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散文

时间:2025-02-22 03:42:37 作者:xiang2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xiang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我们家的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们家的散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我们家的散文

我们家的散文

保护花草,丛林,动物,是在保护自己,防止沙尘暴,洪水……以保护他们,把危害从我身边赶走。

小鸟爱它的家DD大树,白云爱它的家DD天空,小鱼爱它的家DD大海,所有的动物爱他们的家,就像爱护自己爱护“家”DD地球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我爱山那坚强的毅力,爱山中树的高大,碧绿,尤其是松树一年四季常开,那种不放弃的精神是我们很难做到的。我爱山中花草的美丽洁白,这是我们多么羡慕的;我爱那平静的湖水,它是那么平凡,但又是那么高尚……世界需要它们,我们保护他们的一个小举动,将给我们的世界加一分精彩,保护他们,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完不成自己的职责,将是我们一生的遗憾。连小动物都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家”,我们更要爱护这个“家”了。

那是我们的“家”,是我们永远离不开的“家”,我们把自己的家都收拾干净然,而忘了我们还有一个“家”,我们无情地抛弃了“它”。然而它却一直在关心我们,让我们住得安稳,让我们生活得快乐,那就是DD地球在我们自己家里要保持干净,而在那个“家”我们更要保持干净,因为那是我们中国的脸,是我们中国人的面子,那是我们美丽的家园,要想保住自己的家那就要保住那个“家”,少扔垃圾,多植树,保护环境,保护家。

篇2:我们家的老二散文

我们家的老二散文

我们姊妹四个,老二有点飞扬跋扈,但却聪明。小时候,曾有一次打扫门口的地面卫生受到邻居伯伯的赞美,于是连续几天放学后,坐在小板凳上等,远远看见邻居伯伯下班的身影,便拿起扫帚从邻居家门口扫起,再一次引起伯伯的夸奖。父亲临终前曾说:老二最聪明,算是对老二的肯定。

老大属于吃苦耐劳的主儿,虽然小时候挨打不少,却深知家中长女的责任,悉心体谅父母的难处,精心照料下面的弟妹,对家里贡献最大。

老三比较踏实,脾气坏了点,被父母认为有点拗,但老三总之是属于默默无闻之列的。

老四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按说老二之后嘎然而止最好,但长辈不依,非要一个男孩来续香火,于是父母继续努力,最终有了男孩――老四。

老二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回到城市里父母的身边,感觉很陌生,和父母的沟通也少,不讨母亲的欢喜。老大上山下乡后,老二成了老大,干活最多,却动辄挨打受气。老二仗着在家排行的地位,经常欺负老三和老四,算是对父母惩戒自己的发泄和转嫁。

外地来招工,老二刚高中毕业,没有犹豫报了名并以全市第23名的成绩被录取。走的那天,老二连头都没回,坐在厂里来接的车里,眼睛盯着前方。

后来老二找了男朋友,和家里关系处得不太好,父母坚决不同意。父亲还把从小看她长大的姑姑从老家叫来劝说,仍无济于事,铁了心地要跟人家。结婚那天,老二安排想坐火车去,气得父母哭着求她:哪有坐火车走的理,怎么也得要个汽车来接你啊,不然亲戚朋友跟着你一起挤火车,不让人家笑掉大牙?爹娘的脸往哪放啊?

老二借了钱,自己到公交公司雇了辆大客车,结婚那天开到了娘家门口。老大老三老四回来给父母学话:哪里像个新家啊,是个毛草房。妈的眼泪就铺开盖地,说,活该!

老二婚后几年没要孩子,也不爱回家,和老公一起参加全国统一自学考试,直到双双拿到毕业证。

有了孩子,也不让别人带,两口子自己经管。孩子一岁的'时候,回了娘家。一进门,妈几乎不认识她,本身个子就不高,一瘦便像个小孩儿。妈的眼泪就下来了,还是那句话:活该!老二听了,抱起孩子就走,急得老公在后面叫:你回来啊!

