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ziyuno10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送玩具回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送玩具回家,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送玩具回家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送玩具回家
送玩具回家
我看到小班的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只顾自己快乐地玩,玩具掉在地上也不管它,不拾起来,就不玩它了,而是再找别的玩具玩。甚至有的孩子在走路时玩具绊着脚,他用脚淌着这些玩具走过去,也不去低头把玩具检起来。看到这种情况,我提醒孩子们说:“玩具的家在哪里呀?”“玩具篮子里。”“玩具掉在地上了,离开了自己的家,她很想自己回家,可是她不认识回家的路,谁愿意把玩具送回家?”没有一个孩子主动愿意送玩具回家。只是回头用眼睛瞟了一下这位“多管闲事”的老师,又继续玩起来,孩子的举动令我深思。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怎么这么缺乏爱心?
这是刚入园不久的孩子玩玩具时的场景。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场景:玩具乱七八糟落在地上和桌子上,摆设不整洁,活动室的地面上到处是玩具,图书,真的是没有下脚的地方,孩子们要走进活动室,可是没法进。老师就问孩子们:“活动室里到处是玩具,玩具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找不到家会怎么样?”“很着急。”“我会哭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小朋友快想想办法,这么多玩具找不到家,我们该怎么办?”“把玩具送回家吧。”“谁来送呢?”最后大家同意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孩子们高兴地动手把玩具整理好,放进了篮子里。活动室又是一片整洁。看到孩子们脸上欣慰胜利的笑容,我趁机对他们进行了教育,玩具掉在地上要及时检起来,大家都这样做,才能使环境整洁。
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玩玩具时掉在地上要及时检起来,做一个爱整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篇2:送玩具回家幼儿园教案
活动目标:
1、游戏结束后能主动的收整好习惯。
2、按玩具的种类进行分类并保持玩具家的清洁、整齐。
活动准备:
玩具柜、各种玩具、卡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主题。
1、提问:谁知道玩具的家在哪儿?
2、教师向幼儿介绍玩具柜。(玩具柜是玩具的家,是专门摆放玩具的)
二、幼儿观察玩具柜中的凌乱的玩具进行讨论。
师:玩具柜中的玩具为什么很乱,乱了怎么办?
幼:摆摆好。
幼:一样一样摆放。
幼:分分类。
三、师以设疑的方法引导幼儿送玩具回家的方法。
师:怎样让玩具的家变得很整齐?
幼:分分家。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幼:方的放在一起,圆的放在一起;幼: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幼:相同的放在一起;幼:做标记;幼:用盒子装,因为有的玩具太小,用盒子装起来就整齐了。
(评析:此环节,教师未采取直接的语言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肯定与否定,此环节为幼儿提供了想像的机会,使幼儿感想、敢说。)
四、将玩具分类,教师总结并选出最好的方法。
1、幼儿商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玩具。
2、通过实践活动确定分玩具的最佳方法。
师:刚才我们用了很多方法进行分玩具,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合适,为什么?
幼:颜色放在一起的不合适,里面的有大的又有小的,看起来很乱;幼:圆的放在一起,方的放在一起不合适,里面的有大的又有小的,找的时候很难找;幼: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最合适,看起来很整齐;(评析: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从中找到了摆放玩具的最佳方法。)
3、师对分玩具的最佳方法进行小结
五、引导幼儿做标记
1、提问:今天,我们将玩具进行了分类,过了几天如果小朋友忘记了,怎么办呢?
