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冬至味作文

时间:2025-03-29 03:33:01 作者:badshen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badsh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我们家的冬至味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们家的冬至味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我们家的年味的作文

我们家的年味的作文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春节,人们会贴春联、窗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 超市里摆满年货,放着拜年的歌曲;街道的两旁也会挂起红灯笼,处处张灯结彩,充满了年味。

我们家是北方人。一过了小年,就会开始采购年货,为年夜饭做准备。同时,我们会大扫除,擦窗、擦地、换上新床单……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

大年三十,我和爸爸早早起来贴春联和“福”字,我上学期开始学写毛笔字,爸爸说希望明年的春联可以由我来写。接下来是我们家的拜年时刻,我先去给外公外婆拜年,他们开心的摸着我的头,给了我一个厚厚的大红包;接着,我们通过视频给爷爷奶奶拜年,虽然他们不在上海,但看着屏幕上他们的笑脸,感觉就像在身边一样,外公外婆感叹着现在科技发达,“拜年”真方便!

今年我们家年夜饭的'大厨是外公,他是我们家做饭最好吃的人,所以每年的年夜饭都是他来做,今年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今年我开始在旁边学习并帮忙。他做了妈妈最爱吃的溜肉段,这是我们东北的传统菜,更是我们家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传统菜;他还做了我最爱吃的烤鸡翅和清蒸桂鱼、佛手白菜、扣肉等。外公不愧是大厨,两个锅加上烤箱同时做三道菜,厨房里香味四溢,我闻到了年味。我们家年夜饭的传统要有鸡和鱼,菜的数量是双数,并且是吉祥的数字,所以今年外公准备了八道菜。餐桌上,爸爸拿起了酒杯,说起了祝酒辞,我也跟着举起了杯子,向大家说了祝福的话,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聊着,品味着年味,热闹极了!吃好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起了春晚,春晚更像是全国人民的年夜饭。

现在中国人过节的方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前大家以聚餐为主,现在很多家庭会选择出游来欢度春节,我们家也不例外,虽然过年的方式在变化,但年味依旧,亲情不变!

篇2:我们家的年味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福。”这是一首充满了年味的诗。

早上外婆外公早早的起来把猪肘子蒸好。把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外公一大早就叫我起来,每年初一的早上都会这样对我说:“如果你今天倒霉,那么你一整年都会倒霉。如果你今天快乐,那么一整年都会快乐。”每到初一每一个人都不会骂人。这就是过年的味道。

吃完饭后我们开始写福字、写对联、剪喜字。我的福字是最具特色的。因为我的胡子最“肥”。写对联我的字有大有小,大字是因为我一开始写的十分大,小字是因为我写完大字之后没有地方写了。剪喜字的时候别人都是“头小脚大”唯独我一个人喜字上的士字最大一家人都笑我写的不好看剪的不好看。这就是过年的味道。

中饭有外婆一大清早起来真的猪肘子,有爸爸和舅舅捉的新鲜鱼,有外公自己养的鸡还有外婆自己做的豆腐……只听见姐姐抱怨道:“每年都是这几样菜可以变通一下不?”只见外婆说:“猪肘子是说明我们一家团圆了,于是祝我们年年有余当然鱼头鱼尾不能动,因为这祝我们一年里面有头有尾,豆腐是把我们一年平平安安,清清白白……”这就是过年的味道。

晚上一家人在电视面前看春晚,有的小孩子在外面放烟花,电视面前的一家人说说去年的收获。这就是过年的味道。

篇3:我们家的年味作文

年味,是一家人都在这一天团聚在一起,过着一个开心、喜庆的春节,我们家也是如此。

刚刚接到姑姑的来电,她告诉我们,他们要回来过年。闻言,爷爷放下了报纸,奶奶和妈妈停下了手中忙活的事,爸爸和弟弟放下了手机,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出去。一出家门便看到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升起,一片欢声笑语,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中。

“滴滴”一辆小轿车停在我们面前,摇下车窗后是熟悉的笑颜。“砰”的一下车门开了,表弟直冲我扑来,距离上次真正见面的时间已有一年了。我亲昵地摸了摸他的头,长高了许多,奶奶也忍不住红了眼眶,赶紧招呼着一家人进去。

