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爱鸟》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时间:2025-02-22 03:56:40 作者:寥落星辰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寥落星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程氏爱鸟》的阅读理解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程氏爱鸟》的阅读理解及答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程氏爱鸟》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程氏爱鸟》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2. 鷇 kou:初生的.小鸟。3. 忮zhi: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信于异类也( )

(2)去人太远( )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

参考答案:

1(1)使…信任

(2)距离,离

2. 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3.因为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或:因为(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

4.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它动物,要与其它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来伤害其它动物。

篇2:归氏二贤传阅读理解答案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①矣,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讳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諓諓 ②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孝子少饥饿,面黄而体瘠小,族人呼为“菜大人”。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绣字华伯,孝子之族子,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华伯妻朱氏,每制衣必三袭,令兄弟均平,曰:“二叔无室,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叔某亡,妻有遗子,抚受之如己出。然华伯,人见之以为市人也。

赞曰: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③,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华伯夫妇如鼓瑟,汝威卒变顽嚚④,考其终,皆有以自达。由是言之,士之独行而忧寡和者,视此可愧也!

注释:①乘(shèng):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乘”,后用“乘”称史书。②諓諓(jiàn):巧言善辩。③罹(lí):遭遇。屯(zhūn):艰难。④嚚(yín):愚蠢而顽固。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即諓諓罪过孝子 罪过:即过错

B.孝子由是失爱 失爱:失去父爱

C.一经吏卒过门辄耗 过门:经过门前

D.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 完洁:同“完结”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 辄索大杖与之

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已又坐市舍中卖麻 孝子之族子

纬以事坐系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两人共同特点的一组是

①其行之卓而身微贱 ②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

③以德报怨 ④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

⑤面黄体小,终无愠容 ⑥贤妻相助,孝母爱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用两件日常生活小事,表现归氏二孝子的高尚情操,以小见大感人至深。

B.本文着重讲述了两位孝子的身世和他们对世人的极大影响。

C.篇末的'“赞”是史传的传统写法,一般以作者议论为主,兼有抒情。

D.归有光的散文简洁畅达,感情真挚,《项脊轩志》如此,本文亦如此

9.(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3分)

译文:

②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5.B(A、列举过错;C、上门勒索;D、完好整洁的衣服。)(3分)

6.D(A、因,连词;来,连词。B、给,动词;结交,动词。C、坐着,动词;犯罪,动词。D、家族,名词。)(3分)

7.A(③⑤⑥各说明一个人的特点。)(3分)

8.B (因文首说“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3分)

9.(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每处0.5分,共4分):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①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第一句译出倒装1分,“私”字1分,“致”字1分。)(2分)

②没有固定的财产来资助自己,却不被难倒,这已经很难了。(“恒产”1分,“困折”译成被动1分,“斯”字1分。) (3分)

附:【译文】

归氏家族有两位孝子,我已经把他们写在家族史里了,因为他们的行为高尚而身份低贱,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们的事迹,于是想扩大他们的名声。

孝子名讳归钺,字汝威。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孝子从此失去父爱。父亲拉住孝子,后妻总是索取大棍子给他说:“不要空手打,伤了你的力气。”家中贫穷,饭食不够充足,饭将煮熟,后妻就花言巧语数说孝子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于是后妻母子趁机饱吃一顿。孝子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父亲和继母一起说道:“有儿子不呆在家中,在外面作贼吗?”又用棍子打,屡次近于打死。正当孝子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去,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把孝子赶出门不见面。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正德五年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养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孝子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弟弟不久死去,他一生和悦。孝子小时候挨饿,脸色发黄身体瘦小,族人叫他是“菜大人”。嘉靖十一年,孝子归钺无病而死,孝子直至已老将死,但始终不说后母的事。