幼:做标记;幼:把标记贴在玩具家里,以后摆放的时候一看就知道了;
2、幼儿制作标记
六、送玩具回家幼儿按标记分玩具
延伸活动:
幼儿根据标记收整为玩具(评析:本次活动的取材来源于日常活动,活动中幼儿对玩具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活动中的氛围比较活跃,活动中教师的相关问题起到了引领的作用,问题的设置为幼儿提供了想像、表达的机会,孩子们通过想想、说说、议议,实践等活动从中找到了摆放玩具的最佳方法。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本节活动的实践幼儿通过反复的练习,能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3:送玩具回家幼儿园教案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幼儿主动探索玩具与标记间的对应关系,懂得玩具玩后应收拾好,会把玩具放回原处。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建立玩具与标记间的对应关系。
2、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玩具应放在什么地方,玩后应收拾好放回原处。
3、教育幼儿爱护玩具。
活动准备:
贴绒教具:两幢房子(上面各贴有萝卜、毛毛虫的标记)。
小ji小兔各一。
活动过程:
1、晨间游戏后,教师刻意不收拾,保留玩具都没有回原位的状态。
2、游戏:送玩具回家。
①出示贴绒图片:小ji、小兔、两幢房子。
教师提问:小ji、小兔、玩累了要回家了,请小朋友们帮忙找找它们的家。小ji(小兔)的家在哪里?你怎么知道它的家是这幢房子的?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标记的作用。“房子上有标记,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谁的家。”
②教师提问:小朋友们都有自已的家,玩具们也都有自已的家,请你们找找,玩具们的家在哪里?[点评:通过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③教师提问::“玩具柜上没有标记,可是桌子上这么多玩具都找不到自已的家了。小朋友说说,怎么办呢?”
请幼儿(根据玩具形状)创造性地设计标记,教师当场画出,并随即贴于玩具柜的相应位置上。[点评:让幼儿带着问题,主动的探索玩具与标记间的对应关系,并尝试设计标记,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④教师提问:“玩具们都累了,请小朋友们送玩具回家休息。”幼儿自发收拾玩具,同类玩具放在一个筐内将筐送到玩具柜中相应标记处。
3、请小朋友们关心玩具们是否都回到了家。
教师以玩具的口吻讲讲大家:“谢谢小朋友们,这么爱护我,关心我,明天我再出门和你们玩。”
日常教育活动渗透:
并幼儿将自己的毛巾、茶杯按标记一一挂上,每次玩完玩具都及时按标记归回原位。
家园配合:
帮助幼儿克服乱丢乱放物品的习惯,随时提醒幼儿,有规律地摆放自己生活和学习用品,家长不要随之任之的包办代替。
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
改变传统社会教学中教师主讲,幼儿被动听讲的方法,从幼儿的兴趣着手,让幼儿自发主动地探索实物与标记间的关系,并进行操作,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
幼儿的思维,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篇4:送玩具回家幼儿园托班教案
送玩具回家幼儿园托班教案
小小班的孩子玩玩具时总喜欢扔得桌上、地上都是,而到收玩具的时候,只有寥寥几个孩子在忙着整理,其他的小朋友都自顾自地搬着凳子找位置去了。对此,我对孩子们进行了多次说服和教育,可是效果不明显,为此使我大伤脑筋。
一天早餐后,孩子们在分组玩玩具,一踏进教室便能看见玩具扔得满地都是。正巧、我走进课室,翻看活动计划,当我看到数学活动的题目:“送宝宝回家”时,立刻有了主意。(准备利用分类的'方法鼓励孩子整理玩具。)到了收玩具的时间,我边放音乐,边对孩子们说:“小朋友要上手工课了,我们先把玩具送回家吧。”有的幼儿还没有领悟过来,我接着说:“小朋友有家、小鸟有家、小鱼有家,所以玩具也有家。我们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家。”全班幼儿高兴地收拾着玩具,嘴里不停他说着、笑着,一会儿,所有的玩具都送回了家。经过这件事,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以教师为主,由教师作正面灌输,幼儿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传统教育方式效果不理想,必须代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这样,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会获得乐趣,改变自己原有的不良行为,使幼儿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愿意变为愿意,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多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弥补教育上的不足。
