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4-03-25 03:36:01 作者:哎哟喂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哎哟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

肖复兴的音乐笔记完全不同于陈丹青的音乐笔记,应该说肖复兴的音乐笔记注重的是对某一乐曲的听后感。

初看时感觉肖复兴是想尽可能地用自己全部的文字在书面上重现古典音乐厚重华丽的内容,排比和比喻,简单的修辞手法,在作者的笔下被玩转得娴熟富丽,未免让人觉得在炫耀他的文字技巧。另外他的音乐笔记缺乏像陈丹青那样的思考和对音乐的认识,加上那些过于华丽的辞藻未免显得有些浅薄

篇2: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

肖复兴基本不懂古典音乐,在《音乐笔记》一书中一些基本事实都弄错。

例如把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当作“列宁格勒”交响曲,把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当作“勃兰登堡协奏曲”里的内容,等等。

搞清这些后再看他文章里那些华丽的语句,就未免显得矫情(矫情这一点,从我小学时学到的他写的那篇《那篇绿绿的爬山虎》里就有所显露)。

篇3: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

是在两、三年前看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音乐十五讲》,才认识肖先生的。感觉其文笔流畅、蕴涵情感,读其文,感其情。一直盼望拜读此书,前段才从网上购得此书及的后续版本,正在读。

或许期望过高,或是婚后二人世界较原有的独身变得“复杂”,心态已较前浮躁,有些耐不下不心来细细品味文字了。读了几篇,感觉有些平淡。

希望有个时间,放点音乐,泡杯咖啡,细细品味肖先生的书,感受他那个年代(2000)的人情与永恒的音乐。

篇4: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

我应该是个喜欢音乐的人,出于人类的天性。却不幸没有出众的乐感,喜欢听,却不确定自己到底听懂了没有。时间久了,倒也释然了,什么是懂呢?就像文学,懂得很多文学理论的、能够写出厚重的、有深度的评论文章的人,就真的,懂文学么?至于音乐,只要旋律在,我也在,我在听,这对我,也就足够了,不是么?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针对一些古典音乐写的札记,大部分的曲目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因此在看的时候,有点吃力地试图随着作者的文字去想象他笔下描述的音乐。后来,把其中大部分的'曲子找来听了,可惜已经不记得当时作者的描写了。没有再去对照、强求自己是否和作者有一样的感受,少了那份执着,只是,在听,书中提到的曲子。

篇5: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

如果说,音乐是心灵的回响,是脆弱情感的共鸣,那么,用文字来描写音乐则多少有了些隐私的意味。在《音乐笔记》这本书中,作家肖复兴把音乐作为线谱,拨动着心弦,描写了他多年来藏匿于胸的对音乐的那份质朴的亲密情感:音乐在这个世界上,是和我们的人生最为自然地融和在一起的,可以说在所有艺术门类中,只有音乐与我们每人联系着。从我们刚刚出生不久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听母亲的嘴里哼出的催眠曲开始,音乐就渗透进我们的生命之中,伴随着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如影相随,无所不能,无处不在。有时,我会想起小时候最初学会笛子、二胡简单乐器时的激动,想那时梦想小提琴而终于与小提琴失之交臂的感伤。也会偶尔想起年轻的时候常会用嘴吹出一些莫名其妙而自己认为美妙无比的乐曲,而且常常是随着那些乐曲马上从心中涌出和曲子相配的诗句,自己为自己编着一首又一首的歌曲(尤其是北大荒的时候,一个人走在风雪漫天的旷野,可以肆无忌惮地吼唱)。只是那些曲子转瞬即忘,随风而逝,只剩下了形销骨立的诗句,像是风吹落花叶瘦削的枝干,没有了一点水分,心里面常会涌出不懂音乐的遗憾和怅惘。我永远难以忘记,10年前的初冬,我回老家为母亲下葬,当黄土开始掩埋那只包融着母亲骨灰盒的简单的棺椁的时候,突然响起乡亲们的歌哭声,让我感到震憾。那是从心底里迸发出来的最原始的音乐,在冀中平原收割完庄稼后赤裸的土地上空回荡,一直飘散消失在远方在风中摆动的白杨树枝干后面。还能有什么比这歌哭声更能表达此时此刻的感情呢?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常常会涌起回答心灵的神妙乐曲,都会有奇音妙乐的潜流淌到心田深处的动人感受。只要人还存在情感,音乐便永不消失。高山流水也好,响遏行云也罢,在本质上,音乐是没有古今雅俗之分的,风兮、雅兮、颂兮,贝氏、莫氏、肖氏,无非一个“和”字,是静夜中陪伴心情的朗月,是落寞中独享忧愁的长风。正如肖复兴在书的序言中所写:“我们常常引用圣桑的那句名言‘音乐始于词尽之处’的后面,还有着这样的话:‘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我们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词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肖复兴对音乐的热爱是对流逝情感的渴望与召唤,是对苦涩心灵的纪念与抚慰。

正因为如此,他把自己10年来所有的情感隐秘都献给了这本书,与那些“音乐印象”同喜共悲,同欢共乐。而且,这些情感都是隐私的,无关人事,无关今昔,只为那一往情深的热爱。肖复兴是知名的作家,在小说和报告文学的领域中颇有建树,而10年来对音乐盎然成趣,如痴如迷,并因此为广大读者留下了这诠释音乐——心灵的书,对于诸多追求趣味的读者而言,也是一件幸事。世上的趣味很多,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不一而足,精舍、美婢、鲜衣、美食、花鸟、古董……是人生品位,也是人生知趣,其中,音乐是最清洁通透的,它寄意玄虚,脱迹绝尘,无桎无梏,无欲无求。作家肖复兴于不惑之后而固执地沉沦于此,便有了某种特别的意味。

对于音乐,肖复兴远谈不上是专家,他寻找贝多芬,聆听肖邦,感受莫扎特,梦想格里格,走近威尔第;他也怀念罗大佑,理解蔡琴和崔健……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那些“音乐印象”都是沉淀经年的岁月,是对怀想的留连,是对真诚执著的遥望,是对往昔的一声悠长的叹息。如他在书中所写:“那晚的夜色真好,好像真的滤掉了许多喧嚣和燥热,好像真的充满着几分宁静和沉思,好像真的在路的远方、在夜在深处有着亲切的呼唤和等待……是因为有这美妙的琴声,像空气像花香一样弥散在夜色之中……”是的,这音乐已如夜色一般潜入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心沉醉了,正与音乐拥抱着、融合着。

肖复兴:珍惜第一次

您好肖复兴老师高中作文

肖复兴的《北京的门联》阅读答案

窗前的母亲肖复兴阅读答案

读后感笔记怎么写?

《丑闻笔记》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笔记

猎人笔记读后感

山居笔记读后感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500字

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锦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