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cdyc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现代诗赏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现代诗赏析,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现代诗《雨巷》赏析
现代诗《雨巷》赏析
现代诗《雨巷》赏析
一、音乐感强
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缓、低沉而又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怅。诗一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诗人一人在雨巷中独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诗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态──这就是这首诗的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在上述镜头过后,诗中出现了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
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而是诗人幻想出来的(他希望碰上的)一个虚拟人物。
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给人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的感觉。 这样一个宛如丁香魂魄所花的“姑娘”,一经诗人的想象而创造出来之后,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在诗中,她也象一个现实人物一样活动起来。
诗中所写的雨巷里,本来只有诗人一个人独行;自“丁香姑娘”出现后,就有两个人在其中行走了;而且,那个姑娘的步态、表情乃至手上的油纸伞都与诗人一样。这样一个人的出现,显然使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现在有两个各自孤独的青年男女在活动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这是我们想知道的,也正是诗人当时所想知道的。
她终于向诗人走近了,可是,她却没有向诗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诗人投出了一道叹息的目光,然后,像梦一般轻盈而不着痕迹地飘过去了!当她从诗人身边飘过去的时候,诗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脸的凄婉迷茫。这表情分明透露着:她心里实际上是不愿意与诗人分离的。但因为某些原因,她却不得不与诗人失之交臂!俗话说得好:人生难得一知己!这两位心灵相通的青年男女在雨巷中不期而遇后,竟然又失之交臂,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眼睁睁地看着一段可能的美好姻缘就这样失之交臂,诗人是何等的痛心!在恋恋不舍而又深感无奈的情绪状态中,诗人目送着
等到走过一道“颓圮的篱墙”──这“颓圮的篱墙”正是诗人想与“丁香姑娘”相聚相守这一较为具体的希望破灭的象征──,“丁香姑娘”终于消失在雨巷的尽头。但这时的'诗人还是处在魂不守舍的状态中,即使不能再看到“丁香姑娘”,他还是在感受着“丁香姑娘”遗留在雨巷的黯淡光线和清冷空气中的颜色和芳香,并为这种颜色和芳香的不断消散而伤感不已。
诗人一个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着刚才与“丁香姑娘”相逢时所感受到的她的色彩、芬芳,甚至她的满含叹息和惆怅的目光。但残酷的现实却容不得美好的爱情或理想。在诗的最后,我们看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又只剩下了诗人在独自彷徨。
在诗的末尾,诗人似乎又将诗的开头所出现的那个镜头又重放了一遍。首尾两节的词句几乎全部相同,只是将其中的“(我希望)逢着”改成了“(我希望)飘过”。这一改,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诗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因而,读到诗的最后一节,我们不禁感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层。
二、在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1、法国象征主义手法和中国传统诗歌意象的完美结合:
我们看到:这首诗表面上所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雨巷中相逢而又无言地分离的事
以及这件事在他们的思想感情上所引起的震动。我们可以相信:诗中所写的事件是以诗人生活中的类似的现实事件为基础的;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中所写的事物是另有象征之意的。
其中的“丁香姑娘”除了可以看作诗人的理想爱人的化身外,完全可以看成是诗人所追求的其他理想的象征。而“雨巷”除了可以看作一条现实的江南城市梅雨季节的小巷外,同样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的象征(雨巷中的“颓圮的篱墙”则又是爱情失败或理想破灭的一个微观层次的象征)。至于“雨巷”中两个青年男女不期而遇而又失之交臂的故事,除了可以看作一个真实的爱情事件的再现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作者追求理想而不得这一精神历程的象征。而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除了可以看作诗人对于爱情失败的咏叹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理想破灭的悲悼。
由于在象征中本体不出现,因而,接受者对于喻体暗中所指的本体到底是什么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或可以同时有多种理解的,这就造成了象征意义的不确定性。与科学和理论活动(追求语义的精确性和单义性)不同,在诗歌创作和欣赏活动中,人们往往追求意义的丰富、多样乃至含糊、隐秘,象征手法的运用正是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的一种重要途径。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对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赞赏不已,这首诗就是他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创作汉语白话新诗的一个成功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戴望舒所采用的全面的象征主义诗歌创作方法虽然可以说主要是从法国引进的,但他所用的象征形象或意象(喻体)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乃至中国江南式的。因为:诗中用来形容“姑娘”的“丁香”是中国古代诗歌常用的一个象征形象;诗中的“(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则是中国江南城市所具有的典型风貌;出现在江南城市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显然是一个具有中国江南特色的女性形象。诗歌内容上的彻底的中国化和表现手法上的全面的西方化的完美结合,使得这首诗的一般中国读者也能较为轻松地读懂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而不像面对某些食洋不化的现代派诗歌那样感到不知所云。由此,我们可以说,戴望舒的《雨巷》这首诗是法国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的诗歌意象完美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
2、音乐手段的成功运用和诗歌音乐美的成功创造:
《雨巷》在语音层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主要是由词句的复沓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法的运用所造成的。词句的复沓,如:该诗的最后一节除了将第一节中的“逢着”改为“飘过”外,其它词句完全一样;这种起结复见的做法不仅使全诗在内容上首尾呼应,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语音流在诗中重复出现,从而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
此外,该诗的每一节都有词句的复沓;如:首尾两节的“悠长、悠长”这种词句的复沓在诗中的反复运用以及某些复沓形式在诗中的前后呼应,使这首诗具有相当强烈的音乐性。韵脚的有规律的反复: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但总体上又是有规律地重复的。
该诗采用的是一韵到底的做法(押ang韵),在每节相隔不远的行的末尾重复一次脚韵,每节押韵两到三次;有些同样的字词还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这种韵脚的反复使用,使韵脚这个音响(ang)在人们的听觉中被反复感受,由此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我们读这首诗,在听觉上的感觉就象是在听一首轻柔舒缓的沉思型的小夜曲,那饱含着寂寞、痛苦的感情而又让人感到甜美的旋律在我们的心头反复回响着。
篇2:徐志摩的经典现代诗赏析
诗歌一: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诗歌二: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你忘掉,
有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夜半松风
这是冬夜的山坡,
坡下一座冷落的僧庐,
庐内一个孤独的梦魂;
在忏悔中祈祷,在绝望中沉沦;
为什么这怒叫,这狂啸,
金鼓与金钲与虎与豹?