老二感情很脆弱,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看到感人的地方,泪就止不住。老二也编故事,经常被自己虚构的情节惹出一大堆眼泪。有一次,她们姊妹们都回去给老人过生日,晚上刚好电视里播放《渴望》,一家人就围着看,她的眼泪也不停的流。几岁的女儿小声地问:妈妈是不是感冒了?女儿知道感冒会打喷嚏,流眼泪。她呵斥道:没有!老公后来就说她对父母为什么就没有那份理解和宽容。

老四要出国留学,老大老三都拿了不少钱,她只拿出一千,说二姐没有那么多,出去一切要靠自己。老四就推让,老二说,拿上,是借给你的。后来老四在那里定居了,回来探亲时,都数倍地还了大家。

老三很崇拜二姐,觉得二姐身上总有一种胆识和境界,也爱给二姐说些委曲和牢骚。有一次,对二姐抱怨说,给孩子买了双鞋,几十块钱穿了一周脚就见天了,拿去给人家换,人家理也不理,还说是穿着不当造成的。老二一听,拉着老三说,领我去!老三说,算了,吃个亏算了。老二说走不走?老三就领了她去。

到了商场,老二拿出鞋、发票、还有保修卡说换一双吧,你们承诺的保换期限是两个月呢。营业员不屑,说是自己穿着不当造成的。老二说,哪个孩子穿了新鞋不爱惜,孩子会故意把新鞋往坏里破吗?那人还不屑。老二说叫你们经理来。经理来了,老二却出其不意地从包里掏出一张证件说,我是省工人报的记者,就想了解一下,像这种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产品是怎么进入你们的柜台的?你们又是怎样对待用户的意见反馈的?结果就是老三换到了一双新鞋子。老三看证件,果然是省报的特约记者证,问是哪里搞的。老二笑说参加一个培训班发的,早过期了,不过今天发挥作用了。

父亲有病做手术的时候,家里叫老二回来。老二回来看着把手术做完,放下2000元钱,说我忙,找个人来侍候吧。母亲不愿意,说几个孩子在家还找别人,不是让人笑话吗?于是母亲和老大老三换着照顾。老二心里过意不去,几个星期长途跋涉一次,算是尽孝。

父亲离开时,对老二的做法没有生气,却说,小时候对她有点不公平,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老二听了,心里开始平衡。

老二把母亲接到自己的家,慢慢重新培养感情。等母亲离开时,已有不舍。

母亲似乎对老二永远有愧欠一样,很听她的话。以为这是弥补的方式。家里有过夜的剩饭,老二端着就倒掉,母亲看着还笑,说还能吃。老二就一脸严肃:非要到医院才后悔。如果别人倒了,母亲便不高兴:我吃坏了我负责。

母亲一直用手洗衣服,认为这样洗的干净,老大老三多次劝她买台全自动的,甚至老四把钱寄来,她都不干。老二替她洗了一次被单,说水冰的要死,把骨头都冻坏了。母亲立刻掏出钱说去买个全自动的。

老大笑说,唉,世道变了,怎么老人这么听小孩的话了。其实老大最疼老二。老三也感慨,还是二姐说话有份量。老四不信,说什么什么,是真的啊?

害的母亲也嘀咕:这老二,好像我真欠她一样。

我在家里是老三老四的姐,是老大的妹。

篇3:我们家的猫经典散文

我们家的猫经典散文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的确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地给自己解闷儿。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要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才来无们家时刚好满月,腿脚还站不稳,已经学会了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就到院子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它折腾的枝折花落。

我从来不责打它。看它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

篇4:我们家的小黄豆散文

我们家的小黄豆散文

小黄豆来我们家已经整整了,依然成了我们家不可或缺的小人儿了。我们家在老平房住的时候,小黄豆开门出入很是自然,住进楼房后,跃窗台,叩窗户、呼唤开窗出入很是乖巧,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无限的情趣!

