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花西京安稳未翻译赏析

时间:2025-04-01 03:37:03 作者:carolzouli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carolzoul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早花西京安稳未翻译赏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早花西京安稳未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早花西京安稳未翻译赏析

早花西京安稳未翻译赏析

《早花·西京安稳未》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前言】

《早花》一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作于“安史之乱”结束的同一时期,公元763年10月,吐蕃攻陷西京长安,焚掠一空。唐代宗先期奔陕州,至12月方还都。杜甫闻知此事,甚为忧虑,写下了这首忧民伤时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杏梅怒放的图景,照应题目;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不安和关注。

【翻译】

长安城里安静了没有?没有一个人带来信息。巴江岸边,虽然还是十二月,但已经有山花自然绽放了。那山花,盈盈的就像是雪杏,艳艳的好像在等待春梅。只是战场上风卷起的`烟尘肯定还是那么暗淡,那么让人痛苦,还有谁会为那鬓发变白、容颜老去而忧心忡忡呢。

【赏析】

诗题为“早花”,诗人却从关注时局开篇,为下文写花营造氛围。开篇,诗人便发出疑问:长安太平了没有?继而又疑惑:怎没有一个人告知准确消息。由此可见,诗人心中仍然认为长安还不安稳,关切之情溢于言表。首联伤时,传达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关注和不安。

颔联、颈联感物伤时,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杏梅怒放的图景。照应题目。借花开之早、之美、之艳,反衬诗人感伤之浓烈,以乐景衬哀情。腊日,即农历十二月。此时,在弯弯曲曲的巴江之畔,山花已独自怒放了。这山花姿态盈盈,可与杏花比美;色彩艳丽,可与春梅斗艳。诗人在此动荡之时,将笔触置于一早开的山花之上,且着力呈现山花怒放之美艳热烈,这是用乐景写哀情之法,更衬出了诗人内心不安之浓、担忧之深、感伤之重。“早花”这一意象的选择,诗人是有考究的。“早花”是定居在枝上的,一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但通过自我生命的兴衰,同样能演绎宇宙的奥秘。此时,不见一人来访,而诗人正是伺候光阴的花儿,或许诗人与早花的互访,排遣了诗人的孤寂,也让诗人默默地与“早花”融为一体。

尾联呼应首句,直白苦忧。战乱频繁深重,诗人深感苦痛忧虑:为战乱不息而忧;为百姓疾苦而忧;为年华易迈而忧。诗的最末两句,既可以是诗人的自况,也可以是早花的表白。

统观全诗,诗人的情感深沉,以设问句开篇,先问“西京安稳未”,接着说“不见一人来”,显出诗人对国事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忧虑和对战乱的厌恶。尾联直说“直苦风尘暗”把对百姓疾苦急切忧虑的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篇2:杜甫《早花》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杜甫《早花》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早花

[唐]杜甫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注】①西京安稳未:公元763年10月,吐蕃攻陷西京长安,焚掠一空。代宗先期奔陕州,至12月方还都。②风尘:比喻战乱。

(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简要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杏梅怒放的图景(2分)。照应题目(1分);以乐景衬哀情(1分)。

(2)表现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不安和关注,全诗以设问句开篇,先问“西京安稳未”,接着说“不见一人来”(2分);表现对百姓疾苦的忧虑和对战乱的`厌恶,尾联直说“直苦风尘暗”(2分)。(分析可以分开说,也可以合在一起说,意思对即可。如只答心情没有分析,则只给2分)

诗文:

长安城里安静了没有?没有一个人带来信息。巴江岸边,虽然还是十二月,但已经有山花自然绽放了。那山花,盈盈的就像是雪杏,艳艳的好像在等待春梅。只是战场上风卷起的烟尘肯定还是那么暗淡,那么让人痛苦,还有谁会为那鬓发变白、容颜老去而忧心忡忡呢?

