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读后感

时间:2022-11-28 12:36:51 作者:头铁怪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头铁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读后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读后感,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读后感

何老师在上《最后一课》时,说过人物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中通过对每个来福楼拜家做客的作家进行了以上这几个描写,且每个人都描写出了各自的特点。譬如描写神态的有“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他的眼睛象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描写外貌的有“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它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描写语言的有“他只用几句话,就划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也就是这样细腻的描写,使聚会变得有声有色,连送客时仍在进行这样的描写。

我并不能象莫泊桑那样对人物描写得细致入微:“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的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我想还是得多看看《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在人物描写方面,我或多或少也能学到一些东西。

记得我妈有一个同学,擅写散文,我和她互相之间不断交流,象福楼拜和屠格涅夫等人交流一样。不同的是我们之间只不过是互相看看对方的文章。看文章可比面对面交流要好得多了。看文章可以注意人家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用辞是否正确?文章的结构如何?怎样细致地对人物进行描写?写法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等。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便把作文提升了。譬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体现聚会时的情景,这便是在写法上不同于他人之处了。但这种写法更值得别人学习和模仿。

篇2: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读后感

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就好像一个电影短片,细致地描绘出了在福楼拜的单身宿舍里出现的一幕幕场景。读着这篇文章,简单的铅字后面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富有睿智的笑容、爽朗的笑声、思索的身影、深邃的目光,这一切都仿佛展现在我的面前,仿佛不是我在读这篇文章,而是亲历了这次聚会一样。 作者像是一个默默无声的旁观者,老早就来到了这个简陋的屋子里,透过他的目光,我们看到了陆续到来的这些文豪。福楼拜拥抱的第一位来客是屠格涅夫。他们有着如此多的共同点,因此“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屠格涅夫留着古高卢斗士似的大胡子,用他特有的口音聊着文学史的话题,翻译着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不久进来的是都德,他浓密的卷发和胡须非常有特点。讲话时的略带夸张的行为举止显示出他南方人的身份,而具有南方风味的讽刺口吻下的关于巴黎的话题似乎更吸引人的注意。在都德之后进来的左拉则完全是另一种气质。他更喜欢细心地倾听别人说话,讨论时不慌不忙,声音温和而平静。左拉的“头十分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坚强的性格”。而他的微笑则是让人感到有些嘲讽的味道。 渐渐地房间里边挤满了人。这个时候作者的目光聚集到了主人身上:福楼拜不停地和人交谈着,()他充满智慧的言谈让人不由得侧耳倾听。而和别人对话似乎能够激起他无尽的灵感和热情。终于客人渐渐离去,这个星期天也结束了。 在这短片中,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有一个肖像的特写,但决不让人觉得烦腻,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不但长相各有特色,而且面貌背后的气质也都各不相同。作者着力雕琢出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就好像给读者看一幅幅风格迥异的画一样。记叙的过程也是主次分明的。作者并没有记下所有来访的客人,而是选择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三个“名士”。主次分明的描写不但节省了笔墨,而且重点突出,留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不是让人厌烦的。

莫泊桑不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短短的一篇文章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四位名作家的形象与性格特征在这些声态并作的叙述、描写与议论中展露无遗。别人对话似乎能够激起他无尽的灵感和热情。终于客人渐渐离去,这个星期天也结束了。

篇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读后感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1点到下午7点,福楼拜家一直都有客人来。 屠格涅夫、左拉、都德、都已来到福楼拜的家里了。这时,门铃响了,福楼拜立刻把桌上的东西遮了起来,然后亲自去开门,这回这位客人的老师福楼拜感到非常惊讶,原来是莫泊桑,几年未见的师生亲热得拥抱起来。

福楼拜把莫泊桑带进客厅,全厅的人都非常热情地向莫泊桑问候,当然作为晚辈的莫泊桑也有礼貌的回敬了。 屠格涅夫严肃地对莫泊桑说:“你想知道我的创作经验吗?那就是把手伸入人类生活的深处吧!人人都在生活,但是只有少数人熟悉生活,只要你抓住他,他就会饶有趣味。哈哈!这是歌德说的,不过用这句话来勉励你非常合适。”左拉接过来平静温和得说:“我认为,巴尔扎克、斯汤达等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家写的作品把自己的个性与要描绘的人物和事物的个性熔铸在一起,因而热情激动。”莫泊桑微笑的点点头。福楼拜亲切地向莫泊桑说:“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在你带给我的东西里面表明着某些聪明。

但是,年轻人,你永远不要忘记,照布封的说法,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你努力干吧!”莫泊桑认真地听着。 就这样,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给莫泊桑讲着创作经验,夜已经深了,他们还在尽情的讲述着。 作为学生的我们,这些经验不也正适合我们吗?