记得他刚来我们家的时候,小小的象个绒线球,特别害羞,躲到床底一整天都没敢出来,我担心他饿着,用猫食,火腿之类的东西诱惑他,也无济于事。妈妈说:“一顿半顿饿不死的。”我才放了少许的心。

晚上当我们都入睡了,我感觉有东西在舔噬我的头发,一摸绒绒的,“呵,小东西出来了!”他小声的叫着,象个小孩撒着娇:“我饿,我饿,我要吃。”真是惹人怜爱!我赶紧起床把猫食放在他的小碗里,小家伙撒着欢,哼唧着甜甜的吃得真香啊!我故意和他抢食,他就用小爪护食,可爱至极。吃饱了,舔了舔嘴,理了理毛,满足的依偎在我的枕旁,蜷缩成个小绒球呼呼的睡了。从此小黄豆接纳了我们。

不知隔壁阿姨什么时候也抱养了一只大猫,阿姨把她拴在了院里,她喵喵的叫个不停,我家小黄豆这下可有了玩伴了。我家和阿姨家院墙间有一个空隙,小黄豆听见他同伴的叫声,自己开门从这空隙钻了过去。说实话我并不希望我家小黄豆和她玩,她又脏又丑,我看见他过去了,就隔着院墙叫“小黄豆,小黄豆……”让人惊喜的是,小黄豆居然知道我在叫他。摇摇摆摆很不情愿的回来了,为了他的聪明,可爱,我拿猫食奖励了他。从此我越发喜欢上了我家的小黄豆。

更让人欣喜的是,我家小黄豆特别能感觉到谁对他好或不好。喂养小黄豆最多的是我和老父亲,我是买猫食喂他,老父亲是经常找回鱼的内脏来给他吃。每当听到我俩推开院门回家的声音(我的单车声,老父亲的拐杖声),他就非常兴奋,总是奔跳着推开家门欢叫着跑出来迎接。用妈妈的话说,小黄豆看到我就像看到妈一样的兴奋。可不是,每当我下班回家,一推我家的院门就看见小黄豆推开家门,欢叫着向我跑来,在我腿边蹭来蹭去,喵喵的撒着娇,不由得让人顿生怜爱之心,我知道他是在向我讨食,我连忙支起车架,停稳单车,抱起他,温柔的抚摩着他,他呼呼的哼哼着,很满足的偎依在我的怀里。妈妈说早就蹲卧在窗台上,竖着耳朵,圆睁着俩眼望着窗外盼着你呢,一听门响就快活极了。我为了这份依恋赶紧奉上猫食,小家伙那副谗相可爱极了,噶嘣噶蹦的吃着香呢。而我姐却是小黄豆的“天敌”,她非但不喂猫,反而还吓唬猫,不是跺脚就是拍手,吓得我家小黄豆一见了她就马上躲到床下不敢出来。至到今天,姐偶尔去我新楼,按说很少见了,但是就那只要她去了就藏起来了,我每看到他这一举动,即感到好笑又感到可怜!

每周我都要给我家的小黄豆洗澡,每次都要准备两个大盆,一个洗,一个涮,一开始小黄豆很是配合,后来一看到我准备的盆,就知道我要给他洗澡了,等我弄水回来,小黄豆不见了。妈妈说:“小黄豆早钻到沙发底下了,总是知道你又要‘欺负’他了!”这小家伙把我逗的,这时任我怎么叫也不出来,我只好拿来猫食诱惑,谗嘴的小黄豆最终成了俘虏,出水之后便执著地舔呀舔的,把毛舔干理顺,很是乖巧。

邻家小妹是个开粮店的,从娘家抱来了一只小猫,我家小黄豆居然对人家一见钟情,苦苦守了人家两天两夜,不时的挑逗,攻击。后来小猫被放在了粮店,隔了一段时间??,邻家小妹告诉我一件有趣的事,说她家猫猫生了四只小猫,两只和我家的小黄豆一样,两只和她家的一样,而且在她家猫猫生养的那天中午,小黄豆在她家的屋外守了很长时间,原来见了他们就跑了,可是那天还去她家里绕了一圈。我们都为如此富有人情味的小猫唏嘘不已,感叹有些人还不如一只小猫呢,没有责任感。

小黄豆也有让人烦恼的时候。象个半大小子,有时居然夜不归宿,白天偶尔回来像着了魔似的,叫着喊着哭回了家,好象受了多大的委屈;有时居然一连两天两夜不回家,让人担心极了,我和妈妈不停的说,小黄豆不回家了,一定是遇到意外了。就在我苦寻不着,绝望的时候,我听见了小黄豆报到回家的叫声,(他出外玩耍回来总要在我家的屋顶上喵喵的叫个不停,意思报告我回家了)。我高兴的喊着小宝猫,小宝猫,他也像个走失的孩子见了亲人,扎在我的.怀里任由你抚慰,呼呼的呼着,很得意。

