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集字古诗词

时间:2024-06-18 03:36:12 作者:红包一百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红包一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兰亭序集字古诗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兰亭序集字古诗词,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兰亭序集字古诗词

兰亭序集字古诗词

书圣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枝空前绝后、奇艳无比绽放了快两千年的墨花,为历代书法爱好者所衷爱。笔者想为这枝墨花添一小片墨叶,为《兰亭序》集字诗一首:

永和九年修契兴,群贤毕至会兰亭,

崇山峻岭林竹茂,曲水流觞叙幽情。

请老师指正:希望能引出更多更好的诗篇,让这枝墨花更加枝繁叶茂,为宏扬我国书法文化大放异彩。

亳州草民:永胜

东晋王羲之的书法,草行隶为古今之冠。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书法,特别是《兰亭序》,李世民活着时,命诸大臣临摹,成就了《兰亭八柱》。李世民死了,《兰亭序》真迹被唐太宗殉葬,我们现在见到的《兰亭序》是冯承素摹写。

唐太宗李世民派沙门寺僧玄奘法师,前往西方天竹国佛教圣地走过万里山川、餐风露宿、费尽千辛万苦、历经寒暑十七载取回佛教圣经,又听玄奘译述经文玄妙。唐太宗亲自撰文写序,又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就命弘福寺僧人怀仁用晋右将军王羲之的字,书写他撰文的,《圣教序》。

王羲之墨迹流传于唐时期颇多,又借内府右将军墨迹。忠于元迹,连笔画精微、游丝牵连也摹刻不遗。许多佚失很久的王字也通过圣教序而得以流传至今。经铢积寸累,历时廿四年集摹而成《圣教序》,为我们今天学习王羲之书法留下极佳范本。我为《圣教序》集字诗二首:

太宗世民文皇帝, 大唐法师玄奘僧,

御制三藏圣教序。 奉勑译述三藏经,

唐墨晋书无妙法, 怀仁晋字书教序,

怀仁集字弘福寺。 羲之墨宝得传承。

内容简介

《历代著名碑贴集字临创丛书》本套字贴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贴除精选出原碑帖中范字外,还选用原范字的偏旁、部首,运用计算机设计组合拼集了大量的范字,尽可能地达到原碑贴范字的.法度和神韵,以供学书者临创之需。

(2)将所有的范字还原成墨迹,使其更接近书法大师的真迹;同时适度放大和在笔画中用白细线勾画运笔方法,直观明了,使学书者更容易领悟大师书体的特点,以提高书法基础训练的效果。

《历代著名碑帖集字临创丛书》分为“欧阳询九成宫集字古诗”、“颜真卿多宝塔碑集辽古诗”、“柳公权玄秘塔碑集字古诗”、“赵孟頫胆巴碑集字古诗”、“王羲之兰亭序集字古诗”、“汉隶史晨碑集字古诗”6 册,本册为“王羲之兰亭序集字古诗”分册,共精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古诗23首,并分别附示范作品,同时配上尽可能接近古诗意境的精彩插图。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很适合于中小学生、初中书法者,使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体,并有一个比较完整、容易掌握运用、循序渐进的学书辅导。

据传兰亭真迹于太宗死后殉葬昭陵,从此世传仅有临摹诸本。唐宋以来,辗转翻摹,更渐失原样,至今唐摹善本亦已绝无仅有了。

本贴选用“唐摹兰亭”因卷上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此卷本幅纵24.5厘米、横69.9厘米。摹写精妙,侧媚多姿,神清骨秀。用笔则反复偃仰,变幻无穷。墨气随浓随淡,行款忽宇航局忽疏,自然生动。原件藏故宫博物馆。

目录

集字与临创

王羲之与《兰亭序》

登鹳雀楼(王之涣)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登乐游原(李商隐)

春晓(孟浩然)

从军行(王昌龄)

回乡偶书(贺知辛)

独坐敬亭山(李白)

鸟鸣涧(王维)

峨眉山月歌(李白)

山行(杜牧)

鹿柴(王维)

塞下曲(卢纶)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早发白帝城(李白)

寻隐者不遇(贾岛)

终南望余雪(祖咏)

出塞(王之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春庄(王勃)

白云泉(白居易)

兰亭序(王羲之)

篇2:兰亭序集字诗词

兰亭序集字诗词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其中的字诗词你了解话多少呢?

