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yeshunzho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对联顺序怎么读,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对联顺序怎么读,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对联顺序怎么读
但有些春联横批左右都可以读,如何区分上下联呢?
1、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通常都有因果、递进或时序等关系,张贴前结合横批认真读联,弄明白联句的内容。
2、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也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一般地说,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当然不是所有的春联都是这样,要区别对待。
2贴春联的顺序:贴上下联
分清楚上下联后,就用准备好的浆糊或者胶带、双面胶等,先贴上联,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
注意:贴春联时前,要把旧的春联给撕下来,然后把墙壁清理干净,这样有利于新的春联能够贴的更加的久,不会掉。
3贴春联的顺序:贴横批
贴完上下联后,再贴横批,一般来说横批的字都是从右向左写的,所以要注意,千万别贴反了。
贴完横批后,贴福字,福字一般贴在门的中间。”福“字有正着贴的,也有倒着贴的。倒着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4贴春联的顺序-贴春联时注意事项
1、贴春联时,最好两个人,一个人贴,一个人在后面帮着查看,有没有贴歪。
2、涂抹浆糊时,不要嫉蕉粤的边缘,不要嫉奶多,适量就行。以免拍压时,挤出浆糊,弄的满手都是。
5贴春联的顺序-贴春联的讲究
1、春联的贴法
传统习惯,春联的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上下联不可贴反。如果你一不小心,将上联和下联贴错了。那么,你极有可能在新的一年里,容易做错事,容易与人发生争执,甚至家庭内部矛盾口舌不断,类似“贴错门神”的意思。
2、春联的尺寸大小的选择
为了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20厘米宽、长度超过门框一半的春联为宜,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30厘米左右、长度亦以超过门框一半的春联为宜,这样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长度也需超过门框的一半。
3、挥春不能乱贴
一般挥春要贴在“靠”的位置上,这个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背后的意思,例如应当贴在客厅的背后,或是你坐的沙发的背后,或是房间的背后的墙上。还有一种贴法,就是贴在两侧。一般挥春贴在墙上,或门头顶上。如果贴在门头顶上,数量要以奇数为吉利;如果贴在墙上,挥春以双数为吉利。
4、贴春联的时间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一般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不过大多数人不是很讲究。
[对联顺序怎么读]
篇2:对联顺序怎么贴
对联顺序怎么贴
对联顺序怎么贴
过年贴对联,祝寿贴对联,开张庆典也要贴对联;办喜事贴对联,办丧事也要贴对联。对联一贴一挂,确实能渲染一种气氛,同时它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正因为如此,这一习俗才流传千年而方兴未艾。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对联的的贴法不统一,横批的顺序也混乱。这常常让人上下联读反,横批读倒,降低了对联的'作用,有时还让人啼笑皆非。
造成这种现象,首先是书写工具和文字习惯发生了变化导致的。
古人用毛笔写字,以竖写为习,又以从右往左为方便,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书写顺序就为从右往左了,即使是横写,也是如此。我们到名胜古迹看到的楹联都是这样的。例如杭州岳王庙岳王殿的横批就是“山河我还”,要从左往右读就不成句了。
硬笔出现以后,笔端不会流墨,怎么写都不会玷污纸张,于是人们发现横写的时候从左往右更适合人的意识,因而就改从右往左为从左往右,但竖写还保留着从右往左的习惯。这就使对联的横批和正联不相协调,写法也混乱。
笔者认为,既然横写的习惯已成定律,对联的横批是横写,就要从左往右写。例如上面说到岳王殿的横批今天再写就应写成“还我山河”了。至于写竖格的信纸和信封,还应保留从右往左的习惯。而对联正联是竖写,当然是右联为上,左联为下了。
还应看到,对联贴倒,也是对联知识不普及的结果。
对联也叫对子、对仗。它是从律诗的对仗句演化而来的,所以是讲究韵律和平仄的。古人写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所以对联也以平声收(就是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当然仄声收的那一联就是上联了。由于许多人不懂格律,导致上下联收尾字或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这实际上是上下联不分。
至于平仄,古今是有变化的。古代有五声,现代为四声(通常称为新四声)。今人写对子给今人看,所以就要以现代汉语规定的新四声为准。一声和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
对子的平仄不仅体现在收尾字,也体现在句中的音节上,凡在音节处,上下联是要平仄相对的。例如“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这幅对子,每句都有三个音节,在音节处平仄正好相对(也叫相反)。
对联写好了还要贴好。贴对联的时候,仄声收尾的联固然是上联了。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幅对子,一看最后一个字就知道那个是上联了,把它贴到右面就对了。对联贴好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清晰,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写对子贴对联也应有个统一规定。这个规定应该由文化部门统一制定,在中小学教材中体现,这样普及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篇3:贴对联的左右顺序
贴对联的左右顺序贴春联一般以右为上联,以左为下联。由于过去的书都是竖排的,要从右侧读起,并且古时的对联都要从右向左书写,所以上联在门右边,下联在门左边。张贴春联要贴合传统规则,春联要竖贴,知上联要贴在右手边,下联则要贴在左手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此外,当人们面向对联时,通常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并且对联要注意声律,确定上下联的方法需要根据最终一个字的平仄声,上联通常是仄声,下联通常为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