赏析:

杜甫的《早花》写于公元763年。从公元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反叛,到(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史朝义败亡,安史之乱经过了漫长的八年。“安史之乱”时,杜甫避居四川。公元763年10月,吐蕃攻陷西京长安,焚掠一空。唐代宗先期奔陕州,至12月方还都。杜甫闻知此事,甚为忧虑,写下了这首忧民伤时之作。

诗题为“早花”,诗人却从关注时局开篇,为下文写花营造氛围。开篇,诗人便发出疑问:长安太平了没有?继而又疑惑:怎没有一个人告知准确消息。由此可见,诗人心中仍然认为长安还不安稳,关切之情溢于言表。首联伤时,传达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关注和不安。

颔联、颈联感物伤时,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杏梅怒放的图景。照应题目。借花开之早、之美、之艳,反衬诗人感伤之浓烈,以乐景衬哀情。腊日,即农历十二月。此时,在弯弯曲曲的巴江之畔,山花已独自怒放了。这山花姿态盈盈,可与杏花比美;色彩艳丽,可与春梅斗艳。诗人在此动荡之时,将笔触置于一早开的山花之上,且着力呈现山花怒放之美艳热烈,这是用乐景写哀情之法,更衬出了诗人内心不安之浓、担忧之深、感伤之重。“早花”这一意象的选择,诗人是有考究的。“早花”是定居在枝上的,一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但通过自我生命的兴衰,同样能演绎宇宙的奥秘。此时,不见一人来访,而诗人正是伺候光阴的花儿,或许诗人与早花的互访,排遣了诗人的孤寂,也让诗人默默地与“早花”融为一体。

尾联呼应首句,直白苦忧。战乱频繁深重,诗人深感苦痛忧虑:为战乱不息而忧;为百姓疾苦而忧;为年华易迈而忧。诗的最末两句,既可以是诗人的自况,也可以是早花的表白。

统观全诗,诗人的情感深沉,以设问句开篇,先问“西京安稳未”,接着说“不见一人来”,显出诗人对国事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忧虑和对战乱的厌恶。尾联直说“直苦风尘暗”把对百姓疾苦急切忧虑的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篇3: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翻译

催促春花盛开的鼓声一直还没有停,酒醒之后已经看见落花纷纷扬扬。不忍倾杯一饮而尽这酒杯中残余的薄酒。面对秋风,离情别绪顿生,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可爱的人儿阿,如今这离别又出现在眼前,寂空无所依,只留下一轮圆月,独立天际,甚至就连这月亮也与当时我们在一起时不同,你看这凄凉的清光缕缕地照在我的青丝上,如何不催人泪下。

注释

花奴: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琎的小字。

残红舞:指花落。

覆:倾翻酒杯,指饮酒。

馀觞:杯中所剩残酒。

粉香:代指钟爱的女子。“月也”

二句:如今的月光也与当时不同了,只照着我的鬓发。

篇4: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词通过临别前和临别时的环境以及心理描写,来渲染相思之情。上片通过临别前饮酒与心绪不宁的矛盾心态,下片更进一步,通过写马上要离别时,突然感到物非人非的强烈情感,表达了面对离别而无法自禁的剧烈情感变化。

上片情感表现还在自控的范围内,最多是愁肠百结而“不忍覆余觞”,实在不能忍受心中痛苦也只是“临风泪数行”,或许情人问起,她可能还会忍住说是眼中吹进了沙子。

下片就显然增强了情感。眼看马上所爱的人就会很难再看见一次,情感上难以忍受,原本物是人非都已是催人肝肠寸断的了,她却说就连物也并非原来的物了,天上那轮见证过你我二人爱情事实的圆月也突然冷酷无情起来,这营造了一种极大的内心恐惧感、寂寞感、空虚感。

这首词中“催花未歇花奴鼓”句引了唐代玄宗时人物李琏的典故。他是大唐睿宗皇帝嫡孙,是唐朝宗室让皇帝李宪的长子,正由于他是让皇帝的长子,所以被封为汝阳郡王。他小名叫花奴,是个长得面容俊美姣好的美男子,并且音乐能力很强,可谓才貌双全。他还擅长弓和羯鼓,聪明敏捷。众所周知,唐玄宗也是历史上一个极富艺术修养的皇帝,在音乐舞蹈方面都是行家,身边有个多才多艺、才貌双全的美男子花奴,玄宗当然对他很是喜欢,并曾亲自教他音律,据说玄宗还亲自教授他羯鼓。

