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读后感

时间:2023-03-05 04:01:56 作者:Jinzi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Jinz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三人行》读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三人行》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三人行读后感

《三人行》这个名字,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今天,我还真的看到这篇文章。

《三人行》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红军在过草地时的一个故事。写了指导员王吉文背着小周在草地上缓缓地行走。他们在一棵已经没有了叶子的小树下,遇见了另一个落队并受了伤的战友黄元庆。王吉文很想帮助他,可是,小周怎么办?正在这时,班长骑着一匹小马,背着一个伤员走来了,并让王吉文把黄元庆也背走。王吉文想到了,背着一个走一段路,再折回去背另一个人,这样几次后,他终于倒下了。醒来后,看见黄元庆和小周正拉着他向前走呢!

在这篇文章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吉文这个人。他因背着受了伤的小周走,而落队了。如果他放下小周,就能和大队一起向前走了;如果他不管黄元庆继续向前走,就不会晕倒在地上了。其实我们人生中,也需要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无论自己还是别人都需要。帮助就如无助中的援手,给予别人力量。

在以前,我的体育很差,我也不爱跑步。因为我觉得自己的体力很差,及时妈妈叫我去,我也是慢慢的走。自从读了这篇文章,我才明白到做事是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后来,我经常跑步,不但体质增强了,还爱上了跑步呢!

这仅仅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故事而已,红军在二万五千里中,不仅要过草地、爬雪山,还要抵御寒冷、饥饿,更要与敌人作斗争。红军就是坚持着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努力。难道你能说坚持不是一件好事吗?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但明白了做事要坚持,不对的事不能继续做,还明白到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我们中国的.解放不惜牺牲自己,我们要好好地敬仰他们啊!

篇2:《三人行》读后感

《三人行》读后感

开始读《三人行》就像享受一场语言的盛宴,叶开用他幽默、辛辣的笔触端给读者一道道味道各异的小菜,拌着智慧、博学、调侃、嬉笑怒骂以及属于这个时代的俚语趣闻,但是随着叙述的行进,当我们渐渐走进人物和事件的核心时,心底不免会涌现一些沉重、一丝伤感、一声叹息:与其说作者在嘲讽笔下的那些庸俗丑陋的当代知识分子,不如说作者冷静地记录着他们的悲哀,以及这个时代的悲哀。

人到中年的梅子川虽然在批评界小有名气,但因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摸不着其中的“门道”,一直没有升职;而早年离婚的他,在爱情婚姻上也是一个失败者,他迷恋性感的女研究生安可,却总是“狗咬乌龟不知道怎么下牙”,而安可的室友,平凡的周晓萍钟情于他,但他在她身上始终找不到爱情的感觉。当他评职称初审未通过,周晓萍也离他而去之际,却突然出现了转机——升职,周晓萍回到身边——这一切仅仅是由于一场荒唐的误会:别人以为他要自杀。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结局充满了对人世的嘲弄,也隐隐透着苦涩和悲哀:梅子川就像一把被欲望的铲子翻炒的青菜,在辛辣的锅子里被随意地翻来覆去。他已经丧失了知识分子曾经拥有的人文精神和精英意识,被物质利益、、权势等低级欲望所纠缠、所啃噬,在他身上依然残留着些许人文气质,这种气质只不过让他在欲望面前成了束手待毙的俘虏,他想要踏上时代浊流的浪尖,然而处处不得意,只是沦为一个滑稽可笑的小丑而已,

小说的背景是上海一所著名高校,作者也以戏谑的笔调刻画了教师们的种种丑态,不由让人联想起《围城》里的大学教师,但阅读《三人行》,更有一种“破墙而入”的感觉,读者无需站在大学的门槛边,带着无数想象和传说向里面作浪漫的张望,“围城”的墙已经轰然倒下,你可以随意地踏在尘土四扬的废墟上,看看大学里面那些丑陋而滑稽的真相。

这些大学教师,为了职称、金钱互相斗争,不惜使出卑鄙的手段,对女学生,也有着赤裸裸的欲望,知识分子的身份,并不能掩盖他人性中的软弱和卑劣。比如文中有一段梅子川观察蚂蚁的叙述,他捉起蚂蚁,掐掉它们的尾部,再扔进蚁群,扰乱蚂蚁的爬行秩序,这种残忍的游戏,让梅子川“感到一阵阵快意”。可以说,作者不仅要撕去大学这张文雅的面具,也要撕去当下时代的伪装,让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人——清楚地看到了它的病痛和荒唐。

篇3: 《三人行》读后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们编纂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思想,是中国人修身治国的珍贵文献。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里面的一个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吧!

