的节日,要吃腊八粥。人们吃腊八粥,都是以庆祝丰收和期盼幸福为主题的。家乡人吃“腊八粥”的习俗,一直保持着上百年沿袭下来的传统方式,尽管世事变迁了,而家乡的习俗却改变不大。家乡人浓浓的亲情在过节时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村里弥漫的尽是淳朴的民风。

到了腊八这一天,天气往往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刻。一大早母亲就熬好了一锅“腊八粥”,热气腾腾的`,喝上一大碗,香香的,甜甜的,就算是过了腊八节了。记得这一天母亲还要腌制“腊八蒜”,等到了大年初一吃饺子的时候,就着翠绿翠绿的“腊八蒜”,嘴里嚼着初一的肉馅儿饺子,可以说这是一年当中最奢侈一顿饭了。

这些年生活好起来了,过腊八节熬腊八粥的用料比原来讲究了许多。腊八前就要到超市买好江米,小米,大米,红枣,红豆,莲子,薏仁等各种用料,用微火慢慢的熬制,添加适量的白砂糖,类似于超市里卖的八宝粥,好喝而适口。

腊八是一种等待,更是一种想念。腊八节,在我心中是浓香的、甜美的。每年腊八,无论我多忙,我都要回一趟老家,无论多晚,我都要守住腊八粥熬好的那一刻。揭开锅,带着丰收味道的香气扑鼻而来,我会把手伸进热气中,暖暖的、润润的、甜甜的,然后双手搓一搓,捂在脸上,满脸都是香香的味道。我的眼睛从揭开锅起就盯着那锅粥,快乐和幸福的感觉就在我的心湖荡漾。母亲总会盛上一大碗腊八粥给我。尽管我年龄已经不小了,但这种感觉和儿时一模一样,岁月在变,世事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浓浓的亲情。

篇3:腊八节的心情散文

腊八,腊八,给娃冻个冰瓜。再有10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了,这勾起了我许多关于腊八节的记忆。

腊八节是我孩提时代最向往的一个节日,每到腊八节的先一天晚上,母亲会早早地把烧开的水放凉,用一个老碗盛上多半碗凉开水,然后拿出一根事先准备好的胡萝卜,切一个圆坨放入碗中当月亮,再把红萝卜片切碎放入水中就成了漫天的星星。条件好的时候,还会放些糖精、白糖、冰糖之类的甜物。

我看着母亲做完这些,然后跟随母亲把碗端出放在窑洞外面的窗台上。这一夜,我会带着对我的冰瓜的向往和对腊八节的期待进入甜梦。

第二天一早,我是在母亲的锅台上飘过来的臊子汤的香味中睁开眼睛的,顾不上穿好衣服,就赶着去看我的冰瓜。母亲会一把抓住我,帮我穿好衣服,亲我一口后笑着告诉我冰瓜已经在灶台上暖上了,让我先洗脸吃饭。

那时候生活物资极度贫乏,但父亲母亲为了让我们几个年龄还小的孩子在腊八节吃上一顿臊子面,会想方设法弄来一些麦子面。当习惯了高粱面团团、包谷面窝窝的我吃到第一口臊子面时,才知道天底下最香的食物就是母亲做的臊子面。我一吃就是几碗,直吃到小肚子滚圆滚圆才罢。父亲是看着我吃饱之后才开始动筷子的,然后大哥、三姐、二哥和母亲才开始吃,他们最多一人能吃上一碗臊子面,然后再用高粱面团团垫补垫补。

腊八节吃臊子面前,母亲会让我端上面碗去门道里泼洒泼洒,一般是挑一筷子面放在门墩上,然后再浇点臊子汤。这时候人才可以开吃。本意是为了敬拜天地,确保来年风调雨顺,祭祀先祖,确保全家平安健康。但现在想想,这个风俗习惯实际上是给那些饥饿的飞禽或家禽提供了一顿美餐。这对于严冬中游走大自然的鸟雀们不失是一个善举。

对于冰瓜冻得瓷实程度,父亲在详细观察之后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冻得不结实,说明那个冬天是个暖冬,来年会大旱;如果冻得结实,说明来年肯定丰收;如果冰面上冻出了突出的疙瘩,则说明那个冬天是寒冻,父亲担心的是种在地里的冬麦会不会冻死。父亲就是凭这些先祖们传授下来的经验,提前做他的家庭的生活准备。

吃完早饭,外面还是很冷,我只有坐在炕头上听父亲、母亲给我们讲一些亲戚朋友的事,做一些那年那年过腊八的回忆,直到天气变得暖和母亲才允许我跑出去玩。

出门时肯定是提着我的冰瓜的。用自己的舌头舔一舔,感觉一股透心的凉渗入心扉,透心凉中又带着一份甜,而且胡萝卜做的星星月亮将冰瓜布置得格外美丽,就像那群星璀璨的明月之夜。