归绣字华伯,孝子归钺的同族之子,也卖盐来奉养母亲,自己又坐在店铺中卖麻。和弟弟归纹、归纬友爱没有隔阂。归纬因事犯罪被拘捕,华伯拼力为他营救。归纬又不约束自己,犯罪多次。华伯贩卖的收入,计算一下常常整年没有其他事故,才够供应粗劣饮食,一经差役上门勒索就要耗费,但始终没有恼怒的脸色。华伯的妻子朱氏,每做衣服一定三件,让兄弟平均,说:“二位小叔子没有家室,难道可以让您独自穿得完好洁净吗?”有个小叔子死去,他妻子留下个男骇,朱氏抚养爱护他如同自己生下的。然而华伯,人们见到他只认为他是城中普通居民。

赞曰:两位孝子奔走于集市之间,一生不认识诗书,而能用纯真美好的品行,在无人之处约束自己,遭遇艰难变故,没有固定的财产来资助自已,却不被难倒,这已经很难了。华伯夫妇如同钟鼓琴瑟一样和谐,汝威终究使顽固愚蠢的人转变,考察他们的一生,都有表现自己胸怀宽广的品格。由此说来,独特行事而担忧很少响应的士人,看到这样的孝子应当感到惭愧啊!

篇3:霍氏奢靡阅读理解答案附译文

霍氏奢靡阅读理解答案附译文

霍氏

初,霍氏①奢靡。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在人之右而奢,亡之道也。孔子曰:'奢则不逊。'夫不逊者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出人之右,人必害之。今霍氏秉权久矣,天下之人,疾害之者多矣。夫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不亡何待?乃上书言曰:霍氏奢靡,陛下即爱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果亡,董忠②等以其功封。人有为徐生上书者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乡聚里中人衰而救之,幸息。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录言曲突者。向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无裂地出爵之费,而国安平自如今。往事既已,而福独不得与其功。惟陛下察客曲突徙薪之策,而使居燔发灼烂之右。书奏,上使人赐徐福帛十匹,拜为郎。

--《说苑》卷十三

【注】①霍氏:西汉重臣霍光的家族。霍光死后,其家族被满门诛杀。

②董忠:人名,曾参与告发霍氏家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出人之右,人必害之 害:妒忌

B、今霍氏秉权久矣 秉:掌管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指责

D、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且:将要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

B、居无几何,家果失火

C、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

D、则无裂地出爵之费,而国安平自如今

3、文中替徐福上书的人,巧妙地运用比喻说理,把徐福上书这件事用曲突徙薪的小故事作比,从而阐明了有远见比拼死力更有价值的道理。以下四项中,破折号前后构不成本体与喻体关系的一项是( )

A、宜以时抑制 -- 曲其突,远其积薪

B、裂地出爵 -- 杀牛置酒

C、董忠等以其功封 -- 乡聚里中人衰而救之

D、而福独不得与其功 -- 反不录言曲突者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福断定霍氏必亡的根本理由是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

B、霍氏家族灭亡的自身原因在于奢靡,外在原因在于天下害之以及皇帝的不信任。

C、董忠等人以其功封, 文中虽没有点明他们受封的原因,但通过徙薪曲突的故事可以猜测得出是因为他们帮助皇上诛灭了霍氏家族。

D、文中有一个人替徐福上书,其说理方法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所用的方法相似。

枭 逢 鸠 鸠 曰 子 将 安 之 枭 曰 我 将 东 徙 鸠 曰 何 故 枭 曰 乡 人 皆 恶 我 鸣 鸠 曰 子 能 更 鸣 可 矣 不 能更 鸣 东 徙 犹 恶 子 之 声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参考答案:

1、C(C项中过的'正确理解应为拜访。)

2、C(C项中于是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都是作句首连词。A项中至于在文中的意义是到,在现代汉语中则是作为连词;B项中几何在文中是形容时间短暂,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则是一门学科;D项中如今在文中的意义是像现在这样,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则是现在。)

3、C(C项中,本体董忠等以其功封对应的喻体应为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

4、B(B项错在,文中并未体现皇帝对霍氏家族有丝毫的不信任。)

5、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6、枭遇见斑鸠,斑鸠说:您要到哪里?枭说:我要向东方迁徙。斑鸠说:为什么呢?枭说:(这个地方的)乡里人都讨厌我鸣叫的声音。斑鸠说:您要是能改变自己鸣叫的声音就可以了,(如果)不能改变自己鸣叫的声音,(您即使)迁往东方别人还是会厌恶您的声音。