《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之,其不善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就一定有做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我便用来检查自己,以利于改正自己。其实也就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自身的长处,我们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孔子这么说,也这样做了。他跟老子学过礼仪,跟师襄学过鼓乐,就连入太庙,他都要向身边的人请教每一件事,直到弄明白为止。我觉得孔子真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啊!对于我们学习的人来说,一要有善于发现对方优点的眼光;二要虚心学习。其实“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许多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长处和优点,只要我们愿意去学习,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愿同学们能从世代相传、家喻户晓的《论语》中,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篇4:《三人行》高一读后感

《三人行》高一读后感

今天,我坐在书桌旁,望着几只鸽子在空中结伴而飞,随手翻起了小学语文第10册第25课《三人行》读起来。

“一定要走到前面那棵小树再休息!”这是怎么回事?我一口气读完第一段,顿时眼前浮现出指导员王吉文高大的'背影,浮现出通讯员小周不断地给王吉文“增加营养”等场面。这一段叙述多美呀,字里行间流露出王吉文和小周的相互关怀。可我经常和妹妹吵嘴,甚至动起手来。妹妹对我说话,我不理她,来个老和尚念经―闭眼。而王吉文和小周呢,他俩非亲非故,却亲如兄弟,一片树叶都要分着吃,我要向他们学习。

接着我又读了第二段,这段主要讲王吉文和小周在路上又遇到伤员黄元庆。

读到三人同行的时候,我的眼睛好像出了什么毛病,泪珠在眼眶里打转转,这段实在太动人了。师长命令王吉文一人背两人行走,王吉文毅然接受了任务,他先背一个走一段路,再放下背另一个,就这样王吉文支持了八趟十趟。这时我再也看不清书中的文字了,我从内心钦佩王吉文的毅力,若是轮到我,说不定我把伤员放在哪儿呢?

最后,又写了王吉文昏倒了,小周、黄元庆甸v着拖着王吉文一起前进,看了这些,我眼前又仿佛出现了小周那溃烂的双脚,黄元庆那正流着血的伤口。

啊,他们三个人就是这样艰难地走出草地,表达了长征中红军战士互相关怀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

读完这篇课文,我又望着空中那几只鸽子。它们靠得是那么紧,是那么亲密……

篇5:论语三人行读后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这句话受到许多人的赞赏。他如此博学,还能虚心向别人学习,精神十分可贵。但更为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还要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对于提高我们边检人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都是有益的。

当今社会,很多人总是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结果只能导致自己没有任何发展。因此,我们要坚决杜绝这种行为。其实,没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权威的、是专家,但是在另一方面很可能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我们想别人学习、不耻下问。同样,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有时候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只有我们放开心胸,广泛的接纳世间万事万物,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检讨自己的缺点与不足,那么世间万物都可以是我们的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加强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在我看来,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同时,这句话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加强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们要学习其善、诫之其恶、与人为善,多向同事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旅客服好务,为国家守好门。

[论语三人行读后感]

篇6:论语三人行读后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

篇7:三人行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与三个不相识的人走在一起,哪怕是再平凡的人,都会有值得你学习的优点。而我们则需要取长补短,虚心向他人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我的哥哥学次成绩向来很优异,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看起来像个小大人。一次,我走进了哥哥的书房,看到他正专心致志地写作业,碰到难题,他的眉毛就会拧成一团疙瘩,手抵着额头,嘴里发出“嘶嘶”的声音。不过他只要在纸上演算一遍,问题便会迎刃而解,那紧锁的眉毛也就自然而然地舒展开了。

我拿起堆成一叠的试卷一看,每张的错误都在三个之内,在分数旁,老师还会画上一个笑脸,以示鼓励。我不禁叹道:“哥,为什么你的成绩总是那么好呢,是不是有什么诀窍呢?”哥哥手中的笔停止了颤动,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笑呵呵地说:“其实谈不上什么秘诀,只要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平时多读书,注意看作者的描写,并记在心中,最重要的是思考。另外,我常常在睡觉前整理白天学得的知识,巩固后还会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

“但是我觉得读书好无聊啊!”我苦恼地说道。“每本书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只要你多多和书交流,去学习书这位良师的优点,自然就不无聊了。”哥哥解释道,“送你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哥哥说的话我仍然记忆犹新。今后,我每天都会捧着书津津有味地阅读,愈发愈觉得有趣。用哥哥的方法学习使我成绩上升了不少。向哥哥的虚心请教让我受益匪浅,我们要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们抱着“人皆我师”的态度,在生活中不耻下问,在学习借鉴中获得真知吧!

