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野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关于写自己母亲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关于写自己母亲的文章,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关于写自己母亲的文章
现代社会,随着那些时尚达人们的众多潮流,什么手机QQ、刷微薄、网上购物……我这个爱赶时尚的老妈,也不甘示弱,行动了起来——玩起了“QQ”聊天。
现在,我后悔当初没有阻止老妈玩“QQ”聊天了,因为,哎,算了,还是你们自己看看我老妈的丰功伟绩吧!
自从老妈迷上了“QQ”聊天后,我就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记得有一次,我洗完澡正准备睡觉呢,刚躺下,就听到一阵“啪啪啪”的声音。我以为是外面下雨了,正要去关窗户,忽然又听到“嘀嘀嘀”的声音从妈妈的屋里传出来,原来又是老妈在玩QQ聊天呢!我看着老妈那兴奋异常的表情,大声说:“你还让不让人睡觉了?”老妈一听,急忙说:“我设置静音,宝贝,自己快去睡觉吧!”我嘟哝着说:“你不陪我睡觉,我怎么能睡得着?”老妈顿时火了:“都多大了,还那么多事,自己睡觉去,快走!”我一看老妈那怒火冲天的样子,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哎!算了!谁让我摊上个‘QQ’迷老妈呢!三十六计,走为上吧!”
老妈的“QQ”痴迷可真害惨了我和老爸,晚上我们睡不了一个安稳觉,甚至也吃不上一顿安稳饭了。不得已,老爸偷偷地锁上了密码。哈哈,我想,这次老妈可该安稳啦!谁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老妈也不生气,继续在手机上玩起了“QQ”,哎,这竟然比电脑上还方便啊!吃饭的时候,老妈左手拿手机,右手拿筷子,一边吃,一边呵呵呵地笑。我的老妈啊,你别吃呛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老妈躺进被窝里,拿着手机,两眼直瞪瞪地看着手机屏幕,小手“啪啪啪”地按着按键,脸上的表情可真丰富!一会儿哈哈哈地笑,一会儿又龇牙咧嘴的,一会儿又攥紧拳头加加油!看着老妈的痴迷,我和老爸无奈地摇摇头。
老妈对“QQ”的痴迷精神令我佩服,但却给我和老爸带来很多的不便。老妈啊老妈,什么时候你能戒掉这“QQ”啊!让我们家恢复以往的平静,好吗?
公众号:开心作文大课堂
篇2:季羡林写母亲的文章
季羡林写母亲的文章
怀念母亲原文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情感,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祖国,想祖国里的好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祖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这种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篇3:林清玄写母亲的文章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1953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30岁前就已经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文学之路
走上写作之路
林清玄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着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1972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写报导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
