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renqianxu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玉泉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玉泉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玉泉观
一共有三个玉泉观,分别是甘肃天水玉泉观,江苏无锡玉泉观,山东费县玉泉观。
目录简介历史概况建筑格局自然景观收缩展开简介玉泉观紧依城垣,顺山势升高,随山沟、崖壁、台地而建。中轴线自下而上,有山门,遇仙桥、通仙桥、青龙殿、白虎、人间天上坊、玉泉阁、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顶有小庙,传为明魏忠贤生祠。侧边有雷祖庙、三官殿、诸葛祠、托公祠、三清阁、选胜亭、静观亭、苍圣殿、玉泉井。井上有六角亭。神仙洞传为元代陆、马二真人羽化处。三清殿梁上墨书题记“明嘉靖叁拾陆年岁次丁酉季冬重建”,第一山牌坊墨书题记“嘉靖叁拾柒年建”。亭台高下,碑碣遍山;林木蓊郁,曲径深幽。春来杂花丛生,碧草蒙茸,游人至此,流连忘返。 玉泉观内有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俯草书四帖,上书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质朴豪放,观者无不为之而赞叹。 每年旧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当地人称为“朝观”,时值春早人闲,热闹非凡,组成一幅喜气洋洋的风情民图。玉泉观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建。
历史概况玉泉观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城北天靖山麓,占地面积九万余平方米。观因玉泉而得名,以“玉泉仙洞”的美誉而荣列秦州十景,玉泉观创建于唐代,始称“北山观”,宋代改称“天庆观”、“玉泉观”,宋末时遭毁。元代初期重修,历元、明、清、三代的扩建重修,鼎盛时拥有建筑90余座,为一处庞大的道教宫观古建筑群落。建筑布局以道教规制分布,在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上坐落着宏伟的玉皇殿、三清殿、牌楼等七大建筑。在东、西、南的岗峦、土阜、山坳里坐落着规模较大的祭祠、庙堂、泉亭和碑廊等。在现存的60余座建筑中,有明代建筑5座,其余均为清代各时期的建筑。玉泉观的建筑艺术风格,是在继承传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地方建筑特色,近年来引起了甘肃省内和国内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共认其规模和完整性为国内罕见。观内珍存历代碑石47方,石碣11方,砖雕34方,其中元代碑石5方,石碣11方,砖雕34方;明代碑石9方,其余均为清代各时期碑石。在众多碑石中,尤以元代镌刻的四面道流碑最为珍贵,其字迹清楚,记述内容完整,被文物专家誉为“国家”碑石。此外,元代大书法家赵孟俯四方草书诗碑亦为罕见碑石。观内古柏苍劲。现有古树50株,属于一级保护的有21株。其中树龄在1000至15的7株,500年至900年的20株,其余均为500年以内。玉泉“辫柏”最为奇艳,该树悬根露爪,根茎交织,形如女子发辫,古名“辫柏”曾被国家古树专家誉为“全国之最”。
