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子治家格言》有感

时间:2024-01-02 03:37:13 作者:移动小贴士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移动小贴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读《朱子治家格言》有感,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读《朱子治家格言》有感,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朱子治家格言荐读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狎慷裆伲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名言: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类别:教育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类别:读书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类别:修养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类别:友谊

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类别:道德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类别:道德

朋友,以义合者。 类别:友谊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 底:同“的”。 类别:道德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类别:读书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类别:修养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类别:修养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大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类别:修养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类别:时间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类别:道德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类别:读书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类别:学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类别:读书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 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类别:道德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大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类别:道德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类别:修养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类别:道德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类别:学习

礼即理也。 类别:修养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类别:道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类别:学习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类别:读书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类别:读书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类别:修养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类别:道德

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类别:志向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类别:人生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类别:道德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类别:道德

篇2: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

“既昏便息,关紧门户,必亲自检点”

这句话是教导我们要“修养身心,防心离过”,其有两层意思。从事上来讲:第一层是我们的夜生活要清净,不要搞的太晚,太晚睡觉不利于身体,也不利于自己的修养。我们要用智慧去安排自己的时间,晚上相当于一年四季的冬天,要进入冬藏的阶段,顺应天时,少些应酬,能免则免,这样才不损坏健康,又可以蓄养精神以备学习和来日的工作。第二层是家居要谨防盗贼谋财害命,安全起见。要养成严谨的生活态度,这是治家的重要原则。

从心上来讲:第一层是要知止。《大学》里面讲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懂得知止,就是我们的心有所定向,我们的心志有一定的方向。方向是什么?就是《大学》里的“在明明德”。恢复我们本性的明德,志在圣贤,这就是我们的心志之定向。所以能够知止,心里有方向了,就能心定了。心定了就不会心妄动,这就是静。静下来了就能随遇而安了,心安就理得了,理就虑。这样你最终就能够有智慧,考虑问题就会精细周详,而不会出错。这就叫智慧现前。这也如同佛门里面讲的“戒定慧”三学。这是相通的。开了智慧,你的言语造作一切行动都能够得其正,那么你就得了。得什么,就是得其所止,所止就是自己的目标,你就达到目的地了,也就是圣贤的境界。所以懂得知止,何其重要。第二层是要防心离过。心不再攀缘,把心关起来,这是防止自己的贪嗔痴,种种不善的恶念起来。能够防心,身就能够离过,就没有过失了。亲自检点自己的内心,看自己的善念多还是恶念多,正如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佛门讲的忏悔。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就叫开悟发现过失后把它改正过来,这就叫修行。改过自新这才是进步。了凡家训有一句话说得好“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我们学圣学贤,希望自己天天进步,就是通过改过而来的。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过错并不值得羞耻,因为我们不是圣人,肯定会有过错,有过改掉,这就是最大的善。所以这种改过自新的行为天天都得进行啊。现代社会对六根的诱惑太多,真正修道的人要懂得守净治学。用这种行为表演给他人看,这就是教化,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根本的深意。

篇3: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这句话是教导我们“有恃无恐,势倾灾至”。从事上来讲,是要我们不可仗势欺人。要知道自己的权势也是自己的一个福分而已,如果仗势欺人,那就是加速度削减自己的福分,会很快把福分削减殆尽,自己最后就会落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历史上也有很多凌逼孤寡遭因果报应的记载,举不胜举。

从心上来讲,是教导我们要存仁爱之心。《了凡四训》中说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和人不同的就在于其存心,“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不管人的高低贵贱,和自己的关系亲疏与否,或者智愚贤不肖,都是我的同胞,都是跟我一体的,所以怎能不爱敬他们。“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所以圣贤人,不外乎就是把爱敬之心做到圆满。学圣学贤,最重要的是学圣贤之志。那就是“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让所有的世人都能够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我做起,能够爱敬众人,使一世之人安乐,这就是随圣贤来帮助世人的。

篇4: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

“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这句话是教导我们“慈心于物,恻隐养性”。从事上讲,是要我们戒杀生。所有的生命都跟我们人类一样有灵知有血气,都是贪生怕死的。我们不愿意被别人杀害,又怎能够去杀害众生。我们若是用杀害之心对待众生,迟早有一天自己也会被杀害。因果报应之理,这是客观事实。上天有好生之德,若我们为了口腹之j杀害众生,就是违背了天德,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天谴的地位上,当然后果必定是自己会像那些被杀众生一样惨死。现代医学也已经证明了,吃肉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吃素却又百利而无一害。吃素不仅对养身有好处还能环保。

