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无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无痕》,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无痕》
我利用业余时间看了《教育无痕》这本书,这不是一本教育学或家庭教育学的专教育著,而是一本实录,是一位中国妈妈的教育感悟,这位妈妈把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写成了归类为一本书,并由儿子和她一起编写。这位母亲的一些做法是很普通的,但又相当的不一般,很多父母都不会去这样做,正是这些普通而不一般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其中“感悟童心,不让童心去流浪”这一章,我很喜欢,以下就是我读后的一些想法:
一、感悟童心
这位妈妈所讲到的感悟童心是指父母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的成长,孩子的认识,孩子的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他建议父母要有儿童的心态,懂得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感受孩子内心的冷暖;要像珠宝专家发现宝石一样,发现自己孩子;对孩子放飞但不放任,关爱但不溺爱。的确,现在有一些家长会强制孩子去做孩子不愿做的事情,如有些家长已经为孩子的未来铺好了路,孩子长大后就要按照父母安排的路去走,这样很大程度上孩子的一些发展都受到了限制,是问这样的家长他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吗?他做到了感悟童心了吗?
二、多给孩子一些爱抚和拥抱
身体的接触是最有力量的爱语,成人可以借助身体的接触把爱传递给孩子,给孩子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一个简单的拥抱能让孩子心情舒畅,内心充满阳光和爱,孩子变得很愿意和成人交流,更容易解除一些误解。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一个拥抱能安抚一个苦闹的孩子,一个拥抱能表达成人对孩子的爱,一个拥抱还能暗示孩子很棒。人人都需要爱,只有孩子先感受到什么是爱,他才会去爱别人,关心别人。在教学活动中,也会发现一些孩子喜欢打人,不会去爱别人。因为这个孩子没有感受过被爱的感觉,所以他也决不会主动的去爱别人,对周围的一切事情也缺少热情和激情,所以作为家长还有老师千万不要吝啬这一个简单的拥抱啊!
三、欣赏孩子的独特个性
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的',
作者认为作为成人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懂得每个孩子都各有所长,也各有长短。在生活中,就有一些家长喜欢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比来比去就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自信心了,因而使孩子的内心受到严重的损伤。其实,孩子的宝贵之处就在于与众不同,成人要发现孩子的长处、闪光点和独特性,认真的去开发孩子的潜能和才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开放自己,更愿意与父母交流,获得自信和快乐。
四、此书的独特之处
1.这本书也深具创意。来自亲子共同创作,将日常生活的经验,加以提炼,让读者在读的时候有种真实感,这是很宝贵的。那不像许多书是由学者专家坐在研究室里头单面思索。