明清时期建成的北京故宫、颐和园的所有对联(门联、柱联、窗联)都是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全国许多名山大寺、名胜古迹、庵庙道观等处的对联也是如此。以“左”为大位的传统一向沿用至今。就是此刻各级重大会议上领导者的座次安排也是以从左至右为序的(报纸上所标方位的“左”“右”是以读者为观点的)。我们此刻贴对联也应当遵循这个顺序: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那里所说的上联联语中的最终一个字为仄声,下联的最终一个字是平声。比如“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中的“新年纳余庆”是上联,“佳节号长春”是下联。有个别用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平仄也有例外。比如江西南昌市滕王阁里有一副毛泽东生前手书的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下联的位置就不一样:最终一个字为平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上联,而最终一个字为仄声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却作下联。这副联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一副对偶句。可能是别人从毛泽东通篇手书中摘出作联的,也可能是毛泽东自我从王勃名篇中摘来作联的。另当别论。可是,同样在滕王阁,还有其他所有对联都是以古时的“左”为大位的。
其实,过去人写东西,先右后左,也是这个意思。从书自我的方向来看,是从左到右的。反映了古代人的哲学和道德观念。
所以按应对大门方向来看,上联要在右边。
看横批:此刻许多人已经不遵造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所以,主要看横联。从应对大门的方向看: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如果横联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补充:首先说一说什么是对联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对句、联对等,由两个互相对偶的句子组成:上联(出句)和下联(对句)。其要求是既“对”又“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一致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联”就是要资料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资料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互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春联要这么贴才正确
首先要确认春联的上下联
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是看横批的。一般来说,横批从哪边开始读哪边就贴上联。但因我国古代都是从右向左写字、看书的,所以横批也是从右向左读。
但有些春联横批左右都能够读,如何区分上下联呢,下头给大家介绍:
区分上下联
经过下联最终一个字区分:仄声为上联,平仄声为下联。平的区分以现代汉语发音为准的话,三四声为仄声,一二声为平声。
区分左右顺序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可是此刻为了方便现代人阅读,也有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但需要和横批坚持一致,横批从右往左则必须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反之亦然。对联的形式
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资料上也要求一致,既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齐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资料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求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可是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断定对联的上下联,除从联文的资料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
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一样。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统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
贴上下联
分清楚上下联后,就用准备好的浆糊或者胶带、双面胶等,先贴上联,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
注意:贴春联时前,要把旧的春联给撕下来,然后把墙壁清理干净,这样有利于新的春联能够贴的更加的久,不会掉。
贴横批
贴完上下联后,再贴横批,一般来说横批的'字都是从右向左写的,所以要注意,千万别贴反了。
贴完横批后,贴福字,福字一般贴在门的中间。”福“字有正着贴的,也有倒着贴的。倒着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时注意事项
1、贴春联时,最好两个人,一个人贴,一个人在后面帮着查看,有没有贴歪。
2、涂抹浆糊时,不要捈到对联的边缘,不要捈的太多,适量就行。以免拍压时,挤出浆糊,弄的满手都是。
贴春联的最佳时间
什么时间贴春联最好呢?通常来说,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贴最好。贴春联之前要撕掉旧春联,不然没法贴新对联但那里面很有讲究的。
民间有个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掉并烧毁之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民间的情景,期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如果撕早了烧掉,神仙也会上报。但还没到过年呀,玉皇大帝以为这家出问题了;如果撕晚了,天神就来不及祝福了。
所以,撕掉春联最好是在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贴最好,撕掉之后就能够贴新对联了,表示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贴春联的讲究
1、春联的贴法