篇8:三人行

风吹走了伤痛,雨弥合了间隙,时间带走岁月的同时,也带走你我三人的情谊。

记得从前,我们都还小,只知道打闹。在不知不觉中到了小学,我们相遇了。那时,每当你哭泣时,我们总是很担心,担心到只是一个劲的逗你笑;每当他生气时,我们总是没心没肺的笑,笑到咬牙切齿的他向我们扑来,和我们大惊失色的求饶声;每当我忧愁时,你们总是静静地跟在身后,不言不语。夕阳下,三道长短不一的身影,总能在放学时碰到一起。这时,背影总是被拉的很长,很长。

小时候的我,傻的很,不会同他人去争什么,他们叫我,总是会在第一时间跑过去。总是喜欢呆呆地站着那,看着他们玩,却不去参与。

我很少哭,从小到大哭的次数十根手指可以数的出来。但是那天晚上,寒风中的我,哭了。沿途洒下几颗追溯少时的泪,把记忆中的脸哭的稀碎。

那夜的晚自习,只记得无心去理解老语所让赏析的古诗,只记得那夜的风格外凉,走过你教室的窗前,淡淡的扫了一眼,慢慢的下了楼。消失在没有星星的暗处。推着车走在路上,禁不住回忆起了往事。

带着担忧的目光,不住的扫着一旁用手机紧捂着肚子伏在桌上的你。下课铃响起,赶忙跑到你身边轻声询问,你只是摇摇头说没什么,而我却更加担心,赶忙叫来老师,自己又去接了杯开水水给你,等到我上楼时,上课铃却已响起,体育课结束后,我第一时间,朝楼上跑去,从老师口中得出你已被家长接走,心中不觉松了口气。

可是现在,因为一些误会,你我疏远了。和他,太长时间没有联系。只剩孤独一人,在这无星的夜,推车,踽踽独行。

曾经的三人变成了一人,三人行变成一人行,是因为时间的插足吗?

篇9:三人行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这次的三人行却有些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艘学习运动会上的一项运动。那是爸爸刚刚出差回来,我便把情况告诉了老师,要求我们全家也能参加三人行。但因为参赛人员已经满了,所以我们只能当替补队员。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很开心。因为只要有队员没来或其他原因不能参加,我们就能上阵参加比赛。

回到家里我和妈妈就叫爸爸练“三人行”,爸爸很聪明,一下就学会了。接着,我们三个人就一起练起来了。妈妈说:“三人行考验的是人和人的团结,及默契程度,如果谁脚步不一致,很可能摔倒在地,被别人超越,所以,只要团结,配合默契,才能超越别人。

第二天,比赛就要开始了,老师通知我,我们一家可以参加比赛,因为有一个同学的爸爸临时有事,来不了。我就很高兴,我们作为替补队员终于可以参加比赛了。

比赛开始了!我们双脚,一左一右分别套进踏板里,老爸当火车头,我居中,老妈垫后,发令号一响,我们大步流星,一,二,一,踩的很稳,有几个队已经跌倒,爬起来继续前进,场上的呐喊声很激烈,此起彼伏,有的人激动的跳了起来,有一个队员全家很厉害,在加油声中超越了我们,我们奋勇前进,大汗淋漓,最终我们获得了第二名。

有时候,做事就像走三人行一样,只要团结,就有力量,就会做得好,就会成功。

篇10:三人行

周六早上,我早早地就醒了,因为这周末和两个朋友有约:要骑山地车过去林语堂纪念馆。吃完早餐之后,我们依靠手机地图,踩着山地车跌跌撞撞的来到了目的地。

爬上阶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墙,墙上有“林语堂纪念馆”六个字,用金属打造的,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显眼啊!墙的前面是林语堂先生的雕像,他静静地坐着,面部表情很慈善,目光有神。周围很宁静,我静静地驻脚,让烦躁的心静下来,目光与大师对视,只想静静地读懂他。