有一次小黄豆又失踪了,我觉得没了希望,夜半时分,我朦胧中听到小黄豆的叫声,我于是打开窗户放他进来,只见他浑身受伤,我心痛极了,他又累又饿,可能还有痛,我拿出猫食喂他,他贪婪的吃起来,吃着吃着滴下了眼泪,我的小黄豆哭了。小黄豆一定百感交集吧,有战败的伤痛,有见了亲人的感动,还有……不得而知。哎,小黄豆我也想哭。

搬新家了,我没办法把他带去,因为是新家,哥哥反对我再喂养小黄豆,总是推脱不帮我,小黄豆被搁置在旧家一个春天,每天下午下班我总要拿点食物去喂他,可怜他总是蹲卧在院墙上眼巴巴的盼着我,每当我骑车快到我家院门时,总能听见他即欢喜又委屈的喵喵声,每次把我搅得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位住在对面楼上的大哥有天碰见我说:“快把你家猫领走吧!”我何尝不想啊!哥哥终于答应帮我了,我带着装在书包里的小黄豆,奔驰在很黑的郊野外的没有走惯的汽车路上,但我一点也不怕,小黄豆一路叫着,我一路安慰着,心里很激动,终于到家了,我打开书包,小黄豆受惊一下跑到了厨房的墙上,摔到了地上,我心疼极了,跑过去抱在怀里,也许又找回了我温暖的触摸,安静的落户了!

落户新家的第一周他过得憋屈,我过得劳累。我害怕他丢不敢放他出去,每天辛苦的给他换沙盆,他很憋屈的苦叫。周末了,晚上他实在叫得我难以入眠,我担着心试着从阳台放他出去了,结果一夜一天也没见他可爱的小身影。我在周边找了半天,徒劳空手回家了,我哭了,哭得很伤心,觉得自己把他给害了。晚上,我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午夜时分,忽然听到阳台外那个娇嫩的呼唤声,我的小可爱居然找回家了,我赤脚跑向阳台打开窗户接回G而复得的小黄豆,抱在怀里感慨万千!怎么这么聪明的孩子,都是新家,外面一样的窗户,我的窗外并没有什么特殊标志,而且还是晚上,他怎就知道这就是他的家,我惊叹小黄豆的聪颖。

我没有白疼你啊,我可爱的小黄豆!

我姐总是刻薄的戏说,看,你家“二小”叫你呢,我欣然接受,这样的小猫能不爱吗?小黄豆,我爱你!

篇5:我们家的小仓鼠散文

我们家的小仓鼠散文

我们家养了两只小仓鼠,它们的名字叫小肥肥和小瘦瘦。

小肥肥身子圆溜溜,走路慢吞吞的,像一个养尊处优的老太太,它的毛是黑白相间的,像穿了一件条纹衫,圆溜溜的小眼睛好像一颗晶莹剔透的黑宝石,圆圆的鼻子下面藏着小小的三瓣嘴,可爱极了。

小瘦瘦的身子瘦瘦的,走路迅捷无比,仿佛是一只永在跳跃的小猴子,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它的毛是白白的,仿佛是裁了一块白缎子披在身上,小小的眼睛亮晶晶的,仿佛是夜幕中最亮的'一颗星星,它总是蹦蹦跳跳的,调皮极了。

小肥肥最爱的事是吃和睡,它常常双手捧着一颗瓜子,津津有味的吃着,团团的身子偎在瓜子皮垒成的小窝里,惬意极了。它不但爱吃,而且吃得花样百出,让人忍俊不已。有一次,我亲眼看见小肥肥吃着,吃着,突然,像中了箭一般,四脚朝天的躺在地上,两只小脚不断地蹬来蹬去,一开始我以为它病了,非常着急,但看它两只手仍慢慢地把瓜子送入口中,就冷静下来,果然,没多久,它一个鲤鱼打挺,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没事人一样散步去了。看着小肥肥表演的花样,我哈哈哈的笑出了声。当然,睡也是小肥肥的所爱,潜身在小小的角落里,一天一夜昏昏沉沉,这也是小肥肥创造的记录。