接下来全家人都加入了做团圆饭的准备中。男人们挽起袖子择菜、洗菜,妇人们则起锅烧菜,而孩子们一个人握着一块姜或蒜头,蹲在垃圾桶旁边剥着。厨房不大,挤满了人,却溢出火热的温馨,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大块朵颐之后,吃饭已到尾声,我正收拾着碗筷,准备去厨房。表弟和表妹突然打起来了,两人脸上还有油渍,就似两只小花猫一样在嬉闹,你拍我一下,我踢你一脚,让人好气又好笑。我了解了原因,是表妹抢了小表弟的鸡腿。我走过去摸了摸妹妹的头,轻声对她说:“你是姐姐呀,大要让小的,把鸡腿给弟弟吃,我带你去玩。”转身又帮弟弟擦干了泪水,轻敲了一下他的额头说:“你前几天不是打电话给我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怎么没把鸡腿让给姐姐呀?”弟弟低下头不敢看我,小声啜泣。我哈哈一笑,一左一右拉他们去院子里放烟花。

站在台阶上,能看见漆黑的夜空上正绽开着绚丽的烟花,漂亮极了,惹得弟弟妹妹们不停惊呼。随后我们点起了仙女棒握在手中,亮闪闪的,就连爷爷也拿了一根在玩,真是开心啊!“123茄子!”我们握着仙女棒在空中挥舞,拍下了20xx年的新的全家福。

过年的年味,就是一家老老小小的团团圆圆!

篇4:我们家的年味作文

什么样的年算是有年味的年?

年味体现在返乡那一刻,家门口老人翘首以盼的身影。

每年过年,心情最激动的一刻是到家时的那一刻。坐在回老家的车上,眼前熟悉的风景越来越多,遥遥望见一个在家门口屹立着的身影。那是年迈的爷爷奶奶等候我们的身影。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他们在等候我们时,心里该是怎样的一番欣喜!

为了迎接子女,他们提前撕下旧的窗花贴上新的窗花、对联,挂新灯笼,打扫卫生。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派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景象,背后蕴含了多少老人对家人团聚的喜悦、对子子孙孙的美好祝愿。

年味体现在除夕夜,家人围坐一团时的交杯推盏、唠家常。

除夕夜总是最热闹的,爷爷奶奶用传统的地锅做了“满汉全席”,孩子们围着那些冒着热气的美味,馋得直流口水。

在开饭前,爷爷奶奶会在屋里的观音像面前摆上水果和其他各类美食。奶奶还会在观音像前念叨着吉祥的话语,祈祷一家人健健康康,万事如意。

等到屋外的鞭炮声响起,终于开饭了。爷爷奶奶会率先领着大家一起举杯,庆祝新年快乐,接着就是几个晚辈的敬酒。一圈敬下来,大人们终于开始吃饭唠家常了,此时小孩子是吃的差不多的了。

爷爷说:“满汉全席,满汉全席,一家人到齐了才算‘全席’。”

年味还体现在大年初一的拜年声中,孩子们玩炮仗时的欢笑声中。

大年初一,响彻云霄的鞭炮声,如仙境般的迷雾,孩子们“咯咯”的笑声,构成了一幅天堂的画面。

以后的每一天,亲戚朋友都会相继登门拜年,这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日子,因为会有压岁钱。我们小孩子总是会特别自觉地向每一位来的长辈说新年祝福语。

除了有人来拜年,最开心的是有更多同龄的小伙伴一块玩耍。拿出家里的炮仗,我们总是会拉着那些伙伴一起出去放。

相比于深圳过年时的一片平静,老家的年是温暖的、是热闹的,是充满欢笑的。

这不得不让人生出感叹:老家的年才是真正有年味的年啊!

篇5:我们家的年味作文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一张拽紧在手中的回家车票;是大街小巷挂满的红灯笼;是大人们精心准备的美食和孩子们身上的新衣;更是年三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喜悦心情……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年味——是外公外婆为我们亲手烫的粉皮。