为什么这幽诉,这私慕,
烈情的惨剧与人生的坎坷。
又一度潮水似的淹没了,
这彷徨的梦魂与冷落的僧庐?
诗歌三:海边的梦
我独自在海边徘徊,
遥望着无边的霞彩,
我想起了我的爱,
不知她这时候何在?
我在这儿等待,
她为什么不来?
我独自在海边发痴,
沙滩里平添了无数的想思字。
假使她在这儿伴着我,
在这寂寥的海边散步?
海鸥声里,
听私语喁喁,
浅沙滩里,
印交错的脚踪,
我唱一曲海边的恋歌,
爱,你幽幽的低着嗓儿和!
这海边还不是你我的家,
你看那边鲜血似的晚霞;
我们要寻死,
我们交抱着往波心里跳,
绝灭了这皮囊,
好叫你我的恋魂悠久的逍遥。
这时候的新来的双星挂上天堂,
放射着不磨灭的爱的光芒。
夕阳已在沉沉的淡化,
这黄昏的美,
有谁能描画?
莽莽的天涯,
哪里是我的家,
哪里是我的家?
爱人呀,我这般的想着你,
你那里可也有丝毫的牵挂?
篇3:顾城《避免》现代诗赏析
顾城《避免》现代诗赏析
《避免》
顾城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意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赏析:
避免不是放弃,这是一种伟大的'爱和情怀!这首小诗以旁观者的口吻平静的叙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因为没有开始于是就没有结束,就像暗恋一样让人心碎!注意诗中三个称呼:前面两个是用的“你”而后面用的是“您”。
其中的细微差别表示作者对这个观点的不认同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作者在告诉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某些事就不开始,如果你想要快乐,而不想要痛苦就不开始,那你永远得不到快乐。
顾城:
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篇4:汪国真现代诗《感谢》及赏析
让我怎样感谢你(又名:感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作品赏析
收获、捧起、撷取、亲吻这四个词语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表达出“我”对“你”真挚的感谢之情,同时收获春风,捧起浪花,撷取红叶,亲吻雪花,都无一展示出这四季之景的特点。对仗工整,用词准确,表现出文学大师的深厚功底。 一年有四季,“我”写尽了四季,却也写不尽“我”深深的感谢,作者将自己饱满的深情蕴涵于四季最美的景色之中,用四节诗中丰满的形象与真挚的语言,表达出其真切动人的感谢之情。
作者简介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出生,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喜欢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
篇5:表达励志的现代诗赏析
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不经意得到的,
总会轻易的失去,
人生需要持久的努力,
成就积累于点点滴滴。
为自己鼓励,
寂寞难耐时,
让宁静慰籍心灵。
困难重重时,
用信念滋养勇气。
为自己鼓励,
把每一次犹豫作为选择的时机,
将每一回停滞变成力量的积蓄。
为自己鼓励,
在失败的记录中写下挑战,
在痛苦的创伤上铭刻坚毅。
让我们用无怨无悔的心去追求胜利!
篇6:雪中人(现代诗) (作品赏析)
雪 中 人 (现代诗)
作者:赵山岭(笔名:赵杉领 电话:18348362889)
风--
飕飕萧萧搅乱了校园的宁静;
雪--
纷纷扬扬遮蔽了神秘的苍穹。
同学们围坐于寝室里的火炉旁,
谈论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此刻,我突然来了灵感:
何不创作一幅“雪天”写生?