2.在书中不单单是简单的文字,作者还根据内容配有一些孩子的画和照片,让人看的时候感觉很愉快。
3.在每篇文章的开始部分都会引用一些大教育家的名言,这些名言有些说的很好,我很喜欢,我在看的同时也把好的名言记录下来了,作为一种资源。
教育需要无痕。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互动。
请参考更多相关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大班教师读书笔记
篇2:教育无痕
教育无痕
(孙秀芬/山东日照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大班的孩子入园一般不会哭闹了,子浩却是个例外。他是这学期才转到我们幼儿园的,第一天来园是张老师陪着来的,一进活动室他就哭,张老师只好陪着他到各班参观。他爸爸妈妈和张老师走了,子浩还在哭,虽然只是小声哼哼,但竟然没完没了。张老师受子浩父母之托抽空就去看他,安慰他,让他尽快适应新环境。可没想到子浩把依恋转向张老师,每天哭着喊“张老师――张老师――”我对子浩班的老师说:“当务之急是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子浩尽快适应新环境。”班上的三个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见效。那天,我来到他班上,马上发现一个流着眼泪鼻涕的小男孩,我找来了纸巾蹲下来给他擦眼泪,边擦边说:“外面太阳红彤彤的,这儿怎么下起雨来了?”他四下看了看说:“没下雨!”“谁说没下雨,你的眼睛鼻子不是都在下雨嘛!”他咧了咧嘴:“这不是雨,是眼泪。”“我听说大六班有个爱哭的小男孩叫子浩,你知道是谁吗?不会就是你吧!”“就是我。”这回他笑了。“啊!真的是你呀!你知道我是谁吗?”“园长。”“你怎么知道的'?”“我听老师说的。”“走,我带你到园长室玩玩。”我说。他真的很可爱,乖乖地跟我出来了。我们就像熟人一样随便聊着。聊着聊着,他不哭了,我请他吃糖,他开始不吃,过会儿却自己吃开了。见他不哭了,我就说:“子浩,你这么个可爱的孩子整天哭什么呀?”他不好意思了。“告诉我,你还准备哭几天?”“十天!”他调皮地说。“十天?好,这是你说的哦!”我拿出纸和笔,一边写一边说,“子浩说他还哭十天。”他拉着我的胳膊着急地说:“不行,不准写!”“不行,我得把子浩的话记下来贴在走廊上,让大家来作证。”“不行,不行,不准贴。”他笑嘻嘻地过来抢我的纸。“好好,这个不算,重来。你说还准备哭几天?”“哭一天行了吧!”子浩作了更正。我重新记录:子浩说还准备哭一天。“那你说话不算数怎么办?”“算数!”“我看这么办吧!如果你反悔,我就挠你的痒痒。”我快速地挠了挠他的胳肢窝,他笑成了一团,夹紧胳膊,逃开去了。“子浩,过来看看,咱们签的合同。”我一字一顿地读着:“子浩说还准备哭一天,如果反悔,园长就挠他的痒痒。”“贴到外边吧?”“不行!”“那贴哪儿好呢?对了,这里比较好,别人看不到,就咱俩知道。”我打开橱门,把“合同”贴到橱门内侧。“回班里去和小朋友玩吧。下午户外活动时我去和你玩,记住我们的小秘密啊!小心你的痒痒肉。”子浩笑着跑回班里去了。
下午户外活动,我去看子浩,他还是哭丧着脸,看到我,他又抽抽嗒嗒地哭出了声,我明白我成了他新的依恋对象了。“好吧,过来!咱俩一起玩吧!”子浩和我做起了游戏。我们玩“打手掌”的游戏,他打我的手掌,每次都被我抓住,当他的小手被我的大手攥住时,他笑疯了。“子浩,我们来赛跑吧!你在前面跑,我来追。”他跑得很快,我拉下了一大截。看见我拉在后面,他很得意,在前面朝我做鬼脸。我趁他不注意,猛地冲上去逮住他,他像面团一样窝在我的怀里高兴极了。我们一起玩滑梯,他让我在滑梯下边截住他,我们玩得很开心。“子浩,我觉得运动真是快乐呀!你说是不是?”“是!运动真是快乐!”“既然在幼儿园里这么快乐,以后别再哭鼻子了,好吗?”“好!”“我们请其他小朋友一起来玩好不好?…‘好!”