篇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读后感

这篇文章,而是亲历了这次聚会一样。

作者像是一个默默无声的旁观者,老早就来到了这个简陋的屋子里,透过他的目光,我们看到了陆续到来的这些文豪。福楼拜拥抱的第一位来客是屠格涅夫。他们有着如此多的共同点,因此“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屠格涅夫留着古高卢斗士似的大胡子,用他特有的口音聊着文学史的话题,翻译着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不久进来的是都德,他浓密的卷发和胡须非常有特点。讲话时的略带夸张的行为举止显示出他南方人的身份,而具有南方风味的讽刺口吻下的关于巴黎的话题似乎更吸引人的注意。在都德之后进来的左拉则完全是另一种气质。他更喜欢细心地倾听别人说话,讨论时不慌不忙,声音温和而平静。左拉的“头十分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坚强的性格”。而他的微笑则是让人感到有些嘲讽的味道。

渐渐地房间里边挤满了人。这个时候作者的目光聚集到了主人身上:福楼拜不停地和人交谈着,他充满智慧的言谈让人不由得侧耳倾听。而和别人对话似乎能够激起他无尽的灵感和热情。

在这短片中,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有一个肖像的特写,但决不让人觉得烦腻,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不但长相各有特色,而且面貌背后的气质也都各不相同。作者着力雕琢出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就好像给读者看一幅幅风格迥异的画一样。记叙的角度也很值得称道。作者就好像是这间房子里的一个家具、架子上的一个花瓶、书皋上的一本书一样,不动声色地停滞在那里,观察着周围的一切,目光是那么的敏锐。同时,记叙的过程也是主次分明的。作者并没有记下所有来访的客人,而是选择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三个“名士”。主次分明的描写不但节省了笔墨,而且重点突出,留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不是让人厌烦的。

莫伯桑不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短短的一篇文章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四位名作家的形象与性格特征在这些声态井作的叙述、描写与议论中展露无遗。

篇5: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读后感

本课在学习目标确定上明确到位,只是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物特点与性格花费时间过多,而缺乏方法的细致指导,实践练习有些盲目不够明确。

每一个课堂环节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它的目标,所有的预设是否都能确保实现学习目标。比如本课中的导入,是一个哑剧表演,由学生表演,学生猜内容,教师引出动作表情,对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作用导入课题。如果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表情动作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也可设计一个活动,成语猜谜游戏:一个学生表演,一个学生猜成语。背对黑板的学生表演。比如成语:抓耳挠腮,手舞足蹈,等。

速读课文,对照课本插图将人物对号入座。这个环节目标明确,目的就是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然后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等的描绘,找到图中本人。了解人物的同时,让学生找证据,同时了解运用的描写方法。第二个环节,小组选择一个人物,探究人物的性格及其运用的描写方法。这个环节设计较好,但是在成果交流的过程中,没有把性格突出出来,也没有把性格的表现与运用的方法很好的结合。所以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知上。若能在进一步,让学生深刻体会是如何抓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会更好。这样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认识,就比较深刻,比较生活鲜活。

每一个活动的组织,都要充分考虑他探究合作的价值所在,不高花架子,不高形同虚设的东西。确保雪深的活动是有意义的。第三个环节,小组思维碰撞,交流学习成果。一个学生汇报描写的内容,提问其他学生辨识描绘的人物,再提问其他学生说出运用的手法。这个活动表面看来轰轰烈烈,实际学生还只是停留在上个环节的人物辨识中,且对文本内容不够熟悉,所以辨识起来,还是需要在文中仔细去找,花费时间很多,且活动也没有很好的开展。建议此环节删掉。