篇5: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位辛勤劳作的园丁。教育家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诗人说:似春蚕到死丝方尽,似红烛成灰泪始干。数尽痛苦劳累,却也甘甜幸福。很庆幸,在这个蕴育花儿的教师队伍里,也有我的身影。
时间如梭,磕磕碰碰,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坚守。记得自己刚选择这个专业时,只是认为可以跳舞,画画,弹琴-----感觉可以和艺术靠拢,好像无上的光耀。幼教专业学习三年,才深深地知道,要做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技能技巧扎实、专业知识过硬,还要不断的磨练、学习、探索,更重要的是要有颗充满爱的责任心,才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幼儿教育这片肥沃而神圣的土地上,需要的是辛勤耕耘,细心呵护,认真专研,才会收获一笔不断衍生幸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自己走进幼儿园,贴近幼儿生活时,虽有始终擦不尽的鼻涕,永远系不完的鞋带,可那晶莹聪慧的眼睛,天真童趣的声音,灿烂无瑕的笑脸,却总能使我回到永生难忘的童年,忘却了烦恼,没有了忧愁,体验到了工作就是幸福。
有人说幼儿教师是全职保姆,吃喝拉撒都要管,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但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乐,生活之乐,和谐之乐中健康成长,淀出希望的花朵,我们能不感到喜悦、幸福呢?也许,幼儿教师物质收入不算丰厚,但当孩子们拽着你的手,调皮地说:“老师,我好喜欢你。”当孩子指着马路对面行人,骄傲地告诉身旁的父母:“那是我的老师。”我们能不感到光荣、自豪?也许,幼儿教师不能享受荣华富贵,但在与孩子们同唱歌、齐跳舞、做游戏,总会从孩子身上唤起已经泯灭的童心,忘却自身的年龄,变得年轻和质朴,旁人羡慕地说:幼儿教师永远年轻。是的,我们永具童心。
有人说: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就先要有一通水。一年又一年的时间里,也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地学习、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与孩子平等相处,民主共事,一起研究分享。总记得一句话:做幼儿教师要有爱心、耐心、细心、童心、关心、开心,因为你是勇敢强健的爸爸,温柔慈祥的妈妈,善良可爱的姐姐,博学多才的智者。
幼儿教师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孩子们幸福的引路人。在这里,我们经营教育,也就是经营幸福,幼教工作是辛苦的,情系祖国未来,但苦中有乐,其乐无穷。祖国花儿正开放,我们正幸福!
篇6: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孩子们对建构区最情有独钟。他们总会动足脑筋、花尽心思去搭建他们认为满意的作品。但活动结束,音乐响起时,这些作品将在顷刻间被“爆破”,孩子们近一个小时的心血顿时化为泡影。
又一次活动时,几个孩子精心搭起了一座“欧式花园”:小桥、尖角城堡、长方形的游泳池、旋转楼梯……摆放得很精致,他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连我也被吸引了。这时,晓朋抬起头来,用近似恳求的声音说:“老师,你能用照相机帮我们拍下来吗?”这让我想起上学期的一个情景:那是一节数学课,孩子们在认真、细心地帮“豆宝宝”排队,碰巧我的数码相机在身边,于是就采撷了几个镜头,拷贝在电脑里,空闲时播放给孩子们看。他们一个个兴奋的样子让我难以忘怀。在以后的操作中,孩子们的神情似乎更加专注了,隐约中我感觉到他们都充满着期待,期待着我能把他们更好的表现拍下来。
“老师,可以吗?”他的再次发问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对不起,老师今天没有带照相机。”他遗憾地说:“那下次你一定带来,我们再搭一个更好看的,好吗?”“行!”我爽快地答应了。那次点评时,晓朋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自己作品的设计意图,但终究因为作品没有保留,没能给大家一饱眼福。那天,他还悄悄地告诉我,他长大了就想当一名建筑工程师呢!