小瘦瘦最爱的是运动。笼子里有专供仓鼠锻炼用的小滑梯,这下,可遂了仓鼠瘦瘦的意。你看,一有空,瘦瘦就在滑梯上窜上窜下,仿佛是一只精力旺盛的小猴子。从滑梯上欢天喜地的冲下来,再喜气洋洋的爬上二楼,仓鼠瘦瘦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个运动,,仿佛是一个迷恋某物的小孩子,开心又活泼,可爱极了。当然,瘦瘦也有玩滑梯烦了的时候,这时怎么办,跳舞呀!谁也想不到,瘦瘦还是一个跳舞高手,扭着小肚皮,小屁股一翘一翘的,再加上婀娜的腰肢,洁白的身体,哎,真是美极了。

肥肥和瘦瘦可有趣了。有一天晚上,家中人正在看一个娱乐节目,当时的画面非常疯狂,屏幕上的所有人都跟着音乐狂欢,那音乐欢快明朗,让人忍不住翩翩起舞,我们都陶醉了,却意外发现笼子里的小仓鼠瘦瘦做出了一连串惊人的动作:只见瘦瘦跟着节奏,摇着圆圆的小屁股,扭秧歌般的跑上二楼,用两只红红的、钩子般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笼子的一条边,然后像人一样半蹲下,并随着欢快的节奏疯狂的摇头晃脑,仿佛醉了一般,忽然,音乐嘎然而止,小瘦瘦仿佛被抽了筋一般,动也不动了,过了好一会,瘦瘦才从笼子边上下来,像绅士一样给我们鞠了一个躬,看到瘦瘦滑稽的模样,我们笑得合不拢嘴。

因为小肥肥经常欺负小瘦瘦,我们就对它隔离,把它单独放在小箱子里,上面套一个网,还用铁丝加固,心想,这样一来,小肥肥就无可奈何了吧。晚上睡觉的时候,隐隐听到有“咻咻”声,早上起床,却发现小箱子上有一个精雕细刻的洞,小肥肥却不见了踪影,孩子们大惊,心急如焚地到处寻觅。我从阳台走到客厅,仔细的查看每一处角落,却发现一个灰色的小圆球,从两只交叠的鞋子旁跑到单车后面,我给孩子们打了个手势,便悄悄的绕到小肥肥后面,捧起了它,小肥肥不甘被抓,拼命挣扎,不小心掉在地上,疼得直叫,可我们不心疼它,谁让它那么调皮呢!

和仓鼠相处的久了,大家都有了感情,特别是孩子们,对仓鼠更像家人一样。夏去秋来,树上的叶子悄悄变得亮黄亮黄的,秋风也开始变得凌厉起来,那天,孩子们到凉台上玩耍,想起满心喜欢的小仓鼠,便随手抓了几颗瓜子给仓鼠,没想到,一个画面惊呆了他们,两只小仓鼠身子微微颤抖,像打摆子一样蜷缩在一起,孩子们以为仓鼠病了,急的大哭起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认为仓鼠是太冷了,便告诉了孩子们,孩子们听了后,便止住了眼泪,匆匆的拿来卫生纸,小布头,轻轻地给仓鼠盖上,那表情,仿佛面对的是一个最亲最亲的人。至此后,孩子们天天给仓鼠保暖,直到有一天,他们惊奇的发现,小仓鼠不为人知地长出了一身厚厚的新毛,小仓鼠终于再也不怕冷了,孩子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闲暇时,我常常饶有兴趣地观察着家人和小仓鼠们,看到他们相依相惜,我感动之余不禁深深的思索,如果我们人类能和自然界的而一切生物友好相处,那么这个世界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篇6:我们家的宗法式年味儿散文

我们家的宗法式年味儿散文

过年的过程,接年、守岁、送年,在我们家是相当有讲究的,那是我们家族传下来的过年方式,按照我和弟弟的理解,是“宗法”式的过年。

母亲回忆说,我们家过年的方式,自从她嫁到孙家至今就是这种过法。进而补充道:你奶奶告诉我,说是你太奶奶嫁到老孙家也是这种过法。哦,这至少也是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家这种过年方式主要是围绕着供奉宗谱展开的,我们也俗称供养老祖宗。