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作品林清玄也自认,还未到定下1个风格,1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1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散文创作阶段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78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林清玄也是大陆读者广为熟知和爱戴的畅销书作家。应广大读者要求,又以真诚之心,感性之笔,把多年来感悟的智慧精华,结晶于《玄想》、《清欢》、《林泉》三册书中。首次公开这些年来的写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动。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作家林清玄介绍
2.林清玄生平
3.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
4.林清玄《风筝》阅读题及答案
5.林清玄幽默“自嘲”
6.林清玄散文《雪中芭蕉》阅读答案
7.林清玄散文《秋声一片》阅读答案
8.林清玄《有风格的小偷》阅读答案
9.林清玄《生命的出口》阅读答案
10.林清玄《木瓜树的选择》阅读题及答案
篇4:关于写母亲的短文章
很久之前,就想为母亲写点什么,每念至此,就会词穷,无处落笔。
转眼二十二年,母亲最美好的二十几年,伴我成长,待我有能力独当一面的时候,岁月却无情的苍老了她的容颜。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母亲额前多了一道道皱纹,记忆里乌黑的秀发也有白发悄然而生,印象里高大的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身影现在却要踮着脚尖帮我整理衣领。是时间过的太快?亦或是我们离母亲太远?不经意间,我们长大了,一切都变了,或许唯一不变的,是母亲的那份体贴与关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十三岁开始,我就到离家七八十里的县城上学,村子里无人与我同行,临行前,母亲一再叮嘱:东西带好了没?钱包放没放好?书包里带着吃的,到学校别忘了拿出来给同学们分一下,记得给家里打电话,免得我惦记。母亲骑车送我到离村子不远的地方等车,帮我拎着东西上车把东西放好,目送我上车,等车行远了,才看到母亲转过的身影消失在目光的尽头。
似乎又想起了小时候害怕打雷,害怕天空里火舌一样的电光,害怕“轰隆轰隆”的巨响,母亲拦着我的头埋在她怀里,母亲的身影是那样的高大,驱散了黑暗,阻隔了雷霆与闪电。开始怀念母亲身上那熟悉的味道,那是亲情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
我并不是一个恋家的人,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的我很早就学会了自己一个人,说不上孤独,但绝对不会软弱。很 多事情我自己可以做,就像自己坐车,自己整理行李,尽管我本性大大咧咧,可粗心犯错不会一直都有,吃过亏也就知道改了。其实我自己已经可以做得很好,母亲总是不放心,似乎只有自己亲自检查整理一遍,她紧紧绷着的神经才会放松一丝。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多数情况下,是母亲接的电话。对白很短,几乎每次都是一样的“妈,我到学校了。”“嗯,知道了,书包里的吃食别忘拿出来。”然后母亲松了口气,剩下的只剩“嘟嘟”的忙音。
自从又一次父亲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跟我提起“你妈她人心眼小,总是舍不得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去县里读初中,你妈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跟我念叨着,从你一生日,到你上小学,转眼就上了初中,零零碎碎的大事小事,一件都没落下,她想你睡不着,还非要我听着,害得我几个晚上都没睡好。以后记得多给你妈打电话,她还当你是个孩子,动不动就想你。”