参考译文:

先前,霍氏家族生活奢侈。茂陵的年青人徐福说:霍氏家族一定会灭亡!地位比别人高贵却奢侈,(自取)灭亡的道路啊。孔子说:'奢侈就会不谦逊。'不谦逊的人一定会轻慢自己的上级。轻慢自己的上级,(这是)叛逆的道路啊。地位比别人高贵,别人就会妒忌他。如今霍氏家族掌握政权已经很久了,天下人妒忌他的太多了。天下的人妒忌他,他却又违逆道义行事,不灭亡还等什么呢?(徐生)就上疏皇帝说:霍氏家族奢侈,陛下您要是喜爱他们,就应该按时加以抑制,不要使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徐生)多次上书,总是没有结果。后来霍氏家族果真灭亡,那些参与告发霍氏家族的人都受到了封赏。有人为徐生向皇上上书说:我听说(以前)有个客人去拜访主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笔直,炉灶旁边还放着干柴。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弯曲的,远离那些干柴,不这样的话,将会有火灾。'主人沉默着不回答。住了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乡亲邻居们都来受累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主人)于是就杀牛备酒(答谢乡亲邻居),烧焦烫伤的就坐在上边,其他人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座,却反而不邀请那个(曾经)建议把烟囱改弯曲的客人。假使主人听从那位客人的话,(就)不用花费(今天这些)牛肉酒食,终究也不会有火灾。如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家族将有变故,应该防患他们。假使徐福的话能够得到施行,那么(国家)就不会有分裂土地、赏赐官爵的花费,国家自然会像现在这样安定平稳。过去的事情已经完结了,但徐福却唯独没有得到应得的功劳,希望您能够明察那个有先见之明、防范于未然的建议,从而让徐福的地位比那些只会效死力的人更尊贵。皇上就赐给徐福十匹丝绢,让他做了官。

篇4:《元史·程思廉传》阅读理解附答案

《元史·程思廉传》阅读理解附答案

程思廉,字介甫,其先洛阳人,元魏时以豪右徙云中,遂家东胜州。父恒,国初佩金符,为沿边监榷规运使、解州盐使。思廉用太保刘秉忠荐,给事裕宗潜邸,以谨愿闻。命为枢密院监印,平章政事哈丹行省河南,署为都事。丞相史天泽尤器之。时方规取襄樊,使任转饷,筑城置仓以受粟,转输者与民争门,不时至,思廉令行者异路。粟至,多露积,一夕大雨,思廉安卧不起,省中召诘之,思廉曰:“此去敌近,中夜骚动,众必惊疑,或致他变。纵有漂湿,不过军中一日粮耳。”闻者韪之。

至 元 十 二 年 调 同 知 淇 州 徙 东平路 判 官 入 为 监 察 御 史 以 劾 权 臣 阿 合 马 系 狱。其党巧为机阱,思廉居之泰然,卒不能害。累迁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道过彰德,闻两河岁饥,而征租益急,欲止之。有司谓法当上请,思廉曰:“若然,民已不堪命矣。”即移文罢征,后果得请。二十年,河北复大饥,流民渡河求食,朝廷遣使者,集官属,绝河止之。思廉曰:“民急就食,岂得已哉!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也。”亟令纵之,且曰:“虽得罪死不恨。”章上,不之罪也。卫辉、怀孟大水,思廉临视赈贷,全活甚众。水及城不没者数板,即修堤防,露宿督役,水不为患,卫人德之。迁陕西汉中道按察使,以母老不赴。俄丁母忧。

思廉累任风宪,刚正疾恶,言事剀切,如请早建储贰、访求贤俊、辨车服、议封谥、养军力、定律令,皆急务也。与人交有终始,或有疾病死丧,问遗周恤,往返数百里不惮劳,仍为之经纪家事,抚视其子孙。其于家族,尤尽恩意。好荐达人物,或者以为好名,思廉曰:“若避好名之讥,人不复敢为善矣。”卒,年六十二,谥敬肃。

(选自《元史·程思廉传》,有删减)