学生质疑,学生释疑,看起来活动不错,训练学生的思维。但因为范围太大,教师没做质疑的引导,所以学生只在人物性格的问题上质疑,其实教师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在描写方法上质疑。所以每一个活动中,教师也要扮演好自己的引导角色,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学的有根有据。

教师可以选取一个最具描写特征的人物为例,组织学生学习。教师可以选作批注,学生学做分析。这样比较有针对性,而且学生易于掌握。这样就以典型例子,赏析透彻,其他就可以简略。

写作实践,是布置学生选取班内同学做模特,进行描写,抓住特征。然后其他同学猜测写的是谁。我感觉这个环节还可以进一步改进,着重训练学生所学习的描写方法。

另外课堂上教师的声情并茂,有感情的投入,声调的抑扬顿挫,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投入,极大改善课堂沉闷气氛,让学生也积极饱满的感情参与课堂。

可以添加写作指导一环节。由人物分析,过度到写作指导。重点由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归纳并板书,如何进行人物描写。包括如何抓人物特征,如何由表情写到内心,如何做到声情并茂,融入自己的情感,如何润色语言,包括使用修辞格,在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等。

实践写作,可以设计作文病例。提供学生一个写作片段,让学生先讨论病因,然后进行修改。运用上所学的描写手段,将片段改写好。这样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的运用上,学生改写起来,非常有针对性,且实效性较好。而语言的润色修改,更是除掉了一味搞笑取闹的写自己同学的弊端,使这个片段的修改,在学生语言运用上上升了一个层次。

总之,课堂的实效性是最主要的,让学生有成功感,在听写读说上,有切实的提高。

篇6: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读后感

读着这篇文章,简单的铅字后面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富有睿智的笑容、爽朗的笑声、思索的身影、深邃的目光,这一切都仿佛展现在我的面前,仿佛不是我在读这篇文章,而是亲历了这次聚会一样。 作者像是一个默默无声的旁观者,老早就来到了这个简陋的屋子里,透过他的目光,我们看到了陆续到来的这些文豪。福楼拜拥抱的第一位来客是屠格涅夫。他们有着如此多的共同点,因此“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屠格涅夫留着古高卢斗士似的大胡子,用他特有的口音聊着文学史的话题,翻译着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不久进来的是都德,他浓密的卷发和胡须非常有特点。讲话时的略带夸张的行为举止显示出他南方人的身份,而具有南方风味的讽刺口吻下的关于巴黎的话题似乎更吸引人的注意。在都德之后进来的左拉则完全是另一种气质。他更喜欢细心地倾听别人说话,讨论时不慌不忙,声音温和而平静。左拉的“头十分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坚强的性格”。而他的微笑则是让人感到有些嘲讽的味道。 渐渐地房间里边挤满了人。这个时候作者的目光聚集到了主人身上:福楼拜不停地和人交谈着,他充满智慧的言谈让人不由得侧耳倾听。而和别人对话似乎能够激起他无尽的灵感和热情。终于客人渐渐离去,这个星期天也结束了。 在这短片中,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有一个肖像的特写,但决不让人觉得烦腻,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不但长相各有特色,而且面貌背后的气质也都各不相同。作者着力雕琢出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就好像给读者看一幅幅风格迥异的画一样。 记叙的过程也是主次分明的。作者并没有记下所有来访的客人,而是选择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三个“名士”。主次分明的描写不但节省了笔墨,而且重点突出,留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不是让人厌烦的。 . 莫泊桑不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短短的一篇文章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四位名作家的形象与性格特征在这些声态并作的叙述、描写与议论中展露无遗。别人对话似乎能够激起他无尽的灵感和热情。终于客人渐渐离去,这个星期天也结束了。

篇7: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读后感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中通过对每个来福楼拜家做客的作家进行了以上这几个描写,且每个人都描写出了各自的特点。譬如描写神态的有“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他的眼睛象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描写外貌的有“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它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描写语言的有“他只用几句话,就划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也就是这样细腻的描写,使聚会变得有声有色,连送客时仍在进行这样的描写。

我并不能象莫泊桑那样对人物描写得细致入微:“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的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我想还是得多看看《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在人物描写方面,我或多或少也能学到一些东西。

