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凤易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股市熔断暂停的利好浅析,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股市熔断暂停的利好浅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股市熔断暂停的利好浅析
关于股市熔断暂停的利好浅析
熔断机制存在错配 暂停有利于股市健康发展
昨日,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对此,笔者认为,三家交易所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的措施非常必要和及时,是对市场的尊重,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指数熔断机制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目前已在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引起市场热议,有观点把市场的下跌都归罪于熔断机制。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熔断机制的误解。熔断机制成为了股市下跌的“替罪羊”。
实际上,仔细分析来看,市场的下跌实际上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是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大幅下跌影响。以来4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调降,中间价累计贬值达1.09%。7日,人民币即期汇率继续大幅贬值。由于市场大多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贬值,增加资金外流压力,同时,市场预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可能会发生微调引发市场压力加大。
二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拖累国内股市。昨日,欧美股市普遍下跌,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47%,标普500指数下跌1.31%;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04%。亚太股市也普遍走低,国际油价创以来新低。
三是市场对股指熔断机制不适应。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由于投资者对熔断机制下的市场运行方式不适应,容易产生较大的“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触碰熔断阈值,这是熔断机制本身固有的特征。境外实施熔断机制的市场也存在这一情况。
但目前我国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对手盘不足,容易形成一致预期和羊群效应。目前出现的被放大的“磁吸效应”,主要是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振导致的。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去年6、7月份股市异常波动的时候,市场中对熔断机制的呼声非常高。为此,监管层对熔断机制的业务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设计论证过程并公开征求了意见,对于收到的4800多条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包括对与涨跌停板制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多次论证,形成操作实施方案。
当初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引入不是一步到位的理想化过程,也没有统一的做法,而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为此,沪深交易所和中金所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可谓非常及时。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广泛听取市场意见建议,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建立健全适合我国资本市场特点的熔断机制。监管层面对现实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是尊重市场的表现,值得点赞。
笔者认为,熔断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市场需要给这个新的制度更多完善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资本市场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更多
篇2:股市熔断暂停
股市熔断暂停
证监会坦承:熔断机制没达到预期效果
昨日,证监会深夜发文,暂停指数熔断,上交所、深交所以及中金所三大交易所于今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相关规定,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称,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邓舸表示,引入熔断机制是在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沪深交易所在209月公布指数熔断机制规则征求意见时曾表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为防范市场大幅波动风险”。证监会在12月初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引入熔断机制,目的是为市场在大幅波动时提供“冷静期”。实践结果却与原来的预想相背离,仅仅实施了四天就宣告终结。
资料显示,证监会主席肖钢第一次公开提及熔断,是在11月举行的第四届“上证法治论坛”上。彼时的一个背景是“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各方对熔断机制及交易取消机制的讨论。谈及熔断机制时,他举例称,当交易出现特别异常情况时,如2分钟内股票暴涨5%,就要暂停交易10分钟,有些交易需要取消,这在一些境外市场是普遍做法。