说到粉皮,大家可能会很不以为然,不就是超市货架上经常可见的粉丝之类的东西吗?有什么好稀奇的?但我今天要介绍的外公外婆的粉皮可不一般:原料选用高山番薯,必须要经霜降后才可以采摘。采摘完成后,外婆会先清洗几遍,并去掉皮,用专业工具加工成水。番薯水放置在家中的大水缸中,用细细的网纱一遍遍过滤,直到杂质去除干净,然后就是放在通风的角落里等待番薯粉的自然沉淀,这时候全靠外婆的经验判断,大概经过3天左右的时间,将沉淀下来的番薯粉放在农村特有的竹匾上等待太阳的暴晒洗礼,番薯粉的制作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做粉皮最重要也是最体现技艺的时刻了:烫粉皮,爸爸时常和外公开玩笑,这项烫粉皮技术绝对是我们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公拿出已晒干的番薯粉,缓慢的用凉水把番薯粉兑开,大概番薯粉和水的比例为1:1.2左右。外婆则是把大炉灶烧的'火红。外公把特制的平底锅架在大炉灶上,把兑开的番薯水均匀地摊在平底锅上,这时候外公还会用木质刮片轻轻刮平番薯水,大约半分钟后,一张晶莹剔透的粉皮就展现在我们眼前。真正检验粉皮是否成功的时刻来了!外公用一个竹筒缓缓地卷起一张粉皮,卷粉皮看着简单却是最难的,需要力和巧劲的配合,不经过时间的洗礼和经验的累积是无法完成一张粉皮的出锅的。

好了,接下来就是我们品尝外公手艺啦。粉皮夹带着白糖的甜味、番薯的清香还有外公外婆对我们的爱一起缓缓流淌进我们的舌尖,我家的年味随着粉皮就这样融化进我们的心里,这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爱与幸福生活的传承。

篇6:我们家的年味作文

我的老家位于衡阳常宁的一个小村落——西南村,村子四面环山,中间地势平坦,远远望去,宛如身处于一个大盆底之中。村子只有一条道路通向县城,道边有一条小河,蜿蜒向北,爷爷奶奶就住在小河边的邓家湾。

年前爸爸妈妈就约定今年带我回老家陪爷爷奶奶一起过年,我也有将近一年没见着爷爷奶奶了,心里特别期待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大年。在老家,我见识了很多充满浓浓年味的老家特色——有爸爸最喜欢的传统工艺酿造的糊子酒,有妈妈喜欢的纯茶油泡的圆溜溜的油豆腐,还有奶奶精心准备的早餐——米豆腐。在奶奶做米豆腐的时候,我帮奶奶一起推石磨——磨米浆。头一次见到石磨的我甭提多兴奋了。奶奶还告诉我,做米豆腐的必须是早稻米做出来的才好吃。

最有意思的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湾里所有的男性族人都不约而同的一起到湾里的祠堂“会年”,每家每户都带着长长的一大卷鞭炮,在刚进入湾场时就点燃。在震耳发聩的鞭炮声中,族人相互作揖问候,相互祝贺新年。寒暄一番后,大家按长幼排序在祠堂大厅中跪拜行礼,告慰祖宗,迎贺新年。

住在祠堂附近的人家早已准备了桌椅,酒水,茶盘果实,热情地招呼大家围坐一堂。等大家全部就座后,再点起一挂鞭炮——名曰“挂红”。挂红完了之后,由湾里的长者领头,各人排着长队,挨家挨户的串门拜年。每到一户,家中的男主人提前到家等候,在门前迎客派烟,女主人也在旁热情招呼。我也欢天喜地得和湾里的其他小孩跟在后面,逢人就道新年好,恭喜发财。虽然这时天气有点春寒料峭,但每个人心里都暖融融的,脸上显露着对新的一年的期盼。

在老家过年的短短的这几天,我感受到了家不仅仅只是房子,更多的是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感觉。老家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喧闹,也没有城市的灯光璀璨,但却有着城市所没有的浓浓的,淳朴的——老家年味。

篇7:我们家的年味作文

大年初四,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莆田涵江。在路上我还美美地睡了一觉呢!

到了涵江,我们先去姑妈家,见到表姐和表姐夫,我还没来的急向他们拜年,他们就递上了压岁钱。姑妈和姑爹也给了我压岁钱,我祝福“他们马年行大运,马到成功”。接下来就去奶奶家拜年,到了奶奶家就看见我的堂姐在贴对联,贴对联可以增加过年喜庆的气氛,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年兽’’的故事。人们抓住“年兽’’怕红,怕光,怕响的弱点来治服它,因此,每年过年人们都要挂红灯笼,贴对联,放鞭炮。奶奶就给我们煮涵江特色的米线糊,米线糊里面加了佐料有香菇、海蛎、芹菜、蒜、白菜,还有地瓜粉,就这样香喷喷米线糊就做好了。米线糊可好吃了,我吃得津津有味。