后来他常到园长室找我,我们愉快地聊天;我有空也常去他们班,带着他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班里的老师也给了子浩更多的关注,对子浩采取循序渐进式的教育。渐渐地,子浩不哭了,合群了,乐意来幼儿园了。我们的个别教育方案见效了。
来源:《幼儿教育》2007.4
篇3:有感于“教育无痕”
在你的任教班级中,你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班与班之间的差别,比如有的班会让你信心百倍,感觉颇佳;而有的班则会让你头痛不已,提不起精神来。在我的脑海里,或许4班就属于后者,可以说在上他们班之前,心中总有一些说不清楚的思绪,是厌烦,是不情愿,是衰叹,说到底就是下意识里有一种不想去上他们班的课,就这样给课堂事先增添了一些人为的情感因素。今天,按理是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时间,按照先前,他们班男生很多都喜欢三五成群闲聊,这是我所教的班级中男生唯一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班级。因为下星期学校要进行年级篮球对抗赛,因此我提议他们是否能利用本节课先作一次班内对抗,增加一些默契感,很多同学表示支持。就这样,等我把具体要求讲完以后,由体育委员组织分好组,站位了,队员们不知所措,同队的二三个队员站在一起有之,“老师,我们到底打哪个篮”问话者有之,我说你们看,这简单的规则对我们班来说都不知道,也就说明了平时我们球打的少。此时,我把跳球时的基本站位告知了他们,也回答了个别同学的问话:你们队跳球的同学面向哪边,那么你们队就向哪边投篮。比赛就这样开始了,队员们跑得很积极,拼抢也很凶,有一个镜头跃入我的视野,当一队员拿到球时,对方二名队员将他牢牢围住时,他不知道该如何将球传出去,只见他极力将上半身转动,伺机寻求空档好让球传出去,但却不能,最终他把球随意抛了出去,自已也不知道扔向哪里。待死球时,我跟他们说了“中枢脚”这一技术,队员们听得很认真,尤其是刚才那个被突围的队员,很有感触地说“早知道这样刚才那个球就不会丢了”。在随后的比赛中,他们也利用了这一技术,我呢则在一旁不断地表扬他们,说打得不错,偶尔还不时地鼓几下掌,时间就在这不经意间溜走。下课时,有个别同学还叫住了我,问了一些问题,这在他们以往的课堂中是从未有过的现象,我感到一阵窃喜,一种按捺不住的喜悦油然而生,原来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可如此之近,心情也一下子明朗了起来。
有人曾说,最成功的教育便是要做到“教育无痕”,这句话让我感触深刻,沉思其中。如果你在课中刻意去教些什么,学生们并不一定都能很好接受,反之,借之特定的情境,特定的时机,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握学生的心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我们实现课堂教育成功的催化剂。
课堂本可以是阳光与充满快乐的。
篇4: 有感于“教育无痕”
有感于“教育无痕”
在你的任教班级中,你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班与班之间的差别,比如有的班会让你信心百倍,感觉颇佳;而有的班则会让你头痛不已,提不起精神来。
在我的脑海里,或许4班就属于后者,可以说在上他们班之前,心中总有一些说不清楚的思绪,是厌烦,是不情愿,是衰叹,说到底就是下意识里有一种不想去上他们班的课,就这样给课堂事先增添了一些人为的情感因素。今天,按理是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时间,按照先前,他们班男生很多都喜欢三五成群闲聊,这是我所教的班级中男生唯一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班级。因为下星期学校要进行年级篮球对抗赛,因此我提议他们是否能利用本节课先作一次班内对抗,增加一些默契感,很多同学表示支持。就这样,等我把具体要求讲完以后,由体育委员组织分好组,站位了,队员们不知所措,同队的二三个队员站在一起有之,“老师,我们到底打哪个篮”问话者有之,我说你们看,这简单的规则对我们班来说都不知道,也就说明了平时我们球打的少。此时,我把跳球时的基本站位告知了他们,也回答了个别同学的问话:你们队跳球的同学面向哪边,那么你们队就向哪边投篮。
比赛就这样开始了,队员们跑得很积极,拼抢也很凶,有一个镜头跃入我的视野,当一队员拿到球时,对方二名队员将他牢牢围住时,他不知道该如何将球传出去,只见他极力将上半身转动,伺机寻求空档好让球传出去,但却不能,最终他把球随意抛了出去,自已也不知道扔向哪里。待死球时,我跟他们说了“中枢脚”这一技术,队员们听得很认真,尤其是刚才那个被突围的队员,很有感触地说“早知道这样刚才那个球就不会丢了”。在随后的比赛中,他们也利用了这一技术,我呢则在一旁不断地表扬他们,说打得不错,偶尔还不时地鼓几下掌,时间就在这不经意间溜走。下课时,有个别同学还叫住了我,问了一些问题,这在他们以往的课堂中是从未有过的`现象,我感到一阵窃喜,一种按捺不住的喜悦油然而生,原来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可如此之近,心情也一下子明朗了起来。