纪念馆有两层。一楼主要介绍林语堂先生出生到出国留学这一过程的经历,二楼介绍他在中年和晚年的不平凡经历和杰出的创作。“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是大师的幽默文风和治学宗旨。大师手不离烟斗,他还风趣地说,翻阅以往的作品时,哪一页的尼古丁含的量最多,他都能嗅得出来,可见大师烟瘾是很大的。

出了纪念馆,后面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天宝香蕉园,走在天桥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慢慢的吐出来,还爽啊!后面我们三个一路上拍了好多照片,最得瑟的就是拍跳跃式的,以前没试过,挺有创意的。

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以前想做但是没有做的事,今天终于付诸实践了,有点累,不过很开心。

拓展知识:林语堂纪念馆地处319国道北侧,坐落在其父母长眠的虎形山上香蕉林中,占地面积7亩,前眺林语堂先生的故居,背蕉林环抱,清静幽雅。主体为半圆形二层建筑,借鉴台北林语堂故居的建筑风格,体现林语堂先生中西合璧的思想。馆舍正面墙上,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的“林语堂纪念馆”六个大字金光闪闪。

篇11:三人行

我们内心有一个规律:总希望向好的人、浑身都是优点的人看齐;而对那些有问题、讨厌的人,却恨不得躲得远远的。

可孔子却不完全这样认为,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一开始很疑惑:难道一个农夫、一个罪犯也能成为我的老师么?我一直认为,只有比自己优秀的人才能称作我的老师呀!

想了想,我恍然大悟:“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优点我们当然要学习,但是从那些有缺点的人身上发现缺点,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或相似的问题;即使没有,也可以预防以后再犯。这,不也等于学习了优点吗?

唐太宗李世明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也正好与孔子的话相对应:通过反省自己、以别人为借鉴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并改善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更加优秀,这短短的话中却蕴含了深刻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可见古人的智慧是多么的大啊!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如“五十步笑百步”,故事中正在进行一场战斗,而有一些人逃跑了,其中一个逃跑五十步的人笑话另一个逃跑一百步的人比自己还要胆小――这当然不对,虽然程度不同,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胆小。那个逃跑五十步的人应该先反省自己,并努力改正,这样才对。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如孔子所说,去不断发现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只有那样才会不断进步,从而更加优秀――孔子也是这么想的吧。

篇12: 三人行

三人行

向来就觉得人的记忆是很不靠谱的东西,果然,这天晚上对三人行到底骑行过几次这个问题竟然回忆不起来,最后三个人都混乱了……三人行从底认识到此刻,不到一年时光,写下这篇文章,期望回忆一向都在。

相识

大二上的时候,记得是物权法的课间,志坤说有位学姐期望跟我们一齐拍照,我一向好奇学姐长什么样貌,经过志坤一番描述加上他说这个学姐骑行去过火山岛,我以为学姐就应很酷。这就是脑海里一个模糊的轮廓。很长一段时光志坤没再提起这件事情,我也随之淡忘。直到2012月13日,三个人(那时还不叫三人行)进行了第一次骑行拍摄,目的地是漳州龙海市东园镇埭尾村。骑行见到了传统的漳州古民居,尖屋檐,红砖,满屋子的野猫……三人第一次碰面,学姐也不是我想的那样。这次是我第二次长途骑行,我的体力是最差的,落在最后,但是很开心,骑行锻炼了身体的同时又拍到了梦寐以求的古建筑。这就应就是“三人行”所带来的那种温馨感之初体验吧。记得骑行结束之后,在山泉餐厅吃了第一顿饭,那里也成了三人行的活动餐厅,建了一个微信群名叫“三人行”。

(骑行东园途中)

带上相机说走就走

随着聊天和接触地深入,三人越来越觉得志同道合,个性是摄影方面,三个人兴趣领域、对摄影的看法也基本相同。花、动物、美景、民俗(三个人都不爱人像)是我们最经常讨论的题材。我们最爱研究学院陈燕和易欣老师的作品,以前,每当陈燕、易欣老师更新每日一图时,我们都会激动得讨论,佩服的同时也会研究这张照片拍摄的过程、手法。有时侯,作品的创作地如果在学校,我们就会想去试一试。