建筑格局玉泉观在城北天靖山麓,临涧跨桥,依山建造。初称城北寺、崇宁寺、郫山寺,后因山上有一碧水莹莹,清甜甘美的玉泉而得名。历来为天水游览胜地,并以“玉泉仙洞”的美誉列入秦州八景之中。 玉泉观约建于唐代早期,唐宋两朝,规模不大,且屡有毁坏。元代初期,全真道士丘处机的弟子梁志通云游到天水,爱天靖山之幽壑林泉,遂修真建观,规模逐渐扩大。至元丁丑年(公元1293年),梁志通作诗竖碑,羽化后葬于观中。明清两朝多次重建、修复,形成拥有80余座建筑的.宏大道教建筑群。自清末以后近80年间,玉泉观常成为兵营和校舍,古建筑有毁无建,经兵燹、地震、自然倒塌、人为破坏而损毁过半。1981年7月起,当地政府筹集款项,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全面修复,历时三年有余,重修、维修古建筑 40座,面积达2100多平方米,是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修复。 玉泉观建筑群沿山脚而上,迤逦半山。红墙碧瓦,挑角飞檐,古树掩映,巍峨壮观。整个建筑围绕玉泉殿、三清殿展开,游人拾级而上,如入画图中。观内的“玉泉仙洞”,相传为卢、梁、马三真人羽化之地。洞南有碑亭一座,碑廊一处。碑亭为原“选胜亭”,现置“元代四面道流碑”一座,内容记述有关道教全真道之事,史料价值极为珍贵。碑廊中的名碑有传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俯草书碑四幢,每幢各书五绝一首,笔法苍劲圆浑,流朗明丽,质朴豪放,为赵书中别一面目,观者无不为此珍品而赞叹。玉泉观现存古树名木50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10余株,500年以上古柏10余株,皆为珍贵的香柏。每年古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的庙会。人称为“朝观”。时值春早人闲,三五成群,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组成一幅喜气洋洋的民乐风情图。
自然景观玉泉观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城北,因山上有一碧水莹莹、清甜透脑的玉泉和元代秦州教谕梁公弼建寺时吟有“山寺北郊,名山玉泉”之句而得名。 玉泉观俗称城北寺,又名崇宁寺。在甘肃天水市北天靖山麓。建于元大德三年(12)。现存建筑为明清时重建。观紧依城垣,顺山势升高,随山沟、崖壁、台地而建。中轴线自下而上,有山门,遇仙桥,通仙桥,青龙殿,白虎殿,人间天上坊,玉泉阁,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顶有小庙,传为明魏忠贤生祠。侧边有雷祖庙,三官殿,诸葛祠,托公祠,三清阁,选胜亭,静观亭,苍圣殿,玉泉井。井上有六角亭。神仙洞传为元代陆、马二真人羽化处。三清殿梁上墨书题记“明嘉靖叁拾陆年岁次丁酉季冬重建”,第一山牌坊墨书题记“嘉靖叁拾柒年建”。亭台高下,碑碣遍山;林木蓊郁,曲径深幽。春来杂花丛生,碧草蒙茸,游人至此,流连忘返。 玉泉观内有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草书四帖,上书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质朴豪放,观者无不为之而赞叹。每年旧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当地人称为“朝观”,时值春早人闲,热闹非凡,组成一幅喜气洋洋的风情民图。玉泉观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建。 05月25日,玉泉观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篇2:访玉泉观有感
访玉泉观有感2000字
我以为,访道曾经必定是这样的,玄衣轻马,一路轻尘,人烟罕至的山脚下,抬眼望去,绿树掩映中,一座古观坐落半山腰,远离俗世,如世外桃源,云遮雾绕,若仙家福地。
我以为,隐者曾经必然是这样的,一头鹤发,飘飘然有出世之姿;一缕白髯,笑捋间显仙风道骨;一柄白拂尘,挥动间便隔开了圣与俗。