兰亭序字帖集字诗十首

(共324字<其中单字205>全用之。)

一、故地骋游

老人兴会岂无因?故地骋游春日临。

天外浪生清朗宇,岭间风激映虚林。

幽兰茂放大山静,曲水带流修竹阴。

一咏一觞情以足,由然乐矣盛时今。

二、老少群游

春初老少集临流,列水崇山取次游。

信足所之当有尽,浪形毕至或无由。

仰天俯地感怀寄,揽竹品兰情趣幽。

相与其随虽暂短,为群左右乐同修。

三、兰亭盛况

癸丑兰亭盛况兴,群贤毕至感怀生。

形骸放浪欣娱趣,觞咏临流畅叙情。

慨世悲时察今古,嗟长痛短悟殇彭。

虽无丝竹管弦乐,修禊山阴惠气清。

四、崇仰兰亭

崇仰兰亭亦有年,临之若遇古时贤。

趣当流水和觞咏,乐引春风契管弦。

静室相随能永日,茂林同禊可终天。

快然兴致也无倦,虽老至今情未迁。

五、怀古之游

尝于昔岁作游观,寄迹会稽春水间。

怀古悼贤临岭峻,品觞坐咏俯流湍。

后人及此期娱目,知者视之为乐山。

盛事当年殊可揽,竹阴林茂有幽兰。

六、极品兰亭

咸云极品兰亭作,向以是由於世崇。

昔也年迁岁时异,长为人仰古今同。

述文畅若山间水,陈录快然天外风。

一事痛哉殊得舍?固因其迹不知终。

七、既老之言

嗟夫万类春将暮,既老其言叙以文。

内外齐修虚诞矣,死生亦大古贤云。

托怀山水合无妄,游目地天当抱群。

知足斯人长可乐,每於一得不为欣。

八、兴咏寄怀

其云老九岁时迁,不死犹知系一弦。

所视所听情以躁,於言於事信期天。

仰嗟感慨能由己?俯咏悲怀况若贤。

宇宙喻诸随大化,乐和自在又将年。

九、者也之夫

者也之夫,不能舍之;文言之异,或以知之;

列贤之作,每亦观之;所述之时,不虚视之;

所察之殊,后人品之;所云之畅,慨也听之;

不情之趣,乐以娱之;一得之欣,形其外之;

亦以之由,於文喻之;所知之少,妄一为之。

十、沁园春·括兰亭序

盛事春初,岁在癸丑,修禊兰亭。

会崇山峻岭,相随老少;流觞曲水,列坐贤能。

骋目娱怀,畅游寄咏,天朗风和惠气清。

欣言乐,信虽无丝竹,亦足为听。

快然放浪骸形。极宇宙之幽感慨兴。

固察今稽古,既知虚诞;嗟长痛短,不妄殇彭。

合契斯文,视观左右,俯仰其间悟死生。

年迁矣,况世殊时异,永揽诸情。

篇3:兰亭序集字古诗

兰亭序集字古诗

《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晋代王羲之酒后用324字,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一、故地骋游

老人兴会岂无因?故地骋游春日临。

天外浪生清朗宇,岭间风激映虚林。

幽兰茂放大山静,曲水带流修竹阴。

一咏一觞情以足,由然乐矣盛时今。

二、老少群游

春初老少集临流,列水崇山取次游。

信足所之当有尽,浪形毕至或无由。

仰天俯地感怀寄,揽竹品兰情趣幽。

相与其随虽暂短,为群左右乐同修。

《兰亭集》37首诗

《兰亭集》是一本由37首诗组成的诗集,关于《兰亭集》的来由是这样的`: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当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孙统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稧,曲水流觞,饮酒作诗。众人沉醉于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人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有了冠绝千古的《兰亭序》。

1、右将军令稽内史王羲之

四言诗:

代谢鳞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迺携齐契,散怀一丘。

五言诗:

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有心未能悟,适足缠利害。未若任所遇,逍遥良辰会。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靡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亲。猗与二三子,莫匪齐所托。造真探玄根,涉世若过客。前识非所期,虚室是我宅。远想千载外,何必谢曩昔。相与无相与,形骸自脱落。鉴明去尘垢,止则鄙吝生。体之固未易,三觴解天刑。方寸无停主,矜伐将自平。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余馨。取乐在一朝,寄之齐千龄。合散固其常,脩短定无始。造新不暂停,一往不再起。于今为神奇,信宿同尘滓。谁能无此慨,散之在推理。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