三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好好走路,每一天上下课眼睛都在不停地寻找拍摄的题材,人工湖上的白鹭、鸳鸯、树上的果子和怪鸟、学校里新开的花……每次发到群里都让一颗摄影的心蠢蠢欲动。最后,周末只要有空,三人拿起相机走走校园已经是家常便饭。对于我,是紧张学习之余的放松。对于志坤,是一种运动。对于巫珂,可能是在宿舍睡太久了,得出来走走。总之,三人拿起相机,把熟悉的校园逛了又逛,每次总是会有新的发现。

接下来用照片回忆能回忆起来的约拍。

三人第一次学校拍照2015年4月春天

学活湖边拍摄鸳鸯

拍摄冬天后仅剩的桃花

哈哈,不得不说说这张照片,三人行偶然来到主五旁边荒废的空地,发现了一箱废啤酒,于是就摆拍了起来,后期调整得个性有青春校园风,很开心

一齐努力‘文传杯’

大二下,三人行渐渐累积了很多的作品,这段时光三个人的参赛热情十分地浓厚,文传院办的‘文传杯’摄影比赛,传媒中心办的第五届校园摄影大赛为了这两场比赛,三个人讨论了个性多次,揣摩了主办方、题材、目的……

三人参加“文传杯”作品

最后,三个人都入围了。作品有幸被放在图书馆三楼中庭,三个人去了无数次,对所有的作品看了又看,揣摩了很久。三人行在一齐的这段时光,三个人的摄影技术都有很大的提升。最后,我得了优秀奖,志坤与巫珂作品入围。我觉得这是对三人行一齐努力的这小半年最好的回报。

2016。6“文传杯”合影

镇海角离别收官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4月份传来了巫珂要去日本早稻田大学做交换生的消息,几经周折,最后的结果就是:交换时光为一年,毕业设计透过,无须留级!一年之后再见面便是毕业季,回顾这小半年,十分的难舍。最后决定,赶在大二下学期实践周之前,进行最后一次拍摄——租车镇海角之行(原定古火山口)。

山坡上等待日落拍海水慢快门

开着新桑塔纳,在不能再破旧的201省道上颠簸了一个小时,结果到达古火山口时得知景区封闭,失落辗转来到流会村。虽然是第二次来流会,但还是很喜欢这片被人称为“小垦丁”的.海域。这是三人行的收官之作,三个人拿出了最好的设备、最好的状态,这也是拍摄水平的巅峰,此刻回想起来还是很激动。

自驾到流会村车前合影

想对三人行说

会有三人行,我觉得是一种幸运。刚入大学我与志坤一向有一个梦想,期望能在大学里能碰到几个摄影爱好者,很单纯地爱好摄影,为了一点题材能够不顾一切地抓起相机说走就走。追求了很久都没有遇见,最后缘分让三人在一齐。每次三人出去,我觉得特放心、特有安全感,志坤精通本地民俗语言,巫珂是个独立从来不需要人照顾的女生。出去的时候不用思考太多。半年时光三人摄影技术突飞猛进,为了摄影倾注很多心血。虽然半年多的时光很短暂,但我不期望这段单纯为了摄影、义无反顾的时光被忘却。

最后一点感悟

能收获义无反顾、单纯的友谊是一辈子的荣幸。

记忆总是很难抵挡时光的变迁,就像文章开头的那样,短短半年多就记不起第一次骑行。有时候就应怀疑自我的记忆力是否真的可靠,能敲出这篇文章全靠朋友圈和当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不在于多美多文艺,只要能记录清楚某年某月某日,是怎样的几个人在干嘛就足够了。人总有一天是会念旧的,到时候拿什么回忆呢?

篇13:艾米《三人行》读后感

许多人在说起艾米时,都会提到那棵一度撼动了国人泪神经,红透了文坛的的山楂树,而静秋和老三也成为了史上最纯洁爱恋的化身。如果说这一段干净透明的爱恋是一个永远的爱情传奇,那么这部由新华先锋策划的《三人行》,则更像一部全家人每晚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的电视剧,一部年度的情感大戏。

并非每一篇小说都可以像制作精良的电视剧一般引人入胜,《三人行》的成功在于,一个绝好的故事遇见了一个绝好的讲故事的人。艾米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她的文字有一种质感和弹性,绝不拖泥带水,恰似一种精心雕琢出的漫不经心。如同一部好的照相机,恨不能分子级别的还原生活。有的作家潜意识里拒绝过于真实,总是忍不住加点彩在上面,艾米则彷佛从头到尾都在笑着说:这就是真实的生活,说中了你,你羞于看,也是真实。