【参考译文】 程思廉,字介甫。他的先人是洛阳人。北魏时作为豪族迁往云中郡,在东胜州安家落户。他的父亲程恒,元朝初年任沿边监榷规运使、解州盐使。由于太保刘秉忠举荐,思廉在裕宗即位前的府中做给事,以谨慎诚实著称。后来,被任命为枢密院监印,平章政事哈丹河南巡视,任命程思廉暂任都事,丞相史天泽很器重他。当时,正在设法夺取襄樊,命令他负责转运军粮,建城造仓储存粮食,运送军粮的人和老百姓争着进城门,没有按时运到,思廉就下令运粮的人和老百姓各走不同的路。粮食运到后,大多露天存放,一天夜里,突然下起大雨,思廉照常安睡不起,省里召见并责问他时,思廉却说:“这里离敌人很近,半夜里起来抢救粮食,大家一定会感到很吃惊并产生疑心,还可能引起意外的变故。即使粮食被淋湿些,也不过是损失军队一天的粮食罢了。”听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

至元十二年,调任淇州知府,后来又调任东平路判官。后调入京城,任监察御史,因为弹劾权臣阿合马,被关进监狱。阿合马的党羽千方百计要加害于他,程思廉却泰然处之。经过多次升迁,后担任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路过彰德,听说河南河北年成不好,然而地方官征收租赋却更为急迫,思廉打算制止这种做法。但主管官员说,依据法律应该先向上请示,程思廉说:“如果这样,百姓就没有活路了。”当即下发文书,命令停止征收,之后再向上请示,果然得到上司的`同意。至元二十年,河北又出现大的饥荒,流浪的百姓南渡黄河要饭,朝廷却派遣使者,召集官吏,把守渡口阻止(他们南下)。程思廉说:“百姓饥饿,急于南下谋生,难道能阻止吗!溥天之下都是一家,河北河南都是我大元的百姓啊。”立即下令允许

百姓南下。并且说:“我如果因此获罪,就是杀头也不悔恨。”奏章送上,朝廷也不加罪。后来,卫辉、怀孟发生大水灾,程思廉前往视察赈贷,救活了很多百姓。洪水几乎漫过城墙,程思廉带领百姓抢修堤防,在工地风餐露宿督促,最终(因为抢修及时)洪水没有造成大灾,卫地百姓很感激他。后来,升任陕西汉中道做按察使,因为母亲年老没有赴任,不久母亲去世,程思廉辞官为母亲守孝。

程思廉多次担任御史,为人刚烈正直,嫉恨丑恶现象,陈述事情,实事求是,合乎情理,如请求尽早立太子、收罗人才、区别官员的车驾服饰、讨论皇帝给死后臣子的封号、蓄养军队、制定法律,这些都是当时很迫切的事情。程思廉与人交往,能够自始至终保持交情,有时遇到朋友的生病、去世,他去慰问、吊唁,赠送钱财周济他们的亲人,往返几百里都不怕劳累,有时还为他们料理家事,抚养照看他们的子孙。程思廉对于自己的家族,也特别能够给予恩惠照顾。他还喜欢向朝廷举荐人才,有的人认为他贪图好的名声,程思廉就说:“如果要回避贪图好名声的讥讽,那么人们都不敢做好事了。”程思廉去世时,六十二岁,皇帝赐封谥号敬肃。

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试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魏时以豪右徙云中,遂家东胜州 家:安家、定居

B.思廉居之泰然,卒不能害 居:处、对待

C.虽得罪死不恨 恨:怨恨、抱怨

D.水不为患,卫人德之 德:感谢、感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闻两河岁饥,而征租益急 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河北、河南皆吾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亟令纵之,且曰:“虽得罪死不恨。”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①迁陕西汉中道按察使,以母老不赴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10、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