听到这里,突然就感觉鼻子很酸,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仿佛心底里某个柔软被触痛了,停不下来,那种感觉,张不开嘴,说不出口,却真真切切的想要哭一场。想要对母亲说些什么,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
从高中时候起,周六的傍晚,给母亲打个电话,成了我们母子之间最熟悉的事,一直到现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习惯,至少绝对没有把给母亲打电话当成任务,每次打完电话,听着母亲那熟悉的声音,再多的压力也没了,有的是满怀的信心和一整天的好心情。我知道母亲和我一样,在等待这个电话,母亲会停下手里的活计,守在电话旁,等待儿子三百里外传来的声音。有时候怕母亲等不及,我会提前打过去,多数时候母亲都在做事。也有的时候,母亲会等不及,给我打过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子,妈想你了。”
我见过母亲的旧照片,那种江南女子般的温柔,一种素雅,一种清新。母亲识字不多,书更是没读多少,可就是凭着善解人意和对家庭的热爱,相夫教子足够了。母亲是农民,不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可母亲的知礼,母亲的随性,都让母亲看起来不像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里,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一半的重担。教我明对错辨是非,教我遇人有礼,教我遇事有智。母亲用不多的话语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对儿子寄托满了希望,让希望开出了花。
过去的二十二年里,我离家越来越远,见母亲一面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当年因为自己一人在家怕黑,开着电视睡觉的男孩,已经长大了。可母亲的爱,依旧没有走远,那一次又一次的叮咛与嘱托,一次又一次电话里舍不得挂掉的叨念,都是母亲的爱。
母亲啊母亲,二十二年,二十二载春夏秋冬,你用柔情化作和风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儿,无以为报,寥寥几字,哭诉而已。
篇5:关于写母亲的短文章
我没见过生母的样子,母亲在生下我三小时后失血过多离开了我,那时家里穷,买不起奶粉,不像现在的孩子条件这么好,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奶粉搭配喂养,那时的我,面黄肌瘦,奶奶说我生下来只有三斤重,爷爷奶奶怕养不活我,给我取名张健,小名叫狗子,意思就是像小狗一样好养,像小狗一样健健康康。
母亲走后没几天,父亲便娶了隔壁村的阿莲,奶奶说父亲娶阿莲不是父亲愿意,是她的主意,她看上阿莲正在奶孩子,娶回阿莲也救了我的命,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时代里,没有我,张家也就断了香火,她不能对不起列祖列宗,得保住我的命。
阿莲长得很漂亮,可惜上帝妒忌她,给她留了缺陷。都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的确如此,阿莲的身体是有缺陷的,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落了个终身残疾,漂亮的脸蛋和残缺的腿连在一起,看起来难免让人心生遗憾。
自古红颜女子多薄命,这话印证在了阿莲身上。阿莲是个苦命的人,二十岁那年嫁给老实巴交的王福生,婚后八年才生有一女,在封建落后的农村,婚后多年没有生儿育女的女人,在人前低人一等,说话没底气,语言没分量,阿莲受尽了婆婆的冷眼,苦水往肚子里咽。女儿生下来刚刚半岁,王福生给建筑工地做小工,意外坠楼身亡,失去依靠的阿莲,天踏下来一般,要是生个儿子,还能子凭母贵,只是……!这样一来,阿莲和女儿便没了立足之地,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阿莲接受了奶奶的安排,嫁给了父亲。