有人曾说,最成功的教育便是要做到“教育无痕”,这句话让我感触深刻,沉思其中。如果你在课中刻意去教些什么,学生们并不一定都能很好接受,反之,借之特定的情境,特定的时机,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握学生的心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我们实现课堂教育成功的催化剂。课堂本可以是阳光与充满快乐的。
篇5:《追寻无痕教育》读后感
《追寻无痕教育》整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1、无痕教育的基本内涵。2、数学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的可能。3、数学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的价值。4、数学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的策略。看了整本书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大点,每个章节他都是通过事例,来说明有的教师教三年后就不是新手教师了,而有的教师教二十年后还是新手教师,区别在于教什么?勉励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退,敢于进。退是退到学生的生活现实、已有旧知、思维起点;进是进到认知结构、数学本质、思维深处;勉励我们在春风化雨中提升教学艺术。最后徐斌老师用他的教育哲学与我们共勉: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做学生们喜爱的老师;创造学生喜欢的课堂;享受教育成长的快乐。
对于无痕教育我的.理解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不露痕迹中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们都能把教学意图隐蔽起来,达到对无痕教育这种教育本源的追寻,我想,您的课堂对学生来说,将是集智慧和艺术于一体的知识旅程。
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对教材的一种演绎,都说要深挖教材,那深挖教材该怎么挖?要把握一个怎样的度呢?其实,这个度就体现在“进”与“退”的智慧中,进退之间体现的是一种行云流水般的从容节奏。善于退,要退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退到学生的思维起点,激发学生思维的过渡性特点。敢于进,要进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的点点知识连成串儿;进到学生的思维深处,使学生的多种思维形式形成“思维合力”;进到学生的实际应用,使得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是充满无限魅力的地方,课堂是学生充分发展的天空。理想的课堂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无痕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学生学习经历是充实快乐的,学习结果是充分有效地,学习过程是充满智慧的。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无声无息,无缝无形,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无痕,是教育的自然和谐。
篇6:尊重差异教育无痕
尊重差异教育无痕
(上海市南汇区荡湾幼儿园 陈兆婷)
这个案例中,教师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对于没有达标的孩子采取了个别化的指导。但是,这么做真的有必要吗?我们该拿什么来衡量孩子的发展水平?那一系列由我们成人制定的指标真的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吗?
如这位教师所言,每个孩子的能力发展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们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所谓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是说我们的教育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能力结构、发展水平的差异给予他最需要和最合适的`教育。试想:当别的孩子都沉浸在快乐的游戏中时,这些受到老师“特别照顾”的孩子将作何感想。这样的情景或许已经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上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我是个差学生,而学习是个沉重的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藏,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面对孩子间的差异,我们应持一种理解的态度,并寓教育于无痕之处。这就是教育者的宽容和智慧。针对案例中的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在平时的幼儿园活动中,看似不经意地请这几位孩子来和自己一起玩拍球,或者请他们来一场比赛。如此,在帮助孩子练习拍球之余,也给了他们拍球的热情和动力。