A、至 元 / 十 二 年 调 /同 知 淇 州 / 徙 东平路 / 判 官 入 为 监 察 御 史 / 以 劾 权 臣 阿 合 马 系 狱

B、至 元 十 二 年 / 调 同 知 / 淇 州 徙 东平路 判 官 / 入 为 监 察 御 史 / 以 劾 权 臣 阿 合 马 系 狱

C、至 元 十 二 年 / 调 同 知 淇 州 / 徙 东平路 判 官 / 入 为 监 察 御 史 /以 劾 权 臣 阿 合 马 系 狱

D、至 元 十 二 年 / 调 同 知 淇 州 / 徙 东平路 / 判 官 入 为 监 察 御 史 / 以 劾 权 臣 阿 合 马 / 系 狱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思廉出身于官宦之家。他在太保刘秉忠的推荐下在裕宗即位前的官邸做给事时,就以谨慎诚实闻名。

B.在大军准备夺取襄樊时,程思廉负责运送军粮。粮食运到了,大多露天存放,夜遭大雨,他却安卧不起。省里责问他,他所回答的一番话,表现了不惧上司、敢作敢为的品格。

C.程思廉在担任监察御史时,敢于弹劾权臣阿合马;虽然被捕入狱,又遭阿合马党羽的栽赃陷害,他却从容以对,终使阿合马无法加害于他。

D.程思廉对百姓有爱心,能急民之所急,解决人民的生活困难。官员行事必须向上级请示,程思廉在非常情况下,却能够自己决裁,当机立断,甚至纠正朝廷的错误做法,其胆识的确难能可贵。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去敌近,中夜骚动,众必惊疑,或致他变。(3分)

(2) 卫辉、怀孟大水,思廉临视赈贷,全活甚众。(3分)

(3)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4分)

8.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恨:悔恨、遗憾。

9.D [解析] 本题考查“而”“也”“且”“以”等虚词用法。D项,都是介词,表原因,因为。A项,①转折连词,然而、却。②表修饰,无义;B项,①表判断、肯定语气。②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 C项,①递进连词,并且。②表让步关系的连词,尚且。

10.C 断句的主要依据为“调”“徙”“入”等表示官职调用的词,以及官职名“判官”“监察御史”。通过断句,间接地考查了学生对官职及其任用、升迁等文化常识的理解积累。

11.B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B项程思廉回答上司的一番话,表现他有智谋,行事谨慎,顾全大局。

12.[答案] (1)这里离敌人很近,半夜里起来抢救粮食,大家一定会感到很吃惊并产生疑心,还可能引起意外的变故。 (关键落实“去”“或”“致”“变”等实词的意思,句中“去”的意思是“离”。“或”,是“或许”“可能”的意思。“致”,意思是“导致”。“变”,意思是“变故”“事端”。)

(2) 卫辉、怀孟发生大水灾,程思廉前往视察赈贷,救活了很多百姓。( “大水”活用为动词,即“发大水”,“全活”是使动用法,即“使??保全、存活”,活译为“救活”。)

(3)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池,其实不能到手,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所公认地宝玉,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它出来。

篇5:明史列传第九十七程桓阅读理解及答案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程桓阅读理解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程桓,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桓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桓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桓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桓诏狱。已,刑部坐桓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桓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桓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桓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程练劾嵩,嵩疑与桓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桓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桓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桓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桓前,桓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桓还其家。

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桓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中的“擅政”是“擅长政事”的意思。

B. “除徽州推官”和“丧除,召为都给事中”两句中的“除”意思相同。

C.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桓得罪”中的“得罪”应理解为“获罪”。

D. “衰病侵寻”中的“侵寻”应解释为“侵扰、折磨”。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 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 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 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程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程练是程桓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程练的手脚铐起来。

B. 程桓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程桓。

C. 程桓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D. 程桓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至京师,桓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5分)

试题答案:

4、应该是正确的一项选C “擅政”:专权。 “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5、B【解析】通读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父”“桓”“世宗”“穆宗”等代词断句。

6、C【解析】混为一谈,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

7、(1)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予夺”“捐弃”“何以”,各1分,大意2分。)