2、司徒谢安

四言诗: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此言执,寄傲林丘。森森连岭。茫茫原畴,迥霄垂雾,凝泉散流。

五言诗: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物景,微风翼轻航。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象,安复觉彭殇。

3、司徒左西属谢万

四言诗:

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萝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响,条鼓鸣音。元萼咄润,飞雾成阴。

五言诗:

司冥卷阴旗,句芒舒阳旌。灵液被九区,光风扇鲜荣。碧林辉杂英,红葩擢新茎。翔禽抚翰游,腾鳞跃清泠。

4、左司马孙绰

四言诗:

春咏登台,亦有临流。怀彼伐木,肃此良俦。修竹荫沼,旋濑荣丘。穿池激湍,连滥觴舟。

五言诗:

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莺语吟脩竹,游鳞戏澜涛。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5、行参军徐丰之

四言诗:

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嘉客,希风永叹。

五言诗:

清乡拟丝竹,班荆对绮疏。零觴飞曲津,欢然朱颜舒。

6、前馀姚令孙统

四言诗:

茫茫大造,万化齐轨。罔悟元同,竞异摽旨。平勃运谋,黄绮隐几。凡我仰希,期山期水。

五言诗:

地主观山水,仰寻幽人踪。回沼激中逵,疏竹间修桐。回流转轻觞,冷风飘落松。时禽吟长涧,万籁吹连峰。

7、王凝之

四言诗:

荘浪濠津,巢步颍湄。冥心真寄,千载同归。

五言诗:

细缊柔风扇,熙怡和气淳。驾言兴时游,逍遥映通津。

8、王肃之

四言诗:

在昔暇日,味存林岭。今我斯游,神怡心静。

五言诗:

嘉会欣时游,豁尔畅心神。吟咏曲水濑,渌波转素鳞。

9、王彬之

四言诗:

丹崖竦立,葩藻映林。渌水扬波,载浮载沉。

五言诗:

鲜葩映林薄,游鳞戏清渠。临川欣投钓,得意岂在鱼。

10、王徽之

四言诗:

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秀薄粲颖,疏松笼崖。游羽扇霄,鳞跃清池。归目寄欢,心冥二奇。

五言诗:

先师有冥藏,安用羁世罗。未若保冲真,齐契箕山阿。

11、陈郡袁峤之

四言诗:

人亦有言,意得则欢。嘉宾既臻,相与游盘。微音迭咏,馥焉若兰。苟齐一致,遐想揭竿。

五言诗:

四眺华林茂,俯仰晴川涣。激水流芳醪,豁尔累心散。遐想逸民轨,遗音良可玩。古人咏舞雩,今也同斯欢。

以上十一人,各成四言五言诗一首。

12、散骑常侍郗昙

温风起东谷,和气振柔条。端坐兴远想,薄言游近郊。

13、前参军王丰之

肆眄岩岫,临泉濯趾,感兴鱼鸟,安兹幽峙。

14、前上虞令华茂

林荣其郁,浪激其隈。泛泛轻觞,载兴载怀。

15、颖川庾友

驰心域表,寥寥远迈。理感则一,冥然元会。

16、镇军司马虞说

神散宇宙内,形浪濠梁津。寄畅须臾欢,尚想味古人。

17、群功曹魏滂

三春陶和气,万物齐一欢。明后欣時康,驾言映清烂。

亹亹德音畅,萧萧遗世难。望岩愧脱屣,临川谢揭竿。

18、群五官佐谢绎

踪畅何所适,回波萦游鳞。千载同一朝,沐浴陶清尘。

19、颖川庾蕴

仰怀虚舟说,俯叹世上宾。朝荣虽云乐,夕毙理自回。

20、前中军参军孙嗣

望岩怀逸许,临流想奇庄。誰云元风绝,千载挹遗芳。

21、行参军曹茂之

时来谁不怀,寄散山林间。尚想方外宾,迢迢有余闲。

22、徐州西平曹华

愿与达人游,解结遨濠梁。狂吟任所适,浪游无何乡。

23、荥杨桓伟

主人虽无怀,应物寄有为。宣尼遨沂津,萧然心神王。

数子各言志,曾生发奇唱。今我欢斯游,愠情亦暂畅。

24、王元之

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萧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