记得我妈有一个同学,擅写散文,我和她互相之间不断交流,象福楼拜和屠格涅夫等人交流一样。不同的是我们之间只不过是互相看看对方的文章。看文章可比面对面交流要好得多了。看文章可以注意人家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用辞是否正确?文章的结构如何?怎样细致地对人物进行描写?写法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等。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便把作文提升了。譬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体现聚会时的情景,这便是在写法上不同于他人之处了。但这种写法更值得别人学习和模仿。

篇8: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

这篇文章写了四位作家。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所写的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对四个作家都进行了肖像描写,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左拉,其次是都德,这两位作家的肖像又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语言描写方面,四位作家的具体谈话内容,都没有具体铺开来写,只是由作者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但对他们谈话的声调仪态,作了不少描绘;对他们的口才,也作了一些评论。在动作描写方面,有详有略,福楼拜是全文的中心人物,对他的动作的描写,当然详细一些;左拉的坐相比较特殊,也有较多的笔墨描写;对屠格涅夫的动作描写,只有一句。写四位作家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又往往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

二、课文的顺序

文章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先写屠格涅夫。“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再写都德。“接着来的.是左拉”,再写左拉。“渐渐地,人越来越多”,下边重点写福楼拜。“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都是语言标志,阅读中要格外注意。

三、抒情和议论的作用

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

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例如,对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会面,作者议论说:“……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这里的议论告诉读者,由于屠格涅夫同福楼拜有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因此早就超出了“相互理解的愉快”,而是“心灵内在的欢乐”,使读者对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阅读方法

方法:学生自行阅读,边读边把答案填写在笔记本上。建议:

①基础差的同学只要求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在课本上.课后再补写在笔记本上。

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作个别辅导。也允许同学间小声讨论。

③本课的生字词,特别是“自读提示”中提及的,学生可在阅读过程中查字典完成,也可由教师直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参考。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速读课文,能捕捉人物的主要特点。

2.培养阅读、思维、口头表达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文中提到的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身上,感受到他们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2.体会作者准确优美的词语,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中提到几位欧洲著名的大文豪的详细介绍。

2.编列表格,概括地填写课文中描写的四位作家的肖像、语言、行动、性格特点等内容。

3.指导讨论,体会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难点

体会用词的准确。

(三)疑点

本文作为一篇记叙文,既无情节,又无深远的主题思想,因此,本文可以说是一篇比较“单纯”的文章,文章较细致地描写了四个人物,行文是不是重复繁琐?因此文章结构、谋篇布局也值得探索,在讨论与对比中来解决这一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编列人物一览表。

2.教师设计问题,组织讨论,完成学习“重点”与“难点”。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2.体会文章结构、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福楼拜是欧洲文坛著名的大文豪,他博学、睿智而又宽厚,擅长交际,因此他家的星期天经常是许多文人聚会的时候,作为他的弟子莫泊桑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笔墨,通过一次聚会,刻画了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

由介绍欧洲文坛大文豪福楼拜着手引入介绍莫泊桑,从而导入  本课的学习。

2.释题,引入阅读。

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课题既交代了地点―福楼拜家,又交代了时间―星期天。但事件是什么呢?人物有哪些?让人思考,引人入胜。

3.初读课文,弄清学习目的。

(1)速读课文,辨析下列字词,出示投影:

①不约而同:(成语)没有经过商量和约定,彼此的行动、言论却完全一致。近义词:不谋而合。

②“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两者结构相同,意义相近。区别在于:适用对象不同。“不谋而合”的“合”多指计划、理解相同,决不能指不同人的相同行动。“不约而同”的“同”多指不同人的行动相同,也可形容心理活动。

③“琐事”中“琐”偏旁“王”,不能写作“钅”或“口”。名词,指细小零碎的事情。

④“捋”lǚ,此处不能读作“luō”,动词,用手顺着抹过去。

⑤“忘乎所以”又作“忘其所以”,成语,指得意忘形到了极点。

③“义愤填膺”中“膺”读作“yīng”,成语,指对坏人坏事的愤恨充满心胸。

(2)分析课文结构。

①第1段写了什么?抓住他家什么来写?表现了什么?

②第2段交代的时间是哪一天?这一段叙述中可以读出哪些要点?