(2)等到达京师,程桓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比”“系狱”“不他适”,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程桓,字宗安,会稽人。父亲程侭,做邠州知州。程桓考上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于徽州推官。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程桓请求朝廷给予“恤典”(即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严嵩却阻挠不给予。程桓向皇帝上书说:“周尚文作为大将,以忠义自许。曹家庄那一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的董旸、江瀚,努力抗击敌人,甚至为国而死。虽然已经立庙祀,但应该赐祭,来表彰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疏章奏入,严嵩怀恨,故意激怒皇帝,将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闻渊、屠侨等人说程桓没有其他居心,只是不受拘束应当治罪。皇帝越发恼怒,夺去了闻渊、屠侨二人的俸禄,还将程桓下了诏狱。之后,刑部判处程桓奏事没有事实根据,交钱赎还本职。特命在朝廷杖打程桓,但结果他仍然被关在诏狱里。这时程桓做谏官不到半年。过了一年,俺答迫近都城。司业赵贞吉因请求赦免程桓而获罪,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替他说话了。

程桓被拘囚了很久,衣食多次断绝,只有天天读《周易》自为疏导缓解。后来他的同乡程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程练是程桓的同族,为同族进行报复,下令狱卒官将程练的手脚铐起来。因徐阶的劝阻,才得以免去。等到严嵩被解除职位时,程桓在狱中已经被关了十六年,他的妻子张氏向皇帝上书说:“我的夫家有年老的父亲,年纪八十九岁,衰弱抱病不断相侵,已朝不保夕。过去我因为程桓没有儿子,给他纳妾潘氏。等到达京师,程桓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于是,我与她一起寄居在旅舍,靠织布来供沈束的衣食。这种日子过了很长时间,非常凄苦。想回家侍奉公公,那么丈夫的稀粥就无法供给。想留下来供养丈夫,但是公公又将不久于人世。翻来覆去地考虑,觉得进退无策。我愿代替丈夫被拘囚入狱,让丈夫能够为父亲养老送终,之后再回来被拘囚,这实在是陛下莫大的恩德。”法司也为程桓请求,皇帝还是不许。

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但天天让狱卒上奏他们的语言吃食休息等情况,这叫做监帖。有时无所得,即使是戏言也要向皇上报告。一天,一只喜鹊在程桓的面前鼓噪,程桓谩骂地说:“难道有喜事降临到我这个罪人身上吗?”狱卒将这向皇帝奏报,皇帝心有所动。正巧户部司务何以尚正上疏营救(也被关在诏狱里的)主事海瑞,皇帝大怒,用杖责打,并将何以尚禁锢在诏狱中,而把程桓释放回家。

程桓回到家,父亲已经去世了。程桓枕土块饮水,假装癫狂自我颓废。刚刚两个月,世宗死,穆宗继位。起用程桓为原官职,程桓不到任。服孝期满,被召为都给事中。不久又提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穿粗布衣服吃粗食,终老在家。程桓被囚入狱共十八年,等到他出狱,最终也没有子嗣。

篇6: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而次之曰 编次,撰写 B.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适合,迎合

C.由夫人素勖之也 批评,训斥 D.悉为嫁娶振业之 同“赈”,救济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④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⑤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C(勖:勉励)

6.(3分)A(④写其持家之才⑤写其读书识义⑥写其善良助人)

7.(3分)B(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8.(1)万一让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3分)

(2)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4分)

(3)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3分)

参考译文: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篇7:永某氏之鼠的阅读理解答案

永某氏之鼠的阅读理解答案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僮:仆役,奴役。 仓廪:粮食仓库。 庖厨:厨房。 椸(yí):衣架。 盗暴:盗吃食品、糟踏物品。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生岁直子( ) 室无完器( ) 假五六猫(    )  臭数月乃已(   )(   )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两句话。(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昼 累 累 与 人 兼 行 夜 则 窃 啮 斗 暴 其 声 万 状 不 可 以寝 终 不 厌

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①里的仓库、厨房,全任凭老鼠放纵横行不管。

②哎!这些老鼠以为可以一辈子过着那种吃饱喝足而又无灾无祸的日子。

《御史程君墓表》阅读答案

《庄稼乡村》程玉宇阅读答案

刘氏善举阅读答案

韩诗外传阅读理解的答案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爱鸟公开倡议书示例

爱鸟节四年级作文

程干娘散文

百草园阅读理解附答案

《吴起守信》阅读理解答案

《程氏爱鸟》的阅读理解及答案(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程氏爱鸟》的阅读理解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