说到故事本身,《三人行》故事发生的场景被搬到了美国一所大学,因此整个故事不但变得有了校园风采,更被染上了一抹油画般的异国风情。且故事本身以单纯而可爱的女孩安洁为第一人称叙述,更是每句话都死死的抓住了女读者的心。像每个女孩一样,安洁在恋爱方面幻想过,也经历过一切荒诞不经,她暗恋过自己优秀的姐夫,又在开学时深爱上了潇洒而富有魅力的老师Dr.Cang,她为了心里的虚荣,拼命想留住自己不爱的男生,无论出了什么事都要咨询自己专属的三个“狗头军师”。这使我不禁感叹原来女孩在成熟的路上,走出的印迹是如此惊人的相似。但是当她真正开始认真的恋爱时,便一切都不同了。她千方百计的接近Dr.Cang,知道他离婚后仍是毫不后退,即使对他教的专业一无所知也敢破釜沉舟,为了能见到他而选修他的课程。天使般的安洁终于在一次意外后因祸得福,与Dr.Cang获得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他的爱。可是,从Dr.Cang在感情中一次次的躲闪和后退中,我们已经可以预见到,故事开始变得有些沉重了,而其走向,我们无法猜测,也无法避免,艾米的故事,又一次让我们在文字中感受到了现实的力量:恐惧,也无法逃避;纯洁,却干不过真实。

当我们发现故事的两个重要人物双双不能生育后,相信这种绝望远不能与安洁的绝望相比,她对Dr.Cang的绝望并非来自不能生育,而是对他所经历那一切不幸的心疼,这一点,即使艾米没有明示,只要真爱过的人就定能感知。每当看到此处,我都会想起一句话:有些人苦苦追求一辈子的东西,是一些人生来就有的。想起《三人行》中为了孩子而苦苦挣扎的一个个人物,再看看周围有多少人选择不去生育,就会明白安洁所说的话:命运是随机的。没有规律可言,没有道理可言。原来圆一个一家三口的梦,对一些表面上光彩照人的夫妻来说,有多难。

同艾米的其他故事一样,安洁的故事是真实的。不知是因为艾米的善良,还是安洁的纯洁真的撼动了命运,故事的结局仍是温暖的,一种刚刚冲破黑暗的温暖,如同夜晚过后的熹微晨光。

读一部《三人行》,读出青春小说的心跳和懵懂,侦探小说的故事行进速度,伦理小说的深刻,以及爱情小说的荡气回肠。

这就是艾米的三人行,一本好书,让我就像做了一场梦一般,如痴如醉。

篇14:三人行观后感

医生、悍匪、警察三个人六小时在医院所发生的事,生老病死的轮回,生与死的搏斗。说实话,三个主演还是很具有票房保证的,香干警匪题材的电影不少,这次加入医生的元素,也是一种创新。八哥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很高,因为里面有薇薇女神,相信还有很多女生也有超高的兴趣,因为不老男神钟汉良也是片子的主角之一,这次他突破自己的演技,演了一个悍匪,没想到可以演的这么好。总体来说《三人行》片子不论从创作还是制作还是演员的演技,都算得上是上层之作,下面八哥跟大家分析一下片子。

尤记得《三人行》发布会的时候那副大字“银河二十载,经典三人行”。银河对于我来说就是杜琪峰,是其经典的警匪片。作为银河二十周年的献礼片《三人行》无疑将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里程碑式的佳作。二十年弹指一挥,三人行必铸辉煌。

【杜式创作方式】

杜导的电影大多是没有本子的这个熟悉杜导的观众基本都知道,《三人行》亦是如此。整个医院是搭建出来的,并不是随便找一家医院拍的。医院搭建布景就是四千万!完事拍完就拜拜了,心疼。但片方却依然选择如此,可见其诚意有多足。杜导依然是临前一天想台词真是有才任性。

【杜式佛理/人性/兄弟基调】

佛教说:众生有罪,你我皆同谋。游乃海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盲点,一个错误。但是如果你永远都看不到自己的错误,执着于自己的做法,那就完全没有进步的空间。《三人行》则正是一部讲人身上的错的电影,人皆有错。人性使然,医生,警察,悍匪,都逃脱不了。杜导的警匪片看不到兄弟简直不可能,《枪火》也好《放逐》也好兄弟情义被刻画的淋漓尽致。《三人行》当然也不例外,一人犯险,众人营救。不仅营救还非常的有智慧,西装革履的社会精英神马的开起枪来超级带感。至于为什么会有社会精英还是要看了才懂~

【杜式桥段反复】

反复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同一人物反复地进行着某种行为或者重复某句台词,以此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以钟汉良扮演的悍匪为首的抢劫团伙会吹口哨看来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反复被吹响的口哨犹如阴沉医院奏响的交响曲,让人沉浸其中却在摇头晃脑间失去分寸。是迷药还是暗号?