传统习惯,春联的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上下联不可贴反。如果你一不细心,将上联和下联贴错了。那么,你极有可能在新的一年里,容易做错事,容易与人发生争执,甚至家庭内部矛盾口舌不断,类似“贴错门神”的意思。
2、春联的尺寸大小的选择
为了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20厘米宽、长度超过门框一半的春联为宜,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30厘米左右、长度亦以超过门框一半的春联为宜,这样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长度也需超过门框的一半。
3、挥春不能乱贴
一般挥春要贴在“靠”的位置上,这个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背后的意思,例如应当贴在客厅的背后,或是你坐的沙发的背后,或是房间的背后的墙上。还有一种贴法,就是贴在两侧。一般挥春贴在墙上,或门头顶上。如果贴在门头顶上,数量要以奇数为吉利;如果贴在墙上,挥春以双数为吉利。
4、贴春联的时间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一样,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一般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可是大多数人不是很讲究。
篇4:贴对联的顺序
【对联的贴法】
1、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贴上联,左手方向为下贴下联。
2、按声调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一二声。
3、按因果分,先因后果。
4、按时间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5、按空间范围分,小在前,大在后。
【对联的尺寸】
如今常见的对联尺寸有5种:1米(78×100厘米)、1.5米(78×150厘米)、2米(78×200厘米)、2.5米(78×250厘米)、3米(78×300厘米)。为使对联和门适配,又能够合理利用纸张,减少接头。就需要了解纸张的裁剪方法。这里将一般与门适配对联的规格介绍。对联大小规格没有具体的尺寸规定,书写对联时是以与门大小协调适配为基础,再考虑原始纸张的大小来确定;即就是按门的大小不同采用不同的裁纸方法来营建和谐美。
【贴对联的由来】
每逢春节,我国民间家家要贴春联。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贴对联的讲究】
一、倒贴“福”字
据古籍《梦梁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其中所说的“贴春牌”,指的就是贴“福”字。很多地方都热衷于倒贴“福”字,其实这来源于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相传,在清朝恭亲王府的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仆人贴在库房和王府各个门上,有个仆人不认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此时大管家灵机一动,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后来,福倒习俗也就一传百,百传千,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希望来年有福的人,可以在大门上倒贴“福”字祈求福到。
二、五行用神选对联
五行用神,可谓是命局平衡与调控的重要点,我们可以利用用神来增加运势,亦可以改善许多不佳的先天运势。而我们在选择春联时,也可以根据一家之主的命理喜用神,来选择相应的春联文字,从而催旺运势。点击进入易奇八字“命盘”,查看你的用神为何
1、用神为水:宜使用“太极呈祥”,可生旺命局水势,助好运连连。
2、用神为木:宜使用“三阳开泰”,可生旺命局木势,助锦上添花。
3、用神为火:宜使用“两夷开运”,可生旺命局火势,助福禄绵绵。
4、用神为金:宜使用“四象献瑞”,可生旺命局金势,助出门遇贵。
5、用神为土:宜使用“五福临门”,可生旺命局土势,助福禄满堂。
三、如何选择春联的色彩
市场上,各种春联缤纷多彩,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很多人都是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春联,其实从命理的角度来说,如果依据命格的喜用神来进行选择,可得到助旺运势的功效。命理上,命格喜用神为金和水,可以购买金黄色底、黑色字的春联,皆因黑指水,金色属金,金水相生,生旺运势。用神为火的人,可以用大红色的纸张作为春联的喜用色彩。而用神为木的人,可以选择有花草树木装饰的春联作为开运之物。
篇5:贴对联的顺序
横批
横批,(或称横额,横档、横幅、横披等),是对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批即如文章的标题,它能标示出一副对联的主题思想,是画龙点睛之笔,是锦上添花之笔。一般说来,横批对于联文有着概括、揭示、补充、说明等作用。
上下联
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也有说法是看横批第一个字是从哪边开始,哪边就贴上联。)对联要注意声律相对,判断上下联是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的,上联是仄声(一般为汉字三声和四声),下联为平声(一般为汉字一声和二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悦耳动听。
1.按字调平仄分。
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旧岁又添几个喜(“喜”是仄声),新年更上一层楼(“楼”是平声)”。
2.按左右方位分。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按时序先后分。
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4.按语言习惯分。
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5.按因果关系分。
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6.按场面范围分。
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篇6:贴对联的正确顺序
对联分上下联,还有横批。在张贴时是有讲究的,不能贴反,否则会弄出笑话。
(一)张贴时先看横批,如果横批是从左到右念。那么左边就是上联。如果是从右到左念,则右边是上联。传统的来讲,是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二)接下来要区分对联的上下联,可根据内容来区分,关键还有一个窍门,就是看左右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仄声的,就是上联,而是平声的就是下联,当然还需再结合联对内容来定,一般对联是要求仄起平收!