走到村头,玩伴们早已等候在那里,十几个提着冰瓜的孩童,脸冻得通红通红,但还是忘不了要彼此比一比尝一尝,看谁的冰瓜好看,看谁的冰瓜甜。品尝中发现有用红糖水做的,舔起来有一股药味,还有的玩伴手中提的冰瓜既不放糖也不放胡萝卜,全是用白水冻的,我们会主动地把自己的冰瓜让给他提一提或者舔一舔,那时候,我们这些山区的孩子,或许以为这就是帮助,这就是友好,这就是善举。

快有四十年的光景过去了,但我无论身在故乡还是游走远方,依然能记起孩提时过腊八的情景,忆起父亲母亲曾经给予我的疼爱和温暖。

篇4:腊八节的心情散文

在我家乡有一句民谚,“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意思是腊八这天非常冷。虽说不至于把下巴的冻掉,但是腊八这天冷却是真的。这一天俗称“腊八节”,从这天开始民间就开始准备年货,杀猪、宰羊、蒸馍、做新衣、买鞭炮就开始了,年味也就一天比一天浓烈。

腊八节这天,都要喝腊八粥。记得小时候,一到这天母亲要起得很早熬腊八粥,我们还躺在暖暖的炕上睡觉,依稀听见母亲拉风箱的声音和锅碗瓢盆碰撞的声响。我也不知又睡了多久,就听母亲喊叫,“快,都起来吧,喝腊八粥啦”!我们赶快告别暖呼呼的被窝儿,叠好被子,放好饭桌。母亲就把一盆热腾腾的腊八粥端了上来,给我们每个孩子盛上一碗。那粥是用黄米和豆子熬制的,吃到嘴里粘粘的,有一种独特的粮食的香味。那年月家家都很穷,能吃上一顿腊八粥不亚于过年,这粥也就不可能熬的很多,每个孩子只能分到一碗,吃完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空盆,于是就把碗舔的比洗过的还干净。吃过饭我们就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喝过热乎乎的腊八粥,走在冰冷的路上全身都暖暖的,嘴里还不时回味着粥的余香。

如今,居住在城市里,偶尔的腊八节也象征性地喝腊八粥、吃腊八蒜,但总觉得很刻意、很勉强,再也吃不出小时候在老家时的那种气氛和味道。自从考学走出家乡,就再也没有吃过母亲熬的腊八粥。上学时腊八还没放寒假,工作后腊八也无法赶回家里。现在想来有二十多年了,那腊八粥的香气再也没有感受到,母亲熬腊八粥时拉风箱的声音和刀铲碰击大铁锅的声响也仿佛成了记忆。

现在母亲已经老了,已是满头白发,她也随着自己的几个孩子离开了故乡,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间来回游荡。尤其是她也从过去生活的主角,演变成现在生活的配角,生活上的事情时常听从我们的安排。每年的腊八节,每每被淹没在我们工作的忙忙碌碌之中,腊八的主题,再也没有我们童年时那么鲜明,再也没有母亲作为生活主角时安排的那样细致、周到。今天正值腊八节,天气比往年寒冷,我家晚饭吃了腊八粥。端起饭碗,我想起了母亲,不知她在离我遥远的地方有没有喝上一碗香喷喷、热呼呼的腊八粥。

篇5:腊八节的心情散文

腊八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节日,它由来已久,传承至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芳香弥漫的腊八节,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让凡夫俗子神往,而且也是许多文学大师的钟爱。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诗人杜甫的《腊日》算是较早描写腊八节的诗歌。从诗句中可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很冷,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透漏了因不能回家淡淡的忧伤。

宋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而过腊八节、食腊八粥在现代作家的笔下更是摇曳生姿,楚楚可爱。沈从文在《腊八粥》中这样描写孩子喝腊八粥的场景:“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喝腊八粥的样子,跃然纸上。

而冰心的散文《腊八粥》一文,以清丽优美的文字,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娓娓道来:“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质朴而感人。原来,最深的怀念,就是平实地讲述,贴切恰当。

梁实秋的腊八粥曾被誉为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在《粥》一文中,他这样描写熬腊八粥的场景:“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明瓦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在这篇文章中,腊八粥的做法,煮腊八粥的食材、器皿以及人们吃腊八粥的热闹情景,跃然纸上,读起来令人印象深刻。

金庸先生在《侠客行》中也曾写到过腊八粥。孤悬海外的侠客岛派出赏善罚恶二使来到中原,强行邀请武林各大门派掌门人赴岛喝腊八粥,不肯接受邀请的门派皆被二使斩尽杀绝,而以往去了侠客岛的掌门人又个个杳无音信。石清闵柔夫妇在巢湖边上听到讯息,星夜赶来上清观,最后竟不惜比武争取,正是他们的侠义精神,唤起未曾相认的儿子石破天对母子真情的感动踏上了去侠客岛的路。书中有这样的细节:当面对冒着绿气的腊八粥时,众人以为是剧毒无比,必死无疑,郑光芝端起腊八粥,一口气喝了大半碗,说道:“你我相交半生,你当我郑光芝是什么人?”解文豹大悔,道:“大哥,是我错了,小弟向你陪罪。”当即跪下,对着他磕了三个响头,顺手拿起旁边席上的一碗粥来,也是一口气喝了大半碗。两人相拥在一起,又喜又悲,都流下泪来……众侠在侠客岛上演绎了一场叠荡起伏的生离死别大戏,由此所彰显的人性善美,却是感人肺腑。

大师们笔下的腊八粥,透着浓浓的情意,值得我们细细赏读,慢慢品味!