晚上,表姐夫请我们吃大餐、过莆田大年。餐桌上有好多食物,虾、牛肉、鱼、螃蟹、火锅、羊肉汤,当然还有莆田特色卤面了,美味极了。吃完晚饭,我们一起到奶奶家做年糕。我做得年糕形状是应有尽有,鼠,牛,蛇,马,羊,鸡,狗形状的年糕,因为今年是马年,我把马儿做的特别英俊潇洒。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走亲访友。在舅公家,舅婆请我们品尝虾片酥,虾片酥又香又脆,我吃了一片又一片。舅婆看我吃得津津有味,笑着对我说:“这是我的家乡——光泽的特色小吃,可是这好吃的东西不能多吃,不然会上火的。”

第三天,我们一家给奶奶过80大寿。我们请了好多朋友,大部分的人是我不认识的,虽然这些人我不认识,但是他们给我留下了许多好感。因为,他们对奶奶非常热情、尊重,一看就知道他们很孝顺老人。寿宴热热闹闹地进行着。快接近尾声的时候,表姐组织我和一班小朋友唱着生日歌,推出了生日蛋糕,奶奶对着蛋糕许了愿。有人把蛋糕的奶油抹在奶奶的脸上,说可以长命百岁呢;有人给奶奶压岁钱,奶奶红着脸收下了;有人站在奶奶旁边开心地笑着……

下午,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涵江。家乡的年味真好,我希望明年快点到来。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家的年味。

篇8:我们家的年味初二作文

我们家的年味初二作文

记得在我还小的时候,奶奶就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这是他们镇上的第一台电视机,而买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看春晚。

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那小小的的电视机屏幕中,有几个小人儿边说话边动来动去,而大人们时不时地捧腹大笑。等我长大了点儿,我慢慢知道了相声、小品等节目,而那时也是春晚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每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呈现在我眼前的是赵本山、宋小宝那幽默风趣的小品,郭德纲那侃侃而谈的相声,刘德华那嘹亮雄壮的歌声还有董卿那甜美动听的主持等。这永远是我们全家人的讨论热点。同时,我们家的电视机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

最近几年,科技越来越发达了,网络已经普及了,许多的事情都可以在网上完成了,所以人们纷纷关掉电视机,捧起手机,成为“低头族”。我们家也是一样,大年三十晚上的春晚成了“背景音乐”,都在忙着抢微信红包了,曾经那个一家人围坐在一块儿看春晚的景象不见了。

去年,从义务兵转士官的哥哥回家了,他得到了不容易的二十二天的.假期。回家后,他看见新的液晶电视机,觉得很意外因为他走之前我们家还是老式的“豆腐块儿”式电视机,现在换成了大屏幕的液晶电视机,他觉得有点儿意外。哥哥回家后,他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现场观看春晚直播,我们都爽快地答应了。

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打开电视机,春晚如期而至,我们都期待着比较新鲜的节目。我们却忽然发现,曾经的那些“笑星”都不见了,刘德华、董卿他们也不见了踪影。现在只留下一群年轻人,我们都感到诧异与后悔。诧异的是时代的进程太快,后悔的是当初不该沉迷于手机,成为“低头族”。

“看春晚”在我们家已成了一种习俗,无论时代变化地多快都不能阻止我们,我们之后会一直保持着这个习俗,因为,看春晚是我们全家最大的快乐。

篇9:小学生我们家过冬至吃饺子作文

早晨,我刚起床,看见姥姥买回了许多的菜:香菇、白菜、葱、羊肉……我好奇地问:“姥姥,买这么多的菜干什么呢?”“今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先包饺子啦。”姥姥说。我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以前,虽然常常吃饺子,可从来没有亲手包过饺子,今天正好让我小试牛刀一把!

吃过早饭,全家人就开始忙了起来,姥姥调好饺子馅就开始和面、擀皮。等一切准备就绪,爸爸妈妈开始包起饺子,只见他们先拿起皮,放在手掌上摊平,然后夹了一些馅放在上面,把两边对齐轻轻一捏,一个饺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学着妈妈的样包了起来,结果刚上“战场”就败下阵来。我把我包好的.和妈妈包的一比,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妈妈包的饺子饱满、结实、整齐,像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大雁,而我包的饺子却像一个个“伤兵”,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伤”、有的……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我只好向妈妈虚心求教,妈妈看了看我包的饺子,告诉我:“你之所以包得不好,是因为馅放得过多或过少,包的时候又用力不均。不用急,熟能生巧。”

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重新开工了,根据妈妈指出的原因,终于亲手包成了一个“神气十足”的大饺子。

这就是我好吃又好玩的冬至,你们喜欢这样的冬至吗?