(三)这样我们确定了上下联,再确定了张贴方位。进行张贴时先把横批贴在门顶,下来贴左右联对。当然心中有数的话,不管先贴哪个都不会错!只是要注意比例对称就好了。
说说对联的顺序和贴法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贴对联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风俗。过年贴对联,祝寿贴对联,开张庆典也要贴对联;办喜事贴对联,办丧事也要贴对联。对联一贴一挂,确实能渲染一种气氛,同时它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正因为如此,这一习俗才流传千年而方兴未艾。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对联的的贴法不统一,横批的顺序也混乱。这常常让人上下联读反,横批读倒,降低了对联的作用,有时还让人啼笑皆非。
造成这种现象,首先是书写工具和文字习惯发生了变化导致的。
古人用毛笔写字,以竖写为习,又以从右往左为方便,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书写顺序就为从右往左了,即使是横写,也是如此。我们到名胜古迹看到的楹联都是这样的。例如杭州岳王庙岳王殿的横批就是“山河我还”,要从左往右读就不成句了。
硬笔出现以后,笔端不会流墨,怎么写都不会玷污纸张,于是人们发现横写的时候从左往右更适合人的意识,因而就改从右往左为从左往右,但竖写还保留着从右往左的习惯。这就使对联的横批和正联不相协调,写法也混乱。
笔者认为,既然横写的习惯已成定律,对联的横批是横写,就要从左往右写。例如上面说到岳王殿的横批今天再写就应写成“还我山河”了。至于写竖格的信纸和信封,还应保留从右往左的习惯。而对联正联是竖写,当然是右联为上,左联为下了。
还应看到,对联贴倒,也是对联知识不普及的结果。
对联也叫对子、对仗。它是从律诗的对仗句演化而来的',所以是讲究韵律和平仄的。古人写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所以对联也以平声收(就是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当然仄声收的那一联就是上联了。由于许多人不懂格律,导致上下联收尾字或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这实际上是上下联不分。
至于平仄,古今是有变化的。古代有五声,现代为四声(通常称为新四声)。今人写对子给今人看,所以就要以现代汉语规定的新四声为准。一声和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
对子的平仄不仅体现在收尾字,也体现在句中的音节上,凡在音节处,上下联是要平仄相对的。例如“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这幅对子,每句都有三个音节,在音节处平仄正好相对(也叫相反)。
对联写好了还要贴好。贴对联的时候,仄声收尾的联固然是上联了。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幅对子,一看最后一个字就知道那个是上联了,把它贴到右面就对了。对联贴好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清晰,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写对子贴对联也应有个统一规定。这个规定应该由文化部门统一制定,在中小学教材中体现,这样普及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篇7:读课文 学对联
读课文 学对联
读课文 学对联
安徽 鲍亚民
1、中学(语文)课文名胜对联辑录
①滁州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②湖南岳阳楼: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③九江琵琶亭: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
④黄州赤壁: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⑤成都社甫草堂: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2、与课文相关的名人颂对联辑录
①颂孔子 :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
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②颂屈原 :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③颂诸葛亮:
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
鼎足七出, 威德咸孚足千秋。
④颂韩愈 :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⑤颂范仲淹:
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⑥颂文天祥 :
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⑦颂文天祥 :
宰相状元余事之;
文章义节两兼之。
⑧颂辛弃疾 :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⑨颂项羽: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
[1] [2] 下一页
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⑩颂司马迁 :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11)颂陶渊明 :
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篙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12)颂汤显祖 :
玉茗堂中传蝶梦;
临川集上插芳馨。
(13)颂李清照: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14)颂李白: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15)颂杜甫 :
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
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16)颂白居易: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17)颂王昭君 :
青冢有情犹识路;
平沙无处可招魂。
(18)颂陆游 :
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19)颂岳飞 :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
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20)颂鲁迅 :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245200安徽歙县二中 鲍亚民
上一页 [1] [2]
篇8:学复句 读对联
学复句 读对联
学复句 读对联
安徽 鲍亚民
一、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
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的两个方面,“两表”(即《前、后出师表》),“一对”(《隆中对》),对诸葛亮进行了歌颂。表现了他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功绩。联语语言精炼,条理清楚,出语惊人。此类对联,浓笔重彩.形象鲜明,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单调和重复累赘之弊。
二、承接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如:
台湾省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被逼将台、澎列岛割让日本,其后有些人主张办海军以图强,可慈禧却把海军的公款拿去建供她个人享乐用的颐和园,国人无不气愤,有人写出上联予以讽刺。
三、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
如一理发店联: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吹面生。
在叙事层次上,下联比上联更深一层,下联化用白居《草》中诗歌句“春风吹又生”,寓意尤浓,此为联句的高妙之处。有的联省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并不减其递进的意思。
四、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如启功所撰一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上联出句提出假设,对句推出结果,意思是说如果能将名利视为杯水一样清淡,你会觉得农家的清茶胜过酒的香醇。
五、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如:
多勤寡欲;
益寿延年。
“多勤寡欲”是条件,“益寿延年”是结果,只有条件具备才能达成结果。以上三联均属此类。
六、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
如一理发店联: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上联“毫末技艺”在于抑,下联“顶上功夫”,意在扬。
再如翁同自题联: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此联虽未用关联词,不难看出仍为转折关系。两种境界有弥缕之感,但其转折处却是山回路转,柳暗花明。
七、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如: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联句以
[1] [2] 下一页
“宁……不……”关联直抒胸臆,表现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英雄气概。再如一婚联:
但求天长地久;
何必朝相暮依。
可以看出,这是一对身居两地的新婚夫妇,为表达爱情的真挚而撰写的对联。
八、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但也有倒装者。
如雁门关联: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此为因果倒装句式,出句是结论,对句是理由,倒装句式,可增添对联的文学色彩。
九、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看下联: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此联为石达开所作。出句是说再不能忍受“夷狄”(清统治者)对我们的压迫,意在行动起来;下联说的是要达到的目的,此联即为倒装式。
245200安徽歙县二中 鲍亚民 05596516310(电话)
上一页 [1] [2]
篇9:读课文 学对联
安徽 鲍亚民
1、中学(语文)课文名胜对联辑录
①滁州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②湖南岳阳楼: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③九江琵琶亭: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
④黄州赤壁: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1] [2] [3] [4] [5] [6]
篇10:学复句 读对联
安徽 鲍亚民
一、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
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的两个方面,“两表”(即《前、后出师表》),“一对”(《隆中对》),对诸葛亮进行了歌颂。表现了他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功绩。联语语言精炼,条理清楚,出语惊人。此类对联,浓笔重彩.形象鲜明,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单调和重复累赘之弊。
二、承接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如:
台湾省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1] [2] [3] [4] [5]
篇11:小数的数位顺序和小数的读教案
小数的数位顺序和小数的读教案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88~90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数的数位名称,相邻计数单位问的进率和数位顺序。
2.学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数位名称、数位顺序以及正确地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单位间的进率与整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教学疑点:小数的两种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2.口答。
0.5里有()个十分之一;0.17里有()个百分之一;
0.042里有()个千分之一;0.004里有()个千分之一。
3.说一说整数数位并按顺序排列,教师板书。
(二)新课教学
1.小数数位名称教学。
(1)小数整数部分与整数数位相同。
(2)小数的小数部分从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起,各数位名称是:
0.432......
十百千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分分分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位位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2.小数单位间的进率教学。
10个0.001是();10个0.01是();10个0.1是()。
从填数中可得知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强调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十分之一的进率也是10。
3.(1)指导学生填写好课本中的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
(2)数位顺序与算盘对照。
把算盘的任意一档定为个位,左边各档依次是十位、百位......右边各档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3)填空
①千分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位,计数单位是()。
②十分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位,计数单位是()。
③百分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位,计数单位是()。
4.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
(1)读法教学。
出示例1,读出下面各小数7.40.85150.036
学生试读,师指导校正。
7.4读作:七点四0.85读作:零点八五150.036读作:一百五十点零三六
总结出简单的直接读法,方法:①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来读,如果是0的读作零;②小数点读作点;③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2)小数的写法:
出示例2: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并写下来。
零点零七二点八零九十三点零六五
学生尝试写,同桌讨论写得是否正确,反馈校对后总结出小数的写法:①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是零就写作0。②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要写成.不能写成,;③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校对。
完成后说一说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的数,有多少个计数单位。
2.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相互批改,集体校对。
3.判断改错。
(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十分位。()
(2)10个0.1是0.01。()
(3)0.04表示百分之四。()
(4)0.143里有143个0.1。()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第64页(六十四)。
说明:建立起小数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表象,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本节课设计的关键点,而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整数的数位顺序及读写法是本节课中学生的知识准备,教学时尽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数数位顺序与整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迁移中学习新知。
★ 贴对联的顺序
★ 贴对联的左右顺序
★ 记叙文顺序
★ 写作文的顺序
★ 数的顺序
★ 顺序近反义词
★ 记叙文的顺序
★ 说明文的顺序
★ 形容词排列顺序
对联顺序怎么读(共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