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彦美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一剪梅诗词,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一剪梅诗词,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一剪梅诗词
一剪梅诗词四首
一剪梅·别石家庄
长安二月风似刀,
来见花落,去见柳飘。
遥望恒州向灵寿,
来若飞鸿,去若蓬蒿。
南来北往随运数,
来也悄悄,去也悄悄。
曲梁亲友如相问,
来则举杯,去则抽刀。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今宵别后
一曲芳华诉离殇
刹那光阴,烟火人间
今宵别后何人识
杨柳依依,明月凄凄
三载难得一知音
遍游天涯,颠沛流离
从此天涯沦落人
再见难得,后会无期。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堆枕乌云堕翠翘。
午梦惊回,满眼春娇。
嬛嬛一袅楚宫腰。
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篇2:《一剪梅》诗词
周邦彦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梅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江头曲岸□。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篇3:《一剪梅》诗词
周璞
风韵萧疏玉一团。更著梅花,轻袅云鬟。这回不是恋江南。只是温柔,天上人间。
赋罢闲情共倚阑。江月庭芜,总是销魂。流苏斜掩烛光寒,一样眉尖,两处关山。
篇4:《一剪梅》诗词
辛弃疾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篇5:《一剪梅》诗词
醴陵士人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也飘飘,雨也萧萧。
何时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巴蕉。
篇6:《一剪梅》诗词赏析
《一剪梅》诗词赏析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弭,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石头记的诗句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单独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译文】李清照著名诗句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她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确也没有了。她俩是同样互相缅怀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擅长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篇7:《一剪梅》系列诗词
《一剪梅》系列诗词五首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
李清照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一剪梅(秋雨感悲)
赵长卿
霁霭迷空晓未收。羁馆残灯,永夜悲秋。
梧桐叶上三更雨,别是人间一段愁。
睡又不成梦又休。多愁多病,当甚风流。
真情一点苦萦人,才下眉尖,恰上心头。
作者简介
赵长卿(生卒年不详),自号仙源居士,南丰人。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宋朝的`宗室。恬于仕进。尝买一妾,名文卿,教之习苏书,又能唱苏词。三年约满,为其母嫁于一农夫,常常寄所作词或片纸问讯,长卿每为酬答。长卿词以文词通俗,善抒情爱著名,有《惜香乐府》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一剪梅·咏柳
明代 夏完淳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宋代 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篇8:李清照诗词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鉴赏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 《一剪梅》
★ 《一剪梅》 教案
★ 一剪梅 唐寅赏析
★ 一剪梅译文带鉴赏
一剪梅诗词(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