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抱瓮老人

时间:2025-01-23 03:35:42 作者:lvlingbo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lvlingb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历史典故:抱瓮老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历史典故:抱瓮老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历史典故:抱瓮老人

历史典故:抱瓮老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旅游。他在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边时,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菜园里的蔬菜浇水。那位老人挖了一条渠道,一直通到井边。老人抱着一个大水罐,从井里汲水。水沿着渠道一直流到菜园子里。他不停地用水罐汲水,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虽然他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工效却很低。

于是,子贡走过去对老人说:“老人家,现在有一种机械,用它来浇地,一天可以浇一百畦呢,用不着费很大的力气但工效却很高,您不想使用它吗?”

浇水的.老人抬起头,看了看子贡说:“你说的是什么东西?”

子贡十分认真地对老人说:“将木头砍凿加工,做成一种机械,让它的后面重,前面轻,用它来提水,就像把水从井里连续不断地抽吸出来一样,水流得很快,哗哗地卷起的浪花简直像开水翻滚一样。这种机械名字叫做橰。”

浇水的老人听了子贡的话却愤愤然变了脸色。他不以为然地讥笑说:“我听师傅说过,世上如果有取巧的机械,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事情;有投机取巧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思想。一个人一旦有了投机取巧的思想,就会丧失纯洁的做人的美德;丧失了纯洁的美德,人就会性情反常;而一个人要是性情反常的话,他就会和社会、自然不合拍,成为一个与天地自然社会不相容的人。你所说的那一种机械我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因为我觉得使用它,就是在于投机取巧的事,而做投机取巧的事是很可耻的。”

子贡听了这个老人的一番话,像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一样,难为情地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个抱瓮老人所说的一番道理,看起来有一些逻辑推理的正确性,然而他在机械效用上借题发挥,把刁钻、险恶与机敏、智慧混为一谈的做法则是错误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新事物面前抱残守缺的人,做起事来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还会被后人笑话。

篇2:不懂变通的论据素材:抱瓮老人

有关不懂变通的论据素材:抱瓮老人

人物介绍

抱瓮老人,明朝姑苏人,真名不详,编有《今古奇观》一书。鉴于“三言”、“二拍”卷帙浩繁,不易购得且良莠不齐,抱瓮老人选出其中佳作四十篇编成《今古奇观》,姑苏笑花主人序。大获读者的欢迎,流行至今。《今古奇观》书前题有“墨憨斋手定”,可能是冯梦龙的朋友。

人物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旅游。他在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边时,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菜园里的蔬菜浇水。那位老人挖了一条渠道,一直通到井边。老人抱着一个大水罐,从井里汲水。水沿着渠道一直流到菜园子里。他不停地用水罐汲水,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虽然他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工效却很低。

于是,子贡走过去对老人说:“老人家,现在有一种机械,用它来浇地,一天可以浇一百畦呢,用不着费很大的力气但工效却很高,您不想使用它吗?”

浇水的老人抬起头,看了看子贡说:“你说的是什么东西?”

子贡十分认真地对老人说:“将木头砍凿加工,做成一种机械,让它的后面重,前面轻,用它来提水,就像把水从井里连续不断地抽吸出来一样,水流得很快,哗哗地卷起的.浪花简直像开水翻滚一样。这种机械名字叫做橰(gao)。”

浇水的老人听了子贡的话却愤愤然变了脸色。他不以为然地讥笑说:“我听师傅说过,世上如果有取巧的机械,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事情;有投机取巧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思想。一个人一旦有了投机取巧的思想,就会丧失纯洁的做人的美德;丧失了纯洁的美德,人就会性情反常;而一个人要是性情反常的话,他就会和社会、自然不合拍,成为一个与天地自然社会不相容的人。你所说的那一种机械我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因为我觉得使用它,就是在于投机取巧的事,而做投机取巧的事是很可耻的。”

子贡听了这个老人的一番话,像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一样,难为情地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个抱瓮老人所说的一番道理,看起来有一些逻辑推理的正确性,然而他在机械效用上借题发挥,把刁钻、险恶与机敏、智慧混为一谈的做法则是错误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新事物面前抱残守缺的人,做起事来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还会被后人笑话。

篇3:瓮间毕卓的历史典故

典出《世说新语·任诞》。

毕卓是西晋末年时人,他从少年时起就性格豁达,旷达不羁,为人豪放。

太兴年间,毕卓被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为吏部侍郎。他生性爱好喝洒,常常因酒醉而耽误公事,受到上司的批评。但他依然故我,不改旧习。

有一次,他的'邻居酿了一批好酒,酒熟之时,阵阵香味逸出,使毕卓垂涎不止,一心想去尝尝这新酒的好味道。但隔壁主人没有请他去饮酒,他也无可奈何。

一天晚上,阵阵酒香随风飘至毕卓的房中,他再也熬不住了,便趁着夜色,来到邻居盛放新酒瓮的屋中,掰开酒瓮,大口大口地饮起来。不多一会,就把一瓮酒吃得精光,醉醺醺地躺在地上。

邻居听到盛放酒瓮的屋中有异常的响声,估计有人前来偷酒,立即带人前往捉贼,他们看到一个偷酒贼醉卧在地上,便把他抓住,并用绳索捆绑起来。

第二天天亮后,邻居准备把偷酒贼送往官府究办。询问之后,才知是住在隔壁的吏部侍郎毕卓,马上下令将毕卓松了绑。毕卓这时酒已醒了,满脸歉然地说:

“贵邻所酿新酒,味道实在太香。敝人实在忍不住,才夜入瓮间盗饮,致歉,致歉!”

邻居也是个好酒之人,且也久闻毕卓之名,便把毕卓引为酒中知己,说:

“鄙人也酷爱杯中之物。毕吏部如此好酒,真我辈中人。如蒙不弃,我俩设宴共饮如何?”

毕卓哪有不应之理,当即同意。于是邻居在瓮间之侧设下酒席,和毕卓你一杯、我一杯地大饮起来。毕卓一直喝到酩酊大醉,才告辞离去。

毕卓到邻居家偷酒喝的事传开后,当时人们便把毕卓谑称为“瓮间吏部”。

后来,“瓮间毕卓”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嗜酒成癖、醉酒如泥的人及其醉态,或借指嗜酒。

历史典故:毛遂自荐「精选」

五十步笑百步「历史典故」

从善如流历史典故

天女散花历史典故

大公无私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外国典故

历史典故:日近长安远

草木皆兵历史典故

天涯海角的历史典故

肉袒牵羊的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抱瓮老人(集锦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历史典故:抱瓮老人,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