我是喝着阿莲的奶水长大的,都说后母难为人,阿莲也不例外,无论阿莲怎么疼我,奶奶都不放心把我交给他,生怕阿莲虐待我,还经常隔三差五地搞突击检查。从我学说话起,我一直学着大人样叫她阿莲,她也从来不生气,只是笑,呀呀学语的时候,大人们都觉得我叫阿莲好玩,后来也就成了习惯。有奶奶罩着,有奶奶给我撑腰,谁也不敢说我的不是,我就是家里的小皇帝。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好日子不长。七岁那年,我和最喜欢的小姐姐(阿莲的女儿)在河边玩耍,小姐姐不幸落水,我慌慌张张地叫来父亲,父亲不由分说地跳下河,去找小姐姐,再也没有上来。
那一年,我的世界大雪纷飞,冷的无处躲藏,一夜之间,我像变了一个人,沉默寡言,忧郁寡欢,脸上很难挤出一丝笑容,蜷缩在自己狭小的角落里,目无他人,自顾自地玩,邻居都说我中邪了,只有阿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从来都不放弃我,说我长大了就不会这样了。
我不懂阿莲的丧女之痛,更不懂她的丧夫之苦,也不懂人死的概念,想爸爸和小姐姐的时候,就嚷着要阿莲带我去找,阿莲经常抱着我眼泪汪汪,告诉我说,爸爸带着小姐姐到天堂去了,他们在天上看着我们,还说,最亮的那颗星星是爸爸,站在旁边的那颗星星是小姐姐。所以,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星星,也总是对着星星说话,总以为爸爸和小姐姐可以听到。
常言道:寡妇门前是非多,阿莲也难逃一劫,后来村里四处谣传,说阿莲是克夫命,嫁谁谁倒霉,阿莲只是默默地听着,也不反驳,也不辩解。爸爸和小姐姐走了,阿莲的心也被掏空了,虽然当年娶阿莲是奶奶的意愿,但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阿莲是个善良的女人,那些年爸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阿莲也知冷知热,一家人其乐融融。奶奶老年丧子,有着和阿莲同样的感受,同样的痛,后来,奶奶对阿莲温和了许多。
“母爱是天性”这句话是我长大后才懂的,阿莲把对小姐姐的爱转移到了我身上,有人说阿莲是在赎罪,因为爸爸为救她女儿牺牲了,阿莲怎么对我好都是应该的,也有人说,阿莲是个善良的女人,可惜命太硬了。超负荷的伤痛让我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很多事情我在朦朦胧胧中似懂非懂,好几次,我看见阿莲摸着小姐姐的衣服,像捧着宝贝似的贴在脸上,然后脸上挂着两行泪珠,我知道,她在想小姐姐了。
因为家里穷,因为有个残疾母亲,我的童年充满阴影,我没有要好的伙伴,同龄人都像躲瘟神一样地躲着我,即使有个别想和我表示友好,也会被大人们阻止,怕沾上霉运。我唯一喜欢的事,就是读书,我的成绩是他们没有的,每个学期我都能拿回三好学生奖状,阿莲每次都会拿着奖状,对着父亲的照片又是哭又是笑,我知道她是在向父亲报喜。
不知不觉我上初中了,除了学费外,学杂费也多了起来,因为没有收入,没有经济来源,每期学费都要拖欠,更别说学杂费了,我交不起在学校搭餐的米,都是早上从家里带饭去学校中午吃,学费一拖再拖,老师的再三催费让我感觉很没面子。有一次,我怕被老师催交学费想逃学,告诉阿莲我不要去念书了,第一次阿莲打了我,他一边打我一边哭,说我不读书就会没出息,就会对不起死去的父亲,还说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我好好念书。我不依不饶地反驳,一股脑地吐个痛快,还手舞足蹈地,差点把阿莲推倒,对她嚷嚷“我就是不想念书,怎么样啊?你管得着吗?你知道每次老师说我欠钱,我多没面子吗?你都看不见,你有什么资格管我,凭什么管我呀,你又不是我亲妈,你就是扫把星,克死了我爸爸和小姐姐……”她瞪大眼睛看着我,半响也没说一句话,我知道,那一次我伤透了她的心,好几天我们都不太说话,好几天没见他笑过。她笑起来很好看的,还有两个小酒窝,我很喜欢看她笑,其实,她不笑,我已经心慌了,平时别人怎么说她,她都不当一回事,这回她是真的伤心了。但她很健忘,没几天就忘了我对她的伤害,又对我喜笑颜开,我又能看到她的小酒窝了。大概是一个星期后吧,她递给我五块钱,叫我把学费补上,自从上次吵架以后,我没再叫她阿莲,也很少和她说话,有事的时候只是用“你”字代替,她也感觉到了我的疏远,极力地讨好我。那时候我很贱,她对我好,我把她的迁就当成是对她的惩罚,肆无忌惮,有意气她,她总是用微笑化解我造成尴尬的局面。