篇10:我们家的年味优秀作文1500字

我们家的年味优秀作文1500字

鞭炮依旧是那么的响亮,震耳欲聋;烟花依旧是那么的绚烂,眼花缭乱。孩子还是那么盼望着过年,大人们还是那么忙碌,而我走在烟花灿烂的夜空下,却感觉年味这东西一点点的随年龄而去。

从前,我们都不富,但过年却是那么的有味。我们放了寒假就开始盼望着过年,每天都会翻着日历,数着日子。似乎那是个神圣的日子,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开开心心的玩,都可以开开心心的拿红包,虽然红包里的钱并不多,但那种感觉却是无比的好。我时常在想是否越贫穷的地方的年味越浓,是否该逃往哪个小村落去感受那里浓浓气氛的春节。

从前,还没有现在那么琳琅满目的糖果让你选择,也没有那么丰盛的饭菜让你挑剔,但大家一起围在一桌吃得总是那么得有味,也许这饭菜,糖果的味道也会随着年龄慢慢的消失。现在,生活好了,要吃什么全年都有,也不用天天拨着手指数日子等待过年。少了一种期盼,人也会懒惰很多吧。

从前,孩子到了年关,都喜欢聚在一起玩鞭炮。五毛钱一包,大家玩得不亦乐乎。而现在,个个大年初一都睡懒觉,还得用手机反复的.叫。吃饭的时候还拿着个手机玩qq,往嘴里塞几口饭就走人了,又不知躲在哪看起了手机小说。也不能说这是手机带来的害处,但这毕竟影响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老人们还未好好和孩子们说会儿话,孩子的qq就滴滴滴的叫个不停,或是电话不断。老人们总是唉的叹气,也许这是时代的进步,必然吧。

从前,没有电脑,没有这个那个的网络游戏,孩子们没处去,聚在一起下下象棋,大人们旁边指导,一片欢声笑语。而现在如何,整天泡在电脑前,各种游戏图标填充着桌面,隔着四五百度的镜片,紧紧盯着屏幕,一刻不离。许多孩子的年大概就是这么过的吧!

从前,大年三十,一家子聚在一起边嗑着瓜子边看着春晚,一大家子和睦融融。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多了许多的选择,大家思想也开放了许多。三十晚有泡网吧的,有k歌的,有街上闲逛的。也许是过去的技术过于落后,只能提供给大家那十几寸的黑白春晚,但为什么换了彩色的,换了更大的,却少了那么多的年味。

现在,新衣服还有,而且更新潮了;烟花还有,而且更加绚烂;饭菜还有,而且更加丰盛;年三十还有,为什么年味就淡了这么多。难道真的是自己的年龄缘故吗,那我宁愿不长大。我走在烟花灿烂下,想想过去,也许那是过去生活的标志吧,生活水平的改善,也许是该少些东西吧,也许年味就是这其中的牺牲品吧,起码在我眼中。

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聚在一起讨论过年,都会不约而同的谈到年味渐渐变淡了。我想这是的成长的标志吧,这是我们思考身边变化的开始吧,也许我们不该只是一味的议论年味如何如何的淡,我们应该找回童年的纯真的心,用孩子的眼光再次的去发现身边的变化,去感受过年的气氛。

现在,我们有更先进的通讯工具,我们可以有更强大的传播媒体,让年味在这里传播,渐渐撒进我们这些年轻的心灵,但该用我们理智的眼光去遴选那些年味十足的悠久传统,让它们在我们的手里更好的传承,这该是我们的职责吧。

天空烟花还在绽放,我捡起地上遗落的爆竹,用火点燃,想小时候一样抛向空中,“蹦”,一阵响亮的爆炸声散着浓浓的儿时年味。

小学生我们家过冬至吃饺子作文

我们家的早上作文

我们家的节日作文

爸爸,我们家有钱吗?

我们家的小狗范文

我们家的散文

味初一作文

我们家的五一节作文800字

我们家的后花园150字作文

我们家的司机作文400字

我们家的冬至味作文(集锦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们家的冬至味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