这首词写思恋、写离别,本身用词也巧,典故也大有可玩味处,真可读可感:花奴不鼓,唯见残红飞舞,前欢不再,而其悲则无穷,读之惨然,起身无绪,怅然若有所思。

赏析

这词要从唐朝说起,《菩萨蛮》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是唐朝教坊曲名,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不是菩萨也发脾气耍蛮的意思。

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琎小字“花奴”。奴是昵称,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就叫“寄奴”,李白也称自己的儿子为明月奴。李琎善羯鼓,羯鼓,一种乐器,状如漆桶,下承以牙床,鼓之两头俱击。据说此乐器出自匈奴。

玄宗也善羯鼓,因此对李琎特钟爱之,曾说:“花奴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堕也。”(见《羯鼓录》)又,玄宗尝于二月初一晨,见宫中景色明丽,柳杏将吐,遂命高力士取羯鼓临轩纵击一曲《春光好》,曲终,花已发坼。玄宗笑言:“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玄宗以鼓催花的狂妄自豪和祖母则天大帝以诗催花的做法一脉相承。

唐朝人的任性纵情总带着天亲地近的色彩,有新石器时代对着红日高山丛莽舞蹈的肆意。后来达官贵人筵席之上常击鼓为乐,以助酒兴。然而后来人少有那种肆意无畏的兴头,多了不忍覆馀觞的小心翼翼,越是想留存好景越是容易多愁善感,临风泪数行的气质所为就有刻意的萧瑟和黯然了。

容若这首词由离筵写起,用羯鼓催花之典实,花开即落,暗语好景不常。用盛筵将散,离别在即的情景,表达了伤春伤别的惆怅。下阕承上阕情景情绪再加点染,进一步刻画今日空自对月的寂寞凄清。结二句落在了此刻的实处,写月下的痴情思念,无法排解的愁苦幽伤。

容若词集中另一阕《菩萨蛮》曰:“梦回酒醒三通鼓,断肠啼鴃花飞处。新恨隔红窗,罗衫泪几行。相思何处说?空对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团圞照鬓丝。”立意构思乃至遣词用句,都与此阕雷同。评家多认为可能一是初稿,一是改稿,然改易处甚多,结集时就两首并存。

篇5: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

纳兰性德〔清代〕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译文:

催促春花盛开的鼓声一直还没有停,酒饮之后已经看见落花纷纷扬扬。不忍倾杯一饮而尽这酒杯中残余的薄酒。面对秋风,离情别绪顿生,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可爱的人儿阿,如今这离别又出现在眼前,寂空无所又,只留下一轮圆月,独立天际,甚至就连这月亮也与当时我们在一起时不同,你看这凄凉的清光缕缕地照在我的青丝上,如何不催人泪下。

注释:

菩萨蛮:《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花奴: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琎的小字。残红舞:指花落。覆:倾翻酒杯,指饮酒。馀觞(yúshāng):杯中所剩残酒。粉香:代指钟爱的女子。“月也”二句:如今的月光也与当时不同了,只照着我的鬓发。

篇6:《蝶恋花·早行》翻译及赏析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的叫声不停。更漏已经要没有了,屋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她一夜来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两人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任霜风吹着她的头发。离别的双方难舍难分,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断肠。楼上星光正明亮,北斗星横在夜空。天色渐明,远处传来鸡叫,仿佛催人分别。

《蝶恋花·早行》注释

月皎:月色洁白光明。《诗经·陈·月出》:“月出皎兮。”

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

轳辘: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

眸:眼珠。

炯炯:明亮貌。

徊徨:徘徊、彷惶的意思。

阑干:横斜貌。

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篇7:《蝶恋花·早行》翻译及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原文: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解语花·上元原文、翻译及赏析

安稳美文

《花未眠》的说课稿

李白诗《赠花卿》原文翻译赏析

现世安稳散文

安稳的反义词

花未眠 教案教学设计

未结果的花作文450字

花未全开月未圆作文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原文、翻译及赏析

早花西京安稳未翻译赏析(整理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早花西京安稳未翻译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