那天是星期五,我记得非常清楚,学校最后一节课是劳动课,我们班搞完教室卫生就回家了,回家的路上,远远地我看见一个人影,手里拿着一根竹竿在顶悬崖边上的一张塑料纸,悬崖虽然不是深不见底,但要是掉下去也会丧掉半条命,一下、两下,还是没能顶过来,人影歇了一会,又要继续去顶,我离得越来越近了,是她,难道她不要命了?我走过去,大声喝止:“你不要命了吗?”她回过头来看见是我,满脸笑容,“狗子放学啦,怎么这么早啊!”我没理她,只是责问她冒着生命去捡塑料纸干嘛,她笑呵呵地说这塑料纸可以卖钱,卖了钱攒下来给狗子下学期交学费,以后咱们也可以不用欠学费了,咱狗子就不用受气了。我愣愣地看着她,眼泪不听使唤地往下流,指着那张塑料纸责问她:“为了卖钱,你就这么不要命了你要是掉下去了,我怎么办?怎么办?”尽管我一直生气不和她说话,但这些年我们相依为命,怎能没有感情?她连连说:“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我怎么能不要命呢,我还要看着狗子上大学,将来有出息呢!”那一刻,我突然好想扑进她的怀里,她走过来,摸摸我的脸,帮我擦去腮边的泪水,说我已经长大了,男子汉不能哭,我控制不住自己,扑进她怀里:“妈,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不该和你顶嘴,不该说那些话,妈妈,对不起!以后我一定好好读书,听你的话。”我第一次叫她妈,是发自内心的,她抱着我,紧紧地抱着我,我感觉到我背上的衣服湿了,我知道那是她的眼泪,开心的眼泪,激动的眼泪,多年的酸甜苦辣,在一声“妈妈”中溶解了。
回来的路上,我一手挽着她,一手提着蛇皮袋,满满的一袋废品,能换钱的废品,我看见她幸福的笑容了,她很久没这样笑过了,我们开心地走着,有说有笑。走到转弯处,她看见后面的同学追上来了,一把抢过我手上的蛇皮袋,叫我快走,别理她,不要让同学知道她是我妈,不要让同学知道我妈在捡废品,这样我会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同学会笑话我。我不知怎么搞的,当时眼眶发热,鼻子酸酸的,同学过来问我她是谁,是不是我妈,还没等我开口,她就慌慌张张地替我回答了,“不是的,我不是她妈。”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带着呐喊的口吻说:“是的,她就是我妈,怎么了?我妈是最世上最漂亮的妈妈。”当时,她和同学被我突如其来的反应惊呆了,谁也不敢说话。
初中三年转眼就过去了,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重点高中,接到通知书的那天,他点燃三柱香,把通知书放在父亲的遗像前,叫我跪在遗像前磕三个头,我遵命跪下,她在旁边念叨着:“狗子他爹,你看看,你看看,咱狗子出息了,考上重点高中了,咱们村还是头一个呀,狗子一定能考上大学,一定能为张家光宗耀祖,你一定要好好保佑他……”。
暑期很快结束,高中在县城,离家很远,得寄宿,那时候生活费都是交大米,一个学期交九十斤大米给学校,算是一期的生活费。家里的稻谷每年都不够吃,还需用杂粮填补,上学的米都是她借的,她说不要我担心,她能借到大米,收成好再还给人家。她三次借来大米让我交给学校,最后一次总算交齐了,正待我无债一身轻的时候,一盆冷水又泼向我,食堂煮饭师傅把我叫过去,严肃地说:“张健,下学期你不能交这样的米了,你这米又是早稻米又是晚稻米,你叫我怎么煮饭啊?交不起就卷铺盖走人吧!”我委屈得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回到家,我把食堂师傅的话告诉了她,她一个劲地说,又让我在学校受委屈了,是她不好,没考虑周全,下次她去给我交米,跟食堂师傅解释清楚,都怪她借米的时候没看清楚。
后来的两年半里,都是她亲自给我交的大米,食堂师傅再也没说过我交的大米不好,每年的奖学金足够交学杂费还绰绰有余,学校有什么赚钱的活,老师都会留给我,我把剩下的钱交给她,每次放假回去,她都会给我做好吃的,她最爱给我做我喜欢吃的鱼,自己却从来不吃,总说她不喜欢吃鱼,说我读书用脑,多吃鱼可以补脑,后来才知道,她不是不喜欢吃鱼,是舍不得吃,为了让我多吃点,为了让我安心地吃,才制造出来的谎言。
高中三年,他从来不会来教室找我,好几次她烤了红薯送来学校给我吃,只是偷偷地在门口等我下课,看我出来,交给我就头也不回地走了。她不是不想和我说话,她是怕同学知道我有个残疾妈妈而看不起我,每次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