后来,我如约带来了照相机,把他们一件件心爱的作品拍摄下来,拷贝在电脑里。在一次次的点评、一次次的改进中孩子们提高了建构能力。
一个偶然的念头,一次恳切的请求,一张美丽的照片,显示、录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将孩子平时值得珍藏的点点滴滴录下来,做成长档案时又何须行色匆忙呢?这样既能提高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又能真实录他们成长的'过程,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篇7: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教学活动在教师与幼儿的积极互动中结束了。当我正在整理观摩本次活动的录时,一个稚嫩的声音传人我的耳朵:“老师,你下我的名字了吗?”我循声望去,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正怯怯地望着我。我微笑着回答他:“孩子,怎么了?”“你下我的名字了吗?”他再一次问我。看着小男孩如此认真又略带紧张的表情,我马上联想到了每次上公开课前,教师与孩子之间的“约定”,我不禁有点难过,没想到教师上公开课前的压力,在无形中也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为了尽快消除小男孩内心的担忧,我耐心地向他解释:“孩子,老师下小朋友的名字,并不说明这个小朋友有什么不好。有时候,老师也会将表现特别好的小朋友的名字下来,你说说你刚才的表现好吗?”听了我的话,小男孩的表情放松了,他不停地挠着头,想了一会儿又对我说:“老师,我刚才举手了,亮亮拉我的手,我也没睬他。”小男孩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慢慢地由低到高,胖胖的小脸上逐渐绽开了笑容。“哦,你的表现真不错,你愿意让老师下你的名字吗?”小男孩使劲地点了点头,然后开心地跑向其他同伴,向他们炫耀自己的“成绩”。
在随后的几天,小男孩的那句“老师,你下我的名字了吗”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徘徊。“以幼儿发展为本,给孩子快乐、健康、自主、自信”这是我们教师都牢心中的宗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过多地从成人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健康发展还能得到保证吗?但愿以后不再听到“老师,你下我的名字了吗”这样的话。
篇8:关于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经典
一、区域开始前,设布局
一个好的环境不仅能满足幼儿的游戏要求,还能让幼儿在其中学到知识,如何来创设一个适合幼儿的区域环境,每次开学前,都是让我们费尽心思的一个过程,在设计区角时,不仅要考虑角色区的大小位置还要考虑区域游戏的位置,及两者的融合,幼儿桌椅的摆放,区域动静的区分等。在每次布置区域时,我都会把要开设那些区角内容一一罗列出来,在脑海里把规划区域的所在之地,所用之材,每次都会想很多次,成型一次发现问题就打破一次,觉得满意了才能安心睡去,第二天到班级里搬弄柜子、椅子,看效果。然后根据现场再做调整,基本成型后才能停下来,我这样的做法,我觉得就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先设计一个区域格局图,它是有规范的设计草图的,而我只是脑海中的遐想,有时晚上想好的,可能到了早上的时候部分就会忘却,看了书后,我想如果以后要再次进行区角的布置时可以先设计个草图,这样隔天实施时就不会忘了,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篇9:关于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经典
二、区域开展时,整布局
区域位置想好后就是要进行搬动柜子,椅子进行摆放的过程,其实有很多时候想的和现实是有区别的,如对教室尺寸、柜子长度的估算,就如这次我带小班的时候,换了新班级教室的格局不同,还有小班游戏和大班游戏的区别,小班要三个娃娃家,再加一些其他的店,区域活动也有生活区、益智区、美工区、语言区、建筑区等区域,一开始我在脑海中想的是把三个娃娃家并排在教室的南面,其他区摆放在教室的西面,因为东面和北面是黑板和卫生间、午睡室的入口。 放了保温桶架和杯子架就占据一个快地方,北面就没有位置放区了。在摆放娃娃家的时候其中两个娃娃家占了四分之三的位置,一个娃娃家因为有进出活动场地门的原因,位置只能往长里摆放,和我之前想的感觉小了很多,但是由于空间、位置的原因,就只能如此摆放了,因为孩子们没有参与进去,所以也不能判断是否合适。尽量的把孩子的家布置的温馨一些,划分了厨房、客厅、房间等区域。把原本靠墙放的钢琴横了过来作为了娃娃家和公共汽车的隔断。在实际进行整理班级区域时只有利用好了班级中的每一件物品,考虑好它摆放在区中的用途、对幼儿的发展等因素,才能最大限度的把区域规划的好一些。