从心上来讲,是养我们的慈悲心,养这个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是人的天性,人皆有之。常常杀生吃肉,会渐渐丧失恻隐之心,丧失天良的。故孟子讲“君子远庖厨”,就是讲君子不愿意去造杀业。这就是在养慈心。儒佛都教我们修养仁慈之心,圣贤之心没有别的,居士仁爱,对人对物都是一份至诚的仁爱心。如果不戒杀,不断肉,这份仁爱之心就很难圆满。佛家明确杀生失根本大戒,排在五戒首位,可见多么重要。

篇5: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

“颓堕自甘,家道难成”

这句话是教导我们“颓废懈怠,诸事难成”。从事上讲,这是劝导我们要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经营家业必须要奋发,不能顾懒惰懈怠。曾国藩先生强调,治家讲究一个勤字,勤能兴家。治国也如此,励精图治的帝王能兴国,否则颓堕自甘必破国。历史上“扶不起的阿斗”的三国刘禅的典故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范例。

从心上讲,我们必须要有那种精进的心,有那种“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的孝心。《中庸》上讲,孝是能继先人之志的。继承祖先、父母留下来的事业,有这种孝心,自然能够奋发图强。历史上唐玄宗治理社会达到开元盛世就是很好的证明。但还是最终因安史之乱衰落下去,说明什么。就是哪怕唐玄宗原是个“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有孝心的.人,但后期也因为骄奢淫逸贪图享乐而误国。所以,希望永久继承家业,首先要做格物的功夫,格除自己的物欲,包括财色名食睡。贪图享乐的心,要把它控制住。纵然不能完全消灭掉,也要经历控制住,让天理战胜人欲。否则圣贤道理学的再多,不力行,不从格物下手,那学问也是不真实的。所以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乐的环境志向容易消减。

篇6: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

“嫁女择佳婿,勿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这句话是教导我们“嫁女娶媳,重义轻利”。从事上来讲,佳婿淑女究竟拿什么做标准?当然是以德行作为标准,不是以他的家世财产做标准。父母为儿女择偶,首重德行,这是事关儿女一生之幸福,德行是幸福的基础,如果把这个根抛弃掉了,幸福当然就不复存在了。重利轻德,后果必定是痛苦烦恼一生。历史记载的孔老夫子的父亲娶颜氏为妻,颜家嫁女也是考察了孔家的积德情况才定的。所以嫁女,一定要看夫家有没有积德的历史,娶媳也要看她的家教是否真可以做贤妻良母。俗话说,娶好媳旺三代,娶悍妇败到底。古人说得好,以势交者,势倾则交绝;以利交者,利尽则交散;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地老而天荒。所以择偶乃至更广泛的择人择友,都是要以德为本,贤德君子有智慧的人尤会遵循之。

从心上了来讲,是教导我们一心只存道义,不要想着势、利、财,一心存道义,利益自在其中。过去孟子见梁惠王,梁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孟子的意思是,谈仁义,利便在其中。因为利是人人之所求,孟子在这里只说仁义,这是帮助我们正本清源。人存着道义,必定就感召道义的眷属。有道义,自然都得大利也。

篇7: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

《朱子治家格言》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处世的宝贵精神。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此句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却难,看似是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勤奋向上。现在不少人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求上进,贪杯晚睡,吃喝玩乐,睡到太阳晒到屁股还不愿起床。其实我也一样,有过几次能“黎明即起”温书读课呢?不说早起闻鸡,就是连件衣服,鞋袜也要母亲洗晒。懒惰在我的身上越来越严重。一顿饭菜,没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袜要讲时髦。还学着别人穿戴首饰,饰发穿耳,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礼仪处世,以勤俭持家,以诗书为高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教人不贪念:“莫贪意外之财”;教人正直从善:“勿恃势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这些格言警句虽然离我们有一定远的时间,重了一点家庭色彩,但读起来并不过时,这就是中华美德,最能炼就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读后《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甚为肤浅,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内在含义,我认为不是一天、半天就能体会到的,对格言的教诲,不是一天、半天就做到的。还须坚持不懈从格言中吸取营养精华。为祖国的富强胸怀大志:为官心存君国。

篇8: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800字

今年五年级课外背诵古诗文的目录中有一篇《治家格言》,以前我读过也背诵过。今年再读再背,还是有很多感想,有很多收获的。《治家格言》又称《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朱子治家格言》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智慧结晶,开学初,经香港路小学骨干教师整理以后更加适合我们小学生学习。