③来拜访的客人中,有名有姓的写了哪几位?这几位是不是一起到的?

④文章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讨论后并明确:

①第1段写了

篇9:《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导入

师:在经过了周一到周五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后,星期天对于大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生:休息。

生:放松。

师:那同学们是怎么安排你的星期天的?

生:做作业。

生: 玩。

生:走亲戚。

……

师:看来每个人对于星期天都有自己不同的安排,都有可能会发生不同的事情。那么有这样一个星期天,在一位大名人家里,陆续来了一批名人。这些名人各具神采。有一位作家拿着笔和纸在一角用文字给每位到来者画速写,真是精彩纷呈!他就像摄影师,及时而又准确地捕捉住每一个人独特的形象特征……今天,我们就来研读这篇速写妙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板书题目)

(二)检测预习

师:同学们来告诉我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生:(齐)莫泊桑

师:谁来介绍一下莫泊桑?

生: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师出示作者幻灯片)

师:好,同学们一定要把作者的介绍积累下来。下面先来了解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指一名学生起来读)

生:1、了解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师:在研读课文之前,检测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幻灯片,找学生起来读字词)

简陋 白皙

滑稽 轮廓

捋胡子 头颅

脚踝 荒谬

义愤填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我们来研读一下课文,请同学们先朗读课文,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核心人物、依次出场的人物以及出场的标志性词语。

(生读课文,四分钟)

师:同学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生:星期天。

师:地点呢?

生:福楼拜家。

师:恩,福楼拜家,还能再准确一点吗?

生: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师:非常正确。那核心人物是谁?

生:福楼拜。

师:客人们都有谁?

生: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师:恩,那这些客人是一块来的么?

生:不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不是一块来的的,有什么依据吗?

生:课文中说“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接着来的是左拉”“渐渐地,人越来越多”。

师:回答的非常正确。“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齐)时间顺序。

师:全文就好像一出舞台剧,几位作家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出场,使得文章层次井然,结构清晰。

(出示有关几位作家简介的投影片)

师:几位作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谁呀?

生:(齐声回答)都德。

师:为什么?

生:我们曾学过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师:好!现在哪位同学给大家简介一下这四位大作家呢?

(生做介绍,然后师出示幻灯片)

福楼拜 (1821―1880)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等。

屠格涅夫 (1818―1883)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前夜》等。

都德 (1840―1897)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小东西》等。

左拉 (1840―1902)十九世纪法国著名自然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小酒店》、《萌芽》等。

师:作者莫泊桑,他在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较大。莫泊桑与福楼拜交往甚密,因此写下了这篇出色的文章。

(四)深入研讨,合作探究

师: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写星期天在福楼拜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但是四位大作家的形象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刻画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的。

师:我们先来看主人――福楼拜“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一直都有客人来”,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可见福楼拜朋友特别多,与他的交往都很密切。

师:你看这些朋友都是些什么人啊?

生:大作家。

师:这也可以看出他在欧洲文坛上的地位怎么样?

生:在欧洲文坛上地位非常高。

师:大家考虑一个题,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对人物进行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呢?

生: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

师:正确,肖像描写我们有时也说外貌描写,但肖像描写更注重对人物五官的刻画。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下描写福楼拜肖像、语言、行动的语句。

师:肖像特征?

生:“蓝色的大眼睛”

师:非常好。都找到了没?在第四自然段。

生:找着了,下面还有“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

师:对,语言特点呢?

生: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有时雄辩过人”;“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师:从对福楼拜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博学。

师:恩,博学睿智。

师:动作特征?

生:“门铃一响,他就立刻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作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内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最后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师:“福楼拜作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他也太活跃了是吧?福楼拜朋友这么多,可他是“分别送”、“单独和每个人讲”、“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这些短语说明什么呢?

生:可见福楼拜是一个热情好客、开朗豪放的人。(师板书: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

师:好,我们一块总结出了福楼拜的特点,下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和行动分别有何特点,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他们各有怎样的性格?

