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神秘婴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闻鸡起舞的意思和造句,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闻鸡起舞的意思和造句,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闻鸡起舞的意思和造句
基本解释
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同时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成语故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篇2:闻鸡起舞的意思和造句
1) 月羲咯咯一笑,摆出一个‘闻鸡起舞式’:“本女侠要替天行道啦!”。
2) 发愤图强奋发图强奋发蹈厉披荆斩棘闻鸡起舞我武惟扬。
3) 吴忧很喜欢这门藏有一种涤尘荡世气概的剑法,常闻鸡起舞直至夜落乌啼,也使得他的散霞剑法进阶迅速,如今已是到了九重,只差一重便能到巅峰。
4) 萧风小时候被欺负得很多,小学时学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后,就立志习武不要再被欺负。
5) 闻鸡起舞,勤奋如斯,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可冯秋烨每日都是早早的就起来了,青阳山顶,野草广袤,好似交织出一张绿毯,他停坐其上,开始一如往日的修炼。
6) 闻鸡起舞的传说,是不是真的?祖逖与他的同伴,又留下了怎样的故事?
7) 你以为我闻鸡起舞呀!然后她起床刷牙洗脸去了。
8) 刘向学得很勤,真正做到了闻鸡起舞。
9) 华安一听祖将军,便料到必是那闻鸡起舞的祖逖,这个时代忧国忧民的大人物也就那么几个,祖逖便是其中之一。
10) 勤学苦练,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练武五天后,出师和令狐守决斗。
11) 闻鸡起舞清影梦,醉看江湖落剑尘。
12) 领导者们必须冲锋陷阵,意识超前,能力超群,同时还要闻鸡起舞。
13) 后目睹国家四分五裂之现状,与志同道合的好友刘琨折节读书,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致力于北伐恢复中原。
14) 、祖逖刘琨双陨命可以视为整个东晋到南北朝时期,立志北伐,恢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在他们两个人的身上,本身就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如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15) 他有闻鸡起舞的精神,所以他进步快。
16)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闻鸡起舞,最后打败了吴国。
17) 辞乙酉难忘闻鸡起舞,迎丙戌仍需刺股悬梁。
18) 他每天五点钟便起床锻炼身体,风雨无阻,这种闻鸡起舞的精神,可敬极了。
19) 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20) 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闻鸡起舞,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21) 每天早晨,我一听到闹钟响,就起床学习,这也算是闻鸡起舞吧。
22) 闻鸡起舞:老爷爷在乡间修养,天天闻鸡起舞,打太极健身。
23) 闻鸡起舞苦练武功是为了保家为国,不是把武力使在自已兄弟自相鱼肉,一旦国家招唤必闻风响应,用自已一身的功夫去报效国家民族!
24) 运气不是偶然的,不闻鸡起舞,难见财神微笑。
25) 传统的练功方法很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闻鸡起舞,枕戈待旦。
26) 赵兄,古人闻鸡起舞,咱们可不能不如古人啊!
27) 江湖莫问来时路,闻鸡起舞要青天。
28) 司马青衫心中疑窦丛生,自练功以来,每日都是闻鸡起舞,勤修不辍,今日迷迷糊糊竟睡了这么久。
29) 于街区初遇畴昔情人,周匝闲置的树亦闻鸡起舞。
30) 以前,吕布虽然是每日闻鸡起舞勤学不辍,但是缺乏和高手过招的经验。
31) 静静的站在门槛之上,看到朱桓玉那奋笔疾书,闻鸡起舞的勤奋,不觉暗自高兴。
32) 十年前,当我们家还在那个闻鸡起舞的小山村时,很难想像我能到北京来读书。
33) 这般懒惰,如何能练就上乘武学?看看你们的萧大哥,闻鸡起舞,即便武功修为已近超一流之境也未有丝毫懈怠;你俩年纪尚幼,武功低微,怎能如此怠惰因循?
34) 闻鸡起舞,从古代美传至今;作为新时代的有志少年,田博光怎会落后于古人!这不,一大早的便开始了闻鸡起跑。
篇3:闻鸡起舞是什么意思
闻鸡起舞是什么意思
〝闻鸡起舞〞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wén jī qǐ wǔ,释义: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借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亦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成语介绍
【汉语拼音】wén jī qǐ wǔ
【词语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行动。同时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成语性质】褒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宾语、谓语。
【使用技巧】多用于
象征或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中,是引用典故的用词手法。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发愤图强、自强不息、孜孜不倦、废寝忘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顿学累功、催人奋进。
【反义词】 苟且偷安、自暴自弃
涉及人物
祖逖(tì)【266-----3】,刘琨(kūn)【271-----3】
祖逖(266~321),字士雅 。河北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有传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汉族。中国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定州邢邑)人。中国西晋时期名将。汉中山靖王之后,美姿仪,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阳,“人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厕身以帅哥才子闻名的文学政治团体“金谷二十四友”之中,因年纪最小,排名最后。为司州主簿时,与祖逖闻鸡起舞,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八王之乱又经永嘉之乱,神州陆沉,北方沦陷,只有刘琨坚守在并州,是当时北方仅存的汉人地盘。后因爱慕刘琨发兵帮助的鲜卑首领拓跋猗卢被兄弟杀死,没有兵力与各族争斗,投奔辽北,后因辽北内部争权而死。诗仅存3首,却与左思齐名。
成语出处
1、《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资治通鉴》:“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成语事例
击楫誓清,毕竟英雄得。 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
成语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
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叫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古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资治通鉴》《晋书·祖逖传》)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叫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利的叫声。”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前进了。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1]
成语启示
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不经过努力奋斗,就不能成就事业。
古籍示例
《旧唐书.卷一二九.韩滉列传》:今见播逐,恐失人心,人心一摇,则有闻鸡起舞者矣。
金.元好问〈木兰花慢.对西山摇落〉词:不用闻鸡起舞,且须乘月登楼。
《醒世姻缘传.第七回》:今当边报狎闻,羽书傍午,正忠贞薪胆之时,主忧臣辱之时;闻鸡起舞,灭此朝食,正当其会。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手不释卷是什么意思
〝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shǒu bù shì juàn ,释义:释:放下;卷:指书籍。意为书本不离手,借以形容十分勤奋好学。
成语解释
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1]