高考成绩出来了,很理想,她比我还开心,乐得合不拢嘴。毕业典礼上,学校举行欢送会,家长、同学都来参加,操场上人山人海,她没有和我一起去学校,她说去了会给我丢面子,我拗不过她只好作罢。欢送会开始了,校长走上台,一阵掌声过后,校长开始发言:“今天,是我们学校毕业班离校的日子,感谢各位家长和同学的参与,首先我要请出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身残心不残的母亲,一个为了孩子读书,四处乞讨的母亲。”台下一篇寂静,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校长继续发言:“两年前,一位母亲一瘸一拐地挑着一担米来到学校,双膝跪地,求食堂师傅收下她的米,不要开除她的孩子,米不好不是孩子的错,她愿意用数量来交换质量,只求学校不开除她的孩子,她声泪俱下地说,米是乞讨来的,没有办法选择同一品种的大米,她可以多乞讨一些,弥补质量,求食堂师傅保密,不要让她的孩子知道,她是瞒着孩子去乞讨的,孩子很孝顺,如果知道她在外面乞讨,肯定会放弃学业。食堂师傅不敢做主,只好上报给我,作为校长,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有什么理由拒绝她的请求?我有什么理由嫌弃乞讨来的大米?听校长说到这里,我惊呆了,心里无数个疑问,不知道问谁,校长停顿了一会继续演讲,很荣幸请来了这位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就是张健同学的母亲,大家掌声有请张健同学的母亲上台,本来她不愿意来的,她怕给张健丢脸,在座的各位家长、各位同学,你们说这样的母亲丢脸吗?”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母亲被班主任老师领着,一瘸一拐地走上台,此刻,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心中的愧疚,当着全场老师、家长、同学的面,“扑通”跪倒在她面前,喉咙僵硬,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台下的家长、同学,也都被感动得抹着眼泪。
毕业后,我降低要求分配到县城工作,希望可以好好地照顾她,和她一起生活,我把她接来城里和我一起住,那段时间,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没有人知道,我们没有血缘关系,没有人知道,我不是她亲生的,我把每月的工资交给她,她勤俭节约惯了,买菜从来不买很贵的,钱拽在手里舍不得花,我叫她给自己添件新衣服,她笑呵呵地说:“不用,我这衣服挺好的,钱先帮你攒着,留着娶媳妇用,结婚了我就交给你媳妇管理”。
我以为她的心脏会永远跳动的,我以为她会永远这样地陪着我。 那天下班回家,我看见她躺在地上,等我抱起她,放到床上叫来医生的时候,她已经没气了,医生说是急性脑溢血,我崩溃了。母亲啊!你怎么不等我好好孝顺你,怎么不给我弥补你的机会,我还有好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你还没看见我结婚成家,怎么就这么走了。
结婚后,客厅里挂着两个相框,没能和母亲合照一张全家福心生遗憾,我把全家福的照片紧挨着母亲的遗相,每年我都会领着爱妻和孩子回老家看看,收拾一下老屋,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母亲永远是一本写不完的书。
篇6:关于写母亲的短文章
人到中年,久居都市,运动少,胃口也和自己的年轮一样,有些衰老,吃什么都不香,总是想起母亲的腌白菜,馋得满嘴流出了酸水。
母亲的白菜和母亲一样,朴实无华,生命力顽强,随随便便找上一块荒地种下来,给它一点阳光、一点雨水,它就会茁壮地生长。先是一棵棵弱不禁风的小菜秧,寒酸地缩着脖子蹲在地上,经过母亲的双手打理,这些白菜一天一个样,很快长成肥头大耳的样子,厚墩墩的身子,迎着秋风绽放绿油油的笑意向母亲问好。母亲说,现在的白菜水气大,汁还未长足,要等入冬打过霜后才好吃。
入冬后,薄薄洁白的霜给白菜披上一层冬的外衣,寒风用凛冽和冰冻给白菜体内加糖。打过霜的白菜肉汁鲜嫩,入口绵软甘甜,该到腌白菜的时候了。
择一个有阳光的日子,母亲挑上筐子上地头收白菜了。母亲像爱惜她的孩子们一样,把一棵棵沉甸甸的白菜摘下来,掸净身上的泥土,轻轻地放入筐中。