(生小组讨论,每组组长分别汇报)

生:屠格涅夫,肖像是白皙的脸。

语言:“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 ”

性格: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

生:都德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

语言:一来就谈巴黎的事情,讲叙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性格:活跃,健谈,厌恶腐朽。

生: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个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颅不漂亮,但表现出聪慧和坚强的性格。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探求的十分尖锐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带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和戏谑。

语言:很少讲话。发出几声:“可是……可是……”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又不慌不忙地开始讨论,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性格:温和,寡言,坚毅,聪慧。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看来大家都对这几位作家非常熟悉了,那我们看一下这幅图片,你能认出这些人物分别是谁吗?(幻灯片出示课本插图)

生:站着的是屠格涅夫,仰坐着的是屠格涅夫,大胡子的是都德,旁边那个短胡子的是左拉。

师:那左拉后面还站着一个人,那会是谁呢?

生:有可能是作者莫泊桑。

师:恩。短短的一篇文章,写了四位作家,而且每一位作家都有血有肉,生动形象,作者在表现人物时能够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兼顾人物各有不同的性格,做到了同中有异,同中显异。在对四位作家进行肖像描写时,最详细最具体的是左拉、都德,这两位作家的肖像又构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其个性差异。动作描写,福楼拜较详细,其次是左拉。这样的人物刻画显得生动、丰富,错落有致,摇曳多姿,人物形象自然令人过目难忘。

师:我有一个疑问,在对左拉的肖像描写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的头……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时随便看一个人,能不能通过他的头看出他是聪慧还是愚蠢、坚强还是软弱?

生:不能。

师:这都不是一眼就能直接看出来的,因此作者的这种肖像描写已不是纯粹的客观描写,而是用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其中。表达自己观点或主观感受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来着?

生:议论

师:抒发自己感情的表达方式呢?

生:抒情。

师:本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句子,找出来。并考虑一下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

师:给大家提示一点,上册的时候我们学过《月亮上的足迹》,当时讲课的时候曾经分析过:某年某月某日某事某课某分,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还记得吧?这是一个议论性的句子啊,作用是什么来着?

生:奥,深化中心!

生:画龙点睛!

师:对呀,再联系一下本课的这些句子。其实它们的作用都是大同小异,差不多的是吧?谁起来说一下?

生:有助于加深读者认识;表明作者感情倾向,深化文章主题。

师:非常好,在这里看一下老师给你们总结的答案。你们注意做笔记。

(师出示幻灯片)

例如,对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会面,作者议论说:“……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快乐。”这里的议论告诉读者,由于屠格涅夫同福楼拜有相同的思想,共同的趣味,相同的文学主张与博学多识,因此早就超出了“相互理解的愉快”,而是“心灵内在的欢乐”,使读者对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师:作者凭着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让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就告诉我们,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特点,有所侧重,人物形象才能栩栩如生。同时本文在叙述和描写中间,插入了一些抒情和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福楼拜是主人,性格热情豪放,重点写他的动作;屠格涅夫博学多识,主要写他的语言;都德生性健谈,因此描写时是肖像、语言并重;左拉沉默寡言,重在描写他的肖像和动作。

(五)大展身手

师:所有的文学大师都非常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我们来欣赏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托尔斯泰肖像描写。(出示托尔斯泰画像)宽阔的脑门儿上深刻着一道皱纹,雪白的眉毛丛生,长老似的胡须让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来。苍老的面庞变得平静、温和,留着病痛、忧伤和慈祥的痕迹。自二十岁的粗野豪放、塞瓦斯托波尔从军事的呆板严肃,到现在的他改变有多大呀!但明亮的眼睛仍然锐利深沉,显得坦白直率、胸无城府却又明察秋毫。

师:好!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出示莫泊桑肖像投影片)大家试着用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对莫泊桑作一下肖像描写。注意要求要精于观察:抓住特征,有别他人。长于描绘:用词准确,个性鲜明。

(生练习)

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完了,谁想起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呀?

生:莫泊桑有一副严肃的面庞,在他那发达的脑门上镶嵌着一团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突然被人从额头上开始切一直到鼻子尖儿才停止。这张长方形的脸的上半部分,覆盖着八字胡,黑色的眼睛炯炯有神,透着十分严肃的目光,他那看起来很厚的下唇使上唇高高的翘起,被厚密的胡子给遮住了。

师:恩,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切出来的,真形象。

生:他有一个大汉似的身材……

师:先等一下,仅从头像你能看出大汉似的身材?