我以为,修行曾经必须是这样的,隔断红尘,绝弃俗事;餐风饮露,服气辟谷;研理论道,谈玄说妙;述三清,追四御;纵古今,谈天下。
然而,当我从拥挤的公交车上挤下来,步行一段,拐进通向玉泉观的一段道路,所有的想象都支离破碎了。触目所见,竟是一条现代的柏油马路,笔直地指向一个气派的道观大门。并不见青苔石阶,也没有穿风竹林。路两边商铺林立,店名繁多,种类丰富,与寻常街巷并无不同。马路边,摆水果摊的,摆小吃摊的,一股世俗的味道充斥其间。购票处几个字太过刺目,而一身道士装扮却负责检票的道长,就更令人大跌眼镜。
一直不喜欢过于商业化的包装和开发,所以更喜欢自然山川间流连,很少进入名刹古寺之类的旅游胜地。但,既来之,则安之,且游且览吧。
进入道观,才感觉有了几丝古风古韵,前面、左边都有台阶导向一个个高台之地。想来,很早之前,这里必然是人迹罕至的。古人将道观佛寺都建在僻远高峻之地,大概以示远离尘嚣不食人间烟火,再者高山仰止,自然让人心生敬畏。拾阶而上,来到一座道院门前,一张椅子,一位老道长,银发、长髯,髻发、玄冠,道袍、十方鞋,微眯着双眼,在清晨的太阳底下打盹儿,恬淡安详,倒也颇具仙家气度。进入院内,两侧布置着一些塑像,所示的该是地狱景象,有牛头马面,獠牙鬼差,可见两个鬼差卖力地拉着锯子,做欲将一个人锯作两半之势,还有一众鬼差抬着一人往油锅中送,塑形逼真,撼人魂魄。大概非青面獠牙、怒眉横目无以表达威严架势、逼人气势,不用恐怖画面、惊怖形象无以警戒人心、让人畏伏,这或许是宗教教化人心的基本手段了。正殿中,一个圣人塑像,威严中见慈眉,端正中露善目,让人心生敬。
然而,气氛很快被打破了,进来了游览的一家人,见到院内的塑像,大人小孩惊呼叫嚷,又叽叽喳喳地摆姿势拍照。真是败兴!清修之地,做成了旅游景点,人来人往,宁静不再。而很多清修之人也如贩夫走卒一般,拿着计算器摁来摁去,商业味十足,少了超然世外的飘逸洒脱,多了市侩商人的红尘俗气。
摇摇头,快速逃离此间,继续往更高处攀登。行经一座道院,侧目一瞥,不由顿住了。院中,竟栽植了一株玫瑰,枝头,一朵红色的玫瑰花正兀自开放。名刹古观中栽柏种松见得多了,种菊养兰也常见到,但鲜见堂而皇之地栽植玫瑰花的。很是惊奇,决定停下来看个究竟。
在院门对面的台阶上坐定,静静地等候着。晨风吹来,摇动树枝,摇出了一地的斑驳阳光,身后竹林传来细细的沙响声,蝉儿不知藏在哪儿,欢快地鸣唱着。呼吸平缓了,心绪也宁静了下来。
那朵玫瑰花也轻轻颔首。
种玫瑰的会是什么人呢?会是一位年轻的道长吗?他是否是刚修行不久,道行不深,还割舍不下红尘的牵绊?抑或是一位年轻的女道长?这一路走来,才知道,这座观中,也有女道长。或许,这座院中,住着的是一位年轻的女道长了,她定是喜欢玫瑰花的艳丽,就像所有女子都喜欢一样,又或者,她也憧憬红尘的浪漫呢?
正在我暗自猜想的时候,一位年老的女道长从院中出现。她约莫五十光景,脸上皱纹很明显,而且,她的左腿似乎不灵便,走路一瘸一瘸的。难道她是此间主人?我不禁疑惑。出来后,只见她坐在了门侧的台阶上,不言语,就那么安静地坐着。我望着她,心想,或许她是只是此间主人的道友吧。
少顷,一位道长上来,和坐着的女道长攀谈起来,说话间,女道长邀请道长进院中坐会儿。哦,她竟然就是这间院子的主人啊!真是令人意外。她,为什么会在自己的'院中栽植一株玫瑰呢?要知道,玫瑰所代表的,是爱情,是浪漫,与出家人是完全不可同语的。再说了,玫瑰更是青年男女的专利啊。我到底还是无法将眼前的女道长和院中娇艳的玫瑰花画上等号。
再看那株玫瑰,才注意到,那花儿,并不是种在花盆里的,而是用几片瓦围成圆筒状,充当了花盆。我突然醒悟到,玫瑰为什么一定是种在花盆里的?就像玫瑰为什么一定是代表爱情的?凡此种种,只不过是我们的怀抱了太多的含义,于是普通的玫瑰,被赋予了太多的内容,贴上了格式化的标签。然而,一旦拆掉红尘俗世的商业包装,摘去关于男欢女爱的浪漫标签,再把什么花语抛弃掉,把什么情人节统统忘掉,它剩下的最本质的东西,不就只是一株花吗?它不就如一棵树、一杆竹一样普通吗?
此刻,这株玫瑰和眼前的这位女道长,竟在我的眼里重叠了。她坐在门前石阶上,安详而恬然,那微眯的双眼,那恬静的姿态,舒缓的呼吸,以及微微的颔首,正不是一株玫瑰在晨风中的模样吗?