成语典故
原文: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译文: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停了停,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原文
凡先生之游⑴,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⑵,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⑶;或⑷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⑸坊肆⑹中发⑺书而对勘⑻之。或径行⑼平原大野,无足⑽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⑾;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⑿复之。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注释
(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先生,指顾炎武。
(2)厄塞:险要的地方。
(3)曲折:详细情况。
(4)或:有的。
(5)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6)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7)发:打开
(8)对勘:核对校正。
(9)径行:直接行走。
(10)无足:没有值得。
(11)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12)熟:仔细认真。
译文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许多马和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文章解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许多人对顾炎武的最初认识,恐怕就源于这句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这位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对待读书做学问老老实实,认认真真。《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文,用非常精简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好学不倦的顾炎武。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黄,”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习。可贵的是顾炎武并不是读死书,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正是有这一精神,顾炎武根据实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献资料与实地历史考察相结合的著作--《天下郡书》。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卒于曲沃。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篇4:用闻鸡起舞成语造句参考
用闻鸡起舞成语造句参考
1. 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
2. 运气不是偶然的,不闻鸡起舞,难见财神微笑。
3. 读了“闻鸡起舞”让我懂得了从小做事要认真做好,学习上不会的地方要多下功夫多用心弄懂。
4. 祖逖闻鸡起舞,他们不怕严寒酷暑持之以恒天天早起练功,最后成为精忠报国的大英雄将军,我真佩服。
5. 今天,我学会了一句成语叫“闻鸡起舞”。
6. 经过闻鸡起舞,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
7.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像祖狄和刘琨一样闻鸡起舞,勤学苦练,才能考出更优异的成绩。
8. 闻鸡起舞永远是个人获得成功的秘诀。
9. 早上睡懒觉,爸爸严厉地说:“你想想祖逖刘琨都是闻鸡起舞,比你早多了!”
10. 时日苦短,路途遥远,闻鸡起舞的人才能有所成就。
11. 梅花,就像祖逖闻鸡起舞报效祖国坚韧不拔的意志。
12. 虽然我们在学习上不一定能向祖逖和刘琨那样闻鸡起舞,但是我们只要勤学勤练,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13. 如果我们有闻鸡起舞的毅力,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14. 如果我们在学习上能够闻鸡起舞,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15. 祖逖闻鸡起舞,后来建功立业,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6. 如果我们能够闻鸡起舞,学业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17. 学习,就要有闻鸡起舞的精神,勤奋,勤奋,再勤奋。
18. 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闻鸡起舞,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19. 小明每天闻鸡起舞,非常勤奋
20. 毕业班的学生就应该拿出废寝忘食、闻鸡起舞的劲头来学习
21. 锻炼身体不是一天两天,要闻鸡起舞持之以衡。
22. 我们现在学习很累,堪比古人闻鸡起舞的场景。
23. 他闻鸡起舞地读书以求得考研资标。
24. 我们应该学习祖逖闻鸡起舞的精神。
25. 我很喜欢闻鸡起舞这个故事。
篇5:褒义词闻鸡起舞的意思
褒义词闻鸡起舞的意思
闻鸡起舞是褒义词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闻鸡起舞造句
1. 他有闻鸡起舞的精神,所以他进步快。
2.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闻鸡起舞,最后打败了吴国。
3. 昔日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至今依然激励着我们勤奋学习。
4. 祖逖闻鸡起舞,后来建功立业,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5. 学习,就要有闻鸡起舞的精神,勤奋,勤奋,再勤奋。
6. 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经常闻鸡起舞在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就在锻炼。
7. 他已年过50,回想起青年时代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情景,恍如昨日。
8. 你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可以闻鸡起舞,废纸三万,选择前者将一无事成,先择后者将可能功成名就。
9. 他每天五点钟便起床锻炼身体,风雨无阻,这种闻鸡起舞的精神,可敬极了。
10. 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闻鸡起舞,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11. 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
闻鸡起舞成语接龙
舞衫歌扇 扇枕温衾 衾寒枕冷 冷灰爆豆 豆分瓜剖
剖心坼肝 肝心若裂 裂石穿云 云梦闲情 情见于色
色仁行违 违条犯法 法脉准绳 绳愆纠缪 缪力同心
心领神会 会逢其适 适如其分 分劳赴功 功一美二
二惠竞爽 爽心悦目 目不忍睹 睹物伤情 情至意尽
尽释前嫌 嫌好道恶 恶尘无染 染翰成章 章甫荐履
履仁蹈义 义愤填胸 胸有鳞甲 甲第连天 天长日久
久负盛名 名山事业 业峻鸿绩 绩学之士 士农工商
商彝夏鼎 鼎成龙升 升堂入室 室怒市色 色胆包天
篇6:闻鸡起舞-闻鸡起舞的故事-闻鸡起舞的寓意-闻鸡起舞的意思
【成语】闻鸡起舞
【拼音】wén jī qǐ wǔ
【简拼】wjqw
【近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反义词】苟且偷安、自暴自弃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连动式
【成语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成语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例子】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闻鸡起舞,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英文翻译】rise up upon hearing the crow of a rooster and practise with the sword
【成语故事】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语辩形】鸡,不能写作“机”。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 当然的意思和造句
闻鸡起舞的意思和造句(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