生:(笑)我想象的。

师:好,继续。

生:他的头发永远是竖立着的,他那对眼睛里放射出来的是探寻真理的目光,他的鼻子像是被蜜蜂蛰了一下肿肿的,在那肿肿的鼻子下长了一片茂密的丛林,丛林成八字形排列,在那丛林下隐藏着一张嘴,再下面是他那瘦削的下巴。

生:他头部被乌黑的短发覆盖着,在那发达的脑门上眉头稍稍皱着,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放出严肃而又慈祥的气息。鼻子下留着浓密的八字胡,一直延伸到腮边,嘴巴不带一点微笑,整张脸看起来非常严肃。

师:恩,同学们写得非常好,老师在这里也写了一下,你可以比较一下。有些同学写的很好,老师自愧不如。

(教师示范:莫泊桑一副严肃而又慈祥的面庞,一对浓黑的眉毛微锁着,像是在思索着什么问题,又像是对现实充满了不满,一对大而有神的眼睛发出尖锐的目光,厚厚的嘴唇上两撇浓浓的八字胡微微向上翘着,他的脸总是沉着,看起来严肃认真而又和蔼可亲。)

师:本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结识了福楼拜、左拉、都德、屠格涅夫等作家,领略了文学大师的风采。然而,要想真正走近大师,与大师对话,来增加我们的智慧,今天的学习只能是个开始。今后我们在作文中,一定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另外,平时我们还要注意留心观察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表现来展开描写。这样,你笔下的人物肯定会栩栩如生。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回去以你的同学为模特,抓住人物的特征,通过肖像、语言、行动描写,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写一个人物描写的片段,不要出现他的名字,下节课我们展示一下看看通过你的文字同学们能否猜出他是谁?好,下课。

篇10: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理解小说的主题.

2、指导学生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的有关资料,上课进行交流

[教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新课

大文豪福楼拜星期天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到他家去感受一下吧!

三、板书课题,交流福楼拜的资料

四、检查作业

检查字词,老师正字正音

五、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题:

[1]本文的核心人物是谁?依次出场的是谁?

[2]你都知道关于他们的哪些资料?

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1]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2]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屠格涅夫(18 1-1883),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等。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最后一课》。

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二)研读赏析

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写星期天在福楼拜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是四位大作家的形象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刻画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的。

1、福楼拜家为什么吸引这么多客人前往呢?请用笔勾画出原句,并说说哪几个词用得好。

2、全班讨论交流

好客:表现在------一┅┅就┅;总是亲自去开门;他分别送到前庭;单独讲一会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的大笑着用手拍打击下对方的肩头。

博学:第九自然段;┅┅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3、师小结:正因为主人的热情好客,博学多识,所以客人愿意来

4、作者是怎样描写其他三位作家的呢?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5、学生圈点勾画出作家的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的句子,读一读,总结性格特征

6、全班讨论交流

[1]屠格涅夫: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于文学事业,博学多才

都德:生性活跃,健谈

左拉:沉默寡言,性格温和,聪明而坚强。

7、小结:为什么我们在学完课文之后就能说出四位作家不同的性格特征呢? (生:因为作者莫泊桑抓住了四位作家的不同特点,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进行了描写,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五、体验反思

四位作家的思想性格特征我们现在都已经掌握了,假设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这时门铃响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莫泊桑,请你抓住这四位作家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来想像一下此时这四位作家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呢?同学们讨论一下。

1、学生个人准备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作业 :

1、将口头作文整理在练笔本上

课外阅读五位作家的相关书籍

篇1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他中等身材,微微发胖,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十分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前额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十分尖锐,透着探求的目光。他微笑时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之感,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

1、请填写好这段文字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顺序

面庞──______________鼻子──_____________唇沟

2、这段文字在描写肖像的同时,还点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在选段中用横线标出来。

3、这段文字从写作顺序看,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从上而下,先整体后局部

B、从大到小,从局部到整体

C、从上到下,先总说后分说

D、从大到小,先分说后总说

4、这段肖像描写,在文字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钦佩( ) 用手捋着( ) 呼呼直喘( ) 义愤填膺( )

2、在括号中注明各句所描写的人物。

① 他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蓝色的大眼睛。( )