我突然领悟到,所谓修行,并不是远离人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避世,本就没有脱离红尘的修行。所谓修行,不过是在自己信仰的、自己建设的系统里,去粗取精,清心寡欲,在简单的生活中让各种杂乱的思绪纷纷退散,日子久了,自然越活越清净,自然内心澄净,自然眉宇舒展。
继续观览,太阳已攀高,游客纷至沓来,拾阶而上者与踏阶而下者擦肩,陌生的人们坐在休息椅上歇息共语,情侣喜笑颜颜牵手攀登,父子相互鼓劲比赛攀登。触眼所及,问卦的、测字的,焚香的,叩首的,人们在这一方天地里,乐融融,笑开怀。
行至玉泉旁,聚集了一群人。玉泉观,因山上有一碧水莹莹、清甜透脑的玉泉而得名。一座小亭,将玉泉围抱起来,其间有工作人员用桶汲出水来,供游客品饮,不过要以10元的价格兑。来此之前,友人极力劝我要饮一杯玉泉水。本也跃跃欲试,想要品饮一杯。不过此刻,不说非是琼浆,即使是琼浆,我已得修行妙法,这玉泉之水,不饮也罢。
翩翩然轻步下山,施施然含笑而去。身后,玉泉观巍然矗立。
文|李彦荣
篇3:玉泉观游记作文
玉泉观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城北,因山上有一口玉泉而得名。
星期天,我和爸爸来到玉泉观。进入大门,跃入眼帘的是灵宫殿,门两侧有两句耀眼的诗句飘然而来:“手持金鞭法眼神威驱妖孽,身披铠甲忠心赤胆护玄门”。你就知道灵宫神是降妖除魔,守护大门的。
穿过古色古香的通仙桥,我们拾阶而上,一口气来到玉皇殿,院中间放着两只沉甸甸的鼎,墙角还有一棵侧柏,它虽然已经千疮百孔,弯腰低头,但还是给玉泉殿增添了一道风景。殿内,玉皇大帝神态庄重,两侧立金、木二星塑像,殿外两侧为千里眼和顺风耳塑像。据说千里眼可以将世界万物看得一目了然,顺风耳可以一清二楚地听人间的响动。
离开玉皇殿,我们来到三清殿,它和玉皇殿构成了玉泉观的主要建筑群,里面塑有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虽然是泥塑的,但它们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似乎活人一般。
从三清殿向西走,就是斗姆殿。斗姆神为北斗七星之母,还是玉泉观的'最高点。站在斗姆殿的前面向下望,金碧辉煌,雕梁画柱的宫殿,参天侧柏,红的琉璃瓦屋顶闪光发亮,远处的树丛绿油油的,虽然现在已经是深秋了,但在这里丝毫感觉不到。
沿着蜿蜒的石阶而下,来到玉泉。我和爸爸怀着好奇的心情尝了一下玉泉的水,果然名不虚传,那甘甜可口的味道真是沁人心脾!
我们带着玉泉水的甘甜余味,来到碑廊。这里的石碑有近五十块,依墙而立。虽然字迹已模糊不清,但还是体现了玉泉观悠久的历史。
夕阳西下,我们原路返回下山,我怀着留连忘返的心情离开了美丽的玉泉观。
篇4:玉泉观的早晨散文
玉泉观的早晨散文
夏日的天空,黎明来的很早,后街清真寺晨诵的礼歌刚结束,还想把懒散的身子往被窝里缩卷,却被窗外麻雀的啁啾声吵醒。强打着精神睁开惺忪的睡眼,斜着脑袋看了看表,时针和分针刚好过“V”,窗外却早已是一片光明。穿好衣服,顺着窗户向外张望,一连几天淅淅沥沥的小雨,今天终于天放晴了,难得迎来一个鸟语花香清爽怡人的早晨,急忙洗涮完毕,想着去登临离家不远的玉泉观,顺便呼吸一些新鲜空气。
刚刚经过几场和风细雨的洗礼,深夏的北靖山麓清新靓丽,静谧而安详。顺着高大巍峨的牌坊远远望去,玉泉观沐浴着大山的宁静祥和,掩映在苍松翠柏葱茏林木的怀抱里,显得更加富丽堂皇,美轮美奂。人还未上山,首先被这种庄严肃穆巍峨壮观的外在感觉所浸染,竟一时忘记了前来登山的目的,不由让我心生浓浓的游兴,来尽情赏析这“人间天上”的和谐美景,静心感受清净之地特有的那一股气息,那一种氛围,那一份自由自在的恬淡心情。