【其他隐喻】

不可说不可说,黑暗还是有的,虽然是警察身份但是人完全没有被拍到镜头里,古天乐对着镜头做的简短对白,却是让人倒吸一口冷气的黑暗。

【杜式经典视觉体验】

首先是多处广角镜头将整个急救大厅(大概是叫这个,专业术语不懂)的分布,医院楼梯等完整的展现出来,尤其是急救大厅这么个故事的源点。

然后不得不说的就是长镜头啦,十分钟的经典,超越《大事件》的八分钟,可以想象此片正式上映的时候会是什么反应。同志们你们在见证电影史上的又一经典哎!!枪战在局限的空间里展开,夹杂慢镜头特写,演员的动作表情被拍的及其细致。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钟汉良回身一个扫射的慢镜头,这是继《枪火》后个人最喜欢的一个枪战镜头。

【杜式站位】

这个是今天被最多人提及的点,要说站位杜导的片子几乎都会涵盖。无论是男人味十足的《枪火》还是浪漫到极致的《放逐》都是其经典代表。这次《三人行》当然也没有少了这个经典,古天乐在门外伏击钟汉良的'时候就是经典站位。这也是全片高潮的临界点,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杜式幽默】

一直念念不忘的《文雀》里经典的杜式浪漫在这片题材里没有过多的展现,但是发现了杜式幽默。无论是已经爆出来的林雪被谢天华扎屁屁还是没有爆出来的幽默都让我非常意外。整个放映厅被杜导逗笑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个人认为这是杜导此次的一个小调整,在警匪片这个题材里加入了欢乐的元素。即使是钟汉良这个悍匪看起来也有了萌点。让人忍俊不禁。

要说除了杜导幽默的意外之喜之外还有什么收获的话,就不得不提下钟汉良了。《毒战》时还只是一个尽忠职守的警察,到《三人行》里却变成了悍匪。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可以完成的这么好。全片基本都在床上度过,但是智商超群善于控制人心讲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话看似没有什么关系让人觉得他在讲废话,然而在这些废话之中却不难发现。他激化了赵薇达到顶点的压力感,迫使她在无形中为自己所用。让古天乐这个精明的警察乱了方寸起了杀意,却仍然不被控制。邪魅,睿智,方寸之间大有作为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演员吧。

这部片子中变现出来的一人犯险,众人营救,我觉得这个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就像非典一样,很多医生护士明知道有危险,但为了解救群众,还是奋不顾身走到前线。还有片子中的警察,军人一直都是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的形象,雪灾,为了让外出工作的人踏上回家的路,军人们不惧严寒,外出扫雪,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悍匪也有良心,有时候当上悍匪不过是因为生活上的压迫,但是本人还是善良的,看到需要帮忙的事情还是会伸出援手,这部片子向我们表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八哥觉得这是一部好片子,值得推荐。

篇15:三人行观后感

我是杜琪峰导演的忠实粉丝。在我看来,杜琪峰导演的犯罪题材片每一部都是经典之作。从《暗战》《枪火》到《PTU》《黑社会》,再到《夺命金》《毒战》等片。他都从未失手过。口碑有争议的都是爱情商业片和实验性质的作品。比如《高海拔之恋II》和《华丽上班族》。因此我非常期待《三人行》这部作品。能够在上海电影节提前几天看到,我的心情是很激动的。对于好片子,早看1天都是好的。

但这一次,我认为,杜sir失手了。我很失望。

电影中的“三人”分别是警、匪、医的身份。他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对立的关系如果玩得好会很厉害,会成就另一部经典犯罪片。但似乎杜琪峰这回真的玩砸了。