话题讨论:是否受到了“不公”待遇
相关讨论:
“公”与“不公”两面看(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焦晓玲)
让学生说服父母(福建省三明市三钢第一幼儿园 陈建芳)
有好心更要有好方法(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幼儿园 安平)
尊重差异教育无痕(上海市南汇区荡湾幼儿园 陈兆婷)
家园合作提高幼儿体能(北京市东城区华丰幼儿园 钱铮)
关于《是否受到了“不公”待遇》更多讨论
篇7:智慧育人,让“教育无痕”
智慧育人,让“教育无痕”
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我最大的感受,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琐碎的工作,它不仅需要老师的爱心、耐心、细心,更需要老师的智慧。因为班主任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学生。
有一个晚自修的第三节课,我到我班去巡视,因为天冷,教室的门窗都是关闭着的,当时还有老师在上课,我就不推开教室的门,只是轻轻地推开教室最后那扇窗,从窗缝里观看一下教室的情况,不看还好,一看火冒三丈,坐在最后排的两名男同学,作为重点班的学生,竟然这样,完全不理会有老师在讲台上,他们在下面边说话边吃着棒棒糖,气得我当时就想进去把这两名男同学拎出来,给他一顿教训,但是我没有这样做。有的学生就算违反了纪律,没有证据,会狡辩的,于是我掏出我的手机,在窗外把这两名男同学的一举一动拍了下来,拍了三十多秒钟,这两名男同学还是没有发现我。我有证据在手了,看你如何狡辩?我不想打断老师上课,我打算在走廊上等待老师下课后再教训这两名男同学,谁知道等到十点四十分,上课的老师还没有要下课的意思,这时候我己经不是那么的生气了,心想,天这么冷,就不等了吧,明天再找他们算账。
经过思考,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没有直接找这两名男同学算账。而是让全班学生做一道情景设置题:假如你是一位老师,上课的时候有两名学生在下面边说话边吃东西,你看到这种情景,你是什么感受?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我边说题目边盯着这两名学生观察,这两名学生听了我的题目之后,他们脸一下子红了。接着,我又指名这两名学生起来回答。从他们的.神态和回答,我知道他们也意识到了老师是在批评他,我就没有多说什么。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所以在处理这一件事时,我运用了情景设置换位思考法,以不批评的形式使学生接受批评,对学生不产生心理压力,不强求学生接受,而最终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颇深。批评学生要讲究方法策略。在处理这件事时,我不露声色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犯了错误,我们老师是为了让学生虚心接受批评和改正错误的不是为了伤害学生自尊的,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可能更加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反叛心理,那样班主任的工作就更难做了。管理要想事半功倍,就要想办法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把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看成一次对全班学生引导教育的契机,让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一次净化,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以尊重为前提,在轻松与平和之中更好地寻求教育智慧,在春风化雨中做到智慧育人,让“教育无痕”。
篇8:追求无痕的教育作文
追求无痕的教育作文
为了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各中小学都实行了星期一升国旗制度。在仪式上,校长或其他领导均会在国旗下讲话。由于目的不明、情况不清、仓促上阵,因此套话连篇,浮光掠影,隔鞋搔痒,达不到教育学生说真话做真人的目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大家都这么说,大家都这么做,没有人说它好,也没有人说它不好,反正,没有人捅破这一张薄薄的纸。
最成功的教育应是无痕迹的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
先说一人故事吧:拿破仑入侵俄国期间,当他意外地与他的军队脱离时,一群俄国哥萨克人盯上他,开始在弯曲的小街上追逐他。拿破仑开始逃命,并潜入偏僻巷中的一家小毛皮商人家。
毛皮商说:“快点,藏在角落的那堆毛皮底下!”然后,他用很多张毛皮盖住拿破仑。
俄国哥萨克人不顾毛皮商人的抗议,他们把他的店给拆了,想找到拿破仑。他们将剑刺入毛皮内,但是没有发现他。不久,他们放弃并离开了,过一会儿,当拿破仑的贴身侍卫来到门口时,拿破仑毫发无损地从毛皮下爬出来。毛皮商向拿破仑胆怯地说:“原谅我对一个伟大问这个问题:不知您最后一刻,有什么样的感觉?”