25、王蕴之

散豁情志畅,尘缨忽以捐。仰咏挹遗芳,怡神味重元。

26、王涣之

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超迹修独往,真契齐古今。

以上十五人一篇成

侍郎谢瑰、鎮国大将軍掾卞迪、王献之、行将軍羊模、行参軍事卬丘髦、参軍孔炽、参軍刘密、山阴令虞谷、府功曹劳夷、府主薄后绵、前长岑令华耆、前馀令谢滕、府主簿任儗、任城吕系、任城吕本、彭城曹礼,已上一十六人,诗不成,各罚酒三杯。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篇4:《兰亭序集》字联

《兰亭序集》字联

四 言

兰为清品;

竹是幽人。

兰言曲畅;

竹阴清和。

竹无一曲;

兰有群清。

竹阴在水;

兰气随风。

竹修有品;

兰静无言。

幽兰一室;

修竹万山。

崇兰临舍;

古竹当风。

崇兰临水;

古竹当山。

修兰室静;

茂竹亭虚。

将兰映日;

以竹当风。

短竹列坐;

崇兰一山。

品同兰静;

怀若竹虚。

气同竹长;

言与兰清。

临亭竹静;

风惠兰和。

虚怀当竹;

清气若兰。

虚怀当竹;

静气得兰。

虚怀若竹;

清品犹兰。

虚怀喻竹;

静气同兰。

虚怀契竹;

清品犹兰。

风清引竹;

气静得兰。

清风引竹;

静气得兰。

清风在竹;

静气为兰。

五 言

兰若一以静;

竹林相与游。

兰言临知永;

竹趣寄文同。

竹风随地畅;

兰气向人清。

竹引清风静;

兰随春气生。

竹阴有清咏;

兰气倦游丝。

竹室生虚致;

兰言无躁情。

作兰能静趣;

咏竹因虚怀。

幽兰得静气;

修竹引清风。

幽兰列异品;

修竹引长风。

幽兰系于带;

古竹作为觞。

幽兰娱静者;

修竹契贤人。

山静兰初放;

亭幽竹与清。

内室兰初放;

外山竹犹清。

倦时兰室坐;

兴至竹林游。

静生兰室趣;

清带竹林风。

水盛竹林茂;

春和兰气幽。

外山竹犹静;

内室兰气清。

舍后竹阴合;

室间兰气清。

风静带兰气;

日长娱竹阴。

取静于兰室;

虚怀在竹林。

暮随山竹静;

春向水兰生。

气盛万竹畅;

春阴群兰欣。

风和引竹静;

水畅带兰幽。

静能知竹趣;

和可契兰修。

阴山幽竹静;

春水惠兰生。

临风闲品竹;

坐室静观兰。

清犹临水竹;

惠若当风兰。

清风临水竹;

初日映春兰。

诸乐和于竹;

一言契若兰。

六 言

观兰可生静气;

听竹犹带贤风。

系幽兰于其带;

取古竹以为觞。

室内崇兰映日;

林间修竹当风。

天朗气清竹茂;

惠风水畅兰幽。

不可一天无竹;

岂能幽室少兰。

流水虚怀修竹;