电影全片发生在医院内,医院外的事通过电视电话等形式呈现。这种大胆倒是值得称赞。

台词方面,钟汉良角色有大量掉书袋式的独白,从拽人名,谈哲学到心灵鸡汤无所不含,很是泛滥。看得尴尬症犯了,感觉很出戏。再加上国语配音版把大量粤语台词改成国语风格,更加有些说不出的别扭。钟汉良此次依旧采用国语配音(配音员:孙博),声音有些痞里痞气的,趾高气昂的感觉,符合角色设定但略显夸张,听起来不太舒服。

角色设定是本片最为奇怪的地方。赵薇角色作为脑科专家,主刀大夫,居然需要在护士站长时间值班?感觉很不合理。当然,也许香港医院确实有这种规定也未可知。之前的宣传都说赵薇角色冷静理性。但在电影中,我们看到她在手术中判断有误导致病人病危乃至死亡,易冲动发怒,动不动就对警察呵斥指责,犯了几乎等同于协助犯罪分子的重大错误后不知道歉认错,竟然一走了之。我要是古天乐,我也要打她三个耳光啊!还应该把她当作同犯关起来!

再说古天乐。全程几乎面无表情,十分沉着。几场与钟汉良对话和打电话的戏,情绪变化很显演技。不过显然,他和赵薇都没有太多发挥演技的余地。十分遗憾。

至于钟汉良的角色,编剧似乎要把他塑造成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匪徒。相比古天乐饰演的督察警官,赵薇饰演的医生,钟汉良饰演的反派悍匪戏份更突出,极为聪明。在病床上通过几句话,一个电话号码就把他们俩人耍得团团转。就像鲁迅评论《三国演义》“壮诸葛智而近妖”一样,钟汉良的悍匪角色及其团伙为何这么厉害?电影并未给出合理解释。

还有不得不说的是林雪的角色。电影中他是一个肥仔警官,喜欢给大家买麦当劳外卖吃,除此之外显得颇为无能,经常被古天乐骂。在追查疑犯时,被疑犯在屁股上捅刀子,逃之夭夭,十分狼狈。个人很不理解为何设置一个如此无能的警察角色。而在枪战时他又显出神威,击中匪徒。林雪在杜琪峰电影中演得往往是重要的配角,块头大,很出彩。但如今《三人行》中,只见林雪出丑。颇为尴尬。

虽然以上这些都“很不杜琪峰”,但到枪战戏开场时,浓浓的杜氏风格终于显露。角色站位很有范,让人眼前一亮。枪战开场更是一个长达数分钟的720度升格高速慢镜头长镜头!让人为之一振。在王菀之演唱的主题曲《之乎者也》中,各个角色掏枪互射。可能因为电影节展映的版本特效还没做好,这段长镜头略显粗糙。眼花缭乱,却无章法。混乱之中配角死光,主角命大。

在电影结尾,有一场高潮动作戏。最后以惊险刺激的跳楼逃生结束。赵薇,古天乐,钟汉良三人散发出了强烈的主角光环,不仅在枪战中大难不死,更是上演了跳楼不死的狗血戏码。看得我直摇头。这种香港电影数见不鲜的俗套桥段,如今也出现在杜琪峰电影里,让人一声叹息。

以上这些诸多问题,以前不可能出现在杜琪峰的电影中。这次却全部中招。不由得让人深深怀疑,要么是杜导步子迈大了,要么是被编剧和执行导演坑了。

映后,《三人行》编剧游乃海、银河映像行政及制作总监朱淑仪上台出席见面会。游乃海几乎不太会普通话,说普通话非常吃力。我认为这是主办方的失误,就应该让他说粤语然后配备翻译。现场朱淑仪女士临时担任了现场翻译的角色。游乃海说,剧本创作理念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想表现这三个人所犯的错误。不过我和同事交流了一下,感觉游乃海似乎没有表达清楚。电影表现的其实是这三人各执己见,没有“师”,所酿成的后果。

尽管我不太喜欢这部《三人行》,我仍旧可能会再看一遍粤语版。并且,继续期待杜琪峰下一部作品,以及,在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见面会上,他对我们亲口承诺过的《黑社会3》。

P.S.电影中有一句台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玩味:香港居民快乐指数为6.4,世界倒数第三。

快乐三人行作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作文

网读后感

读后感300

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如何写

如何写读后感?

读后感一千字

一点读后感

**读后感

《三人行》读后感(合集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三人行》读后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