另外,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的通知中称,《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证50股指期货合约》和《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中的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由“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的±7%”调整为“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的±10%”。
监管应对
证监会:出台“减持规定”并不意味着“国家队”将退出
昨日中午,证监会紧急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规定自1月9日起施行。根据新规,上市公司大股东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预先披露减持计划。证监会上市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按时间推算,2月份之前不会有大股东通过竞价交易减持股份。
规定明确,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若按证监会至2015年6月底间统计的数据测算,大股东在沪深交易所集中竞价减持的77%的股份将受到减持限制。
在保障大股东、董监高转让股份权利方面,减持规定明确大股东减持其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上市公司股份不受本次发布的规定限制。同时,规定还为大股东保留了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减持途径。此外,规定还设置“防规避”条款,专门遏制相关主体通过协议转让“化整为零”、“曲线减持”;并区分不同情形,从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和中国证监会行政监管两个层面,明确了监管措施和罚则,
针对市场的猜测,证监会还表示,出台“减持规定”,并不意味着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等“国家队”即将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也不会发生改变。今后,证监会将继续把稳定市场、稳定人心、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目标,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证监会出台的新规受到了部分市场人士的称赞。英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表示,不超过1%减持的措施将会非常有效,市场也将很快稳定。李大霄甚至在自己的微博表示,婴儿底2为3115点,3000点将是A股的地平线。
更多
篇3:股市今起暂停熔断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7日晚间宣布,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就此表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 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
他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邓舸说,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他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扩展阅读】
昨日,三家交易所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对此,笔者认为,三家交易所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的措施非常必要和及时,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指数熔断机制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目前已在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引起市场热议,有观点把市场的下跌都归罪于熔断机制。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熔断机制的误解。熔断机制成为了股市下跌的“替罪羊”。
实际上,仔细分析来看,市场的下跌实际上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是受人民币兑美元(6.5887, -0.0025, -0.04%)汇率持续大幅下跌影响。20以来4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调降,中间价累计贬值达1.09%。今日,人民币即期汇率继续大幅贬值。由于市场大多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贬值,增加资金外流压力,同时,市场预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可能会发生微调引发市场压力加大。
二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拖累国内股市。昨日,欧美股市普遍下跌,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47%,标普500指数下跌1.31%;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04%。亚太股市也普遍走低,国际油价创以来新低。
三是市场对股指熔断机制不适应。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时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对熔断机制下的市场运行方式不适应,容易产生较大的。“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触碰熔断阈值,这是熔断机制本身固有的特征,境外实施熔断机制的市场也存在这一情况。
但目前我国市场以个人散户为主,容易形成一致预期和羊群效应。
因此,可以看出,股市的下跌是主要是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振导致的。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去年6、7月份股市异常波动的时候,市场中对熔断机制的呼声非常高,为此,监管层对熔断机制的业务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设计论证过程并公开征求了意见,对于收到的4800多条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包括对与涨跌停板制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多次论证,形成操作实施方案。