篇10:关于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经典
三、区域开展后,调布局
区域的摆放是要在实践中进行千锤百炼,适合的保留,不适合的要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是区域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适合幼儿游戏,就像之前我摆放的三个娃娃家中的那个长条形的娃娃家,在游戏中发现不仅空间感觉小,还有就是长长的缺少了家的感觉,在实践中发现这里并不适合开设娃娃家后我就把娃娃家搬到了美工区,把桌椅靠的紧凑了一些,小班幼儿游戏的时间多,集体的时间少,所以只要保留够坐的位置就可以了,把多余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充分的进行游戏。多出来的这个空间新开始符合孩子的宠物店,坐在垫子上抱抱小动物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比较的温馨,可以减少他们的入园的焦虑。同时把语言区和它进行了结合看看书和动物说说话都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还有用钢琴隔出的前后两个区域,前面的区域摆放着汽车头和后来开设的早餐店,走进来让人会觉得比较的凌乱,一开始我没有觉得,又来经过陈老师的指点后又进行了调整,把钢琴前移,早餐店放到钢琴后面,这样早餐店摆开后就不用收起来,看着比较的整齐,同时把一些放在其他区的小柜子搬来当成了操作台,动物之家的盒子也进了调整,开辟了一块孩子可以靠着看书的阅读区,使得孩子更加静心的阅读了。
一个好的区域的布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调整的,在每次的调整过后它才能更显得完美。
篇11: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班级里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性格脾气个不一样,有的活泼,有的沉稳,但是大部分孩子在家里和在幼儿园里表现的都不太一样;有时候往往就把家里任性、执拗的一面表现出来。
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小姑娘,比较内向害羞,平时不太和老师主动交流,特别是早晨入园时候,对于向老师问好也总是说不出口,但是她知道去主动找小朋友聊天:你今天去哪玩了?你穿的衣服真好看!咱们一起玩滑梯吧!我在旁边看着,心想:她不是个内向的孩子。
下午放学时,我对所有小朋友说:明早入园早上主动问老师好的小朋友有奖励,第二天早晨,所有小朋友都兴致勃勃地问老师“早上好”,也得到了一个礼貌小粘贴。她也不例外,她在老师的耳朵边上小声的问道:“老师早上好”,虽然只是老师一个人能够听到,但是雨雨终于开口问好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随即我也回应一个早上好为她粘上礼貌小粘贴的同时,又对她说了一个悄悄话“如果下午放学跟老师说再见,我会很开心的,”她没说话但是点点头答应了。
我相信这个小姑娘以后会更棒的,早上不仅大声跟自己班里老师打招呼,还会跟其他老师打招呼的!
篇12: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每天午睡起床后,我都要给梳辫子的小女孩梳头发,也会给短头发的小女孩梳一梳,让每个女孩都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可我很少给男孩梳头发,因为我觉的男孩头发短,梳不梳一个样,就省事了。
可是,一次经历改变了我的想法。一天中午起床,我按照往常一样挨个给每个女孩梳头发,梳完以后刚想把梳子收起来,就听浩浩说:“老师,你怎么总给小女孩梳头发,不给我梳呢?”我一惊,是呀,我从没想过要给男孩也梳头发,看到浩浩渴望的眼神,我当下走过去,用梳子慢慢的为他梳理头发,虽然他的头发很短,梳不梳一个样,但我看到了他表情的变化,原来梳个头发能让他如此开心。给浩浩梳完,我挨个给每个小男孩梳了梳头发,他们有的很享受,有的害羞的护着头说“不要”,但我看到的是梳过头发后他们开心的笑容。
我明白,孩子们并不是真的很想梳头发,他们只是想和老师亲近一点,让老师也去接触一下他,近距离的感受一下老师的爱。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不管带哪个班,只要午睡起床我就给每个孩子都梳一梳头发,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于我的关注、我的爱。
★ 送玩具回家随笔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送玩具回家(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