于是,
我拿起画笔、画板冲出寝室,
在高高的围墙内踏上一条木凳。
骋目天地之间,
啊!好一个雪的世界!
恰似进入了银色的迷宫。
哎哟!
我怎么也捏不牢画笔,
十个指头冻得紫红僵硬。
团团雪絮扑面而来,
脸皮象刀子刮着一样疼痛。
浑身不停地打着哆嗦,
只觉得寒风钻进了骨缝。
我暗暗告诉自己:
“创作别怕吃苦,
苦中历练硬功。”
然后把围巾紧了又紧,
睁大了贪婪的眼睛--
啊!
在那茫茫的雪地上,
居然出现一个人影。
这是多么难得的素材啊!
雪天下有了这么一个人物,
真是锦上添花,
好比画龙点睛。
我抬起冻僵了的右手,
揉揉就要结冰的眼睛。
细细望去--
喔!那雪中人身披风衣,
看不清面孔。
背上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
好像要去远方旅行。
脚下踏着厚厚的积雪,
腰背显得深深的下弓。
一步步--
就像纤夫牵舟,
一步步--
都要与风雪抗争。
我抓住这难得的“镜头”,
画笔在纸上频频抖动。
很快地画成了--
一幅“雪天”写生。
我又打了一个哆嗦,
上牙下牙不住地磕碰。
此刻--
我突然意外地发现:
这越来越近的雪中人,
是个农民模样的女性。
再细看--
何等面熟!
啊!她是我妈!--
六十九岁的乡下老人。
“妈!……”
我不禁一声高唤。
“萍!”妈妈陡然一愣,
随口喊出我的乳名。
我抹了抹滚上面颊的泪珠,
揉了揉酸涩而发热的眼睛。
贪婪地望着妈妈:
她--
眉毛上挂满了雪花,
鬓发间冻结着细冰。
眼睛里闪着欣喜的光芒,
嘴角上透着慈祥的笑容。
“萍!快把这包袱接过去,
里面是你的棉衣、棉靴、棉手套,
每年下雪你的手脚总是冻肿……”
“妈!……”
我的声音颤哑了,
不知是身上寒冷,
还是心里激动……
赵山岭
[雪中人(现代诗) (作品赏析)]
篇7:舒婷现代诗《读雪》及赏析
《读雪》
作者:舒婷
日渐堆积
孤独已如腐叶肥沃
手指洞穿玻璃伸出窗外
一枚雪花刚测过
阿尔卑斯山的体温
微微搏动在我的掌心
暗夜零度胎生
关闭一切人工照明
进入幽暗的内心
纷纷扬扬
扬扬纷纷
多边形的细节经不起触摸
哪怕怀着
一根火柴的温柔心情
只有在年龄与经验的冻土上
保存语音原形
平平仄仄平平
舒婷《读雪》诗赏析
诗人的心都是寂寞而孤独的。寂寞孤独的南方女诗人舒婷,面对着北方的一场雪,她是如何读雪、品雪、听雪的呢?
诗的第一段,我们不妨这样倒着解。独处屋中的诗人,看见窗外下雪了。“雪”触动了诗人敏感的神经,她想像着将“手指洞穿玻璃伸出窗外”,去接那“一枚”“暗夜零度胎生”,带着“阿尔卑斯山的体温”的“雪花”;“雪花”“微微搏动在”诗人的“掌心”,就像诗人“日渐堆积”“已如腐叶肥沃”的“孤独”,击穿了诗人的心灵!在这里,诗眼是“孤独”。这“孤独”是通过“暗夜”、“体温”“手指”、“玻璃”、“阿尔卑斯山”、“雪花”等等的动名词,具象而艺术地“堆积”起来的。
接下来的第二段,诗人进一步品味“雪”带给她的“孤独”。她“关闭一切人工照明/进入幽暗的内心“,望着这”纷纷扬扬/扬扬纷纷“的”雪”,诗人产生了想和”雪”亲近的感情;然而,这“多边形的”“雪”,其”细节”却“经不起触摸”,“那怕怀着/一根火柴的温柔心情”。
雪是冷的,心却像“一根火柴”般明亮温柔。至此,诗人怜雪、爱雪、亲雪之心表露无遗!
如果说,第一二段是“读雪”和“品雪”,那么,诗的最后一段,就是“听雪”和“颂雪”。自然界冬天年年有雪,但“只有在年龄与经验的冻土上”,才能“保存”雪的“语音原形”,那“雪”落在大地上的音律,是那么优美,如诗歌“平平仄仄平平”的韵律般优美。大自然的这种“雪音”,只有多情的诗人才能听到!
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诗坛的舒婷,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她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舒婷的诗,在朦胧中更显出一种女性楚楚动人的美。舒婷那种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握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 现代诗格式模板
★ 现代诗写景
★ 现代诗摘抄
★ 清明的现代诗
★ 亲情诗歌现代诗
★ 摘抄8首现代诗
★ 写元宵节的现代诗
现代诗赏析(共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