当初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引入不是一步到位的理想化过程,也没有统一的做法,而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为此,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金所[微博]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可谓非常及时,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对于监管层的这种发现问题,及时完善的做法,也是尊重市场的重要表现。
笔者认为,熔断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市场需要给这个新的制度更多完善的时间,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能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股市今起暂停熔断]
篇4:股市熔断暂停的浅析
关于股市熔断暂停的浅析
中国证券报:暂停“熔断”趋利避害
本周,A股市场经历了罕见的大幅下挫,并在熔断机制刚刚推出之时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客观来看,这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大幅下降等多项因素共振引发的大幅下挫,熔断机制在此期间则起到了助跌的作用。回顾熔断机制推出的过程,是在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市场各方开出的药方之一,监管部门采纳这一建议本意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但市场对新规则下运行方式不适应,产生较大的“磁吸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给了监管部门和市场总结经验教训、听取市场意见建议的时间窗口,希望监管部门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股市下跌是多项因素共振产生的结果,近几日国际市场波动加剧,市场避险情绪浓厚,境内市场运行环境也较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之市场自身缺乏热点,投资者心态趋于谨慎。一是外围市场近期波动较大,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创十一年来新低,同时,欧美股市普遍下跌;二是市场对美联储持续加息预期强烈;三是对于汇市未来走势,市场大多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贬值,增加资金外流压力,甚至担忧维持汇率稳定将改变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快速下降,2016年以来四个交易日中间价累计贬值达1.09%;四是市场前期持续上涨后回调压力加大,而刚刚实施的熔断机制未能发挥预期的效果,客观上起到了助跌的作用。
事实上,回顾熔断机制推出的过程,是在20中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各方为解决问题开出的应急药方之一,监管部门采纳这一建议,本意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为推出措施,监管部门进行设计论证并公开征求了意见,对收到的多条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并就市场呼声较高的问题进行了规则修改。但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却在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对此,应该看到,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
海外市场熔断机制的引入和实施也经历了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例如,美国市场1987年发生股灾后引入了指数熔断机制,后续调整过熔断阈值、暂停交易的时间;发生“闪电 ”后引入个股熔断机制。韩国市场在保留已有涨跌幅制度的情况下,在发生金融危机后,先后引入指数熔断机制和个股熔断机制;由于触发次数较多,于2015年修订了指数熔断机制、涨跌幅限制。伦敦交易所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对个股熔断的阈值进行评估和更新,如2015年1月富时100指数(FTSE 100)成分股的部分股票动态熔断阈值由前一期的5%降为3%,静态熔断阈值由前一期的10%降为8%。
对于投资者而言,1月8日,市场将再次回到没有熔断机制的时间,面对市场和政策变化更应客观理性分析目前市场局势。对于困扰市场的人民币汇率问题,7日央行已经表态,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而从A股本身的交易情况来看,中国证券报从机构处了解的交易数据显示,目前不同类型投资者交易大体平衡,并未出现一边倒净卖出现象。公募基金、保险机构、券商自营、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均为净买入。7日,工、农、中、建、招五大商业银行代销的偏股型基金净赎回0.82亿元,未出现大额赎回,加之公募基金今日净买入19亿元,表明公募基金尚未出现流动性危机。对此,投资者更应谨慎投资,避免盲目杀跌。
更多
篇5:股市熔断暂停原因
股市熔断暂停原因
熔断运行4天后被暂停:曾两度“磁吸”引流动性恐慌
运行仅仅四天后,熔断机制被监管层宣布暂停实施,
1月7日当晚,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联合发布通知称决定暂停实施制度熔断机制。“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经证监会批准,决定于1月8日其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通知称。不过,监管层并未在通知中明确熔断机制的重启时间。
事实上,在该制度仅仅运行的四天中,已有1月4日和1月7日两天被触及熔断,而彼时也伴随了A股的暴跌。
1月4日下午,A股大跌连续两次触发熔断并暂停交易,让沪深A股于当日下午的1个小时40分钟内在休市中度过;三天后的1月7日,沪深300指数(000300.SH)在开盘仅半小时内,再度两次触及熔断,而实施熔断制度的连续四天以来,上证指数跌幅已累计达11.70%。
在业内人士看来,1月4日和7日两天熔断的接连发生,均出现了休盘预期所带来流动性恐慌背后的“磁吸效应”。