拿破仑站稳身子,愤怒地向毛皮商人说:“人竟然对拿破仑皇帝问这样的问题?警卫,将这个不知轻重的人带出去,蒙出眼睛,处决他。我将亲自发布枪决命令。”
警卫捉住那可怜的毛皮商人,拖到外面,他的双脚不由自主地颤抖着,然后,他听拿破仑清清喉咙,慢慢地喊:“预备……瞄准……”在那一刻,一股难以形容的感觉自他身上奔泻而出。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寂静之后,毛皮商人听到脚步声靠近他,他的眼罩被解了下来。他看见拿破仑深深地看着自己的眼睛,似乎想看穿他灵魂的每一个角落。然后拿破仑轻柔地说:“现在你知道这个答案了。”
商人所需要答案,拿破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而是让他亲身体验了。拿破仑不但是个伟大的军事家,还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赞扬或夸奖是必要的,就像车轮运转需要润滑油一样。
在教育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扬,把批语蕴含在眼神、表情乃至含义隽永的故事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温和的教育气氛,才能使学生的大脑像加了润滑油的车轮一样运转起来,思考起来。“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学生能进行这样的自我教育时,教育的效果也就最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我找到了《小学生行为规范二十条》与日常生活间的联系,利用每天升旗之后的一分钟时间,面对全校师生,以校园内外发生的`活生生的事例,用规范、优美、鲜明的语言,告诉每位学生,让他们自己思索出办法,思索出是非,继而进行自我教育。
一分钟演讲的内容大体可分三大类:对先进人物、先进集体、行事例、的褒奖、表扬;对后进人物、后进集体的鼓励和鞭策;对身边的日常小事进行剖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小学生来说,榜样更是学习、生活中的理想远景。他们对榜样不光充满钦佩,同时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的榜样。我们列举日常小事,树立一个或几个榜样,往往能够给予学生大的惊喜,因为这使学生感到自己也有成功的榜样的可能。
篇9:追寻“教育无痕”的境界
追寻“教育无痕”的境界
追寻“教育无痕”的境界 ・・・・ “教育无痕”作为一种德育理念,最早是由上海著名特级教师冯恩洪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应该说,“淡化教育痕迹,追求教育实效”,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确实推动了学校德育的改革,教育无痕,也成了教育的一种境界。“教育无痕”理念的孕育与产生,是有其背景的。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的过程,一直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说教、灌输、传授等是德育的主要方法,因而,德育的痕迹十分的明显,德育的实效性也就大打折扣了。“教育无痕”有其深刻的内涵。教育切忌居高临下,不可师道尊严,不要枯燥说教,不宜呆板灌输,教育要的是民主,要的是平等,要的是自然,要的是自主,要的是渗透,要的是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一直提倡“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方式,我想,这就是“教育无痕”的写照。那么,无痕的教育如何体现呢?无痕的教育,首先需要教师有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不是接受教育的容器,也不是被雕刻的木头,而是充满活力、具有灵性的人,因此,教师要有平等和尊重的姿态与学生交流,以熏陶和濡染的方式给学生影响。教师不能以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高踞于学生之上,而应该与学生为朋友、学友、玩友、书友等。教师确实富有对学生的教育之责,但不能因教育之责而简单地行说教、灌输之事,而应千方百计,巧设技艺,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教化,于无形处训育。良药利于病,但不一定要苦口,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平等的沟通,自然的渗透,是“教育无痕”的重要途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了解需要沟通,交流意见与情感需要沟通,以沟通促渗透,以渗透求实效,这是一种很自然很亲切的教育形式。无痕的教育可以寓于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是不能内化为人的自发的东西的。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体验,获得规则,这是比多少话语都管用的。这样的教育,把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蕴涵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比如,学生的合作精神,感恩父母,遵守规则,吃苦耐劳等等品德的教育都可以通过相关的活动来进行,而不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大谈为何合作、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作等等。让学生读书是最好的无痕教育。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我们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我们很少认真地思考,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怎么成长起来的,这个历程是怎样的。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的支配、遗传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相同,因为人的精神不像身体那样比较多地可以靠遗传。个人的智慧、思想、个人精神的成长是需要从阅读过程才能产生的。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的心灵成长,就不可能有精神的发育,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因为人的生命长度有基因、保健等各种元素,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可以改变人的品位和气象。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觉得他很厚重,他可以给你很多智慧。人的相貌基于遗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从容气象万千。人的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也是很好的无痕教育。学生的特长,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有利于道德的形成。试想,一个人在绘画、书法、舞蹈、音乐等方面有所特长的人,他必然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孜孜以求,而在这孜孜以求的过程中,他的专一,他的执着,他的毅力,他的审美,他的气质、他的去俗,他的淡定等等,都会随着他的个性特长的发展而提升。这难道不是很好的无痕教育吗?当然,如何做到“教育无痕”,远不止这些,而且,这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这需要不断地积累、思考和摸索。“教育无痕”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艺术。实践“教育无痕”的德育理念是没有模式的,它追求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至高的艺术境界。“无痕”而有痕,“无为”而有为,这就是教育的辩证法。篇10: 读《无痕教育系列研究》有感