春风和气幽兰。

篇5:兰亭序集字联

兰亭序集字联

四言对联

群贤毕至 ;少长成集

知人修己; 揽古察今

兰为清品;竹是幽人。

兰言曲畅;竹阴清和。

竹无一曲;兰有群清。

竹阴在水;兰气随风。

竹修有品;兰静无言。

幽兰一室;修竹万山。

崇兰临舍;古竹当风。

崇兰临水;古竹当山。

修兰室静;茂竹亭虚。

将兰映日;以竹当风。

短竹列坐;崇兰一山。

品同兰静;怀若竹虚。

气同竹长;言与兰清。

临亭竹静;风惠兰和。

虚怀当竹;清气若兰。

虚怀当竹;静气得兰。

虚怀若竹;清品犹兰。

虚怀喻竹;静气同兰。

虚怀契竹;清品犹兰。

风清引竹;气静得兰。

清风引竹;静气得兰。

清风在竹;静气为兰。

五言对联

咏怀山水趣; 嗟感古今情

风静带兰气; 日长娱竹阴

室静兰初放 ;亭阴竹犹清

风和春日永 ;竹映暮山清

斯人古今少; 此曲世间无

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

兰若一以静;竹林相与游。

兰言临知永;竹趣寄文同。

竹风随地畅;兰气向人清。

竹引清风静;兰随春气生。

竹阴有清咏;兰气倦游丝。

竹室生虚致;兰言无躁情。

作兰能静趣;咏竹因虚怀。

幽兰得静气;修竹引清风。

幽兰列异品;修竹引长风。

幽兰系于带;古竹作为觞。

幽兰娱静者;修竹契贤人。

山静兰初放;亭幽竹与清。

内室兰初放;外山竹犹清。

倦时兰室坐;兴至竹林游。

静生兰室趣;清带竹林风。

水盛竹林茂;春和兰气幽。

外山竹犹静;内室兰气清。

舍后竹阴合;室间兰气清。

风静带兰气;日长娱竹阴。

取静于兰室;虚怀在竹林。

暮随山竹静;春向水兰生。

气盛万竹畅;春阴群兰欣。

风和引竹静;水畅带兰幽。

静能知竹趣;和可契兰修。

阴山幽竹静;春水惠兰生。

临风闲品竹;坐室静观兰。

清犹临水竹;惠若当风兰。

清风临水竹;初日映春兰。

诸乐和于竹;一言契若兰。

昔作蘭亭詠 ;今品文人言

同文詠盛世 ;清言盡可聽

有情天不老 ;無事日亦長

文脩天地事 ;人得將相風

一亭俯流水 ;萬竹引清風

風竹引天樂 ;林亭集古春

室有山林樂 ;人同天地春

暢懷年大有; 極目世同春

惠日朗虚室 ;清風懷古人

六言对联

情怀生若春水; 弦咏感之古风

日永情幽怀畅 ;时和兴大趣长

观兰可生静气;听竹犹带贤风。

系幽兰于其带;取古竹以为觞。

室内崇兰映日;林间修竹当风。

天朗气清竹茂;惠风水畅兰幽。

不可一天无竹;岂能幽室少兰。

流水虚怀修竹;春风和气幽兰。

文情生若春水; 弦詠寄之天風

室内蘭幽氣暢; 亭外竹茂曰朗

流水能生萬感 ;清風不放一絲

蘭亭品類之盛 ;竹舍清流暢懷

觀群山能叙懷 ;視天宇可放情

娱遊山水品蘭茂 ;樂仰天地寄虚

七言对联

怀抱曲觞随流水 慨陈畅事听管弦

随时妄录虚诞事 尽日放怀天地问

大贤自合为九列 清风足以流万年

快然和者幽兰曲 乐哉兴之修竹怀

游春不知时将暮 听曲情随流水长

放水流长揽其曲 为文气盛集于虚

人坐春风化朗抱 室将静趣放虚怀

世事殊同齐感慨 人生修短尽风流

虚怀流水信可乐 和气为春兴天游

流觞畅咏稽有致 至人兴怀固不同

情文感慨怀迁固 述作殊同寄老彭

俯仰此生得天趣 兴会所至岂人为

与世不言人所短 为文当取古之长

昔时尝引山阴水 异日期为少室游

