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

时间:2024-07-08 03:39:11 作者:SZQR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ZQ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

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物流行业也在不断地转型发展,从整体发展角度来看,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技能型人才严重影响着现代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物流行业市场的逐步扩大,社会及用人单位急需符合市场多元需求的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希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与效率,能够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创新教学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教育的责任与目标则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结合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新时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须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完善的技术技能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培育质量,才能够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推动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目标确定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与地域特色,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当充分考虑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该区域内的物流行业发展现状,结合上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岗位群,例如所处的地域是内地还是沿海,例如在内地时可以考虑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企业需求,或者是铁路运输的需求,如果是在沿海,则考虑码头与港口物流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工种为依据,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且根据物流行业标准以及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科学合理的分析物流行业各职业岗位能力,摆脱传统理论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束缚,可以在班级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职业基础与职业核心、职业拓展课程这三门课程整合为物流专业技术课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举办丰富多样的技能大赛,加强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进一步促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有效改革创新。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改革策略

(一)科学合理选取教学载体,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当将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仓储作业与管理、物流综合作业与管理这三门课程有效融合并且加强工作需求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将工作的具体内容与项目搬入教学过程中,实现企业与课程的有效对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针对化和具体化引导,做到通过多轮的实践与论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教学项目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改革过程中,应当以工作需求和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并且以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为导向,进一步优化项目内容设计。结合多元化货物工作内容,有效整合教学项目,并且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项目,通过设计具体的操作步骤与流程配备理论与实践教学步骤,完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条件,确保技术技能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构建知识与能力、素质于一体的课程考核体系

为了确保物流专业技术技能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应当构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一体的课程考核体系,通过优化课程考核指标与方法,确保考核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在人才培育中,将考核指标分解到具体工作任务与环节中,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互评,或者是学生自评、竞赛评价与教学评价等各类方式,对学生日常学习与实习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情况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与职业素养等展开量化评价,客观准确的评价学生的'课程表现情况,在课程考核中有效引入竞争机制,并且科学合理的构建评价档案,通过针对性考核,有助于提高人才培育质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加强校企合作交流

传统的人才培育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所以在新形势下物流专业教学应当结合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举办丰富多样的技能大赛,通过优化课程项目教学挖掘技术技能课程,设置仓储配送作业与作业管理、运输代理作业与作业管理、综合作业与作业管理,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加强岗、课、证有效融合,并且引入竞赛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操作水平,更加符合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创新物流行业也在快速发展,物流管理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是突飞猛进。企业难以招到高层次人才,而且也难以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的用人计划有所脱节。所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当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与企业实践的教育优势,物流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也要掌握隐性行业技巧知识,所以必须构建高素质且具有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企业也能够应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展开员工培训与进修等,进一步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新时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创新改革,应当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观念,结合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完善的技术技能教学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有助于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炜,马卫.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6(27).

[2]刘灿亮,陆改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3]何梅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5(3).

[4]石秀君,李鹏浩,张西忠.基于实践教学体系平台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5(10).226

作者:谭新明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篇2: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通过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就业岗位群进行调研,分析了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下物流管理就业岗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提出一个专业、两种能力、六个模块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并对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探讨。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物流管理;模块化课程体系

1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下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物流师的职业能力:《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物流师能够独立管理物流项目和物流信息系统;制定物流年度规划,对物流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协调内外物流关系,参与物流服务合同的谈判;承担物流人员的培训等工作能力,需要具有一定的观察、理解、计算、判断、应变、表达、交流、协调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能适应新常态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仓储与配送、运输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区域物流、国际物流、生产物流及物流营销领域管理与决策方法,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有良好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及行为素质,适应生产物流、农产品物流、商贸物流以及第四方物流管理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能在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类物流配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及相关生产企业、商贸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训练,具有进行物流方案设计、物流活动决策的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物流管理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逻辑体系如下:第一,了解物流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物流系统设计方法;第二,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人际沟通以及运用物流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在物流领域内的业务对外交往的基本能力。第三,具备高尚的品德以及强大的自制力;第五,熟悉我国物流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世贸组织的国际公认准则及国际惯例;第五,了解物流及管理的发展动态及新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影响;掌握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其管理方法;第六,能够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能力。

3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分析

通过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大中型企业物流管理岗位需求的广泛调研,发现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群贯穿于物流决策与方案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流动以及物流职能活动管理,在物质资料的采购供应、物质资料的生产流转以及产成品的流通等各个阶段都有物流管理人员参与,对应的专业能力岗位。

4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结构定位

通过调研分析,结合企业行业的需求,剖析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规格与岗位群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将抽象的专业能力具体化为相应的能力要素,优化组合后形成能力模块。物流管理专业归纳出的能力模块设为两大类八个具体方面:一是基础能力模块,包括物流职业素养,物流职业素养是每一个物流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修养,物流系统分析与系统构建能力,供应链架构与优化能力,物流网络规划与运作能力,物流职能活动实施与控制能力,物流信息管理能力;二是实践能力模块,包括物流操作与物流管理实践能力模块和物流规划与设计实践能力模块,这两个模块能够从不同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篇3: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两个“能力大模块”的分析,确定不同模块的具体能力要素间的关系,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公共基础+职业能力+岗位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岗位能力模块包括“物流采购能力、仓储管理能力、运输管理能力、配送管理能力、生产物流能力、物流信息能力”等六大子模块。然后,将六个子能力模块分解成对应的教学课程“小模块”,即基本的教学单元,通过“理论与实践”对接的教学体系实现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

6结束语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直接拉动了物流量的持续增长;而产业集聚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又同步派生更多的物流需求。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需要一大批物流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高水平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皖江城市地区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和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框架,构建完整的、适用的课程模块,以培养地区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中华.论新世纪高校课程改革趋势[J].煤炭高等教育,2002(3):60-61.

[2]彭勃.长三角地区需求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体系构建研究[J].管理观察,2014(11):99-10

作者:王丹丹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构建

物流管理求职信

物流管理总结

物流管理专业描述

物流管理个人简介

物流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针灸推拿学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论文

自动化专业电气装备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管理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班级管理技能心得体会

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共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