篇6:腊八节的心情散文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来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母亲总是会为我们精心熬制一碗粥。母亲的粥很简单,一把白米,几枚红枣,外加一小把杂粮。母亲常说,这粥中自有一番道理,只是寻常人难以品到。

总是觉得母亲说得过于玄妙,这粥有什么大不了的,无非就是一把米,几枚红枣而已。见我这样说,母亲说:“你啊,还年轻,自然品不到这其中滋味,等再多一些磨练,也就知道这尘世间的酸甜苦辣了。”

每年的腊八节,母亲的话总是最多。只是在我看来,这粥固然好,可如若每天都喝,势必让人受不了。于是,还是喜欢时常去餐馆大吃大喝,还是喜欢让自己为了所谓的名与利而奔忙于职场当中。

时间久了,竟让人有所难言,不仅内心深处煎熬,就连身体也跟着不对劲。一把白米,几枚红枣,外加一小把杂粮,母亲将粥熬好给我送来。那一天,她对我说:“饮食素淡一些,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免受病痛的困扰,尘世上的事情看淡一些,就可以让我们内心得到安宁。”

许久想不开的我,没想到母亲的几句话便让我的心结打开了。原来这尘世间的一些道理,竟在这一碗小小的粥中。凡事看淡一些,就可以不为此而身心疲惫,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

那一年的腊八节,因母亲的一碗粥而让我有所感悟。人世间的一些东西,有多少是我们所需要的,又有多少是我们所不需要的?为什么我们总是为了那些不需要的东西,而去争去抢?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平淡地去看待一些事情?

篇7:腊八节

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最冷的一天,都说是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八的时候是一年中的最冷的一天,这一天冷的让人受不了,这一天拥有的意义是非凡的,这一天一定要吃腊八粥。

腊八粥所用材料丰富,营养价值很高,腊八的时候大家都得守候在家里,因为这一天非常冷,都不愿意出门,在家里面呆着,喝着腊八粥,让粥暖暖我的胃吧。

腊八节是冷的象征,是冬天的最冷的一天,这一天的冷让我想到了温度上的一个改变。每天穿的也是这么多,为什么在这一天会更冷呢?腊八节就是这样的,这样的冷,这样的好。腊八是冬天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腊八粥是浓浓的回忆,回忆的是那美美的粥的味道,这样的味道,现在想起来还能想起来。我和弟弟出去玩了早晨,没有想到这么冷,回来的时候赶忙上农村的那炕头上去,冻的.直多艘。腊八粥在妈妈的手下已经熬好了。闻着这味道,真香啊,真的太好闻了,闻着闻着就有点饿了,正好爷爷说来吧吃点腊八粥来。我俩连忙的过去吃粥,这粥的味道真的是独特,真的是不一样,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粥。味道好,吃的香,拥有着的含义丰富,让我记住这粥的美味,记住这样的一个腊八节里,吃的粥,吃的是节日里的美味,吃的是节日里的快乐,吃的是节日带来的那无穷尽的回忆,和回味。

腊八节吃腊八粥,吃的香,吃的甜,吃的是那最冷的一天里的最好的美味,最有营养,最有含义。

篇8:腊八节是什么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篇9:腊八节是什么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

[腊八节是什么]

篇10:腊八节

腊八节快乐!

都说过年要有年味儿,年味儿究竟是什么,就从这一天开始――腊八节。

20XX年1月5日

农历腊月初八

小寒

腊月初雪 粥正烫

谷粒为年 味亦浓

《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01吃腊八粥

腊八粥对于腊八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腊八饭”

粥里有什么?大米、糯米、薏仁、糙米、红豆、黄豆、绿豆、黑豆、红枣、花生、栗子、坚果、小米

……

你能想到的五谷杂粮,全都可以放进粥里!一家人,一锅粥,其乐融融。

02吃腊八蒜

华北地区有在腊八这天做腊八蒜的习俗。把剥了皮的蒜瓣放到密封罐子里,往里倒入适量米醋,腊八这天封上,慢慢地蒜瓣就会变绿,然后正好在年三十这天就着饺子吃。

03祭祀

敬神供佛、祭祀祖灵也是腊八节的传统,只不过现在更多的是寺院会在这天有祭祀和舍粥。

04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05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06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前一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腊八到了,春节还会远吗?

在这里把满满的祝福送给大家,祝您腊八节快乐!

腊八节的散文:腊八情怀

赞美腊八节的古诗词

关于腊八节的小学生作文

关于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

腊八节祝福问候语短信摘录

腊八节心情文案说说

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腊八节的英语作文

腊八节的祝福话语

腊八节诚挚贺词祝语

腊八节的散文:腊八情(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腊八节的散文:腊八情,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