尽日山游得天趣 终生浪迹在竹林

坐随永日情殊畅 管领春风气不群

作文每期随所化 放怀时或与天游

激情放浪形骸外 悟感清修天地间

坐揽茂林情不倦 随游修竹气也和

俯听丝竹仰听管 静视流水躁视山

与弦作乐风生竹 列坐咏怀水抱山

山有此生未能至 竹为一日不可无

生当天朗气清日 老作观山乐水人

室当惠畅情不倦 若遇贤能躁亦清

俯仰不虚崇山气 觞咏犹带峻岭情

将合万殊为一相 每以内视作外游

视古在昔有所述 当今之世感其文

生当盛世春不老 人能乐观可永年

信清闲地是兰若 观自在春于竹林

万类静修成自异 一春寄兴与人同

陈叙幽怀同和畅 生观朗日寄文情

虚竹幽兰生静气 和风朗日叙天怀

清言若不知世事 静修引以悟长生

毕生游目观宇宙 列坐骋怀畅管弦

古迹虽陈犹在目 春风相遇不知年

以古为怀稽作者 随兴所在契天然

娱生于情春有气 兴之所至无古人

风人觞咏托于古 长者情怀和若春

世情岂尽能相合 贤者所为固未殊

万类静观咸自得 一生畅朗少人能

一人知己亦自足 毕生修察无尽期

知足是人生一乐 无为得天地自然

坐于兰地幽怀畅 游至林亭躁气清

随其所遇将有悟 老于文者舍陈言

茂林清咏怀贤契 修竹欣观叙幽情

修竹兴怀骋极致 激湍流水引清觞

遇事虚怀和一世 与人同乐察群言

得山水乐寄怀抱 集古今文观异同

放浪在形骸以外 骋怀于宇宙之初

宇将化日骋怀抱 室有惠风可娱人

世间清品至兰极 贤者虚怀与竹同

为人不外修齐事 所乐自在林水问

修竹短兰生静气 和风畅日喻天怀

知足一生得自在 静观万类无人为

八言对联

生于盛世惠风和畅 人可乐观天朗气清

风水林亭映带左右 管弦觞咏俯仰古今

闲栽花木知寒暑;静读诗书鉴古今。

闲情小品茶烟酒;得意挥毫字画诗。

闲情欲被春将去;落笔月与天同功。

闲邀风月为良友;漫步园林寄逸情。

怀古人若不可及;生今世岂能无情。

快坐崇山观大水;慨陈古事悟时人。

林间虚室足觞咏;山外清流无古今。

知足一生得自在;静观万类无人为。

知足是人生一乐;无为得天地自然。

追摹古人得真趣;别出心意成一家。

追随永日情殊畅;坐领春风气不群。

鱼龙寂寞秋江冷;碧水春风野外春。

夜静斗横谈剑处;春深花饶读书庐。

放水流长观其曲;为文气盛集于虚。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持身勿使白壁玷;立志直与青去齐。

持身每戒珠弹雀;养气要如刀解牛。

相知当不在形迹;修己岂可殊初终。

亭间流水自今古;竹外春山时有无。

染指何妨因涤砚;折腰不惜为浇花。

室人名花樽人酒;门无俗客案无尘。

室有芝兰气味别;胸无城府天地宽。

室因抱水随其曲;竹为观山不放长。

室临春水幽怀朗;坐对贤人躁气无。

室临春水秋还朗;坐对贤人躁气无。

修己可知有乐地;作文自合舍陈言。

修和群品先咸苦;管领春风日亦长。

流水永无风浪作;春情时以管弦和。

流水情文曲有致;至人怀抱和无同。

随时静录古今事;尽日放怀天地间。

随所遇时将静悟;老于文者不陈言。

随群流观及盛事;欣乐岁述古初言。

梅花万树鼻世界;茅屋三间心太平。

梅含白雪诗无字;柳绽青丝画有声。

梅横画阁有寒艳;雪照书窗生夜明。

掩卷古今都在眼;拥衾寒暖不关情。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雪点梅花轻作画;风摇竹叶漫吟诗。