② 他手势生动,举止活跃,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

③ 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住自己的脚腕。( )

④ 他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弱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 )

3、指出下列各句各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方式。

① 他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

② 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讨论,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不时在发出几声:“可是……可是……”( )

③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 )

4、选出对人物描写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描写福楼拜“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表现他容易激动。

B、描写屠格涅夫仰坐在沙发上极有魅力的讲话和流利地译出歌德、普希金的诗句,表现他博学多才,热爱文学。

C、描写都德谈吐的内容和讽刺的口吻,表现他活跃健谈,厌恶腐朽。

D、描写左拉平静的声音,温和的举止以及细心听讲的动作,表现他沉稳谦和。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他中等身材,微微发胖,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十分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前额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十分尖锐,透着探求的目光。他微笑时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之感,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

1、请填写好这段文字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顺序

面庞──______________鼻子──_____________唇沟

2、这段文字在描写肖像的同时,还点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在选段中用横线标出来。

3、这段文字从写作顺序看,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从上而下,先整体后局部

B、从大到小,从局部到整体

C、从上到下,先总说后分说

D、从大到小,先分说后总说

4、这段肖像描写,在文字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略

2、①福楼拜 ②都德 ③左拉 ④屠格涅夫

3、①动作 ②语言 ③外貌

4、A

二、阅读测试题

1、头 头发 胡须 眼睛

2、朴实 固执 聪慧 坚强 坚毅 滑稽

3、A

4、比喻句、形容词多从反面去说(如“虽然不漂亮”),想像丰富生动。

阅读测试题

1、头 头发 胡须 眼睛

2、朴实 固执 聪慧 坚强 坚毅 滑稽

3、A

4、比喻句、形容词多从反面去说(如“虽然不漂亮”),想像丰富生动。

篇12: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并恰当的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3.学习本文叙述详略得当的写法来指导自己的写作。

4.学习本文恰当的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使文章脉络清晰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写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学习本文恰当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从而使文章条理清晰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自学内容: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常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知识层次的人交往的人也不同。让我们一同走进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看他在工作之余,闲暇之后都和哪些人来往。(板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出示课件)

1.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主要内容 。(明确:星期天;福楼拜家;以福楼拜为中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一登场;通过对每个人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2.找出出场标志性的词语(每四人一组,讨论完成)

“第一个”“过了一会”“接着”“渐渐地”学生自己在书上标注。

4.文章通过对四位大家相会时的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展现了每个人的什么性格特点?

师生共同研讨,完成课后练习填表: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性格特点  行为

福楼拜 大胡子,蓝色的大眼睛 学生在书中划出 热情奔放 和蔼可亲 睿智 开门,拥抱,握手,拍肩

都德 白皙的脸   同上 睿智  深沉平和  激情荡漾 仰坐在沙发上

左拉 头小  卷发披肩与胡子连成一片  眼睛眯缝  同上 朴实 固执 聪慧 沉默寡言 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举止活跃 手势生动

二、研读与赏析:

你谈谈福楼拜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客人来访?

指导:再次扣到对福楼拜的人物描写上。

学生四人为一组讨论,师指导紧扣原文,划出写福楼拜的语言、动作及外貌的语句加以体会,生作答。

师出示课件:

1.……总是亲自去开门;他分别送到前庭;单独讲一会话;紧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大方的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这样的句子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好客,热情

2.第九自然段……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来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这一段表现他的什么品质?

明确:博学,睿智

三、拓展延伸

假设这天四位文学巨匠都来后,莫泊桑也来了,他与四人都谈些什么,行为如何?表情如何?那四个人又说了些什么?放飞你的思想,结合生活情景谈一谈。

教学反思: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朗读、讨论、分析、揣摩,通过比较作者对几个人物的不同写法,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作技巧。在引导学生分析有关四位大作家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语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之后,让学生发挥想像假如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恰巧就在此时,莫泊桑来了,根据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征,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当学生通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就已经逐步理解并掌握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教学中最大的不足我感觉是朗读这一环节做得不够。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反思

第14课福楼拜家里的星期天 设计(新课标)

家读后感

《家》读后感

家读后感1000字

家的读后感

巴金家读后感

《家》读后感高中

家巴金读后感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读后感(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读后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