一、在平日中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

《朱子治家格言》中讲的扫洒庭除、关闭门户等看似简单的小事,恰恰是一个人做事态度和品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很重要,如果不端正态度、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摆正心态,脚踏实地地把学习中的每件事认真做好,逐步培养严谨细致的习惯。同时,要养成“未雨绸缪”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防止“临渴掘井”。

二、团结同学,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

《朱子治家格言》劝诫我们要温恤亲邻,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居家戒争讼,是指要注意搞好与邻居、亲朋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班级中,同学之间要相互团结,互相谦让,多为他人着想;作为一个教师,则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考虑各个方面的利益,为班级、为同学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做事要明辨是非,三思而后行。

《朱子治家格言》讲到:轻信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意在劝诫我们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我们在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特别在处理班级事物中,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多调查研究、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同学纠纷,不要轻信片面之词,不可草率行事,更不能玩忽职守。这样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老师。

四、生活简朴,做一个廉洁自律的教师。

“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 在现在社会中,各种思想观念不断涌现,其中有些积极向上的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错误的观念,我们要坚决抵制。首先要约束自我,保持廉洁自律。其次,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拒绝奢侈生活。“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不要过分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勿贪意外之财,坚决不搞有偿教教,懂得体会家庭和睦幸福带给我们的快乐,如《朱子治家格言》所说“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再次,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嫉妒别人,也不要幸灾乐祸。不要结交不良朋友,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注意言行举止,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篇9: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800字

朱子一生,潜心学问,淡泊名利,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其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着作《朱子治家格言》仅以寥寥百字,集儒家做人处事方法之大成,含义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读完颇有所感。

克己修身

习总书记说:“克己修身是做人、做事、执政的基础和根本”。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这句话便是告诫我们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洒扫庭除、关索门户看似是小事,却体现着个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及品德修养。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黎明即起便是要求我们珍惜大好时光,明白人生短暂;内外整洁则是告诉我们建立秩序的重要性,整洁的环境更有利于我们的读书学习生活;亲自检点则是告诫我们做人要有责任心,高度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勤俭节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则是告诫我们要“节约资源,惜福报恩”。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对于劳动的尊重。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儿时我们便吟诵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而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资源的'不断减少,我们更应该节约资源,将勤俭朴素牢记在心,合理利用资源,让人类发展得以延续。“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我们不应过分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勿贪意外之财,懂得体会家庭和睦幸福所带给我们的快乐。

三思而行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意在劝诫我们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遇到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不要一味的怨天尤人,学会自省,不断检讨自身,不嫉妒他人,不取笑他人,不贪财,不算计,低调做人,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风范。

廉洁自律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为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于贫困的人,我们不能落井下石,而应雪中送炭。对人刻薄,终会收到他人的反击;不守伦理,终会遭人所弃。对于贫富一视同仁,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严守道德规范,我们的社会风气将越来越好。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保持坚定的信念,坚持自己的初衷,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总结领悟,不断提升自己。《朱子治家格言》不仅仅是家训,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不断鞭策我自律、自省、自悟。

篇10: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800字

南怀瑾先生曾在《国学与中国文化》中提到,《朱子治家格言》影响了中国三四百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政府没有花什么钱,都是老百姓自己培养子弟出来,影响一个国家,影响整个时代。南怀瑾先生8岁便会背诵此书。而他的父亲也以身作则教导着南怀瑾先生,由此可见,此书之于百姓意义有何重要。

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的《朱子治家格言》,以格言警句的形式凝结了中国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家庭教育精华,在问世后的数百年间,更成为了中国童蒙养正的必读精华,对教化人心、保留和传承中华美德产生了持久、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给了我深刻印象,这句和唐诗《悯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半丝半缕,皆是劳动所得,这些物资来之不易,更应该把他们视若珍宝。勤俭,不但是节约一点物质财富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人的精神境界。

最近出现的新闻“男子见义勇为反被拘留14天”引发热议,网友们对这种判决纷纷表示不满,甚至有人发言认为,如果不能保护见义勇为,就不要再呼吁见义勇为。这让我想起了《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句:“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读后感·如果做好事是为了让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正的恶人。它告诉我们,行善,是内心的修行,不应该带有其他的目的。我也相信,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林语堂曾说:“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不仅能够让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从其中看到解决各种各样的人生的方向。人终其一生,无非就是在不断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应当有什么样的意义。”而《朱子治家格言》正是如此,它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它的智慧与精辟入理,字字珠玑,其读书的意义也一览无余。