只是我们家这种过年的方式也曾经中断过近二十年,从“破四旧”烧掉了宗谱开始,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后来是父亲从一位本家那里抄来了宗谱,才又恢复了“宗法”式的过年。

在我们家“宗法”式过年中,最为繁琐和劳累的当属接年这一个环节了。

接年的诸多准备是从除夕早晨就开始了。这一天,母亲和父亲都会早早地起来,也催促着我们起来。待洗漱完毕,母亲便从耳房的木头箱子里翻出搁置一年的供器。这里包括蜡台、香炉、香桶、供碗、酒盅。然后,用一条新的毛巾将这些供器擦拭得一尘不染;父亲呢,则是从宗谱盒里取出宗谱和宗谱两边的佩联(荷花和牡丹图案),铺在扫净的火炕上,也是用新毛巾捋平整了。

擦拭完供器的母亲,紧接着她一系列的忙活。我们兄弟姐妹忙活锅下面,说白了也就是劈柴、烧火、切葱姜蒜等粗活儿,母亲呢,忙活锅上的,煎炒烹炸什么鱼呀虾呀肉啊地瓜丸子之类的细活儿。母亲说这是留着供养老祖宗“摆高碗”用的。母亲这样解释“摆高碗”,说是希望老祖宗们保佑我们日子节节高。

“高碗”的制作过程极其复杂的。首先要找出五个非常直溜的萝卜洗净,切掉萝卜头部分,修理掉萝卜根和须。将高矮相同的萝卜截面平放在五个供碗里,当底座。再拿出五个约20厘米长的高粱秸杆(必须是高粱秸秆,寓意也是节节高),将每个秸秆的一头均匀劈开五等份,分别架在五个萝卜底座上面;其次就是将那些烹炸好的鱼虾肉等五种食物分别用红线串上,披挂在高粱秸秆上,再把红墨水染好的红粉丝披挂在五种食物上,这叫“挂红”;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赤橙黄绿紫五种颜色的扇形供花分别插在五个高粱秸秆的上面。这样,高碗就制作成了。

将近上午十点半的时候,父亲和我还有弟弟将宗谱悬挂在堂屋北墙中央的宗普衬子(是一个布帘上印着一个大福字,我们叫宗提子)外面,母亲将五个“高碗”和五碗供饭(每碗是两碗米饭扣在一起的)等距离摆放在供桌上,又给三个小酒盅斟满了酒,父亲点好了三炷高香,边往香炉里插,边振振有词:列祖列宗在上,先给你们捎个信,给你们准备了好吃好喝的,晚上就接你们回来过年。然后是我们一家人面对宗谱跪下,按照辈分依次磕头。

除夕的黄昏时分,母亲忙活煮接年的饺子,其余的人将屋里的炕上地下收拾得干干净净,什么脏水啊垃圾啊都要收拾出去。然后准备了几个大小不等的空塑料桶子放在外屋。按照我们家过年的“宗法”,接年回来,脏水和垃圾就不能再往外面泼倒了,扫地都要从外向里扫,等到了初二晚上送年的时候才可以往外泼倒。说是如果过年这几天往外倒脏水垃圾之类的,那样就是对老祖宗的不敬,是要往外撵他们,怕他们见怪。

接年,要赶早。时间一定要控制在天还没黑下来的时候才行。当母亲将三小碗接年的饺子端上供桌时,父亲便拿着三炷矮香和三张黄裱纸往外走,我和弟弟紧随其后。在村外的一个十字路口,对着祖坟的方向,点好了香,插在事先准备好的一小袋沙子里,再烧纸,最后下跪磕头,父亲依然振振有词:列祖列宗在上,现在接你们回去过年,你们有马的骑马,有轿的坐轿……然后起身,朝着家的方向紧走,当来到院里的时候,父亲催着我们哥俩赶紧回家把鞭炮拿出来,准备燃放,迎接祖宗回家。而他将事先准备好的三根木头杆子横放在甬道上,说是这是老祖宗们的拦马杆,为骑马的祖宗拴马用的。我和弟弟燃放了鞭炮后,回到堂屋,我们一家再一次面对宗谱跪下磕头,这才能开始吃接年的饺子。