白菜摘回来后要晒上几日,等身上的水分脱得五六分了,洗净后才能腌。早些年农村里家家都有一口大缸,专门用来冬天腌白菜的。腌白菜前,母亲先是用温水把脚洗干净,把白菜在缸里铺上一层,然后用双脚站在上面用力地踩。母亲说,腌白菜踩得越狠,越有味道。这些白菜真通人性,通过母亲的大脚,连通母亲的经脉,把生活的美好与祝愿一脚一脚地踩进去。忙活了大半夜,一大缸白菜腌好了,最后上面压上几块大石头。
十天半月后,等缸上冒出一层白花花的水泡泡,腌白菜差不多就能吃了。那时农村没有大棚,冬天全靠腌白菜当家了。随便捞上几棵洗净切成丝,在锅里用大火炒上七八分钟,加上姜、盐、葱、辣椒等调料,盛起来放在炉子上用炭火炖上二十来分钟,再切入豆腐或加入一些粉条,酸酸的,辣辣的,滑滑的,吃得人满头冒汗,胃口大开。家里来客人了,上街买上一条鲢鱼或称上一块猪肉,烩上一锅腌白菜,肉的鲜美和汁气全跑到白菜里了,这时的腌白菜最好吃,油腻鲜滑,老远就能闻到香味了。肉和白菜吃完了,剩下的汤汁可是宝贝,盛上一碗灶上的锅巴,浇上汁,可是一道难得的人间美味。
城里定居后,每到冬季,也总是在市场上买上几棵腌白菜回家烧,却总是吃不出童年腌白菜的味道来。后一沉思,恍然大悟,是的,少了母亲的大脚,我已不是原先的我,白菜也不是原先的白菜了。
关于写母亲的短文章5:母亲没有拿手菜
电视或文章里,经常有人提到有多想念母亲的拿手菜。我和姐姐经常笑说:“可不是每个母亲都有拿手菜的,比如我们的母亲,真没有什么菜让我们念念不忘。”
小时候我们家在农村,每天的菜都是从菜园子里面摘的。那时父亲已经到城里工作,家里家外全靠母亲一个人,对于炒菜,她的标准永远是“熟”,至于口感什么的,我相信母亲从来没考虑过。
现已年迈的母亲知道我和姐姐的说法后,有些不服气,想了半天才说:“我做的鱼不好吃吗?”
我和姐姐相视一笑,姐姐笑道:“妈,那不是您做得好吃,而是那时候的鱼好吃。”因为母亲做鱼也没什么技巧,直接把鱼洗干净往水里一扔,连葱姜蒜都没有,熟了加盐和油就是一锅鱼汤。不过,可能那时候的水质好,因此鱼真的特别地鲜。
母亲有些不高兴,姐姐便掰着手指说:“妈,您那时候如果把那鱼做成香炸鱼,麻辣鱼,鱼片汤什么的,都要好吃很多。”姐姐一副母亲糟蹋了好鱼的模样,母亲倒听着乐了,笑道:“还麻辣鱼,我那时候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花椒这玩意儿。”
我和姐姐虽然认为母亲没有拿手菜,但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吃一次母亲做的菜,方觉得踏实自在。母亲现在炒菜,仍然和儿时一般无二,没什么花样,配色真是不会,顶多会加一些蒜瓣,只是,尽管做法单一,但每道菜却有它独特的香气,没有加佐料的母亲,将食物最原始的味道端给了我们。
“妈,您的菜虽然看相不怎么样,但正合我们的口味。”姐姐笑着跟母亲开玩笑,母亲却也跟着笑了,且回道:“你们只是吃习惯了吧。”
我点头,我和姐姐都吃习惯了母亲的菜,但这种习惯又何尝不是一种依赖和爱?虽然母亲没有拿手菜,可正因为她当年付出太多,所以才没有去琢磨什么精致菜肴,虽然母亲的菜从来没有丰富的口感,但我们谁又真正地嫌弃过它们?这些普普通通的菜里面,母爱从来都不比别人少。
篇7:自己写的母亲的散文
每个人都有母亲,都在享受着母爱。为你洗衣做饭是母爱;为你伤心落泪是母爱;为你担惊受怕是母爱;为你付出生命更是母爱……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脸上仍然挂着微笑。透过一堆废墟的空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脚跪着,身体向前匍匐,用两只手支撑着,看起来有点像古人行跪的姿势,有些诡异。抢救人员喊了几声没有反应,用撬棒敲了几下还是没有反应。突然,抢救队长说:“看!里面有个孩子。”便伸手把他捞了出来。这个孩子才三个四月大,睡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母亲的掩护,所以毫发无伤。随行的医生正要给他做一些检查,“啪”一部手机掉了出来。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是一个发生在汶川大地震的真实故事,它强烈地震撼了我。面对天灾,人性的弱点暴露无疑,在性命攸关的时刻,每个人都会先想到自己。如果此时此刻能够放弃自己的生命,拯救他人,那绝对是伟大的人,故事中的母亲不就是这样的吗?