读《无痕教育系列研究》有感
今天阅读《徐斌与无痕教育》第53――71页的《无痕教育系列研究》。
这部分内容包括:儿童基点 学科视野;不着痕迹 潜移默化;巧妙点拨 相机孕伏;进退之间 运筹帷幄;点亮细节 提升智慧。
儿童基点 学科视野
无痕教育的目标指向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无痕教育的内涵特征首先就定位于“儿童基点,学科视野”。
首先,从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来说,坚持“尊重、理解和创生”的整合思路。其次,从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看,实施“不知不觉中开始”的无痕策略。最后,从对教学方式的选择看,采用小步子、低起点、融思想的方法。每一个观点都有相应的课堂教学片段,在阅读理论性文章的同时,能够结合具体的例子以求更好的理解。
很喜欢这样的一段话:秉承着儿童的天性,站在学科教学的高度,让数学变得“好玩”“好看”“有趣”起来。并且,通过教师的教育智慧,把作为科学的数学转化为作为学科的数学,把作为文本的数学转化为作为过程的数学,从而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要实现这种转化,是需要教师有大智慧的,这种智慧会从对教育教学思考中来,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获得。
不着痕迹 潜移默化
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对计算教学的研究,徐老师说:在无痕教育理念的观照下,计算教学中应该追求的艺术境界就是:不着痕迹,潜移默化。
徐老师对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深度的研究,这一章节徐老师结合具体的实例,把自己对计算教学的研究和思考进行了阐述。徐老师说:计算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需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即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之间的发展过程。
“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性之间的过度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次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说起计算课,是老师们感觉头疼又无奈的课,一是感觉没啥可讲,再是不知道怎么去讲,总觉得是枯燥而又不好理解的。好像是讲了学生也不懂,计算时还是出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老师们上公开课都不选计算课,说这样的课出不了彩,讲不出什么新意来。现在想来,主要是我们对计算教学没有进行更多的思考和研究,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没有真正的理解掌握,因此导致计算课不知道怎么上也上不好的情况。甚至有的老师自己对计算的算理都理解不清,怎么能够教好的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呢。
巧妙点拨 相机孕伏
徐老师针对一线教师头痛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逐一研究,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素材服务于策略需要、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体验策略的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首要的目标不是解决问题本身,不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也不是解决问题的类型,而是透过学习素材本身并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所形成的相关策略。
徐老师总结了解决问题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要点:首先,要重视四则运算意义的教学,不能把应用问题与四则运算意义教学割裂开来。其次,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该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此外,还应坚持在数形结合中发挥多种思维的合力,适当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退之间 运筹帷幄,点亮细节 提升智慧
这两部分同样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徐老师针对教学中的研究,对无痕教育的内涵进一步阐释。借助《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和《9的乘法口诀》教学,提出教学中的“进”与“退”是紧密联系、互相转化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退”,退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也要善于进,进到学生的认知结构,进到学生思维深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细节,精心预设,捕捉生成,在显性的的知识与技能背后,力求体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激活学生的灵性、火花。
这些都是徐老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思考的结果,我们要想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内涵,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理论进一步深度理解,并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总结,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其实质,真正的达到为智慧的生长而教!
★ 倾听无痕心情随笔
★ 大爱无痕作文
★ 心碎无痕散文
★ 爱在无痕短文散文
★ 踏雪无痕周记
★ 心碎无痕个性签名
★ 雨落无痕初中作文
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无痕》(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