吃饭的过程中父亲讲起当年在老家的时候,是爷爷领着他和几个叔叔亲自到祖坟去烧香烧纸,接老祖宗回家过年的。现在离得远了,只能在十字路口,朝着祖坟的`方向,望空接祖宗们回来过年……

除夕的子夜时分,全家人洗脸洗手换上新衣服,互相问好、长辈发压岁钱,这些跟其他家的守岁无二,在此不赘。我跟弟弟和儿子一起在子夜的整点,放了一大通鞭炮之后,按照我们家的“宗法”,得把供桌上的“高碗”拿到院子中间的一张大桌上摆放一会儿,上香磕头。这叫敬老天,祈祷上天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

从接年,宗谱挂上,到送年,宗谱取下。这几天几夜,香火是不能断的,一炷香烧完了,另一炷香马上续接上,而上香的时候一定要洗手洗脸的。一炷香的时间大约四个小时,尤其是除夕和大年初一的两个晚上,父亲和我还有弟弟是轮班执守的。父亲去世之后,这项任务就由我和弟弟还有儿子来接续上了。

大年初一的上午,和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孙姓至亲,都陆陆续续地赶到我们家来拜祭祖宗。供桌上那红色的供器、五种颜色的供花以及花花绿绿的外包装的供品,加上一拨又一拨拜祭的至亲,还有彼此的问好声……屋里屋外都被迎接新春的喜气簇拥着,热闹、温馨、祥和。午饭,至少也得有三桌人。大家推杯换盏互致祝福,吉利的话顺嘴就来。

送年,要稍晚一些。按照我们家的“宗法”,要让老祖宗们吃好喝好,才能送他们上路。待热腾腾的饺子端上供桌,将三个小酒盅里的酒倒掉,再斟满新酒。我们一家人才能上炕开始吃送年的饺子。

初二晚上八点,我和弟弟先燃放鞭炮,欢送老祖宗们。然后父亲拿着水舀子,舀了些许的煮饺子汤,我拿着三炷矮香和三张黄裱纸和弟弟一起跟在父亲的后面,父亲将横在甬道上的三根“拦马杆”搬开放到一边,出了大门,又奔向接年的那个十字路口。烧香烧纸磕头,之后,听父亲念叨:列祖列宗在上,年也过了,现在送你们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就不来接你们了,路也熟了,你们自己回来就是了。

我们前脚送年,母亲和家里的其他人后脚就紧接着忙活开来,拾掇起供桌上的“高碗”之类的、打扫屋子里的卫生、泼倒过年这几天“囤积”的脏水和垃圾……一定要在赶在我们送年回来之前完成这些任务。我们回来之后要取下宗谱,卷好放进宗匣里。留下宗谱衬子,在供桌上摆上五盘水果,直到正月十六早晨撤除供桌为止。

在我们家,接年和送年有一项规矩是比较严格的――接年去几个人,送年也去几个人,而且人是固定的不能替换;无论接年还是送年,路上都不能说话也不能回头,关于这一点,我曾经问过母亲缘由,她说一则怕惊扰了祖宗的魂灵,二则是怕其他的鬼神跟着回来。听着这些,我有些糊涂也有些惊悚。

对于过年这些繁琐与劳碌,我是心怀怨言的。而母亲总是用那句顺口溜“尊敬父母勿许怨,孝敬祖宗走天边。”来化解我的怨言。我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我们家传下来的“祖训”。母亲是一个颇讲孝道的人,对于过年这样“供养老祖宗”,直到现在,她也是乐此不疲,从未抱怨过,尽管她已是八十岁的高龄了。

对于我们家的“宗法”式过年,我和弟弟甚至还有儿子和侄女都极少妄加评论,而且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宗法”。况且还有母亲那句顺口溜的“训诫”呢。眼瞅着,快过年了,我们家的“宗法”又要实施了。

爸爸,我们家有钱吗?

我们家的小狗范文

我们家的早上作文

我们家的变化研究报告

我们家的福尔摩斯记叙文

我们家(读《我们仨》有感)

我们家的“三国风”

我们家的节日作文

我们家的五一节作文800字

我们家的后花园150字作文

我们家的散文(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们家的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