在上山之前,我想着前几天刚下过雨,天又这么早,今天上山的人不会太多。熟料我这一念头刚在脑海里滋生,在山顶的丛林深处,便传来老人们咿咿呀呀的提嗓声。顺着山门,我一路小跑,经过遇仙桥、通仙桥和青龙与白虎两殿,在攀登“人间天上坊”的五十三级台阶前,我停了下来歇了歇气。上台阶前有一段通道,是用渭河黑白两种碎卵石拼凑成的花纹路面,图案生动有趣,黑白分明中透射着美的质感和文化的深厚渊源。看着让时光打磨的光洁如玉的通道,让人真不忍心踩踏这妙趣横生的路径,只怕一不小心,便会践踏了这般自然天成的美,辜负了铺路人独具匠心的心意。我轻轻的脚步,小心翼翼的踩过那段美妙的幽径,感觉到脚下弹拨出了美妙的音乐,这种与心弦共鸣,与心灵谱奏而成的天籁之音,只有用心细细静听,才能感受其古建筑群的雄宏巍峨,才能体味出其中博大悠扬的内涵。
伴着那种微妙的感觉,好不容易拾级而过“人间天上”牌坊。急不可耐的我憋足了劲,一口气先后爬上玉泉阁、第一山牌坊和三清殿。伫立在殿宇后方的通道上,手抚着冰凉滑润的大理石栏杆,怡然自得地欣赏着这座都市晨曦的美景,呼吸着空气中浓厚清新的泥土味道,聆听着绿荫深处传来的优美歌声,玉泉观的早晨带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我在这座城市里虽然生活了很多年,却一直都未曾有过的舒心美,也是我在平素的生活中无法体会到的愉悦美。靠在栏杆旁,思绪的恶习时不时又缠绕着我的大脑。突然间,竟想起了霍松林先生《怀念天水》里的句子。“怀念天水,经常想起四山环抱,渭水萦绕的霍家川。怀念天水,经常想起省立天水中学和国立第五中学。怀念天水,经常想起天水的名胜古迹,想起诗圣杜甫吟咏过的许多地方……”。
想过霍老的《怀念天水》,不由得又让我想起儿时对于玉泉观的点滴记忆。我小的时候,在老家的“牙茬古台”上,常听村子里见过世面的老人讲:“天水有个玉泉观,离天爷仅差一钱半”。又听说“玉泉观的山顶上,挂着一个酵子罐,里面装着一只耳朵,能够听见来自天上地下的声音。”还听说“玉泉观的石阶前,临崖长着一棵大柏树,树上悬挂着一根鞭杆,距石阶虽近,但再长的手臂也够不着”。带着这种唏嘘而不可思议的心情,一直向往能有机会到玉泉观看个究竟,好满足一下强烈的猎奇心理。记得有一年正月初九,随大人到城里“朝观”,一路上我东瞧瞧西瞅瞅,找寻幼时烙印在心灵深处的“酵子罐”、“临崖古柏”和“神奇鞭杆”,但看来看去,什么也没找到,却被花花绿绿的小饰物吸引了眼球,人山人海的热闹转移了视线,竟也把那些曾今刻骨铭心的东西抛在脑后。后来陆陆续续又进过几次城,因有其它好玩的地方可去,也就再没有把那些事记在心里,反正心里想着那都是假的骗人的东西,也何必在意哩。
幼时的诸多碎事还在脑海里萦绕,时光的箭却一去不复返。也许我与玉泉观有着不解之缘吧,高三那年我从农村中学转到市三中就读,三中和玉泉观离的很近,那年整整一个春季和初夏,为了背诵记忆的深刻,也为了逃避酷暑的原因,每天下午放学,我都要爬到学校后面的山上,再从后山进入玉泉观的`北斗台里背书。北斗台位于观之西北角,台脚是明眼泉,台上峰崖突兀,上面却平坦宽阔,正北建有斗母殿。殿前设有庭厦,两侧塑有南斗、北斗、二十八宿等塑像。厦下两侧有轩亭两座,亭内设有勾栏,栏面木质的面板朱红光滑,可供游人行至山顶后在此休憩。我在北斗台看书累了,就来到轩亭休息,把书往栏面上一枕,平躺在勾栏上一边默记各种数理化公式,一边迎着习习的凉风欣赏亭子四周的风景。特别是离高考前的半个月,学校提前放假了,每天早上我从石马坪的住处,骑车绕过南大桥,早早把车停在山脚的停车场,然后踏着四四方方石条堆砌的台阶,从山门一口气爬到观顶,在东北角一排大理石雕砌的栏杆处,望着晨曦冉冉升起的朝霞,对着后山深深地吸上几口新鲜空气,再在栏杆上压腿各一百次,俯卧撑一百次,单挑腿各一百次,左右胳臂伸展各一百次,等到大汗淋漓浑身冒汗时,绕过玉皇殿前的庭院,来到斗母殿的庭厦里背书。
也许是我的努力感动了观内的神灵,那年我顺利的进入了大学的校门。三年后,我毕业了又被分配到离玉泉观不远的单位上班。再后来,我成家了暂时住在玉泉观脚下,真是应了老人常说的“缘分”两字。自打住在天靖山脚下,因了地理位置的方便,每天早晚两次去玉泉观健身散步,也便成了我的日常功课。也许是对玉泉观太过于感性的“熟悉”,以往匆匆而来匆匆而去,零碎的感受着这座古老寺庙带给我文化气息的渲染和熏陶,却羞愧于对他未进行一知半解的探究,趁着今天悠然惬意的心情,突然多了几分想要诠释的念想。畅游在玉泉观的亭、台、殿、阁之上,萦绕的思绪如脱缰的野马摆脱羁绊,驰骋在北靖山的桥、洞、坊、楼之间,顿生一种博大豁然的陶醉感觉。