雪舞长空开瑞景;寒凝大地蕴春华。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

虚怀视水人咸悟;和气为春天与游。

眼明小阁浮烟翠;身在荷香水影中。

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涛。

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

野树穿花月在涧;清风拂座竹环门。

野烟千叠石在水;渔唱一声人过桥。

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

崇山有阁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崇兰清咏怀贤契;修竹欣现长茂林。

得山水乐寄怀抱;于古今文观异同。

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

得趣在形骸以外;娱怀于天地之初。

情文俯仰怀迁固;述作风流契老彭

情寄古怀同竹静;品殊群类契兰修。

情挚能交知己友,心清好读等身书。

清风无私雅自爱;修竹有节长呼君。

清风有信随兰得;激水为湍抱竹流。

清言每不及世事;静坐可以修长生。

寄字远从千里外;论交深在十年前。

寄兴在山亭水曲;怀人于日暮春初。

溪畔游鱼吹柳絮;竹边啼鸟避茶烟。

群芳呈艳香清远;万木争荣叶绿新。

群然和者幽兰曲;快哉当之修竹风。

碧通一径晴烟润;翠涌千峰宿雨收。

碧海芝浓春五色;丹崕日暖鹤千年。

碧海青天一行墨;荻花枫叶四弦秋。

静坐不虚兰室趋,清游自带竹林风。

小有清闲抱弦怀古;随其时地修己观人。

小窗多明使我久坐;入门有喜与君笑言。

天下断无易处境遇;人间哪有空闲光阴。

天半朱霞云中白鹤;山间明月江上清风。

天地有情长若春日;山林无事自是清流。

云岚四时迷离朝暮;风雨一室上下古今。

不次之迁人同品峻;及时为惠情与春长。

长桥卧波新亭挂月;荷香醉客柳色迷人。

今古毕陈趣生一室;人天兴感文可万言。

兰有群情竹无一曲;山同月朗水与情长。

在福则冲乐善不倦;与道大适即事多欣。

毕生所长岂在集古;闲情自托亦不犹人。

扪虱之谈岂伊景略;闻鸡而舞不减祖生。

传家有道惟存忠厚;处事无奇但求率真。

似兰斯馨比蕙又畅;和神当春清节为秋。

抗心希古任其所尚;研精耽道安有幽深。

足以山引不作自骋;目喻水流以卧当游。

取静于山寄情于水;虚怀若竹清气若兰。

林气映天竹阴在地;日长似岁水静于人。

林荫清和兰言曲畅;流水今日修竹古时。

经纬区宇弥纶彝宪;抑扬人杰雕绘士林。

春风乃为诗人所觉;夜坐能使画理自深。

春风来时宜会良友;秋月明处常思故乡。

春水初生系怀左右;清风惠及盛领情文。

视履考祥其旋元吉;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诞妄不生虚无视事;幽闲自得清静为修。

涧流浚多生我禾稼;泽皋之上来观柘桑。

朗日和风斯世咸喻;清文盛德古人与稽。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气同山。

云树绕堤沙青山绿水;芸房连石径修竹茂林。

今文与古文期其一是;无极为太极化可万殊。

信古不迁也是昔贤知己;流阴若寄无为今世贤人。

篇6:王羲之兰亭序集字对联

王羲之兰亭序集字对联

内容提要

名碑名帖对联集字帖系列丛书之一。由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作。字体优美,艺术美感极强。值得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临摹。

目录

四言对联

群贤毕至 少长成集

知人修己 揽古察今

五言对联

咏怀山水趣 嗟感古今情

风静带兰气 日长娱竹阴

室静兰初放 亭阴竹犹清

风和春日永 竹映暮山清

斯人古今少 此曲世间无

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

六言对联

情怀生若春水 弦咏感之古风

日永情幽怀畅 时和兴大趣长

七言对联

怀抱曲觞随流水 慨陈畅事听管弦

随时妄录虚诞事 尽日放怀天地问

大贤自合为九列 清风足以流万年

快然和者幽兰曲 乐哉兴之修竹怀

游春不知时将暮 听曲情随流水长

放水流长揽其曲 为文气盛集于虚

人坐春风化朗抱 室将静趣放虚怀

世事殊同齐感慨 人生修短尽风流

虚怀流水信可乐 和气为春兴天游

流觞畅咏稽有致 至人兴怀固不同

情文感慨怀迁固 述作殊同寄老彭

俯仰此生得天趣 兴会所至岂人为

与世不言人所短 为文当取古之长

昔时尝引山阴水 异日期为少室游

尽日山游得天趣 终生浪迹在竹林

坐随永日情殊畅 管领春风气不群

作文每期随所化 放怀时或与天游

激情放浪形骸外 悟感清修天地间

坐揽茂林情不倦 随游修竹气也和

俯听丝竹仰听管 静视流水躁视山

与弦作乐风生竹 列坐咏怀水抱山

山有此生未能至 竹为一日不可无

生当天朗气清日 老作观山乐水人

室当惠畅情不倦 若遇贤能躁亦清

俯仰不虚崇山气 觞咏犹带峻岭情

将合万殊为一相 每以内视作外游

视古在昔有所述 当今之世感其文

生当盛世春不老 人能乐观可永年

信清闲地是兰若 观自在春于竹林

万类静修成自异 一春寄兴与人同

陈叙幽怀同和畅 生观朗日寄文情

虚竹幽兰生静气 和风朗日叙天怀

清言若不知世事 静修引以悟长生

毕生游目观宇宙 列坐骋怀畅管弦

古迹虽陈犹在目 春风相遇不知年

以古为怀稽作者 随兴所在契天然

娱生于情春有气 兴之所至无古人

风人觞咏托于古 长者情怀和若春

世情岂尽能相合 贤者所为固未殊

万类静观咸自得 一生畅朗少人能

一人知己亦自足 毕生修察无尽期

知足是人生一乐 无为得天地自然

坐于兰地幽怀畅 游至林亭躁气清

随其所遇将有悟 老于文者舍陈言

茂林清咏怀贤契 修竹欣观叙幽情

修竹兴怀骋极致 激湍流水引清觞

遇事虚怀和一世 与人同乐察群言

得山水乐寄怀抱 集古今文观异同

放浪在形骸以外 骋怀于宇宙之初

宇将化日骋怀抱 室有惠风可娱人

世间清品至兰极 贤者虚怀与竹同

为人不外修齐事 所乐自在林水问

修竹短兰生静气 和风畅日喻天怀

知足一生得自在 静观万类无人为

八言对联

生于盛世惠风和畅 人可乐观天朗气清

风水林亭映带左右 管弦觞咏俯仰古今

篇7:王羲之兰亭序集字古文

王羲之兰亭序集字古文

内容简介:

临帖是为了创作,创作要讲究章法。章法是集字成篇,构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正文、幅式、行列、布白、笔墨、落款和钤印。

1、正文

正文的内容应该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可以是名言警句、古今诗文,也可以自作诗文。正文的字数可少可多,少则一字或数字,如“龙、虎、福、寿”之类,多则一诗或者一整篇文学作品,如书李白《早发白帝城》为一诗,书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一词,书《兰亭序》则为一文。

2、幅式

书法的幅式就写在纸上而言,通常有中堂、条幅、横披、长卷、对联、扇面、条屏、斗方、册页等。中堂是用整张宣纸竖写的作品,通常挂在厅堂的'中间或主要位置,故叫中堂。一般把六尺以上宣纸的叫大中堂,五尺以下宣纸的叫小中堂。条幅是一整张宣纸对开竖写的作品,又叫单条或小立轴。横披即横幅,整张宣纸或对开横写。长卷是横披的加长横写。对联是上下联竖写构成。扇面有折扇、团扇、宫扇、蒲扇等种类,样式有弧形、圆形或近似于长方形等。条屏是由大小相同的竖式条幅排在一起,它一般由四条屏构成,多则八条、十二条,或更多条不等。斗方是长和宽大约相等的正方形幅面,其边在一尺至二尺左右。册页是比斗方略小的幅式,由若干页合成一册,故叫册页。

3、行列

传统书法作品大多由上到下安排字距,由右到左安排行距。行列的安排一般有四种类型:①纵有行横有列。行距和字距均等,此种章法以整齐、均匀为美。一般为小篆、隶书和楷书所用。魏碑和唐碑也多用此式。②纵有行横无列。行距宽于字距,此种章法如行云流水,前后相应,错落有致。一般为行书、草书所用,金文、大篆或隶书、楷书也偶有此式。③纵无行横无列。甲骨文及当代狂草常见此式。清代郑板桥“六分半书”亦属此式。此种章法可追求形态夸张,块面分割,点面对比,字体大小、疏密、斜正,墨色枯润浓淡等形式的对比,参差错落,对比鲜明。④纵无行横有列。当今横行书写的作品多为此式,它适用于各种书体。

篇8:王羲之兰亭序集字作品

王羲之兰亭序集字作品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禊帖》、《临河序》、《兰亭宴集序》,是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是中国晋代书法成就的代表。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逸事趣闻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 《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 《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 《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 “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此后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唐兰亭序摹本

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

《虞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临,因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亦称“天历本”。虞世南得智永真传,直接魏晋风韵,与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用笔浑厚,点画沉遂。

最能体现兰亭魂魄的`摹本

《褚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临,因卷后有米芾题诗,故亦称“米芾诗题本”。此册临本笔力轻健,点画温润,血脉流畅,风身洒落,深得兰亭神韵。

最能体现兰亭原貌的摹本

《冯本》为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摹写,因其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后世又称其为“神龙本”,因使用“双钩”摹法,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兰亭真迹者。

最能体现兰亭风骨的摹本

《定武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临本,于北宋宣和年间勾勒上石,因于北宋庆历年间发现于河北定武而得名。定武原石久佚仅有拓本传世,此本为原石拓本,是定武兰亭刻本中最珍贵的版本。

“唐人五大摹本”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神韵,是后世兰亭两大体系的鼻祖:一是以虞本、褚本、冯本、黄绢本为宗的贴学体系;一是以定武本为宗的碑学体系。这两大体系并行于世,孕育了后世无数大家。唐人五大摹本,曾被收入清乾隆内府,后流散四方:虞本、褚本、冯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黄绢本、定武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隔海相望不得团圆。此次将此五种珍本汇于一帙,海峡两岸法书极品齐聚一堂,全面展现中华瑰宝之流光异彩。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也有人认为兰亭之会是讨论军事的秘密会议,是以书法之名掩人口目。无论如何,其书法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兰亭序集文言知识

高中兰亭序集预习学案

秋天古诗词集

经典励志古诗词集绵

兰亭序朗诵

兰亭序全文繁体

兰亭序歌词

兰亭序教学设计

兰亭序原文、简介及翻译

经典古诗词

兰亭序集字古诗词(整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兰亭序集字古诗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