生活中,有一个人总是将我们支撑,有一种爱总是让我们温暖。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母爱是山,母爱是海,沐浴着母爱的人是幸福的。
孟郊的千古佳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真是无比贴切。母亲给予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现在就学会报答吧!你的成绩进步了吗?你知道妈妈的生日吗?你知道妈妈喜欢吃的食物吗?妈妈今天笑了吗……也许你想到的比我更多,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永远牢记最伟大是母爱!
篇8:自己写的母亲的散文
柔柔的灯光,暖暖地照亮了自己的周围。从这环绕着温暖的灯光中,让我想起似曾感受过的这种温暖,一种融融地母爱的温暖。灯光照亮了自己的前程,让我不再怕黑暗,而母亲的爱却是一盏不灭的灯,永远点亮在我心里伴我前行,给我希望和信心。
晨曦中外界被一层淡淡雾拢着。雾色中透出点点光亮。那也是一个这样的清晨,雾与昨夜的一场雪相辉映更有些烟雾缭绕之感。我走出家门,因为雪天车不好坐,所以下楼的速度也快了许多。“小心路滑······”母亲的声音被我抛在身后。外边真冷,我努力让外衣把自己裹得更紧。当走到拐弯处时,我不经意地回头望了一眼,天色半亮的雾色中,透出一点橘色的光。灯光因为被雾阻隔显得很弱,但我依然辩得出那是家的方向。灯光中仿佛又看到了母亲忙碌的身影……那朦朦的灯光便从那一刻起成为心中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记忆又伴着淅淅的雨滴飘落进我的脑海里。“哇,下雨啦!”终于盼来放学的铃声,却又传来这个消息。我站在学校大门里,望着那由天而降的'不速之客心中没有了主意。还好从学校到车站可以和同学同路,可······ 。此刻心中也顾不得太多,便钻进雨伞,冲进雨帘。人便稳稳的坐在了车上,雨已淋湿了马路、行人,却又像是淋在心里。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雨也渐渐大了许多。车窗被雨水冲刷地看不清外面的世界,唯一能分辨出的便是那排排路灯所发出的光亮。到站了我有些舍不得离开这临时的闭风港,但还是顶着书包冲出车门。此刻的我在风雨中摇晃着,汽车一辆辆接连不断地带着风带着雨从身边呼啸而过。我不禁向后退了几步就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了马路对面的路灯下的那个熟悉的身影,此刻我愿设下一生的赌注确定, “是母亲,是母亲!”那是一个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身影。母亲望见我便努力摇动着手里的伞。路灯下我清楚的看见雨滴斜斜地打在晃动的雨伞上,也打在母亲的身上。我的眼睛湿润了,雨滴便和泪水融合在一起滚动在脸上。但我依然能分辨出哪是泪哪是雨——因为泪是热的。我很快来到母亲身旁,投入到那片暖暖的灯光下。
母亲刚才只顾得摇晃手中的伞,雨水已打湿了她额前的几绺头发,我抬起头望见了母亲那张慈爱而熟悉的面容。在黑色夜幕下层托出的那片橘色的灯光中,我突然间感到母亲又苍老了许多。泪水又要抑止不住了,我微微扬起头努力不让它流出,猛然间发现落在伞上的雨滴也被灯光`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暖地橘色。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幸福,我懂得那不寻常的颜色——那是一种母爱的颜色。
思绪又慢慢地被手中停下的笔而带了回来,而书桌上又不知何时多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心中又一股暖流伴着这热气一同升起,溶入那灯光里。我时常感谢灯光,感谢它带给我光明与温暖,感谢它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所让我一次次地体会到的母爱。母亲的爱就如一盏灯,似一盏台灯洒下的是满是期望;像一盏路灯总感到家的温暖;如一盏指航灯指引着我成长的方向。无论我身在何处心中永远点着一盏用母爱燃起的灯,她总是默默地陪伴着自己,用她所有的光照亮着我成长的旅程。
★ 朗诵文章肯定自己
★ 关于写随笔的文章
★ 写母亲的诗句
★ 写报答母亲作文
★ 写母亲的作文
关于写自己母亲的文章(锦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