在如今酒红灯绿,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时常能记得把自己置身在幽雅肃静的环境中,让大山的灵气澄清身心的喧嚣和疲惫,洗涤灵魂的污垢和浮躁,是一个人思想和灵魂积极向上的表现方式。玉泉观的早晨,是宁静自然的早晨,也是勾起我美好回忆的早晨。
篇5:玉泉观鱼记350字作文
玉泉观鱼记350字作文
一个秋假的下午,我和外婆外公一起去玉泉观鱼。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晒得我皮肤热哄哄。
上了公共汽车,真舒服啊!这么大的车,又那么舒服,多好哇!下车了,先走进了植物园。那里绿树成荫,大树撑开一把把绿色的大伞。慢慢地我们走进了通往玉泉的小路。到了玉泉,我们看了很多鱼。有的鱼红色,有的.鱼金黄色,真好看。它们睁着又大又鼓的眼睛,好象颗豆子;尾巴一甩一甩,好像穿着可爱的裙子。我觉的黑色的鱼真帅,金黄色的鱼真可爱,红色的鱼最耀眼。让我们快快行动吧,认识更多的鱼。我还看到了‘‘晴天细雨池”,它有着神奇的魔力。原本没下雨,好象池子里有雨点。要是你鼓掌很响的话,池子里的雨点就会越来越多。这就是它神奇的地方。
今天我过得真开心,很开心,非常开心!
篇6:观察动物作文600字 玉泉观鱼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我国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李商隐写的有关赞美春蚕一生的诗。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春蚕”的一生吧!
春蚕刚从蚕卵中钻出来的时候又细又小,全身都是黑绒绒的,像一条条黑色的细毛线一样,只要你将桑叶盖在它们的上方,它们就会“循味而至”地慢慢蠕到桑叶上面……经过几天努力的成长,绒线般的小蚕宝宝渐渐脱皮后变成了灰白色,这时候的小蚕宝宝的身子上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是由九个小节组成的,每个小节旁边都有两个小黑点,而且长满了小脚,更令人惊奇的是它的小脚上竟然有吸盘。通过观察我才知道,原来蚕宝宝脚上的吸盘是为了保证它们能够更稳固地吸附在桑叶上吃桑叶啊!又过了几天,灰白色的蚕宝宝身子又大了许多,几乎有我的小手指那么粗了,它的食量也开始大得惊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吃桑叶,好象是在为了自己日后结茧时积累足够的精力。再过了几天,我更惊奇的发现蚕宝宝的身体几乎透明了,而且还有一根根银白色的丝从它的嘴里不停地吐出来。哦,想来是蚕宝宝要吐丝结茧了吧,只不过一个晚上的时间,早上醒来时我的蚕儿已经全部变成了一个个洁白、可爱的茧宝宝了,原来这就是丝绸厂用来纺织丝绸的材料啊!蚕的一生是那么短暂,但它却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献给了我们——人类,就如同我们辛勤耕耘的祖国园丁——老师一般,她把所有的知识都毫无保留、不计回报的全部传授给了我们,为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点起一盏盏指向知识殿堂的明灯……
啊,我赞美春蚕,赞美它毫无所求、默默无闻的一生!啊,我赞美老师,赞美她无畏艰辛、无私奉献的一生!
点评:这篇文章引用诗句开头,点明中心,吸引读者。文章对春蚕的描写十分生动形象具体,将蚕一生的成长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结尾总结全文,由蚕的精神想到我们的老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赞美。
★ 玉泉观的早晨散文
★ 观荷花
★ 观山水
★ 观流星雨
★ 观湖
★ 石柱观
★ 观月全食作文
★ 观铜梁火龙
★ 休谟因果观评析
玉泉观(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