“因为熔断后市场将暂停交易,全天的交易时间将出现缩水,这一效应将导致流动性偏好的投资者快速抛出手中的流动性资产。”北京国资旗下一家大型券商高级策略分析师指出,“这时候市场的预期变了,为了防止手中的票被熔断锁住,许多投资者将会争先抛盘,进而给市场增加压力。”
A股两次熔断的历史数据佐证了这一假说。1月4日两次熔断休市的交易间隔相差仅8分钟,期间沪指平均每分钟交易额为当日平均致的两倍;而在1月7日时,两次熔断休市的'交易间隔相差更是缩短到了3分钟之短。
“关键是这种磁吸效应能够形成范例,之前一次越发生,往后发生的概率也就越高。”前述分析师坦言,“因为大家经历了第一次就会害怕第二次仓位也被进一步下跌熔断,所以都会抢先卖出,但这种集中抛售又会让熔断自我实现,于是市场陷入了纳什均衡,这也是市场第二次熔断下跌速度更快的原因,
”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此项制度筹备期,其已在监管层内部形成争议。例如今年年中交易所期权小组的一份《熔断机制及其磁吸效应分析》就对这一可能性进行过描述。
报告对磁吸效应定义为“实行涨跌停和熔断等机制后,证券价格将要触发强制措施时,同方向的投资者害怕流动性丧失而抢先交易,反方向的投资者为等待更好的价格而延后交易,造成证券价格加速达到该价格水平的现象”,而由于市场表现为涨跌停和熔断的价位附近存在磁吸力,固称之为“磁吸效应”。
而在分析人士看来,在A股已实施涨跌停限制和T+1等流动性限制政策基础上,叠加实施熔断机制的时机并不成熟,而监管层暂停实施熔断机制也在情理之中。
“在股灾发生时,由于存在跌停板,流动性会成为稀缺资源,而这种稀缺也是诱发股灾的原因。”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研究员表示,“但熔断机制的叠加会让流动性更加稀缺,从而加剧市场的短期波动。”
事实上,证监会也在答记者问中表达了对当前实施熔断机制存在不成熟因素的考虑。
“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证监会表示,”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篇6:股市熔断暂停机构分析
股市熔断暂停机构分析
广发策略:料暂停熔断不会报复性大反弹
三大交易所7日晚宣布暂停熔断机制,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表示,相信市场能够在短期逐渐企稳并恢复流动性。但是情绪受到的伤害会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进一步下降,因此我们认为更可能的结果是短期弱反弹,而不是报复性大反弹。
广发证券称,今年开年后下跌的促发因素应该不是熔断机制,而是机构的减仓、汇率的再次大幅贬值等等,但是这些因素导致的下跌被“熔断机制”给放大了,进入了恶性循环。因此“熔断机制”不是下跌的诱因,但却绝对是下跌的“加速器”。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熔断机制”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明天开盘之前,没有等到任何政策信号,那么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为完全有可能开盘即“熔断”,在完全没有流动性的情况下,两融的平仓、基金的赎回等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信用危机,如果不加以控制,甚至有可能将危机传导到中国过去一年唯一表现稳定的资产——房地产。这种连锁反应是监管层所无法承受的,所以我们认为在明天开盘之前大概率是会有新的政策出台的。
有了积极的政策调整,那我们相信市场能够在短期逐渐企稳并恢复流动性。但是情绪受到的伤害会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进一步下降,因此我们认为更可能的结果是短期弱反弹,而不是报复性大反弹,并且持续性不会太强;在弱反弹结束之后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股市“缩量慢熊”,而在充裕的流动性下,居民会逐渐将资金更多的配置于储蓄、债券等避险资产之中。(对于“缩量慢熊”,大家可以参考一下10月宣布暂缓“国有股减持”之后的市场走势),
至于 “缩量慢熊”会到什么时候,广发证券认为,对时间上我们没有明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等待两种积极信号——第一种积极信号是监管层终于明确宣布不再“保增长”,而是以容忍阶段性衰退为代价,大刀阔斧的推进“供给侧改革”。当然,放弃“保增长”一定会在短期带来很多阵痛,比如经济数据的大幅恶化、信用违约大爆发等等,届时可能市场还会恐慌性的再往下杀一波,但那应该就是“最后一跌”了。第二种信号是观察到中国在新的全球分工体系下找到新的合适定位。目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在由“重”向“轻”转变,如果中国的'资源禀赋能够在新的全球分工中寻找到新的比较优势,那么就有可能实现“无痛”的产业转型,但这可能会是一个很漫长的等待。
我们在20会报告《不破不立,向死而生》中,从全年的角度推荐了煤炭、钢铁、有色、化纤这四个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去年以来都出现了投资负增长,有可能在未来最早实现供给出清。但是目前来看,他们的供给收缩幅度还远远不够,我们认为必须要看到这些行业有了真正的供给端明显改善的信号之后再去买入(比如观察到这些行业大量的企业倒闭、员工下岗、信用违约,等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才会有这样的机会。
篇7:股市熔断暂停的原因
股市熔断暂停的原因
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维护市场稳定
新闻发言人表示,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
1月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同时,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也同时发布了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的通知。
邓舸指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
“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邓舸指出,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
邓舸介绍说,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
他指出,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 股市重组公告
★ 股市放假通知
★ 股市每日公告
★ 重阳节股市放假吗
★ 暂停销售的公告
★ 股市五一放假通知
★ 股市正能量语录
股市熔断暂停的利好浅析(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