仅仅54句,522字便精辟地讲解了修身治家之道,以勤、廉、谦、仁、善为主,劝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蒙学经典,它在寻常的瓦舍评书中,暗藏着齐身的秘诀;明事箴言,它在简朴的青砖白墙上,镌刻着治家的追求。

篇11: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800字

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有道是家和万事兴,孔老先生也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足见家庭教育、家风、家庭氛围对下一代对我们自己和对国家的重要性。当然,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社会教育,但家庭教育毕竟是基础。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通常称为“家训”,自周以来至清仅目前可见的就有262篇、部之多,如周公的《诫伯禽》、孙叔敖的《临终诫子》、孔子的《庭训》、曹操的《诸儿令》、刘备的《遗诏敕后主》、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谕纪泽纪鸿》、祖先的《韶山毛氏家训家戒》等等。可以说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珍贵遗产,研究、筛选、吸收、利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朱子家训》就是其中之一。《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朱子家训》是一部家庭教育,提升自身修养,接受传统文化的好书。在这篇家训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朱子家训》通篇以对偶句一气呵成,言及卫生、安全、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嫁、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诚信、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等诸多内容。

读后感

篇12: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800字

近日,孩子在国学班上开始学习《朱子治家格言》,妈妈也从未学习过,于是就跟着孩子学读,不仅孩子很受启发,妈妈也很受教育。这些古老的文字里散发着淡淡的馨香,真是字字珠玑,句句箴言。

细读家训,反观自己,且闻且思,受益匪浅。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黎明即起床,打扫卫生,务必要保持内外整洁,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会让人有一种留恋的感觉、欣悦的感觉。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晚上早点休息,关锁门户,让心灵得到安宁和休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我们平日里吃的一粥一饭,要备觉珍惜,常常想想得来的多么不容易。农民从把种子种下去,施肥,浇水,拔草,顶着炎炎烈日,皮肤晒得黑红,背上的汗水浸湿了他们破旧的衣衫。等庄稼成熟收获后,拉到市场上去卖,有的车子旁边还有一个头发蓬乱,熟睡的孩子。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一粥一饭。感恩上苍,感恩每一个为一碗饭付出的人。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身上穿的半丝半缕,每一件衣衫,哪个不是经过很多工序加工而成的呢?我们珍惜衣服,就是在珍惜别人的劳动,怜惜别人的辛苦。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买了一柜子的衣服,还要买,甚至有的不穿(我在批评自己,因为我就是。),这样怎么能心怀别人呢?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先计划好,不要等不好的结果来了再去补救,那样就来不及了。就像没有下雨的时候,要事先想到如果下雨了要怎么办,就像临渴的时候去准备打井,一切太迟了。这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理性的人,避免一些感性的情愫。计划可以小到一件事的计划,大到为自己的生命做一个计划,免得空度一生。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对自己要勤俭节约,对客人要大方待之。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是待自己不薄,鸡鸭鱼肉,珍馐美肴,不在话下。而对于别人,锱铢必较,眼睛瞪得大大的,看得真真的,生怕吃一点亏。

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做面,等盛到碗里端给客人的时候,表面上和我们的一样,碗下面常常窝着一个荷包蛋。而妈妈碗里常常把肉啊、豆腐、鸡蛋捡给我们这些孩子。自奉简约,宽厚待人,自小就印在脑海中。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碗具要干净整洁,不求华贵。而饭食呢,要简约,田间的蔬菜胜过山珍海味。这里的胜过自然是指功效而不是口感。很多人,吃饭吃肉,要品种多,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唯恐漏掉一个。很多人渐渐吃成了将军肚,那是男同志,女同志腰里如同带了一个汽车轮胎。一定要告诉自己,要饮食知量。

以上是自己边读边思的文字,意在激励自己,反省自己。朱伯儒给后代所留的家训,关乎做人,做事。个别地方不适合我们这个时代,但对于人性里的东西,没有历史时间的隔膜,都是相续相通的。

细读家训,反观自己,且闻且思,受益匪浅。

朱子治家格言译文

朱子治家格言的名言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及放翻译

朱子读书法心得体会

治家格言

读《高手》有感

朱柏庐治家格言

读《蜜蜂颂》有感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300字

读木偶奇遇记有感

读《朱子治家格言》有感(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读《朱子治家格言》有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